功臣攻城掠地套装升华最终升华要花近币吗

攻城掠地凤凰套装_百度知道
攻城掠地凤凰套装
攻城掠地凤凰套装有没有比较在行的知道?
我有更好的答案
它不仅拥有朱雀套装的高战法输出:等级:120点券:25000*4装备要求:凤凰+朱雀属性:攻击+375
带兵数+840然而,虽然真凤凰套装有着无与伦比的攻击力,但是他所欠缺的是防御力。从朱雀到凤凰再到真凤凰,防御力方面是有所加强。那么如果1V1吃了对方的战法呢攻城掠地前些日子的更新所推出的真凤凰套装,损失惨重让你欲哭无泪。但是短兵相接时所受到的伤害要略小于朱雀和凤凰,影响到后面穿真凤凰套装的武将,这时会有不小的损失。如果被对方识破,连续如此消耗,更兼有凤凰套装的强大近身作战伤害,因此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攻击套装?同样也是相当可怕的,可以说是朱雀和凤凰套装的终极版,那么吃两次战法后,也已经被打残。特别是国战等还在排队的情况下,前面的武将吃战法,但还远远不够,遇到对方先手高伤害战法会吃亏。攻城掠地真·凤凰套装的获得要求如下
采纳率:38%
com/zhidao/pic/item/67dda017c58c5b82b2b7d1a287cf.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我都后悔花了56000点劵去合了,而且后期120级才能合真凤凰.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cdecd8cb568c0303caaeb3/67dda017c58c5b82b2b7d1a287cf凤凰装总体比不上朱雀装的战法攻击,但是比朱雀能抗打一点,太考验玩家的耐心了,不必刻意追求。个人评分3分(5分满)<a href="http://b.hiphotos.jpg" esrc="http://b.baidu。建议:点劵多的话可以合着用://b.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bba61edfbbc02b380cd7912397dda017c58c5b82b2b7d1a287cf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华为“内斗”,手机端功臣被清洗,余承东还能带动华为吗?_手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469,492贴子:
华为“内斗”,手机端功臣被清洗,余承东还能带动华为吗?收藏
华为手机江湖史2015年底,伴随着华为Mate 8发布会的结束,华为的广告再次占领了几乎全中国。伴随着华为的讨论也热火朝天的出现,经历了Mate 7的无心插柳之成,然而紧接着就是Mate S闪电之败,Mate 8能否挽回此局至关重要。然而大部分的讨论没有指向核心问题:杨柘出走之后,余承东还能扶起华为吗?或者说,余承东是一个合格的华为领导者吗?【壹】余承东如何从华为众高手中突兀崛起成立于1987年的华为当时还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的香港公司的销售代理,不同于其他销售代理商的是,华为一边代理一边剖析拆解交换机后自己开发推出自己的数字程控交换机,创业五年后的1992年开始研发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创业8年时的1998年华为整体销售额达到了15亿人民币,主要来自中国农村市场。公司成立16年之后,华为于2003年成立了手机事业部,并在2005年正式成立了华为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至今华为已经成立29年,而华为涉足手机行业已经13年。在成立手机业务之初,作为整个华为掌舵人的任正非的目标是占领中高端市场。这一点符合任正非一贯的实在作风,该赚钱就得赚钱,稳准狠。任正非作为大掌柜,对手机业务提出了大方向的要求之后,便交给了手下人去做,当时最早的手下人是谁,已经无关紧要了,因为一直到2009年,华为的手机只能靠给运营商做贴牌机生存。2003年初,华为做出了D208功能机,模具费用26.8万元,据传任正非看到样机之后,发现远不是他想要的高端时尚机器,怒而摔之。2009年,华为一度考虑是否要整体出售整个手机终端业务。直到2011年,下定决心重做手机后,任正非把能突破的无线功臣余承东调过来主管手机。一位从华为辞职的内部人士曾告诉笔者,真正掌控华为的,是从华为无线事业部,也就是通信设备事业部到达其他事业部掌权的人,只有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华为“皇族”,而余承东恰好出身无线。
【贰】余承东带领下的华为到底如何?余承东执掌华为手机之后,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虽然外界并没有对华为手机抱有什么预期,然而经历了之前长期没有声色的贴牌生涯,公司内部对于手机业务的期望却是极高的。这导致了余承东执掌华为的道路险些夭折,尤其是公司内部倒余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每年都有“余承东下课”的呼声。在2012年,华为手机业务一度被沃达丰、法国电信等世界级运营商剔除,余承东面临的压力到达顶点。数据不会撒谎,根据IDC统计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华为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跌至谷底就发生在2012年。这一年正好是智能手机换机大潮的到来时刻。苹果的市场分额居高不下,OPPO,VIVO,小米等新秀正蓬勃而起。截止到2012年,现如今如日中天的OPPO,VIVO,小米三家企业在当时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华为下滑的势头却有目共睹,坎坎排在第五位,与联想、中兴有着很大差距。余承东在这一年决定进行最后一搏,推出智能手机P1,2999元价位,先是在美国发布,而后才在中国上市,冲击中高端。后面推出的D1,售价3999元。然而却都遇到了卖不动的惨烈现实,售价更是不断跳水。由于余承东不懂智能手机,问题出在了哪里也并不了然。后来,华为内部流传出一个故事,让余承东知道了华为手机为什么卖不动。据说任正非在使用D1的过程中频繁遭遇死机,以致数次尴尬。任正非将余承东叫到总裁办,当面将这部手机摔在了余承东的脸上。这一刻余承东意识到,以华为的巨大体量来说,2012年不会成为华为生死之年,但是对于余承东来说,确实是生死之间。也是任老的这次发怒,让余承东开始了不一样的思考,他的想法是:华为内部培养起来的人根本不是做智能手机的料,必须要借脑。2012年10月,余将三星中国区品牌部老大杨柘招至麾下,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这次挖墙角救了余承东的职业生命。除此之外,余承东还力邀渠道专家赵科林、主管供应链的蓝通明、主管设计的Joon加盟。吸收杨柘这样的外来人才推动营销,利用赵科林来大力拓展华为线下渠道以高利润为承诺策反三星线下渠道,余承东迅速搭建起自己的终端豪华团队。事实上,这一支豪华团队确实起到了作用。华为手机的第一道曙光来自于杨柘加盟后打造的第一款手机“雅然”P6,这款机器4.7英寸屏幕,主打纤薄,厚度只有6.18毫米,特意选在日发布。虽然P6后来频频被投诉产品质量不行,尤其是机身包的铁皮会翘起一度成为行业笑话,但是纤薄的概念以及“雅然”的命名,通过地毯式轰炸的广告确实起到了效果。杨柘倾力打造的P6获得了华为手机形象上的改变,其销量达到了百万级,对于华为手机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成功。恍然大悟下,余承东对杨柘的称呼也变为了“大师”。随后杨柘一方面不停的复制形而上的营销策略,如P7被命名为“君子如兰”、P8为“似水流年”、Mate7为“爵士人生”,,甚至将海思处理器K3V2这样的命名形式改为了麒麟910,这些改变让华为过得顺风顺水。虽然P6终于获得了百万级销量,对于长期大量为运营商做贴牌的华为手机来说,这个量实在是杯水车薪。同年,苹果的市场份额由于产品空档跌入谷底,小米迅速崛起,以当年的年度旗舰小米3以及子品牌红米,成功跻身第一梯队。之后的2014年更是一举超越了所有的传统巨头,包括华为。周鸿祎曾经在2012年与华为的合作流产之后怒斥余承东看不懂小米模式,并预言余承东现在看不起也看不懂,将来就是追不上,如今一语成谶。就在2013年,任老安排刘江锋进入华为终端,余承东更看不懂了。
【叁】余承东的战略眼神儿到底如何?如果说2012年包括之前,余承东的压力还主要来自内部对其能力的不满的话,从2013年开始,外部的因素开始对华为手机形成了夹击。也恰好是从2013年开始,华为手机每年的销量都从未达到过预期,与此同时,余承东的名字不再被社交网络常用,取而代之的是余大嘴。2013年,业界最大的热词莫过于小米,同时,不显山不露水的OPPO与VIVO也在悄然崛起。在2012年尚且属于others的小米出货量不过几百万台,但2013年却猛增至1800多万台。小米的成功所带来的意义大于其本身,就在2012年还对小米模式不置可否的厂商,已经认可了小米模式就是未来的互联网模式。华为于同年成立了荣耀品牌,决心模仿小米走互联网道路,同时,OPPO谋划成立一加的计划也在酝酿之中。至今无法解释的是,成立荣耀品牌到底是谁的决定,第一任荣耀总裁徐昕泉一手打造成了华为的电商体系,但不久之后就宣布辞职。随后刘江峰接管。然而刘江峰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也是华为“皇族”,这让余承东大为头疼。矛盾的激化从刘江峰成功打造荣耀品牌开始。2013年任正非安排刘江锋进入华为终端,在华为准备将终端中国区分给刘江峰管理时,刘江峰选择了拒绝。他避开华为终端余承东,悻然做起了荣耀这个品牌。坦白的说,荣耀是个起点很高的新品牌,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华为,取得怎样的成绩都不为过。但是在外界看来,刘江锋带领下的荣耀在电商领域斩获颇丰,这几乎是华为手机唯一的胜利。同时,荣耀势头最猛一路高歌的时候,P6和P7仅百万台量级的成绩显得尴尬无比。据当时南方都市报某资深记者的评价,华为手机和荣耀手机从某种层面上已经出现了双手互搏互相看不起的局面。于是,余承东安插张晓云进入了荣耀,这一举动事后被看作是限制刘江峰的权限的政治手腕。余承东看到华为本身没有线下渠道优势,而小米那么火,不如放弃华为品牌,都去做荣耀。这个观点被杨柘坚决否定,理由是中国市场80%的销售还是靠传统渠道,电商只有20%。极为吊诡的是,在2015年,余承东出人意料的请媒体对自己做了一次专访,主要内容是自己而非华为。在专访内容中,杨柘的这个故事就被替换成为“余承东坚决否定了放弃华为品牌都去做荣耀的想法,因为中国市场80%的销售还是靠传统渠道。”其间奥妙不难发现,就在这个专访发生之前,杨柘宣布离职。顺便说一句,在这个专访中,余承东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从小学就是孩子王,没人敢跟我带领的小孩儿打架,我个子不高,是玩儿命的那种,打得满脸是血也要继续打。”这些用来包装自己的词语跟周鸿祎在2012使用的常用包装语简直一模一样。
【肆】余承东为何清洗了功臣团队?在这次极为吊诡的专访之后,华为爆出了余承东与杨柘、徐昕泉、刘江峰等一系列离职的华为高管翻脸的事情,余承东在公司内部管理群里出言斥责徐、刘二人:“这帮离职的能混出什么样来?”,同时声称已在微信中拉黑了杨柘。为何矛盾已经激化成了这样?徐、刘、杨无疑是华为以及华为荣耀最大的三个功臣,为何全部出走?为何出走之后又全跟余承东翻脸?关注到一个细节:近半年来余承东亮相之时最常说的就是华为手机走到现在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探索,似乎华为手机取得的成功都是余承东一个人的功劳。在刘江峰的带领下华为有史以来第一款卖过1000万台的手机出在了荣耀,然而电商是比较透明的,刘江峰让华为第一次有了信心能够抵挡住小米的冲击。然而最为曲折的功臣故事,属于杨柘。杨柘,这是2013年到2015年期间,华为手机无法回避的核心人物,也是在拉黑之前余承东尊敬的“大师”。2015年初,时任华为中国区CMO的杨柘透露,在2012年他刚入职华为时,华为中国区销售额占比约在13%。截至2015年10月杨柘离开华为去TCL,“中国区销售占比达到70%”。前文说到,从2013年开始,杨柘倾力打造的P6获得了颠覆性的成功, 然而杨柘最大的功劳,还是用华为Mate 7这款手机,为华为制定了一套独有的线下营销方式,即广州日报以及新浪科技曾经报道过的“炒货门”。援引《广州日报》的报道:华为先组织一个收货公司(简称S公司),华为将Mate7以3299元的批发价发给渠道,渠道正常零售价格为3799元,但S公司在渠道收到Mate7后会以3999元的价格收货。这个过程中,渠道通过批发转货赚了700元。那么消费者想从零售渠道买到Mate7手机就得加更多的钱,一般来会再增加至少300元。这样一来,消费者最终拿到手机的价格是4299元。然后,不明真相的部分写手会受邀请写出诸如:“华为在高端市场成功了”的文章。平心而论,这种线下的炒货营销方式,堪称是摸透了消费心理之后的大国手之作。然而同时也让华为彻底走回了高运营成本,高售价的传统手机老路。后来余承东的嫡系团队包括现在的赵明对2014年救活华为的杨柘评价却出奇的一致:杨柘透支了华为品牌。2015年初张晓云成功逼走了刘江锋之后,2015年3月就从荣耀CMO的身份升至华为终端CMO,这让同样身为华为终端CMO的杨柘萌生了退意。2015年4月,华为东南亚及印度地区总裁杨蜀也走上创业道路,做互联网金融淘金家。7月,华为荣耀副总裁彭锦洲宣布离职,后来与汪峰一起做耳机。10月杨柘因合同到期,自愿离开华为加盟TCL。他们对外无一例外的宣称个人原因离开。如同那次吊诡的专访中描绘的,如今,打造电商品牌、坚持线下渠道、提升华为品牌溢价,全部都是伟大舵手余承东的手笔,这似乎能解释为何功臣全部身退,但他们的真实想法已经无从得知。
造谣啊?要不要500次
【伍】狼性?阴谋?高层的出走,似乎一切都应该尘埃落定,但是少了这些做事的人,又回到原班人马的华为终端团队是否能延续2015年的辉煌或许很难说。余承东在2015年面临的选择题是:如果成功的站住了脚,那么余承东继承大统或许还有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成功,那不仅之前的一切辉煌都是过眼云烟还说明之前的成功更多的属于离开的高层们,余承东必须为了自身的荣誉而战。Mate 7是杨柘的巅峰之作,同时也是收官之战。所以,余承东与张晓云在杨柘出走之后推出了Mate S。然而,华为MateS上市一个月市场反馈的销售情况来,上市一个月之内价格较官方4199元的定价下跌了一千多元,而首月全球的出货量也不足十万台,仅91000台,对比Mate 7来说,堪称惨败,这个结果无疑让二人尴尬无比。这一款短命的手机仅仅两个月便宣告死亡,取而代之的是华为目前全力以赴的华为Mate 8。显然,没有了杨柘这样的大国手的操盘,这款手机的表现也让华为内部忧心忡忡。第三方国际统计机构IHS公布的真实数据:Mate 8的销量停滞在了80万台。并指出:“时过境迁,手机市场变化太快了。Mate8要超越Mate7的销量有些难度了。”所以华为内部再度传出“余承东下课”的呼声,余承东再次面临巨大的压力。然而这回他恐怕找不到像杨柘那样能起死回生的“大师”了,功臣团队已经清洗完毕,转移内部视线的办法,无疑只有一个,就是进攻外部。于是余承东寻找了两个敌人,一明一暗。明着的是小米,还有一个直至最近才被大家看出来的暗着的进攻目标:联想。作为CMO的张晓云于2015年大举开始发动媒体的力量,据业内人士告知,张晓云签约了足足六家公关公司,仅某一家门户网站的年度投放金额就高达2000万元人民币。同时,余承东频频亮相进行个人造势。明战向来不是主战,正面战场随着2015年度的结束暂时告终。根据IDC的报告显示,被进攻了一年的新秀小米不出意外的成为中国市场第一,OPPO与VIVO,这其实是一家人的两个品牌加起来成绩更是骇人。华为在正面战场并没有拿到一丝好处。然而真正的暗战发生在已经跌出前五的联想身上,暂时低迷的联想移动业务,恰好处于被唱衰即政治正确的风口浪尖。略有些诛心的推论:踩一个超级老牌巨头上位,能够给予余承东的利益才是最大的。据内部人士透漏,余承东虽然是华为终端董事长,但在整个华为体系中,地位并不高。这可以理解为何在疑似华为操作的报道中,余承东的地位恍惚间总能跟刘军甚至杨元庆对等起来。因为在华为和联想两个传统巨头之间,跟任老对等的就是柳老,但杨元庆与刘军都是仅次于柳老的联想主帅级人物,不像华为里,任老与余承东之间,还隔着好几个层级。包括前段时间某杂志封面文章《华为联想手机风云》在内的诸多唱衰联想以及杨元庆的文章,让余承东的想法或多或少的浮出了水面。这些文章中,不约而同的在唱衰联想的同时,拔高余承东与华为,同时更多的则是拿余承东带领华为手机的成功与已经离职的联想手机领军人物刘军作为悲情角色,将联想内部的明争暗斗用浓重的春秋笔法描述至深。狼性与阴谋在某种程度上是同义词。
【陆】忠于狼性之后的面对现实转移视线之后,现实不得不继续面对。HIS前期对Mate 8的兜头冷水只是一个预告,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HIS真的非常温和。据多家行情机构显示,各地渠道商目前已经出现了降价甩卖Mate 8的情况,价格下调最大逾千元,唯恐像Mate S一样砸在手中。这里面有华为Mate 8 本身的产品问题,如红屏现象和摄像头破损等诸多公关事件频频爆出。也有外部竞争也更加惨烈的因素:比如三星最近又推出了和 Mate 8硬件配置十分接近、价格也比较给力的 A9,又比如让华为切齿的小米推出的配置颜值不输Mate 8的红米Note 3,价格却惊人的锁定在千元。然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来自制定战略的华为领导层,当然目前只剩余承东了。业内人士评价:从2015年发布Mate S开始,华为的产品体系已经乱了,比如Mate S 和 Mate 7、Mate 8 之间毫无联系, Mate 8 发布后,Mate S 出现滞销。又比如荣耀 7、Mate S、P8都是麒麟 935 芯片,还都是 5.5 屏幕,让消费者是无所适从。一位自媒体人指出:经过Mate8这一战,让余承东没能证明自己,反而证明了杨柘。草草结束使命的Mate8,几乎又是一款类似Mate S的使命复制。风闻救火的P9又要应运而生了,但是已经清洗完功臣的余承东,在这两次大战的失败之后,还能在内部证明一次自己吗?来源:站长之家
我朋友也跟我说过
mate8卖的不好嘛
华为荣耀副总裁彭锦洲被汪峰挖走了,荣耀6是彭锦洲的得意之作,荣耀3之前都是刘江峰的作品,荣耀6把荣耀品牌打红了,在14年就用荣耀6命名把荣耀4、5系列跳过了,是想在某些方面超越苹果5,然而在15年中旬,彭锦洲被汪峰挖走了后由另外一个叫李开新的接管,他接手后马上把生产线重新回到荣耀4、5系列,所以现在荣耀4、5系列比其他机型升级都要快,论荣耀6的配置,4、5系列怎么可能会有优先权,再更新2年都没问题。我6是前夫生的,现在是继父当道,可怜的小6怎么能不悲催啊。。。
企业新人注册领338元礼包,买酒水最高返2000元通用券,企业年末采购选苏宁!苏宁企业购,正品低价,品质保障,一站式本地化采购服务平台,采购专线:
瞎几把乱讲
从华为黑高通820功耗大。OPPO旗舰用三星2013年库存屏,就知道华为就有这种毛病
看到 炒货门 和mate8 真实销量 只有八十万台 这两个段子就知道是扯淡 黑软了
黑的真低级
看今年华为的成绩就知道真假了!那个红米千元机不输mate8有点搞笑哦
从一开始就错了,华为最开始做手机并不是要做高端,而是要打击竞争对手当时华为面临一家国外公司的低价竞争华为开始分析对手的利润来源,发现对手是亏钱卖的,进而发现当时小灵通的利润率居然有百分百,于是果断进军小灵通领域和对手杀价,把平均售价两千元的小灵通一直杀到五百元,直到对手血本无归
说了一堆废话,没拿出一个数据,全尼玛臆想
难怪不得,最近半年对华为新机一点感觉都没有
华为内部确实混乱,从各种机型混乱定位就知道。但是华为成功的产品只有mate7,mate8.mate7的成功是偶然的不是靠炒出来的。真正的功臣是mate系列的负责人李小龙。出现产品定位混乱是余承东的责任,说实在的我也不太喜欢余承东这个人
然而楼主还是不如余承东牛逼,他本身就是技术专家,分布式基站他发明的,欧洲市场就是他拿下来的,再怎么黑,年薪千万,mate 系列也壮大了,人家就是人生赢家
这种东西有些真,有些还是假,不过联想那篇确实有问题,联想主攻线下,而且全球卖,今年销量不佳,没记错当时确实有楼主转帖中提到的几篇报道。真是可怜了联想,没事也被拉出来溜。。。。
我竟然看完了,真好看华圾   --来自HUAWEI Mate8 执念,是一种信仰
这贴不错,值一块
&配置颜值不输mate8的红米note3&?你他妈逗我吗
一个公司团队,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个人的,高层离职随说痛惜,成功也不全是离职的那些人的功劳,也包括余大嘴,然而看你的这段文似乎华为的成功说得都好像只是那些离职的人的功劳似的,虽说高层离职确实可惜,但你也别打这所谓的悲情牌,说的似乎余大嘴把他们赶走似的,呵呵,笑死。况且华为又没说那些离职的没有功劳,大嘴也没说,任何一个公司的成功都是一个团队的功劳。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攻城掠地开光之后再无洗练新版攻略极套装
攻城掠地开光之后再无洗练新版攻略极套装
开光,攻城掠地极套装,攻城掠地新版攻略
开光之后,再无洗炼!
在迎来真套装的最终进化&&极套装之后,伴随着名为&开光&的洗礼与涅重生之后,我们将变得愈发强大,但最终我们还是迎来了洗炼系统的完结。
完结?洗练就这样结束了吗?弱弱的问一句,失去了洗练,铁匠铺换铁是不是也要随之提升到最高档次?还是策划忘了铁匠铺?
不管怎么样,极套装还是很诱人的,到底怎么获得呢?
每件真套装开光后就能获得极套装,每件套装开光需要消耗1000点洗练点数。
一直攒着洗练和道具,有点窃喜,是不是猜中了堂哥的心思?
洗练点数的兑换:
换算成点数,还不少吧,为了国战把工事换了空城,要不会更多呢。
点数点完,只能开完3件,后面的下个月再补充吧,(*^__^*)
来看看开光前后的对比图:
真烛龙套装升级为极烛龙套装
开光后加强:强壮LV.10 强防 LV.5
真霸下套装升级为极霸下套装
开光后加强:强防LV.10 掌控 LV.5
真灵龟套装升级为极灵龟套装
开光后加强:强攻LV.10 强防 LV.5
开光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最终5件升华后的效果肯定是比不升华要强的多的。
(图中的最终升华:攻击 +100 防御 +60 带兵数 +160)
还差2件没开光,下个月,我能全开吗?
1、洗练活动频率为一月两次;神刀活动为一月四次,这下终于明白神刀频繁的原因了;
2、参加洗练活动,还能获得很多免费至尊洗练,最终所获得的点数是要多的多;
3、5件套装全部开光,如果没有耐心,遇到消费活动,就可以直接点金币获得极套装;
原以为会消耗大量金币的新套装,最后看起来还不错。
一些数据,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拥有极套装。
40407攻城掠地专区地图
PS:这不是你要的结果?请在左上搜索栏中输入你想要的搜索词,点击搜索!
攻城掠地玩家交流群
欢迎加群文明讨论
数据统计中!!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 却只留下了一人
我的图书馆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 却只留下了一人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日益黑暗残酷,引起了人民的反抗。1352年郭子兴聚众起义。后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
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是因为不管是他的儿子、还是他的孙子朱允文为人仁厚,性格软弱,维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在他死后,还留下一帮老臣危害他儿子和孙子的皇位,而且还对对朱氏江山指手画脚。因而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能幸免,但却有一个人得以幸存,活了下来。这个人便是汤和。
汤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与他是发小,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小时候的汤和便表现出了领导才能。与其他小孩子一起玩闹时,总是做老大,带着他们骑马射箭。长大以后的汤和身高七尺,性格沉稳,善于谋略。1352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很快便被封了千户之职。随后,汤和写信给朱元璋,邀请他来参加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功升职,封为镇抚,职位在汤和之上。
1353年,汤和跟着朱元璋进攻大洪山,攻下了滁州,被授为管军总管。后来他又跟着朱元璋去打和州。当时很多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不肯听从朱元璋指挥,独汤和虽然比朱元璋还大三岁,但还是恭敬地听从朱元璋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大概汤和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早已发现他并非池中之物,所以对他百般听从。这种相处模式一直到朱元璋登位。
1368年朱元璋登位,准备大封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也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汤和很善于捕捉朱元璋的心思。1388年,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他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当汤和意识到朱元璋要对这批老臣下手时,为保全自己,他开始采取措施。
在众多高级将领中汤和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他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同意了,解除了他的兵权,还下令立刻拨款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当时明朝所面临的外患主要是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对此很头疼,他把汤和召回来,让他前去解决此事。汤和到达沿海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决定在江浙沿海一带修筑59座城来防范倭寇。一年后,59座城建好了,汤和便返京复命。这时,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带着妻子儿女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赐他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金、三千锭纸钞、四十多套彩币,对汤和的夫人也是多次下诏褒奖,赏赐物品不断。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觐见皇帝。
汤和辞官回乡以后,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朱元璋安排了不少耳目去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有人上报到朱元璋那里。汤和每天游山玩水,喝酒下棋,从来不和地方乡绅结交,也不谈论国家大事。他还严格要求子女,遵守法纪。渐渐地朱元璋对他放心了。
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在功臣名就、位极人臣时,他选择了归隐,实在不能不说汤和非常聪明。他懂得揣摩皇帝心思,懂得自保,这大概是他能得以幸存的原因。
沈万三为何被朱元璋整?竟不低调皇帝面前炫富
据《留青日札》记载,当朱元璋打下江浙后,沈万三与其弟万四(沈贵)在两浙豪富中首先输粮万担,献白金五千两,以佐用度,“太祖军食,多取资焉”。但是贪得无厌的朱元璋却要“务罄其所有金”,想方设法来消耗他的家财。据董谷《碧里杂存沈万三秀》记,有一次,朱元璋在月朔(即初一)日召见他,给他一文钱要他生利,从初二开始,一文取两文,初三日取四文,初四日取八文,每天翻一倍,亦即按等比级数增长,以一月为期。沈万三不知就里,欣然接受。哪知回家一算,一月之后,该付给朱元璋利息为五亿三千六百八十七万九百十二文。按,洪武钱每一百六十文重一斤,则共计三千三百五十五万四千四百三十二斤。沈氏虽富,但哪里经得起这样的盘剥?
除了巧取,还有豪夺。有一次,朱元璋召见沈万三,要他每年“献白金千铤,黄金百斤”,还命他造六百五十间廊房,养数十“披甲马军”,并对他的田产每亩征九斗十三升的重税。沈万三大概也明白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想主动报效以保平安。明洪武六年(1373)前后,当他得知京城(今南京)要筑城墙时,就主动承担了修筑洪武门至水西门城墙的任务。当时的南京城墙全长三万七千一百四十米,合七十四华里多,朱元璋的筑城计划,仅造砖一项,便涉及一部(工部)、三卫(驻军,相当于军区)、五省、二十八府、一百一十八县,另有三个镇。而沈万三一人负责的城墙,占整个工程量的三分之一,他以一家之力,是怎样如期完成的?没有人知道。
今南京水西门外,有座赛虹桥,相传为沈万三儿媳所建。明人记载,沈万三建造数桥之后,很是得意,便在家中炫耀。谁知儿媳很不以为然,便用私房钱悄悄建了一座桥。该桥“工巧宏丽”,比公公所造之桥有过之而无不及,人们把它叫做“赛公桥”儿媳尚且如此,可见沈家确实实力不凡。沈万三处于事业巅峰时,他的弟弟沈贵(万四)已看到危机,曾写诗劝他说:“锦衣玉食非为福,檀板金樽亦可休。何事百年长久计,瓦罐载酒木绵花。”要他低调做人,从事耕织,但沈万三没有听从他弟弟的话,终于招来了灭顶之灾。
沈氏家族的没落是个渐进的过程。第一次打击大约在洪武三年(1370)至六年(1373)。朱元璋统一天下后,沈家的日子自然不好过。即便是沈万三已经不在人世,沈家也没人充军云南,但经过这番折腾,沈家的财富也蚀减过半了。再加上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对江南富民采取了严苛的政策,多次强制迁徙,并课以重赋,从此之后,沈家也就一蹶不振了。
第二次打击是在明洪武十九年(1386)的春天,沈万三的两个孙子(沈旺之子)沈至、沈庄先后入狱。《故沈伯熙(庄)墓志铭》记:“洪武十九年春,兄至以户役故,缧绁赴秋官,时伯熙亦获戾京师,适与兄同系狱,入则抱其兄痛泣曰:‘吾兄素羸,不堪事,今乃至于斯耶!’既而伯熙先出,遂得疾甚,药莫疗……卒于京。”沈至入狱的原因是逃避赋役,沈庄入狱则可能是涉嫌“胡党”、逃避赋役而羁押至京,其事不小,连补带罚,再加上两兄弟最终都能出狱的上下打点,其数目也定在巨万以上。大约在同年,沈万三的女婿陆仲和却在劫难逃,被扣上“胡党”的罪名满门抄斩。
第三次打击是在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党”案发,蓝玉被处死,株连则在全国蔓延。有一位叫王行的先生,曾两次在沈家坐馆,同沈家至少有三十年的交情,又两次在蓝玉家坐馆,前后也有十多年之久。通过王行的关系,想在新朝找到靠山的沈家同蓝家也有了交往。“蓝党”案发后,有人劝王行逃遁,这位迂腐先生说:“临难无苟免。”结果以同谋罪被诛。
当时,沈万三女婿顾学文因夺人之妇,仇家怀恨在心,蓝玉事发后,仇家即以沈家同蓝家的关系为据,诬告顾学文与蓝玉通谋。在严刑逼供下,顾学文招认曾收到蓝玉“钞一万五千贯”,为他购置粮米、绸缎等物,用来准备起事和赏人。《弘治吴江志》载:案情牵涉他的“妻族沈旺、沈德全、沈昌年、沈文规、沈文矩、沈文衡、沈文学、沈文载、沈海,凡八人。”其中沈旺是沈万三的儿子,其他人等也都是沈万三的子孙。《周庄镇志卷六杂记》记:“洪武三十一年二月学文坐胡蓝党祸,连万三曾孙(沈)德全六人,并顾氏一门同日凌迟。”同日被杀的还有八十多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第一谋士之死 朱元璋为何要除掉重臣刘伯温
刘基,号伯温,足智多谋,思维缜密,料事如神,是朱元璋夺得天下、建立明王朝的第一谋士。然而,明朝开国后,刘基只被封了个次一等的爵位诚意伯。虽然他执法如山,并且在与淮西派首领李善长的争斗中占了上风,最终却被李善长的心腹、奸臣胡惟庸所害。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总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主宰他的命运,直至生命的终结。
朱元璋在解决了北元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这些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大家都说一样的方言。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主要成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德兴,还包括死去的常遇春等人,可以说这些人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当时的人们见面都以会说淮西话为荣。
李善长何许人也,为什么是第一功臣?此人主要负责后勤和政务,如果把刘基比作张良,那么李善长就是萧何。他一直跟随朱元璋打天下,鞍前马后的劳顿,后勤工作不好搞,劳心劳力又不讨好。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李善长这个人的特点是外表宽厚,却心胸狭窄,谁敢和他过不去,就一定要解决对方。 俗话说恶人自有恶人磨。淮西集团很快遇到了对手,那就是浙东集团,首领就是刘基。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刘基处死李彬,与李善长结怨。
李善长被朱元璋引为第一功臣,于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韩国公,这是很了不得的,因为当时朱元璋一共只封了六个公爵,其他五个人分别是徐达、常茂(常遇春儿子)、李文忠、冯胜、邓愈,他们都是血里火里拼杀出来的一代名将,而出人意料的是,李善长排位居然还在这些人之上,名列第一。他也是公爵里唯一的文臣。
相比之下,刘基也为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大功,却只被封诚意伯(伯爵)。耐人寻味的是,他的俸禄也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只有240石,而李善长是4000石,多出刘基十几倍。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以解释。朱元璋是一个乡土观念很重的人,李善长是他的老乡,而且多年来只在幕后工作,从不抢风头,埋头干活,这样一个人朱元璋是很放心的。相对的,刘基是一个外乡人,更重要的是,刘基对事情的判断常常比他还要准确!
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朱元璋想到的,他也想到了,朱元璋没有想到的,他还是想到了。换了你是皇帝,会容许这样的一个人在身边吗?而且这些决策并非安民之策,而是权谋之策,搞阴谋政变十分有用,外加刘基厚黑学的根底也很深,朱元璋时不时就会想起他劝自己不要去救韩林儿这件事。谁知他将来会不会对自己也来这么一手。
刘基一生聪明,但也疏忽了这一点。这也就决定了他在这场斗争中很难成为胜利者。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当时的监察机构是仿照元朝建立的御史台,刘基是御史中丞,也就是说,他是言官的首领,此时的优势在刘基一边。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情,刘基却软硬不吃,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他相信只要讲出这个借口,刘基是不会拒绝他的求情要求的。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李善长可谓老奸巨猾,他明知刘基深通天文之道,以此为借口,如刘基坚持要杀李彬,大可将天不下雨的责任推到刘基的身上,当时又没有天气预报,鬼知道什么时候下雨。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临走前,正值当时朱元璋头脑发热,想把首都建在老家安徽凤阳,同时还积极准备远征北元。刘基给了朱元璋最后的建议,建都凤阳是绝对不行的,而北元还有很强的实力,轻易出兵是不妥当的。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又对了。应该说,当时的朱元璋是很理解刘基的,他对刘基的儿子说过,现在满朝文武都结党,只有刘基不和他们搞在一起,我是明白人,不会亏待他的。
朱元璋这次可真是被刘基给蒙了,刘基并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的反攻。
刘伯温通晓千年事 临死却对儿子说这样一句话
刘伯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这个人经常出现在一些盗墓的小说中,或者是关于风水的书中,很多书中,作者都将他描绘成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精通占卦术,常常能算出一个人的运势,而且对于地形的勘探也是十分地准确,对于风水的观测,更是达到了通天的地步。古代的很多百姓都认为刘伯温能够知晓前后一千年的事情,是一个通晓天地之人。
渐渐地,这些传说一代代地传承了下来,人们都忘记了刘伯温真实的样子。人们只是知道朱元璋能够统一中国,离不开刘伯温的帮助,他可以说是明朝的开国大臣。难道人们所说的那些故事都是真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刘伯温的世界。
刘伯温小时候,就展现了惊人的天赋,对于读过的书,基本上能够过目不忘,他的父亲从小就教他习字读书,而刘伯温也是十分好学,读书的速度也是很快,据说能够一目七行。普通人如果这样读书,恐怕不会记住很多,但是刘伯温却不一样,虽然他阅读速度很快,但是效率也很高,书中的内容都牢牢地记在了他的心里。他十二岁的时候,就参加了乡试,并且考中了秀才,同村的人都称他是“神童”。
在他十四岁的时候,他到府学读春秋经。这是一部高深的儒家书籍,里面的文章很难读懂,尤其是这么小的年纪,学起来更是困难。但是刘伯温却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他每天诵读着春秋经,只要看过两遍,就能记住书中的所有内容。对于里面的内容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所理解的意思,是前人都不曾领悟到的,这让教他的老师十分惊讶。老师以为他之前就读过这本书,所以才会理解这么深刻,为了打消心中的疑虑,老师又随意从书中抽了几段文字,问他对于这些文字的看法,没想到刘伯温能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这让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聪明才智,认为他是千古难遇的奇才,以后肯定是前途无量。
时间一长,一部春秋经已经不能满足刘伯温了,于是他便离开了府学,来到了另一个名士郑复初的门下,学习程朱理学。郑复初对于这个孩子也是赞不绝口,他曾经对刘伯温的父亲说:“你的先人积了很多的德,这才让刘伯温这么聪明。这个孩子以后肯定可以位居高官,光宗耀祖。”刘伯温读了很多的书,尤其是关于天文方面和地理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对于兵法和数学也是理解颇深。他每日研究这些知识,对于其中的奥妙理解地也是十分彻。
有一次,他出游至徽州,也就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听说这里有一本《六甲天书》,刘伯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兴奋,立即前往覆船山,顺利地找到了《六甲天书》。不仅如此,他还发现这山中竟然还有明教的人存在,于是刘伯温便在山中暂时住了下来,贪婪地学习着一切新鲜知识,当他离开覆船山的时候,他不仅结交了众多明教的人,还掌握了许多的知识,回到乡里后,便立即名声大震,村里人将他比作了魏征和诸葛亮。
二十三岁的时候,刘伯温考中了进士,但是因为当时元朝已经是走到了末路,各地都爆发了战争,所以刘伯温只好在家里又呆了三年,后来才被元朝的统治者派到了江西去做官。刘伯温上任后,明察秋毫,并且不畏强暴,对于那些无法无天的地主,刘伯温毫不畏惧,在拥有了证据后,立即便惩处了那些地主,社会风气也随之一变。也正是因为这些大动作,让那些地主对他是十分憎恨,总想陷害他,但是因为其他官员知道他的为人,所以都尽力保护他。刘伯温见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便辞去了官职,回到了家乡。后来又被朝廷征召,复出做官,但是过了三年后,又辞官隐居了下来。
后来朱元璋谋反,听说刘伯温的大名,于是便请他出山辅佐自己。刘伯温细细地为朱元璋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便劝说朱元璋集中兵力,尽量避免分头作战,这些建议立即被朱元璋采纳了。
刘伯温在朱元璋账下屡屡立下战功,于是被朱元璋升任为太史令。刘伯温观测天文现象,发现不就就会有祸乱发生,于是刘伯温希望朱元璋能够对天下人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后来,又因为好长时间不下雨,刘伯温又让朱元璋处理一些冤案,随后便下起了大雨。当时朱元璋因为一个梦,就想要杀死一批囚犯,刘伯温立即询问原因,朱元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刘伯温认为这是一个祥兆,让朱元璋彻底放心了,于是便放了那批囚犯。后来,刘伯温受了风寒,朱元璋便让胡惟庸带着御医来看他。御医给刘伯温开了一些药,刘伯温吃了之后,就觉得肚子十分地不舒服。
过了几天,刘伯温告诉朱元璋,他吃了那些药以后,就觉得肚子一直不舒服,朱元璋只是简单地让他安心养病,刘伯温十分失望。刘伯温的病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回到了家乡,隐居养病。而且他再也不相信那些药物了,每天只是保持健康的饮食。但是他的病情并没有好转,他知道自己即将死去,于是便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身边,将自己的后事都说了出来。说完以后,又拿出一本书,让两个儿子立刻交给皇上,并且告诫孩子们,以后他的后代,都不准学习天文方面的知识。
做完这一切后,刘伯温又对第二个儿子说:“现在朝廷最需要做的就是统治者要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要恩威并施,法律也应该精简。能用道德去感化的,就不要使用暴力,这样效果才是最好的。一旦有人犯错,希望统治者能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样的话,刑罚才能公平公正。我本来是想要亲自写一篇这样的文章交给皇上,但是胡惟庸的存在,写了也是白写。等到胡惟庸没落了,皇上一定会记起我,这个时候,你就把这番话告诉皇上。”
说完这些,刘伯温才合上了眼睛,享年65岁。
是人还是神?揭秘一代军师刘伯温的传奇人生
民间传说,浩如烟海,影响广泛,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反而不被人们所熟知,人们只是笼统的知道他帮助朱元璋打下了江山,是明朝的开国功臣。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刘伯温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物,他拥有怎样的传奇人生,关于他的众多故事又是真是假呢?
这些天,浙江处州府学的一位老师感到十分的不解,他所教习的《春秋经》课堂上,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于这部艰涩难懂的儒家经典,老师采用了最基本的办法就是读。学子们个个摇头晃脑,朗朗书声回荡在府学幽静的院落。
然而有位年龄约十四五岁的童生坐在教室的角落里,却不作声,似乎有所思索。老师觉得,这位刚刚从青田乡下来到这里的学生,可能由于基础薄弱,学习有一些困难,于是问他,是不是有不认识的字?学生竟然回答不仅读懂了,而且已经全部记住了。
老师自然不相信,还有些生气,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巧言令色。
学生神情自若,一气呵成的背诵了今天的课程。而且还说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话。 “孔子虽然道德高尚,但身为鲁国人,国弱而难保,饱学而无为,岂不是一介无用的书生?大丈夫不应如此。”
老师大惊失色,不禁细细打量这位身体稍弱但目光炯炯的学生,心中暗自佩服:小小童生竟然有如此见地,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物!
这位学生来自处州府青田县的一个书香家庭,从小聪慧过人,好学上进,12岁就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二十三岁一举中进士,其后,他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的爱好,经常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然而,如此传奇的人物在他早年的时间里,仕途上并不得志,生活中也坎坷不定。
他考中进士在家闲居3年之后,才被任命为江西高安一个小小的县令。 清正廉洁、为民请命并没有使刘伯温仕途通畅,反招致官场同僚的嫉恨和排挤。几起几落,终不能有所作为,“穷则独善其身”,秉性耿直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刘伯温,辞去官职,回到青田老家,闭门读书。
归隐青田老家后的刘伯温发愤着述,总结自己对政治、教育、世态、人情等方面的看法,分析批判元朝弊政,总结治国经验。我们熟悉的一个成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就出自此时写就的一部传世着作——《郁离子》。
“何当天门天,清问逮下俚”,有着济世之志、之才的刘伯温,会安于宁静的田园生活吗?已过不惑之年,远大抱负是否会就此终结?
就在刘伯温埋头着述之时,天下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也彻底改变了他在乡间默默无闻的隐居生活,使他终于有机会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施展抱负、发挥才智,成为名流千古的一代开国文臣。而这一切皆与当时的一个杰出人物有关
朱元璋,出身穷佃户,做过和尚。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朱元璋投军后,凭借自己的胆略和才能迅速站稳脚跟,并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方霸主。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天下纷扰,群雄逐鹿,刘伯温在家乡的南田山中密切的观察着,注视着。善于网罗名士的朱元璋,仰慕刘伯温的名声,几次派特使请他出山。
元王朝的不可救药,分析群雄争霸的格局,在家乡隐居等待机会的刘伯温,也认为只有朱元璋能成得了气候,于是决定出山。后来却传说他是看到金陵帝王之气。
至正二十年的春天,刘伯温满怀信心来到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
一个晌午,刘伯温一行人来到朱元璋的府邸,人报青田刘基求见,正在吃午饭的朱元璋急忙放下筷子说快请。
门帘掀开,走进一位身躯修长,面庞白皙清峻的人,朱元璋赶忙迎上前去:
“可是刘伯温先生” “正是在下”主宾落座后,朱元璋这才细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当时很有名望的先生。只见刘伯温须髯飘飘,神态凝重而坚毅,气度不凡,朱元璋暗自欢喜,但不动声色。想试试他的学问,便问:“先生会作诗吗?”刘伯温答道:“雕虫小技而已”。朱元璋指着桌上的筷子道“先生以此为题如何”,刘伯温看了看朱元璋,稍加思索,吟道:
“一双湘江玉并看,二妃曾洒泪痕斑”
元璋笑了,轻轻摇了摇头:“太书生气了”
伯温道:“且往下听听”接着吟道:
“汉家四百年天下,尽在张良一借间”
元璋听罢,连声叫好,急忙起身为刘伯温亲手送茶。说:“先生知我肺腑也”。
刘伯温诗中借用了一个典故,是汉朝开国功臣张良为刘邦用筷子谋划天下的故事,原来朱元璋起兵时就常常自比汉高祖刘邦,志在夺取天下。刘伯温自比张良的同时恰恰暗合朱元璋,难怪元璋要高兴了。十分兴奋的朱元璋说:“我为天下召请先生出来,真委屈您啦!但为普天下百姓着想,先生对灭元兴邦、统一中国有什么大计方略”
刘伯温分析了当前天下的形势,陈述各项谋略与见解,娓娓道来:
“明公您崛起于草莽之间,顺应天意,正大光明,可谓王者之师。军事力量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东边张士诚,西边陈友谅的力量也都不弱,如果他们有联合起来的意图,将会形成很大威胁。”
元璋道:“依先生看,应该如何?”
刘伯温喝了口水,缓缓说道:“当前陈友谅居西,张士诚居东,陈所占地域广大,几乎有半个中国,而张士诚所占地域狭小,仅有海边的一些地方,此人首鼠两端,难以成的了大气候,陈友谅劫君而不顾下面死活,其实民众负担很大怨恨也很大,所以战斗力决不能持久。”元璋听后感觉心中豁然开朗,多日自己因此事的烦闷一扫而光。
伯温继续道:“张士诚生性怯弱,胸无大志,只求自保,这种人不足为虑。陈友谅野心勃勃,力量也强,又据长江上游,对我威胁最大。若先打张士诚,陈友谅定会乘虚攻我,可是如果先讨伐陈友谅,张士诚则不一定敢轻举妄动。擒贼先擒强,今日之计,所以应当先除陈,除陈则天下可定。
不知不觉,两人从上午一直聊到了傍晚点灯十分,还感意犹未尽,直恨相见太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朱元璋命部下立即建造礼贤馆,以上宾之礼奉待刘伯温。
经过一系列地准备,按照刘伯温的战略计策,朱元璋开始率军讨伐陈友谅,出师大捷,凯旋将士喜气洋洋。而此时的刘伯温,却流露出悲伤,他恳请朱元璋放他回青田去。原来母亲去年去世,由于战事紧张,元璋苦苦挽留未能及时赶回奔丧。现在战事稍有间歇,刘伯温坚持要回乡祭母。
临走之时,朱元璋十分不舍,把自己能想到要咨询刘伯温的事情统统问了个明白。并十分恳切地说:“先生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刘伯温说:“陈友谅和张士诚暂时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我担心的:一是浙东投诚的苗兵,一是洪都所新附的陈友谅部将。”
朱元璋听了并不在意,认为刘伯温这次可能是有些多虑了。
然而,刘伯温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朱元璋平定浙东后,命大将胡大海留守婺州,耿再成留守处州,两人形成犄角之势。他们手下都有一些投降的苗军将领,这些苗军将领都是一个名叫杨完者的元朝将领的旧部。此人十分残忍,曾以人肉为食,他的部下劣性难改,虽然已经投降,但大多心意不诚。得到机会,这些苗军将领设计陷害了守将胡大海、耿再成。胡大海是朱元璋的爱将,听到此消息后,元璋悲痛万分,后悔没有听从刘伯温而加以防范。
浙东事变不久,陈友谅的原将领祝宗、康泰又在洪都叛乱,此二人当初投降时就很勉强,一直存有反叛之心。
两次叛乱虽然无碍大局,但刘伯温的临走时候的嘱咐全都应验了,朱元璋觉得这个人不仅有能力而且还很神奇,必须快点把他请回来,尽管有书信频繁往来。
至正二十二年六月的一天,刘伯温正在书房阅读,屋外传来马蹄声。他知道又是元璋处来信了。信中写道:“送书给伯温老先生阁下,你临走所说,全都应验了。我最近想发兵,请先生给与指示!
六月二十二日,刘伯温回信朱元璋:“六月、七月间起兵,不利先动,当等待土木顺行,金星出现则可。”
朱元璋对这些话虽然一时不得要领,但感觉六七月间星相不顺就要处处小心,如履薄冰。
到了七月,一桩惊天动地的大事果然发生了。
有一天,部将邵荣和赵继祖请求朱元璋前去阅兵,朱元璋本不打算去,但想到这二位将领都是随自己在濠州起兵的旧部,不会有什么事情。
来到阅兵场后,朱元璋似乎感到一些异常气氛。
其实,暗中设下伏兵的邵荣已经在等待机会。
准备刺杀朱元璋。一时间剑拨弩张,空气十分紧张。
邵荣下令的前夕,突然朱元璋身边的一面大旗被风吹起,打在他的脸上,元璋心头掠过一丝不祥之兆,急忙停止前行抄小路赶回。
在场的一位知情的将领恐惧不安,便向朱元璋告了密。谋反将领被满门抄斩。但想起来,朱元璋还是有些后怕。
刘伯温不仅能做到对战略、战术、突发事件的预测,而且其识人之明、谋国之忠也为他赢得很高的赞誉。明朝建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李善长在做丞相,明太祖曾有辞免他的打算,征求刘伯温的看法。
朱元璋说:“善长早年就在军中,有较高的威望,能起到调和将领人事的作用,还是合适的人选。
这令朱元璋非常惊讶,他奇怪地说“李善长几次想害你,你还为他说话。”刘伯温回答:更换宰相就像换大厦的柱子,必须是栋梁之材才行,如果用几根小木头捆在一起充当梁柱,即使换上去了,也马上就会倒下。
不久,李善长辞去丞相位,朱元璋想让杨宪接任,与刘伯温商量。刘伯温与杨宪私交很好,但不赞成。他对朱元璋说:杨宪有当丞相的才能,但无当丞相的器量,当丞相要持心如水,不能有私心,杨宪不是这样的人。朱元璋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说也不行,他比杨宪更狭隘小器。又问胡惟庸,刘伯温答:更不行,做丞相好比驾车,胡惟庸非但驾不好,恐怕连辕木都会被他毁掉。
朱元璋就说看样子只好请你出来了。刘伯温连忙说,不行,不行!我这个人疾恶太甚,又不能胜任繁杂的事务,当了会辜负您的期望和重托的,天下哪会没有贤才呢,您只要悉心召求就可以发现了。
但朱元璋既未悉心求才,又偏偏先后选用了杨、汪、胡三人为相,结果个个都出了问题。尤其胡惟庸因谋反而被定罪,这时候刘伯温已经过世好几年了。明太祖朱元璋追忆刘伯温生前所言,不禁懊悔莫及。
刘伯温的运筹帷幄、神机妙算使全军将士钦佩不已,加上他强智博学,才思敏捷,除传统的经史诗文外,军事韬略、兵法智术、天文地理,尤其对在民间本来就很神秘的天象和占卜都十分精通。在老百姓的意识里,这样的人也许本来就是神仙下凡。其实所有的预言来源于他对全国战略形势的谙熟于胸,对人性的高超洞察,是发现事物变化苗头后另一种方式的表达。所有这些经过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渲染,逐渐变得神奇莫测,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仙,在关键时刻出现,辅助正义力量,穹庐空间护佑生灵。
假若刘伯温真的如传说这般神奇,那么他应该官场得意,家运绵长阿,可他为什么最后却连自己也不能保全呢?可不可以说是对“性格决定命运”这个命题的悲剧性诠释呢?
上贪下暴是元朝导致最终灭亡的重要原因,朱元璋体会深刻。因此建国后他让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刘伯温来领导当时的监察工作,主抓官员违法乱纪、贪赃枉法之事。然而就是这个工作,给他的政治生涯的及早终结埋下伏笔。刘伯温主抓的案件里涉及到当时中书省官员李彬,李彬罪行严重,按律当斩。可此人偏偏是李善长的亲信,李善长是谁?朝中位列第一的左丞相,可谓居于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他多次找刘伯温说情。可是刘伯温不讲情面,秉公执法,将李彬处死,在朝野引起了震动。连朱元璋也赞扬他说满朝都是党,只有他一个人不从。
刘伯温深深意识到自己直言激愤,为整肃纲纪得罪了许多,甚至连朱元璋也冒犯过。
明朝初期,有一日,众臣早朝,文武百官早早都到了。因为今天要决定一件大事,讨论新的王朝建都之地。
朱元璋淡淡的问大家,考虑的怎么样了。
有的大臣说,关中乃天府之地,地理位置险要,应建都在关中。
有的大臣说,金陵长江天堑,龙蟠虎踞,又是江南之地足以立国。
一时间众说纷纭。
朱元璋微微笑道:“大家所言皆有道理,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临濠前面也有长江,后有淮水。有险可守,水陆可漕运,可定为都城。”一听朱元璋想往家乡建都,大家都交口称赞迎合皇上。圣上十分高兴。
但就在此时,刘伯温却说:“临濠虽然是帝王之乡,但却不是帝王之都。”
被这个不识相的家伙击中心事,皇帝十分尴尬,面带不悦。
这些事,总体上都影响了他后来的命运。
中国历史上开国功臣遭杀戮的例子,刘伯温对此深谙于胸,为能终老一生,多次请求告老还乡,事实上刘伯温这个朴素的愿望都没能实现。洪武六年,胡惟庸出任丞相,诬陷刘伯温在家乡占了一块有王气之地,准备做自己的墓地。作为皇帝的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有人篡位,尤其忌惮刘伯温这样本来就很奇异才能的人。于是趁机革掉了刘伯温的俸禄,准备严加查办。
刘伯温为避杀头灭门之祸,带着儿子刘琏急忙赶往京师谢罪。之后刘伯温怕再受诬陷,索性就留在南京。不想在京积忧成疾。
有人说,刘伯温的死是因为当年讨论丞相人选时未能举荐胡惟慵,最后被他毒死的,有人说是因遭猜忌皇帝授予叫这么干的。
“从臣才俊俱扬马,白首无能愧老身”,带着诸多遗憾,他写下了一生的最后一首诗。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一个莺飞草长、万物复苏的日子。一代奇才却黯然离去,他六十五年的传奇人生就要谢幕了。然而关于他的传说却始终没有停止,今天,人们对他的某些怀念,是不是已经寄托在有关他的神话传说中呢?
刘伯温居住于少城的时候恰好住在孔明府,府上有一牌匾:“天下第一人”。他就问这是谁这么大的胆子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人,随从告知是三国时的孔明先生。刘伯温听后很是生气,心想:孔明虽是奇才,但也不能自称是天下第一人啊,我伯温如果早出生几百年的话没准比孔明还厉害。
“来人,把牌匾给我拆了。”随从拆牌匾的时候发现中间还有一个牌匾,一行四言诗露了出来:“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五百年前吾知濡,五百年后濡知谁?”刘伯温面对牌匾,长跪不起。
馆藏&2837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攻城掠地最终升华效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