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勒塔格煤矿四证一照采矿证

一张采矿证的15年争夺
作者:陈晓 王珑锟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围绕黄土高坡上一家村庄煤矿采矿证的15年争夺,其间3次易手,至少涉及5次诉讼,造成20多人死伤,几亿元投资沉淀其中,但煤矿真正的开采时间还不到3年。
采矿证的价值
2006年初,当香港东方明珠创业公司(以下称&东方公司&)筹划一笔4亿元的交易时,它便开始了一趟冒险的淘金之路。需要投资的实体素未谋面&&那是一个在山西吕梁山沟里的煤矿,距离东方金融之都香港约几千里。公司从来没有在内地做过这类型的投资,合作方看起来不善经营&&这位来自太原的企业主,以往的经营史劣迹斑斑。&他不会做生意,手底下几个公司都负债累累,包括那个煤矿。&一位曾参与此项交易的管理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白家峁村的村民以祖辈生长于此的朴素情感和逻辑认定:村庄地界内的煤矿都是村庄的财产
但东方公司仍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决定签订合约,投资4亿元人民币受让那家名为&山西三兴&的煤焦有限公司100%股权。这笔陌生的交易如此迅速发生的强大信任与推动力在于一张薄薄的证书。东方公司后来在《国家赔偿申请书》上这样解释:&该4亿元投资的主要依据是山西三兴具有合法有效的采矿许可证。&这张证号为7的证书约半页A4纸大小,上面最重要的数据是,井田面积:5.025平方公里,年产量:60万吨。
从2002年开始,煤价就从低谷时的30~40元/吨进入上涨期。工业化对能源的需求,在煤炭业上最直观的表现是,煤价以一月一价,甚至一天一价的涨幅攀升。2006年,国家宣布放开电煤价格,表明煤炭价值在未来还有看涨的趋势。这张采矿证上位于山西临县白家峁村的煤矿产主焦煤,煤质好,有4#、5#、8#、9#四层可采煤,每层的煤炭厚度可达到2米多。这决定了它能持续贡献源源不断的开采能力。
但以上只是采矿证价值最常规的计算方法。东方公司是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这意味着它有更多使用资源的办法和思路。在合作协议上,东方公司的主要责任并不是经营。全资买下煤矿开采权成立合资公司后,它将40%的权利信托给了原交易人&&山西三兴的老板,由他继续经营。合约里对东方公司的义务规定是:本协议交易完成后,合资公司将向境外金融机构融资2亿港元,并尽快在香港或海外证券交易所独立上市,而东方公司将联合其他财务顾问,负责统筹安排各项事宜。从2002年起,股市上就有&眉(煤)飞色(有色金属)舞&的说法。一旦走上资本市场的舞台,这堆埋藏在遥远山沟里的黑金能兑现更大的价值。
这些村民房屋的下面便是煤矿
这是采矿证更便捷套现的方法,但也隐含着风险&&这些允许私人开采的煤矿权利是割裂的。采矿权可以单独用来交易,但当它与煤矿其他权利拥有者发生冲突时,常常会让某一个环节上的投资者陷入一个无法摆平的乱局。一个煤矿包括财产权、采矿权和经营权。资源业主国家顾不上这些零散的资源,但也不放心交给个人,因此在本世纪以前,采矿证还是村庄的专属物,私人不能办理,但村庄并没有开采和经营煤矿的资本。因此,对临县的30多个不算大的煤矿来说,距离这些煤矿最近的村庄成为采矿证二级供应商,采矿权就是他们的集体财产,它们有权利选择合作者,谈一笔好买卖。
2002年以后,随着煤价上涨,国家开始行使对煤矿的管理权。它用资本和行政审核作为最重要的准入门槛,但煤矿开发中总难缺少的村庄人脉和政府人脉,又让那些并没有开发实力的乡村弄权者,总能找到机会入局。
2006年,白家峁煤矿采矿权的买卖传递到东方公司手里。东方公司声称当初对合资项目进行了可行性调查,重点对山西三兴采矿权,工商注册证的真实、合法、有效性进行了调查核实。但他们没有注意到的是,在有效真实的证书之外,这座煤矿采矿权的争夺已经进行了10年。其间至少经过3次易手,涉及3起诉讼,自认是煤矿所有者的村民与一茬茬外来承包者之间的摩擦正在累积,并将在3年后爆发出一场死伤数人的械斗。
因纠纷而发生命案的白家峁煤矿迄今仍为停工状态
村庄和外来者
刘志斌是白家峁煤矿的第一任外来承包者。这一次承包给他留下了700万元的贷款债务,但他完全不像一个失败的投资人,穿着挺直的深色西服,面色饱满红润,有些稀疏的头发用发蜡抹得根根直立,闪着油亮的光,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
刘志斌具备早期煤矿淘金者的一切特征:胆子大,不安分,本地人,熟悉乡土情况。他曾经是临县工业局的公务员,虽然一直保持公职,但在国家鼓励公务员下海的年代,他就脱离了琐碎乏味的机关工作,与人合伙开加油站、修路。在煤炭局没有成立前,工业局主管县里的煤矿,因此刘志斌对临县的煤矿资源非常熟悉。&临县有5家国有煤矿,其中3个的年产量是9万~10万吨,算当地煤矿业的大型企业。还有近30个村管或者乡管煤矿。这些非国字头的煤矿,年产量在3万吨以下。那时煤炭价格只有30~50元/吨,买家还经常赊账。主要供给周围的一些焦化厂,销路也打不开,煤矿大多亏损。&刘志斌对本刊记者回忆。
白家峁煤矿在这个低迷期的历史是这样的:村民成平顺承包了煤矿,从多年前遗留的矿口向下采煤,村里人形容像老鼠挖洞一样,挖到一点儿算一点儿,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更无法履行承包合同中约定的每年给村里6000元钱。因此他受到村庄的&围剿&。村里妇女当面辱骂他,往他院子里扔土块石头,晚上还经常叫他去开群众批斗会。成平顺不得不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搬离了村庄,煤矿自此停工。
白家峁村人口已达800人,他们都希望能从煤矿中分红
早期的煤矿经营者大多有这样不顺遂的经历,但在低迷时期接手煤矿也有好处。&当时没有资源价款的说法,资源是无偿占用的。而且我想资源总是不可再生的,矿在手里,迟早有一天市场会好起来。&本着这个朴素的想法,1997年,当刘志斌神通广大的合伙人可以拿到一笔扶贫贷款,但需要一个申请立项时,刘志斌给他出主意说:&干煤矿吧!&
吕梁是一个著名的贫困山区,也是国家扶贫政策的扶助重镇。但国家的好意总是很难被穷人们接受。一位50多岁的当地村民给本刊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小时候我家里穷得连衣服都不够穿,冬天冷得可怜。后来国家拨了批扶贫布分给村里,怕不要钱大家会哄抢,就说每家按需要领布先用着,以后再还。我爸不敢要,但我妈胆大,去领了好几匹,给我们做过冬的衣服。后来国家根本没让还,我们家白得了那些布,胆小的人就吃亏了。&
扶贫贷款是国家善意在贫困乡村中另一种水土不服的方式。村民们对贷款这种陌生的金融工具更有恐惧感。&当时没多少人敢贷,用扶贫贷款做的一些项目工厂,也尽是亏损。只要有关系,立个项目就能贷到款。&刘志斌对本刊记者回忆。这些可以凭胆量和关系轻易获得的贷款,成为第一批外来者介入村管煤矿的资本。刘志斌和合伙人以&临县双勇煤矿&的名义立项,分两笔得到了总额1000万元的扶贫贷款。白家峁村迎来了第一批外来的承包者。时任村支书的成金狗记得,引荐他们的林家坪镇镇政府的人说,&这次来了个有钱的&。
但刘志斌与煤矿的故事就此接近尾声。这个游戏中的权利与责任是分离的。总有一些人等不到分享利益的一天,只是为承担责任。刘志斌就是如此。那笔700万元的扶贫贷款签的他的名字,在与白家峁村签订的煤矿承包协议上,他是法人代表。但除了他自己的讲述,采访中再没有其他个体提到他。实际上,帮助完成这一系列借款和承包手续后,他就从煤矿出局了。真正的操盘手是那个有能力获得贷款的合作伙伴。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山西国土厅被指行政不作为:采矿证拖3年致10煤矿亏超50亿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日 23:43
  山西省煤炭厅下发的“晋煤规函(—1306”批复文件虽然注明了“接文后及时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但在国土部门,采矿许可证的换发却并不“简单”。  福建籍投资人黎宇光(化名)直言,由于部门间的权力之争,10座煤矿不幸“躺枪”。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最初到省国土厅换证时,国土部门认为煤炭厅不具备审批煤矿变更开采方式的权限,所以不承认煤炭厅的批复,只认可‘领导组办公室’的文件。”  山西省煤炭厅一位要求匿名的中层领导却持不同观点,“我们是严格按照‘62号文’来办理的,也是省政府赋予我们的职能,由煤炭厅牵头,国土与环保都参与了会审。况且‘变更开采方式’是兼并重组方案获批后的另一码事,不能套用兼并重组的办法。”  “换证”工作搁置一年后,山西省国土厅于2012 年8 月再次组织专家对10座煤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及论证报告的评审。论证认为,由于井田内煤炭资源支离破碎,且采空区含有大量积水并伴生火区……采用井工开采方式已无法布置正规、连续的壁式综采工作面……  论证还提到了更为积极的一点——由井工开采变更为露天开采,可多回收资源量约29859 万吨。  之后,山西省国土厅委托山西省矿山调查测量队先后为10座煤矿出具了《&煤矿井工转露天开采方式论证报告&评审意见》,认为上述煤矿适合露天开采。  即便如此,采矿许可证的换领依然没有出现转机。  由于拖延日久,各市及煤炭企业多次向山西省煤炭厅反映。日,山西省煤炭厅致函山西省国土厅,希望按照当年2月25日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提出的“加快换发采矿许可证,保证后续审批事项顺利推进”的要求,对10处矿井由井工开采变更为露天开采的采矿许可证变更工作予以关注。  2013年3 月26 日,山西省国土厅复函煤炭厅,认为上述煤矿的变更应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露天煤矿开采有关问题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47 号,下称“47号文”)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巩固煤矿重组整合成果的通知》(晋政办发〔2012〕48 号,下称“48号文”)的要求,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  日,山西省煤炭厅再次复函国土厅,口气不再委婉。复函强调,10处矿井应按照“62 号文”的规定办理。理由有三,一是“62 号文”出台于2011年7月,而“47号文”“48号文”均出台于2012年6月;二是“47号文”要求“今后新建露天煤矿和改变开采方式的煤矿,需按程序上报省政府,提交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而文件所指“今后”应从文件下发日日开始,之前的仍应按照“62号文”执行;三是10处煤矿不属“48号文”提到的“新建矿井”,均为重组整合保留煤矿变更开采方式,属遗留问题。  此后,山西省国土厅再未复函。  日,在山西省煤炭厅批复近两年后,山西省国土厅就10座煤矿“变更开采方式”一事正式向山西省政府请示。这份“晋国土资发(号”文件的拟办意见为:拟同意10座煤矿开采方式由井工开采变更为露天开采。待省政府同意后,我厅按照有关规定为其换发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的采矿许可证。  但时至今日,历经数度波折的“换证”工作仍悬而未决。  7月11日,记者专门致函山西省国土厅,希望了解迟迟无法换证的原因。直至记者截稿,没有得到回应。  “50亿巨亏”  “保守估计,我们10个煤矿这3年的损失超过了50亿!”福建籍投资人黎宇光愤然道。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分布于山西大同、长治、晋中、吕梁、忻州、朔州6市的上述10座煤矿,有4座归属山西煤炭运销集团,1座归属同煤集团,其余均为地方主体兼并整合煤矿。  黎宇光表示,10座煤矿中多数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虽然大部分煤矿归属山西省属大集团或地方企业,但前期真正的投资人均是在各矿中持股比例为49%的民营企业。这样的合作方式令闽、浙投资人不堪重负。  此前,山西煤炭行业的“混合所有制”曾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被视作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早期实践。“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完成时,山西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办矿占比高达53%,超过了国有与民营办矿的总和。  3年中,由于无法换领新的采矿许可证,10座煤矿不仅错过了煤炭行业的黄金期,同时让众多闽、浙投资人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黎宇光告诉记者:“福建、浙江两地的融资成本非常高,我们每年至少要支付30%的利息。包括购矿价款、资源价款、建设成本、拆迁补偿等,每个矿平均投入都在四五个亿。3年的时间,仅财务成本就得付出四五个亿。”  张安平也认可“矿均亏损5个亿”的估算。除了高昂的财务成本,张安平有着更多难言之隐,“我们当中,有的煤矿每年要支付上千万元的‘农村既得利益款’。虽然这5年未产过一吨煤,但国有控股的煤矿还必须要承担省政府下达的低收入家庭的供煤任务……”  “去年移除地上障碍物,仅电线杆一项就支出过千万;给低收入家庭的供煤任务是2万吨,买煤也花了近千万。还有人员工资、农民补偿等等,不敢细算!”谈到这3年的巨额投入,另一位闽籍投资人向记者诉苦。  由于80%的投资来源于民间融资,黎宇光直言“压得喘不过气”。  3年中,10座煤矿的投资人会经常聚到一起,大家更多的是发一通牢骚,然后再相互安慰鼓励。每一次的碰面,最后都是无奈与沮丧。  “敢怒不敢言,怒只能藏在心里!” 黎宇光难以掩饰心中的不满。  焦灼的等待  今年4月22日,山西省政府召开了第42次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采取市场化办法公开出让煤炭资源,在新的办法研究出台前,暂停以协议方式配置煤炭资源,暂停审批露天煤矿。  前述山西省煤炭厅中层领导表示,会议并未对这10座煤矿的变更情况作出明确安排,只是提到“暂缓办理”。  然而,在众多闽、浙投资人看来,10座煤矿的现状已岌岌可危。“暂缓”的时间每拖延一分钟,就会多一分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据悉,上述10座煤矿均出现长期拖欠职工工资的现象,由此引发了部分煤矿职工的上访。而村级利益的无法正常兑现也激化了村矿矛盾。  与此同时,由于井工系统已全部关闭,上述煤矿均按照露采方式编制了《地质报告》、《储量核查报告》、《初步设计》、《开发利用方案》等基础报告。如今,此前换领的为期两年的井工临时采矿许可证即将到期,按照有关规定,10家煤矿已失去换领长期采矿许可证的资格,届时,10家煤矿将失去采矿资格。  一煤矿所在地的县委书记对于上述煤矿的窘境颇为同情,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老板们融资成本很高,非常不容易!我们也想让煤矿尽快开,既能够服务地方经济,还能弥补我们税收的不足。”  3年中,虽然省、市、县多方都在积极推动,但10座煤矿换领采矿证的“马拉松”还是没有抵达终点。  对于现在的困局,多数煤矿投资人直指山西省国土厅“行政不作为”、“人为拖延”。黎宇光表示:“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走群众路线,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而我们的问题却在一个环节卡了3年。山西这样的投资环境,我们福建、浙江人今后还敢来投资吗?”  今年5月初,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八巡回督导组在山西晋城市进行巡回督导、调研。万般无奈之下,10座煤矿向中央督导组递交了“关于山西十家煤矿三年时间无法换领露天采煤许可证的情况反映”。  眼下,除了焦灼的等待,众多投资人每天最为头疼的事情,就是如何应对络绎不绝的讨债者。  黎宇光坦言,如果换领露天采矿许可证之事继续拖下去,10座煤矿的投资人估计会有人走投无路。  对于此事件的相关进展,本刊将继续关注。
相关新闻->*ST新农的涉矿传说 煤矿采矿证办理不下来_上市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ST新农的涉矿传说 煤矿采矿证办理不下来
  再售两农场 进一步清壳
  本报记者 李继远 济南报道
受累于山东海龙不实财报以及联营公司(山东海龙和共同出资两个公司,分别为新疆海龙化纤和阿拉尔新农棉浆)的业绩亏空的拖累,新疆塔里木农业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ST新农”)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了退市的悬崖边上,如何保壳自救成了公司目前工作的重点。
继8月份,公司出售南口农场分公司之后,10月20日,*ST新农再次发布公告,称将出售两个农场,售价分别为6156.54万元和2493.15万元。
同时,*ST新农还将通过股权转让的方式获得大股东阿拉尔统众国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阿拉尔统众”)旗下的新疆塔里木河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塔河种业”)95.15%的股权。
此外,早在2009年,公司就曾表示将以公司的涉农资产置换榆树岭煤矿100%股权,不过当时年产量仅15万吨的小煤矿,并未引起市场的过多关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该矿已经改建120万吨年产项目接近尾声。停滞已久的涉矿动作能否在“大清理”之后继续呢?
  保壳自救
20日,*ST新农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出售阿拉尔农场分公司(下称“阿拉尔农场”)、幸福城农场分公司资产(下称“幸福城农场”),受让方分别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十三团。
“随着国家农业政策的调整,受减免农业税收的影响,农场收缴的职工土地承包(租赁)费用逐年减少,经营状况日趋恶化。”谈及出售资产的原因,*ST新农在公告中表示。
资料显示,阿拉尔农场资产账面价值3.38亿元,负债账面价值3.37亿元,净资产为129.33万元;而幸福城农场已经资不抵债。
不过,根据最终的评估价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团、十三团将分别支付6156.54万元和2493.15万元,而*ST新农将因此获得资产处置损益8649.69万元。
由于受到山东海龙财报不实的影响,在调整后,*ST新农年已是连续两年亏损。2012年上半年,公司继续亏损2393.25万元。
如果2012年底不能扭亏,*ST新农将被暂停上市。此番出售资产,救急意图明显,不过,从出售价格来看,*ST新农也是获得了诸多“关照”。
3月,*ST新农将阿拉尔青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2.50%的股权转让给关联公司,转让价3375万元。5月,公司再以7116.46万的价格向青松建化转让阿拉尔三五九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
亏损严重的联营公司新疆海龙化纤有限公司45%的股权,竟以5040.9万元的好价钱卖给了关联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六团。8月份,公司又将南口农场以3441.36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十二团,而南口农场的净资产为零。
计算下来,*ST新农一连串的处置“家产”的动作将为公司带来2.76亿元的收益。
除了需要抛掉包袱,退市时间紧迫的*ST新农更是急需能贡献利润的子公司来完成摘帽动作。
*ST新农还公告称,公司近日与控股股东阿拉尔统众签署股权转让意向书,拟受让塔河种业95.15%的股权。
虽然公司未公布塔河种业的既有业绩以及受让价格,但是查询2012年阿拉尔统众的债券募资说明可以了解到,塔河种业质地还算优良。资料显示, 2010 年度,塔河种业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实现净利润2837.24 万元。
  涉矿悬疑
“购买塔河种业应该只是救急,帮助公司摘帽,之前的涉矿动作肯定还会继续。”一位投资者告诉记者,*ST新农数年前的涉矿动作如今已经变得更具吸引力。
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以部分农场资产置换大股东统众公司购买的库车县榆树岭煤矿的100%股权。截至日,榆树岭煤矿总资产7034.39 万元,负债2184.64 万元,净资产为4849.75万元。
由于榆树岭煤矿年产能仅15万吨/年,方案最终未引起市场过多的关注。同时,由于采矿权证一直没能办理下来,资产置换已经很久没有消息。
记者发现,榆树岭煤矿改建年产120万吨项目早已于2010年开始,而近期的招标掘进机和皮带输送机等设备似乎显示,改建将接近尾声。阿拉尔统众给出的数据显示,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 150 万吨焦煤。实现销售收入 4.5 亿元,实现税前利润约 3 亿元。
目前,停滞数年的榆树岭煤矿也已经由小煤矿变成了大煤矿,*ST新农已经将涉农资产基本清理完毕,涉矿转型也许将适时启动。但*ST新农董秘张春疆告诉记者,“这个煤矿可能不做了”。由于涉及到政策方面的原因,采矿证至今还没有办理下来,而至于未来能否办理完毕,他表示,“还不清楚”。
扑朔迷离的涉矿概念依旧受到了市场的追捧,22、23日,*ST新农股价连续两日被封在涨停板。山西十煤矿采矿证卡壳三年未批&相关煤矿亏超50亿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山西十煤矿采矿证卡壳三年未批 相关煤矿亏超50亿
  日,当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元金煤业有限公司(下称“元金煤业”)等10座煤矿拿到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称“山西省煤炭厅”)“变更开采方式”的批复后,来自福建、浙江的众多投资人欣喜若狂――那是一个煤炭行业的“黄金时代”。
  然而,“作为前置手续”的批复并未得到国土部门的认可。此后,经过近3年的奔走呼吁,10座由井工开采变更为露天开采的煤矿,采矿许可证迟迟未获核准。其间,山西省煤炭厅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下称“山西省国土厅”)曾数度交换函件沟通。
  这3年里,中国煤炭行业由热转冷,渐入寒冬。由于10座煤矿长期无法建设投产,为数众多的闽、浙投资人被深度套牢,陷入绝境。
  “一证”缘何会被搁置3年?7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山西调查采访。
  获准“井工变露采”
  2011年5月底,持续两年多的“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工作在山西圆满收官。经过这场声势浩大的产业大变革,山西从此告别了“小煤窑”的历史,率先挺进“大矿时代”。
  记者从山西省煤炭厅了解到,整合之后,山西的煤炭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得到进一步提升,矿井数量由整合重组前的2598处减少到1053处,70%的矿井达到年产90万吨的规模,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全部淘汰,所有矿井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开采。
  在这一轮重组整合中,元金煤业等10座煤矿(注:其余9座煤矿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顺运通煤业有限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宁武半沟煤业有限公司、山西和顺正邦隆鑫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浑源恒山阳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昔阳安顺李夫峪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浑源瑞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东井岭煤业有限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灵石恒岳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朔州平鲁区西易杰旺煤业有限公司)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下称“领导组办公室”)批准,得以保留。
  2010年初,就在上述煤矿获得保留后的第二年,各煤矿开始按照核定产能编制矿井初步设计。但在设计中,10座煤矿遇到了相同的“麻烦”――由于资源整合前诸多小煤窑留下大量的采空、积水以及火区(即井下发生火灾后被封闭的区域),加之煤层赋存不稳定、断层分布较多,导致难以布置正规的综采(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
  “煤层不连续,采空区分散,就没办法上综采。正好省里的一个专家看到当地煤炭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就建议我们变更开采方式。”来自浙江的煤矿投资人张安平(化名)回忆。
  为了应对这一新情况,各煤矿先后给所在地的县、市人民政府作了紧急汇报。2010年5月,10座煤矿所在的6个市级人民政府分别向“领导组办公室”请示报告,申请上述煤矿由井工开采调整为露天开采。
  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部分煤矿重组整合方案调整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晋政办发〔2011〕62号,下称“62号文”)。
  “62号文”明确指出:对原批复为井工开采的矿井,在新主体接管后,组织专家和设计部门经过实地考察论证,因经济技术原因采用井工开采无法布置正规回采工作面而提出拟变更露天开采的,由煤炭企业委托有资质的设计部门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地方人民政府和主体企业审查同意并提出申请,经山西省煤炭厅牵头组织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在确认技术上更加可行、经济上更趋合理、方案进一步优化的前提下,由省煤炭厅提出意见,会同省国土厅、省环保厅办理。
  “62号文”下发后,山西省煤炭厅随即组织专家对上述煤矿进行实地考察论证,并召集山西省国土厅和山西省环保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共同进行了会审。在参会人员原则同意的基础上,山西省煤炭厅于日正式给大同、晋中等6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同意变更”的批复。
  自此,上述10座煤矿关闭了原井工生产系统,开始向山西省国土厅申请换领采矿许可证。与此同时,村民搬迁、土地征用、障碍物移除等露天开采的前期工作亦一并展开。
(责编:闫璐、王静)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的位置:&&综合信息-本省>>山西34个煤矿换发新采矿证
山西34个煤矿换发新采矿证
发布日期:09-11-06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任何媒体上擅自转载和引用本网站中“招标公告”与“中标公示”中的内容 浏览次数 252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11月5日讯(记者 郭亚婷 通讯员 王红杰)记者今日从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传达学习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10月23日调研讲话会议上了解到,山西61个煤矿企业已经通过初步评审,34个煤矿企业换发新的采矿许可证。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在学习贯彻王君省长讲话时明确提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抓紧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换发采矿许可证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高质量地完成换证任务。换证期间,省厅对下要积极帮助企业核对、完善资料,对内要抓紧时间审查资料,对上要及时上报换证进展情况;各市、县局要进一步明确审核把关的具体事项和责任要求,把换证工作要列为当前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换证资料的审核和上报速度;切实做好储量核查评估备案和采矿权价款征缴工作,聘请法律顾问和技术专家,保证换证工作依法依规阳光作业。
  据了解,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涉及的91个县(市、区)矿区坐标核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88个县(市、区)坐标核对结果已经反馈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采矿证查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