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鞯鞴”;是什么宝物?来自宝应八宝粥的做法和配料

说说对宝应 宝应人的了解
共 3695 浏览 30 回帖&&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说说对宝应 宝应人的了解
先申明我是宝应的
------------------
有多大力发多大光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4019
发帖: 465 篇
在线时长: 347 小时
------------------
那麽我到底該不該愛你。我怎麽忍心將我本已經悲哀的心揉進你已經傷透的心裏,猶如一塊冰撞進冰冷的水裏,縱有片刻的美麗,終究還逃不出混濁的結局,帶你走進泥濘又無法回頭的絕地!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4 小时
说起来真是惭愧,连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的家乡,常年在外奔波,都不知道家乡什么样子
------------------
有多大力发多大光
积分: 2066
发帖: 127 篇
在线时长: 137 小时
【回复 幽魂恋人 】:
怎么什么话也没说~?
我想了解一下。
我也是宝应滴。
------------------
恋人永远不会做朋友,因为他们彼此伤害过;恋人永远不会做敌人,因为他们彼此相爱过--因此他们只能做最熟悉的陌生人&&&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偶是宝应的邻居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偶第一个女朋友就是宝应的,可惜缘分不长,不过宝应怎么念都觉得像“报应”别扭啊
积分: 2130
发帖: 127 篇
在线时长: 144 小时
【回复 hyl_1978 】:
&i& 偶第一个女朋友就是宝应的,可惜缘分不长,不过宝应怎么念都觉得像“报应”别扭啊&/i&
------------------------------------------------------------------
据说,唐上元三年,此地有一尼姑得八宝献于皇上,唐王肃宗视为祥瑞,称此为“定国之宝”,就将上元三年改称宝应元年。得宝之地也改名宝应县。
------------------
【http://js163.bbs.tc】江苏城市论坛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俺也是宝应的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俺也是宝应的,我们县以荷藕为特色,环境不错,这几年的发展要比以前要快多了。
发帖: 14 篇
在线时长: 4 小时
我是宝应的,好几年没回去了。都不知道变成什么样了!肯定是越变越好的啦~
发帖: 11 篇
在线时长: 3 小时
宝应的出租车司机一到春节,国庆等长假就会集体提价,不愿意打表。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是也是宝应的,也经常回去的,宝应目前还可以吧,希望它越来越好!
发帖: 24 篇
在线时长: 9 小时
老乡来坐坐
发帖: 94 篇
在线时长: 38 小时
我老婆是宝应的,感觉宝应的物价好贵!特别是苏果超市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回复4楼 精英猎手 】:
呵呵,本姑娘也是宝应的
发帖: 10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我也是宝应的!不但过节出驻车涨价!连长途汽车站也不例外!伤心呀!
让那些想投资的人都害怕!
本来打算混几年回去的!现在想想还是回扬州要好点!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如果你是13579,那我情愿做24680,因为我不想和你有任何联系!
发帖: 334 篇
在线时长: 54 小时
我也是宝应的 看看哦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生于八三年,桀骜不逊。。。。
发帖: 37 篇
在线时长: 25 小时
县城一般 ,但宝应人很好,很淳朴
积分: 1825
发帖: 1011 篇
在线时长: 81 小时
荷藕之乡 二妹子 宝胜集团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 小时
我也是,现在沈阳,年底回家!
发帖: 14 篇
在线时长: 7 小时
宝应始建于秦,古称安宜,隶属名扬海内外的扬州市,与周恩来故乡淮安毗邻,京杭运河穿邑而过,风光宜人,设施配套,悠久历史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宝应土地肥沃,湖荡密布,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首批生态示范县、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平原绿化先进县,特别是荷藕种植面积、产量、品质、出口量均为全国之冠,被国家授予“中国荷藕之乡”称号。全县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和谐推进,是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园林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
  宝应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一电两品”(电工电器、食品药品)两大主导产业和玻璃工艺、石化管件、压力容器、纺织服装、电子陶瓷、车辆配件等六个特色行业。建筑业和民营经济正成为全县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服务流通、物业管理、科技咨询、信息产业蓬勃兴起,城市建设品位和人民环境不断改善。县开发区、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意大利工业园、耿耿工业园、安宜工业园、各镇工业园等“两区四园”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和投产,县城经济圈加快打造,宝胜集团产销突破60亿元,宝胜股份成功上市,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高效、有机农业,“有机宝应”品牌得到彰显。
  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全县合资合作企业和外销产品发展势头强劲,全球500强企业已有5家在宝应落户运营。京沪高速公路把宝应和经济发达地区连成一体。我们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朋友来宝应观光旅游,投资兴业,与我们互利合作,共谋发展,携手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发帖: 15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发帖: 16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八宝亭传奇
   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八宝亭是宝应的象征。来到宝应,不去八宝亭看一看,那可真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呢。   八宝亭坐落在城中心的纵棹园里。进了素砖。高瓦的园门,走过垂柳依依的石路,踏上溪流涓涓的小桥,那飞檐翘角、凌然欲飞的八宝亭就跃人了你的眼帘。远远地,赵朴初先生书写的馏金大字“八宝亭”赫然醒目。拾阶而上,伫足亭内,八面来风,近闻鸟语花香,远眺旭日东升,悠悠然如临仙境。   夕阳西沉,晚霞满天,翠柳环绕的八宝亭倩影倒映水中,上下一体,晃荡不息,颇有几分“深潭藏古寺,碧水化翠薇”的意境。   如诗如画的八宝亭得名于一个美丽而又神奇的传说。相传唐代中期,安史之乱,生灵涂炭,中原战争, 烽火连绵。有一位真如尼帖由河南巩县辗转来到楚州安宜(即今宝应县)。一个冬日的夜晚,真如在梦乡中,恍然踏上五彩祥云,来到了天宫。玉帝召见了她, 赐给她八宝,说:“下界丧乱已久,杀戮不休,腥秽之气直冲云天,坝用神宝,以镇邪逆。今赐八宝,你回去后,交给皇帝。这样,兵革可息,乱世可清。”   真如将此事,仁报刺史崔铣?刺史派人前来勘查。真如取出八宝:一日“如意珠”;二曰“红鞯鞴”;三日“琅垤珠”;四日“玉印”;五、六为两副“皇后采桑钩”;七、八为两柄“雷公石斧”。八宝置于日下, 白气贯天;置于暗室,耀如明月。崔铣又派人随真如进京。上元二年(761年)四月,抵达长安,拜见肃宗,时肃宗李亨身染沉疴,危在旦夕,见宝,召见太子李豫,道:“你由楚王人为皇太子,上天赐宝楚州,显然是在佐助你呀!”肃宗病故后,代宗李豫缆位, 以得宝之故,即改年号上元三年为宝应元年(762),升楚州为上州,易安宜县为宝应县。从此以后,四海之内,兵革渐偃,五谷丰登;封域之内,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宝应县遂为望县。有趣的是,这时传人日本的象棋,也被日本人唤做“宝应象棋”。宝应一时名扬四方。代宗大悦,在真如居住地一一宝应县南街建“真如寺”,开“得宝河”,谢上苍佐助之恩。明嘉庆午间,为纪念玉帝赐宝之事, 又在南街建“八宝亭”。1983年,八宝亭由县南街迁至纵棹园内。   《重修八宝亭记》说:“鉴于原址狭窄,无拓展余地,且得宝河、真如寺无形迹可考,故将亭迁至纵棹园内。”八宝的传说,美丽又动听,其实,这当是时人敷衍润色的一出“好戏”。安史之乱以;来唐王朝一直未能太平,动乱迭起,人心浮动。此时,肃宗急需一个为臣民所能接受的方法, 让儿子正位。也许是楚州剌史善于揣摩帝意,借助“天降符瑞”之故伎;献八宝给皇上,并编一段神话传说, 自然一拍即合,龙颜大悦。然而古代史学家们却将此事郑重其事地找人了史册。《新唐书》说: “楚者,太子所封, 今天降宝于楚,宜以建元,乃以元年为宝应元年。”如此道来,八宝的传说并非语出不经,难怪千余年来一直为宝应人津津乐道。   八宝亭历经沧桑,是历史风云变幻的见证。文人雅士、骚人墨客每至于此,总要凭吊一番,留下不少诗词歌赋。明吴敏道诗说:“万木河干秀,千年宝气浮。家家事蚕作,拾得采桑钩。” “采桑钩”即为八宝之一。清宝应县令岳东升则这样描述:“一日昧爽,过其处,见云气殊常,备诸色相,或明如珠,或润如玉,或缤纷交互,如紫翠玄黄诸瑰伟并陈而借采然。嘻!霏霏乎,煜煜乎,万态奇观,昭回天地,即真如登受时或未乃尔。”大肆渲染,笔下景致真个妙如仙界。   值得一提的是八宝亭也曾留下了周总理童年时的足迹。童年的周总理随养母陈氏来宝探亲,在八宝亭内看书阅报。解放后,他曾在接见范承祚大使(宝应籍人)时专门询问过有关八宝亭的情况。   历史上,八宝亭乃是运河古道的一颗璀璨明珠。唐苏鄂《杜阳杂编》说;“真如获宝所居,河圩高敞,培物润戊。”宋诗人梅尧臣《宝应道中》是一片丰收景象;“青青老菱叶,下有繁实尖。浪头拨船女,到手终不嫌。”清邑人刘家麟的描写更是清新自然:“秋水长天飞野鸭,夕阳门巷卖家菱,”一派鱼米之乡风景。   如今的八宝亭畔,更是传奇不绝。水乡“八宝”: 荷藕、菱角、慈姑、螃蟹……早已是名扬神州内外,享誉千家万户。而今,宝应的“宝”已远远不止“八宝”,随口数来,就有“八宝亭”酒、 “五琼浆”、“宝胜电缆”、“钢瓶灶具”……这些新“宝”也已驰誉大江南北。是啊:八宝亭已成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坐标。 时代的大潮已在八宝亭下涌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宝应,定会奉献出更多的“八宝”也定将谱写出新时代的八宝亭传奇。
发帖: 17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纵棹园,位于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占地68亩,三面环水,典雅清秀, 别具一格。清潘耒《纵棹园记》曰:“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淳而演迤者为塘、为沼。”纵者,即泛也;棹者,即舟楫也,是文人墨客临波泛舟、修身养性的最佳去处。   清康熙年间,翰林院侍读乔莱因不满仕途污浊,罢官归里后修建了私家园林,取名纵棹园,用以潜心读书,吟诗作画。清代中期,其后人曾捐赠建画川书院。清末民初改为安宜学堂、民众教育馆,后被日军盘踞,园林遭到毁坏。解放后,园林由当地政府修葺一新,颇具规模,定名为宝应县人民公园,直至1982年恢复原名——纵棹园。?   纵棹园大门上方悬挂着“纵棹园”匾额,由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大门两侧,雄踞着一对洁白、威严的石狮。相传,早年城北有一家豆腐店,店主人每晚做好两缸用于次日出售的豆腐脑,店主人早上总见一缸豆腐脑莫名其妙地“蒸发”了,煞是奇怪。为了弄清“蒸发”原委,店主人于深夜悄悄地藏在缸后,静观其情。待到黎明时分,繁星渐消,只见两个庞然大物飘然而至,前爪伏于缸口,大口大口地吞食豆腐脑。店主人见状,使出浑身力气,抄起铁棍,对准两个庞然大物一阵狂砸,其中一怪物的前爪被砸中,吼叫一声便迅速 逃走。翌日晨,店主人在缸边拾得一只石狮前爪,遍城寻访,见泰山殿门前有一石狮缺一前爪。文革期间,泰山殿被毁,门前的一对石狮被市民埋进地下保护起来。后因打通叶挺路,筑路工人在原宝应中学大门西侧进行路面施工时发现了完好如初的两只 石狮,当即将它们移至纵棹园门前,作为镇园之宝。?   进入园门,但见苍松隐阁,亭榭倒映,碧荷飘香,杨柳婆娑,赏心悦目。过曲廊,有石桥横跨清溪,假山迎面而立。林荫夹道,向西不远处是一座凉亭,供游人在此小憩,欣赏园内景色。折向北便是闻名遐迩的八宝亭。?   八宝亭,居高临下,气宇轩昂。原址在县南街得宝河畔,1983年迁到此处。?   自八宝亭西行,过拱桥,便是戚家汪中的一座小岛。岛中建有戚汪阁,又称“竹深藕净之堂”。戚汪阁里,有文人相聚时留下的墨迹,供游客欣赏,或在其中品香茗,或挥毫泼墨 ,其情其景,煞是温馨典雅。堂前紫藤,花开如云。四周有松竹梅柳,树影婆娑。?   八宝亭北面有湖石假山,玲珑剔透,洞窟清幽。游人在此或攀“崖”登高,或跨越水上石墩,兴之所至,乐在其中。再往北,有黄石假山一座,名曰翦淞亭,其上立有六角重檐。 在碧水泱泱的戚家汪的西南两侧皆围以仿汉白玉栏杆,北边为“画川胜境”,系仿古建筑。 ?   戚家汪在明代曾是一片芦苇塘,塘边住着一户姓戚的人家,戚家长子新婚之夜,送客返回不慎失足落水而亡。新娘得知后悲痛欲绝,即赋诗一首:“画虎虽成未点斑,百年夫妇 一宵难。欢声未已哀声动,贺客才临吊客参。孔雀屏前灯隐隐,鸳鸯枕上泪潸潸。从来未识 儿夫面,空惹虚名到世间”。之后,新娘亦投水殉节。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皇帝第 三 次南巡路经宝应,闻知戚家新娘的殉节之事,感慨颇深,遂赋诗一首:“未睹妇面继夫之, 非此寻常烈女行。白发尚且贪晚景,青春岂肯弃红妆?魂游地府乾坤大,骨葬山头草木香。 朕泪从未轻易落,只为千秋立纲常。”当年园主乔莱常与亲朋好友划船湖中,品茶放怀,谈 古论今,时而吟诗作对,时而抚掌放歌。状元王式丹游园曾赋诗道:“此中便作小游仙,一 鹤呼俦下蓬桥。”?   如今,满池清香碧荷,每至夏日,田田荷叶,随风送爽,千朵芙蓉,摇曳吐芳。游人追风逐凉,纵棹泛舟,其乐融融;沿塘柳岸,草虫低鸣,蛙声起伏,众鸟飞翔,已成为广大游 人游园赏景的好去处。   (何开文 )
附:《纵棹园记》
  侍读乔君石林,归白田,得隙地于城之东北隅,治以为园。园内外皆水也。水之潴者因以为陂,流者因以为渠,平者为潭,曲者为涧,激而奔者为泉,( 三点水加亭字)而演迤者为塘、为沼。水中植莲藕十余亩,芙蓉射干,罗生水际。 反土为山,山上下杂莳松栝桐柳,梅多至二百余本,桂百本,桃李无数。有堂临水,曰“ 竹深荷净之堂”。有亭在水心,曰“洗耳”。有阁覆水,曰“翦淞”。有桥截水,曰“津逮”。不叠石,不种鱼,不多架屋,凡雕组藻绘之习皆去之,全乎天真,返乎太朴,而临眺之美具焉。君家去园不半里,每午餐罢,辄刺船来园中,巡行花果,课童子,剪剔灌溉,瀹茗焚香,扪松抚鹤,婆娑久之而后去。有佳客至,则下榻焉。琴弈觞泳,陶然竟日。盖园居最难得者水。水不可以人力致强而蓄焉,止则浊,漏则涸。兹地在城中而有活水注之,湛然渊(三点水加亭字),大旱大枯,宜园之易以为胜,而至者乐而忘归也。往余在京师,见王公贵人治园馆,极其闳丽。怪石盘松,珍禽异卉,皆可罗致,而独患无不竭之水。黑龙潭蹄涔一泓,遂为名胜。岂知吾乡之水,在在皆濠濮哉。然士大夫縻于好爵,家居之日少,往往不暇为园,或间归乘兴经营,未落成而遽出,蹉跎不返,有终其身不复见者。则地虽胜而主人不能有也,亦足悲矣!今乔君得从容闲暇,偃仰于此,非君之幸欤!然使君未能与世淡忘,身在江湖,情驰魏阙,虽景物当前,恒有邑邑不自得者。今观君恬然自足,萧然无闷,若将终身焉。盖君之身虽绌而言已行,泽被乎乡邦,声垂乎简册,不愧不怍,有异乎他人之去国者,兹其所以为乐也。余既信宿兹园,爱林木之幽胜,而嘉君之能乐其乐也,于是乎书。   (录之《康熙志》 作者:潘 耒)
发帖: 18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位于宝应县城水巷口3号,原为周恩来外祖父陈沅的宅第。整个建筑为明清风格,占地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共有房屋十八间。读书处人门朝北,门楼古朴庄重,门楣上方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的“周恩来少年渎书处”横匾。   从正门向前是一条古砖铺就的甬道,甬道的尽头是照壁,左右两侧足两个四合院。   东院为当年生活起居区,有砖木结构房屋七间,一道回廊将上下堂屋和南边小院连为一体。庭院中间一株腊梅和一盆碧荷清香扑鼻,生机盎然,让人清晰地感受到当年主人的高洁品行和情操。   面南上堂屋三间。正中堂屋靠北墙有一条几条几两头微微翘起几寸:面有一古式座钟和—一对青瓷帽筒。墙上悬挂清代著名画家龚贤的山水画和王文治书写的“虚竹幽兰生静气,和风畅日契天怀”条幅。堂屋内摆放一张八仙桌、四张太师椅和两只茶几。东侧隔栅板壁悬挂“扬州八怪”之—郑板桥的梅、兰、竹、菊四幅国画,西侧隔栅板壁悬挂沈周、文征明、唐寅、董其昌书法各一幅。   上堂屋西房是当年周恩来和过继母陈氏来宝应省亲时居住的卧室,内有雕花大床、柏木棵橱、梳妆台等用具,西墙卜悬挂陈老莲工笔画两幅。周恩来是周劭纲和万氏的长子,出生后大约十一个月时,过继给重病的叔父周簪臣,不久周簪臣病故,周恩来一直随嗣母陈氏生活。陈家祖辈世居淮阴,与周家、万家世谊深厚。后因战乱,陈、周两家分别定居宝应和淮安。淮安与宝应相距不远,来往较为方便,因而两家联系不断。陈氏母亲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才华。年轻守寡后,她把全部感情和心血都倾注在嗣子周恩来身上,伞身心地培养和教育周恩来。周恩来童年时,多次随陈氏来宝应省亲。1907年春,周恩来生母万氏病故,陈氏愁绪缠身,染病日重,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和便于自己治病,携时年九岁的周恩来回到自己的娘家生活了三个多月,就住在这西房里。   上堂屋东房是陈式周夫妇卧室,内有雕花大床、海绵木摞橱、梳妆台、长桌等生活用具。东墙上悬挂着康有为的书法条幅,上写“登山缥缈又登楼,风卷雪飞揽九州”。陈式周于1882年阴历1月19日生于宝应,名武臣,号式周,笔名存悔、芜城等。陈式周的父亲叫陈宝斋,与陈氏母亲是嫡堂兄妹。陈氏的父亲叫陈沅,有三个女儿,陈氏行三,两个姐姐均远嫁外地,陈沅最钟爱身边的三女儿。陈沅无子,而侄儿宝斋又是独子,不能过继,故以宝斋的次子陈式周作为承宗孙过继给陈沅为孙,因而从这个意义说,陈氏是陈式周的亲姑母,周恩来则与陈式周为亲表弟兄关系。陈式周比周恩来长16岁,年轻时博览群书,爱国爱民,思想进步。少年周恩来在宝期间,陈式周不但对周恩来给予悉心照料和关怀,与周恩来终日相伴,同窗共读,——起游览宝应名胜,还向周恩来灌输新思想,传播新知识,从此他们结下了浓厚的亲情和友情。   下堂屋阔三间,东房为藏书房,有清代风格的雕花书橱三组十二件,当年陈式周有藏书万册,少年周恩来曾在此如饥似渴地读书,汲取知识营养;西房是读书房,内有书架、书桌等,周恩来与陈式周当年就在这里同窗共读;正中房屋有条几、雕花圆桌、椅子等,圆桌上放着围棋和棋盘,面北墙上悬挂郑板桥的四幅字画,是周恩来、陈式周休憩的地方,,东厢房为当年的厨房。院内东北角有一六角门,门楣上砖刻“栖风”二字,门内有院,植紫竹数株。   西宅院足陈式周父亲陈沅及家人当年的生活用房,共有大小房屋十—间,现辟为展览室和读书处的接待工作用房。上堂屋四间,三间辟为展厅,西侧套房有一木质阁楼,陈式周曾将周恩来大批手稿、信件、照片等珍藏于此。遗憾的是,这些宝贵的资料都在“文化大革命”中散失殆尽,现仅存周恩来致陈式周两封信,收入《周恩来书信选》,原件由中央档案馆收藏,成为我党早期最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之一。下堂屋三间,有通连走廊,东西分别有厢房一间,院内栽有银杏、五针松。   展厅共有三个展室。第一展室是:“周恩来与嗣母陈氏”。周恩来的童年是与嗣母陈氏在——起度过的,陈氏的精心抚养和倾心教育,对周恩来的品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周恩来旅日期间写下了情深意切的《念娘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好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七年了,不知还想着有我这个儿子没有。”1920年1月,周恩来从日本回到天津领导学生运动被反动当局逮捕,在狱中写过一篇念娘文,再次表达了对嗣母陈氏的深情,可惜这篇文章没能保留下来。抗战胜利后,周恩来在重庆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三十八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建国以后,已担任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还深情地说:“直到今年,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好学的道路。”室中主要陈列了少年周恩来与母亲陈氏相关的画像、照片、手迹等文献资料。   第二展室是“周恩来与陈式周”。这里展出了周恩来与陈式周的书信、照片,以及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寻访陈式周的函件等,其中部分资料为国内仅存。在宝应短短的三个月,陈式周让周恩来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相互之间也建立了深厚情谊。陈式周从担任《江苏通志》编纂到转任上海《申报》编辑不久,正在天津读书的周恩来便与他取得了联系。这期间,周恩来在上海发表的文章都由陈式周转送。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就是陈式周建议并给予资助的。临别前,两人彻夜长谈。第二天清晨,在上海十六铺码头,陈式周将周恩来送上法国邮轮“波尔多斯”号。周恩来旅法期间,与陈式周书信往来不断。在致陈式周的书信中,周恩来明确提出了“中国革命要走俄国革命道路”的杰出思想,得到陈式周的赞许。这些不仅体现了周恩来对陈式周的深厚感情和信任,也表明了两人心灵相通,都在孜孜思索和探求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周恩来曾在信中写道:“来书语重心长,渎之数遍,思潮起伏,恨不与兄作数日谈,一倾所怀,积思念多,执笔亦愈迟缓,一函之报,竟至今日,得毋‘望穿秋水’邪!”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周恩来为让陈式周免受牵累,主动中止与他的联系,然而,周恩来一直牵挂着这位给自己有过许多帮助的表哥。1964年,周总理委托江苏省公安厅到扬州宝应一带查询陈式周地址,还安排卫士长成元功与生母万氏家的表哥万叙生联系,帮助寻访陈式周。万叙生因病去世前将此事又嘱托给在扬州工作的女儿万明珠。几经周折,终于与陈式周之子陈莱官取得了联系,可惜的足,陈式周已于1954年在北京去世。当时,周恩来与陈式周都在北京,近在咫尺,而且彼此思念,相互寻访,可又失之交臂。这成了一件历史的憾事。   找到陈式周后代以后,周总理曾派身边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近期准备安排会见,可时隔不久,“文化大革命”骤起,直至粉碎“四人帮”后,周陈两家才得以重新相聚。邓颖超逝世时,陈式周的儿子陈莱官被邀作为亲属参加了吊唁活动。   第三展室是“周恩来情系宝应”。进入展室,少年周恩来塑像格外醒目。塑像净高1.5米,底座为大理石制成的。塑像由扬州大学艺术工程研究院常再盛教授精心设计,并采用汉白玉石粉等材料,经过多道工艺浇铸而成。整个塑像栩栩如生,生动地展现了少年周恩来英气勃发、勤奋好学、志向远大的光辉形象。在塑像的前面,放置着周恩来侄女周秉宜敬献的鲜花。   展室里还展出了周恩来多次与身边宝应籍工作人员回忆少年时代在宝应生活情景的有关像片和资料。宝应籍外交官、中国前驻阿尔巴尼亚大使范承祚,曾长期担任周总理的秘书和贴身阿语译员,周总理亲切地称范承祚为“我的小老乡”,多次深情地向范承祚谈起少年时在宝应的印象,提到宝应的学宫、八宝亭、纵棹园等胜迹,询问宝应城乡的变化发展。日,周总理在我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新年晚会上又同范大使讲起这一段美好的日子。范大使曾作诗记之:“亚非欧行跨冬春,今宵稍歇百忙身。闲谈再惦运河岸,怀乡犹记宝塔根。”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建筑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沧桑。1982年,宝应县人民政府决定进行维修。1990年10月,宝应县人民政府将此处建筑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5月重新核定公布,并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1996年,经省文化厅批准,全面实施对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修复工作。县文化部门根据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原建筑结构风格、陈设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邀请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专家指导的基础—亡进行了精心维修施工,工程历时八个多月。为了全面真实地反映少年周恩来在宝期间的情况,县文化部门的有关人员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淮安、扬州等地,走访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上海市公安局、《申报》馆、周恩来有关纪念地,以及周恩来卫土长成元功、陈式周长子陈莱官、周恩来表哥万叙生的女儿万明珠等,征集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东宅院生活区陈列的家俱和生活用具大部分都是陈家当年使用的。周恩来研究会、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管理处、周恩来童年读书管理处的同志以及周恩来的亲属、原身边工作人员等,对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建筑修缮、文物史料征集和陈列布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很高评价。1997年,周恩来少年渎书处被命名为首批扬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日,在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正式对外开放。2002年底,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发帖: 19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九里一千墩汉墓群
从射阳湖镇赵家村起,一直延伸到天平乡的天平庄附近,东西长约4.5公里,在此范围内,墓墩数以千计,若悬盂覆釜。史书上说项伯和建安七子陈琳墓在此。这里曾出土“汉铜虎”、“千斤镫”、“双鱼铜洗”等汉代以来的铜器、陶器、玉器、铁器珍贵文物数百件。清代这里发现了孔子见老子石门画像石,后因日寇侵占,画像石下落不明,其拓片鲁迅先生曾收藏过,现在南京博物院珍藏。“九里一千墩” 汉墓群遗址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们称它是“史籍的记载,文明的象征”。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8 小时
发帖: 21 篇
在线时长: 4 小时
宝应发展的很快,就是路上交警罚款更很!
发帖: 161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我也是宝应的!
网易论坛,天天相伴
如果你是13579,那我情愿做24680,因为我不想和你有任何联系!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 宝应乃一宝地也,唐肃宗因真如尼姑献宝平息战乱,遂改安宜县为宝应县,上元三年改宝应元年,宝应始为望县。据四川遂宁市广德寺志记载,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母亲的名讳即“宝应”,宝应人杰地灵,民风淳厚,家家户户供奉观音菩萨,以保平安!故宝应每逢中秋、除夕、元宵等各佳节时,大街小巷遍烧高香,祈祷上苍降福消灾,故宝应自无大灾,人民安乐,生活富足。据传宝应拟重建“真如庵”以世代供奉观音菩萨母亲宝应圣像,真如尼姑以及各路神仙圣像,以保宝应永远平安昌盛!
&&&&&& 发稿人:(网名)大莆石qq:&& 各位朋友有菩萨圣像请和我联糸!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我发现宝应人就是会宰杀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中东味十足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宝饭的做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