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is进入频道失败IS ID 还不回被发现

> > >如何加入is如何加入is篇一:《IS使用方法》
IS使用方法
一、安装和注册
1、先在百度搜索”IS”下载和按照说明安装好IS,然后打开软件,注册自己的帐号.帐号为邮箱号码.大家可以用自己的QQ邮箱号码作为帐号.然后登陆进去在
那输入:3306110.然后按右边那箭头或回车,那就可以
进入那ID的频道了.
2、进入频道后.点击左上角的
” ”.然后在那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
点击图片左边的几个人的图片,选择最近访问,对着你
曾经访问过的频道按右键盘,然后加入收藏就可以在”我的收藏”那找到感兴趣的频道了. 3、大家看图,左手边那加号代表里面还有子频道,右边的数字代表那频道里面的人数.点开那”+”号就可以看到里面的子频道的内容了.对自己想去的子频道双击就可以进入那频道一起聊天娱乐.
二、一些使用方法
1、语音说话。按着键盘左下角的“CTRL”键就可以对着麦说话了。但是必须是你所在的子频道是“”自由模式。
2、卡拉OK的使用。点击子频道窗口的右下角的
然后选择你有的播放软件。那就可以跟着伴奏唱歌了。 混音。
3、如果频道是麦序模式
右边的抢麦,到自己的麦序的时候才可以发言或唱歌 。那就要按图片
希望大家能玩得愉快。
如何加入is篇二:《IS中加入自定义Dialog》
如何加入is篇三:《IS如何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IS如何使组织获得竞争优势
摘要:信息系统在迅猛发展,各组织都广泛应用信息系统来服务自己。信息系
统在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此,从竞争力模型、核心竞争力、信
息合作、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方面分析在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组织如何获得竞
关键词:信息系统、组织、竞争
一、从竞争力模型分析组织竞争优势
迈克·波特指出,一个行业的竞争环境由五种外部竞争压力决定:新入市者的
威胁、替代性产品和服务的威胁、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和还价的能
力以及该行业原有竞争者的市场争夺。通过分析,识别企业竞争的长处和短处以
及面临的外部威胁和机会。
通过增强企业处理威胁和机会的能力,可以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且可以从
企业利益出发来改变企业和行业中竞争者之间的势力平衡。企业可以从以下五个
方面对付外部竞争优势:
(1)产品差别化策略
通过创造独特的新产品和服务,企业能够培养客户对品牌的忠诚性。新产品
和服务应容易区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且不易被当前的竞争者和潜在的新
竞争者复制,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服务的差异化,增加了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能够
抢的主动权,获取高额利润。
Dell公司的产品的个性化较高,一般客户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要求其生产,
实行订单式服务,产品的差异性较大。能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获得
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些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支持,信息系统使
得数据得以在客户、公司及供应商之间共享,提高整体运作的效率。
客户(2)市场定位差别化战略
通过识别能以优异方式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目标市场,企业能建立新的定位市
场,可以在小范围的目标市场中提供专门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在竞争中掌握绝对
联合包裹(United Parcel Service,UPS)是世界上最大的空中和地面包裹递
送中心。并与FedEx和Airborne进行激烈竞争,在过去的10年间,UPS 将10
亿美元用于技术和系统投资,递送信息查询设备(DIAD)、包裹跟踪系统、UPS
庭院运输等信息系统的运用,提高客户服务,保持低成本和整个运作顺畅,使
UPS在小包裹递送服务上保持领先地位。
(3)降低企业成本
现今世界上广泛使用的POS系统、EDI系统等,不仅确保了工作的准确性和
及时性,而且能改善产品库存,而制造业普遍使用的MRPII系统能合理安排生产,
提高零部件配套率,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信息技术,特别是应用网络,
可以帮助公司降低市场参与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公司和外部供应商签订加工和
服务合同,比用内部资源生产更合算。
例如,克莱斯勒公司通过系统连接外部供应商,供应了零件的70%。同样,
信息系统使Cisco和Dell公司外包他们的生产成为可能。
(4)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
利用信息系统改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加速新产品的研发
和制造,缩短产品的开发、制造周期,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保持其竞争力。
如在汽车制造业中,在日本和美国,由于运用CAD设计新型车型,将原来的
开发周期由5年缩短至1年,效率之高可见一斑。
(5)供应链管理—与客户和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
信息技术的引入及应用,使企业能在同行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不仅能锁定原有市场,还能不断吸引新客户开拓新市场。利用纽带关系将客户“套
牢”在企业的产品上,把供应商锁定在企业制定的时间表和价格体系上。从而提
高了跳槽成本(客户转向竞争者产品和服务而发生的成本)和削弱顾客、供应商
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链管理使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稳固,同时也使企业在
参与市场竞争时站得更稳,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全球
市场竞争趋势已使原来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
竞争,在这阶段优势主要取决于供应链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因此需要运
用IT技术实现其生产、库存、日常交易管理的规范化、精确化,加强企业成本控
制,提高运营效率
戴姆勒—克莱斯勒利用Powerway采用数字化技术连接供应商系统。他帮助
克莱斯勒在物理零件实际制造之前识别潜在的设计和工程问题,因而它能较快的
解决问题。这也是克莱斯勒设计新车的速度更快,并保持其竞争力。戴—克信息
系统利用了技术和企业知识来驱使它与它的供应商及时相应市场及其他事件的
变化。这个系统使戴—克可以敏捷的监视和响应时间发生的数据变化 ,使他们
和供应商及相关公司的系统紧密联系。在需要时,可砸死运行中进行调节以保证
生产和递送过程与顾客的需求联结。这些数字化企业应用因特网和网络技术是数
据在组织的不同部分实现无缝的流动,理顺工作流程,创造与客户、供应商及其
他组织的电子连接。
二、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分析
《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
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
技能。”很显然,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
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系统激励跨单位提高能力的知识共享。可以激励或提高现存的能力和帮
助雇员提高对外部新知识的敏感度,也可以帮助组织将线现存能力用于相关市
阿伯桑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药品连锁店之一,曾是美国第一大杂货商,但现
在由沃尔玛保持这个荣誉。为登上阶梯的顶层,阿伯桑花大力气进行技术开发。
自检付款柜台缩短付款过程,给现有顾客带来欢喜,吸引新顾客,增加销售收入。
自服务台减少人力成本,减少工资成为企业在定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阿伯
桑可以延伸利益给他的雇员,实际上,省去收银员的费用每年能为阿伯桑省下1
亿美元。阿伯桑还正在减少他的供应链成本,以求它的储存可提供较沃尔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三、从信息系统对竞争的影响分析
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三个主要竞争手段,即成本领先、差别化和集中,是三
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也相互促进的竞争手段。成本领先本身就是一种最
有效的差别化选择,差别化的表现之一则可以是低成本。成本领先和差别化战略
的实现离不开集中原则,而集中于某个专门产品或市场细分本身也是成本和差别
化优势的表现。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企业&价值链&中任何部分的成本。信息技术对差别化战略
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在某种程度上, 信息技术在改变多种竞争力量的同时,
也改变着竞争范围和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使企业更有可能来协调地
区、国家和全球间的经济活动,在更广泛的地理范围内争取竞争优势。信息技术
还使得原本毫不相干的产业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的融合是一最为典型的例子,二者的密切结合对这两个产业的结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以两种形式影响竞争:
(1)改变产业结构,并由此改变竞争规则
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是指它增强了供方和买方的竞价能力,因为供方和买
方通过联网或其他电子手段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产品价格、技术性能和顾客服务
等的比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讨价还价。·产业结构的改变还体现在进入壁垒的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方面的技术使替代产品望而却步,因为,
这些技术可以更快、更容易地将不同的特点加入现有产品之中。
信息技术使规模生产和柔性生产并举,自动化再也不是产品生产僵化的同义
(2)创造竞争优势,并为企业带来战胜竞争对手的新方法
目前,信息技术开始研究如何支持企业高层管理者,如经理信息系统(EIS),
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等。
它们可以提供给管理者多种形式的企业运营信息、外部行业信息、国家新的
经济政策,甚至提供对管理者个人事物管理的能力,既加强了决策的有效性,又
提高了管理者的工作效率。
企业高层管理者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规划战略目标的实施策略,并且在实施当
中及时得到反馈,迅速调整战略规划。
各方面信息提供以及决策支持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企业高层领导依赖下属进
行评价和建议的程度,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电视会议和群决策支持减少了对会议的无效控制,经理个人事物管理系统节
约了管理者时间的大量消耗,即插即用的网络系统使得管理活动不再受地点和环
境的约束。
信息技术改善了沟通方法、下放了决策权、加强了工作的计划性、培育了高
素质的下属,因而可以大幅度地扩大管理辖幅、增强决策的透明度、缓解时间的
压力、减少事故发生与发现之间的延误。
当今企业的竞争更多地集中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的研究
和开发上面,而产品、技术、工艺和材料等研究和开发则是以不断完善的信息处
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为后盾。创造竞争优势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和
占有可靠信息,更充分地存储和处理信息,研究和分析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般矛
盾和特殊矛盾,从而做出具有超前意识和准确预测能力的决策。因而,信息系统
对组织在竞争中处于有利位置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四、电子商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企业顺应时代潮流,在逐步
向数字化转变。正在崛起中的数字化企业要求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可以使信息从
组织的一处到另一处,从本组织到顾客、供应商以及商业伙伴间无缝流动,并依
靠这种信息基础设备保持高效和竞争力。
利用信息系统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更新产品或调整价格;节省销售中间环
节,降低销售成本;消费者可随时查询,信息量大,准确性高;可与消费者建立
长期的良好关系;可全天候提供全球范围的营销服务。电子商务具有很大的竞争
优势,虽然网络营销不能完全替代传
亚马逊采用针对性营销手段,通过分析客户的购买历史纪录得知客户购书嗜
好,喜欢的书籍类型,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向客户推荐相应的书籍,使客户获得
最新出版相关书籍的信息。公司通过电子信件的方式通知客户,这种方式由于信
件内容是客户关心的信息,所以非但不会招致客户的反感,而且会得到客户的反
应和定购。
另外,亚马逊公司采用提成的方式鼓励其他网站将Amazon公司的广告链接
到自己网站上去,任何一个拥有自己的网站的商业或机构都可以注册成为
Amazon公司的合作伙伴,他们将亚马逊公司的广告放在自己网站醒目的位置,
然后从Amazon公司的网站上选择一些重要的书。当客户点取了要购买的书后,
客户的购书信息就被直接传递到Amazon公司的网站上,利用Amazon公司的购
买程序完成购买。不久合作机构就可以收到出售书的手续费提成。通过这种方式,
亚马逊公司节省了许多营销费用,而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搭建,使企业的运作方式过渡到以数字化网络为基础、
以物流为依据、以信息流为核心、以商流为主体的全新时代。同时在营销方面,
销售渠道等的改变使得企业大大降低成本,并使中小型企业也能加入大舞台轻歌
但是,当企业转向因特网,以它作为销售的替代出口时,渠道冲突可能发生。
安全、隐私和法律问题成为附加的电子商务挑战。在登录电子商务和电子企务以
前,公司应精确地了解因特网技术如何给企业提供价值,如何关联于它们的总体
企业战略。他们应当与其作出组织变化,包括变化企业过程和开发一个管理渠道
冲突的计划,以及通过企业政策和工具以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中的安全和隐私。
五、从信息系统本身分析
信息系统包括经理支持系统(ESS)、决策支持系统(DSS)、管理信息系统
(MIS)、办公自动化系统(OA)、知识工作系统(KWS)以及事务处理系统(TPS)
六个部分。具有数据处理、事务处理、预测、计划、控制及辅助决策的功能。
信息系统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通过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其它行业
的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突破口,快速做出决策,提高经济效益;协调企
业内部工作系统,改变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减少经营环节,节省人力、物力及财
力,创新营销手段,例如网上营销,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使资源处于最合
理状态,做到低投入,高回报;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共享,使各部门能快速
协调,沟通更加快捷、直接。
信息系统在企业内的广泛应用,对企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它是形成新的
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它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创新,对信息系统进行投资、管理,使
其成为企业发展的内部因素,企业改变思维模式,是的竞争战略在内涵上创新;
战略信息系统是实现竞争战略的基础,企业的一切价值活动都是产生竞争优势的
主要依据,企业要有较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具备跨职能的业务流程,拥有不可复
制的战略能力,企业运用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核心业务流程的速度、灵活性、敏
锐性及创造性,增强核心能力;竞争战略的本质内容是战略变革,信息系统促使
战略管理系统变革,推动竞争战略的创新。
综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进入我国的商业信息管理领域,基于信
息技术的信创造制造业优势息系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
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信息系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它必将使组织内部、
组织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为组织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5.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张宗敏、刘超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何喜平、黄世钱
《哈佛商业评论》
《管理信息系统》
仲秋雁、刘有德主编
《信息系统创造制造业优势》
如何加入is篇四:《IS-IS》
OSI CLNS类似与TCP/IP
中的网络层服务。
oAFI(Authority and Format ID 机构和格式标识符)
○47:国际代码指示符。
○49:本地管理(私有地址)
oIDI(Initial Domain ID)AFI下的子域。
47.0005分配给美国非军事部门 / 47.0006分配给美国国防部
对于SystemID的设定,习惯上把router的接口MAC或IP地址编码成系统ID或它的一部分。例如一个loopback:192.168.1.24/32,然后将IP补全,不够3位数的在前面加0,形成192.168.001.024,然后:,再根据4位数一组形成SystemID:24.
IS-IS拓扑和邻居关系
IS-IS网络类型----OK
o在广播网络中,IS-IS需要在所有的路由器中选举一个路由器作为DIS。
oLevel-1和Level-2的DIS是分别选举的。
oDIS优先级数值最大的被选为DIS。如果优先级数值最大的路由器有多台,则其中MAC地址最大的路由器会被选中。
o优先级为0的路由器也参与DIS的选举,且DIS选举支持抢占。
oDIS用来创建和更新伪节点,并负责生成伪节点的链路状态协议数据单元LSP,用来描述这个网络上有哪些网络设备。
o伪节点是用来模拟广播网络的一个虚拟节点,并非真实的路由器。
o使用伪节点可以简化网络拓扑。
o当网络发生变化时,需要产生的LSP数量也会较少,减少进行SPF运算时的资源消耗。ISIS DIS与OSPF DR/BDR的不同点
o在IS-IS广播网中,优先级为0的路由器也参与DIS的选举,而在OSPF中优先级为0的路由器则不参与
DR的选举。
o在IS-IS广播网中,当有新的路由器加入,并符合成为DIS的条件时,这个路由器会被选中成为新的DIS,原有的伪节点被删除。此更改会引起一组新的LSP泛洪。而在OSPF中,当一台新路由器加入后,即使它的DR优先级值最大,也不会立即成为该网段中的DR。
o在IS-IS广播网中,同一网段上的同一级别的路由器之间都会形成邻接关系,包括所有的非DIS路由器之间。
DIS实验--OK
IS-IS报文类型
广播邻接关系的建立
IS-IS和OSPF关于邻接关系的区别
oIS-IS两个邻居路由器只要相互交换HELLO数据包就认为相互形成了邻接关系;而OSPF中,进入Full状态才被认为进入完全邻接关系。
oIS-IS中,优先级为0的路由器亦然可以参与DIS选举;而OSPF汇总优先级为0表示不参与选举。oIS-IS中,DIS是基于抢占的;OSPF中DR/BDR已经选举不得抢占。
如何加入is篇五:《如何成为一个天才》
如何成为一个天才
如果我的青年读者中有人想成为当代理论骨干,我希望他们能避免我年轻时因为缺少好的建议而犯下的几个错误。当年,我要对一个问题形成观点时,一般先要研究它,从不同的角度推敲,最终得出一个中肯的结论。现在我发现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一个天才无须研究,便无所不知,他的观点是武断的,他的说服力建立在言辞修饰上,而不是建立在讲理上。有偏见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利于表现感情的强度,而感情的强度往往被视为有力。诉诸偏见和激情是很有必要的,不过人们对这种叫法已经感到难堪,开始以某种新的不好说出的道德为名来做同样的事。也许应该嘲弄那些需要证据达到结论的迂腐和书生气。总而言之,应该新瓶装旧酒。
成为天才的办法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祖父时代已经被卡莱尔实践过了,在我们的父辈时代被尼采实践过了,到了我们这一代也已经被劳伦斯实践过了。劳伦斯的热爱者们认为劳伦斯道出了有关男女关系的所有的崭新的智慧,实际上他不过是重新宣扬和野蛮人联系在一起的男性统治论。按照他的哲学,女性的存在就是为劳累一天而归的伟大男性提供一块又软又滑的温柔乡。而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希冀却不仅限于此。他为了旧的和黑暗的东西擦洗这个世界,他热爱墨西哥阿芝特克人式的残忍。正在学习的青年们自然能够快乐阅读并且四处实践野蛮人那一套,只要文明社会的惯例允许。
成为天才最关键的一点还有掌握批评的艺术。你的批评一定要使读者认为你在批评他人而不是他自己,这样他就会为你那高贵的讽刺所折服,如果他看出你在批评他本人,他就会认为你是一没有教养的偏激狂。卡莱尔说,英国有2000万人,大部分都是傻逼。每个人读到这里都会认为自己是一个例外,并因此喜欢这个论断。你绝对不能批评某一特定的阶级,比如有具体收入,具体地域的一类人,或是迷信某一具体信条的信徒。如果你这样做,有的读者就会反应过来你是在骂他。你最好批评那些情感迟钝的人,那些需要慢慢剖析才能反应过来的人,因为我们都知道有这样的人,因此我们要满怀同情观看你对时代病症有力的诊断。
不要理会事实和理性,完全生活于由你自己的奇思妙想的激情所构建的世界中,并全心全意坚定信念狠抓落实,你将成为你时代中的一个圣人。
What is a Genius?
You might think you know genius when you see it, but as a new book shows, the very definition and idea has had a fluid history. From the divine to the profane, what we mean when we say that potent word.
In 1917, a young psychologist at Stanford University did something strange: he tried to measure the IQs of dead people. Despite the challenge of testing the mental agility of deceased subjects, Lewis Terman claimed that reports of childhood activities,
accomplishments, and pastimes could supply the essential data.
Terman and his assistant relied on biographical accounts of illustrious individuals to compute the scores. The smartest of the overwhelmingly male and European luminaries they ranked was John Stuart Mill, with an estimated IQ of 190. Leibniz (185) and Voltaire (170)
also performed well, but others gave a lackluster showing. Beethoven only reached a 135, and Newton registered a mere 130.
Terman created the Stanford component of the widely used
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test. So it may seem surprising that he
didn’t consider his estimates of the IQs of dead geniuses as speculative as most now realize they are. In the IQ test he helped develop for living subjects, he used subtler methods than the 19th-century scientists who
“read” the bumps of the skull to discern signs of genius or assumed that people with larger skulls must be smarter. In the 19th-century a fascination with the skulls of artists led to the theft of some famous heads. Haydn’s and Goya’s were removed and studied to search for signs of greatness. Though the investigators’ motives were ostensibly scientific, the impulse to venerate the physical relics of intellectual visionaries was in many ways a religious one.
Geniuses became the saints of an increasingly secular Europe. And as Terman’s attempts to measure the IQs of the dead suggest, he was still susceptible to the temptations of the pseudoscientific traditions that preceded his work. The often indissoluble blend of religious veneration and scientific scrutiny in our attitudes toward genius is a major theme of a new book by cultural historian Darrin McMahon. In Divine Fury: the History of Genius, he gives a fascinating account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genius in Western culture from its divine origins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to the modern culture of celebrity.
Plato first formulated the influential model of artistic creation as divine inspiration. “God takes away the minds of these men,” he said of poets, and added that while composing they were in the “grip of something divine.” What later thinkers attributed to random
distribution of genetic talent or favorable circumstances, the ancient Greeks understood as the caprice of the gods. The inspired few were
vulnerable to the prejudices of the masses. “Ordinary people will think he is disturbed and rebuke him for this, unaware that he is possessed by a god,” Plato wrote. Socrates was a prime example. His divine sign or daimon advised him throughout his life, and a jury of his peers condemned him to death. Aristotelian tradition sought to explain
genius in physiological rather than religious terms, as the product of a particular combination of humors in the body. One work noted a link between genius and melancholy: perhaps a single quality produced both anguish and extraordinary achievements. The sacred aurasuffusingthe notion of genius
manifested itself in various ways. Newtonwas buried beside saints in Westminster Abbey, and physical relics of genius included everything from Galileo's
finger to Napoleon's penis.
The word “genius” derives from a Latin verb meaning to father or beget and is related to our word “genitals.” This generative quality of the concept is clear in its earliest attested use in the third century BC by the comic playwright Plautus, whose characters speak of starving one’s genius by denying it food and sex. The notion expanded to denote a personal spirit and protector by the time Horace and Ovid wrote in the first century BC. Genii protect individuals and
places: springs, hills, cities, and army barracks all had a genius loci,
a genius of the place. The word also carried darker associations.
Seneca observed that there can be no great ingenium (nature) without a touch of madness, while Plutarch described an “evil genius” visiting Brutus, the assassin of Julius Caesar.
After the rise of Christianity, church authorities recast
Socrates’ daimon as a demon and discouraged belief in genii. But the Romans simply transferred many of the functions of genii to angels. Rather than swearing an oath on one’s genius, Romans began to swear oaths with angels as witnesses, and the role of a guardian angel closely mirrored that of a genius.
The Renaissance saw the first glimmers of our modern notion of genius. One’singenium was an inborn talent, and genius was used to describe a natural inclination. Michelangelo helped establish the later trope of the tortured genius: a being capable of bringing stones to life but so consumed by his ecstatic visions that he neglected to eat and bathe regularly. The ghosts of older meanings still hovered around the word in the Ren Michelangelo had a genius, but he wasn’t a genius.
The modern sense of a genius as an exceptional individual became firmly established in the 18th century. Only then
was Shakespeare christened a genius, and the term was also used to describe living figures like Benjamin Franklin. McMahon argues that
as the Reformation and the Enlightenment gradually diminished the number of saints, angels, and other intermediaries between humans and the divine, a new space opened in the European mind that genius could fill. The religious worldview epitomized by Aquinas’ remark that “only God creates” was giving way to a view of the universe in which humans were deemed capable of godlike creation. Geniuses joined the realm of intermediate beings, alternately exalted and tormented by celestial visions. Great thinkers and writers could not only mediate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divine, they could also serve as guides and protectors, just as the Roman genii once did.
The sacred aura suffusing the notion of genius manifested itself in various ways. Newton was buried beside saints in Westminster Abbey, and physical relics of genius included everything from Galileo’s finger to Napoleon’s penis. Einstein’s eyeballs are locked in a safe-deposit box to this day. The Romantics portrayed geniuses as martyrs and redeemers, and much biography and artwork depicted genius in styles previously reserved for hagiography and religious portraiture.
But if a genius is a quasi-divine being, a certain exemption from earthly laws of conduct is only natural. Napoleon was praised as a genius of deeds, a Hegelian “world-historical” individual, and
Nietzsche elaborated on the theme that a genius is beyond the ordinary
concepts of good and evil. McMahon argues persuasively that this view of a “genius of deeds” exempt from conventional morality helps to explain the disturbing reverence Hitler evoked. In 1920 he declared that Germany needed a “dictator who is a genius.” Goebbels deepened the idea of Hitler as a genius, writing in 1929 that “the people are for the statesman what stone is for the sculptor.” Jews were dismissed as clever imitators whose presence threatened the original and creative genius of the German race.
McMahon attributes a relative decline in the cultural primacy of genius to two broad forces. The example of Hitler provided a dark parable of the dangers of uncritical worship of genius. And the growing rhetoric of political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 after World War II began to dilute the sacred singularity of the term. The title of the recent self-help book nicely captures contemporary sentiments: The Genius in All of Us. In a way the concept of genius has now returned to its Roman origins, when an attendant spirit was within reach of everyone.
But a hint of holiness still lingers in the idea. We may no longer decapitate the famous dead to study and venerate their skulls, but a digital version of Einstein’s brain can now be downloaded as an iPad app. You too can behold the relics of genius for a modest $9.99.
如何加入is篇六:《加入金融创新的IS_LM模型》
2002年第10期
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
??内容提要: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大发展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
发达经济体)最显著变化之一,但这一变化在传统的IS?LM模型中却得不到反映。本文通
过金融创新对于交易效率、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金融投资的利率弹性这三条渠道的影
响,将金融创新纳入IS?LM模型。这一方面是弥补传统IS?LM模型对现实经济变动反映
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对金融全球化时代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形式化?的一种努力。新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长期而言,金融创新对产出有促进作用;但短期来说,金融创新的
作用不确定,可能对产出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一味鼓吹金融创新会有误导作用。
关键词:金融创新?IS?LM模型?利率弹性的非对称性
IS?LM模型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历史了。这个最初由希克斯(Hicks,1937)?发明?,并由汉森、莫迪利安尼、克莱因、帕廷金以及其他人逐步完善所成就的卓越的分析工具,在宏观经济学中一直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甚至在非常庞大的宏观经济模型中,那几百个方程式也不过是拆散开来的IS?LM结构。当莫迪利亚尼(Modigliani,1963)考察20世纪60年代初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发展时,他的作法是提出一个?最新?的IS?LM模型;而弗里德曼和他的批评者之间的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之争也是在IS?LM框架内进行的。可以说,IS?LM模型不仅是宣传凯恩斯思想的重要工具和宏观经济学教科书的主要依据,而且也成了一般宏观经济学中起组织作用的重要概念。
不过,IS?LM模型的?久盛不衰?并不表明它是完美无缺的。事实上,从该模型诞生之日起,对它的批评就开始了,随后的批评也一直存在(Taylor,1995),并且出现了形式各样的对于传统的IS?LM模型的改造(BernankeandBlinder,1988;Meltzer,1995),甚至出现了用新的分析框架替代IS?LM模型的努力(King,1993)。
针对IS?LM模型的批评一种是纯理论上的,即理论分析框架本身存在矛盾;另一种是强调模型未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的发展,本文的分析属于后者。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金融自由化浪潮所导致的金融创新、衍生工具的大发展,而这些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特征性变化已经和正在引起整个经济运行方式的变化,自然也引起IS?LM模型中传导机制的变化。不过遗憾的是,至今我们仍很难在IS?LM模型中找到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大发展的影子。有鉴于此,将金融创新这一重要变量纳入IS?LM模型(以下将?纳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简称为?新模型?),使得这一传统模型能够反映现实经济的重大变化,看起来是要提出一种?最新?的IS?LM模型,实际上不过是在原有的IS?LM分析框架中纳入新的内容而已。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融全球化时代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关联的实证研究?成果之一,该项目编号为01CJL002。感谢武剑、何帆、赵先信、李永军、姚枝仲诸位博士在本文形成过程中所提的宝贵意见。
张晓晶: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二、关于新模型的几点说明
在建构模型之前,需要作几点说明:
1)这里对于传统IS?LM模型的改造基本建立在传导机制(transmissionmechanism)分析的基础上,特别是金融创新、衍生工具发展对于传导机制影响的分析。
2)我们给出一个重要的假定???利率弹性的非对称性假定,即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实际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减弱,而金融投资(特别是货币投机)对利率的敏感性增强。
这一利率弹性的非对称性与下面两个因素有关。
首先,是与资产之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有关。正是因为货币、债券股票或其它金融工具、实物资本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所以,实际投资对于利率的反应和货币(或金融)投机(或投资)对于利率的反应就是不一致的。
其次,金融创新的发展改变了投资者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方式。比如,无论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利率上升会导致实际投资下降这个大方向不会变。但是有没有金融创新,结果是有差别的。金融创新使投资者获得资金的渠道增加了(可以运用衍生工具筹集资金),为投资者增加了资金的可获得性。从而,同样在利率上升的情况下,因为金融创新的影响,实际投资的下降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可以认为实际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而减弱。再看金融投资。金融创新与发展导致金融资产种类增多,资产之间替换的方便程度在提高,同时交易成本在下降。这些都加速了各类资产之间的转换,从而也加速了金融资产价格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从而使得金融投资(特别是货币投机)对于利率的敏感性增强。
利率弹性的非对称性假定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符号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上的,而正是这个假定使得传统的IS?LM模型对金融全球化时代的新特点有了明确的反映,模型也从而对现实拥有了新的?解释力?。
三、新模型的基本架构
IS曲线反映的是实体经济领域的均衡。其中包含了收入函数、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均衡条件为投资等于储蓄。下面来推导加入金融创新的IS曲线。
首先是消费函数。
假定消费是收入的一个线性函数,即
??其中,c为边际消费倾向,0&c&1;Y为收入,Y&0。
其次是投资函数。
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即随着利率上升,投资会下降。
即I=I(i)=?0-?1i,
其中,?0&0,?1&0。
那么加入金融创新以后,投资函数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根据前面的假定,金融创新会导致投资对利率的弹性减弱。用A表示金融创新,对投资函数作简单变动,有:
I=I(A,i)=?0-?1(A)i,
??其中??1(A)&0。0&0,?1(A)&0,?
??1(A)&0表示投资对于利率的弹性随金融创新而减弱。(2)(1)
2002年第10期
再是收入函数。
总收入等于投资与消费之和,这里不考虑政府部门及对外部门。
??根据方程(1)(2)(3)可以推出IS曲线为:
Y-C-I=0,即
(1-c)Y+?1(A)i-?0=0
??2?LM曲线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实体经济的交易需求和符号经济的投机需求,其中,谨慎性需求可以归于交易需求中。
交易需求Tr可以根据剑桥方程,
????1(A)&0表示随着金融创新,交易效率提高,从而用于交易的货币量减少。
投机需求是指对于不活跃的货币余额(inactivebalance)的需求,通俗一点说,就是手持货币以备投机。在凯恩斯那里,对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也就是说,在利率高的情况下,持有货币的成本高,人们更愿意持有其它资产,从而对货币的需求减少。反之,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货币投机需求量的变化完全取决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期(即未来利率走势)。
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TS就可以表示成:
TS=-?2(A)(i-?i)(6)
??其中,?2(A)&0,??2(A)&0;?i为预期均衡利率水平;(i-?i)为当前利率与预期均衡利率的差额,或者叫做套利空间;?2(A)为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差额(i-?i)的敏感程度。??2(A)&0意味着,随着金融创新,资产之间的转换成本降低,转换的便利程度提高,从而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及利率差额的敏感程度提高。
当i&?i时,当前利率高于预期均衡利率,这意味着当前利率会下降,即债券价格会上升,考虑到未来债券价格的上升,人们会更多地持有债券进行投机。而股票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资产也会与债券的变动很类似,即在预期利率走低的情况下,可以预期金融资产的价格会上扬,于是增加金融资产的购买,总的货币需求会减少(TS&0)。
当i&?i时,与上述情况相反,人们会预期利率走高,即预期金融资产价格会下跌,从而抛售金融资产,总的货币需求增加(TS&0)。
基于当前利率与预期均衡利率差额对于货币投机需求的上述影响,我们可以得出(6)式。于是,由货币的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我们得到货币需求方程(即LM曲线):
=T+T=?(A)Y-?(A)(i-?i)rs12P
??1(A)Y-?2(A)(i-?i)-
??1(A)Y-?2(A)i+??3?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根据(4)式与(7)式,
我们得到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
(1-c)Y+?1(A)i-?0=0
?1(A)Y-?2(A)i+?2(A)?i-=0P(8)=0P[?i-=02(A)?P(5)(4)(3)(7)
张晓晶: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这个改进的模型仍然处在i-Y空间中,只是系数中多了一个解释变量A。正是这个表示金融创新的A进入了模型,才改变了原有的IS?LM模型的面貌。
A进入?1(A)表明金融创新对于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的影响;A进入?1(A)表明金融创新对于交易效率的影响;而A进入?2(A)则表明了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投资(特别是货币投机)的利率弹性的影响。通过将金融创新这几方面的影响(实际影响还远不止这些)纳入模型,我们可以获得金融创新对于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互动的意义。
四、新模型的分析及政策含义
1?曲线斜率与政策效果
为了得到曲线的斜率,将联立方程组(8)变形,则IS、LM曲线的新的表达式为:
其中,IS曲线的斜率为-?0Y+11?1(A)Y+2(A)i-?2P?1(A)1-c,LM曲线斜率为。2(A)1(A)
考察金融创新A带来曲线斜率的变化。
的绝对值变由于??1(A)&0,0&c&1,所以当A上升时,?1(A)下降,从而IS曲线斜率-1(A)
则右下斜的IS曲线变得更为陡峭;
由??1(A)&0,??2(A)&0可得,当A上升时,?1(A)下降,?2(A)上升,从而,LM曲线斜率?1(A)的绝对值变小,则左上斜的LM曲线变得更为平缓。2上述变化可以由图1来表示。
随着金融创新,IS曲线变为IS1,LM曲线变为
LM1。IS、LM曲线斜率的变化,意味着不同政策所产
生的效应会有所不同。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变得更为陡峭
意味着货币政策效应减弱;与之相似,LM曲线变得更
为平缓意味着财政政策效应增强。
这表明金融创新将对货币当局构成巨大挑战。
首先,由于实际投资的利率弹性在金融创新的影
响下会逐步减弱(反映在IS曲线变得陡峭),从而,通
过调整利率来调控投资的效果就不会很明显。同时,图1?金融创新与IS、LM曲线斜率的变化
由于金融投机(或投资)的利率弹性是随着金融创新而增强的(反映在LM曲线变得平缓),从而,货币当局必须谨慎从事,因为利率的微小调整就可能带来金融市场的大波动。难怪格林斯潘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的时候一次也只是调0?25个百分点(最多0?5个百分点)。
此外,上述分析是建立在货币当局能够对短期利率有效控制的基础上,而这一假设前提在金融创新的作用下会变得不那么真实有力。货币当局对于短期利率的调控能力依赖于它对于银行储备(基础货币)供给的垄断权,即通过吞吐基础货币对利率产生影响。但随着金融创新,各种智能卡、储值卡的出现会对央行基础货币供应的垄断地位形成冲击(它们并不依赖于基础货币),央行依靠
2002年第10期
吞吐基础货币对利率的影响会减弱。其次,随着金融创新,货币当局所能调控的利率与市场上通行利率之间的关联减弱,即央行所力图达到的一个利率水平,并不一定马上就会被市场接受(Fried?man,2000)。这些显然都影响到货币政策的效果。
总之,从货币当局调控利率能力的减弱,到利率政策对实际投资效应的减弱,以利率政策为核心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因为金融创新而大打折扣,这是IS、LM曲线斜率变化所产生的直接结果;而金融市场波动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增强,也使得在金融创新引起符号经济大发展的情况下,货币当局不得不变得谨小慎微(小的利率调整会引起大的市场波动),同时还需要将金融市场的价格变化作为货币政策的新维度(即关注资产价格膨胀)。
2?金融创新与产出变化
构造改进的IS?LM模型一方面是要刻划存在大量金融创新情况下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是如何关联的,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了解这种因金融创新而变化的经济关联或经济运行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也就是希望回答金融创新与产出变化的关系。具体到模型,就是求解。根据(8)式的联立方程,可求得
?1?2i+??1Y-??2(i-?i)1?1?=?
-(1-c)?2-?1?1(9)
??要想判断金融创新对于产出是促进还是阻碍,就要判断是大于0还是小于0。考虑以下三
由于?i是预期均衡利率,一般不可能为负值,从而i&?i&0。
根据模型的假设条件,其它变量的取值范围如下:
?1&0,??1&0;?1&0,??1&0;?2&0,??2&0,0&c&1,Y&0,
?Y??由以上这些变量的取值,可以判断(7)式等号右边的分子分母都是负值,则&0。这意味着在利率高估(i&?i)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对产出增长有促进作用。
可以考虑这样的情况,即利率高估,实际投资的成本很高。而金融创新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使投资者可以有更多的融资渠道,另一个是融资成本也因金融创新而下降。这两者都导致高估的利率对于投资的影响减弱,即投资对于利率的弹性减弱,从而投资情况要好于没有金融创新的情况,有利于产出的提高。
这种利率高估情况下金融创新促进产出提高的情形可以由图2来演示。
图2中,预期均衡利率为?i,而当前利率(由IS与LM的交点决定)为i,i&?i。随着金融创新,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会发生变化,变成IS1与LM1。尽管变动后的IS与LM曲线会有这样那样的组
合,交点的位置也会各有不同。但据&0可以保证IS1与LM1的交点Y1一定落在Y0的右边,从
而金融创新促进了产出增长。
?Y?Y的符号不能确定,即可能小于0,这意味着金融创新可能会阻碍产出增?Y加。那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也就是说,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会有&0呢?在这种情况下,
在(9)式中,分母小于0,要有&0,则要求分子大于0,即:
张晓晶: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
??1?2i+??1Y-?1??2(i-?i)&01?
??i-i&-??1?2i+??1Y1?12??1?2??1i-Y122(10)
??上式若要成立至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先考虑(10)式右边的三个变量??1,??1,??2,这三
个变量直接受金融创新的影响。
显然,只有在|??1|足够小,|??1|足够小及??2足
够大时,(10)式成立的可能性才会很大;
再看(10)式左边的利率差额,或者说利率低估的
程度。显然利率差额越大(即i越小),(10)式成立的
可能性越大。
以上这四个条件有什么样的经济含义呢?
|??1|足够小,即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导致实际投资对利率弹性减弱的程度很小,也就是说,金融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为实际投资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从而缓解融资限制;
|??1|足够小,即金融创新的迅猛发展并没有带来交易效率的大大提高;
??2足够大,即金融创新的一点发展都能够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差额弹性的迅速提高;i越小,表明利率低估的程度越高。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在利率低估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对实际产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只有至少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因为这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即:利率被严重低估,金融创新对降低投资的利率弹性影响很弱、对提高交易效率的贡献很小,同时却对提高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弹性贡献很大的时候,金融创新就会阻碍实际产出的增长。
当前利率与预期均衡利率不一致是短期内的一种常态,长期而言,可以认为当前利率会与预期均衡利率趋于一致,即i=?i。
?Y根据第一种情况的分析,在其它条件不变,只是i&?i变为i=?i时,我们仍然可以获得&0。这是说,在当前利率与预期均衡利率趋于一致时(i=?i),金融创新也会促进经济增长(可参见图3)。
由于长期而言,当前利率与预期均衡利率趋于一致,则货币需求的变化只受交易效率(?1)这个制度性变化的影响,LM曲线变成垂直的,且随着交易效率提高(?1变小),LM曲线右移。对IS曲线而言,金融创新仍然会对投资的利率弹性产生影响,因而基本形状不变(如图1所示)。这样,在金融创新影响下,由IS1与LM1所决定的新的均衡点Y1就大于Y0,表明金融创新促进了产出增长。
综合1),2),3)三种情况,可以认为:
长期而言,金融创新会促进产出增长。
短期而言,金融创新对产出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总的来说,促进作用大于阻碍作用,这从满足&0所需要的苛刻条件就可以看出。文中着重分析满足&0的条件,其目的在于提醒图2?金融创新与产出(i&?i)
我们,在努力推进金融创新的时候,需要注意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正如前面所总结到的,如果在利率严重低估的情况下(意味着经济处在过热状态),以及所推行的?那一种?金融创新还主要是对提高货币投机的利率弹性贡献很大,而对提高交易效率不起什么作用,那么,金融创新就会不利于
2002年第10期
产出增长(由于利率严重低估,金融创新对于
缓解高利率对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一点可
以不考虑)。
五、结束语
在传统的IS?LM模型中,我们找不到有关
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发展的影子。而这一变化
却是近二三十年来世界经济所出现的最重要的
变化之一。本文对于IS?LM模型的重新构造,
一方面是试图改变传统的IS?LM模型不能反映
现实经济、特别是金融创新带来的种种变化这
样一种局面(张晓晶,02),另一方
面,也是对于将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形
式化?(formalization)的一种努力(可以粗略地认为,IS曲线代表实体经济,LM曲线代表符号经济)。
由加入金融创新的IS?LM模型可以看出,长期而言,金融创新通过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成本带来产出增长,具有鲜明的积极作用?。这可以成为大力推行金融创新的重要理论支持。不过,需要认识到,短期而言,金融创新是一柄双刃剑,它也可能会对产出带来负面影响。尽管负面影响的产生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如在经济过热、金融创新对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很小、对提高货币投机的利率弹性作用很大的情况下),但在现实中,这些条件也并不是难于满足的。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与衍生工具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金融动荡与金融危机,已经导致一些学者开始将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列为金融体系脆弱性的主要元凶了。
对于正在大力发展金融、呼唤金融创新的中国而言,本文的启示在于:
金融创新有利有弊,只有摆正了金融创新的位置,倡导金融创新才会注意时机、条件和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鼓吹和盲目推行金融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参考文献
张晓晶,1997:?维克塞尔与今日主流经济学?,?国际经济评论?第3?4期。
张晓晶,1998:?金融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距离?,?国际经济评论?第1?2期。
张晓晶,2002:?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
Bernanke,Ben,andAlanBlinder,1988,Credit,MoneyandAggregateDemand,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78,pp.435?39.Hicks,John.,1937,Mr.Keynesandthe?Classics?.Econometrica5.April,147?59.
Friedman,M.Benjamin.,2000,MonetaryPolicy,NBERWorkingPaper8057.
Meltzer,AllanH.,1995,?Monetary,Creditand(Other)TransmissionProcesses:AMonetaristPerspectiv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Fall,9(4),pp.49?72.
Modigliani,F.,1963,Themonetarymechanismanditsinteractionwithrealphenomena.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45(1),pt.2,February,79?107.
Romer,David.,2000,KeynesianMacroeconomicswithouttheLMCurve,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Vol.14,No.2,Spring2000.Taylor,JohnB.,1995,TheMonetaryTransmissionMechanism:AnEmpiricalFramework.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Fall1995,9
(4),pp.11?26.图3?金融创新与产出变化(i=?i)
(责任编辑:雪?甫)(校对:子?璇)
?需要指出,这只是IS?LM模型的分析结果。如果抛开这一模型,长期而言,金融创新会引起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过度偏离,从而其积极作用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这一分析可参见拙作?符号经济与实体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AbstractsofPapersinEnglish
RestrainingtheDeflationaryTrendbyStructurally
ReleasingMonetaryPolicy
LiuGuoguang&LiuYingqiu
(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Inthispaper,theauthorsfullyaffirmthepositivefunctionsofthemoderatemonetarypoliciescarriedbythecentralgovernmentinrecentyearsfirst.AndthentheyanalyzeandillustratethereasonsandmechanismsofthedeflationarytrendreappearedfromlastSeptembertillnowbyusingthestatisticdatumaccordingtotheshort?runpolicyoperationrequirements.Theypointoutthatitshouldn?tredoundtoemploytheredundantworkforces,materialandfinancialresourcesefficientlyaccordingtotheactualGDPgrowthratethatloweredmuchmorethanthepotentialGDPgrowthrateinrecentyears.Basedonthesepointstheyofferaseriesofsuggestionsforrestrainingthedeflationarytrendbyreleasingthemonetarypolicystructurallyunderthebasicframeworkofthemod?eratemonetarypolicies.
KeyWords:Short?MDeflationarytrend
JELClassification:E520,E310,E270
IS?LMModelwithIntroducedFinancialInnovations
ZhangXiaojing
(InstituteofEconomics,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
Financialinnovationsandgrowthoffinancialderivativescouldbeoneofthemostremarkablechangesintheglobaleconomy(main?lyinadvancedeconomies)since1970s.Nevertheless,thischangehasnotyetbeenreflectedintraditionalIS?LMmodel.Thispa?perintroducesfinancialinnovationsintoIS?LMmodelthroughthreemajorchannelssuchastheefficiencyoftransactions,interestrateelasticityofrealinvestment,andinterestrateelasticityoffinancialinvestment.TherestructuredmodelmaybothbetakenastheadjustmentoftheneglectofchangingeconomicrealityinthetraditionalIS-LMmodelandtheattempttoformalizetherela?tionshipbetweensymboleconomyandrealeconomyintheeraoffinancialglobalization.Thenewmodelindicatesthatinthelongrunfinancialinnovationscouldimprovetheoutput,whileintheshortrunfinancialinnovationshaveuncertaineffectsandpossiblyharmtheeconomy.Thusonlyfocusingonthepositivesideoffinancialinnovationsismisleading.
KeyWords:FinancialIIS?LMMAsymmetryofInterestRateElasticity
JELClassification:G230,E430,E270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如何加入is”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如何加入is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s语音进入频道失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