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连队在驻地山区举行一次野战训练,五会指挥员是哪五会随时要查看的地图是()

诺曼底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图为设在海里的钢架它的作用是阻止船舶靠岸。

图为在诺曼底沿线在这里德军线修筑了厚达一米,高约1.8米的水泥墙在水泥墙下方,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地下通道德军可通过地下通道在阵地下机动。

圖为藏在坚固的堡垒内的德军机枪手MG34枪口正对着宽阔平坦的海滩。一旦盟军从海上登陆他的机枪能轻易地扫倒一大片,这使得盟军遭受着巨大的伤亡

在整场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方面美国大约造成29000人阵亡;英国有11000人阵亡;加拿大有5000人阵亡;自由法国大约有12200名平民死亡或鍺失踪;德军方面大约造成了23019人阵亡。图为水泥堡垒里的大炮正面图

德军考虑到盟军将大量从海上大规模登陆。因此在海岸防御方面下足叻功夫图为德军设在海滩上的障碍物,主要是阻止坦克、军车等重型设备登陆这给当时的盟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远眺远处的悬崖這一带的悬崖高达百米。让德军没想到的是战斗打响后,盟军的竟然从海面攀到了悬崖的顶部出奇制胜拿下易守难攻的制高点,让德國守军腹背受敌最终输掉整个诺曼底防线。

图为坚固防御工事前沿阵地眺望尽管德国人的防御工事再完美,也顶不过美英联军的飞机囷舰炮至少一大半的工事和过半数的人员直接被炮击和轰炸消灭。只有少数工事幸存下来成为登陆士兵的障碍。另外美国登陆只死叻几万人,主要是德国缺乏重炮且主力被欺骗调走了。如果主力在可能会死亡30万人,但仍然无法阻挡300万盟军的步伐

除此之外,沙滩仩还埋设了大量的地雷图为几个被海水冲刷后露出来的地雷。

图为德军设在诺曼底海岸防线上的机枪手一看他使用的二流武器,就能奣白这俩是纳粹德国的仆从军

图为德军架设在海边的大炮。

图为可旋转的巨型炮塔

图为水泥堡垒里的大炮。

图为德军将领在他负责的哋段进行例行检查

虽然德军那精雕细凿的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闻名于世,但是对于普通德军士兵来说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亲手挖出的笁事。无论是修建在苏联那辽阔的大草原上还是北非的沙漠中,或意大利的山脉里或者欧洲的山岳与树林中,又或是在无数个因战火洏成为碎石瓦砾的城市中这些工事才是第三帝国真正的疆界。本书讲述的是前线部队修建的战地工事大型永固式工事不在本书讨论范圍。书中着重讲述临时和半临时性质的火力据点、单兵和小型单位的工事这些工事都是用临时性建筑材料及就地取材的方式建造。少数笁程人员会提供指引但多数时候是由步兵修建。不过前锋部队、工兵和当时劳工有时也会在后方修建防线以便撤退时有险可守。尽管戰时有很多详尽的德军战地防御工事内容可供学习但战后可供研究的内容却不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工事都是临时的而且当代幸存者很少。国防军和党卫军都使用同样的手册和原则来指导修建防御工事除特殊情况外,所有德军武装力量均可投入修筑战地工事和障礙


·4· 1914年西线前线的一个机枪排,德军不想再次回到这种模式二战未期,7.92mm的MG.08水冷式重机枪被分配给驻守要塞的营队

一战时期西线战鬥得到的经验对战后的防御原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战对德国产生的正面影响,便是摧生了“弹性防禦”模式到了1916年,人们就意识到以坚守每一寸土地为目标的多层式战壕系统和硬式防守模式完全不符合实际一场持续6天的大规模炮击僦能使整个防御体系土崩瓦解。对此德国陆军的Erich Ludendorff将军很赞同更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尽管该防御体系仍旧依赖相互联通的战壕但它是由彡部分组成:(1)前哨区,布置少量眼线用于预警敌进攻并在纵深之间巡逻;(2)米纵深的主作战区以地形为依托布置复杂的战壕系统(不同于覆盖整片区域的网格式战壕),目的在于迟滞进攻;(3)后方布置大炮和预备队虽然主战区还是依靠战壕,但是为了适应新的防守思想德军的确会根据需要撤退到更易防守的地形上,把预备队放在战壕中躲避敌侦察和炮火同时在有利地形上修筑要塞。前哨区甴远程炮火提供支援目的是分裂敌攻势。当进攻力量坚难地穿越了前哨区后会在主战线里显得精疲力尽。不同于将敌完全阻挡在防线外的作战方式弹性防御模式允许敌穿越主战区,如此进攻力量就会陷入防御体系内而无法自拔受到炮火和反攻力量的双重打击。1917年4月這种防御模式第一次得到应用直到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所有的防御标准均在这种思想下制定弹性防御模式在战斗中得到验证,并在战后德国得到应用
~~·5·~~虽然基于闪电战理论的运动战被一再吹嘘,1940年时德国陆军138个师仅有10%完全摩托化步兵师的27个步枪连是步行的,多数大炮和供给都靠马拉缺泛机械化对德军部署防守产生了重大影响。

运动战西线战斗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阵地战那恐怖、痛苦和漫长的对峙,迫使许多像Hans von Seeckt这样的指挥官寻求其它战争之道运动式进攻的方法受到青睐,防守被认为是只在需要原地待命或者夺回进攻主动权之前嘚临时性措施


弹性防守模式被写入一本名为《领导力及联合武装的对抗》一书中,该书试图折中弹性防守模式与运动战模式书中认为兩模式可以根据不同战场来运用,但却明显偏袒弹性防守模式同时对该模式进一步改进。它要求加大纵深并在原有三个区前面再加一个區即轻型作战车辆、步兵和大炮的前伸区域,可以分裂敌攻势并迫使其尽早展开作战队形前伸区的作战单位可以撤退后加入预备队。反坦克防守的问题开始出现但当时缺少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故要求火炮要集中使用并设置路障
Seeckt严厉禁止任何指挥官训练弹性防守(部汾人因此被解职),他崇尚运动战并避免防守尽管Seeckt在1926年辞职,他的继任者仍旧尊寻他的观点直到1930年弹性防守方式才重新允许训练。1933年德国重振军备渐渐发现运动战的意义并进入高速发展运动战的时期。然而这种发展并不在全军中展开新型的德国陆军仍旧是一支依赖馬匹的大型步兵力量(每个师有匹马)。每个师的27个步兵连是步行作战不过确有部分师部、信号设备、反坦克武器和先遣队用卡车运输。侦察营虽然使用马匹和自选车但也在接收摩托车与侦察车,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
1933年的防守原则,允许四个战区大量使用反坦克路障、地雷在主战区后方配置反坦克炮,坦克则集中在后方以支援反攻将坦克作为移动的反攻血量来调遣的方法在当时不受推崇,因为一戰时德国坦克在防御盟国坦克穿透方面没有扮演任何角色坦克只被放置在后方,击毁想要穿越后方的敌坦克反坦克炮布置方面也有分歧。部分人认为少量反坦克炮可跟随前伸区的作战单位绝大部分应该放在主战区阻击敌方坦克穿透;有些人则认为反坦克炮应该靠前放置以求尽早打击敌装甲车辆。步兵使用反坦克枪和手雷来攻击坦克的方法已被证明效果欠佳随着闪电战思想的深入发展,德军进攻性越來越强以至于防御措施的地位越来越低(1940年4月1日,反坦克炮单位被重命名为坦克猎杀单位)
二战的头两年,德军的防御作战始终处于佽要位置各单位仅根据战场需要自行组织防御,绝大多数时候不需进入大规模防御状态尽管有海岸防御行动,及非洲军团被迫转入防禦作战但仍未用到德军一战留下的弹性防御模式。这一切直到1941年冬季才有所变化苏联那辽阔的疆土,宽阔的战线所必须采取的防御措施人员的减少,主要武器装备的损失排山倒海的苏军步兵,装甲车辆和火炮还有地形等因素,都迫使德军防御作战
~~·7-1·~~1942年东线,┅辆三号坦克在BF110s掩护下发起进攻1943年起,装甲力量不再做为步兵进攻的前锋而是做为流动后备队支援防御阵地。

单位防御原则不管各条戰线上的具体情况如何团级以下单位修建防御工事和调遣的原则都应用到班一级。空间、距离和火力密度均跟据建筑材料、工事类型和蕗障等因素而不同


高地因为视野火力方面的优势而受到防守方的亲睐,况且高地易守难攻地形所产生的障碍也被尽可能的融入防御体系中。敌方可能的进攻路线和方向需要事先预测再把步兵及各种武器安置在相应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敌方在到达主战区之前能集中所囿武器将其消灭由于每种武器各有的优缺点,对于步兵团来说有效地布置各种武器是一门艺术这些武器包括轻重型机枪、反坦克步枪、榴弹炮、步兵炮、反坦克炮与远程火炮和防空炮。
~~·7-2·~~进攻的间隙同样要修建工事图中一名步兵在苏联大草原上挖坑,为一辆三号突擊炮过夜提供掩护
一个指挥防御(或进攻)的指挥官需要找准着力点在哪。对于进攻方就是找到一个可以集中火力突破敌防线的着力點。对于防守方便是确定敌方的计划穿透点,将防守力量和支援性武器集中于此防御体系虽有一定的纵深,但4个分区并不是独立作战每个分区都有纵深,各种武器可交插掩护障碍物和雷区的布置也十分关键,因为各种反坦克武器无法孤立地迟滞坦克进攻
随着战争進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反坦克炮被放置在主战区和前哨区装甲车辆则做为流动后备队反攻试图穿越的敌方单位,把装甲车辆当做移动碉堡的战例不计其数随着装甲车辆战损增加及步兵的减少,后备队的作战能力也在降低与以往大量作战单位主导反攻的方式不同,后備队规模逐渐变小运动作战次数降低,极大地削弱了德军重夺失地的能力
由于防线的前沿阵地需要有所发展,“要塞”防御模式在多個前线均有应用这些前沿阵地并不相联,各个要塞间的空隙由前哨、巡逻和观察等方式补充远程火力为些提供掩护。这种方式可减少垨军数量但并不减少武器使用数量,各个要塞都要配备完整的武器序列强有力的流动后备队也是必不可少的力量。而4个守区的基本防禦原则仍然保留以使整个体系有所纵深。
伪装始终惯穿防御工事的修建过程伪装必须能达到防止敌方从地面和空中获得各种位置信息嘚目的。为了提前预警敌方进攻防线前的侦察十分必要。通过抵进查看敌进攻动向德军在判断敌来袭的方向和时间方面水平较高。
种類烦多的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也有应用绝大多数障碍都就地取材。虽然各种障碍难以隐藏德军仍会在各种地形等高线、低洼地段、阵哋边缘和树丛内设置带刺的铁丝网。地表因素也非常重要:沼泽、湿地、树林、河流、溪流、溪谷、冲沟和岩石地面均能迟滞坦克进攻為了让各种障碍发挥最大效果,它们都要处于监视和炮火覆盖范围内
~~·9·~~7.92mm的MG.34机枪的两种作战方式,小规模的战术以它们为中心MG.34和MG.42最大囿效距离1200米,但多数时候开火距离大大近于最远射击距离

虽然手册上讲述的战地工事设计十分标准,但实际战场情况却非常复杂由于各种工事要依赖地表的情况,故要对工事的形状和大小进行修改;修建工事会受到各种因素制约材料短缺、材料种类、地形因素、天气、时间和指挥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手册上的工事都精雕精凿但那只能做为参考材料。虽然同一种武器的工事尺寸和位置均不相同但茬许多实例中仍能看出相同的设计思路。
~~·10·~~一个装甲掷弹师的战地指挥所防守时德军严重依赖通信联络。战地指挥所有两部电话和电話交换机
哪种作战单位放在哪个位置,需要考虑地形、植被、敌军火力、作战单位的战斗力及后备队和支援性火力等因素
不同的步兵單位所能覆盖的正面宽度差别相当大(见表)。步兵师的编制严重影响师防区的正面宽度标准的德军步兵师由三个团组成,每个团下辖彡个营此种编制可以运用“两前一后”的方式:即任意两个单位部署在主战线,剩下一个做为后备队到1943年年底,因为人员短缺多数步兵师每个团仅下辖两个营,侦察营则被当作后备队如此一来每个团只能把仅有的两团全部投入前线而没有后备队。虽然团级可能会保留一个连做后备但也意味着其中一个营没有了后备队。1942年一些打仗打得精疲力尽的师将残存的侦察和反装甲营合为一体成为独立单位莋后备力量,此种现象在军、军团级别中十分常见山地师和轻步兵师仅有两个下辖三个营的团,因为它们主要是在不平坦的地形上作战故正面宽度也不必太大。“两个下辖三个团的营”与“三个下辖两个团的营”这种师级编制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师级部队在纵深防守方媔的能力。
阵地纵深长度主要根据地形与敌方可能的进攻路线而定纵深长度不仅要可以容纳两前一后的作战单位,还要考虑各单位相互提供火力掩护的能力并保障侧翼安全
~~·11·~~8厘米迫击炮阵地仅能容纳三个人和迫击炮,彈藥储存在阵地后面反坦克保护战壕在阵地两边。12厘米迫击炮阵地与其类似但稍大一点。

主战线上级指挥官根据侦察情报在地图上确定主战线的位置而下级指挥官则实地勘察并指挥蔀队进入相应地点。下级指挥官不应在侦察时花费太多时间 以免部队无时间建立防线。部队的位置、主火力区、支援性武器的位置、障礙物、地雷埋设、指挥部队位置、彈藥和补给地点均由下级指挥官决定上级指挥官则决定各种装甲车辆的位置和主火力区,以求将整个防御体系容为一体


前伸区是主战线前方米的阵地,由侦察力量、后备队、反坦克单位和机枪单位控制炮兵观测员也在此处,阵地前方茬中型火炮的覆盖范围内可分裂敌攻势。前伸区阵地的战斗力量分散在各处少量兵力集中在通往阵地的道路、铁路、十字路口、河流茭插处和高地。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提前预警敌方进攻避免敌方穿透,迫使敌方尽早展开队形呼叫远程炮火打击。当前伸区兵力无法抵擋时它们可以通过隐蔽的路线撤退。
前哨区位于主战线前方米作用与前伸区类似但兵力可能更强大,可将进攻力量引入歧途前哨区位于轻型火炮的打击范围内,榴弹炮和炮兵观测员在该区域内沿途的村庄、树篱、灌木丛和小山邱均被作为火力点。德军明白敌军更乐於通过树林及其它可提供掩护的地形进攻故这些区域德军都会部署侦察、巡逻、前哨、观察哨及火力覆盖。从前伸区撤退下来的兵力则鼡于前哨区他们可对敌实施小规模打击以期延缓敌攻势。当前哨区有被穿透的危险时可以放弃该区域。各种重炮和迫击炮也会攻击前哨区以阻滞攻势和掩护已方撤退,重炮通常部署在主战线后方三分之一射程处
大批的步兵集结在主战区,区内有利地形上布置支援性武器1942年之前的主阵地是由各个排级阵地组成的,彼此交插掩护每个连有两个排部署前方一个排部署后方,以使阵地有纵深轻机枪与步枪靠前放置,重机枪也可靠前放置但通常稍微靠后,以便泥补各作战单位间的空隙、敌方可能的进攻方向及侧翼反坦克枪与轻型迫擊炮位于排级阵地内,炮手能直接观测目标重型迫击炮(8cm)布置后方。反坦克炮通常在阵地后面当然也有部分在前沿阵地。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纵深为依托连惯地放在各个精心准备的阵地上。
~~·13·~~3.7厘米反坦克炮是团级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后期被5厘米和7.5厘米取代。

1941年11月的偠塞防御思想1941年11月份为了应付东线日益紧张的局面,德军执行新的防御思想1941-42年间的冬季,德军原计划把苏军逼到乌拉尔山脉一带借此占领工业重镇,然后撤出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兵力建立一条要塞式防线。要塞式防守既经济又有效它可以凭借少量步兵维持漫长嘚防线。德军战损严重部队根本无法用传统的“连惯式线性防御法”。11月6日XTL命令不准撤退德军停止了全线撤退转而寻找有利地形度过寒冬。


由于XTL的命令将领们无法有效应对苏军大反攻尽管如此撤退的情况仍然可见。发现敌有进攻意图时前线部队会提前撤退到炮兵火力网内。根据地形不同部队可视情况撤退800-2000米。苏军越过无人的德军前线阵地时重炮就向它们开火。德军的大炮、迫击炮囷机枪都远距离开火迫使对方攻势减缓。丢掉的阵地德军稍后反攻夺回
~~·14·~~早期的步枪排防御阵地。图中的步枪排把三个班放在前线(ABC)一共有19个双人步枪阵地(1)。轻机枪应试图覆盖排防区使其不留死角(2)但实际情况常难以达成。时间允许的话一些步枪和轻機枪阵地会分散在防线后方(3)。各个阵地间隔10米如果一个排有4个班,其中一个班就会在后面轻型迫击炮在战线后方(4),但要处在能够观察目标的位置一门3.7厘米反坦克炮(5)和两个重机枪班(6)和反坦克步枪(7)被分配给排级。阵地前面30-50米处铁丝网(8)保证敌方嘚距离在手榴弹投掷距离之外。
8到9月份德军成功运用弹性防御模式但到11月德军战损十分严重以至于无法有效防御,在攻击面前只不过是張薄纸如此漫长的前线德军根本没有足够人手,连不可缺少的流动后备队都没有装甲师只有部分坦克,剩下乘员全当步兵后勤部队吔投入战斗。步兵营的人数比连还少一个连有25-70人。大量作战单位的重型武器仅有正常数的四分之一原则上一个师的守区宽度是6-10公里,洏现在各个溃不成军的师守区宽度达30到60公里却还要面对苏军反攻。各个师只好把三个团都调到前线除了一个营外没有后备团,而该营還要把守后方要塞德军把这种兵力调配叫作“将一切都放在厨窗里”。师里仅有的流动后备队是一个编制不全的侦察营更糟的是德军後勤补给系统几乎崩溃。
每个编制不足的连内部调整为两个排每个排包括3到6人的班,每班一支机枪班阵地由3到5个双人阵地组成,剩下嘚5cm迫击炮集中部署在后方50米处由连队指挥反坦克炮也部署在后方。
要塞通常布置在村庄周围控制道路少数要塞放在高地。武器放在能茬最远距离与敌交火的位置可以掩护相邻要塞和覆盖各要塞间空隙。
为了能覆盖各个要塞仅存的少量大炮位置比正常情况更加靠前,哽有可能被敌方穿越多数师仅有一个编制不全的炮营,所以不得不把为数不多的重炮分散布置来覆盖各个要塞这么做的结果是重炮无法集中火力对付敌方主攻。2cm防空炮放在要塞内阻挡步兵十分理想。
部分地区的要塞式防御体系一直坚持到1944年中旬之后德军节节败退。敗退中建立的防御体系均是零散的毫无连惯性的,小纵深的忽忽建立的工事。在盟国部队一刻不停地重击之下德军毫无时间与资源去修建规范的防御体系先头部队常常事先筑好防御阵地和障碍等待前方撤退的步兵。
~~·16·~~诺曼底典型的树篱树篱是由石头和植被堆叠而荿,将地表分割成块状浓厚的植被生长在树篱上,浓密的植物根系和石头交织在一起形成绝佳的反坦克障碍和人员障碍。
~~·17·~~诺曼底哋区的鸟瞰图显示出树篱把地面划分成各种图形,尤它海滩在图片底部灰黑色部分是乌云覆盖造成的阴影。

1944年底诺曼底树篱地形防御茬诺曼底地区德军遇上一种由农田、果园、牧场等组成的网格式地形许多0.5-1.5米厚1.5米高的土坡相互交错,像网格似地把每块地分开这些土石坡长满草丛和1到5米高的树木。道路把每道土石坡切开一个口子穿梭于其中。被树篱分开的每块地最小处只有几百米,形状既有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多边形所有地块共同组成一个无规律的图案。


德军在挖步兵坑时通常会把指挥点、电话交换机、彈藥点、救护点等放在樹篱内这些地点均伪装及好,难以从空中与地面发现在每块地里面完全无法对外观察,进攻者对下一块地的情况毫不知情想要穿过烸条树篱,只能穿过中间开阔地带盟军的战术是部队在坦克支援下轮流攻击每块地,迫击炮和重炮压制树篱内的敌人坦克则装上特制嘚可用于推倒树篱的装置,方便在各个树篱间穿插但树篱地形却能有效地帮助德军阻击进攻并向下一个树篱撤退。
~~·18·~~村庄的防御由於村庄不规则,使得防守难以组织防守方要判断敌方的进攻方向,就要选定要塞的区域、确定火炮阵地、路障的位置都增加了防守方嘚难度。各种可能性都会存在观察哨位于村庄外围。图中例子反坦克防御在左侧边缘展开,防止预想的敌坦克穿越反坦克炮在村子內部另有可转移的阵地。机枪手和狙击手散布在村庄内阻挡延迟敌进攻迫击炮与步兵炮阵地位于进村的主要通道上,它们也都有其它阵哋以防敌方太过靠近进出村庄的两条主要道路故意不设路障,诱骗敌坦克开入埋伏后备排位于A点。红色区域是要塞

~~·20·~~师属炮兵。┅个师属炮兵团有三个营每个营有12门10.5厘米榴弹炮。虽然有一种炮被称为8.8厘米防空炮但却没有8.8厘米炮的说法,因为它们不属于间接火力武器7.5厘米炮在战前已被10.5厘米的取代,但战争后期却做为10.5厘米炮的可怜取代品 

步兵团德军的步兵团编制齐全,所有下级单位都装备有各式各样支援性武器各式自动武器、迫击炮和步兵炮配置合理,主要的不足是缺少反坦克武器但战争中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人问题。


虽然德军崇尚运动战、进攻战但是步兵团的主要兵力仍旧依赖步行,只有少量卡车和大量马车运送给氧和装备
步兵团的种类繁多,包括山哋步兵、轻步兵和摩步兵等编制均按照1939年步兵团的标准。按成立时间不同也有例外主要变化是在武器分配还有下级单位的编制不同。後期由两个营组成的团反映出基本组织架构的变化由于长期人员不足兵力规模无法准确统计,一味地渲染标准兵力规模已无意义
~~·21·~~東线上一个掩体射击口的MG.34机枪,射击口是用木板和装满雪的编织彈藥箱组成
一个3250人的步兵团包括一个团属分队,分队包括冲锋队、通信排、一个轻步兵小队、一个步兵营和一个步兵炮及反装甲连
一个850人的营包括一个通信排,三个步枪连和一个机枪连在团级中连队按顺序排列为:I,第1-4连;II第5-8连;III,第9-12连其中第4、8、12连是机枪连。每个机枪连一位连长三个重机枪排和一个重迫击炮排,每个重机枪排有彡个班每个班有两个小队,每小队控制一支7.92毫米的MG.38三脚架式机枪迫击炮排有三个班,每人班有两个分队一个排共8门8厘米的S.Gr.W.34迫击炮。
190囚的步枪连包括连长三个步枪排和一个反坦克步枪班。48人的步枪排有一个排长和副排长两名通信兵和一名医生。排里有三个制的轻型迫击炮小队装备一门5厘米的迫击炮,用来对付敌方的机枪和小股步兵一个排起初有4个十人制的班,每班有一个班长、一个副班长、一洺机枪手、机枪手助手、装填子弹手和5个步枪兵3人制的MG.34轻机枪由班长指挥。班长使用9毫米的MP.38或MP.40手槍机枪手使用9毫米的P.08卢格或P.38Walther手槍,其咜人均用7.92毫米的毛瑟98K MG.34和MG.42型机枪在德军中扮演的角色很多衡量机枪“轻重”的标准不是重量而是它的角色。轻机枪用双脚架固定或者顶茬肩膀上射击,提供相当于半个班的火力强度班级的调动和防守以机枪为中心展开。三人制的机枪队还要携带一支备用枪管重型机枪甴6人小队操作,用三角架固定有三支备用枪管。
~~·22-1·~~三名伞兵在一个标准的迫击炮阵地发射迫击炮
~~·22-2·~~反坦克炮阵地可以是圆形或椭圓形,彈藥坑在阵地后面在炮的正下方还有掩壕。

步兵炮第13步兵炮连包括连部、通信分队、两个轻炮排和一个重炮排共有4门7.5厘米轻型步兵炮和2门15厘米重型步兵炮。这些都是步兵操控的短程榴弹炮可以不依赖师级炮兵的情况下为团级提供快速间接的低弹道火力支援。第14反坦克连共有4个排每个排4门3.7厘米Pak.35/36反坦克炮和一个轻机枪分队。在1个团下辖两个营的编制内以上连队称为第13、14连。


战争头三年新建的师团级以下单位的编制与武器的配置变化很多。步枪排有三个班而非以前四个多数新建的部队的步枪排没有了5厘米迫击炮,或者是少了3個反坦克步枪连其它一些营级单位的机枪连则少了8厘米迫击炮排。
1940年组建的团的步兵炮连仅有4门7.5厘米炮其它一些团就少了团属连队,僅在每个营里保留一个排该排有4门轻型步兵炮和4门3.7厘米反坦克炮。1942年东线的第13步兵炮连开始使用8门从苏联缴获的12厘米口径HM38迫击炮代替原囿武器:德国人不久就复制出Gr.W.42迫击炮1940到41年间5厘米口径的Pak.38开始取代3.7厘米的反坦克炮。7.5厘米的Pak.40反坦克炮主要装备在师属的反坦克营但在团級部队还是能见到Pak.40。5厘米的迫击炮威力太小在1943年后期退出战场8厘米口径的短管Gr.W.42取而代之。1942年年底反坦克火箭筒开始出现次年大量应用。
~~·23-1·~~7.5cm和15cm步兵炮阵地由一个环形坑和防装甲战壕组成
~~·23-2·~~一个还未完成的7.5cm反坦克炮阵地,修建在一片空地上降低炮身减少了轮廓,却吔限制了射击
1944年组建的步兵师每团少一营,兵力缩水48%每团1987人。一个184人的团的团部包括通信、先锋队和摩步排708人的营有3个142人的步枪连、一个205人的机枪连和65人的营直属中队。步枪连有16支轻机枪和两门8厘米口径迫击炮机枪连包括3个排,每排4支重机枪第13步兵炮连有6门7.5厘米囷两六15厘米步兵炮。第14反坦克连有3个排每排4门重型反坦克炮,种类有7.5厘米Pak.40Pak.97/38或者7.62厘米的Pak.36(r)(缴获的苏联M1936阵地炮改装而来),后者广泛应用实际上德军装备的各种炮数量比书面上少,部分炮可能是用5厘米口径炮代替的
~~·24-1·~~重炮阵地通常挖成三角形,但圆形、椭圆形和方形吔有阵地相对较大,能容纳8-10人彈藥坑挖在前面,其它的在后面后方有斜坡可让大炮撤离。
~~·24-2·~~15cm火箭发射器的阵地要求对人员提供更哆防护和防止冲击波殃及彈藥。发射器在中间两边是弹坑,人员防护在战壕两翼
1944年掷弹师每个团同样是两个营。掷弹兵连只有两个排每个排除了4支轻机枪外再没其它重武器。理论上各个排应该装备7.92毫米MP.43/Stg.44攻击步枪而同时期的排单位仍旧使用98K毛瑟步枪,有时每个班会囿一支7.92毫米的G.43半自动步枪作为重装备连的第4、8连有两个重机枪排和一个有6门8厘米迫击炮的排。第13步兵炮连其中两个排控制4门轻型步兵炮另外两个排每排拥有4门12厘米口径迫击炮。第14反坦克连拥有多达54具肩扛式火箭筒它下辖三个排每排18具发射器。
1945年时步兵师的各个团情况類似不过每个营的重装连(第4、8、12连)仅剩两门轻步兵炮和8门8厘米迫击炮(没有机枪),第13重装连有1个排包括两门重型步兵炮及8门12厘米迫击炮而第14连则装备18具火箭筒发射器。

防御工事的建筑材料及建筑方法
在建造防御工事和障碍方面德军经常就地取材。钢筋混凝土是建造工事的最佳之选1943年盟军轰炸大西洋防线体时,体现了钢筋混凝土的价值轰炸中各种战壕和地面工事被毁而钢筋混凝土却毫发无损,不过此种材料稀缺大部分用于制.造大西洋防线、U艇基地、防轰炸设施、指挥所和地下堡垒等。其它各种专业材料也不多优先用于主偠设施。
~~·25·~~一辆M4谢尔曼穿过垂直反坦克木桩木桩埋入地下部分有2米,向敌人的一面常常有倾斜的木桩吸收炮弹穿透力制作这种木桩障碍要大量使用爆破。
大木头在欧洲和苏联随处可见德军的工事修建手册要求大量使用各种木头。20-25厘米的原木或者16x16厘米的经过熏蒸处理嘚原木用于做天花板、水平支撑和垂直支撑最佳木板片则有限地用于地板、门、战壕内的地板、彈藥存放位、梯子和楼梯。先头部队和笁程兵可用便携式锯木机切割各种木头各种大尺寸的用于大圆木的工事修建的铁钉经常短缺。
工事外围的圆木条会插入地面以下但是夶口径炮弹贯穿这些圆木条后能产生致命的木刺,为了降低伤害会用细树枝编织成约10厘米厚或用柴捆来加固。这些原木条插入地面后形荿一根根垂直桩顶部会用带钉的铁线再次紧固。
与其它军队一样德军也用坚固的木箱来运送彈藥、粮草和其它各种物资。用柳条编织嘚容器也很常用主要用来装炮弹和发射药。这种柳条编织的容器还常被装满泥土像砖头一样堆叠起来作为工事内部的墙壁,并用木头戓铁线固定以防在炮弹冲击下崩溃各种木箱的木板常被拆下用于射击孔、门和棚架很设施。从这些木箱上拆下的铁钉也是重要物资德軍的彈藥(包括手榴弹、地雷和迫击炮炮弹)多是用相对昂贵的铁制容器运输。这种铁箱按计划应该用完退回不过有时也被填满沙土用於墙壁 。铁制油筒情况类似英军的3加仑油罐在北非大量使用,均被填满沙土用来筑墙
由于需要在德国本土和其它少许地区生产,前线嘚专用沙袋供应不足这类沙袋多是棕色或灰色的麻布。双层沙袋对阻挡轻型火力十分有用还能防止榴弹的伤害。
部分有射击位的工事偠高于地面但都会尽可能的降低高度。工事的外侧垂直面会堆上足够斜度的土坡以吸收穿甲弹和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碎片圆木条有时呮用在工事斜坡面底部做为底层搞冲击的作用。
只要能找到石头多会用来修筑工事意大利和北非的情况尤其如此,那里的工事多为纯石頭的工事的天花板作为抗冲击层,使用石头和木桩石头还可填充在两堵木桩墙中间以阻挡穿甲弹。战壕有时也用石头做墙壁但要有鐵丝网加固,否则一枚脱靶的炮弹就能打烂战壕
铁板、木板、木头、屋顶瓦片、木瓦、门、砖头、水管、铁轨、水泥和钢制枕木多取自蔀队作战当地。
东线的冰和冻雪不失为工事的最佳材料不同地区地面积雪的平均厚度各不相同。北部地区从12月起积雪厚度可达1米以上矗到次年5月份积雪消融。南部的积雪从1月到4月厚度10到40厘米整个冬天温度在零下30-45度。冰块和冻雪的防弹性能可佳且易于修筑各种冰冻材質对轻武器的防御效果见下表。
冰冻材质的防护厚度 
~~·28·~~一门15cm重型步兵炮在一个由木桩做护栏的阵地中图左边一个炮手正在挖防坦克战壕。
~~·29·~~一个防空炮阵地可攻击低空来袭的飞机。防空炮安装在水泥基座上阵地直径2.5米深1.5米。

工事的建筑原则德军为部队修建工事和障碍提供了详尽的设计图纸许多设计标准是建立在一战的经验之上。虽然实战中不见得总有充足的时间和材料但实际建成的工事多少還是受到标准设计的影响。


大多数防御阵地都会尽可能挖深一点并尽量降低以求减小轮廓一来有利隐藏二来减小目标。一些不不需要射擊口的工事与地面持平当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沼泽地和岩石层地表时,工事只能完全建在地面之上为此工事顶部就必须能抵御重炮袭擊,那么加厚的顶部就会让工事的轮廓更加明显某些情况下射击点必须完全显露在地面上才能有效地控制它所掩护的位置。
多数工事的棚架都是粗树干搭建树干通常是水平放置,两端开槽固定树干水平放置搭建的木墙需要用垂直桩固定。工事内部的墙壁会用木头、柴捆、编织的树枝、石头和沙包来制作以防受到炮击后工事倒塌。
~~·30·~~德国国土阵地上的一门3.7cm防空炮炮装在车架上但轮胎却被拿掉,可能装到卡车上了
工事顶部铺的是两层大口径的粗树干,两层树干水平交插状摆放德军的手册中没有提到使用两层以上树干制作顶部,泹是实践中发现约6层的顶部结构能确保工事不被重炮炸毁有条件的话防水顶棚会盖在顶部树干上,其次才在盖在底部沙土上有时还会茬顶部树干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以增加防水能力。如果工事暴露在地面之上那么会用泥炭和草皮堆于墙体侧面以增加侧面倾斜度。工倳建成后会把原来位置的草皮盖回工事表面有必要的话还会在背面也盖上草皮,这样可以躲避空中侦察 手册提供了十分详细的工事尺団,但没有规定顶部厚度顶部厚度取决于工事能挖多深,工事挖得越深顶部越厚修建在地平面以下的班级单位掩体,推荐厚度160厘米哋平面以上的机枪雕堡推荐顶部厚度130厘米。
轻型榴弹炮(美制60mm英制20mm,苏制50mm)无法穿透绝大多数掩体中型榴弹炮(美制81mm,英制3英寸苏淛82mm)打击效果较好,而重型榴弹炮(英/美制4.2英寸苏制120mm)则非常适合打击这些掩体,有延迟引信的榴弹效果更佳轻型火炮(75mm,105mm25磅)对掩体打击能力有限,不过155mm口径的中型火炮可以完全炸毁掩体
射击掩体和枪眼会尽可能的做小,以求减少子弹射过枪眼的几率和减少目标嘚暴露射击枪眼推荐角度60度,但实际操作中角度可以改变这类掩体用较小直径的圆木、柴捆和沙袋搭建,即便其高度无法与地面持平也会做得非常低矮。
诸如步兵坑、战壕、机枪坑、榴弹器发射掩体、步兵炮掩体和坦克炮掩体等开顶式掩体会尽可能的做小。这位阵哋刚好可以容纳武器和操作手及操作装备所需的空间既节省建造时间又易于伪装,使其难以被发现相关手册对战壕的标准是顶部开口60-80厘米底部40厘米,墙壁稍微倾斜实战中倾向于把战壕做得更窄而且墙壁做成垂直的,只要土壤结实稳定即可战壕不做胸墙或者只做一点點,当遇到太坚硬的土壤或者没有时间或地下水位太高而无法把战壕挖得太深时才有必要做胸墙另外把从战壕挖出的废土清理干静还原戰壕周围的原貌也要花费一翻时间。
各种工事的出入口一般在背面但是根据地形特点提供的掩护,出入口也可能设在两边通常出入口會做好设施以防火焰、爆炸碎片和爆破器材。设施有建在工事内部的抗冲击波屏障或者是建在外面的类似设施进入较大的工事通常要穿過由树枝组成的木墙分隔开的过道和大厅,这样可以保护工事内人员不受手榴弹、爆破器材、爆炸冲击波和化学武器的伤害平时大厅还鈳以用于人员更衣及防止冷气进入工事内部。
放置火炮的开顶式工事都有反装甲战壕保护反装甲战壕在工事左右两个方向,这类战壕又窄又深并装有翼状物以防坦克越过时伤害下面的人。当坦克压过战壕时要保证蜷缩在下面的人的头上有75厘米的空间当受到重炮和空中咑击时这类战壕也能提供保护。
对于彈藥的存放则是在战壕等的墙壁上挖出凹槽,通常会塞个木箱进去再存放彈藥反坦克炮、步兵炮囷重炮阵地彈藥的存放方法,是在地面以一定角度挖出部分沙土将炮弹箱放在里面炮弹箱最远距离阵地后面10米。
~~·31-1·~~15cm的s.LG.33重型步兵炮阵地與意大利的岩石地表很好的融为一体
~~·31-2·~~石头和树枝组成的棚架。是上图15cm炮的背面入口很窄且建在两颗树之间,让这个棚架难以被发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会指挥员是哪五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