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欢乐斗地主小游戏这个游戏怎么样?回答得多又有料的赏切糕五两!!!!!

·多玩全站推荐·
新游戏人气栏目此游戏文件较大(8.84 MB)加载时间可能较长,请耐心等待...
游戏加载完毕点击[游戏开始]即可开始游戏
控制熊大收集切糕,换取钞票即可进入下一关!
如果觉得4399小游戏好玩,请把告诉你的朋友!更好玩的游戏等着你!
键盘方向键↑↓←→控制熊大的移动,收集切糕,换取钞票。
4399小提示:此游戏文件较大(8.84 MB),加载时间可能较长,请耐心等待...
游戏加载完毕点击[游戏开始]即可开始游戏
熊大智商高达250,他想到了一个赚钱的方法:去森林禁地偷切糕,然后换钞票。虽然森林里都是怪兽,但一块切糕值100万元。熊大是不会错过这个发财良机的。
控制熊大收集切糕,换取钞票即可进入下一关!
游戏名:分类: 日期:大小:8840K 专题:
|||||||||||||||||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 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 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提示:本站为防止低俗内容出现,用户发表的评论及上传游戏需本站审核后才能显示出来,谢谢
ICP证闽B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文网文[号 法律顾问:北京盛峰律师事务所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来自子话题:
Struts2漏洞,离我们真的很近。——题记&br&————————————————————最直白的回答——————————————————&br&题主说了,谁的嫌疑最大。现在把我所怀疑的列一个清单,按怀疑程度从大到小排序。&br&最有可能的,是越狱后的插件存在盗取账号密码的行为。&br&其次,是苹果公司由于漏洞(可能是Struts2)而导致的用户信息泄露&br&然后是第三方软件(各种手机助手之类的)&br&当然了,兼而有之,也不是不可能。&br&——————————————————FBI WARNING———————————————————&br&如果苹果真的存在漏洞,那么现在不要沾沾自喜于没被盗用,所有人的信息都可能被泄露,虽然这可能性比较低。所以,建议大家改一下密码,以防万一。&br&突然想起来,App Store账号被盗,拿它刷榜啥的其实都是小菜,骂几句可能就过去了,不会对生活和隐私造成太大的影响。&br&可是别忘了,Apple ID可是绑定了iCloud的!&br&照片流!通讯录!短信!备忘录!更要命的是iOS 7还有个“钥匙串”功能!&br&所以,如果已经发现自己的账号被盗了,千万别不当回事!赶紧换密码吧!&br&———————————————————免责声明—————————————————————&br&以下我说的所有东西,都只是个人推测,相信所有的问题从技术层面都可以证实或是证伪,但我不是相关从业者,而且我相信即使是业内人士,证明起来也不太轻松,所以发出了我的推测过程。&br&如果由于我的个人言辞导致了您的团队蒙受不白之冤,在此一并表示抱歉。我将对我的言论负责到底,但我不认为我在诽谤,并欢迎提出质疑,我会将答案改的更靠谱。&br&(吐个槽:昨天开始有不少知友陆续提出了质疑,但我今天想系统的订正答案的时候,发现已经上知乎日报了orz...)&br&&br&今天早上刷微博,看到了盗号刷榜的消息。当我得知自己账号可能处于危机中时,我整个人都傻掉了——&br&老子账号里有钱!我只是个穷学生!&br&于是乎冲到了App Store里,钱一文没少,但是我已经中枪了。&br&&img src=&/e37ec31a516b915e98a69a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e37ec31a516b915e98a69a_r.jpg&&&br&第1,3,5个应用程序,都是刷榜应用,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下载的。&br&于是乎,赶紧改密码。&br&————————————————这就是为啥来答题————————————————————&br&当然,理科生是绝对不会甘于做肉鸡的,我就开始查找分析,哪里出了问题。&br&网上很多说法,无外乎赖上四家:iTools,PP助手,iFanbox,Cydia插件。&br&那就一个个想吧,现在我已经被下黑手了。&br&电脑,包括手机上,我从来没用过PP助手,在这个touch上我也从来没用过91,也没用过iFanbox,专注iTools一百年。除了iTools以外,还用过快用苹果助手。在我没向这个账号充值的时候(通过iTunes Gift Card,我未绑定信用卡)我曾经在iTools里输过一次密码,iTools有重大作案嫌疑。&br&但现在只能确认它有嫌疑,于是我又翻出了一个我很早的App Store 账号,这个账号我给同学了,经调查确认,她没有使用过任何第三方软件——实际上她连iTunes都不怎么会用。在这个账号里,那几个令我愤怒的软件又出现了。&br&&img src=&/50ac709fb00f54c08829d_b.jpg& data-rawwidth=&1098& data-rawheight=&6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8& data-original=&/50ac709fb00f54c08829d_r.jpg&&问题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没用过iTools的账号,依然出现了这个问题。&b&在无法证伪的情况下&/b&,我不能因为这个洗白了iTools的作案嫌疑,但它确实可能不是唯一的案犯。&br&那么,插件呢?&br&网上大家反映的,一来使用过手机助手,二来就是越过狱。在手机助手成为众矢之的的时候,插件成为了一个小配角。但经过思考后,我觉得,聚光灯可能投错了主角。&br&我的两个Apple ID,都曾经在越狱的机器上使用过。其中一台已越狱的iPad,至今仍在被使用。&br&按照网上大家的说法,不少中招的账号,也确实是在越狱后的机器上使用过的。&br&我在这里不想&b&仅是&/b&怀疑提供内购破解的插件,比方说iAPFree之类的。确切的说,在越狱后,由于系统被篡改,所有的插件都可能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偷你的Apple ID!&br&在这里放出一张我的插件源截图,个人认为,我所加的插件源都不能算是小站了。但是,我的Apple ID确实是被盗取了,毋庸置疑。&br&&img src=&/2fbc11c2dc7bba7aaa48aa8b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2fbc11c2dc7bba7aaa48aa8b_r.jpg&&想到哪写到哪的好处就是,偶尔会有新灵感产生。&br&&b&问题可能出自插件源上,但未必是插件源本身的问题。&/b&&br&&a href=&http://www.wooyun.org/bugs/wooyu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多玩多个分站远程命令执行漏洞&i class=&icon-external&&&/i&&/a&本漏洞于7.17提交。作案时间似乎对上了。但就这个漏洞可不可能导致泄密,请专家来答。&br&看来,作案时间很重要啊......&br&其他可能性呢?关注一下作案时间,网上的都在说问题出现在最近几天,题主的问题更新也将时间明确到了七月中旬,而最近几天确实出了一件大事。&br&7.17日,Apache Struts2漏洞被&b&官方&/b&发布,&b&被官方发布,&/b&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按&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大风& data-hash=&929dc8c4f87a15a8cb708a& href=&/people/929dc8c4f87a15a8cb708a& data-tip=&p$b$929dc8c4f87a15a8cb708a&&@大风&/a& 的说法:&br&&blockquote& 官方不负责任的披露了漏洞利用方法,首先就让这个漏洞被大面积利用成为了可能。&/blockquote&很多大型网站因为这个漏洞被攻破。我不知道苹果是否使用了这个架构,我也不是IT从业者。但身边的人的邮箱账号莫名其妙的被用做注册了京东,说明这个漏洞,确实开始波及到我们身边。&br&于是另一种可能性浮出水面,苹果的用户信息可能已经被盗取了。另一个证据是,苹果开发者中心已经宕机五天了,依然是这个漏洞搞的鬼。贴一张乌云漏洞平台的图。&br&&img src=&/0adc6e4fdb2efcf6c089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0adc6e4fdb2efcf6c089b_r.jpg&&作案时间上,不好确认,因为苹果提供不了应用的购买时间。所幸案发不久,而且我也刚好下了几个应用,而且我下的应用,还都是夹在几个刷榜应用里,便得幸确认了时间。&br&在touch5上,IFTTT是我在看到知乎日报上的推荐后下载的。知乎日报的“最美应用”于7.17推荐了这个应用,我在7.18日下载了这个应用。&br&在iPad上,我在7.11下载了QQ影音。看起来时间上不太吻合啊......&br&但是,7.17是官方发布漏洞的时间。谁知道漏洞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发现它的人又做了些什么。&br&&img src=&/a121ccee6a6b3c20aa7644d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a121ccee6a6b3c20aa7644d_r.jpg&&&br&关于苹果数据库被盗这种可能,我在这里提一个想法:诚然开发者中心和App Store是分立的,但通过入侵开发者中心,进而入侵主服务器和数据库,不是没有可能,理论上行得通,就是很费劲。&br&总之,现在能做的,就是检查账号和绑定的信用卡,赶紧改密码,然后告知身边人这个悲惨的消息,给那些刷榜的应用程序评个一星,撂下一句国骂。虽然他们肯定会再刷星,但至少不能白让他们把我恶心了。&br&——————————————————最后的一点解释———————————————————&br&其实,我所提出的三个可能性,都有一些问题。但账号被盗是切切实实的,作为无知的群众,推测甚至是猜测,总还是要进行的。&br&首先,就插件问题而言,和时间契合不上。这件事被大规模爆出,确实是这几天才有的。但iOS 6的完美越狱,可是过年的时候就出了啊!为什么要等上这五个月呢?而且,威锋等一些大的插件源,搞这些手脚,犯不上。&br&同样犯不上的,还有这一干手机助手们,毕竟某“安全软件”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前车之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br&苹果的安全性一直是它的卖点之一,我个人也不相信苹果公司会明文储存Apple ID。所以说从拖库到解密到转手把数据卖了,也是需要时间的。&br&在此顺便回复一下替可能的盗号者考虑风险的知友:作为敢刷榜,敢贪污几十亿,敢向同胞的伙食中下毒的民族,我们没什么不敢干的。侥幸心理嘛。&br&&br&——————————————————7.23第一次更新内容—————————————————&br&小幅度修改前文自己的论点&br&修改论述顺序&br&增加开篇的结论,警告及声明&br&增加新的猜测&br&将反对意见纳入&br&感谢所有质疑的声音&br&—————————————————7.23第二次更新内容——————————————————&br&改了一点措辞&br&&br&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至少得对得起自己。
Struts2漏洞,离我们真的很近。——题记————————————————————最直白的回答——————————————————题主说了,谁的嫌疑最大。现在把我所怀疑的列一个清单,按怀疑程度从大到小排序。最有可能的,是越狱后的插件存在盗取账…
来自子话题:
第一部分:关于移动端产品的效率:&br&1. 为什么移动端产品要有效率?&br&
答:手机是一部随身的亲密的工具。&br&
所以手机必须要有效率,必须尽可能地清除干扰。&br&
微信就是个讲究效率的工具。
QQ群是很没有效率的工具。&br&&br&2. 什么是移动端产品的效率?&br&
答:对于移动端产品来说,每点亮一次手机屏幕,都是很慎重的操作。&br&
没有充足需求来点亮一次屏幕,那就不要点亮。&br&
如果手机被点亮10次,9次是干扰,那效率差极了。 加入“接收QQ群提醒”很可能出现这个结果。
&br&&br&3. 为什么QQ群没有效率?&br&
QQ群的消息不是针哪个人的,而是广而告之。&br&
微信加入“接受QQ离线消息”还是有意义的,因为QQ消息是针对某个人的。&br&
但是,谁会到QQ群里专门喊你?&br&
QQ群的信息是突发的,无序的,繁杂的,不可控制的(只能粗暴地屏蔽)&br&
(试问:哪个群里边没有几个话特多特烦的讨人厌的话唠?你想引话唠入你的随身工具吗?)&br&
微信群是有效率的:&br&
大家因为某个&暂时话题&而聚在一起,聊啊聊,聊完了大家就一哄而散。这时,这个群就沉默了。
直到下一次,大家再因为下一个&暂时话题&而来聊。&br&&br&&br&第二部分:关于桌面端产品向移动端的进化&br&1. 并非每一个桌面端产品都能顺应移动时代的潮流并移植到移动端的。&br&
比如说,excel就不能。因为excel的操作复杂。&br&
比如说,QQ群也不能,因为信息流量太大。&br&
比如说,dota也不行,因为需要鼠标啊。&br&&br&2. QQ群的人数太多,信息流量太大,信息更新太快。只适用于桌面端,不适合移动端。(否则手机就闪成烟花了)&br&&br&3. 遇到以上情况时,就只能这样做:&br&
忘掉web端的设计逻辑&br&
重新把用户问题和需求写在黑板上&br&
按照移动端的设计逻辑,去重新设计。&br&
(这一点,豆瓣是模范)
第一部分:关于移动端产品的效率:1. 为什么移动端产品要有效率? 答:手机是一部随身的亲密的工具。 所以手机必须要有效率,必须尽可能地清除干扰。 微信就是个讲究效率的工具。 QQ群是很没有效率的工具。2. 什么是移动端产品的效率? 答:对于移动端产品…
来自子话题:
知乎的处女作答,作为一名广播从业者对业内有少许了解,仅一家之言,手机码字;&br&&br&首先先来分析目前广播行业受众群体:&br&1、传统收音机收听,这方面包含两个群体,&br&
第一个是社会较低收入群体年龄较大的受众,对新媒体掌握并不自如,如老年人或者一些残障人士他们主要来获取资讯听情感节目,参与形式主要靠电话与短信;&br&
第二个群体是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人主要靠收音机来打发时间,如晚间听音乐节目和情感节目,参与形式主要靠微博微信,收费形式的参与较少。&br&&br&2、车载人群,这类有两个群体,&br&
第一种是私家车车主,中高收入者居多,这类也是广播媒体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而最重要的潜在广告客户群体,各大电台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听友俱乐部;这类用户参与度较低,除非有对节目提供的奖品感兴趣才会参与互动&br&
第二种是以出租车群体为主的车载收听群,这类群体由于出租汽车的流动性和乘客的不断更换使得广告投放的到达率有了提高,也是相当重要,但出租车司机由于职业属性使得他们对于电台的需求很大一种程度依赖于交通广播与私家车广播提供的路况。出租车司机参与度不是特别高,交通广播等会用补贴等形式吸引出租车司机提供路况&br&&br&3、电台的网络收听群体,这类群体通过自己的喜好在互联网以及手机APP客户端选择喜爱的节目,不受传统调频中波发射的限制,比如笔者会选择收听北京地区或者央广和其他友台的优秀节目,这类听众还能通过手机APP下载喜爱节目的音频回放,不受时间限制自由度更大,但互动可能较少,基本不会发短信到异地手机平台,忠诚度也比较不稳定。&br&&br&
接下来再来说说电台的发射,一般电台是有中波和调频来发射节目信号,大家听到的例如FM101.6是指的调频,AM871这类是中波,有的台属于双频发射,所以主持人呼台会有:“您现在收听的调频多少多少兆赫,中波多少千赫”&br&调频主要针对城市市区人群,中波覆盖面较广,但主要受众人群是城市周边地区远郊或邻近县区。&br&&br&
那么,以路况为目的的收听群体如城市出租车司机基本不会听中波AM,您上车或坐朋友车也几乎不会看到他打开收音机的中波波段,远郊区县也不太对他们几乎不去的主要城区路况感兴趣,他们更喜欢听自己喜欢的纯粹节目,所以中波发射的电台节目应该不会受到打车软件影响太大。&br&&br&
大学生群体为主的收听更自由,他们喜欢的节目和收听习惯也和打车软件没有明显冲突和重合。中老年低收入者用收音机更不会和打车软件有什么冲突。&br&&br&
私家车主会听节目也会听路况,但是他们对路况的需求没有那么高,也没有对交通广播有百分百的忠诚度,他们更喜欢新闻节目,音乐节目,娱乐节目,他们也不太会用打车软件接私活(用滴滴或快滴接活的黑车司机除外)&br&&br& 那么可以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打车软件冲击最大的是出租车这个群体了,为了多拉快跑司机现在对这俩软件可以说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能多抢一单是一单,这种情况下在司机听软件接单的时候,这方面稍显重要,电台如果没有重要路况或其他重要发布的信息,他们基本是选择忽略的。广播广告的到达率自然有所降低,传统车载受众会被冲击,但是司机拉了人也还是要了解路面通行情况,以防止堵在一个地方拉了芝麻丢了西瓜,为了20堵40分钟是任何一个司机都不愿意看到的,司机也会继续了解电台发布的路况,在晚间9点后路面通行较好,出租车司机不愁活儿的情况下司机也会比较无聊,也还是会用电台节目打发时间。&br&&br&
所以打车软件冲击某一收听群体是必然的,但是并不会对整个广播车载群体产生致命性打击&br&
在欧美发达国家电台专业化程度较高,如音乐会细分为:流行、古典、乡村、摇滚等等,受众被进一步细分,忠诚度也进一步提高,不会收到打车软件的明显冲击。&br&
最后一句话:内容为王!别人为什么听你?因为你的节目有可听性!在除了出租车司机因为关乎饭碗收入而分流掉一部分的情况下,还是有着比较多的其他收听群体,只有好内容才能抓住听众的耳朵!
知乎的处女作答,作为一名广播从业者对业内有少许了解,仅一家之言,手机码字;首先先来分析目前广播行业受众群体:1、传统收音机收听,这方面包含两个群体, 第一个是社会较低收入群体年龄较大的受众,对新媒体掌握并不自如,如老年人或者一些残障人士他们…
来自子话题:
我无法说服的几种人:&br&&ul&&li&自认为文笔很好或思想很深刻的人,要写东西就要洋洋洒洒数千字才能展示文采或思想。他们不屑于这种速食文化。&/li&&li&太忙,怕上瘾(因为周围有人上瘾,说上了微博就像养了条狗,每几小时就要喂喂)。&/li&&li&畏惧新技术,或者不怎么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的。&/li&&li&要保护自己隐私,不愿意暴露太多的人。(通常这种人潜水或用匿名)&/li&&li&政府官员或者公司高管,怕说错话。(通常这种人潜水或用匿名)&/li&&/ul&&br&没有见过忠于其他社交新媒体的(例如:人人、开心、QQ)。
我无法说服的几种人:自认为文笔很好或思想很深刻的人,要写东西就要洋洋洒洒数千字才能展示文采或思想。他们不屑于这种速食文化。太忙,怕上瘾(因为周围有人上瘾,说上了微博就像养了条狗,每几小时就要喂喂)。畏惧新技术,或者不怎么用电脑或智能手机的…
来自子话题:
杀死进程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按照目前不算最新的安卓系统算法(4.0之后似乎就已经全部优化了,目前最新的是4.22吧),已经可以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自动杀除,只要选择好自己需要的I/O算法即可,这一点,很多三方的ROM都已经具备了…………&br&&br&如果您一定要挑一个软件的话,我,只能推荐TASKER&br&&br&我将之册封为宇宙第一安卓神软……&br&&br&直接摘一段我在知乎某Q群的聊天记录&br&&br&&blockquote&我用TASKER的最初级的功能稍加设计&br&就有了&br&&br&“开屏幕的时候,自动开启移动数据”&br&“关屏幕的时候,自动关闭移动数据” &br&这样就有了省电+省流量的功能 &br&然后我又做了&br&“每小时自动联网5分钟”&br&这样,什么邮件之类推送的都有了&br&删掉一切“XX卫士”“XX省电”“XX全能王”的东西 &br&尽量精简会跑后台的东西 &br&然后就自己会省电了 &/blockquote&&br&&br&顺便一说,如果您觉得装了如下图的东西会让你很安全很省电……&br&&br&我无话可说&br&&br&图片来源网络&br&&br&&img src=&/87dfeeb6f23_b.jp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65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87dfeeb6f23_r.jpg&&
杀死进程其实是没有必要的,按照目前不算最新的安卓系统算法(4.0之后似乎就已经全部优化了,目前最新的是4.22吧),已经可以在内存不足的情况下自动杀除,只要选择好自己需要的I/O算法即可,这一点,很多三方的ROM都已经具备了…………如果您一定要挑一个…
来自子话题:
处理了一下排版,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db5b79ba68faa5b0594941c& href=&/people/db5b79ba68faa5b0594941c& data-tip=&p$b$db5b79ba68faa5b0594941c&&@鄭紫陽&/a& 和 &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c40bbe31b893aa7bf86535e& href=&/people/c40bbe31b893aa7bf86535e& data-tip=&p$b$c40bbe31b893aa7bf86535e&&@Monodrama&/a& 的建议&br&&br&Pulp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RSS 阅读器,模拟了报纸的效果。亦有 Mac OS 版,没有黑边束缚在 OS X 下看起来更像一份报纸。&br&&/blockquote&&img src=&/22c8ae57ad878d6c8f628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22c8ae57ad878d6c8f628_r.jpg&&&br&DailyCost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记账 App,国人设计师作品,模拟了超市打印小票的效果。&/blockquote&Roll Timer &a href=&/cn/app/ji-shi-qi/i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n/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ji-shi-qi/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计时器,国内的尚器设计出品,模拟实物番茄时钟。&/blockquote&Freshbox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记录冰箱里物品的 App,模拟冰箱的效果,也是尚器设计出品。&br&&/blockquote&&img src=&/cd09a5e78e99a848fdc21a022f731429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cd09a5e78e99a848fdc21a022f731429_r.jpg&&&br&Untime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计时器,模拟点阵屏幕效果。&/blockquote&TeleTweet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用摩斯密码来发 Instagram, Twitter, Email, Text Message (SMS)。&/blockquote&FlightBoard &a href=&/cn/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cn/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类似「飞常准」的航班应用,模拟了机场航班公告板。&br&&/blockquote&&img src=&/652def0b1eed16c23ab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652def0b1eed16c23abb_r.jpg&&&br&Hipstamatic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非常著名的相机特效 App,模拟各种相机。&/blockquote&IncrediBooth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与 Hipstamatic 同厂的 App,特点是连拍、合影,模拟了街边的那种大头贴机器效果。&/blockquote&SwankoLab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又是 Hipstamatic, LLC 出品的 App,此 App 模拟冲洗胶卷的过程,并且可以添加各种药剂获得不同效果,在 UI、音效方面,都把拟物进行得比较彻底。&/blockquote&News Booth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我在想这个到底算不算拟物风格呢?它的图标就是拟物的,模仿了老式电视机,以及用它处理过的照片是模仿了新闻节目的效果,但是在 UI 方面不是那么「拟物」。&/blockquote&myLightMeter PRO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测光表。&br&&/blockquote&&img src=&/11dfe2f1aad99eff2a5bc8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11dfe2f1aad99eff2a5bc8_r.jpg&&&img src=&/adf4fd57e1e7b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1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adf4fd57e1e7b_r.jpg&&&br&DM1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Drum Machine,其实音乐类 App 很大部分都是拟物的。&/blockquote&Futulele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Ukulele&br&&/blockquote&&img src=&/dec42f163539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1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dec42f163539_r.jpg&&&br&SampleTank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采样器 App,模拟各种乐器,此 App 厂商还有大量其他的音乐类 App,都是不同程度的拟物,不重复贴。&/blockquote&podDJ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Pod2g 大家都知道吧,这是他在 App Store 上的作品,细节比 djay 好很多。&br&&/blockquote&&img src=&/c90c85f46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1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c90c85f46_r.jpg&&&br&Turnplay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VinylLove(TM) &a href=&/us/app/vinyllove/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vinyllov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音乐播放器,模拟了 Vinyl Record Player,VinylLove 还模拟了在箱子里找唱片的情境。&br&&/blockquote&&img src=&/52d8f9acbc5e3c8ca7ed16_b.jpg& data-rawwidth=&888& data-rawheight=&14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8& data-original=&/52d8f9acbc5e3c8ca7ed16_r.jpg&&&br&T3 Player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音乐播放器,模拟了 Dieter Rams 的经典作品。&/blockquote&DeliTape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irCassette &a href=&/us/app/id?mt=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us/app&/span&&span class=&invisible&&/id?mt=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音乐播放器,模拟了各种磁带。&br&&/blockquote&&img src=&/143ce72effcab_b.jp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5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143ce72effcab_r.jpg&&
处理了一下排版,感谢
的建议Pulp RSS 阅读器,模拟了报纸的效果。亦有 Mac OS 版,没有黑边束缚在 OS X 下看起来更像一份报纸。DailyCost 记账 App,国人设计师作品,模拟了超市打印小票的…
来自子话题:
好吧,我告诉她了,后来就因为QQ这个东西,被她可以从QQ里面随便找一个可以把我秒杀了的理由来弄死我。&br&比如:&br&1,这个女的是谁?&br&2,这个男的是谁?&br&3,群里面聊这么happy,我在线你却不理我,你是不是想死?&br&4,聊天记录中这句话:XXXXXX。你给我解释解释。&br&5,某女来过你空间了,怎么回事?你跟她什么关系?&br&6,你去过某人空间里,怎么回事?你跟她什么关系?&br&想死,其实很容易。
好吧,我告诉她了,后来就因为QQ这个东西,被她可以从QQ里面随便找一个可以把我秒杀了的理由来弄死我。比如:1,这个女的是谁?2,这个男的是谁?3,群里面聊这么happy,我在线你却不理我,你是不是想死?4,聊天记录中这句话:XXXXXX。你给我解释解释。5,…
我不是专业摄影人,但是有几点想法。&br&&br&&b&总结这是样:滤镜app是商店里的成套搭配好的大批量产的衣服,后期软件可以是高级定制的唯一一套贴身礼服。&/b&&b&滤镜app&/b&&b&是快餐店的猪肉饭鸡肉饭豆腐饭,&/b&&b&后期软件&/b&&b&是饭店大厨从原料开始问你口味。但是前者是建立在后期的基础之上的简化和推广,滤镜app好比写好的程序,人人都可以拿来用,效果也不错,但是没法自由发挥;自行后期是自己把各个模块放在一起写程序,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控制度——可以用来表达,而不只是记录和好看。所以滤镜绝对无法代替专业的后期软件,对专业人士来说,不自由,不够用。但是滤镜app是无数前人摄影师的最讨喜和常用的经验总结,是专业对于业余的贡献。&/b&&br&&br&&b&首先要区别题主说的图片处理和滤镜app。&/b&图片处理,比如snapseed,其实已经接近电脑上用的后期软件比如PS或者LR,只不过功能没那么强大,处理没法太细致或者复杂,但是还是要求使用者自己调整比如对比增加47%,亮度降低39%等等。而滤镜app,比如以前的instagram(现在听说也可以调滤镜效果强弱了,但是我还没有升级 =.=),是提前设置好了几种后期效果,比如提亮,比如高反差,比如偏红,适用于人像,风景等各种场合,然后让大家自己套用。&br&&br&Instagram流行起来之后,我下过很多其他的滤镜app,发现那些滤镜根本没法用,效果完全没有instagram自然或者美观,别的不说,就说微信发朋友圈,也是可以给照片加滤镜的,&b&那里面的滤镜效果和instagram天差地远,选一圈儿下来基本还是原片儿好看。&/b&所以我虽然没有调查过,但是从此感觉&b&原来instragram的几款滤镜,必然是精挑细选,由专业人士总结技巧和经验做出的适合最多图片,出来效果最讨喜,有特点又不过分夸张的总总参数组合&/b&。&br&&br&大部分日常照片分为几类,各自的特点有一般情况下适合的后期效果,比如小清新人像就是过曝+色偏,单独的静物可能是高反差+暗角等等,&b&但是没有之前专业摄影师的探索和尝试,这些滤镜就不会产生;没有现在和之后专业摄影师的探索,这些滤镜就不会发展和更新&/b&。&b&但是有了这些滤镜,不会让普通人成为专业摄影师,所以我觉得专业人士应该对这些滤镜app感觉自豪,这是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而对于我们业余人士,这些可以说是专业人士对我们的指导,有时候我自己后期是会参照喜欢的滤镜的方向去调整。&/b&&br&&br&但是如果你是认真爱好摄影的,或者不是平时随手发个朋友圈微博,那么摄影作品还是要自己去后期。因为摄影其实和音乐绘画文章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可以不是真实还原,而是艺术表达。&b&所以你的后期代表了你想表达的情绪和想法,而套用量产的寥寥几种滤镜是无法做到的&/b&。&br&&br&比如这张图原片是这样,有些浓烈过头,也很单调&br&&img src=&/34e27befd04c_b.jpg& data-rawwidth=&3696&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696& data-original=&/34e27befd04c_r.jpg&&&br&&br&后期之后变成了这样,有柔和的色调和更丰富的层次变化,也更符合我预想的感觉——阳光透过花瓣让花瓣变得透明,天气很好,风的味道很清淡,世界很安静。&br&&img src=&/e2f89cf08c_b.jpg& data-rawwidth=&478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8& data-original=&/e2f89cf08c_r.jpg&&&br&比如这张图原片是这样,猫咪正好在舔爪子,阳光斜射,猫咪右侧有轮廓光,&br&&img src=&/ffe17d838e1d9be131aee5a_b.jpg& data-rawwidth=&2464& data-rawheight=&16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64& data-original=&/ffe17d838e1d9be131aee5a_r.jpg&&&br&后期之后变成这样,title是 lazy afternoon,更有下午阳光洒下来,软绵绵懒洋洋的感觉。但是这个非常像instagram上一个滤镜效果。&br&&img data-rawheight=&1257& data-rawwidth=&2026& src=&/54d294a954c7dbf869f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26& data-original=&/54d294a954c7dbf869fc_r.jpg&&&br&&br&再比如这张照片原来是这样,色彩平淡,背景普通而且有点杂乱,&img src=&/f452ff91e6aa8cf6d9abdcd_b.jpg& data-rawwidth=&1632& data-rawheight=&24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32& data-original=&/f452ff91e6aa8cf6d9abdcd_r.jpg&&&br&&br&&br&&br&&br&后期之后变成这样,主体突出的不能再突出了,而且有悬浮的感觉,能表达我想的那种唯此一朵,如琢如磨的意思(虽然后来看颜色调的太重口了)。&br&&br&&img src=&/60eb127faff63dfff911641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4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0eb127faff63dfff911641_r.jpg&&(图片均为原创 &a href=&/microwol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icroWolf / 500px&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些都是后期很基本的技巧,还没用PS添加像素,蒙版等等,只是LR拉拉曲线调调曝光。&b&你可以不喜欢我的调法,但是你不能否认这些没法通过一键滤镜来实现&/b&。我这种业余的尚可通过后期进行这些改动来改变图片风格和基调,更不用说专业摄影师,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商业产品了。所以滤镜不会所谓的抢专业摄影师的饭碗,也不会把一张烂片变成大片。&br&&br&&b&所以滤镜app是大众的和快餐的,详细的后期是自我的,自由的。&/b&不是说大众和快餐不好,只不过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是不同的选择。&br&&br&另外知乎有不少专业摄影的牛人呀 &a data-hash=&a9aab1e169& href=&/people/a9aab1e16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a9aab1e169&&@姜弘宇&/a&&a data-hash=&7b401b82ff18fe287259e& href=&/people/7b401b82ff18fe287259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7b401b82ff18fe287259e&&@夏昊&/a&
我不是专业摄影人,但是有几点想法。总结这是样:滤镜app是商店里的成套搭配好的大批量产的衣服,后期软件可以是高级定制的唯一一套贴身礼服。滤镜app是快餐店的猪肉饭鸡肉饭豆腐饭,后期软件是饭店大厨从原料开始问你口味。但是前者是建立在后期的基础之上…
来自子话题:
我不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以下为我的猜想:&br&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社交关系产品,因此,它的所有设计都围绕这个特征展开。&br&&br&第一,不管是二人会话,还是朋友圈,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微信可能期望引导用户分享自己即时的所见所闻。试想,允许导入后,会不会出现各种回忆视频、小电影、或者商业广告视频等等,对于朋友圈而言,这是垃圾,需要杜绝。&br&&br&第二,安全因素,规避诈骗风险。必须使用微信录制视频,不允许通过其它渠道导入,避免了恶意使用欺诈视频进行诈骗活动,微信是一个拥有高度信任关系链的app,如果开放视频导入,微信有机会成为第一大诈骗平台。&br&&br&第三,老板说要这样做,要知道腾讯的特色是老板文化,老板说的方案大都要执行。微信更是如此,不是传说,微信的产品经理只有张小龙一个人,下面的产品经理都是张小龙的影子吗。&br&&br&第四,符合微信追求极致简单的风格。试想,如果允许导入视频,那需要考虑,支持什么视频格式?最大支持多少M?视频的分辨率支持是多少?是否将手机文件夹中的视频自动列举出来给用户选择?如果列举,需要列举哪些格式?。。。这些问题会给用户造成负担。&br&&br&第五,和语音保持一致。语音不能导入,因为语音和视频,都是沟通和展现的方式,对于同类的功能,产品逻辑保持一致,叫做交互设计的统一,同类功能,不同的交互体验,用户容易产生疑惑。&br&&br&第六,哈哈哈,可能这是第一个版本,未来微信的产品经理会将视频导入功能加上,不断迭代试错,验证用户行为,调整产品策略是产品设计惯用的招数。微信亦如此。
我不是微信的产品经理,以下为我的猜想: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社交关系产品,因此,它的所有设计都围绕这个特征展开。第一,不管是二人会话,还是朋友圈,最大的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微信可能期望引导用户分享自己即时的所见所闻。试想,允许导入后,会不会…
来自子话题:
已有好几个回答,从电子杂志的体验、载体、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分析,也提供了很好的启发。跟大家不同的是,我个人的态度要更进一步,对电子杂志更加悲观,更加认为杂志是“大势已去”,至少觉得目前形式的这种“电子杂志”压根没有出路。&br&  这不仅仅是“电子杂志”的问题,这更是传统媒体的问题。&br&  如果把杂志看作传统媒体的一种代表形式,那么在我个人看来,它的时代的确已经过去了。至少,全盛时代再也不可能回来了。&br&&br&  我把杂志简单粗暴地划分成两类:综合内容和垂直内容。我个人认为,就像互联网平台一样,越综合,最终胜出和共存的种数越少,竞争越激烈,越不好做。这种竞争不光是来自其他杂志的,更是来自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这方面,光凭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对杂志的碾压,已经足够了。不难理解。&br&  相对而言,垂直内容似乎更容易生存,也跟杂志由专业编辑产生专业内容,从而奠定的“专业主义”调调更加符合。但垂直内容就更容易生存吗?同样不看好。&br&  我们虚拟一个“轮滑”的例子好了。在信息匮乏的年代,一个爱好轮滑的少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技术,也许唯一的办法是跑到离家最近的报刊亭,每月购买一本叫《轮滑与滑板》的杂志(是不是真有一本这个杂志我也不知道,也是虚拟的)。但是在网络时代呢?他可以在网上关注这方面的微博,订阅这方面的微信,搜索这方面的知乎问题与答案,加入这方面的豆瓣小组,甚至通过网络,进入一个在线下频繁互动的O2O社群。加入社群,也许是帮他提高技术最好、最快、最直接有效的方式。&br&  一旦他加入了社群,是不是还有必要像以前那样每期不落地订阅杂志?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把杂志读完?往往不会。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忠实读者,往往只是因为没有更直接的参与方式,只好用阅读来代替。一旦有了社群等方式,传统媒体的读者量和读者投入时间都迅速衰落。&br&  所以,传统媒体的真正对手,也许根本不是那些开了一个独立网站、建立了一个专题微博或微信公众号,甚至是开发了一个app,然后每天推送文章的同行,而是“社群”。敌人不在行业内,而在行业外。所以传统媒体才会对敌人缺乏了解,于是被打得节节败退。&br&  “社群”的实质是什么?既是崭新的信息筛选和获取方式,更是直接跟用户需求相对接的行为方式。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很难再把用户称为读者了。事实上,用户也根本不关心自己到底是读者还是什么,他们唯一意识到的,是自己想了解什么信息,想改变什么现状。至于,是哪种形式推动他们的改变?哪种有效就用哪种。&br&  传统媒体可能必须面对一些“难以忽视的真相”。&br&  杂志全盛时代的读者量,往往是竞争对手的缺位造成的,是读者别无选择的结果,而未必是因为杂志做得比现在好。就像在众多卫视崛起之前,CCTV一家独大,只是因为大家别无选择。&br&  获取信息本身,往往不是刚性需求;解决问题,实现改变,才是刚性需求。获取信息,是为解决问题、实现改变而服务的。用户很少满足于获取信息。&br&  传统媒体通过一对多的方式传递信息,必然要保留公共的,筛选掉个性化的。这些信息往往只是“初步”的。越初步,越大众。“初步”的信息,在经过实践或深度思考之前,无法变成个人化的知识,难以“知行合一”。可以把这个过程比作“消化”。&br&  而在社群成员互动当中,从同伴那里可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心得,这类似于获得了精加工的食品,更容易消化。社群提供的互动、定制、归属感等体验,是传统媒体完全做不到的。这些才是根本性的壁垒,是用户在改变过程当中最容易出现“拖延”的环节,抓住这些才能抓住用户。&br&  长期使用的核心原因,是信任。传统媒体的另外一大优势,在于提供“专业”的内容,所以可能代表了“专业主义”,并因此获得信任。社群也许无法像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一样,提供足够“专业”的内容,但用户仍然信任他们,觉得已经足够充当“内容守门人”了。更“专业”一点有必要吗?已成冗余。&br&  怎样才算“专业”?许多传统媒体的供养者不是读者,而是广告投放者或体制。服务于谁,他们对“专业”的理解就会适应谁:或者是有利于投放者品牌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或者是体制所需要的政治正确甚至是喉舌特质,外加一点学究气。前者只是看上去很美,后者更会招人反感。他们固然可以垄断对“专业”一词的解释权,但用户只会对他们敬而远之。&br&  未来是什么样子?传统媒体的一些职业,可能会因为读者量衰退而消失,食物链已经无法支持这个群体了。就像白鳍豚会灭绝,就像随着自动汽车的出现,十年后司机这个职业可能也会消失。&br&我无法判定这是得是失,也不知道该悲该喜。也许我们会失去很多东西,也许读者/用户的选择不尽然正确,但重要的是,他们永远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br&  他们才是市场。&br&&br&  我们常常推崇“阅读”,哪怕自己除了在马桶上的时间外,几乎没有一次超过两千字的阅读;我们也不断看到有人在大声疾呼、沉痛叹息,说“阅读已死”。可是,在推崇之外,在呼告之外,在叹息之外,也许我们忘记了,绝大多数时候,“阅读”都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阅读”,我们希望达成的“改变”。&br&  这,或许是出于我的职业原因,我着眼于个人如何实现从痛苦中实现的“改变”(摆脱拖延症)。而我见到了太多的例子,太多太多的例子:改变,光靠阅读,光靠道理为主、缺乏互动、难以贴合实践的阅读,效果实在有限:&br&&img src=&/bd80f028fc5fe10b9edec_b.jpg& data-rawwidth=&587&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7& data-original=&/bd80f028fc5fe10b9edec_r.jpg&&  买了一本讲拖延症的书,然后拖着一直没看完(并以此为理由不实践)的,大有人在。我自己从2010年起也做了拖延症垂直主题的网站,把值得参考的经验贴出来,在排版和编辑方面花的工夫不可谓不多,其中也不乏大家一致叫好、而我自己也满意的文章。只是叫好过后,把文章实践起来化为成效的读者,比例远不能让人满意。&br&  依赖阅读而“治好”拖延症的人,不是没有。在网络社区里也偶尔见到。只是太少了。而目前由我所“治好”的拖延症“患者”们,也没有一位是靠阅读。&br&  正因如此,我不敢乐观于阅读。不敢乐观于传统媒体。不敢乐观于杂志。&br&  同样,也不敢乐观于电子杂志。
已有好几个回答,从电子杂志的体验、载体、门槛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分析,也提供了很好的启发。跟大家不同的是,我个人的态度要更进一步,对电子杂志更加悲观,更加认为杂志是“大势已去”,至少觉得目前形式的这种“电子杂志”压根没有出路。 这不仅仅是“…
来自子话题:
作为相关从业者来说一下。目前今日头条在 app store 上有三个版本:免费普通版,免费探索版,付费专业版。&br&&br&今日头条这种多个版本同时上线有两目的:
&b& 一、测试版先行,收集用户问题:二、赚流量赚曝光赚下载&/b&&br&&br&第一个目的应该就是上线「探索版」的最大意义。免费普通版和免费探索版内容完全相同,但普通版比探索版少一个版本号。并且探索版里有一段容易被忽视的话:「欢迎移步,献计献策有礼包····」。这就是一个 beta 版,同时用奖品激励用户反馈新版问题。&br&&br&关于第二个目的,怎样赚流量赚下载?有以下两个方式:&br&&br&1、覆盖更多搜索关键词&br&&br&网页端有 SEO,手机端有 ASO (App Search Optimization)。ASO 有两重要的指标,哪些词可以搜索到你的 app,搜索的排位是多少。&br&&br&搜索结果的呈现来自于 app 的标题、应用描述、截图、关键词设置等多方面。多个版本上线就可以覆盖更多的关键词了。&br&&br&例如:「今日头条」普通版的长标题:今日头条-聚合社会财经科技体育旅游··· 应用描述里提到「财经」、「社会」、「体育」这几个词。&br&&br&当你在 app store 搜「财经」、「社会」、「体育」这些热门关键词的时候,发现「今日头条」都是排名第一的搜索结果。搜「旅游」时今日头条是排第二位的搜索结果。&br&&br&而看起来鸡肋的「探索版」在长标题、应用描述,截图里都反复提及「世界杯」,甚至都把「FIFA」logo 做到了截图里。世界杯期间,「世界杯」三个字是热门关键词中的热门,可以猜测这个版本背负了获得「世界杯」这个关键词的使命(目前效果好像不佳)。但还是多覆盖了「探索」这儿关键词。(搜「探索」,第一也是今日头条)当然,世界杯之后,出现任何新的大热点,都可以重新包装下,拿这个 beta 版去抢热点搜索的流量。&br&&br&2、占据更多榜单&br&说完免费说付费的,同时上线免费版和付费版的好处就是可以占据两个榜单呀。占据了两个榜单,就有两次曝光、有两个流量来源,对下载量提升极有好处。&br&&br&就酱紫。这是我的推测哈,欢迎指正。&br&&br&---更新下---&br&下面 &a data-hash=&0f0f09b3d100db496ae1e4ec& href=&/people/0f0f09b3d100db496ae1e4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0f0f09b3d100db496ae1e4ec&&@崔赛虎&/a& 说的两点是极好的补充,是某些 app 做两个版本的重要意图~
作为相关从业者来说一下。目前今日头条在 app store 上有三个版本:免费普通版,免费探索版,付费专业版。今日头条这种多个版本同时上线有两目的:
一、测试版先行,收集用户问题:二、赚流量赚曝光赚下载第一个目的应该就是上线「探索版」的最大意义。免…
来自子话题:
提一句,腾讯的手机管家PC版一直都在,之前是杭州魔乐的团队,后面大家都进腾讯了,就推出了手机管家PC版,干的就是手机助手的事情。&br&好吧,回答一下问题,其实我是认为助手类的产品其实很有市场,但3者的优势不一样,楼主也忘记提豌豆荚了,这不公平啊~~&br&&br&1、&strong&PC的助手类产品真的很有市场&/strong&&br&由于特殊的国情,我们到手的Android终端是没有google play的。这意味着在应用的链条是天生断掉的。大把大把的小白不懂怎么装应用。于是各种市场出来了,例如安卓,机锋,安智之类的,但是这些货需要流量啊!!大把大把的用户没有Wifi环境。所以插上PC不需要流量就能把一堆应用游戏甚至数据包都装进手机,这是很爽的。&br&&strong&2、其实大家都被看好&/strong&&br&助手类产品最核心的能力是驱动,插上USB之后手机能否被正确识别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至于市场应用什么的都是其次,用户能搜到,能方便他管理,主流应用比较全,基本上就能满足用户需求了,剩下的是细节体验。而由于核心能力各家都积累了很久,所以现在是拼渠道和口碑。&br&&br&&ul&&li&
91强在口碑,结合百度可以拿到更多的一些落地渠道(反向去看也更有钱了嘛)。&/li&&li&
360本身就是这盘游戏中渠道最猛的,只要有360的PC客户端,都有办法在插入USB后给用户提示,这种能力各家都是极其羡慕的。由于PC有客户端常驻,转化用户的能力其实很强。这跟安全其实没啥关系,虽然会包装这是个安全的助手,但本质上对用户而言是简单,方便,尤其是小白,转化能力特别好,跟360浏览器同理。&/li&&li&
其实用wap+PC来合计是不合适的,它们有各自的特性。单纯看腾讯手机管家的PC版也好,手机助手也好,目前的状态是继续努力,提升体验和口碑。优势也是在驱动和渠道,腾讯系能输血。&/li&&li&
豌豆荚也是口碑,进入得相对早,在稍微懂一点的用户里面口碑很好。例如各种的手机BBS,在识别驱动或者刷个root什么的,都不忘带上一句:用豌豆荚来识别一下驱动。用户的美誉度不错。&/li&&/ul&
总结一句:有渠道的,有钱的,有口碑的都被看好。&br&&br&8.24追加PS:挺多朋友在评论里面讨论各种工具的吐槽,或者是认同之类的,也有提到随着wifi普及之类对这些工具的影响。不过本质上我们都不是真正的“用户”,不是那群最普遍,最简单的用户,所以其实我们代表不了用户,至少我们顶多算个“高端用户”。
提一句,腾讯的手机管家PC版一直都在,之前是杭州魔乐的团队,后面大家都进腾讯了,就推出了手机管家PC版,干的就是手机助手的事情。好吧,回答一下问题,其实我是认为助手类的产品其实很有市场,但3者的优势不一样,楼主也忘记提豌豆荚了,这不公平啊~~1、…
来自子话题:
1.隐身成为一种习惯。&br&2.不想被老板,家人看见,或者最近在逃避一些事务。&br&3.喜欢“我在暗处,别人在明处&的这一种心理。&br&4.真正想找我的人会直接找我,而不会管我头像有没有亮。
1.隐身成为一种习惯。2.不想被老板,家人看见,或者最近在逃避一些事务。3.喜欢“我在暗处,别人在明处"的这一种心理。4.真正想找我的人会直接找我,而不会管我头像有没有亮。
来自子话题: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先去看了 FiftyThree 的网站(&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和网站上的那段视频之后再去下的 Paper。与一般的介绍视频不一样,那段视频不但告诉你「Paper 中有哪些功能」还告诉你「可以在哪些场景下使用 Paper」,网站的背景上放是 Paper 里自带的那张很文艺的树的例图。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 app 挺「亲切」的,而且确实能用得上,可以买来玩玩。&br&&br&当时我对它定价的心理预期是 5 美元,然后进 App Store 里去看发现居然是免费的(下载的时候不知道其它笔触需要另买,而且总价其实也超过 5 美元了),就有一定的惊喜感,后面再购买的时候也觉得很顺理成章。这点可能和直接从 App Store 进去购买的人心理不一样,他们会觉得我下了一个免费的 app 然后里面居然什么都还要再花钱,这个太「坑爹」了。&br&&br&Paper 在 App Store 中的描述是「It's the easiest and most beautiful way to create on iPad」,我觉得它对自己的定位相当准确。拼功能的话,Paper 肯定不如其他同类应用软件,如 Autodesk 的 SketchBook。但是说到 easy 和 beautiful,Paper 就完胜了。设计上的「精美」、「文艺」、「小清新」、「有味道」等其他答案中都有提到,我就不再说。单说 easy 这个角度,cbvivi 提到了「化繁为简」,可能没有用过的人感触不深,我来补充一下。&br&&br&还是拿 SketchBook 出来说事,第一次打开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总共 11 页的「快速」入门:&img src=&/aade40f835cebf2b58f82d16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aade40f835cebf2b58f82d16_r.jpg&&&br&然后进去主介面了之后发现点一个按钮出来很多选项:&br&&img src=&/25eac2e44d7ad8b4d5b96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25eac2e44d7ad8b4d5b96b_r.jpg&&&br&SketchBook 给了我这样的「普通用户」一种「强大」但又「专业」的感觉,让我觉得「用不来」。&br&&br&而 Paper 则好很多。进去之后直接就是一个个「绘本」:&img src=&/1d95efacfd14e6c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1d95efacfd14e6c_r.jpg&&&br&由于介面上,没有其他多余元素,很自然就会去点这些封面。然后「绘本」呈半开状,也很容易想到是左右滑动翻页:&img src=&/4d6cacd902c8c6b74cd47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4d6cacd902c8c6b74cd47_r.jpg&&&br&绘图的主介面同样很简洁,值得一提的是那四个付费的笔触在购买前也会有一个小的区域让用户试用。四支笔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单独购买:&img src=&/5cf4b3cc75a2da16f07cc3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5cf4b3cc75a2da16f07cc3_r.jpg&&&br&除掉介面上的简洁,在功能上 Paper 也尽量做得易用。比如我最喜欢的那个上色的笔触,除去上色的形状好看,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它是放在轮廓笔触的下面的。也就是说在绘画的过程中可以先画好轮廓再上色,而不会覆盖掉轮廓的颜色。(相信玩过 Draw Something 的都经历过先画轮廓再上色再补画轮廓的痛苦过程吧。)当然有经验的用户可以在其他同类应用软件中用「层」这个功能来做到同样的事情,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是不需要知道「层」这个概念的。先画轮廓然后直接上色是符合直觉的做法。再有就是,颜色本身是带有透明度的,可以通过叠加产生新的颜色或者是深浅的感觉:&img src=&/e274a606a91edc064f20ada0d01c3eef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e274a606a91edc064f20ada0d01c3eef_r.jpg&&&br&正是因为易用性,使得 Paper 成为了一款「下得去手」的软件。再加上它还有分享功能并且加上统一 hashtag,使得用户很容易去搜索他人的作品并且获取灵感。比如我个人看到 Tweetbot 的 UI 设计者 Mark Jardine 画的这张侧脸就觉得画得很好看啊,然后就坚定了我买全套笔触的决心:&img src=&/cbd69eb3ce71da0dd8f2d1e8e8a6b23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cbd69eb3ce71da0dd8f2d1e8e8a6b23d_r.jpg&&&br&Paper 中还有一些例如双指逆时针转动撤销的概念也很好,大家可以自行体会一下。最后放一张我自己用 Paper 画的图,我觉得工具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对着一款有爱的 app,我应该是无法坚持画完一幅画的。&img src=&/f7bc9c8854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f7bc9c8854_r.jpg&&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先去看了 FiftyThree 的网站()和网站上的那段视频之后再去下的 Paper。与一般的介绍视频不一样,那段视频不但告诉你「Paper 中有哪些功能」还告诉你「可以在哪些场景下使用 Paper」,网站的背景上放是 Pap…
来自子话题:
前提要明确:抄袭的是什么?&br&&br&一 、如果抄袭的是游戏的程序源代码,而游戏代码又是你原创写的,这个就构成了侵权。&br&&br&&br&二、如果抄袭的是游戏内的人物、场景造型或者音乐,而这些人物、场景造型或者音乐也是你原创的,也构成侵权。&br&&br&&br&三、如果抄袭的是你的界面和游戏用户指南里面的内容,还是构成侵权。&br&&br&四 、如果只抄袭你的游戏模式,这个维权难度就很大了,因为多数情况下,抄袭游戏模式不被认定为侵权。&br&&br&著作权保护讲究的是创意表达二分法,只有表达一致,也就是前述的第一、二、三条相同或相似构成侵权,如果是创意层面的一致,比如模式类似,至少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目前还不对模式进行保护。&br&&br&
前提要明确:抄袭的是什么?一 、如果抄袭的是游戏的程序源代码,而游戏代码又是你原创写的,这个就构成了侵权。二、如果抄袭的是游戏内的人物、场景造型或者音乐,而这些人物、场景造型或者音乐也是你原创的,也构成侵权。三、如果抄袭的是你的界面和游戏…
来自子话题:
楼主引用的微博来自我初中校友汪超骏,说实在看着,感慨很多&br&&br&官方的这次修改,实际上是告诉第三方客户端开发者:你们准备收拾东西离场吧&br&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使用第三方客户端,点击一个时间流或者好友列表里面的好友,查看相关内容的时候,都会看到好友当前发布的微博内容吧,同时还能通过『Ta的粉丝』和『关注Ta的人』之类的按钮看到这位用户所关注的用户列表和关注这位用户的列表。&br&以后,这三个重要功能,在第三方客户端上面都是无法实现的了。&br&以后第三方客户端上面的用户信息,除了你自己的用户信息还是原来的那样, 其他的用户信息上面都只能显示生硬的数字,还有这个用户的相关介绍,你看不到他发过什么微薄,看不到Ta关注了哪些用户,更看不到那些用户关注了Ta。&br&当年我上线WeiPulse的时候,好几个朋友试用之后都问我:私信功能在哪里?那时候我只能说新浪禁止了相关功能使用,不过我会努力想办法解决的。可之后,无论我怎么努力,找了多少可能的关系,最后还是没法拿到接口。不过那时候,我还可以保留那些不太使用私信的用户。&br&现在,失去了上面提到的三个接口,微博客户端真的做不下去了。&br&不能查看其他用户的微薄、关注者和被关注者,一整个相关的界面就从此残缺了,用户信息真的只有用空白来填充了。&br&&br&像WeiPulse这种小的第三方客户端,说实在可以离场了。今天新浪可以抹杀这几个重要接口,明天呢?明天是不是我们连评论和转发的接口都会被拿走呢?&br&&br&有时候,真的觉得好无力。&br&&br&前几天看到一份价格报表,上面写着新浪微博的私信接口,带着其他一大排『商业』API,报价17万一年。&br&&br&17万一年啊,Weico做不做得到17万一年的纯软件收入啊……Fuubo做不做得到17万一年的捐赠收入啊……墨客做不做得到17万一年增值收入啊……&br&&br&WeiPulse这个新浪微博客户端,虽然粗制滥造,不过他是我人生中第一个iOS软件,现在我只能很遗憾的给苹果发邮件,告诉他们,WeiPulse死了;我只能很痛心的冻结WeiPulse第二版开发计划,并告诉&a data-title=&@狼大人&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ash=&b71bd2f06f7ff38& href=&/people/b71bd2f06f7ff38& data-tip=&p$b$b71bd2f06f7ff38&&@狼大人&/a& ,WeiPulse死了……我还能做的,只有将整个WeiPulse项目开源,希望有里面有代码的片段,可以帮助到那些需要的人……&br&&br&最后我有一些话想对汪超骏同学说:&br&我看过你在36Kr上的演讲了,可惜你忽略了一些今天你看到的东西。&br&墨客顶着『个人软件』能拿到的那些接口,我相信你也能拿到。&br&在中国做软件很难,希望你能走下去。&br&Fuubo是个好软件,希望他能走得更远。&br&&br&========体内酒精含量:0.4%==========&br&鉴于新浪给这次API更新加上了一个特殊的条件,第三方微博客户端估计还可以存在一段时间,但是这些东西就和私信接口一样,做不到商业合作,迟早也会被视为被微博商业化进程的绊脚石的。&br&&br&由于上面大部分内容基本上都没有用了,我就小小的说一下私信接口这个的内容。&br&最早新浪微博API 1.0版本,也被称为OAuth 1.0版本,是提供私信接口的,后来由于官方发布声明,说第一代接口不安全,所以强制要求开发者升级至第二代接口(每次按照使用人数提升接口接入要求)。至于是不是因为安全原因,鉴于当时新浪微博出现了通过Wap页面的方式查看任意用户的私信这个重大BUG,我个人觉得第一代接口确实有很严重的安全问题(WAP使用的也是第一代接口)。&br&不过当时新浪微博还在特意做一个微博私信的移动客户端,就是现在半死不活的『微友』,微博私信接口禁止,也正是『微友』开始推广的时候,所以我个人觉得新浪微博关闭私信API可能还有其他的目的。&br&&br&那么就现在来说,是不是私信接口就拿不到了呢?当然不是&br&在新浪更新了2.0 API之后,就我所知,IM+就拿到了私信接口,至于是不是购买的上面提到的那个接口包,那就不得而知了。&br&&br&那么没有私信接口是不是不能做私信了呢?当然也不是&br&就像汪超骏说的那样,破解微博官方程序,拿到里面的接口和相关Key也是可以做到的,更有甚者可以像我做WeiPulse早期那样,我当时不知道新浪微博开发平台,所有接口都是直接通过破解新浪微博页面来获取的,私信接口当然也包含在其中。不过这样整个软件的易用性和对于用户数据的保障就会大打折扣,而且像Fuubo这样做得这么大,肯定会被新浪给弄死的,一封律师函的事情……&br&&br&最后说一下WeiPulse开源的事情,这几天一直在抽空忙着做这个事情,主要在剔除私有代码,在一个就是理一下整个项目,这次不想再开源之后被人骂小白了……如果最后实在是没办法,至少微博引擎部分的代码会放出来的,我做人做事说到做到,立帖为证。&br&要是最后实在是不计……我就把代码打包放下载了,就不去Github上面献丑了……&br&&br&=====更新=====&br&WeiPulse已经开源:&a href=&/so898/WeiPulse-OpenSourc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so898/WeiPul&/span&&span class=&invisible&&se-OpenSourc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楼主引用的微博来自我初中校友汪超骏,说实在看着,感慨很多官方的这次修改,实际上是告诉第三方客户端开发者:你们准备收拾东西离场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使用第三方客户端,点击一个时间流或者好友列表里面的好友,查看相关内容的时候,都会看到好友当…
来自子话题:
我以为想要上课记笔记iOS上最好的功能是 关机。
我以为想要上课记笔记iOS上最好的功能是 关机。
来自子话题:
1、产品上不再加任何一个大功能,只优化细节体验。&br&2、根据运营和营销传播的需要,增加一些好玩的酷的东西。&br&3、产品团队一大半的人迅速转岗去做营销和运营。别呆在哪里瞎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对用户有用”的功能,别瞎占用公司的精力和资源。&br&&br&因为接下来最关键的是:通过运营和营销,用最快的速度拿到千万用户,不然随时都可能猝死。
1、产品上不再加任何一个大功能,只优化细节体验。2、根据运营和营销传播的需要,增加一些好玩的酷的东西。3、产品团队一大半的人迅速转岗去做营销和运营。别呆在哪里瞎加一些乱七八糟的“对用户有用”的功能,别瞎占用公司的精力和资源。因为接下来最关键…
来自子话题:
学霸一个学期好好学习,18个周,98分。&br&
学渣平时都在玩,突击一个周,60分。&br&所以学渣学习效率完胜?&br&
当然不是,&br&
因为付出的人力和收益,不是一个线性关系,并不符合叠加原理。&br&附:&br&&a href=&/view/39213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非线性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view/909044.htm?ref=wi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叠加原理 - 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view/9159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线性关系_百度百科&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update:&br&头次被顶到最高处,受宠若惊么么哒。&br&我说到的“学霸学渣”和“叠加原理”,都是因为我正在期末复习啊!!!作为一个学渣,在《信号与系统》考试还有三天的时候一边看书一边刷知乎就写出了这种答案。你们懂的~~~~话说那么多赞我的是不是也在期末复习?有木有也在看《信号》?&br&&br&补充一下本答案,希望对得起大家的赞同。&br&&br&“&a href=&/subview/00268.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线性系统&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一种实际上不怎么常见,但是很常用的系统,因为简单,中小学的学习都是线性系统(甚至大学也很少讨论非线性系统),其特点是符合&a href=&/view/909044.htm?ref=wis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叠加原理&i class=&icon-external&&&/i&&/a&,有&a href=&/view/3807236.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齐次性&i class=&icon-external&&&/i&&/a&。简单说,就是多劳多得,&a href=&/view/44968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正比例关系&i class=&icon-external&&&/i&&/a&是线性关系中的典型。&br&比如小学经常做这样一种题:“两个工人盖一个房需要60天,则3个工人盖这个房需要___天。”&br&这个空一般填40,而且如果在实际生活中误差也不会太大。&br&但是,如果把题中的量级增大,&br&比如:60个工人,能在两天盖好一个房子?&br&240个人就可以在半天就盖好一个房子?&br&如果有十万人,分分钟盖好一个房子?&br&怎么可能呢?&br&在3人、2人左右的小范围,该”盖房速度系统“近似一个线性关系,我们为了方便当作线性系统计算,但实际上不是。很明显,我们看到当量级逐渐增大,明显线性的模型就不能用了。&br&&br&当55人创造了160亿市值的公司,2万人创造1600亿,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的。&br&何况在商业、科技等等众多因素干扰下,这早已不是一个可以用人数计算优劣的模型了。&br&&br&楼下那位匿名用户认为其他答案是”替马化腾辩护“的想法,可能是把这个问题当作小学的数学题了。&br&&br&另外,近期刚刚看吴军的《浪潮之巅》,其中提到”诺威格定理“:&br&&blockquote&Google 研究院主任、美国计算机协会资深会员、人工智能专家彼得·诺威格博士(Peter Norvig)讲,当一个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后,就无法再使市场占有率翻番了。&/blockquote&腾讯作为一个已经拥有多个超高市场占有率产品的公司,那些产品做的再好已经无法有大突破,只能花更多的钱,在更多的地方,找到新的成长点,提高科技水平。企业估值已经不能按人数算的。&br&下面这两段也是来自《浪潮之巅》&br&&blockquote&当一个公司刚刚兴起时,它很有朝气,又有领先的技术,市场占有率却很小。整个世界对它来讲几乎是无限大,它只要干好自己的事,就能不断占领市场,以几何级数成长,根本不用担心成长的空间的问题。用辛弃疾的话讲,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但是,当它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时,它的成长就受制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了。&br&诺威格定理决定了在一个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的公司必须不断开拓新的财源,才能做到长盛不衰。到目前为止,开拓新的财源有效的途径只有两条,而胡乱的尝试倒有无数多种。被证明是可行的途径包括―扩展‖(Leverage)现有业务和转型。&/blockquote&如果一个大公司的高层知道未雨绸缪,就一定会进行更多的尝试,而尝试短期绝大多数都是不盈利的。也就导致腾讯这种”巨头“的企业价值平均到每个员工会远小于创业公司的人均市值。&br&&br&还有一点,Whatsapp的160亿是收购价,Whatsapp目前的市场价值并没有160亿,甚至任其发展的话未来短时间可能都不会到那个数字,但是它对Facebook的市场威胁,绝对超过该数字。毕竟这两家的业务竞争关系很明显,如果FB不能收购它,Whatsapp继续扩张,或者被其他公司收购,对FB造成的冲击随时可能导致FB下跌百亿。这是FB的未雨绸缪。&br&&br&也向大家推荐《浪潮之巅》这本书,可能这里很多人应该读过了,虽然书中有的事件已经显得有点旧,部分观点也稍有争议,但我相信大家看过该书,会对科技公司的发展方面的看法有所启发。&br&&br&以上,如果有想到什么我会继续补充。
学霸一个学期好好学习,18个周,98分。
学渣平时都在玩,突击一个周,60分。所以学渣学习效率完胜?
当然不是,
因为付出的人力和收益,不是一个线性关系,并不符合叠加原理。附:--------update:头次…
来自子话题:
iOS 如何禁越狱?&br&&ul&&li&与运营商协定号码被封:运营商不答应&br&&/li&&li&封 App Store:越狱用户:「哈哈哈哈哈哈哈」&/li&&li&封云服务:事实是 Apple 的云服务还在仰赖 Apple 设备的拉动,且其云服务不是没有替代品。即使不使用这些云服务用户还是很开心的拍照、开视频、刷微博、完游戏。&/li&&li&封 Apple ID:同 App Store 与云服务。且有绑架用户之嫌。&/li&&li&手机变砖:首先封不封得住是个问题,而且这个对 Apple 伤害很大。活跃用户的下降直接损伤开发者积极性,损害用户继续购买Apple产品的积极性,损害 Apple 云服务的建设,更难搞的是运营商不答应。最终带来的还是骂名。&br&&/li&&/ul&简单说,封不掉&br&&br&为什么微软索尼封禁设备呢?&br&首先,Xbox与Playstation 是亏本销售的,需要在正版软件与云服务上赚回成本,如果放任破解行为,那整个游戏部门将成为一个亏本生意。非封不可。&br&其次,用户仰赖微软索尼提供的游戏联网,存档,游戏更新等云服务,失去了这些游戏机的价值将大打折扣。&br&&br&我觉得 Apple 的做法更多是不断优化非越狱系统的优势,例如越狱后的性能问题安全问题,越狱后用不上 iOS 最新功能与服务等。近年这个差距逐渐拉大,我们也看到了数据,热爱盗版如中国的市场越狱率也在逐年降低。
iOS 如何禁越狱?与运营商协定号码被封:运营商不答应封 App Store:越狱用户:「哈哈哈哈哈哈哈」封云服务:事实是 Apple 的云服务还在仰赖 Apple 设备的拉动,且其云服务不是没有替代品。即使不使用这些云服务用户还是很开心的拍照、开视频、刷微博、完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兰陵王入阵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