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的精灵――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美丽的故乡_新闻中心_中国江苏网
& &&&&&&&&& & 正文
麋鹿美丽的故乡
热点推荐:
&&&&&&&&&&&&
  烟波浩瀚的太平洋西岸,有一片原始神奇的广袤滩涂,这里人迹罕至草长莺飞。占地8.7万公顷的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内,自由地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
  8.7万公顷的海滨滩涂花红草绿,树茂林深,港汊纵横,光滩沉寂。近乎古老的原始生态,未经雕琢,与东方大海的潮汐一样,自生自灭。600多头野生麋鹿远离人类的目光,远离都市的选嚣,象一群湿地精灵,自由的繁衍生息。
  大约20000年前,地球上出现冰川期,三次大的寒流重新调整了万物的生命布局。那是寒冷的冬天,生活在北方的鹿群被围困在冰天雪地之中,大雪覆盖了草地、覆盖了整个世界。苍老的麋鹿王是在一片残阳如血的傍晚看到那群南飞的仙鹤的,就在那一刻鹿王决定带领种族朝着仙鹤飞行的方向迁徙。那时沿海的茅草枯黄瑟索,成千上万的麋鹿群看着东边结冰的海面,望着南方陌生的荒地,头上有迟归的孤雁惨叫,身边有患难的牙獐同行,惶惶的母鹿与幼仔被淹没在草丛中。随风起伏的枯草波浪上,万支鹿角时隐时现,疾徐南行。造物主把巨大的苦难赋予这支种族,麋鹿在与命运的抗争中进行着肃穆壮烈的远征。千万只麋鹿蚁迁,如泄洪,在海边涌动,犹如亚伯拉罕时代集体行动的圣徒,在东方铺开。  在长江之北岸,这支疲惫之族为大江天堑阻隔。在黄海之西侧,它们环顾四周,这时已是春季,滩涂有草木青青,有水流潺潺,有海之啸,鸟之鸣,槐花飘香,炊烟袅袅。成群的仙鹤在此栖息,麋王一声长啸,麋鹿从此在这片滩涂上定居了。后来的麋鹿把这片滩涂当作了种族的故乡。“其实,所有的故乡,原来不都是异乡吗?所谓故乡不过时祖先漂泊旅程中落脚的最后一站。”麋鹿在这里定居,是天之使然,地之使然。是时之所造,势之所迫。
  这里有树林,有草地,有水源,港汊纵横,光滩舒展,水草丰茂,是麋鹿的最佳居住胜境。这里还有成群的飞禽走兽,与麋鹿和平共处;有无数的树木花草,供麋鹿栖养生息。自从麋鹿回到故土,生活在这片幸福的乐园,它们自由地呼吸着海边的空气,从容的徜徉在水草之间,以厉角展示着峥嵘的岁月,以脚步延伸着生命的全新里程。
编辑:戚阜生
【收藏:&&】&【】&【&&】&【】&【】
上下篇导读
( 22:09:47)上一篇:
( 22:09:47)下一篇:
Loading...
Loading...描写麋鹿的词语_百度知道
描写麋鹿的词语
四字的词语啊
提问者采纳
拉丁名:Elaphodus davidianus 英文名:Pere David’s Deer 分布范围: 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北京动物园1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7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年繁殖成功 保护级别: 中国II级保护动物 动物简介: 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麋鹿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谁知道关于麋鹿的资料?
谁知道关于麋鹿的资料?
麋鹿学名:Elaphodusdavidianus英文名:Milu哺乳纲,偶蹄目,鹿科。俗称四不像,因其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麋鹿为中国1级保护动物尾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颈似驼非驼,角似鹿非鹿。原是我国特产的珍兽,起源于早更新世晚期,距今200多万年。其化石从我国东北辽宁省到长江以南,几乎整个中国的东部地区均有分布。由于人类的大量捕杀和气候的变化,使野生麋鹿种群在19世纪后半期绝灭。到清朝时仅在皇家猎苑北京郊区的南海子饲养着唯一的一群。1865年,法国传教士大卫在猎苑隔墙发现了麋鹿,贿赂守苑人,取得麋鹿皮及头骨,第二年麋鹿以大卫氏作为种的命名。其后,南海子麋鹿流入欧洲多家动物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再加上水灾,使南海子的麋鹿全部毁灭。50年代从英国接回几头种兽,1985年再从英国乌邦寺接回20头,在它们祖先的故居北京南海子还家落户,重建种群。目前,我国另一个麋鹿饲养中心为江苏大丰麋鹿保护区。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邦斯动物园里饲养的18只麋鹿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麋鹿(又名四不像)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雄性麋鹿长有角,长达80厘米,每两年更换一次。雄性肩高为1-3米,身长两米以上.体重为250公斤左右,尾巴较长。而雌性体重仅有100公斤,尾长约60厘米。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北京动物园1956年开始饲养展出,1975年繁殖成功。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顷,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这里孕育着种类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7月,UNDP/GEF《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保护区正式启动,此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社区宣传、公众培训、设备援助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走进这片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这里有鸟类315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就有31种,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有93种。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红果盐蒿尽显眼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风景画,同时又组成了一个天然美丽的动植物王国。南海子麋鹿苑位于北京市大兴县圈乡三海子,距市区14公里,占地60多公顷。这里有沼泽、草场、池塘、林地,为全封闭的生态环境,是我国第一座散养麋鹿自然保护区。明清时这里是皇家猎苑,开始散养麋鹿。1890年后,因永定河水泛滥和八国联军入侵造成麋鹿灭绝。1985年8月从英国引进20头麋鹿,1987年英国又向麋鹿苑赠送18头麋鹿。回归故里后,这些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衍,目前已增加到三四百间。已成为世界上繁殖成活率最高的保护区。麋鹿苑还引进了豚鹿、梅花鹿、白唇鹿、马鹿、水鹿、占鹿和狍等鹿科动物。已成为我国鹿科动物“博物馆”。分布范围: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北京动物园1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7中美洲(地处北美与南美之间,包括危地马拉、伯里兹、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巴哈马、古巴、海地、牙买加、多米尼加、安提瓜和巴布达、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卢西亚、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等国家和地区)年繁殖成功保护级别:中国II级保护动物动物简介:麋鹿(又名四不象)生活在沼泽、滩涂地带。群居、日行性。喜水、善游泳、跋涉。以野草、水生植物等为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后野生种灭绝。19世纪末被盗运至国外,孑余18只在英国乌邦寺繁衍成群,并于1956年首次返回故里。繁殖期6―8月,有求偶争斗,孕期约10个月,每产1―2仔,约3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因麋鹿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亦有人称其角似鹿非鹿,颈似骆驼非骆驼,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而得四不象之名
等待您来回答
理工学科领域专家您当前的位置:
大丰市旅游形象主题口号
时间: 23:37 来源:
作者: 笑书
【内容摘要】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与东台市接壤,北与盐城市亭湖区交界,西连兴化市。大丰市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县(市)称号。 大丰市旅游形...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东临黄海,南与东台市接壤,北与盐城市亭湖区交界,西连兴化市。大丰市先后荣获&江苏省文明城市&、&江苏省卫生城市&、&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3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先进县(市)称号。
  大丰市旅游形象主题:
  1、来大丰,自然是朋友。
  2、踏歌湿地港城,畅品麋鹿灵韵。
  3、大美如画,丰泽天下。
  4、大吉大美大观园,丰韵丰裕丰泽地。
  5、走进魅力大丰,相约湿地之旅。
  6、鹿&鸣天下,港&通四海。
  主要旅游景点TIPS:
  麋鹿故乡:建有世界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现有麋鹿1600多头,占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一,被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建有国家AAAA级景区&&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上海世博会推荐的精品旅游路线。
  湿地之都:拥有1000多平方公里的滩涂湿地、1000多平方公里的辐射沙洲DD东沙岛,是亚洲东方最大的一片滩涂湿地,被联合国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黄海港城大丰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大陆地区首批对台直航港口,是江苏省委省政府重点建设的三大深水海港之一,是承接长三角,特别是上海向北辐射的重要节点,已开通日韩、欧美等多条国际航线。
………12-10
………12-10
………12-10
………12-10
………12-10
………12-10
………12-09
………12-09
………12-09
………12-09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经典用语大全网(www.jintang114.org)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仅提供给读者参考,请大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Copyright &
经典用语大全()
蜀ICP备1100494号四不像的图片和资料:
摘要麋鹿(学名:Elaphurus davidianus)属于鹿科,又名大卫神父鹿,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称四不像,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有时到海中衔食海藻。体长达两米,重300千克。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下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之后由于饲养的失败麋鹿数量减至18头,直到1898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255头,并在1983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生野外。目前世界麋鹿总数在大约2000头,其中中国有1320头。麋鹿 基本信息
麋鹿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一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特有种:是濒危等级:野生绝灭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未列入生态环境:低洼湿地和沼泽麋鹿 历史记载
麋鹿麋鹿是中国特有的动物也是世界珍稀动物。它善于游泳,再加上宽大的四蹄,非常适合在泥泞的树林沼泽地带寻觅青草、树叶和水生植物等食物,栖息活动范围在现在的长江流域一带。黄河流域是人类繁衍之地,生息于此的麋鹿自然成了人们为获得食物而大肆猎取的对象,致使这一珍奇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很快便不复存在了。值得庆幸的是,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麋鹿就被捕进皇家猎苑,在人工驯养状态下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一直到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的南海子皇家猎苑内尚有二百多头。这是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工环境中生活的最后一群麋鹿。根据大量化石和历史资料推断,野生麋鹿大概在清朝才濒临灭绝的境地。1865年,法国传教士兼博物学家阿芒·戴维神甫在北京南部考察动植物时发现了这种奇特的动物,这是世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知道了麋鹿。此后的几十年间,不断有麋鹿的活体被运出中国,流向西方。1894年,永定河水泛滥,冲破了南苑的围墙,逃散的麋鹿成了饥民们的果腹之物。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苑里的麋鹿几乎被全部杀光。一部分被运往为欧洲各地。 不过,在日,一队科学考察团于洞庭湖发现27头糜鹿,是全球首位发现有野生麋鹿的足迹。在世界动物保护组织的协调下,英国政府决定无偿向中国提供种群,使麋鹿回归家乡。&1985年提供22只,放养到原皇家猎苑,北京大兴区南海子,并成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1986年又提供39只,在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养。1987年又提供18只。 回归后的麋鹿繁殖相当快,1994年中国政府又在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成立第三个麋鹿保护区,从大丰迁来64只。目前在中国的麋鹿总数已经繁殖达1320头。但仍然是一个濒危物种。全世界也没有超过2000头。 [1]麋鹿 古代研究
1)群居性与社群结构。《三国志·魏书·张鲁传》的注释中写道:“张鲁弟卫拒王师,夜有野麋数千冲坏卫营,军大惊。”《后汉书·郡国志三》的“广陵麋鹿群郡……东阳”条注中说:“县多麋。《博物记》曰:‘千百为群,掘食草根,其处成泥,名曰麋。’”这些说明麋鹿是群居的。《纬略》是一本讲解名词出处和意义的书,其中关于麈尾一节写道:“麋之大者曰麈,群麋随之,皆以麈尾而传。”麈是领头的麋,该文形象的写出了头麋与麋鹿群的关系。2)麋鹿是湿地动物。麋鹿在湿地生活,善游泳,遇敌害可以逃到沼泽或湖泊、河流中躲避。《曲海拾遗》写道:“麋鹿善居泽,鹿因与居,亦善济水。”《北齐书·李绘传》:“河间崔谋恃其弟暹势,从绘乞麋角鸽羽。绘答朽曰:‘鸽有六翮,气则冲大;麋有四足,走便入海(海子、湖泊之意)’。”3)自卫方法。群居对麋鹿的自卫有一定意义,西汉刘向(约公元前77~前6年)的《说苑·杂言》中有“麋鹿成群,虎豹避之”的说法,说明即使是凶猛的虎豹面对众多的麋鹿也无可奈何,只好悻悻离去。4)生活能力强。唐朝僧人皎然所著《姑苏台歌》中有“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居。”说明麋鹿在有人在车辆行使的山中还可生活,可见它们的生活能力是很强的,只是人类的干扰不要太甚。[2]麋鹿 神话传说
在中国,麋鹿又叫做四不像,被认为是一种灵兽。最为著名的形象是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姜子牙的坐骑四不像。麋鹿 分布区域
麋鹿麋鹿在10000年-3000年以前相当繁盛,以长江中下游为中心分布从山西省北到黑龙江省,在朝鲜和日本也发现过麋鹿化石。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猎杀,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蒙古士兵将残余的麋鹿捕捉运到北方以供游猎。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石首糜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石首市境内,地理座标为东经112°33,北纬29°49,总面积1567公顷。保护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保护对象为糜鹿及其生境。 1993年和1994年分两批从北京麋鹿苑引进麋鹿64头,由于区内发自然环境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活和繁衍,加之麋鹿可食性植物多达119种,且生物产量高,因此在仅3-4年的时间内,麋鹿种群发展到134头,且麋鹿的野性恢复良好,实现了自然放养的目标。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对麋鹿回归自然作出巨大贡献,而且为世界大型动物回归自然以及种群的恢复提供了成功的经验。[3]麋鹿 习性特征
麋鹿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麋鹿 繁殖
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7月中、下旬达到高潮。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射尿,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公斤。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0岁。麋鹿 受威胁因素
麋鹿原始人类由于人口密度低、生产力水平低,不构成对麋鹿的威胁。而商周以后,由于自然变迁、麋鹿自身的原因和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了麋鹿的不断减少。1)自然因素,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2)自身因素,雄性麋鹿之间为争夺配偶的角斗是非常温和的,没有激烈的冲撞和大范围的移动,角斗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失败者只是掉头走开,胜利者不再追斗,很少发生鹿之间的伤残现象。公鹿占群后,其他公鹿窥视母鹿时、占群公鹿仅用吼叫和追逐等方式赶走对方。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差,较易被天敌和人类捕杀。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3)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 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348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麋鹿 保护现状
麋鹿麋鹿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极危级物种。中国麋鹿从1985年首批回归38头,被放养于北京南海子的千亩鹿苑后,逐渐繁衍壮大,迁往长江之畔的湖北石首,从而成功完成回归野外的“重引入”工程。另外,在江苏大丰黄海之滨的一些麋鹿也蓬勃发展,加上全国20几处动物园等饲养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经达到1300只,麋鹿失而复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国际社会展示的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就,是向公众表达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之可能性与必要性的重要范例。麋鹿 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对麋鹿行为学的认识   
&麋鹿的身世&  远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英文学名却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国内几乎绝迹;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园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七家动物园的麋鹿重反故乡,被送到大丰麋鹿自然保护放养。   多数麋鹿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的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一区域,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这时候,国际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   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七家动物园里选出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现在,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目前已形成种群,全国已有麋鹿2000多头。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有麋鹿648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这表明这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麋鹿的遗传基因已不会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   现在,最大的麋鹿群生活在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里。
&失而复得的珍兽 麋鹿   麋鹿是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长170—217厘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达122—137厘米,体重120—180千克,雌性体形比雄性略小。雌性头上无角,雄性角的形状特殊,没有眉杈,角干在角基上方分为前后两枝,前枝向上延伸,然后再分为前后两枝,每小枝上再长出一些小杈,后枝平直向后伸展,末端有时也长出一些小杈,最长的角可达80厘米。头大,吻部狭长,鼻端裸露部分宽大,眼小,眶下腺显著。四肢粗壮,主蹄宽大、多肉,有很发达的悬蹄,行走时代带有响亮的磕碰声。尾特别长,有绒毛,呈灰黑色,腹面为黄白色,末端为黑褐色。夏季体毛为赤锈色,颈背上有一条黑色色的纵纹,腹部和臀部为棕白色。9月以后体毛被较长而厚的灰色冬毛所取代。因为麋鹿“蹄似牛非牛,头似马非马,尾似驴非驴,角似鹿非鹿”,所以俗称为“四不象”。   麋鹿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其他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7月中、下旬达到高潮。雄兽性情突然变得暴躁,不仅发生阵阵叫声,还以角挑地,射尿,翻滚,将从眶下腺分泌的液体涂抹在树干上。雄兽之间时常发生对峙、角斗的现象。雌兽的怀孕期为270天左右,是鹿类中怀孕期最长的,一般于翌年4—5月产仔。初生的幼仔体重大约为12千克,毛色桔红并有白斑,6—8周后白斑消失,出生3个月后,体重将达到70公斤。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20岁。   麋鹿不仅体形独特,而且身世也极其富有传奇色彩—戏剧性的发现,悲剧性的盗运,乱世中的流离,幸运的回归等等,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稀有动物之一,在世界动物学史上占有极特殊的一页。   麋鹿在中国曾经广泛分布,特别是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一带,同时也大量饲养在历代的皇家狩猎场内,野生种群绝灭的时间大约在明、清朝代。1865年秋天,法国遣使会的传教士阿尔曼·大卫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的墙外窥探到了这一奇特的物种,并于1866年1月以纹银20两的代价,换得两个皮张和一个头骨,运回巴黎,当即引起了轰动,所以麋鹿在国外又被称为“大卫鹿”。   由于1894年浑河(永定河)发大水,冲垮了皇家猎苑的围栏,使许多麋鹿逃散,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又使猎苑中的麋鹿全部在战乱中消失。世界上仅有1865年至1894年间被陆续盗运到欧洲各地的一些麋鹿饲养在动物园中,现在世界上的麋鹿全部都是这些种群的后裔,总数发展到接近2000只。   1956年4月,英国伦敦动物学会为了实现麋鹿重返故乡的愿望,赠送两对幼仔给中国动物学会,在离别故土半个多世纪后,北京动物园中又重新出现了珍兽麋鹿,但是,由于生态环境不相适宜,它们及其三只后代分别于60—70年代相继去世。1973年12月,英国惠普斯奈动物园又赠送给中国两对幼仔,这两对麋鹿和它们的后代在中国各地的动物园中得以生存和繁衍,并为麋鹿的再引入工作积累了经验。   但是,与重归故土的第一对麋鹿一样,这2对麋鹿的难产率也居高不下,由1975年至1979年,它们共生下7胎,其中有2胎属于难产。这说明麋鹿难以适应动物园狭小的空间,以及人工环境,饲养方法等等,如果继续在动物园中饲养,将也会逐渐产生体质退化、难产、不育而至衰亡。解决的方法是象乌邦寺和国外其他动物园那样,将它们进行自由散放,让其自由觅食,自由逐偶,大量活动,经常洗浴,才能保证它们的体质不会退化,繁殖力不会减弱。   在自然保护事业中,“再引入”是指把一个在原分布范围内已经消失的物种重新引回原产地,并努力恢复其自然种群的行动,是保护濒危物种的一个重要手段。麋鹿的再引入工作于1980年开始着手准备,首先选择的地点就是北京南海子,因为这里曾是中国麋鹿最后消失的地方,而将一个物种如此准确地引入它的原产地,在世界再引入工作中也是独一无二的,很有历史意义。另外,选择北京进行再引入的工作,对于取得政府、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以及国际合作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不过,中国麋鹿种群饲养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北京南海子麋鹿园因为附近的土地被承包给卖沙子的生意人,每日用大型工程车挖掘沙土,以及慢慢竖立起来的一座“垃圾山”,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发生了麋鹿因误食塑料袋和受污染的水而死亡的事件。   愿这些困扰麋鹿正常繁衍生息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使它在故土上重新发展壮大,恢复往日的繁荣昌盛。
&麋鹿回家的故事   麋鹿,是中国特产的珍稀动物,而100年前,它却在中国本土绝迹。今年,当中国麋鹿本土绝迹100周年的时候,适逢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麋鹿野放”实验成功。从1000年前,人类大举捕杀麋鹿到新千年将麋鹿放归自然;从100年前中国麋鹿本土绝迹到世纪末麋鹿游子重返故土,扑朔迷离的麋鹿身世似乎在演绎着一个个传奇故事。   神奇物种 吉祥的象征   麋鹿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象”,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动物,种群规模曾以亿计。   麋鹿自古被称为吉祥之物,它具有300万年悠久的生命历史,却在长达近千年的时期内几度濒临灭绝。   古人把能够《封神榜》的姜太公的坐骑指为麋鹿,决非凭空想像,它象征着麋鹿与我中华民族的悠远情结。   麋鹿的形象和精神,自古溶人中国文化。从屈原、班固、杜甫、柳宗元、苏轼等文学大师,至沈括、李时珍等科学名人,直至周文王、乾隆等帝王,一部中国文化史,留下无数对麋鹿的记述和赞美的篇章。   在民间,麋鹿更是神奇之物,吉祥之物。它不仅是先民狩猎的对象,是崇拜的图腾和仪式中的重要祭品,还成为生命力旺盛(鹿角年年落而复生)的标志和升官发财的象征 (福“禄”喜寿) 。
&本土绝迹 沦落天涯   那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秋季的一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爱尔温·大卫一脸风尘地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大卫从苑外土岗上向内窥视,他双眼一亮,那是一群神奇的、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   他的惊骇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全世界唯一幸存的一群麋鹿。无奈皇家禁地不允许外人进入。直到次年初,大卫才设法买通了守苑的军士,在一个“月黑风高夜”,猎苑的守卒秘密地以20两白银为代价将一对鹿骨鹿皮给了大卫。   一年后,经过动物学家的鉴定,大卫发现新物种的消息便轰动了西方各国。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应以“发现者” 的名字命名这种鹿,从此麋鹿这种中国自古就声名卓著的动物便被称为了大卫神甫鹿, 至今其英文还是Pere Davids Deer。清朝末年, 麋鹿因大卫的缘故红极一时,从“养在深苑人未识”忽然“一举成名天下知”了。   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清朝政府腐败、防务空虚一举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中国本土最后一批麋鹿终于在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像战俘一样被押上战船,开始了长达百年风雨飘摇的流浪生涯。中国大地上,再也见不到一头麋鹿的踪影。
&水土不服 绝处逢生&  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被欧洲一些动物园圈养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圈舍取代了湿地),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越养越少。这时出现了一位使麋鹿绝处逢生的人: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他喜欢动物,尤其是鹿科动物。   1898年起,他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这成为地球上奄奄一息、香火仅存的唯一一群。从各处收集来的18 头麋鹿都被放养在英国伦敦以北70千米,占地12.1平方千米的乌邦寺庄园内。这座庄园水草丰美,林木葱郁,芳野幽旷,曲径绕湖。据说那些寄人篱下的麋鹿整日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地呆立水畔,拉着长脸,表情呆板地顾影自怜,像害了思乡病一样,但毕竟能正常的繁衍了,   1914年,一战爆发时,乌邦寺里的麋鹿已达88头, 二战时已达255头。二战以前,乌邦寺的主人始终以“保有世界唯一麋鹿群”为荣而一头也不肯出让,但二战德军战火染指英伦,当时子承父业的小贝福特终于改变了主意,提出:“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危险的。”他惟恐这惟一的一群麋鹿再次毁于战火而遭后人的唾骂,便将乌邦寺内的麋鹿向国内外各大动物园转让了许多。   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 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遍及亚、 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祖国富强 麋鹿回家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随着祖国的强大、稳定,许多中国动物学家呼吁:让海外游子麋鹿还家。其实,这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   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22头麋鹿乘专机从英国乌邦寺回到故土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麋鹿苑,终于实现麋鹿百年回归的夙愿。后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伦敦举行的一个欢迎中国领导人访英的宴会上致辞,曾把麋鹿的重返家园与香港问题的解决同列为中英外交史上的大事。   1999年,当时的英国驻华大使高德年曾风趣地用中文这样说:“麋鹿曾因迷路到了欧洲,现在终于顺利还家了,祝愿它永远不会再迷路。”   作为麋鹿故乡的中国人,我们当记住爱尔温·大卫的名字,记住十一世、十二世贝福特公爵,记住他们保护麋鹿、挽救麋鹿的历史功绩。同时也不能忘记,100年前中国麋鹿在本土绝迹的那段刻骨铭心的耻辱的历史。   要复壮麋鹿种群,直至让麋鹿回归自然,需要更广阔的生存空间。中外科学家顺东部沿海对北至辽河、南达北海的麋鹿分布故地进行了艰苦的调查。   1985年春,麋鹿专家曹克清一行驱车在黄海滩涂考察。这里沟河港汊纵横,光滩舒展,芦荡遍布,草茂林深,上万公顷的海滨滩涂呈半原始生境。这里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一片湿地,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近年多次有麋鹿化石出土。   那一天,湿润的海风吹拂着绿树野草,成群的丹顶鹤和白鹭在沟边嬉戏。突然,一只牙獐从路边草丛中窜到路中央,歪着头好奇地看着考察的车辆。这一戏剧性的情节引起专家们的极大兴趣。牙獐与白鹭自古就是麋鹿的伴生物种,凡有麋鹿出没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牙獐伴行。那只精明的牙獐适时地亮相在考察组的眼前,不言而喻地传递着大自然神秘的信息。
&放养成功 回归自然   日,在世界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下,在江苏沿海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也是迄今最大麋鹿野生放养地——大丰麋鹿保护区。39头麋鹿返回故乡。这里的沿海滩涂广阔,气候温暖,森林茂密,水草丰盛 ,是麋鹿野生放养天然的理想场所。   回到故土的麋鹿如鱼得水,如鸟归林,与獐同戏,与鹤共舞。种群迅速恢复。全国现有麋鹿1 000余头。仅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就拥有819头,占全世界现有麋鹿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   1998年秋天,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实验。他们打开铁门,将经过选择的8头(公2、母4、幼2)麋鹿从鹿苑真正地放归自然。被圈禁数百年,一直处于圈养、半野生状态的麋鹿转眼间消失在黄海之滨一望无垠的草丛中。由此,中断数百年的野生麋鹿的生命链条在那一刻被重新连接。   通过无线电跟踪和野外观察,8头麋鹿在黄海滩涂湿地上已安全无恙地度过了第一个冬春。日,怀孕的母鹿在野外安全地产出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头全野生麋鹿幼仔,为恢复野生麋鹿种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998年和2002年,大丰先后2次将14头麋鹿野生放养并取得了成功。   日上午,在距大海1 000米的滩涂上,工作人员恋恋不舍地打开了栅栏大门,18头麋鹿在人们关注的目光中,从容地冲向大自然,开始了它们野生繁衍的旅程。   现在距离2003年的那次放养,已经2年过去了,放归野外的麋鹿生活得怎么样了呢?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野生的麋鹿比之网栏中的麋鹿,膘情更好。最显著的变化是野性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更强,更加机敏,活动的区域数倍增加。起居习惯更加变幻莫测。在保护区,现在野外存活的麋鹿已经达到52头了,相信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扩大。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麋鹿野放实验的国家级麋鹿专家丁玉华高级工程师介绍说,麋鹿在大丰保护区的数量在迅速增长,这是保护区20年来实行科学管理,采取对濒危动物拯救措施,促使麋鹿得到有效保护的结果。今后还要扩大野生种群,易地建立新的保护地。   让我们一起祝福麋鹿吧。
&麋鹿之乡 大丰&  大丰麋鹿国家级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市境内,是亚洲东方、太平洋西岸最大的湿地之一。这里湿地生态演替系列齐全,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日,江苏大丰市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截至日,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繁殖期内的麋鹿产下幼仔188头,从而使该保护区种群数量达1007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突破千头大关的麋鹿自然保护区。
&南海子麋鹿传奇&  明清时期的南海子位于北京南郊,占地210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老北京城区的3倍。南海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度42米到25米。   南海子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一种神奇的动物———麋鹿。它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古代麋鹿分布在辽宁省康平、南界浙江省余姚、西至山西省襄汾、东达东部沿海和岛屿这一广大的区域。由于古代先民的大量捕杀,以及人类的早期开发活动破坏了适应麋鹿生存的生态环境,野生麋鹿种群大量减少。大约从秦汉以后,中国野生麋鹿种群就逐渐在原野上绝迹了。明清时期,仅在皇家苑囿南海子里,还保存有数量不多的麋鹿。   麋鹿体长2米多,肩高1米多。毛色浅褐,背部较深,腹部较浅。雄麋鹿有形状美丽的双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内有黑色纹理,形状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种都长,尾端生有丛毛,所以又称“大尾鹿”。它的鹿蹄宽大,而且能够分开,可以在沼泽地中奔走如飞。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颈像驼而又不是驼,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驴而又不是驴。因此,民间俗称麋鹿为“四不象”,把麋鹿看作一种“怪兽”。
&乾隆皇帝为麋鹿写下两篇“论文”&  更为奇特的是,每年到冬至,麋鹿角即自行脱落,而其他鹿科动物都是在夏季脱角的。这奇特的现象竟引起乾隆皇帝极大的好奇,为此乾隆皇帝还写过两篇研究麋鹿角的文章。   开始,乾隆皇帝认为,驼鹿或驯鹿就是古人说的“麋”,而“鹿与麋皆解角于夏,不于冬”。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他写了一篇《鹿角记》,辨明世上并没有在冬天解角的鹿,鹿和麋都是在夏天解角的。可是《月令》为什么记载说,麋是在冬天解角呢?对此,乾隆皇帝未能“究其所由”,一直耿耿于怀,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5年,也就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冬季,乾隆皇帝从塞外承德避暑山庄回到北京。在冬至的第二天,乾隆皇帝忽然心血来潮,想起南苑海子里养着的那一群叫“麈”(zhǔ)的大鹿,会不会在冬至解角呢?   于是他立刻派御前侍卫五福赶快到南苑验视,看看那里的“麈”是不是正在解角。果然,南苑海子里的“麈”已经开始解角。有已经落地的,有的刚掉一只鹿角。五福等人将已经脱落的15只“麈”角携带回宫,进呈御览。乾隆皇帝一看,“乃爽然自失”。于是写下了一篇《麋角解说》。乾隆感叹道,古人把麈当做麋,而我却竟然不知道还有在冬天掉角的野兽,“天下之理不易穷,而物不易格者,有如是乎!”他遂即命人把这篇《麋角解说》镌刻在从南苑海子里拣回来的麋角上,以记其事。至今,这只与众不同的麋鹿角就陈列在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内。
&麋鹿百年   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们北烧圆明园,南掠皇家猎苑,从此,麋鹿在中国灭绝。   日,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回老家——北京南海子麋鹿苑。   目前,麋鹿在中国已繁殖成活800余头。世界有2000余头。   麋鹿苑位于北京南城10公里处的南苑,它不仅是保护麋鹿的多样性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及环保活动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正值麋鹿在中国灭绝100年之际,我们来到了这片近千亩的保护区。回顾麋鹿在中国灭绝的历史,将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教育起到积极作用。
&失而复得&  戏水的麋鹿麋鹿,俗称“四不象”,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鹿科珍稀动物。1865年法国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海子皇家猎苑,在苑外高处眺望,发现苑内有一群陌生的鹿,据他判断当时这群鹿在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这使他惊讶。1866年,大卫将3只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动物学家的鉴定,认为这是一种除了南苑以外哪儿都没有的一种动物。从此,麋鹿轰动了西方各国。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日本等先后以种种理由及手段,从北京南苑将麋鹿掠夺到他们国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致使中国特有的这种珍稀之物从此在中国绝迹。   然而,被掠走到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部分纷纷死去,幸存者无几。就在地球上麋鹿奄奄一息的紧急关头,一位酷爱动物、特别是喜爱鹿科动物的人士———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拯救了它,使麋鹿绝处逢生。从1898年起,公爵陆续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等地动物园的仅18头麋鹿用重金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的乌邦寺庄园内。良好的湿地条件使麋鹿开始繁衍,据统计,到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时18头的后代,遍及亚、欧、非、美、澳各洲,但惟独没有回到它们世代生息的故里———中国。   中国是麋鹿的老家,让“海外游子”回归故里是中国动物学家们多年的呼声,同时也是乌邦寺主人的心愿。1984年,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家玛娅·博依德女士来华考察麋鹿回放中国的地点,她与中国有关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南海子是最理想的回放地,乌邦寺主人当即决定赠送20头麋鹿给中国,使它们重新回到一度灭绝的地方。   日,一架满载中英两国人民友谊的专机,将20头麋鹿从英国乌邦寺运抵北京,当晚便送至南海子麋鹿苑。就这样,时隔近一个世纪后,“海外游子”终于回家了。
&回归自然   麋鹿在南海子安家后,科研人员立即开展了繁殖工作。他们在麋鹿苑内开辟了300多亩的牧草种植场,对水域进行了治理,陆续修建了鹿舍和科研站,为麋鹿的生息繁衍提供了良好条件。1986年夏,有14头母鹿受孕,1987年3月,回归故乡的第一批母鹿开始分娩,有10头小鹿平安降生。1987年9月,英国乌邦寺又赠送给南海子麋鹿苑18头雌麋鹿,这更加快了麋鹿的繁殖和复壮。据统计,自1986年开始至今全国的麋鹿已发展到800多头,而北京麋鹿苑内就有近200头。奔跑的麋鹿麋鹿在南海子驯养繁殖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科研人员,他们经过调查研究,启动了又一项重大工程———让麋鹿回归大自然。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它们在水畔生活,遇到敌害可以逃到河流、湖泊或沼泽中躲避。科研人员经过大量考查取证和可行性分析,认为湖北石首市的长江故道很适合麋鹿生长。那里面积3万亩,是典型的湿地,终年有麋鹿喜食的青草,1992年国家在那里建立了天鹅洲自然保护区。   1993年和1994年,南海子麋鹿苑分别将64头麋鹿送到天鹅洲自然保护区。原始栖息的环境、天然的青草食物、良好的自然条件使麋鹿很快适应了自然生活,而且生长繁殖顺利,几年内就发展到了120多头,并逐渐恢复为自然种群。   麋鹿回归自然的工程如此顺利,使科研人员异常兴奋,为了更快地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准备今年再向石首输送30头麋鹿,这样会促使麋鹿的自然种群更快地发展壮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麋鹿可以摘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帽子了。
&教育后人   北京麋鹿苑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走进苑内,人们不仅能了解到有关麋鹿的知识,在参观的沿途游人还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板,正面是问题,翻开便是答案,如“中国20世纪有哪些野生动物灭绝了?”翻开问题板便知有麋鹿、新疆虎、塞加羚羊等。沿途还有一些“绿色警句”很是给人启迪。   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1999年灭绝。这里还展示着即将灭绝及一些濒危动物的名录。走进这座公墓,人们无不为那么多的灭绝动物而叹息,而其中的一块“墓志铭”更是发人深省:工业革命以来,以文明自诩却无限扩张为所欲为的人类,已使数百种动物因过度捕杀或丧失家园而遭灭顶之灾。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当最后一只未留下后代的雄鹰从污浊的天空坠向大地;当麋鹿的最后一声哀鸣在干涸的沼泽上空回荡———人类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   位于江苏省中部黄海之滨的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湿地7.8万公倾,其地貌由林地、芦荡、草滩、沼泽地、盐裸地组成,属于典型的黄海滩涂型湿地。这里孕育着种类繁多,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生物多样性,200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2年7月,UNDP/GEF《中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在保护区正式启动,此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社区宣传、公众培训、设备援助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保护区管理水平。   走进这片广袤无垠的滩涂湿地,到处充满了原始、古朴的风貌,这里有鸟类315种、兽类12种、两栖爬行类27种、鱼类150种、昆虫599种、植物499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的就有31种,列入《中日侯鸟保护协定》保护的鸟有93种。成群结队的珍禽飞鸟,碧波万顷的芦荡,一片连着一片的红果盐蒿尽显眼前,构成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生态风景画,同时又组成了一个天然美丽的动植物王国。   相关课文: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17《麋鹿》   别名四不象,属于鹿科,学名为 Elaphurus davidianus。   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俗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健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中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叶。喜群居,发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开始交配,怀孕期315~350天,每胎产1仔。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18世纪中国野生糜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1985年以来,中国分批从国外引回80多只,饲养于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县。在散放的江苏省大丰县已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为麋鹿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而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英文学名却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多数麋鹿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的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野生麋鹿的最后栖息地是长江口附近沿海地区。尽管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及中部地区的长江南北,但主要分布中心仍在长江三角洲的沿海地区。它们十分喜爱温暖湿润的沼泽水域,甚至喜欢接触海水,衔食海藻。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位于这一区域,这里麋鹿化石密集分布,从1967年至1998年先后出土麋鹿化石12处。考古发现,1万年至4000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数量,大致与家猪骨骼数量相当。   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清朝,古人对麋鹿的记述不绝于书。它不仅是先人狩猎的对象,也是宗教仪式中的重要祭物。《孟子》中记述,“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这证明至少在周朝,皇家的园囿中已有了驯养的麋鹿。   汉朝以后,野生麋鹿数量日益减少。元朝建立以后,善骑射的皇族把野生麋鹿从黄海滩涂捕运到大都(北京),供皇族子孙们骑马射杀。野生麋鹿逐渐走向灭绝。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这时候,国际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1866年之后,英、法、德、比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手段,从北京南海子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各国动物园中。   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的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   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二战时,这个种群达到255头,乌邦寺庄园因害怕战火,开始向世界一些大动物园转让麋鹿。到1983年底,全世界麋鹿达到1320头。   麋鹿的故乡中国希望麋鹿能重返家园。1956年和1973年,北京动物园分别得到了一对和两对麋鹿,但因繁殖障碍和环境不适,一直未能复兴种群。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现在,中国已在北京、江苏省大丰市、湖北省石首市、河南省原阳县等地实施麋鹿散养计划,目前已形成种群,全国已有麋鹿2000多头。江苏大丰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目前已有麋鹿648头,有效种群已达到50个,这表明这个保护区已形成了世界第一家麋鹿基因库,麋鹿的遗传基因已不会再流失。2003年3月,世界第一头纯野生的麋鹿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内出生。 麋鹿 网络用语
  出自一QQ表情(如图),用于表达带有些许愤怒的无语、谴责等情感。此词通常用于被某事雷到之后所作的应答,经常名词活用作动词(及物动词),如:“麋鹿你”即“对你无语”之意。麋鹿 博物馆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不仅是保护麋鹿的研究场所,还是一个以开展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环保为特色的教育基地,是对青少年进行自然教育、环保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不可多得的户外大课堂,被中国科协列为首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为提高人们对保护濒危动物的紧迫感,苑内设了一座“世界灭绝动物公墓”,一块块的石碑上铭记着一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已灭绝了的野生动物。这些石碑用多米诺骨牌的形式排列着。上百种动物相继倒下,最后一块上面写着:英国莱桑池蛙。在北京麋鹿苑,人们会了解到麋鹿是一度在中国灭绝,又经中外保护人士共同努力得以拯救的野生动物,它们的失而复得,是人类“亡羊补牢”、“迷途知返”,生态保护意识觉醒的具体体现。要使后人知道,地球是我们惟一的家园,但她并不只属于人类,只有保护这个大千世界的物种多样性,才能使我们自身的繁荣、稳定、持续发展得到保障。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哺乳动物 展开收起
概述&&&&&&&&&&&&
日,经国务院批准,颁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在其列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6个种或种类和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60个种或种类中,哺乳动物共8目。
熊猴 | 自臀叶猴 | 自颊长臂猿 | 白眉长臂猿 | 长尾叶猴 | 裁帽叶猴 | 滇金丝猴 | 短尾猴 | 蜂猴 | 黑长臂猿 | 黑叶猴 | 黑叶猴的白头叶猴亚种 | 灰叶猴 | 金丝猴 | 猕猴 | 台湾猴 | 豚尾猴 | 倭蜂猴 | 白掌长臂猿 | 藏酋猴
豺 | 棕熊 | 熊猫 | 黑熊 | 马来熊 | 小熊猫 |石貂 | 大熊猫 | 紫貂 | 黄喉貂 | 大灵猫 | 小灵猫 | 熊狸 | 荒漠猫 | 丛林猫 | 猞猁 | 兔狲 | 金猫 | 渔猫 | 东北虎 | 华南虎 | 草原斑猫
蒙古野驴 | 西藏野驴 | 野马
野骆驼 | 鼷鹿 | 林麝 | 马麝 | 原麝&|& 河麂 | 黑麂 | 坡鹿 | 梅花鹿 | 马鹿&|& 白唇鹿&&|& 马鹿&|& 豚鹿 | 水鹿 | 麋鹿&|& 野牛&|& 驼鹿&| &野牦牛&| 黄羊&| 普氏原羚&| 鹅喉羚&| 藏原羚&| 藏羚&| 高鼻羚羊 |& 扭角羚&| 鬣羚 | 台湾鬣羚 | 赤斑羚 | 斑羚 | 塔尔羊 | 北山羊 | 岩羊 | 盘羊
海南兔 | 塔里木兔 | 雪兔
河狸 | 松鼠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兽纲 展开收起 蜂猴(所有种)、熊猴、台湾猴、豚尾猴、叶猴(所有种)、金丝猴(所有种)、臂猿(所有种)、马来熊、大熊猫、紫貂、貂熊、熊狸、云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亚洲象、蒙古野驴、西藏野驴、野马、野骆驼、鼷鹿、黑麂、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牦牛、普氏原羚、藏羚、高鼻羚羊、扭角羚、台湾鬣羚、赤斑羚、塔尔羊、北山羊、河狸& 以上材料来自
Copyright&
皖ICP备号.
Hosted on Aliyun | Cached at
19:50:42 | Processed in 0.45 秒
致力于普及鸟类知识,发布鸟类资讯,唤起更多的人来关爱鸟类、保护生态.
旗下网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麋鹿测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