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9007 root有哪几款游戏可以隔空玩

【OPPO Find 7 X9007/轻装版/移动4G 怎么样】OPPO Find 7 X9007/轻装版/移动4G 好不好_优缺点-ZOL中关村在线
1688人评分
网友点评 (1688)
优点1、各种硬件都很好、运行很流畅、基本上也没出现过其他买家说的很容易死机、卡死这情况;
2、黑屏触感和隔空翻屏功能也超赞和很炫;但是,自定义手势居然不能用/响应;
3、拍照功能很爽很强大,超清4千万像素非常牛叉,全景功能比我以前用的好,还有语音控制功能,不过语音控制效果不好,我们家宝贝(大嗓门)有时候用120分贝喊都没响应;
4、音乐效果也很炫,声音很大,有时候骑车时候可以开外放代替我那个播放器。
5、WiFi接受能力强,以前我在宿舍隔着2层办公室的WiFi信号,三星note1几乎接收不到,现在这个饭桶7保1争2。
6、非常方便的截屏功能。but没有图片编辑。
缺点一、最最最最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GPS功能超屎和烂。
1、上次长途回家,同一环境/路况的情况下,同一个软件(搜狗),居然find7关键时刻掉链条,再几个需要很不起眼的拐弯点GPS信号丢失,让我走错了1次,然后断断续续GPS丢失4、5次,幸亏还有家里最高领导人的手机辅助才没走错。很负责任的说,那些路是很平缓、周围没有搞建筑物的地形下。而note1几年来,也是这条线路,从不丢失信号。
2、gps也不够精准吧,小区用咕咚运动的时候,GPS把我们小区的一个环形footway变成了畸形。可以看图片说明。骑车的就感觉好很多,走路的就忒不靠谱。
二、辐射估计应该很大。
证据1、办公桌前,我左手边是座机,右手边是手机,相隔80-100cm左右,每当我的座机响起接电话,有时候手机这边又响或者接受短信,那个辐射足以把我座机通话打趴,座机通话质量惨不忍睹“吱吱吱.......”
证据2、一般情况下,我手机打电话通话时长一般很短一般是1分内,有1、2次,通话超过7分钟,突然感觉到接电话这边的耳朵和脑袋有点麻麻和阵痛感。我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愿是错觉吧。
三、居然没有系统的图片编辑软件,记得note1的自带编辑器,截屏完后立马可以转入编辑状态、涂鸦......这个居然没有图片编辑器,怎样对图片进行圈点嘛?只有图片浏览器的简单功能。
总结硬件冈冈滴好,图片音乐功能强大;但是gps功能非常惨不忍睹,还有很多应用不够人性化和成熟。希望可以改正那些缺点。
优点拍照牛B,闪充不是吹的,系统流畅,顶级音质,外观漂亮,手感也不错,
缺点虽说是闪充但是电池不太给力,如果纯待机还行,但是玩游戏掉电特别快,也许这就是2K屏换来的代价,发热是这部机子的硬伤,玩了3把天天飞车机子明显发烫,希望OPPO能早日解决
总结本人并非水军,所以上传的图片中特意把发票也带上,此款手机确实不错,使用两天没发现任何BUG,至于有些人说价格贵了,各人看法吧,起码OPPO不抢购,不期货,服务也挺不错,值得庆幸的事手机屏幕我特意盯着看无任何发黄迹象,说了这么多希望给正在观望的人一些意见
优点外观美,手感很好,闪充给力,分辨率超高,照相清晰,美颜效果极好,适合自拍。
缺点价格偏高,Color OS系统不是很稳定,有一些小问题,希望越做越好
总结5月31号,第一天开售标准版FIND7就跑到武汉大智路OPPO专卖店买了一部。拿到手后第一感觉手感和外观极佳。用了几天,觉得反应速度快,闪充很厉害,一小时左右充满。拍照特别清晰,不输给苹果5S,自拍时前摄像头的美颜效果真是特别好。有人说发热严重,我觉得吧,安卓手机,又是高通801的CPU,不发热那真是不正常了。总体觉得很满意,如果价格再低一点,系统再做稳定一点,那就是完美了。(下面实物图是另外一个摄像头有点问题的手机拍的,不是FIND7,所以不是很清晰。)
优点分辨率像素,2K屏幕,降价很慢,屏幕像素密度很高有534ppi,窄边框完全可以接受为3.26mm。NFC,OTG,蓝牙4.0,红外手势识别,电子罗盘,霍尔感应器,陀螺仪这些都有,毕竟它是高端机,CPU频率为2560MHz,是目前最高的,这也说明了它的系统流畅性,我用了十多天完全没见卡顿的现象,而且一起有八十多个软件,RAM容量也很重要为
3GB也是目前最高的,自带ROM容量32GB,而且还可以扩展,3000mah的可拆卸式电池,其实拆不拆都无所谓,因为充电非常快,4.5A充电器,称之为闪充,一小时左右就可完全充满;闪光灯是LED双补光灯,挺光亮的,后置摄像头像素1300万像素,光圈为f/2.0六镜式镜头,拍照也挺强大的。因为是音乐手机,所以音质非常好,还是双喇叭的,呼吸灯设计成天际线是很漂亮、独特拍照也好。
缺点电池完全来待机的话,可以两到三天左右吧,这也不怕,有闪充,不过也只可用自带的45A的
充电器,前置摄像头,也就只能自拍吧,
总结总体来说,这手机还是非常好的,系统流畅是不用说的嘛,它的CPU频率就是2560MHz,RAM 3GB,这都是目前最高的。自己如果觉得有什么缺点,还是想到这句话“人无完人“嘛,还是值得购买的。
优点拍照不错,影音效果极佳,外观设计漂亮,运行流畅。手势操作很好玩
缺点2G的运行只有1.76G,16G的内存只有9G。屏幕太大携带不方便,没有单手操作,电池续航能力差,如果想要早上六点玩到晚上12点必须两次充电,闪充一般要充两个半小时才能满,电话声音超级小,每次都得开扩音才听得见,还有视频悬浮窗功能,只有手机自带的优酷才有这功能,自己下载的播放软件根本不能用此功能,白天拍的效果很好,夜晚拍的噪点很多,但放上电脑查看并不是很多,就是没有手机上看的那么亮,一使用拍照功能不到五分钟,手机就开始发热,联网玩游戏不到十分钟手机也发热,信号接收能力差,是不是就给我玩断网,三星电信手机和这款呆在不算偏僻的地方(五排三四层楼的楼房,后面一座不超过三百米的山)三星电信手机1000多的3G卡,还能上网打电话,这货直接没有信号,
总结如果屏幕订在5.5货5寸,毕竟它还只是个手机,不是电视。如果通话声音能在大些,毕竟打电话的都不怕别人听见。价格在2500这样就真的完美了。
优点运行速度快、屏幕大、VOOC闪充,充电速度快得没话说、照片质量高、color os功能齐全、熄屏美学2.0让手机漂亮了不少,加上底部的天际线呼吸灯(我最喜欢的一点,太漂亮了),拿着有面子。
缺点长时间使用logo到摄像头那里发热;有时相机会闪退,然后打不开;由于后盖可以打开,导致有些地方有轻微的嘎吱声。
总结总的来说这是一款值得入手的手机,买手机不要在乎别人的评论,自己的感觉才是关键。
优点屏幕鲜艳,反应快,导航精准
缺点手机电池续航能力差了点
总结总体来说,手机性价比可以,而且参加了中国移动的4G体验送话费活动,等于2000左右买了这部手机,划算啊
优点充电确实是快,系统还算流畅
缺点屏幕下部泛黄,特别是在浏览网页的时候,客服说是由于是暖屏会更讨好眼睛,我感觉会更伤眼睛,客服给的答复简直让人无语!!!
总结总体来说还行,系统还算流畅,玩飞车有时候会卡,显示屏泛黄是真坑爹!!!
优点充电快,拍照牛B,系统流畅,音质好,外观漂亮。
缺点2K屏很耗电。
总结VOOC闪充技术很牛B、5000万像素超清画质拍照,手势体感功能很实用。
优点充电快,不用专用的充电器,普通的充电也明显快,屏幕清楚,系统流畅,拍照清楚,音效很好。
缺点开个软件就提示使用数据流量,有点费流量,后盖容易划伤,系统软件自起较多,开机内存已经占用差不多1G
总结整体来说,手机挺好,系统需进一步优化
优点OPPO的旗舰机型,外观都是无可挑剔,OPPO Find7这款做的很轻很薄,性能上也没有缩水,充电速度很快,运行也很流畅。
缺点价格偏贵,性价比不足,使用了2k屏幕,对电池压力也有些大。
总结主打轻薄流畅,亮点是闪冲技术以及2k屏幕,显示效果优秀的同时,电量上消耗也偏快,建议配合移动电源使用。
优点画面细腻,没必要追求2K,肉眼上分辨不出的。
缺点发热,放在耳朵旁打电话不舒服
总结我用的Find7轻装,报价2998,在和商家砍价的时候惹恼SB商家说:我进货就是不卖给你······,果断截了这张图,跑到实体店凭借这杀器2680买了,外加300话费,3G升4G卡,不过砍价太狠,赠品没得拿了。
用了两星期拍照自带美化,拍出来自然。运行流畅,唯一缺点容易发热,我玩的是迷你西游,不知道是否游戏有关?看电影什么的都不发热,画面细腻,以上优点。
缺点:音乐外放一般,不符合OPPO音乐手机名头;打电话时,正面咯着耳朵难受,音质,信号不够好;耗电很快,充电更快,不是缺点的缺点······;
我到现在还没找到信息屏蔽在哪里······不知道有没有。
总体来说2998买肯定不值,2680还是感觉略贵,理想价格2500
优点运行速度快,屏幕大,像素高,操作人性化
缺点find7有个致命的缺陷,视窗皮套合上以后只要轻轻拨弄盖子,屏幕就会被唤醒,以至于屏幕长期处于工作状态,这样会非常耗电。也因为唤醒功能,合上盖子通话的时候只要动了盖子还容易自动挂断电话。
总结总的来说,OPPO find7还是相当好的,手感和运行速度,像素都不错
总结做工细腻,屏显清晰,反应快速,最不满意是地方就是接听来电时的滑接方式,希望可以多添加几种
总结总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价格不菲!做工及设计很不错!系统也流畅,电池够用,充电的确很快!这个肯定要给个赞!音质及拍照摄像效果都值得称赞!要说缺点嘛,单手操作肯定有点麻烦!携带时最好要有个包包;玩一般游戏绝对没问题,但很奇怪的是在我玩神庙逃亡2时,有时延迟的不行,我想发热对于手机来说也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听筒音量太小,除非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当然可以戴耳机,这一点我是比较介意的,总之,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
总结标准版,手感不错,外观尤其是后盖黑色款很好,运行速度不错,4G的上下行速度在1.5M一秒左右,本地视频在拖时间条时反应慢,插耳机后,会多出一个专门播放音乐的界面,大型游戏流畅运行,画面不失真
优点屏幕大,清晰,速度真的很快。外观我也喜欢,5.5的屏幕对我来说刚刚好,有的薄,感觉也差不多,太薄了感觉也不实用。充电很快,一个多小时就满了,真的快。
缺点用了一个礼拜暂时没有发现,我以前用的是三星9220的,用了1年多wifi坏了,刷机也无用。饭7如果能再送一块电池和座充那就好了。可以让人家选择要或者不要,比如加100送电池和座充,这样最好。
总结我对电池不能换,屏幕在5.0到5.7以外的手机基本不考虑,这也是买这个的原因吧!这手机配置虽然高,但是不便宜啊,我怀着忐忑的心买的,我有点担心国产手机,你们懂的。我还是支持国产一下,感觉你们也挺努力的,希望你们好好做手机,玩虚的没用,只会害了自己,希望我的oppo 质量好 耐用一点。
总结我入手2680,就是出厂标配,虽然没送什么东西,不过手机用着很好,没感觉有别人说的那么多毛病,我不懂什么配置的,只是自己用着感觉系统挺流畅,屏幕很清晰,也很好看,拍照也很清楚,还有各种体感手势用着很方便。操空操作也很高冷,实在不明白那些说机器那么多毛病的人是人品不好还是怎么的。
优点屏幕确实比三星NOET3好与S5持平,闪充一个小时20分钟充满,系统操作流畅,在手三个月无死机,两程序闪退,一次程序崩溃,之所以不与5S比较,呵呵呵,个人感觉拍照完胜5S,系统流畅度也不比5S差,而且我觉得苹果5S比不上三星S5,S5比不上OPPO饭七,不信,可自己比较比较,现在国产手机硬件上不差于国际某品牌,做工也不差于国际某品牌,而且本土化ROM,如果小米的MIUI,华为海思SOC,台湾友达光电的屏……
缺点广告太多太唯美了,感觉木有品牌灵魂。
总结买了就不要后悔,后悔了就不要买。
优点像素高反应快屏幕清晰,通话也很好,没有出现像别人说的那种情况,音效也很棒,电池发热情况很少出现
缺点续航能力有待提高那就完美了
总结很不错的手机,值得购买
努力加载中,请稍等~&div&去过 ABC 大概十多次,说起来不过是六本木一带的「社区书店」,内饰在日本也算相当朴素了,但从漫画到设计书到摄影书都挑选的颇有品味,以至于在那里逛有一种跟店长隔空对话的知己感。&/div&
去过 ABC 大概十多次,说起来不过是六本木一带的「社区书店」,内饰在日本也算相当朴素了,但从漫画到设计书到摄影书都挑选的颇有品味,以至于在那里逛有一种跟店长隔空对话的知己感。
&div& J.K. 罗琳撰写《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时的大纲草稿,表格中标明了每个月的剧情重点及事件。 &/div&&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8f4287e04ccb5c8cb183a8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8f4287e04ccb5c8cb183a8_r.jpg&&
J.K. 罗琳撰写《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时的大纲草稿,表格中标明了每个月的剧情重点及事件。
因为你小时候感受不到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无力,不那么需要抱团取暖也不那么孤独,等长大了面对垄断资本主义了,小伙伴也分出阶层来了,这时候就觉得自己又无力又孤独,想要找人抱团取暖却又没有必要的社交能力,只好通过民族这个门槛最低的方式寻找精神安慰。
因为你小时候感受不到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无力,不那么需要抱团取暖也不那么孤独,等长大了面对垄断资本主义了,小伙伴也分出阶层来了,这时候就觉得自己又无力又孤独,想要找人抱团取暖却又没有必要的社交能力,只好通过民族这个门槛最低的方式寻找精神安慰。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ad5c1f9b_b.jpg& data-rawwidth=&2880& data-rawheight=&1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8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ad5c1f9b_r.jpg&&&/figure&&blockquote&&b&9 月 16 日更新:&/b&&br&&br&更新了 App Store 中 Updates 页面下的动画性能问题,以及 Apple Music 中返回顶部位置不统一的问题。&br&&br&另外统一回答一下部分评论怀疑评价 Beta 版系统有失公允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使用的是 Apple 在 13 日凌晨推送的 iOS 11 GM 版,按照过去多年的经验,若没有出非常大的意外,GM 版即为一周后将要向大众推送的正式版。GM 版本等于正式版,而不是 Beta 版,因此评价 GM 版本是没有问题的。&br&&br&本文英文版已在 Medium 发布:&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edium.com/%40oueryan/dive-into-the-details-of-ios-11-is-apple-still-detail-oriented-fe70af065a7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ive into the details of iOS 11: Is Apple still detail-oriented?》&/a&&/blockquote&&p&北京时间 13 日凌晨,Apple 在 Apple Park 内的 Steve Jobs Theater 召开了秋季特别活动,在为全面屏的 iPhone X 揭开面纱的同时,Apple 向开发者们推送了即将在 19 日正式推送的 iOS 11 GM 版本,笔者也在第一时间更新了自己的 iPhone。&/p&&p&笔者在 6 月份的 WWDC 后尝鲜了 iOS 11,在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更新后,iOS 11 终于走到了正式版。笔者使用的是 4.7 寸的 iPhone 7,在一番体验后,却发现 iOS 11 的正式版仍然充满了 Beta 版本的毛糙感。做为一名设计师的笔者,终于仍不住要写一篇文章来吐槽了。&/p&&p&笔者撰写本文的目的,在于让人们注意到 iOS 11 中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也希望能够让与 Apple 内部有关的人员注意到,使得 iOS 11 在后续版本更新中能够解决这些问题。&/p&&p&iOS 11 体验的粗糙,主要表现在 UI 和动画方面。iOS 11 的 UI 元素极不统一,各种 UI 元素混杂,尽管它们看起来相似,但却会在细微的体验间带来割裂感。这些元素的不统一主要集中在 iOS 11 中更新过的一些 UI 元素,例如新加入的 Large Title,以及新的 Search Bar 样式。这些新引入的元素,或许是缘于 Apple 内部工程师也尚不熟悉,导致系统中出现了许多不统一的 UI 体验。&/p&&h2&&b&Mail&/b&&/h2&&p&先来看看 iOS 11 原生的 Mail。和其他系统应用一样,Mail 也引入了新的带有 Large Title 的 Navigation Bar。然而,Mail 中的 Large Title,与设计指南中的标准样式相比,位置却靠右了一些。在此我们可以 Search Bar 作为参照物,在标准控件中,Large Title 与 Search Bar 依照同一条参考线左对齐,而在 Mail 中,Large Title 显然相比 Search Bar 在水平位置上往右边挪了些。&/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ac658c4f719b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7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ac658c4f719b_r.jpg&&&/figure&&p&&br&&/p&&h2&&b&Watch app&/b&&/h2&&p&在 Watch app 中,Search Bar 的设计并未适配 iOS 11 推荐的样式,显得格格不入。在使用了 iOS 11 新设计风格的原生应用中,Search Bar 都已经和 Navigation Bar 融为一体,而 Watch app 却并非如此:&/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7ad3f5f6c6b22a8db0b20b2e89384a1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6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7ad3f5f6c6b22a8db0b20b2e89384a1_r.jpg&&&/figure&&p&&br&&/p&&p&在 Apple 向开发者发布的 &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developer.apple.com/videos/play/fal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uilding Apps for iPhone X&/a& 指导视频中,刚好提到了同样的问题:&/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cd1f938c52fae80b1b9fa062d52e111_b.jpg& data-rawwidth=&1588& data-rawheight=&13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cd1f938c52fae80b1b9fa062d52e111_r.jpg&&&/figure&&p&&br&&/p&&p&左侧的 WWDC 是在未经适配的反例,右侧的 Contacts app 则是适配过的范例。视频中是如此解说这个问题的:&/p&&p&&br&&/p&&blockquote&That’s move on to the second issue that I found… if I bring out the search field, well that doesn’t look quite right. Let’s compare this to the Contacts app list. A couple of things look wrong here. The color of the search bar background isn’t quite right. And the sizing is a bit off.&/blockquote&&p&&br&&/p&&p&可见,iOS 11 提倡 Search Bar 与 Navigation Bar 背景融合。而 Watch app 作为原生 app,却没能做到这一点。此外,Watch app 的 Search Bar 点击后,Search Bar 已经贴到了 Status Bar 的底部,可见 Apple 的工程师在此处并不够用心:&/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bb32c3e042a345c4bed4fae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bb32c3e042a345c4bed4fae_r.jpg&&&/figure&&p&&br&&/p&&h2&&b&Files&/b&&/h2&&p&Files 中的 Search Bar 同样有问题。看起来 Files 的工程师使用了非标准的 Search Bar。从下图可以看出,相比 Settings 中的标准 Search Bar,Files 中的在尺寸大小、字体颜色上有些许差别:&/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cef230c3b8ae0361d38dbf59fa51f5f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10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cef230c3b8ae0361d38dbf59fa51f5f_r.jpg&&&/figure&&p&除了尺寸大小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点击 Search Bar 后的动画判断出不同。首先看看 Settings 中的标准 Search Bar:&/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74067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v2-1aee75f6f510fbafeefff.jpg& data-lens-id=&740672&&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v2-1aee75f6f510fbafeefff.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740672&/span&
&p&&br&&/p&&p&&br&&/p&&p&&br&&/p&&p&再看看 Files 中的 Search Bar:&/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36070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2.zhimg.com/v2-e35a839bbe1c69.jpg& data-lens-id=&36070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2.zhimg.com/v2-e35a839bbe1c69.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360704&/span&
&p&&br&&/p&&p&对比发现,Files 中的 Search Bar 动画速度更快,且动画逻辑并不自然,略显粗糙。&/p&&h2&&b&App Store&/b&&/h2&&p&iOS 11 的 App Store 经过了重新设计,引入了类似 Apple Music 的设计。然而,在 App Store 的 Today,以及 Apple Music 的 For You 中,日期的地方却是用了两种不同的字重。如下图所示,App Store 中较重,而 Apple Music 中较轻:&/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9eda204cfb22e911dcc27d660ab48ef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11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9eda204cfb22e911dcc27d660ab48ef_r.jpg&&&/figure&&p&&br&&/p&&p&同样是这两个 app 的对比,在两个 app 的搜索页面中,触摸 App Store 内的推荐条目,并不会有触摸的 hover 反馈,而对于 Apple Music,触摸搜索条目时,改条目的背景色和字体色会调换,以形成触摸反馈。笔者认为,Apple Music 的处理更为合适,且同样作为系统的原生应用,不管是否有 hover 反馈,都应该统一。&/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1b059dbdcd1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1b059dbdcd1_r.jpg&&&/figure&&p&&br&&/p&&p&此外,在 App Store 中,仍存在一些细节上的 bug。在 App Store 中打开任意一个有特色图像的 app,从左边缘右划,再左划,会发现 Navigation Bar 的颜色出了问题:&/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75bed44e73ae39582cc4b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11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75bed44e73ae39582cc4b_r.jpg&&&/figure&&p&&br&&/p&&p&通过视频看一下这个 bug:&/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50822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3.zhimg.com/v2-ac512cbef8e6e7cae8afea.jpg& data-lens-id=&50822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3.zhimg.com/v2-ac512cbef8e6e7cae8afea.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508224&/span&
&p&&br&&/p&&p&App Store 中还有一个动画性能问题。在 Updates 下面,下拉刷新后,滑动 Large Title 时帧数会严重下降,此处通过视频不好展示,亲自体验时可以明显感受到。&/p&&p&&br&&/p&&h2&Health&/h2&&p&在 Health 中,Today 页面和 Health Data 页面中,相同的数据,相同的卡片设计,卡片的宽度却不同。这一问题在 iOS 10 中已经存在,但是至今仍未有改观:&/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4b6afc619ab8a92ca452e7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18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4b6afc619ab8a92ca452e7_r.jpg&&&/figure&&p&&br&&/p&&h2&&b&Today Widget&/b&&/h2&&p&在 iOS 11 中,有两种打开 Today Widget 页面的方式,一为在主屏幕右划,二是在锁屏/通知中心右划,然而以上两种方式各自调出的页面中,顶部 Search Bar 的触发动作和动画有很大的差异。前一种方式(主屏幕右划)中,向下拉动 Widget 页面无法调出 Search Bar,而点击 Search Bar 时除 Cancel button 有动画之外,毛玻璃的出现和消失没有动画过渡,Search Bar 宽度的变化也只有在变窄时才有动画,退出 Search Bar 时则没有动画,整个体验十分生硬:&/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19468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2.zhimg.com/v2-8901dadcd4a0b82b95cd51.jpg& data-lens-id=&194688&&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2.zhimg.com/v2-8901dadcd4a0b82b95cd51.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194688&/span&
&p&&br&&/p&&p&&br&&/p&&p&&br&&/p&&p&而在第二种方式(锁屏/通知中心右划)中,以上动作均有动画过渡,且向下拉动 Widget 页面可以调出 Search Bar,体验顺滑:&/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355072&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v2-06aa5f0dab9c8a8cfa32d91f4cee2e63.jpg& data-lens-id=&355072&&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v2-06aa5f0dab9c8a8cfa32d91f4cee2e63.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355072&/span&
&p&&br&&/p&&p&&br&&/p&&p&&br&&/p&&p&这就造成了两处 Today Widget 页面体验的割裂。显然,从主屏幕进入的版本简陋许多。值得一提的是,在 iOS 10 中,从主屏幕进入的 Today Widget 页面也都是有 Search Bar 动画的,Search Bar 也可以通过下拉触发,不知为何,这一切在 iOS 11 中都消失了。&/p&&p&不过,话说回来,iOS 11 中通过锁屏/通知中心进入的 Today Widget 页面也并非完美,其同样有相较 iOS 10 的倒退之处。在 Today Widget 页面,当用户上拉页面,使得 Search Bar 盖过 Widget 时,Search Bar 下会出现一毛玻璃矩形,以防止 Widget 内容和 Search Bar 重叠,然而,此时点击 Search Bar,这一毛玻璃矩形会首先消失,然后才出现全屏的毛玻璃,而退出 Search Bar 时,则是全屏的毛玻璃先完全消失,顶部的毛玻璃矩形随后才出现,且没有动画,十分不自然:&/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82329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3.zhimg.com/v2-36be3030263ebcbdc312ca.jpg& data-lens-id=&823296&&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3.zhimg.com/v2-36be3030263ebcbdc312ca.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823296&/span&
&p&&br&&/p&&p&&br&&/p&&p&(请仔细看屏幕顶部的 Search Bar)&/p&&p&&br&&/p&&p&如果视频太快,还可以逐帧观看。可以看出,全屏的毛玻璃与顶部的毛玻璃并无连接,而是先后出现,割裂感十足:&/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6efa7c894fb17f5e182bc_b.jpg& data-rawwidth=&760& data-rawheight=&1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6efa7c894fb17f5e182bc_r.jpg&&&/figure&&p&&br&&/p&&p&除了缺少的动画,iOS 11 中同样有多余的动画。在 iOS 11 中,每次从 Today Widget 页面左划,进入锁屏界面时,都会有一个播放器从短变长的动画。在笔者看来,这个动画实在多余了:&/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177088&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1.zhimg.com/v2-9ca2b57cbeff15b3a170.jpg& data-lens-id=&177088&&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1.zhimg.com/v2-9ca2b57cbeff15b3a170.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177088&/span&
&p&&br&&/p&&p&&br&&/p&&p&&br&&/p&&p&在点击 Search Bar 后出现的 Siri Search Suggestions 中,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当用手触摸搜索项时,hover 反馈宽度并不是屏幕宽度,导致 hover 变成了一个十分僵硬的直角矩形。合适的 hover 应该是像 Apple Music 等 app 中一样,hover 宽度为屏幕宽度:&/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bc213bf31c1d25d38329e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1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bc213bf31c1d25d38329e_r.jpg&&&/figure&&p&&br&&/p&&p&其二是一个非常诡异的问题,如果各位仔细看 Siri Search Suggestions 中的文字,会发现字体的边缘并不平滑(拉丁字母较明显):&/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c8e741f066af47b17597d9eab95a772_b.jpg& data-rawwidth=&1914& data-rawheight=&11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c8e741f066af47b17597d9eab95a772_r.jpg&&&/figure&&p&&br&&/p&&h2&&b&Photos&/b&&/h2&&p&留白过多或过少,即不合适的 margin,同样出现于 iOS 11 的许多地方,使得 UI 的粗糙感和半成品感尽显。&/p&&p&在 Photos 中的 Shared 标签页中,Activity 页面内容左侧(下图中箭头所指处)的 margin 太小,相比其他 app 过于突兀:&/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8a1b78b5ddd84d1d22baeb647a62aca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10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8a1b78b5ddd84d1d22baeb647a62aca_r.jpg&&&/figure&&p&&br&&/p&&h2&&b&Settings&/b&&/h2&&p&在 Settings 中的 Apple ID 页面,iOS 11 中底部的设备列表对齐方式自成一派。而在 iOS 10 中,这一区域是正常的,不知为何在 iOS 11 中就坏掉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e436fedf18178e5ded0feff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e436fedf18178e5ded0feff_r.jpg&&&/figure&&p&&br&&/p&&h2&&b&Apple Music&/b&&/h2&&p&在 Apple Music 中,Connect 的某些 post 类型会出现图片与文字间 margin 过小的情况,可以确定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故意的设计决定,因为在 macOS 中的 iTunes,margin 的设置是合理的。尽管 Connect 这一功能存在感极低,但是作为 Apple,仍不应该在设计上犯如此低级的错误:&/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6ea802b61b88d9a0de1f8f_b.jpg& data-rawwidth=&1944& data-rawheight=&1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4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6ea802b61b88d9a0de1f8f_r.jpg&&&/figure&&p&&br&&/p&&p&同样是 Apple Music,进入 Library 的 Albums list,点击右侧的首字母跳转,会发现,字母的标签遮挡了一部分专辑封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07497efa82f44019c4eda2a_b.jpg& data-rawwidth=&990& data-rawheight=&12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9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07497efa82f44019c4eda2a_r.jpg&&&/figure&&p&&br&&/p&&p&在 iOS 10 作为特色在 WWDC 上宣传的 Apple Music 播放界面动画在 iOS 11 中工作不正常。例如,在二次打开正在播放界面时,正在播放专辑封面的阴影会无端消失(下图左);暂停状态下,封面应该较小,但在二次打开播放界面时,却变得和正在播放时一样大(下图右):&/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aa0f8ecad4b02f9582d0cacd1954b12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2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aa0f8ecad4b02f9582d0cacd1954b12_r.jpg&&&/figure&&p&&br&&/p&&p&在 iOS 10 使用过 AirPods 听歌的用户都知道,当连接至 AirPlay 设备时,正在播放界面底部的 AirPlay 图标后,会显示连接的设备名。然而,在 iOS 11 中设备名却不见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322ebecc2e306cacafdcb33970ebb02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322ebecc2e306cacafdcb33970ebb02_r.jpg&&&/figure&&p&&br&&/p&&p&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一个设计上的选择,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 bug。如下视频所示,在正在播放界面中刚刚连接至 AirPlay 设备后,底部会显示设备名。但若在之后将正在播放界面关闭,再次打开后,设备名就不见了(请注意看视频底部的 AirPlay 标志):&/p&&p&?&/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77542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v2-42fceef9fcec3cc62c073.jpg& data-lens-id=&77542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v2-42fceef9fcec3cc62c073.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775424&/span&
&p&&br&&/p&&p&而且,在使用和 Apple Music 同样设计风格的 Podcasts 中,始终会显示 AirPlay 设备名,没有 bug:&/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5b18b8edb631595ccff0aff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5b18b8edb631595ccff0aff_r.jpg&&&/figure&&p&Apple Music 中还有一个 bug。众所周知,在 iOS 中返回顶部一般有两种方法,一为点击 Status Bar,二为点击 Tab Bar 上的图标。然而在 Apple Music 中,点击 Status Bar 后返回的是 Large Title Navigation Bar,点击 Tab Bar 图标后返回的却是小字的 Navigation Ba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cd049acee21e24d3b8dbda0a054256a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cd049acee21e24d3b8dbda0a054256a_r.jpg&&&/figure&&p&&br&&/p&&p&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个 bug 而不是设计选择。因为在采用大标题的 Podcasts 和 App Store 等原生应用中,点击 Status Bar 和 Tab Bar 图标返回的都是 Large Title。&/p&&h2&&b&Control Center&/b&&/h2&&p&在 Control Center 中,AirPlay 设备的标示显示也有 bug。笔者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连接着 AirPods 却显示播放源为「iPhone」的情况。以及,当播放源显示为 AirPods 时,点击暂停,播放源则显示为 iPhone(不过这只是显示的错误,AirPods 仍在正常运作):&/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008576&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v2-a359c176d37df829960b.jpg& data-lens-id=&008576&&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v2-a359c176d37df829960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008576&/span&
&p&&br&&/p&&p&&br&&/p&&p&Control Center 中也有一处不合适的动画,即 Screen Mirroring 的 3D Touch 动画:&/p&&p&&br&&/p&&p&&br&&/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zhihu.com/video/837504&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 data-poster=&https://pic2.zhimg.com/v2-02b5cffe9d7ea9a5c3e1.jpg& data-lens-id=&837504&&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2.zhimg.com/v2-02b5cffe9d7ea9a5c3e1.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s://www.zhihu.com/video/837504&/span&
&p&&br&&/p&&p&&br&&/p&&p&&br&&/p&&h2&&b&Weather&/b&&/h2&&p&iOS 11 的 Weather 同样经过了更新,采用了更大的字体,留白更少。在此处我注意到了一个小细节,在 iOS 11 中,温度的数字并未居中。而在 iOS 10 前,数字是居中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ca549ffcf3c6e6cd84ee4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ca549ffcf3c6e6cd84ee4_r.jpg&&&/figure&&p&此处有可能是 iOS 11 的设计决定。但是笔者的实际使用中,iOS 11 未居中对齐数字,导致在部分温度时,数字视觉偏左十分明显,效果并不来得比 iOS 10 好。&/p&&p&&br&&/p&&h2&&b&字体问题&/b&&/h2&&p&接下来是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以上的问题可能对正常人的使用并不影响,但接下来的问题实实在在影响了每个人的使用体验。&/p&&p&这就是 iOS 11 Safari 中存在的伪粗体问题。这一问题是笔者在 iOS 11 调试个人网页效果时发现的:&/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5a539e7f98fa1abdf54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9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5a539e7f98fa1abdf54_r.jpg&&&/figure&&p&&br&&/p&&p&如上图,iOS 11 中,苹方粗体是明显的「伪粗体」(faux bold)。伪粗体即系统并非调用苹方自带的字重,而是在某一基础字重上粗暴地机械增加字重。伪粗体通过算法机械生成,通常质量不佳,会造成笔画粗细、字距等方面的明显问题。从截图中可以看出,iOS 11 中的伪粗体苹方字距明显偏大。&/p&&p&在经过调试后,笔者发现这一问题仅会发生在 CSS font-family 设置中存在「-apple-system」的情况中,即 font-family 中使用了系统的 San Francisco 字体。只要在 font-family 中去除 -apple-system,系统即会调用现有的字重,伪粗体消失。&/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490f2b3c0ea77b55b9f35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490f2b3c0ea77b55b9f35_r.jpg&&&/figure&&p&&br&&/p&&p&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 Safari 中,而是会波及所有使用了 iOS 网页渲染引擎的 app,例如微信的内置浏览器和豆瓣 app。如下图所示,豆瓣 app 已经被伪粗体苹方占领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b2a93e14ee800a04f858eeb4eee323c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b2a93e14ee800a04f858eeb4eee323c_r.jpg&&&/figure&&p&&br&&/p&&p&打开一篇影评,会发现标题是伪粗体。通过对比换行位置,可以发现伪粗体的字距有很大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不仅仅是伪粗体,其波及包括 Regular 在内的所有字重,即实际上,你所看到的 Regular 字重也是「伪 Regular」。伪 Regular 或许很难从笔画粗细这一角度发觉问题,但通过下图对比,可以发现 iOS 11 中正文的字距也偏大,足以证明这是「伪 Regula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d2b4fbc0a491c79cc2e633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d2b4fbc0a491c79cc2e633_r.jpg&&&/figure&&p&&br&&/p&&p&再欣赏一下伪粗体在微信推送中的表现:&/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d5ad8f9cb56bea492fbf23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d5ad8f9cb56bea492fbf23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3cf9da4798_b.jpg& data-rawwidth=&1960& data-rawheight=&20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3cf9da4798_r.jpg&&&/figure&&p&&br&&/p&&p&Safari 伪粗体问题在 iOS 11 Beta 1 就已出现,笔者于八月初通过 Feedback app 提交 bug 反馈,但直至 iOS 11 正式版,这一问题仍未解决。笔者作为一名字体排印爱好者,实在对此感到失望。&/p&&p&&br&&/p&&hr&&p&&br&&/p&&h2&&b&结语&/b&&/h2&&p&近几年,关于 Apple 软件质量下降的讨论不绝于耳。Apple 在生物识别、机器学习、AR 等重大领域大跨步前进,公司规模愈来愈大的同时,似乎失却了过往那种细心雕琢每一个产品细节的心。13 日的发布会上,听着 The Beatles 的歌,听着 Steve 的话,有那么一瞬间,我感到我们好似还身处过去的 good old days。不过今日的 Apple,确实是不同以往了。我无意唱衰 Apple,作为一名生活中充满 Apple 产品的人,Apple 现在仍是我最喜爱及尊敬的科技公司。我只是希望,Apple 不断前进的同时,不要忘记过去他们所珍视的价值。&/p&
9 月 16 日更新: 更新了 App Store 中 Updates 页面下的动画性能问题,以及 Apple Music 中返回顶部位置不统一的问题。 另外统一回答一下部分评论怀疑评价 Beta 版系统有失公允的问题。笔者在本文中使用的是 Apple 在 13 日凌晨推送的 iOS 11 GM 版,按照…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3df7a91d5a328f57c72dd7ebc14d3d9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3df7a91d5a328f57c72dd7ebc14d3d9_r.jpg&&&/figure&&p&更新:承蒙大V收藏,更新一个排行榜。&/p&&p&然后给格兰特加上了一个儿子:《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改成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p&&p&把三体从玄幻变回了科幻:《黑暗神林》改成了《黑暗森林》&/p&&p&村上春树被我打成了村上村树,罪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f38e81ecd03_b.jp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f38e81ecd03_r.jpg&&&/figure&&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有哪些堪称伟大的科幻小说? - 知乎&/a&&/p&&p&统计了286个答案,里面提到的书,总共777本书(或小说的名字),结果如下:&br&&/p&&p&《三体》是最受答主欢迎的,可能与是中国作家刘慈欣有关。这套小说包含了《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其中《三体》获得2015年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我是看完了的,几乎是一口气,特别是第二部《黑暗森林》,从晚上9点一直看到第二天凌晨4点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3fde55f143d91271bc8da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3fde55f143d91271bc8daa_r.jpg&&&/figure&&p&&br&&/p&&p&第二名是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阿西莫夫还有《机器人》系列也是名列前茅,不愧是科幻小说的三巨头。基地系列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第二基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26b16eeab30aea316c9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26b16eeab30aea316c9_r.jpg&&&/figure&&p&第三名是儒勒·凡尔纳的“海洋三部曲”,包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大多数答主都承认这基本书是他们的启蒙之作;最难能可贵的是,书中所预言的科幻技术现在基本已经实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31baac0accbd027a670f99e3de5c0a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31baac0accbd027a670f99e3de5c0a0_r.jpg&&&/figure&&p&
第四名“反乌托邦三部曲”,这个系列比较奇特,因为一般的几部曲都是同一作者的作品,这三部作品是三个作者的作品,分别是叶.扎米亚京的《我们》、阿道司?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乔治·奥维尔的《1984》。其中以《1984》名气最大,影响最深远。这三本书可以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政治小说。&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9662bbf64d46a587fb5e6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9662bbf64d46a587fb5e64_r.jpg&&&/figure&&p&
第五名“海伯利安”系列,这个可以算作入门必读的系列了,共有四本:《海伯利安》、《海伯利安的陨落》、《安迪密恩》、《安迪密恩的觉醒》。这本书在国内出版过程中有些小插曲:2012年读客图书和江苏文艺出版社引进发行《海伯利安》四部曲,将原四部曲拆分为8本,丧心病狂呀,可以多卖四本呀,然后还没完,更丧心病狂的是译名:《当人类决战机器人1:海伯利安》、《当人类决战机器人2:海伯利安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3:海伯利安的陨落》、《当人类决战机器人4:海伯利安的陨落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5:安迪密恩》、《当人类决战机器人6:安迪密恩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7:安迪密恩的觉醒》、《当人类决战机器人8:安迪密恩的觉醒完结篇》。“当人类决战机器人”,哎,我就是受害者,当时买了前两本。&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34f606cc8d7c1e8f71c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34f606cc8d7c1e8f71c_r.jpg&&&/figure&&p&后来:不料此版本前两册一推出便因其雷人的封面和书名遭到了众多科幻迷的一致吐槽。为了表示诚意,安抚死忠粉的情绪,读客最终做出了妥协,并主动承担了大量的损失,毅然中止了2012版本的《海伯利安》系列出版计划。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对这套经典作品进行了重新的定位和包装,对内文进行了更加严格的校订修改,更得到了美国著名插画师加里·鲁道尔(Gary Ruddell)的特别授权,将他为《海伯利安》系列特别手绘的原画(曾获得雨果奖最佳封面提名)高价买回,作为新版本的封面。2014年末,读客图书终于与吉林出版集团合作推出了全新版的《海伯利安》四部曲,更有供收藏的黑盒套装,其中特别收录了作者本人亲自授权、传说中的&海伯利安5&--轨迹奖最佳中篇《螺旋的遗孤》。(引自360百科)&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b881adef0ce78fee9b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b881adef0ce78fee9bf_r.jpg&&&/figure&&p&第六名《银河系漫游指南》系列有五本,分别是:《银河系漫游指南》,《宇宙尽头的餐馆》、《生命,宇宙及一切》、《再见,多谢你们的鱼》、《基本上无害》。怎么说呢,这是一套很特别的科幻小说,他融合了喜剧这个元素,这在其他科幻小说里是很少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c00ab019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c00ab019e_r.jpg&&&/figure&&p&第七名“太空漫游四部曲”,这个系列被人熟知估计是因为一部斯坦利·库布里克的神作《2001太空漫游》,四部作品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几乎所有推荐的答主都只推荐了第一部,后面的确实没有第一部惊艳。不过,《2010:太空漫游》中引入了中国元素,虚拟了一个中国制造的太空船钱学森号,并且戏份还不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1560eecca1208b6bcf1dad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1560eecca1208b6bcf1dad8_r.jpg&&&/figure&&p&第八名“安德系列”这个系列伟大的原因:奥森·斯科特·卡德是唯一一个在星云奖(1985,安德的游戏;1986,死者代言人)和雨果奖(1986,安德的游戏;1987,死者代言人)都连续两年获奖的作家,并且靠的是同一系列。雨果奖历史上除了奥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洛伊斯·比约德(1991,贵族们的游戏;1992,贝拉亚;同属“迈尔斯系列”),星云奖历史上除了奥森·斯科特·卡德,也只有弗雷德里克·波尔(1976,人变火星人;1977,通向宇宙之门)“二连庄”,足见安德系列的伟大。现在大家觉得这个系列不好,不知是不是因为电影《安德的游戏》拖了后腿。&/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5df594c4a4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5df594c4a4_r.jpg&&&/figure&&p&第九名“机器人系列”提出了“机器人学三定律”,算是为后世树立了标杆。其中《我,机器人》被拍成了同名电影,也是威尔·史密斯的代表作之一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f8d2eb8bf3a9fcdd4c4e0f2a78a263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f8d2eb8bf3a9fcdd4c4e0f2a78a263f_r.jpg&&&/figure&&p&第十名“沙丘三部曲”,由《沙丘》、《沙丘救世主》、《沙丘之子》构成。沙丘系列小说以弗兰克·赫伯特为起点,他创作了六部小说,刚刚提到的三本,俗称大沙丘三部曲。沙丘系列还有第二个三部曲:《沙丘神皇》、《沙丘异教徒》、《圣殿:沙丘》,写完这六部弗兰克·赫伯特不幸逝世,他的沙丘小说就此终结了。不过我们还是幸运的,它的儿子布莱恩·赫伯特发现了一部题为《沙丘:7》的草稿,于是跟朋友凯文·J·安德森一起合作创作了《圣殿:沙丘》的续集,分别是:《沙丘猎手》、《沙丘的杀虫》,然后根据父亲留下的创作笔记和大纲,又写了两部穿插在大沙丘三部曲之间的英雄小说:《沙丘的保罗》《沙丘的风》。在最初整理弗兰克·赫伯特的创作笔记的时候,他们发现要想创作《圣殿:沙丘》的续集,先要写出一系列背景故事才行。虽然已经有了《沙丘:7》的草稿让他们省了很多事情,但是这些额外的故事并没有浪费,于是有了以下小说:《沙丘:阿特莱迪斯家族》、《沙丘:哈克南家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82ab065ed0c418e41b7fe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82ab065ed0c418e41b7fef_r.jpg&&&/figure&&p&&b&在所有推荐中有几个作者是比较有意思的,听我慢慢道来。&/b&&/p&&p&P.J. Plauger:196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可能听过爱因斯坦的课呢)。1969年获得密歇根州大学核物理博士学位。然后进入贝尔实验室,直至1975年加入Yourdon公司,任副总裁。1995年创办了Dinkumware公司,专门开发C/C++和Java标准兼容库。他长期服务于ANSI和ISO C标准化委员会(曾任秘书长、召集人)和C++标准化委员会,他还是POSIX标准开发的积极参与者。以上的履历怎么看都是大神级别的程序员,在我们心目中的画风:&/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cd6f3c9e79b05991a72db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cd6f3c9e79b05991a72db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5b13c6fc0b9a87ed4e4274fcfcd86c5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5b13c6fc0b9a87ed4e4274fcfcd86c5_r.jpg&&&/figure&&p&然而《永不衰老的孩子》是他于1975年发表的科幻小说。不会写程序的物理学家不是好的科幻作家。&/p&&p&马伯庸,作家,人称“马亲王”。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得主,作品涵盖历史、悬疑、文化等领域。在2005年写了一篇意味深长的科幻小说《寂静之城》,灵感来自奥威尔的名著《1984》和《毕业生》主题曲&Sound of Silence&,发表在2005年第5期《科幻世界》。具体内容就不剧透了,越看现实正越在向小说里的情况发展,细思极恐。&/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c60bdcbfc94cec868eef1_b.jpg& data-rawwidth=&408& data-rawheight=&24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p&&br&&/p&&p&乔治 R R 马丁:就是那个写《冰与火之歌》,因拖稿被人诟病的乔大爷,早年可是科幻小说的一把好手,它的作品被推荐了12次,排在第18位,中后期才转型悬疑和奇幻。&/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dc316dcbf0c7f22e345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dc316dcbf0c7f22e3458_r.jpg&&&/figure&&p&&br&&/p&&p&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本书是村上春树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挪威的森林》、《舞舞舞》合称为村上春树三大杰作。小说共40章,单数20章“冷酷仙境”,双数20 章为“世界尽头”,这种交叉平行地展开故事情节的手法是村上春树小说的特征,而本书是这种特征最典型的体现。让人意外:每年感觉都要得诺奖的超级畅销书作家,居然会写科幻小说,谁说科幻小说不是主流文学呢。&/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f8aead93ce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f8aead93ceb_r.jpg&&&/figure&&p&&br&&/p&&p&午夜凶铃:午夜凶铃系列是科幻小说!午夜凶铃系列是科幻小说!午夜凶铃系列是科幻小说!我想我应该不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该系列共有4本:《午夜凶铃》、《午夜凶铃2:复活之路》、《午夜凶铃3:永生不死》、《午夜凶铃4:贞相大白》。一句话剧透它是科幻小说:贞子其实就是我们这个时空程序里的一个病毒,其本质就跟《黑客帝国》里的史密斯是一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be953bde992d6eedd571_b.jpg& data-rawwidth=&279& data-rawheight=&4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9&&&/figure&&p&PS:完整榜单可关注微信公众号 &b&统计者&/b&&/p&&p&&b&zhihu-tongjizhe&/b&&/p&&p&&b&PSPS:在公众号里回复关键字 小说,就可以收到完整版的文章了。&/b&&/p&
更新:承蒙大V收藏,更新一个排行榜。然后给格兰特加上了一个儿子:《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改成了《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把三体从玄幻变回了科幻:《黑暗神林》改成了《黑暗森林》村上春树被我打成了村上村树,罪过。…
&p&很有趣的问题。&/p&&p&我自己无法提供任何定量统计数据,貌似也没有印象有看到过任何相关研究(不是有关某种现象的统计,而是有关现象成因的研究),于是,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个人在美国长期生活的观察感受。&/p&&p&&br&&/p&&p&------------------------------------------------------------------------------------------------------------------------&/p&&p&&b&我确实早就怀疑这件事儿了&/b&&/p&&p&&b&我确实早就怀疑这件事儿了&/b&&/p&&p&&b&我确实早就怀疑这件事儿了&/b&&/p&&p&------------------------------------------------------------------------------------------------------------------------&/p&&p&&br&&/p&&p&正好上周末关系最好的两个同事给我开告别party,一个&b&美国生台湾人&/b&,一个早年移民美国的西裔,一边喝酒一边聊美国的政治文化和种族问题。台湾人表示,前几天那个有关明尼苏达警察射杀黑人而被判无罪的事情,让他感到“furious”,然后痛斥美国警察围绕种族的差异对待。&/p&&p&然后,以下是&b&我的完整表述/对话&/b&(表述方式有个别添油加醋,实质意思绝对真实客观再现,我不是CNN):&/p&&p&&br&&/p&&p&&b&我&/b&:“首先,我看过那个视频。我觉得如果我是那个黑人,当警察让我别动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继续去掏兜儿,特别是在我刚声明我有枪的情况下。于是,他确实可以做得更好。但是,我也确实觉得那警察反应过头了。综合讲,我觉得这事儿,警察责任确实更大,于是这可以算是司法不公。”&/p&&p&&b&台&/b&:(表示欣慰和认同)&/p&&p&&b&我&/b&:“但你刚才提到,这个国家,警察习惯对黑人执法过严过激且有刻意的针对性,对此我并没有不认同。但是,假设你是警察,而你确确实实知道一个铁打的事实,那就是在美国,黑人的暴力犯罪率是亚洲人的N倍,那么,在日常执法中,当面对一个黑人时,和面对一个亚洲人时,你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是否能完全保持一致?”&/p&&p&&b&台&/b&:“我知道有那种警察故意给黑人挖坑,抓他们持有大麻的事儿,然后故意把他们送进监狱。但我成天抽大麻,从来都没有任何麻烦。这不公平...”(即,他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p&&p&&b&我&/b&:(先是吐槽了一阵子美国的监狱私有盈利化制度)“那你是否觉得改善应该是双向的?既需要警察队伍能提升自己的公平意识,也需要黑人群体能想办法改变自身stereotype的真实统计:犯罪率确实高得多?”&/p&&p&&b&台&/b&:“可能犯罪率统计的口径有问题吧,我认识的黑人都非常非常优秀”&/p&&p&&br&&/p&&p&------------------------------------------------------------------------------------------------------------------------&/p&&p&&br&&/p&&p&&b&我&/b&:“你他妈住在全美国最富的地方之一拜托,认识的黑人非富即贵,废话。好吧,既然谈到了少数族裔,你我作为亚洲人,也是少数族裔。A作为西裔,也是少数族裔。我毕竟是外国人,感受没那么直接和长期。但你觉得呢?作为美国的亚洲人,是否也觉得自己因族群而遭受过不公平的待遇?而我个人的观察,在美国三大少数族裔里面(黑、西、亚),相比其他两个族裔,亚洲人受到的正面社会资源偏向反而更低,最起码,我们出生的时候,嘴里面绝对没有任何金汤勺。”&/p&&p&&b&台&/b&:“我觉得还好,起码我们看到,亚裔在美国的职业、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挺好。我也觉得我们的起点比黑人要高得多。”&/p&&p&&b&我&/b&:“我知道你父母的故事。当年他们从台湾移民美国,兜儿里几乎没几个钱。自己开餐厅和咖啡馆,打拼到现在,才有了今天你们家庭的基础。而他们对你们兄弟俩的教育,以及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有可能让你兄弟,能在雷声公司当工程师拿高薪,才能让你这个家伙从事金融业,赚得比你兄弟还多得多,不是么?你觉得你们家的起点比一般黑人家庭更高?还是,你觉得你们能有今天,是美国社会故意照顾我们亚裔的结果?”&/p&&p&&b&台&/b&:“主要还是来自于个人奋斗和努力吧”&/p&&p&&b&我&/b&:“所以我能不能这么总结:美国社会对我们亚裔的stereotype是,我们聪明,勤奋,自立,追求专业成就和财务成功?”&/p&&p&&b&台&/b&:“是啊”&/p&&p&&b&我&/b&:“刚才这些算是正面的stereotype,虽然我并不觉得任何正面或负面的stereotype是好事儿。但不管那些,谈谈负面的stereotype吧,你觉得又有哪些?”&/p&&p&&b&台&/b&:“嗯...你觉得呢?”&/p&&p&&b&我&/b&:“你作为亚洲人,是否觉得无论是在小时候的成长历程中,还是今天的职业环境中,你都从未有机会成为哪怕最扯淡一个社会设定的中心。我是说“中心”,就是大家都公认你是权力核心,都听你捧你的那种意思。就像是K一样(办公室的一个里根式的魅力人物,老白人男性,伟光正的美国海军出身,帅得一塌糊涂),所有人谈起他来都会说,yeah, he is THE man”&/p&&p&&b&台&/b&:“嗯,没有...”&/p&&p&&b&我&/b&:“你是美国人,你对美国的接触比我一个外国人深入得多得多,你是否见过哪怕一个亚洲人,特别是亚洲男性,在任何情境下,被任何扯淡的小团体当成是THE man?”&/p&&p&&b&台&/b&:“确实没有印象”&/p&&p&&b&我&/b&:“有这样的白人么?”&/p&&p&&b&台&/b&:“有,很多”&/p&&p&&b&我&/b&:“有这样的黑人么?”&/p&&p&&b&台&/b&:“有”&/p&&p&&b&我&/b&:“有这样的Latino motherfucker么(看着A坏笑)”&/p&&p&&b&台&/b&:“有”&/p&&p&&b&我&/b&:“你知道什么是Alpha Male吧?”&/p&&p&&b&台&/b&:“当然”&/p&&p&&b&我&/b&:“说一个美国的亚裔Alpha Male给我听听,就一个就好,职业完全不限”&/p&&p&&b&台&/b&:“......”&/p&&p&&b&我&/b&:“白人里面有Alpha Male么?多么?”&/p&&p&&b&台&/b&:“当然很多”&/p&&p&&b&我&/b&:“黑人呢?”&/p&&p&&b&台&/b&:“也很多”&/p&&p&&b&我&/b&:“西裔呢?”&/p&&p&&b&台&/b&:“也有一些”&/p&&p&&b&我&/b&:“能说出一些亚裔男性电影明星么?”&/p&&p&&b&台&/b&:“Bruce Lee, Jackie Chan, Jet Lee...”&/p&&p&&b&我&/b&:“你觉得他们的银幕形象,符合Alpha Male么?”&/p&&p&&b&台&/b&:“并不是...”&/p&&p&&b&我&/b&:“可他们也很出名,很多人迷,你不觉得他们算是Alpha Male那你觉得他们是什么?”&/p&&p&&b&台&/b&:“说不上来”&/p&&p&&b&我&/b&:“是否可以被形容为,一种stereotype的集中体现,只不过体现的方向没有很负面?”&/p&&p&&b&台&/b&:“算是吧”&/p&&p&&b&我&/b&:“以上这种明显的偏差,你觉得是为什么?”&/p&&p&&b&台&/b&:“我们人口比例比较小,不被重视吧。再有就是,感觉我们确实有些太注重闷头努力奋斗了,对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不太积极吧。小时候在学校,亚裔在体育方面的成就也不是很明显”&/p&&p&&b&我&/b&:“所以你是否认为,这种围绕亚裔,特别是亚裔男性的stereotype,背后是存在相当程度的事实支持的?”&/p&&p&&b&台&/b&:“可以这么说”&/p&&p&&b&我&/b&:“你觉得这公平么?”&/p&&p&&b&台&/b&:“也谈不上不公平。既然这种stereotype确实有事实支持,那么如果我们亚裔想要消除这种stereotype,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吧”&/p&&p&&b&我&/b&:“所以你是否认为,既然黑人更危险这种stereotype确实有犯罪率这一事实支持,那么就也谈不上公平不公平。如果黑人想要消除这种stereotype,还是要从自己做起,先努力降低自己族群的犯罪率?”&/p&&p&&b&台&/b&:“you motherfucker...”&/p&&p&&b&我&/b&:“接着聊。美国社会和文化,对黑人的这种负面stereotype,在明面上,是否更倾向于暗示或直接刻画?”&/p&&p&&b&台&/b&:“并没有。这样政治不正确,于是反而更倾向于淡化和主动塑造其正面形象”&/p&&p&&b&我&/b&:“而美国社会和文化,对亚裔男性各种不符合Alpha Male的负面stereotype,在明面上,是否更倾向于暗示甚至直接刻画?或者最起码,对这种负面stereotype的表达,表示很不敏感?”&/p&&p&&b&台&/b&:“好像真的是这样的?”&/p&&p&&b&我&/b&:“你认识我这么多年了,很了解我。我这么说恐怕有些臭屁,但你是否清楚地知道,我这样的一个中国男人,在中国,相对来说是一个很Alpha Male的家伙。同时,我感情稳定,也从未在亚裔女性群体中感受到过择偶劣势,更多时候是优势,于是并不存在显著的利益相关。同时,你知道我的,我是真心实意地对非亚裔女性提不起兴趣来,于是美国白妞儿是否对我感兴趣,对我来说,基本上是个完全无所谓的事儿?”&/p&&p&&b&台&/b&:“嗯,我知道你是这样的”&/p&&p&&b&我&/b&:“说这些只是为了表明,我刚才跟你扯这么多,绝对不是我的个人吐槽。或者是我过去和现在在目标择偶市场上有过什么受挫的经历,于是一肚子不满,才跟你扯淡。”&/p&&p&“我想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相对很客观的观察,我替你们这一些,我认识的优秀到冒烟的美国亚裔男性,感到悲哀。”&/p&&p&“而你们这个国家,&b&美国,在社会文化的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对非亚裔少数族群负面stereotype的各种过度保护,以及其正面stereotype的各种过度彰显;但与此同时,存在成体系的,对亚裔人群,特别是亚裔男性正面stereotype的刻意淡化甚至污名化,以及其负面stereotype的各种暗示,甚至是直白刻画。&/b&”&/p&&p&&br&&/p&&p&------------------------------------------------------------------------------------------------------------------------&/p&&p&&br&&/p&&p&聊到这里,台湾哥们儿已经沉浸在森森的思考中不能自拔了...&/p&&p&少顷,他仿佛突然灵光了,问了我这么个问题。&/p&&p&&b&台&/b&:“那亚裔女性呢?我觉得她们在美国就还好啊,不论是在职场,还是择偶市场,貌似都混得不错?”&/p&&p&&b&我&/b&:“说几个黑人女明星”&/p&&p&&b&台&/b&:“blablablabla”&/p&&p&&b&我&/b&:“你觉得这些黑人女明星,在文化属性上,更像是黑人呢,还是更像是黑皮肤的白人呢”&/p&&p&&b&台&/b&:“都是很典型的black girl”&/p&&p&&b&我&/b&:“说几个美国亚裔女明星”&/p&&p&&b&台&/b&:(努力地说出了个别)&/p&&p&&b&我&/b&:“当有人跟人说,‘she is a typical East Asian girl’的时候,你脑子里面想到的是谁?”&/p&&p&&b&台&/b&:“你老婆那样的”&/p&&p&&b&我&/b&:“你觉得你刚才说的那几个亚裔女明星,是我老婆那样的typical East Asian girl呢?还是更像是黄皮肤的白人?”&/p&&p&&b&台&/b&:“我知道你什么意思了,然后我同意。”&/p&&p&&b&我&/b&:“我之前多次跟你说过,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洗脑机器,能把你洗到自己根本找不到北还特坚定然后还主动用这套玩意儿去洗别人的脑的程度。幸亏你认识了我,才走出了看清真相的第一步(坏笑)”&/p&&p&&b&台&/b&:“那为什么男女有差异?是否意味着亚裔女性更被高看一眼?”&/p&&p&&b&我&/b&:“你本科时不是辅修过欧洲历史嘛。历史上涉及种族的灭国战,结果通常是如何的?”&/p&&p&&b&台&/b&:“男性被屠杀,女性被强奸后收为奴,然后文化上消灭,基因上融合。”&/p&&p&(其中跟他进行了有关很多小族群线粒体基因与更大族群差异度很高,但Y染色体完全一致的科普,以支持他的这一段历史学陈述。)&/p&&p&&b&我&/b&:“那这里男女的差异性待遇,是否意味着女性更被高看一眼?”&/p&&p&&b&台&/b&:“不是,反而是女性更不被当人看的体现吧。男性被当成人一般的竞争对手,所以要杀掉,而女性只不过是物件儿,生殖工具而已,没有威胁,只有利用价值。”&/p&&p&&b&我&/b&:“回答正确。所以你觉得,亚裔女性貌似混得更好,在择偶市场上也貌似比亚裔男性混得更开,是什么原因?”&/p&&p&&b&台&/b&:“白人男性沙文主义,以及亚裔整体被看不起,且不分男女。”&/p&&p&&br&&/p&&p&------------------------------------------------------------------------------------------------------------------------&/p&&p&&br&&/p&&p&然后我接着问:&/p&&p&“你觉得我在美国,可能获得超越族群概念的larger than life的成功么?”&/p&&p&&b&台&/b&:“可能性不大”&/p&&p&&b&我&/b&:“为什么?”&/p&&p&&b&台&/b&:“coz you are a proud Asian, a proud Chinese”&/p&&p&&b&我&/b&:“正解,所以我生意主要在国内,仅是资源在美国而已”&/p&&p&&b&我&/b&:“你觉得我老婆在美国,可能获得超越族群概念的larger than life的成功么?”&/p&&p&&b&台&/b&:“可能性也不大”&/p&&p&&b&我&/b&:“为什么?”&/p&&p&&b&台&/b&:“coz she is a proud Asian girl, and she is proud to be Chinese”&/p&&p&&b&我&/b&:“正解,所以她选择在学术界混”&/p&&p&&br&&/p&&p&------------------------------------------------------------------------------------------------------------------------&/p&&p&&br&&/p&&p&&b&台&/b&:“说了这么多,那该怎么办呢?”&/p&&p&&b&我&/b&:“你刚才不是已经回答过了么”&/p&&p&&b&台&/b&:“我刚才说啥了?”&/p&&p&&b&我&/b&:“你说,我们人口比例小,不被重视;然后很多行为方式确实不符合美国的伟光正标准”&/p&&p&&b&台&/b&:“那具体应该怎么办呢?”&/p&&p&&b&我&/b&:“好比说吧,我之前就跟你说过,我期待能有很多孩子,比如说五个,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生得多了,人口比例也就上去了。然后呢,子女培养,你看美国那些亚裔父母,包括你爸妈,培养一堆孩子,5个里面估计3个哈佛,2个麻省,然后3个搞IT,2个当医生,so fucking lame。赚得多了有什么用?一点儿用都没有。到头儿也就是跑到个什么印度人当老板的公司里面,辛辛苦苦干点儿活儿,一年拿个20万,还不如你一单赚得多呢,还不如老K一年被动收入的无风险被动孳息多呢。结果还逢人便说,什么公司的餐厅特别特别好,还有免费massage,简直呆办公室里不想回家之类的......你知道日本人给松板牛喂啤酒听音乐做按摩么?你知道我的意思吧?I say go fuck yourself a pathetic loser......我们第一代华人这样是不得已,有完整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文化性限制。可你们第二代还这德性,害臊不害臊?!”&/p&&p&“我要是有5个孩子,爱干什么干什么。大儿子若是个子高身体好,那就去打橄榄球,能成校队的四分卫最好。他要是想睡遍学校的小bitch们,我给他出套儿钱。二儿子若是脑子秀逗,每天想着美帝国主义万岁,那我就送他去军校,起码当马润,最好能直接当海军,最最好能直接海军航空兵,一身伟光正,开着塑料虫满天飞,然后常驻横须贺,把日本的小婊子们干得不要不要的,我也给出套儿钱。老三呢,说不定继承了他妈的衣钵,一路学霸,所谓typical Asian,那也不错,该上哈佛上哈佛,该当医生当医生。而大女儿呢,从小乖乖女,也一路学霸,那也没问题,该学钢琴学钢琴,该参加数学竞赛也别错过,以后去华尔街当个二等公民,fuck her way up,虽然依然到不了顶,但也算不上是什么坏出路。至于小女儿,可能天生脑洞大,然后青春期叛逆,不乖乖去图书馆,就成天想着当什么home coming queen,然后操学校橄榄球队...虽然我估计会觉得很傻逼,但也没关系,去吧my lovely bitch,爸爸也给出化妆品钱和套儿钱,只要你保证别跟你当四分卫的亲哥睡就好...”&/p&&p&“假以时日,几代之后,我亚裔族群成为北美第一大族群,还特富有,比你现在还富。然后呢?咱也要进行文化推广,从全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甭管什么族裔的,都让他们沉浸在无所不在的文化暗示轰炸中。让小白妹为自己眼睛太大而自卑,让小黑妞儿为自己屁股太翘而担心,让中学大学的体育生们成为学习不好只能靠SAT加分的弱鸡...最终的效果是,远处走过来一个亚洲人,就你这号的,不到180,眼睛不大,身材一般般,待人接物很谦逊,学习倍儿好,赚钱特多,有房有车,然后各族小bitch们由衷感叹,wow, look at him, the ALPHA MALE!”&/p&&p&&b&台&/b&:(已经笑翻,也可能是大麻抽嗨了)“啊哈哈哈哈,你真的当真么?我觉得你计划不错啊!”&/p&&p&&b&我&/b&:“Bull shit,我当然是跟你开玩笑呢。”&/p&&p&&b&台&/b&:“那你到底是什么计划?”&/p&&p&&b&我&/b&:“我很快拿绿卡,我可能早晚也会考虑入籍,但你也说了,I'm a proud Chinese。你们美国人的事儿,干我屁事儿。你们这些brilliant Asian loser,在美国命运如何,又干我屁事儿。在这国家我呆着没意思了,我拍屁股回国继续当我的Alpha Male不就完事儿了。美国?I don't give a fuck...然后中国作为整体,先经济干翻你们美国,再文化渗透,进可攻退可守,效果不比我在美国努力生娃直接得多?!我永久性地是个Chinese,只是暂时性的是个Asian American而已,但这身份我分分钟也就不要了。中国又不是印度,最牛逼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谁还在你美国混,早就回国干大事儿了。留下的,被捧着也罢,被歧视也罢,又干我什么事儿呢?太平洋又没加盖子。”&/p&&p&&b&台&/b&:“那是因为你是中国人,背后有靠山。我一个台湾人,我怎么办?”&/p&&p&&b&我&/b&:“我是不是算是你认识的亚洲新移民里面,最不感情用事,最态度中性,最客观的一个家伙之一了?”&/p&&p&&b&台&/b&:“确实是这样,不用加之一”&/p&&p&&b&我&/b&:“所以你别担心,老夫夜观天象,客观观察,不出十年,你们台湾就是中国的了LOL”&/p&&p&&b&台&/b&:“you motherfucker...”&/p&&p&&br&&/p&&p&------------------------------------------------------------------------------------------------------------------------&/p&&p&阅读理解:&/p&&p&1,本文是在支持种族平等,还是在反对种族平等?&/p&&p&2,本文是在支持两性平权,还是在反对两性平权?&/p&&p&3,本文是在支持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为范畴的叙事,还是在支持所谓世界主义?&/p&&p&4,本文有没有在歧视和矮化亚洲女性?特别是在美国相对成功的亚洲女性?&/p&&p&5,作者是否支持所谓“外F女”的标签,并支持对其污名化?&/p&&p&6,这事儿的核心矛盾,是否是亚裔男性和亚裔女性之间的矛盾?&/p&&p&7,作者是精神白左,还是中华田园右,还是所谓小粉红,还是所谓公知,还是什么别的?&/p&&p&8,作者是否真的相信,不出十年,台湾就是中国的了2333?&/p&&p&思考题:&/p&&p&1,为何美国人如此喜欢日本人,包括日本男人?&/p&&p&2,相对来说,为何同为亚洲人,印度人在北美貌似混得更好?&/p&&p&&br&&/p&&p&------------------------------------------------------------------------------------------------------------------------&/p&&p&&br&&/p&&p&阅读理解:&/p&&p&1,支持;2,支持;&/p&&p&3,理想层面支持世界主义,操作层面坚定支持围绕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之间斗争的叙事&/p&&p&4,显然没有,很彻底地没有&/p&&p&5,显然不支持此标签,很反对将其污名化,哪怕其具有某种狭隘的群体特质&/p&&p&6,显然这不是核心矛盾。不但不是矛盾,两群人反而应该团结。真正的矛盾,是族群矛盾,文化属性的矛盾,以及(无所谓族群的)性别之间的矛盾。而亚裔女性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如果有一些成就,自然主要是靠个人努力;但统计层面的偏差,是自己作为亚裔女性,同时受到族群和性别双重歧视的结果&/p&&p&7,显然都不是&/p&&p&8,有蔡处长在,这个我真的信&/p&&p&思考题:&/p&&p&1,日本是美国的实质半殖民地,日本人早就被精神阉割了&/p&&p&2,历史和文化不同,语言和文化更方便无缝衔接;国家发展阶段不同,最优秀的印度人只能来北美,而最优秀的中国人很可能会选择回国做大事;确实更抱团;印度错过了工业化那趟车,基本上无可能作为一个社会共同体,去挑战整个西方文明对世界的垄断地位,于是完全无需防备;虽然没有日本被精神阉割得那么彻底,但多少也被精神阉割了&/p&&p&针对一些评论的补充:&/p&&p&1,本文的评价客体是“北美亚裔”,而不是“北美第一代华裔”。类似买买提上面那种第一代性别内斗的乱局,想着都恶心。不论男女,please, get a life&/p&&p&2,本文确实提到过北美亚裔想要提升自身地位的一些方式,如提升人口比例,以及在道路选择和性格表象上,打破族群固有形象。而这都是基于这群人必然肯定始终会是美国人的大前提。&/p&&p&3,虽然提到了2,但答主依然不看好北美亚裔能真正站起来。或者说得更直白些:你们(我们)不论怎样,都没戏。原因:人口比例太小,社会资源太少,没有任何存在感,于是彻彻底底没有定义和影响“评价体系”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其他族群制定的“评价体系”。而现有的“评价体系”都是按照其他族群的先天优势和劣势制定的,于是亚裔不论怎么努力,只要对这套“评价体系”的认可不变,就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在现阶段,我支持那些多少有个人追求的华裔,或早或晚,回国发展(时间点不一定,考虑到最近国内让人各种不爽)&/p&&p&4,本文的真正主旨之一,即说明一个族群竞争的逻辑线条:&b&评价体系本身是没有绝对客观标准的。实力带来话语权,话语权定义评价体系,而符合自身群体的评价体系,反过来巩固了实力。&/b&非既得利益群体,若只是按已有评价体系行事,实力和地位永远无法超越既得利益者,因为在那套评价体系下,自身有先天劣势,对方有先天优势。非既得利益者想要真正站起来的方式只有一个,即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并在特定的阶段,能主动尝试打破现有评价体系,参与新的评价体系的制定,让新的评价体系向自身群体的先天特性靠拢。于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并非让更多的北美亚裔,或者更多中国人,成为美国评价体系中的alpha male和alpha female,否则我们将永远有先天劣势。而是,努力提升中国这个国家的实力,然后参与符合东亚特质的评价体系的制定,让新的评价体系更符合我们的先天特质,这才是真正骨子里的自信。本质上,这和贸易规则制定权的道理是一样的。跪着的人才会去指责自身群体不遵守贸易规则,而站起来的人,则想着打破和改变现有贸易规则,制定符合自身利益的新的贸易规则。&/p&&p&5,题外话,4中所述的逻辑,也适用于平权运动。男性几千年的实力积累,带来了男性的话语权,而话语权定义了一种符合男人天性的评价体系,然后这种评价体系,对男性的实力起到了保护和加强的作用。女性若想打破这一现状,最终需要做的,并非在此评价体系中,做得更好,否则你将永远有先天劣势。而是,在实力达到一定层级的时候,主动去打破此评价体系,参与制定更符合自身先天特性的评价体系。而当今的女性相对实力,并不类比于2017年的中国,更像是改革开放时的中国。于是,更应该做的是,继续飞速提升女性群体实力,而不是,成天想着现在就打破评价体系。前者称为真·女权;后者我们通常称为中华田园女权。&/p&
很有趣的问题。我自己无法提供任何定量统计数据,貌似也没有印象有看到过任何相关研究(不是有关某种现象的统计,而是有关现象成因的研究),于是,全部内容都是来自于个人在美国长期生活的观察感受。 ---------------------------------------------------…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37b49832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ppo x900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