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是运营?搞运营需要内些专业技能有哪些?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运营与普通运营都要做什么?--百度百家
在产品的不同阶段,产品运营与普通运营都要做什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产品与运营不分家,好的产品是靠运营做出来的。没有好的运营,产品再好也是没有人用的。但是产品经理的产品运营一定是那些招过来的专门运营的同学的是不一样的。本质上说,产品经理的产品运营是对整体把握更为准确。
产品与运营不分家,好的产品是靠运营做出来的。没有好的运营,产品再好也是没有人用的。但是产品经理的产品运营一定是那些招过来的专门运营的同学的是不一样的。本质上说,产品经理的产品运营是对整体把握更为准确。
除去产品运营,而现在运营大致分为: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渠道运营、数据运营、品类运营等。
关于自己在半年前写的文章里,把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归为了深度运营,而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新媒体运营,渠道运营归为了广度运营。
而产品运营上根据产品设计到产品上线到产品迭代再设计,这中间每个阶段都要考虑到产品运营体制,和产品迭代任务,产品预期等。把产品从上线到再次迭代分为了五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要运营能力是不同的。
第一阶段 产品准备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到用户运营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渠道运营能力、数据运营能力。
用户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此刻围绕产品特点进行用户定位,根据用户调查和市场分析,定位我们的用户群体。围绕用户和产品对接的需求进行分析。电商类产品用户运营一定要知道用户习惯购买的产品是什么,喜欢买什么东西。社交类产品一定关注用户的兴趣点是什么。针对竞品进行分析,研究对手的用户人群和消费层次等用户构成,帮助我们产品上能一上来达到用户心理。拉引入种子用户,KOL用户,为产品上线做好准备。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用户的核心点往外延展的其他需求,深度分析核心需求点挖掘可能性。建立用户画像进行用户分析。对于用户在整个市场中行为和未来行为进行预估。
新媒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围绕用户的核心需求在各大平台进行编辑文章,主要是针对站外引流做准备。根据热门事件进行文章编辑,给产品上线进行预热。对文章进行内容预估能转化多少用户来关注产品。对于投放平台,以知名度高到低进行投放,免费投放高于付费投放。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更需要关注转化来的用户多少会使用我们的产品,多少会留在我们产品上进行付费、长时间浏览的用户进行文字内容分析和对对应平台分析。
渠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对PC端有SEO、SEM,对移动端有ASO。对自己产品和竞争对手的关键词进行建立和内容的相关站外相关内容的建立。对于搜索引擎和应用市场竞价的体系进行深度关键词和投放建立和联系。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关注本身产品头发的市场和优化的关键词能不能带来有效的用户。
数据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对于整个市场和用户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对未来大形势进行预估。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产品每次上线迭代进行数据预估,用户数量,浏览量,服务器承载量等数据。
第二阶段 产品设计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到用户运营能力、内容运营能力、渠道运营能力、品类运营。
用户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研究对手用户浏览和购买路径,优化自己的用户浏览和购买路径。用户体验上的反馈不良问题。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符合主流用户需求外,准备产品上边缘性创新。针对用户进行深度需求挖掘。
内容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建立针对核心用户的需求内容,图片和文字。提高该内容的浏览量。内容有限排版和罗列的逻辑顺序。本身内容的文字吸引核心用户的优化。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内容是不是符合当前用户关注的需求点。关注产品内容前后页面衔接和关联度。
渠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banner,广告,合作商等产品位置预留。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在页面浏览上摆放位置和影响用户体验的要素。
品类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品类运营是电商和O2O特有的运营职能,主要针对商品或者服务进行分类,价格调整,规划流量品和盈利品。针对用户和季节性服务和商品进行优化。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不仅简单分类,做好复选的品类分类,进行优先级排序优化流量品和盈利品的顺序。
第三阶段 产品上线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到用户运营能力、活动运营能力。
用户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上线引入期,主要建立起粉丝群和用户群之间去中心化的链接。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靠产品本身去把用户黏贴在平台上面。第一次关注产品,吸引用户。然后单纯靠产品本身吸引用户,然后建立起用户和产品,产品和别的用户这样链接。
活动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针对核心用户和KOL用户进行活动策划,整体提升用户口碑传播的效果。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分析口碑传播的效果是不是我们产品关键需求点。
第四阶段 产品运营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到用户运营能力、内容运营能力、活动运营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数据运营能力、品类运营能力。
用户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和用户进行深度联系建立和了解,了解用户真实想法,多接触用户,和用户成为朋友。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用户进行分析,是哪一类用户,是核心用户,还是普通用户,还是流失用户。对用户类型进行划分和总结。
内容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分析内容浏览量和效果,是不是做到很好的内容建立。用户浏览时长是不是符合该产品在该行业内浏览时长。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内容本身在哪里跳转流出失去了用户。
活动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如果活动效果不好,针对现有活动增加活跃量。如果活动效果好,进行分析放大点在哪里,继续扩大效果。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更需要关注活动带来产品浏览效果,用户通过活动来了之后,对于产品关注度。
新媒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对现有产品继续进行投放宣传内容,增加品牌能力,引入合作和关注度。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产品本身核心需求是不是被放大,比如我们是主要做外卖配送的,结果鲜花配送被放大了,其实对产品本身产生效益就不会很大了。
数据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进行数据统计和归类,特别是用户行为,产品等产生的数据。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数据运营更为理性,产品上更要从感性角度去分析原因。把理性和感性进行结合,找到产品真正的数据原因。
品类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安排热门品类或者把热门商品和服务推向首页进行展示,扩大付费效果和用户下单量,支付等行为。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更为关注在产品流程上运转是不是出现问题,或者发现可以优化业务流程地方。
第五阶段 产品迭代期
这个阶段我们要用到用户运营能力、内容运营能力、活动运营能力、新媒体运营能力、渠道运营能力、数据运营能力、品类运营能力。
用户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对用户反馈的问题,体验问题,服务问题,商品问题进行总结。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用户反馈所有的问题进行分析是否符合我们核心需求点。提炼关键问题,进行优先级排列迭代。
内容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优化内容本身吸引度。针对用户进行主流化的内容整理。比如视频弹幕,如何更好内容的弹幕产生。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关注内容本身带来产品效果。比如视频类app,买了一个独播版权,有一个很好的流量导入。但是这个视频是电视剧,而本身是主要体育的,带来内容流量多少能转化体育的呢。
活动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分析活动效果,迭代活动内容。做好下一次引流做好策划。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于活动带来的用户是否有留在平台上面,转化量是多少。留下的用户变成哪一种类型的用户,活跃用户还是普通用户还是沉默浏览用户。
新媒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查看各个平台投放的效果,进行下次投放优化。比如这个内容适合这几个平台,那就安排这几个平台,其他没有效果的平台就不安排。反之,也是如此。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流量带来的用户,是不是下次还能从平台导入过来,还是已经自己对产品产生了感情,进行分析判断。
渠道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针对PC端的SEO\SEM和移动端的ASO进行优化处理。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有效的关键词对全站进行安排处理。
数据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对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神经网络,决策树等。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通过理性分析后,再从感性分析。从用户角度,业务角度,产品经理角度,老板角度,运营人员角度等角度分析。
品类运营能力
产品运营和普通运营都要做的事:
针对下一次产品上线进行合理商品服务合理分类规划,和热门商品在首页banner图展示,带来更好的流量。
产品运营更要关注的事情:
对于品类进行页面转换安排考虑。特别新服务上线后,发现页面转化率和订单率到达一定好的效果后,可以把服务页面进行前置页面。
漫漫运营之路很长,所以产品经理的产品运营要比普通运营更懂产品,比普通运营更懂产品在上市场走势,比普通运营更懂产品运营上用户体验。把握产品每个阶段可能在运营上做的工作,对产品本身很有帮助,视野将不再局限于产品本身,对产品设计有了更好把握。运营给予的用户反馈,运营人员为了提高自己工作效果希望都能改善,但在产品上一定是有真伪需求分别,都是需求优先级排列。更懂得产品运营的产品经理,产品迭代才会做得更好。
本文系作者 @owen1413 授权发布。&
阅读:665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命运多舛”的济南美猴王主题乐园,最近有了新动作。
百度新闻实验室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一个合格的运营,至少可以拉到客;一个优秀的运营,不仅能拉到客,还能让他玩的爽;一个NB的运营,拉到客,玩的爽,还能让他gui tian(比如雕爷)。
运营的角色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客服,也可能重要的不得了,关系公司的存亡!而另一方面,运营是最接近用户的人,也决定了运营具备无限的可能。
所以你发现了,运营这件事,玩不好,你就是个打杂的;玩好了,你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无限连接可能的人。
运营究竟是什么鬼?
从度娘来讲,运营就是一项从内容建设,用户维护,活动策划三个层面来管理产品内容和用户的职业。而从我们爱狗团来看,我认为,绝大部分的创业型的互联网公司只有四大部门:产品,技术,运营,市场。
首先你的理解他们都起着什么作用:
产品:想出这个鬼
技术:把鬼变成人
市场:给人穿上衣服
运营:让人出去玩
如果非要细分的话,运营可分为:新媒体运营、渠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商务运营(不适用于所有公司)。
新媒体运营
包括不局限于微博微信等,不断的通过各类时事热点,结合产品本身,创始人本身,去创造话题,吸引关注,舍身取义。为什么把新媒体放在第一位,因为&带着用户一起嗨&的前提是你要有用户,而新媒体是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获取用户的方法。
作为一名NB的运营人,不管有钱没钱,必须具备渠道的概念,否则,当你的用户数就1000人时,再有创意的活动,单单靠自己,并不能行!除非你是罗永浩,自带100万脑残粉。
以人为中心的运营手段,以贴近用户,团结用户,引导用户为手段的运营方式。你想想,来了个客人,有点害羞,你是不是的主动一点?
针对于社区型app,一方面,将用户产生的优质的内容,通过编辑加工,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自己采编,整理,产生优质的内容。
作为一个数学专业的人不得不强调,没数据做个什么运营。运营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的数据分析,找到最适合自身产品的运营方法,这就是数据运营。
多见于O2O项目,维护商家,促进日活。
其实还有更多分类,但是针对于移动互联网,以上够用了,贪多嚼不烂!
一名运营人必须具备的技能
首先,强调运营必备的职业素质,引用鸟哥的话:
别去逼逼产品和技术,即使他们做出一坨屎,你也要有能狗翻着花让人吃下去然后打好评的觉悟和能力。
发散性思维
假如要拉动注册用户量可以思考:
拉动身边的朋友注册
奖励注册的用户
铺渠道换量
预注册:为用户保留一个ID,只要填写昵称和设计密码即可并获得奖励
一条一条列出来,直至没有想法了!
比如用户流失率增高,除了可以开展活动针对流失用户,给予奖励,促进没流失的活跃
还可以分析流失用户类型,是否有共同点,找出原因,去除这些因素,设置活动针对流失用户;比如送礼品并告知之前阻碍没有了
结构化思维
比如想加快活动运营的频率,增加人员,多设计活动并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更有效的方法是:把活动分类,通过模板解决设计问题,使一套程序可以同时跑多个活动;
或者看运营目标,以及用户行为数据,是否能够做一套工具帮助我们快速上线活动。
当然,这些思维不只是运营有用,很多方面都需要用到。
优秀的文案功底
丰富的想象力
高效的沟通能力
超强的执行力
运营要怎么来干事儿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你最关心的只有一件事儿:拉来客人,留住他们,产生收益!那么拆分开,可分为几个阶段。
理解你的产品,即使他是一坨翔,潜水到用户所在的地方,陪聊,陪玩。
从0变成10000
从0到10000,注重策划活动,直白的说,有很多运营人做着无用功,当你的微博微信只有1000不到的粉丝的时候,你每天花很大的时间去编辑微博,编辑微信,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你编的东西,并没有人看。所以这个阶段:拉人,活动,策划,渠道。不要吝啬开销,这个时候必须花钱,否则不仅进度跟不上,反而会降低团队积极性。
从1万到10万
有基础用户,玩法众多,市场投放,渠道拓展,商务合作,内容编辑,社会化媒体策划活动等等,花钱不花钱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自己费尽心思一个礼拜搞个东西有时候还真不如花钱雇专业的人搞。
从10万到100万
这个量级暂时没有发言权
概括出来就是,找到用户在哪儿,让用户使用你的产品,让用户持续使用你的产品,让用户高潮。
阅读(...) 评论()很多人问我“什么样的人最适合做”、“运营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之类的话题,其实谁谁适合或者不适合做运营,这个很难说,没有人与生俱来就适合做运营,很多人其实都是在后天的磨炼和日积月累中形成了某些所谓的素质,只是说在做具体每一项工作时,自己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值得做的事情就应该铁了心做好,不值得做的事情就应该懂得放弃,有些鸡肋既然“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时候不如直接放弃。  先说素质——  一、运营人员的“特质”  所谓特质,其实就是骨子里面的东西。一部分包含个性、心性、天性的因素,一部分包含个人的心理素质。我把它放在第一位,说明这一点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些“特质”会决定行为,同时还会有助于激发你身上的各种潜能。  这就好比你的“小宇宙”,它的强弱,决定了你可能会把事情做到何种程度。具体的,我觉得包括责任心、态度、对细节的关注、耐性、韧性、逆商、做事的魄力和霸气、价值观、品德修养等等。这些东西里有些是先天的,但大部分其实是后天可以培养出来的。比如我的很多性格和价值观,做运营之前其实不是现在这样的。  我觉得这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至关因素。大家都知道冰山模型,你会发现,这些“特质”基本都是冰山以下的那些东西,不容易外露,平时不易察觉,至少从感观上我们不可能一下子看出一个人到底有没有这些“特质”。一份工作,我们不可能做一辈子,再给你换一份工作,你是否还能做好,这冰山以下的80%的东西,便能真正发挥作用了。  这些东西需要长时间的磨砺。我们应该感谢逆境带给我们的成长,少惆怅人生多做事,少留遗憾,莫使青春虚度。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经历和出身都是不同的,比如价值观,我们形成一个基本的判断之后,可能一辈子都改不了。很多人,身上多多少少都有TA之前某个领导的影子,因为毕竟每天耳濡目染,下属会形成基本的判断,TA认为对的TA就会学习和继承,TA认为错的TA会规避。但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多事情能分得清对错?  中国有一家女性网站,长期以来形成了员工彼此之间的冷漠无情、腹黑,很多毕业生或者职场新人,一旦进入之后,潜移默化地就继承了这些职场上的坏东西。这些人到了其他公司,就会把这些坏东西也带到那里,影响周围的其他人。我之前就曾经有这种经历,许多年后,依然耿耿于怀。这样的例子,其实有很多。  二、运营人员的文化素质  关于运营人员的出身,这个是没有硬性要求的。没有所谓“XX专业毕业的,一定比XXX专业的运营做的好”这种说法。  目前还没有一个专业是和运营工作完全对口的,大学里也没有这门课程。  想做好运营工作,做好用户工作,其专业素质还是要求过硬的,运营工作涉及的工作模块很多,想要做到专业意味着需要懂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数学学的好,在数据运营这块会有一些先天的优势,心理学学的好,在用户心理、用户意识这块会把控的更有分寸,中文学的好,文字能力会相对较强,等等等等。  同时,这还体现在基本功上。运营是一件非常考量一个人的基本功的一项工作,所有运营工作的基本功都是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连个文案都写不好,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运营人员?“我文字功底差”这句话,压根就不允许从一个运营工作者嘴里说出来,不好不会练么?而作为专攻用户运营这个模块的运营人,对于这两块的要求会更加系统化、规范化一些,比产品运营、商务运营要高的多。  基本功同样需要常年的实践和锻炼练成的,需要按年头来计算,工作8年的,和工作2年的,不可能一样。基本功依据每个人的用心程度而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且会越拉越大,同样工作5年的运营人员,可能在能力上已经有了天壤之别。大家会发现很多人理论一套一套的,而做起事来、实操起来就不行了,差别其实就是这么来的。  三、运营人员的品德和修养  这一点看似和工作关联不大,但若放在用户工作层面,就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了。  我们是整个平台的运营者和管理者,是用户体系、生态的建设者。一个社区的文化,归根结底是我们和用户共同打造出来的,而我们,是文化的引导者。我们的一言一行,用户都看的真真的,很多价值观、思维观念,你会传到给核心用户,再通过核心用户传到更多的用户,某种程度上,我们是“根”。有时候,用户传播你的某些“故事”,比传播任何人都快,波及面更广。倘若你是个人品低劣、品德和素质低下的人,根都烂了,那就甭指望整个平台能好到哪儿去,用户都被你带坏了,一条线,烂到底了。  你在平台的威望,你在用户心目中被打了一个怎样的标签,跟你的品德、修养息息相关。不要小看自己能够发挥的作用,如果你足够努力,平台也能因你而产生巨大的变化。我们在之前的运营职业生涯里,曾经多次真切地遇到过、体会过。  用户是可以被感动、感染的,你也一样可以被用户感动、感染的。用户工作博大精深,在用户工作中,我们永远是学生。  用户运营人员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呢?  关于这个话题,虚的或者可以通用于所有工作岗位的能力,我就不多说了,我只说一些对于运营人员所必备的能力。  一、和用户打成一片  要做这点其实是非常难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一点,但对于用户工作者来说,回避就等于逃避了。如果一个在社区型的产品上,如果工作了若干年,用户连你这个人是谁都不知道,就的确说不过去了。  能力是什么?你经手过10万个用户,和1000个用户,差的肯定不是100倍。和用户沟通,几乎是每个用户运营人员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当然我们不需要像客服一样那么标准化和流程化,如果一个运营人员按照这样处理问题,反而会像一个机器人。但正是在我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和用户的交互过程中,我们才能了解用户,摸清楚用户的典型性特征,在用户群体里形成一个对于自己的口碑。口碑如何,全在于个人。  什么叫做用户?你平台有1亿注册用户,又怎样?你手里有多少用户的QQ、微信、手机号、住址?多少用户认识你?用户愿意和你聊,喜欢和你聊,用户真正打心眼里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知心人,觉得你靠得住,这个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我们不能避实就虚,应该帮用户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不能打着用户为王、用户至上的幌子,而将用户的抱怨、吐槽丢在一边、置之不理。  某种程度上,能做到和用户打成一片的人,对于平台上用户的需求一定是了如指掌的,因为时不时就会听到用户唠叨。我从来不相信那些所谓的用户调研,仅作参考而已,不可全信,哪些需求该做,哪些可以pass掉,有时候只是条件反射而已。  二、用户驱动和用户心理把控  我们常说用户驱动,其实有两层含义,一种是我们在与用户长期的接触、磨合过程中,了解和把握用户的需求,我们的产品优化和改进、运营手段和策略、市场行为、销售策划等等,不能逆天。我见过有些产品的设计,一些思路和出发点完全是逆天的,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是一个普通用户,你自己都不肯用户、不肯接受,难为用户,其实是难为自己,何苦呢?  还有一种含义,是我们需要懂得驱动用户,把用户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去引导,比如活动运营,做活动的目的是让用户更加方便、简洁、乐意去参与到活动中,能拿到奖品,做活动之前应该有一个心理预期,我们应努力保证达到或者接近这个预期。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能任由用户的行为自由地发展和进行下去,还不能明目张胆的干预和干涉用户的行为,有时候基于口碑、pr的考虑,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阉割行为。  关于用户心理,其实一个出色的用户工作者,在心理学这块,都会有着天然的悟性。用户有从中效应、破窗效应、收集癖、罗森塔尔效应,等等等等。其实,当我们遇到某一个用户,好比拿到了一个用户样本,TA到底具备怎样的标签,潜移默化里,你是应该有个基本的判断,并且拿出一个相应的对策的。女性用户是很难突破的,我记得我和很多女性用户聊天的时候,她们会把很多隐私的东西告诉我,当然前提是基于互相的信任。  每一个用户运营人员,抽时间一定要好好找一些心理学的书籍,认真读一下。我们天天讲用户意识,这可不是白来的。  三、自我调节和心理修复能力  运营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有时候很多工作可能很枯燥无聊乏味的,做起来毫无成就感,甚至在部门和公司找不到存在感。运营的很多工作,真到汇报的时候,也许还真找不出几个亮点,汇报的结果不一定客观,何况很多人还不善于汇报,结果好事变成了坏事。这点我体会很深,毕竟我就是这么一路走过来的。有可能你觉得自己非常努力,到头来在领导面前还不讨好,反而是那些善于汇报,或者阿谀拍马的人,更能讨领导的欢心,觉得不爽,大不了就一走了之了。  用户运营人员,接触的人,从数量上讲,可能是全公司里面最多的,人心才是这个世界上最难把握的东西。用户总有处理不完的事情,让你来处理。也有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被用户出卖了。  自我调节能力,是每个用户工作者必须学会的,当然这个难度要远远大于其他工作。在用户那里碰了钉子,下次注意好就行,凡事别在同一处跌倒三次。学会修复自己的心情,比什么都重要。很多事,其实也没必要太钻牛角尖,有时候,雨过天晴之后,也许更加美好了。  归根结底,这是心态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是每一个用户工作者必须要努力的。  四、自我判断、认知和元认知  自己处于什么阶段,对自己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狂话,不是你说出来,就有人信的,给自己打打气倒是可以,谦虚低调谨慎,有时候更好一些。  我见过很多工作两三年就出来炒作包装自己的,有些东西,自己还没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境界,与其做出头鸟,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多说几句“我是来学习的”,有什么不好?  做用户工作,每天要遇到无数需要你做出判断的事情,大部分事情,都需要做到及时判断。我们讲运营工作的条件反射,其实就是拿到某一项工作的时候,你脑海里会立刻呈现出一个画面和场景,形成自我的基本判断。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简单做,运营要耐得住寂寞,难,真的很难。  认知能力就是个人获取和保存知识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很明显,一个人头脑里储存着某种知识是一回事,但当这些知识为他在需要的时候能否加以利用却是另一回事;具有技能和应用该技能是两回事;改进某种作业和对作业改进的了解也是两回事。对于这些差异,心理学家用元认知能力(metacognitive ability)这一术语来加以说明。所谓元认知能力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记忆、理解和其他认知活动的评价和监控能力。人们的元认知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专家和新手的明显区别不仅在于前者对本行知识知道得较多,而且还在于善于应用和组织所知道的知识,也就是说,在元认知能力上他们有着明显的区别。  五、同理心(换位思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换位思考是用户工作中一项必须具备的能力。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我们或者我们周围的人,经常做着一些强奸用户的行为。有很多人的思维逻辑、运营观、价值观,纯属自己主观臆断,说白了就是自己成天瞎琢磨出来的。如果把你自己换成用户,你自己强奸你自己试试?自己都爽,还指望用户会爽?  换位思考,是情商的一种体现。高情商的人,做用户工作,相对会有很大的优势。  其实,某种程度上,换位思考换一个词,就是尊重用户。我们应该相信用户,把用户真正地当成跟你共建这个平台的合作伙伴,而不是你的工具。尊重用户,也等于尊重自己。  六、学习能力  看似又旧调重弹了,但是还是得说。运营是讲究综合能力的,能力全面,做起工作来,会更加得心应手,运营工作,绝不是讲究单一能力的。  大平台也好,小平台也好,各有各的好处,大可以给你光环,但不代表大公司的人能力一定强。我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国外某著名五百强,有些人一毕业就在那里,干了十几年,出来之后,知识框架已经陈旧,工作都找不到,又不肯降工资,何其尴尬?说白了,说的好听点是螺丝钉,说的难听点,是钉子户。但无论在哪,我们都应该明辨是非,知道自己的差距。  技多不压身,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七、数据分析能力  运营人员的思维是发散式的,有好处也有坏处。我说话时,无论扯得再远,都能及时把话题收回来。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偏弱的,自己的缺点没必要讳莫如深,但确实吃过很多次亏,颇苦恼。  数据分析能力这块,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还好我当年数学学的挺好的,在这块能力上,不至于太差。  抛问题不是本事,谁都会抛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王道,也是每个领导强调的。用户工作者,掌握的是公司最核心的数据,从这些密密麻麻的数据里,如何提取出有效的信息,提出对于公司有利、有可行性的解决办法,会让自己的职业生涯(仕途、钱途)更加有利。  八、  这一点,也是用户工作必须要具备的。我们80后和90后、70后的思维观念完全不同。领导交代的工作,很多90后没做之前,就已经给出基本的判断了,这是很多70后、80后领导所不喜欢的。我记得我们工作那会,领导骂我们一句话,有时候我们会思考一周,觉得很歉疚,而绝对不会去怪罪领导。当然老骂人肯定是有问题的,家长式的文化我也是破不喜欢的,开仨小时的会,骂了俩小时,一点问题都不解决。  执行力是什么?领导交给的工作,如果你给出合适的理由来拒绝,那就老老实实的去做,做好的标准是什么?其实就是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则可。  其实话说回来,运营工作还有个特殊性,就是很多工作,真的没法下判断,因为点实在太多了,细节实在太多了,也许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件事情做成,因素可能有很多,我们需要懂得判断。有些工作,平台太大,不见得是好事,因为也许你的思路并不是正确的,平台的优势,导致事情做成了,离开了这个平台,这个优势荡然无存。平台太小,也不是好事,因为你即使有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却不一定能够得到验证,思路因而被阉割,无法形成判断和认知。  运营工作就是这样,在多年的磨砺过程中,慢慢培养和总结出来的。有年头的运营工作者,在公司一定是个财富。  据我所知,大部分运营人员,都是不善于拍马、老实本分的人。所以,有时候,说的多,不做去做,好好去执行。  做点实事吧!
运营只是卖东西角色,说那么多废话干嘛
无论写得怎么样,都是别人煞费苦心写出来的,有意见的可以保留,毕竟作者没有收取你们一分一毫
路过,学习中
@你关注的人或派友
亲,先登录哦!
【线下加油站】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对方邮件地址:
您的反馈对我们至关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跟自家男主搞基神马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