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E为什么是ABd e分别是ab ac的中点点!?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D是AB的中点,E是AC上的点,且∠ABE=∠BAC,EF∥AB,DF∥BE,请猜想DF与AE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提 示 请您或[登录]之后查看试题解析 惊喜:新手机注册免费送20天VIP和20个雨点!无广告查看试题解析、半价提问教育答疑系统_更多问题列表_物理
||||||||||||||||
[ 20:15:40]
动量守恒定律是关于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在相互作用时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遵循的物理规律,因此只适用于两个以上物体系统,且系统有相互作用。如碰撞、反冲、爆炸等,都要使用动量守恒定律。
只有在没有机械能损失的碰撞中(即所谓的弹性碰撞),动能才守恒,所以动能守恒比较特别,特别的东西就好记。 [ 06:54:27]
[ 21:14:16]
u=Umsinwt=220(2)^(1/2)sin2πf220(2)^(1/2)sin100πtt,当u>220V时导通,则每周期导通两次,每秒导通100次。
导电时间每周期为220=220(2)^(1/2)sin100πt,则sin2πft=45,因此一个周期内导电时间为0.01s,1s内导电时间为0.5s [ 14:49:17]
[ 13:50:38]
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都问过,回答起来不是一两句话能讲清楚的。请到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346&sid=vBHJTA去看看,会有收获的。
祝你进步! [ 14:52:08]
[ 08:53:17]
刚有同学也问过同样的问题,说起来话长,请到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346&sid=vBHJTA去看看,会有收获的。
祝你进步! [ 14:53:19]
[ 08:35:50]
两个定理是力学的两大思路分支,涉及到力----位移时使用动能定理,涉及到力----时间时使用动量定理。解题之前要认真审题,从选择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开始,两个定理应用的关键是受力分析和确定初、末状态。下面的链接有些专题,去看看吧
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5-24 14:57:51]
[ 17:49:31]
(1)(2)射出第一颗子弹与射出第n颗子弹时船的速度是一样大的,则动量守恒定律得    mv=[(n-1)m+M]V,V=mv/[(n-1)+M]
(3)这是一个人船模型,设射完n颗子弹后船向后移动的距离为x则
  Mx=nm(L-x)
x=nmL/(nm+M) [ 23:24:15]
[ 19:38:58]
金属滑块滑上圆弧最高点时与小车有相同速度V1,则
  mv0=(m+M)v1
-μmgL-mgh=(m+M)v1^2/2-mv0^2/2
当滑块刚滑回到圆弧底端时小车速度最大,设此时小车速度为Vm,滑块速度为v2,则
  mv0=mv2+MVm
mgh=MVm^2/2+mv2^2/2-(m+M)v1^2/2
联立以上四式解即得 [ 19:07:42]
[ 10:00:32]
(重要提示:本文最适合高二下学期到高三上学期使用)
选择题是中学阶段的常见题型,也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特别是今年高考物理部分增加了不定项选择题,更是老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关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辅导学生的感受,认识到选择题失分较多除基础的原因外,主要是方法的训练起步太晚,有的同学都快高考了,还在问老师“我的选择题总是丢分,老师有什么方法吗?”这样的问题。方法重要,但掌握方法需要训练,训练需要时间。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本文就选择题的分类思想及解题方法作些简要的介绍。
文章下载地址:http://jplhj06./viewthread.php?tid=208416&fpage=1 [ 21:04:41]
[ 09:52:21]
解题的过程,实际上是把具体情景中的有关信息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过程。虽然物理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也千变万化,但从总体上来看,依据高中生的思维特解答物理问题还是有一个基本的脉络。物理的解题过程要抓住如下的五个关键环节。
1.识别物理现象
识别物理现象的过程是在充分读懂、理解题目文字叙述的基础上,抓住己给的解题线索,形成具体问题情景的大致物理轮廓,并且对解题的方向作出初步判断的过程。识别物理现象包括理解题意和确定研究对象两个方面。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问题的关键。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确定研究对象实际上是把题目所给的物理条件分析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对象的影响因素的过程。
2.分析物理过程
物理过程是指物理模型在物理环境中的运动。变化过程。分析物理过程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定性分析是从质的方面把握运动的性质、特点,找出运动的本质特点,排除非本质特征的干扰,建立起物理过程的模型。定量分析是指利用物理公式,找出物理量在各个于过程中的定量关系,特别是要找出物理过程中相同的物理量、不变化的物理量和临界状态的条件。
3.选择合适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方法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之一。只有我们选择了合适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顺利而简捷地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我们是用分析、综合还是反证、递推,是否要用隔离分析等方法。
4.运用数学知识解题
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关键环节。数学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可以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通过寻找数量关系,给物理模型加入定量的因素;
②用符号来表示物理量,从而使符号成为物理内容的载体,把复杂的事物代码化;
③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实现物理过程的数学化。
当表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列出以后,就应该运用数学知识准确地求出结果,并应注意提高解题效率。
5.讨论验证结果
讨论验证结果既是对原来的问题重新审视的过程,也是对自己的解题是否成功进行评价的环节。常用的讨论验证结果的方法有数量级估算法,特殊值假设检验法等。
以上讲到解题的五个关键环节是对任何题型的物理问题都适合的方法。但不同题型的物理问题肯定还有自己独特的解题办法。当然,物理的考试题型很多,不可能一一讲述。高考物理中用到的三种题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由于填空题中有些题与选择题很相似,另一些题与计算题很相似,所以,下面只讨论选择题和计算题的解法。 [ 21:07:21]
[ 21:09:51]
高考考查中学物理的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基本规律应用的熟练程度,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如今高考模式,对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基础知识折考查得占比例大约的百分之六十左右,要想提高物理成绩,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 22:11:25]
[ 20:19:39]
振动的加速度a=-kx/m,其中x是振动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题中,a、b两质点在t=0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相等,都为+1cm,因此其加速度也相等,加速度方向都指向平衡位置为y的负向。
你的错误就在于加速度的方向判断错误。 [ 22:16:32]
[ 15:21:17]
就物理考生来说,应该是可选面最大的。除化学外的所有理科、工科和综合院校都有针对物理学科的好专业,那太多了。你得找到你理想的学校后再去确定专业。 [ 22:19:18]
[ 21:31:37]
路端电压U=IR=ER/(R+r),因此1/U=(R+r)/ER=1/E+r/ER,即1/U与1/R是线性关系,故所作1/U-1/R图线为直线,直线在1/U坐标上的截距为1/E,斜率为r/E,由此可求电源内阻。如果直接用U-R图线,则实验中路端电压不能太低,路端电压太你的话通过电源的电流太大,会损坏电源,那么图线就集中在路端电压较大的小区域内,线段较短,作图误差较大,一般采用横坐标上移的方法来增大纵坐标的标度,从而减小作图误差。而采用1/U-1/R坐标则不存在上述问题。 [ 15:57:21]
[ 20:05:32]
这里不支持图片,请到http://jplhj06./viewthread.php?tid=219649&sid=uEvY6g下载文章 [ 21:41:11]
[ 22:44:01]
21.静电透镜是利用静电场使电子束会聚或发散的一种装置,其中某部分静电场的分布如下图所示。虚线表示这个静电场在xoy平面内的一簇等势线,等势线形状相对于ox轴、oy轴对称。等势线的电势沿x轴正向增加,且相邻两等势线的电势差相等。一个电子经过P点(其横坐标为-x0)时,速度与ox轴平行。适当控制实验条件,使该电子通过电场区域时仅在ox轴上方运动。在通过电场区域过程中,该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随位置坐标x变化的示意图是
  因电场线总是与等势线垂直,可画出该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情况,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电场力方向应与电场线的切线方向相反,所以电子在y轴左侧受到的电场力的竖直分量总是沿y轴负方向,且逐渐减小,电子沿y方向怕分速度vy逐渐增大,到达y轴时,电场力的竖直分量为零,电子沿y方向的分速度vy达到最大,当运动到y轴右侧后,vy逐渐减小,但整个过程中电子沿x轴方向的分速度vx一直在增大,电子从x=0到x=x0所用时间比从x=-x0到x=0所用时间短,所以电子运动到x=x0时没y方向的分速度vy不会减小到零,故D正确。 [ 22:04:23]
[ 19:28:29]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V,v=v0-MV/m=4m/s,则钢球动能的变化为 ΔEk=mv^2/2-mv0^2/2=-1J,即钢球的动能减小了1J。 [ 21:46:07]
[ 06:31:50]
先要连接电阻为R=24欧,连接方式是10欧与30欧串联再与60欧并联即得24欧.
求功率之比时先支路:即R1与R2串联后电流相等,功率跟电阻阻值成正比,即功率之比为P1:P2=R1:R2=1:3;然后并联,即将R1和R2当作一个电阻与R3比较,并联电路电压相等,功率跟电阻阻值成反比,即P12:P3=6:4=3:2,因此P1:P2:P3=3:9:8.
若R1消耗的功率为3.6W则外电路总功率为(3.6/3)*20W=24W,内阻消耗功率为1W,由P=E^2/(R+r)得E=[P(R+r)]^(1/2)=25V [ 09:40:53]
[ 10:13:38]
(1) 按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果在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电路中要产生按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也就是当磁感强度B达到最大值时,穿过该电路的磁通量最大,磁通量的变化率最小(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感应电流为零,那么导体中的电场强度E也应为零。为什么会最大呢?
  (2) 按照LC回路电磁振荡的规律——如果磁感强度B达到最大值时,磁场能最大,电场能为零,那么电场强度E也应为零。为什么会最大呢?
  在中学阶段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要说明(1)问中“感应电流为零时,电场强度也应为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按照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如果在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磁场中放一个闭合电路,那么电路中要产生按余弦规律变化的交流电,即电路中的自由电子要做简谐振动,回复力是由电场力提供的。当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为零时速度最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最多,电流最大。当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最大时速度为零,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零,电流为零。所以“感应电流为零时,电场强度也应为零” 这一结论是错误的。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磁场周围如果没有闭合电路,就没有电流,但是电场仍然存在且电场的变化规律和有电路时完全一样。故电磁波图象中的电场强度矢量E和磁感强度矢量B总是同步变化的。其次要说明(1)问中LC回路电磁振荡的规律——如果线圈中磁感强度B达到最大值时,磁场能最大,那么电容器中的电场能为零,电场强度E为零,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是这里的磁感强度B是线圈中的,电场强度E是电容器中的。按照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当电容器里的电场强度E最大时电容器周围的磁感强度B最大,但线圈中的磁感强度B最小(为零)。显然(2)问中是把两个问题混淆了。
请参考.cn/kj/wl/g2/20.swf [ 21:54:00]
[ 22:23:21]
P=Fv=kv^2v=kv^3,当速度增大到3v时功率P'=k(3v)^3=27kv^3,选A [ 09:50:46]
[ 13:03:38]
没有学过的内容自学起来确实难度不小,况且电场部分是电学的难点,因此最好是找人补习一下。自学时抓住电场与力学的联系,首先是学好电场中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和能的性质的物理量,从概念、定义、量度计算、矢量的方向等方面打好基础,除库仑定律外,其它规律都是力学规律。所以必须将本章知识与力学知识联系起来,才能解决相应的物理问题。
这个论坛里去看看,会对你有帮助的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959&sid=mqACKp [ 16:23:19]
[ 21:33:44]
布朗微粒在液体中受到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而频繁地碰撞作用力,当微粒很小时,某些方向的作用力会比较小,因此布朗微粒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产生布朗运动,正因为布朗微粒的无规则热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也就是说,只有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才能使布朗微粒受力无规则改变而产生无规则热运动。
真诚告诫:用你自己的智慧获取的知识更牢固,更有效,因此建议你多看教材。比如教材上对布朗微粒的运动原因解释得非常清楚。 [ 22:27:54]
[ 16:55:39]
第一是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还得特别注意公式的特殊性,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要搞混。比方说E=KQ/r2 只适用于求真空点电荷的场强,我试过:平行板电场的场强用它来求保证错。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就象出差时坐错了火车,怎麽开也到不了目的地。
  第二多做题,不是傻做,而是大海里捞“针”。物理题的每种类型都有典型代表的题。象完全非弹性碰撞的题型就老是子弹打木块,不然就改成打沙袋什麽的,换汤不换药。可这种题又重要,考试常有。费点力气搞清楚它,再多做几道相似的题,把解题思路记住,就行了。
  第三,熟不一定能生巧,关键是做题后得归纳总结记忆。有些常见题的答案应该背下来;如“在高坡上滚下一球,球沿光滑斜坡进入竖直圆环,恰好通过最高点,求坡高。”答案是5/2R(R为圆环半径)。又如:“水平释放单摆,求摆锤通过最低点时绳对它的拉力。”答案是3mg ……这些题往往是在选择填空中出现,并不要求过程,记住答案随手填上就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去攻克难题。
  第四,物理题复杂、灵活,虽然已做了不少题,考试时肯定还有大量是“不认识”的。这是不能慌,先给它“相面”——象找人要从市到区到街道到门牌一样,做题也得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确定。只要做到循序渐进、思路清晰,切忌烦躁,或是没头苍蝇般乱撞,想起什麽写什麽。对于确实没辙的题,那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它去吧,撤出来攻别的题,别死钻一点就了全局。
  第五,学习得注重实效。有的同学为了应付老师家长“做”了大量题,可最后全没记住,与其这样白费时间倒不如少做点,哪怕只做一道就会一道记住一道,考试就能拿到一道题的分数。否则就算划拉几千几万道题也是海市蜃楼里的泉水,不能真正解渴。
  最后是物理实验,千万别觉得“就是玩”。要把器材、目的、原理、操作、计算、结论全记住,自己动手有助于记忆。老师强调的注意事项、常见错误原因及排除方法等等往往是考试热点,务必掌握牢靠。
建议到这个网站去看看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346&page=1 [ 22:30:57]
[ 15:34:11]
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作?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觉: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作,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记忆: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即所谓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同学们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没有这一步,下面的学习无从谈起。
积累:是学习物理过程中记忆后的工作。在记忆的基础上,不断搜集来自课本和参考资料上的许多有关物理知识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来自一题,有的来自一道题的一个插图,也可能来自一小段阅读材料等等。在搜集整理过程中,要善于将不同知识点分析归类,在整理过程中,找出相同点,也找出不同点,以便于记忆。积累过程是记忆和遗忘相互斗争的过程,但是要通过反复记忆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使公式、定理、定律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绝不能像狗熊掰棒子式的重复劳动,不加思考地机械记忆,其结果只能使记忆的比遗忘的还多。
综合:物理知识是分章分节的,物理考纲能要求之内容也是一块一块的,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不断进行小综合,等高三年级知识学完后再进行系统大综合。这个过程对同学们能力要求较高,章节内容互相联系,不同章节之间可以互相类比,真正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连为一体,这样就逐渐从综合中找到知识的联系,同时也找到了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提高:有了前面知识的记忆和积累,再进行认真综合,就能在解题能力上有所提高。所谓提高能力,说白了就是提高解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个题目,首先要看是什么问题--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还是原子物理,然后再明确研究对象,结合题目中所给条件,应用相关物理概念,规律,也可用一些物理一级,二级结论,才能顺利求得结果。可以想象,如果物理基本概念不明确,题目中既给的条件或隐含的条件看不出来,或解题既用的公式不对或该用一、二级结论,而用了原始公式,都会使解题的速度和正确性受到影响,考试中得出高分就成了空话。提高首先是解决问题熟练,然后是解法灵活,而后在解题方法上有所创新。这里面包括对同一题的多解,能从多解中选中一种最简单的方法;还包括多题一解,一种方法去顺利解决多个类似的题目。真正做到灵巧运用,信手拈来的程度。
综上所述,学习物理大致有六个层次,即首先听懂,而后记住,练习会用,逐渐熟练,熟能生巧,有所创新,从基础知识最初目标,最终达到学习物理的最高境界。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对照学习的六个层次,逐渐发现自己所在的位置及水平,找出自己的不足,进而确定自己改进和努力方向。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为大学学习做准备的,对同学们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所述的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记忆,积累,综合,提高就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学会了学习方法,对物理科有了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定会把高中物理学好。
推荐你到这个论坛去看看http://jplhj06./forumdisplay.php?fid=10346&page=1 [ 22:32:07]
[ 19:09:40]
从你说的情况看,你的基础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水平还相当高。只是每次考试都不能得高分。“总觉得题目容易”,是不是考试时有些轻敌,或者一看到题目容易就没有按要求去分析,如受力分析、物理过程分析等,有时候就是最简单的重力,由于没有画受力图而遗漏出错。不能得高分,一定是过程小分丢得多,不可能是一大题一大题的丢吧?因此你是属于哪种情况自己先得清楚,如果是轻敌,粗心大意,那你应得开始从细小之处做文章,过细地做受力分析、过细地分析物理过程、分解物理过程等。对高水平者来说,战争将发生在小分之争上,得小分者得天下。 [ 20:54:59]
[ 11:56:34]
你这问题太不具体了,弹簧问题很多的,比如弹簧牵连体问题等,单纯的弹簧伸长或缩短问题,要注意“伸长量”或“缩短量”与弹簧“伸长到”或“缩短到”的区别,特别是本来就是压缩状态,再放上一个物体,使压缩量增大,一定得详细分析;对于运动过程,平衡位置是最为关键的,先确定平衡位置,这是运动速度最大的位置。 [ 20:44:56]
[ 21:48:33]
这要看问题是怎么提的:比如"求摩擦力",则即要求摩擦力的大小,又要求方向,方向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你说的表示为"+"或"-",一种是直接说明方向与某个方向的关系.但无论选择哪种表达方式,最好是说明一下摩擦力的方向.
如果求"摩擦力的大小",则不用表达方向. [ 22:20:18]
[ 19:10:48]
能量守恒是对总体上讲的,也就是对系统而言的.任何一个与外界没有能量交换的系统能量均守恒.
功能原理则是对机械能的变化而言的,对系统,除重力和弹簧弹力(这两个力做功时机械能不变)外,其它外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改变量.
而动能定理则是专门对物体动能的改变量而言的,所有外力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
条件是要点. [ 22:16:47]
[ 17:39:25]
解大题不是靠记住物理模型能达到目的的,最重要的是在审题过程中分解物理过程,将复杂物理过程分解成连续的、较简单的阶段,或者是独立的物理过程,建立不同阶段之间的联系,明白各个阶段遵循的物理规律和解题途径,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 22:13:53]
[ 07:35:35]
首先一对平衡力在同一段时间内的的冲量只是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不能说相同,
一对平衡力,在一段时间内要么对物体都不做功,要么总功为零,因为物体的动能不变(匀速),外力总功必为零.
在同样时间内,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功大小和正负都不一定相同. [ 22:56:18]
[ 07:17:35]
对于1,子弹对A的摩擦力做的功等于AB动能的增加,1错
若将AB当作整体,则AB和C受到的冲量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冲量,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相等一般指大小,2正确.
摩擦力对AB做功(总功)一样多,因为AB的动能改变量相等,但对C做功最多.
三者系统前后动能之差等于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也等于摩擦力做功之和(代数和),4正确 [ 23:02:25]
[ 22:14:00]
把握几个关系:
一是洛仑兹力与电场力的关系
二是只有电场时粒子的为运动类平抛运动,y=at^2/2=qEl^2/2mv^2,
解得:qE=10mv^2
三是在磁场中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R=mv/qB=mv^2/qE=0.1m
偏离距离y'=R-根号(R^2-l^2)=0.04m
这里要画图建立几何关系 [ 06:45:06]
[ 21:52:35]
现在采用答题纸的形式,试卷上画图或做标记是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你的省份还没有实行计算机阅卷,不用答题的话就不能画图或做标记了. [ 06:47:12]
[ 14:18:13]
首先是基本概念,概念不清,什么规律也是没用的.
力学基本规律中有基本思路:
一是运动规律和牛顿定律
二是力、位移、功、动能定理
 三是力、时间、冲量、动量定理
 这是主线,基本的力学问题从这主线出发基本上是都可以解决的。 [ 08:31:35]
[ 08:36:57]
  牛顿第二定律中所指的物体质量,是反映物体惯性效应的量,称为惯性质量;而在万有引力定律中引入的物体质量,也是表征物体性质的量,它反映物体间引力的效应,称为引力质量。
  近代的精密实验证明,惯性质量等于引力质量。因此,以后不再区分,而统称为质量。这样,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就是同一个物理量——质量在两个方面的表现,即质量既反映惯性,又反映万有引力的强度。
  爱因斯坦在探究惯性和引力的本质的过程中,推广了惯性质量与引力质量相等这一“等效原理”,建立起前述的引力场概念,从而创建了近代物理中有名的广义相对论。
[ 14:13:43]
[ 22:51:35]
可以以AB连线的中点为圆心,在垂直于AB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C正确 [ 07:34:12]
[ 19:33:56]
作用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由于力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对该物体也有一个力的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之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21:47:44]
[ 17:11:49]
在临近高考的日子里,你能做的可能就是强记应该记住的物理知识,如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的相关知识,然后作些相对容易的试题作为训练,想大幅度提高成绩可能很困难,但对必考的记忆点,如果记忆有效的话多拿点分的没有问题的.
祝你有成效. [ 21:54:20]
[ 21:23:14]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对能力的要求较高,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两天能有效的,我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不定项选择题得分技巧的,在http://jplhj06./viewthread.php?tid=208416&fpage=1里,去看看吧.祝你进步! [ 21:57:43]
[ 22:45:24]
线圈ab边刚进入磁场时的速度为 v=√2gh1=10m/s,线圈的匀速运动说明线圈所受重力等于安培力,即BIL=mg,I=BLv/R,因此有
B=(√mgR/v)/L=0.08T,磁场的高度h=vt=1.5m
关键是抓住线圈进入磁场后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 22:04:27]
[ 20:54:31]
使之能够自由活动,提高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如大风,温度突变,地震等. [ 22:06:37]
 热门问题
 GRE,GMAT    
 TOFEL,IELTS   
 BEC2,3  
      
 考研英语     
 四六级     
 高考英语     
 中考英语     
 心理咨询       
天星名师高考答疑    
可锐职业顾问答疑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在三角形中,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一点。BD垂直AD于D,过点D作DE平行AC交AB于点E。那么E是AB的中点吗?为什么_百度知道
在三角形中,D是角BAC的平分线上一点。BD垂直AD于D,过点D作DE平行AC交AB于点E。那么E是AB的中点吗?为什么
提问者采纳
平分线平分角BAC 所以角EAD=角DAC ED//AC 角DAE=角EDA =角DACED=EA 角EBD+角EAD=角ADB=90度 角EDB+角EDA=角ADB=90度 角EBD=角EDB EB=ED=EA=1/2AB 那么E是AB的中点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b ac 点d是bc的中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