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骑帝国电脑版下载金矿建造完成会在通知栏通知,怎么取消通知?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的通知
您的当前位置:
&> &> &> &> &>
视力保护色: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的通知
绍政发(2012)2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  &  &  &  二○一二年四月十二日  &  &&&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  &   目& 录  一、前& 言... 5  二、规划背景... 6  (一)现实基础... 6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11  (三)矿产资源市场供需和保证程度... 13  三、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4  (三)规划目标... 15  四、矿产资源勘查... 17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 18  (二)重点区域勘查... 19  (三)服务与管理... 20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20  (一)建设开发基地,合理规划分区... 20  (二)采矿权控制指标... 29  (三)主要矿产规划安排... 31  (四)采矿企业准入条件... 32  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33  (一)加强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管理... 34  (二)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 34  (三)进一步推进废弃矿山整治... 35  (四)完善和创新保护与治理机制... 35  七、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 36  (一)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 36  (二)加强储量管理... 37  八、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37  (一)强化规划实施力度,健全工作责任制... 37  (二)明确分类指导,优化实施机制... 38  (三)强化综合管理,实行有效监督... 38  (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9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39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实施环境... 40  九、附则... 40  &  附表1& 到2009年底绍兴市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一览表  附表2& 2009年度绍兴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表  附表3& 2009年度绍兴市矿业构成统计表  附表4& 2015年绍兴市主要矿产开采量预测汇总表  附表5&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市级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一览表  附表6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区  附表7&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主要市级矿产资源开采区  附表8&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市级矿产资源禁采区一览表  附图1& 绍兴市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图  附图2& 绍兴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  附件& 《越城区矿产资源规划()》  &   一、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绍兴积极应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妥善应对国内发展新挑战的重要五年,是绍兴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也是绍兴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五年,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得更为突出。在认真总结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和实施经验基础上,根据《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浙江省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规程》、《关于开展市县矿产资源规划修编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2010〕10号)和《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等,按照新的发展要求,编制《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在与《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保持一致的前提下,与《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绍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以及旅游、环保、交通、水利、林业等其他相关规划进行了衔接。  《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未来五年市域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统筹安排。  《规划》是省矿产资源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级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专项规划,是制定绍兴市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和县(市、区)级矿产资源规划的依据。  《规划》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展望到2020年。二、规划背景  (一)现实基础  1、自然经济社会概况  绍兴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浙江省中北部,钱塘江口以南,东连宁波市,南接台州和金华市,西接杭州市,北隔钱塘江与嘉兴相望。总面积8256平方公里。绍兴是中国东南铁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通过浙赣铁路和甬台温铁路实现与省内外城市的联通。目前已有杭甬、上三、杭金衢、甬金、诸永五条过境高速公路,104、329两条国道公路以及多条省道公路穿境而过。基本形成了曹娥江水系航道、浦阳江水系航道和三江水系航道三大通航水道,浙东运河贯通三大水系航道,构成了以自然航道为经线,人工运河为纬线的绍兴航道网络。辖三市二县一区:诸暨市、嵊州市、上虞市、绍兴县、新昌县和越城区,共有乡15个、镇79个、街道24个、居委会480个,行政村2159个。  全市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地貌比较复杂。境内地势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由北部绍虞平原向南逐渐过渡为丘陵山地。地貌类型多样,可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即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龙门山、诸暨盆地、新嵊盆地、三界—章镇盆地、浦阳江、曹娥江、绍虞平原。地表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内外。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身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绍兴市认真落实“促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较快的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势头,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趋优、经济效益转好、人民生活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到2009年,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9位,浙江省第4位;全市生产总值达2375.46亿元,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5.2:58.1:36.7,人均生产总值约54309元,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950美元,已接近8000美元;全市财政总收入298.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4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7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0元。另外,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浙江省首个获批的地级市,成功创建卫生城市,成为除杭州、宁波之外省内同类城市第一个省卫生城市。  2、区域地质与矿产资源基本情况  绍兴市全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出露地层较齐全。江山—绍兴深断裂将全市划分为两个大地构造单元:西北区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古陆),岩浆活动较弱,沉积岩系发育;东南区属华南褶皱系(华夏古陆),岩浆活动剧烈,为大片中生界火山沉积岩系所覆盖。  受区域地质条件控制,境内矿产总体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展布,形成三条成矿带:一是中间的江绍拼合带,形成了浙江省最有前景的贵金属和有色金属成矿带。二是北侧在江南古陆基底上形成的古生代沉降带和伴随的中生代岩浆活动,形成以漓渚矽卡岩型铁矿床和寺坞岭多金属矿床为代表以及石煤和石灰岩。三是南东侧元古界变质基底,是寻找贵金属和多金属矿床有前景的地区。另外,全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区提供了银多金属、非金属和建筑石料矿产。  矿产资源特点。到2009年底,全市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产28种,其中有基础储量的17种,分别为铁、铜、铅、锌、岩金、砂金、银、硅藻土、叶蜡石、高岭土、陶瓷土、硫铁矿、普通萤石、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泥岩、饰面用花岗岩、石煤等;只有资源量的11种,主要为镍、钼、含钾砂页岩、泥炭等。铁、铜的资源储量占浙江省70%以上,位列全省首位;优势矿产硅藻土闻名于省内外,但开发不足。高岭土、叶蜡石、地开石、伊利石、瓷土矿和饰面石材具有较大的开发远景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瓷土矿资源储量占全省的82.1%,叶蜡石资源储量占全省的38%。铅锌和贵金属虽品位较高,但规模小,后备资源短缺。能源矿产中,铀和石煤有一定潜力,由于石煤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难题尚未得到解决,目前被列入浙江省禁采矿种。  3、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规划依据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产业带、城市化、新农村、主体功能区建设和生态绍兴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绍兴市矿产资源保障能力,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对“十一五”时期市域内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安排。经过上一轮规划的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矿业经济进一步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共有采矿权208个,其中生产矿山152个,从业人员3009人,年产矿石量1971.68万吨;工业总产值38663.41万元;利润总额6000.67万元。与2005年相比,矿石产量降低了32.8%,矿业总产值降低了42.3%,利润增加了31.9%。采矿权数量从2005年底425家减少到2009年底的208家,减幅达到51.1%。在矿业总量中,与2005年相比,普通建筑用石、砂、土等乙类矿产的矿山数量、从业人员、矿石量、矿业总产值均呈下降趋势,年产矿石量和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从60.5%、51.0%下降到57.9%和41.4%,而利润所占比重从22.3%增加到28.3%。金属矿山数、矿石产量比重略微增加,矿业产值、利税总额比重从26.1%、38.8%调整为25.1%、38.3%,甲类非金属矿山,除水泥用灰岩等少数矿产开发强度较大外,其他多未得到充分开发。  矿山开发布局全面调整。“十一五”期间,按照“坚持全面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原则,绍兴市矿山布局得到优化。按照《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7〕20号)精神并结合矿产资源规划,因地制宜地做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对开采规模较小、生产工艺落后的小型矿山实行矿区整合,进一步提高了矿山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水平;对年产20万吨以下的普通建筑石料矿山进行清理整顿;关闭了部分砖瓦粘土和河道采砂矿山;全市主要城镇周边,国家与省级风景名胜区周边,重要交通干线两侧500米可视范围内,以及各县(市、区)规划禁采区内的,禁止设立采矿权。  矿业权市场扎实完善。全面推进采矿权有偿出让工作,新设采矿权均实行“招拍挂”公开出让,全市共出让采矿权161宗,出让成交价54083.7万元,采矿权市场的建设有效地提升了矿业的整体素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矿产开发管理水平有效提高。矿山全面实施了开发利用方案与生态环境治理恢复方案,严格按照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矿山安全管理水平也进一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年检、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实施情况监督检查、矿产督察和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等手段,加强了对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了采矿权人依法开采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水平,维护了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益;全面开展了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严厉打击和全面清查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采前审批,采中保护,采后治理”的有效措施,使全市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共治理废弃矿山120个,治理总面积439.8915万平方米,治理总投入12150.31万元,需治理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87%,达到了景观再造、生态恢复、土地复垦的效果;全面实施矿区开发利用方案与治理备用金制度,累计收取治理备用金万元,治理备用金收取面达100%;开展绿色矿山创建,已创建绿色矿山8家,有效的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状况,促进了矿业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  矿产勘查取得新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商业性矿产勘查发展迅速,为矿业开发寻找后备基地,涉及矿种有多金属矿、铜矿、铁矿、金矿、银矿、钼矿、锌矿、高岭土、普通萤石、地热等。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商业性勘查项目42宗。老矿山深部(外围)探矿取得初步成果。专栏1& 绍兴市“十一五”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情况规划内容2005年底(基准年)2009年底规划目标矿业经济矿业产值(万元)66998.0338663.41  107900矿业利税(万元)7606.216000.6715300开采总量铁矿(矿石万吨)113.2 99.91120铜矿(矿石万吨)23.125.4525铅锌矿(矿石万吨)1.73.861.5普通萤石(万吨)4.435 叶蜡石(万吨)2.52.233水泥用灰岩(万吨)871.3661900建筑石料(万吨)162811095600饰面用花岗岩3.44.865采矿权数量采矿权总数425208315其中石料采矿权数17480135砖瓦黄沙采矿权数1143065金属采矿权数111213能源采矿权数1117其他非金属采矿权数1154795矿山规模石料矿山平均规模(万吨/年)8.5218.312萤石矿山最小规模(万吨/年)0.11.0硐采0.5——露采5水泥灰岩矿山最小规模(万吨/年)1155资源利用水平开采回采率露采909595硐采707575矿山生态环境需治理矿山治理率(%)208780矿地整理(万平方米)——38400绿色矿山数量0810  虽然如此,但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资源保障程度仍然低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金属、建筑石料等大宗支柱性矿产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不足,部分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逐年减少,供应能力日趋下滑。绍北、诸暨、嵊新三大城镇组群等大量工程项目的上马,普通建筑石料矿产的供应存在较大缺口。  二是矿山开采仍需进一步规范。个别露天矿山未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部分矿山存在生产规模小、设备差、采掘工艺落后的情况,影响了矿产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  三是布局调整难度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公益林保护、水土保持、基本农田保护等多方面规划的实施给新设矿山预留的空间有限,环境保护与矿产开发的矛盾进一步现显。  四是矿产资源勘查有待加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要全面增强地质勘查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老矿山矿产资源日趋枯竭,寻找接替资源仍是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根据砖瓦原料“以石代土”的原则,要加强找矿勘查解决砖瓦粘土替代原料基地问题。  (二)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工作的新要求&  1、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到2015年,预计我市GDP突破4000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1000元,第三产业比重达42%左右,R&D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5%等,对矿产资源需求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量大面广的交通、水利、围垦、大型工业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普通建筑石料、水泥、砖瓦、黄沙等各类建材矿产需求继续加大。  2、打造长三角南翼文化生态型宜居城市要求发展绿色矿业。“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以新型城市化和功能内涵提升为重点,打响联合国人居奖品牌,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景观四大体系;有效控制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初步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此,必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开采环节要促进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大力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加强共生、伴生矿的综合开发,提高尾矿、废石的综合利用率;闭坑环节要求搞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加工环节要积极推进矿产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废渣、废水的循环利用。  3、创新型城市建设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应用,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市。为此在地质矿产领域,也要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地矿科技创新体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要在地质勘查、矿山开采、资源综合回收利用、优势非金属矿产品深加工、废弃矿山治理与恢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开拓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应用新技术,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4、和谐绍兴建设要求建设和谐矿业。“十二五”时期,我市将从社会公平、区域协调、生产生活安全入手,形成法制环境不断完善、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良好的法制绍兴,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更加稳定的和谐绍兴。为此,需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各方利益的协调,提高矿业经济对促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保持社会安定。  (三)矿产资源市场供需和保证程度&&  根据绍兴市资源条件、开采能力和市场需求分析,预计今后一个时期,除叶蜡石、硅藻土、普通建筑石料、砖瓦页岩矿、饰面石材等矿产自给有余外,需求量大的能源、铁、铜、铅、锌、金、银、玻璃用硅质原料、水泥灰岩等矿产的大部分需依赖市外供给。因此,需要高度重视矿产资源的供应安全保障。  铁矿及钢铁:漓渚铁矿(绍兴漓铁矿业有限公司)的矿石较贫,是国内开发低品位铁矿的一个典型矿山,需要外调富铁矿才能满足漓渚铁矿球团生产;目前,全球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扬,铁矿外购压力持续增加。  铜矿及金属铜:绍兴市是全省乃至国内重要的铜加工地区,以平水(西裘)铜矿为主,伴生金、银、硒和重晶石。本地精铜矿运输到外地冶炼,而所需要的金属铜则需要大量从外地购入。  黄金:市场对黄金需求继续增加,保有资源储量持续降低。  铅锌:绍兴市铅锌精矿粉输外地冶炼。全市对铅锌等有色金属的需求量大,本地资源难以满足消费。  硅藻土:受选矿工艺限制,本地资源需求不大,有待进一步开发。  高岭土:主要分布在诸暨地区,资源多分布广,但质量不稳定,地质工作程度亦较低,目前产品主要提供原矿或初级产品,效益较差,需加强地质工作。  叶蜡石:本地市场资源保证程度较高,矿产品开发前景广。  水泥用石灰石:“十二五”时期仍是绍兴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处于高位运行,对水泥需求量大。受本地石灰石含氧化钙(CaO)量低的影响,需要外地购入高品位矿石配制加工生产。从市外择优石灰岩供应基地,是绍兴市保持或发展水泥生产的重要途径。  普通建筑石料及石材:随着城乡建设规模与品位的提高,对建筑石料、建筑石材、装饰石材、工艺石料等需求强劲。普通建筑石料及石材在满足本地部分市场需求的同时,可以开拓外地市场。&&三、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妥善处理好保障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保护和改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推行环保型矿产资源开发前提下,合理矿山布局、优化矿业结构、控制矿山数量、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将矿地综合利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结合,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矿产资源支撑与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面增强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的原则。要根据新时期绍兴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扎实做好资源供应、基础地质、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全面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2、坚持统筹兼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统筹矿产开发与土地、河流、地下水、森林、旅游景观等资源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建设生态矿业。合理矿山布局,促进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和废弃矿山整治,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调控矿山数量,市场调节开采总量,保持矿产品的供需平衡。  4、坚持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大力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推进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提高附加值。  (三)规划目标  1、到2015年的目标  总体目标:①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②矿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集约化开发利用;③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持续改善;④建立适应绍兴市经济发展的矿业经济新格局。  具体目标如下:  ——地勘工作进一步推进。继续开展地质科学研究、基础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作,争取铁、铜、铅锌、多金属、金、银、萤石、地热等矿产勘查有新的突破。  ——矿业经济恢复增长。矿业总产值预期达到6.22亿元,在2009年基础上年平均增长10%;采掘业利税预期达到0.66亿元,在2009年基础上年平均增长10%。  ——矿业结构优化升级。矿山数量控制在265个以下,其中石料矿山控制在168个以下,新设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年产规模在30万吨以上,矿山平均开采规模进一步提高。矿山企业开采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形成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矿业布局更加合理。实现矿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布局一致,市、县两级相结合的矿产资源规划区得到科学划定和有效管理。配合产业带、都市圈、城市群和新农村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大型普通建筑石料供应基地和金属、水泥用灰岩等优势非金属开发基地。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持续改善。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工程;矿山闭坑后得到科学、经济、合理的治理,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需治理矿山的治理率达到100%。  ——矿山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强化矿山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露天矿山除条块石外全面实施中深孔爆破,采用机械铲装、机械二次破碎;地下矿山严格按开发利用方案、开采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的要求设置开拓系统、配备通风、排水等配套设施,编制应急预案,提升突发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矿产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和完善以规划为龙头,以矿业权管理为核心,以准入制度为条件,以强化监督管理为手段的勘查开发管理制度体系,形成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共同推进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全面实施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采矿权市场进一步完善,探矿权市场稳步推进,政府科学调控和市场高效运作有机结合,努力构建和谐矿业。  2、到2020年的展望目标  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格局;矿产资源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矿山生态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地矿科技创新体系在更高层次上适应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需要。&&专栏2&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矿产资源规划的主要指标规& 划& 内& 容基准年2015年指标属性矿业经济矿业产值(万元)38663.41  62200预期性矿业利润(万元)6000.676600开采总量铁(矿石万吨)99.91300铜(矿石万吨)25.4525铅锌(矿石万吨)3.8610金(矿石万吨)1.84萤石(矿石万吨)3  10水泥灰岩(矿石万吨)661450高岭土(矿石万吨)17.0020.5叶蜡石(矿石万吨)2.234饰面用花岗岩(万吨)4.8610普通建筑石料(万吨)11093800采矿权数量采矿权总数(个)208265约束性其中石料采矿权数114168砖瓦页岩、建筑用砂采矿权数3030金属采矿权数1212能源采矿权数10矿泉水44其他非金属采矿权数4751矿山规模石料矿山最小规模(万吨/年)18.330萤石矿山最小规模(万吨/年)1.0硐采1露采5水泥灰岩矿山最小规模(万吨/年)1530资源利用水平开采回采率(%)露采9595硐采7575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需治理矿山治理率(%)87100矿地整理(万平方米)3857绿色矿山创建8个70%&四、矿产资源勘查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及省政府的实施意见,从绍兴市地质成矿条件出发,围绕查找铁、铜、铅锌、多金属、金、银、萤石、地热等矿种,在加强基础地质研究基础上,结合《浙江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十二五”浙江省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部署,按照公益性、商业性地质勘查工作有机衔接、分体运行的思路推进地质勘查工作,本着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增强优势、强化基础的总体要求,积极争取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引导和鼓励企业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新机制。  (一)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  1、市域地质研究。江绍拼合带是绍兴市基础地质研究的重点。结合国家和省的安排,开展多学科、持续性的研究工作。运用现代地球化学与深层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进一步推进区域大地构造格局、基底地质结构、重熔岩浆活动及潜在矿产资源等的调查研究。  2、区域地热资源调查。以开发绿色能源、发展低碳经济、服务旅游产业为目标,配合城市地质调查和区域水工环地质调查,重点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初步查明地热地质条件,建立地热成因模式,划定地热资源详查靶区,为全市有序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开展城镇浅层地热的调查和勘查、开发利用等工作。  3、专题基础地质调查。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基础地质工作。围绕绍兴市城市化发展的需求,适时推进绍北、诸暨、嵊新等三大城镇组群(密集区)的城市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以服务“三农”为目标,开展以县域为单元的农业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研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基础地质工作。  (二)重点区域勘查  1、矿产地质勘查区划分。根据地质构造单元及成矿物质元素组合,划分勘查区块指导地质勘查工作。  1)平水-桃红勘查区。沿此带展露的矿点、矿床有蔡家岙、铸铺岙、中岙、野猪窝、平水、何山、六里岙、白鹤殿以及桃红、陶家山等金、铜、多金属矿。以平水铜矿为基点,向北东、向南西以及向深部延伸勘查,重点地段开展深层地球物理勘查和钻探。开展桃红矿区深部潜在资源的勘查。  2)漓渚铁矿及外围铁、铜、钼、多金属勘查区。以寻找漓渚铁矿接替资源为重点,勘查铁、铜、钼、多金属矿为主,通过地球物理和钻探验证,力争扩大资源量。  3)赵家—芙蓉山—铜岩山金铀铜铅锌矿勘查区。赵家镇-璜山-桐树林一带,已知黄金及铜矿点、矿床自北而南有汪家坞、左溪、寺前、杨汉坞、璜山、庙下贩、桐树林等。芙蓉山破火山口东部的环状断裂带及内外侧,除发育了较多的铀矿床、矿(化)点外,铅锌、铜、金、银及萤石、叶蜡石等矿产也广泛产出。本区具备良好的金铀铜铅锌矿成矿条件和极大的找矿潜力,对重点潜力地段及其深部(500~1500米)开展探索评价工作。  4)安华—双桥勘查区。这一区域为诸暨白垩系盆地。以萤石为主要矿种开展勘查。  5)章镇勘查区。以铜、银为主要矿种,加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沿上虞—周庄束状断裂带,向北东方向追索,开展地质勘查工作。  6)浦义—砩水硅藻土、地热勘查区。嵊州市区—崇仁一带,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型硅藻土矿床。通过对硅藻土的勘查,提高资源储量类别,以便下一步开发利用。以砩水水库为中心进行地热能勘查。  2、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加强对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的引导,完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矿产资源勘查,培育壮大商业性勘查市场主体。  (三)服务与管理  1、鼓励各类找矿主体在本市成矿有利地段开展商业性的矿产资源勘查。  2、鼓励重要老矿山周边与深部开展“探边摸底”,寻找接替资源,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3、推进整装勘查矿产资源。根据《关于进一步推进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9]41号)精神,对于同一成矿区有多个探矿权的区域,鼓励进行整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整装勘查矿产资源。  4、加强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的监督管理,严防“圈而不探”、“以采代探”和“越界勘查”。  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建设开发基地,合理规划分区&  根据绍兴市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集中高效,强化特色的方针,形成与资源分布、产业布局、城镇发展、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架构。  一)矿业开发基地建设  矿业开发基地是指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在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矿产地,是架构矿产资源开发布局的主要支点。以资源分布为主导,环境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对甲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及绍北地区石料供应基地进行规划。  1、甲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地:  ——绍兴漓渚—平水铁铜矿产开发基地(JD1)。加强漓渚铁矿、平水铜矿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寻找接替资源。加大技术投入,提高贫矿利用率,加强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诸暨南部多金属矿产开发基地(JD2)。依托铜岩山铜矿、七湾铅锌矿、璜山金矿等金属矿山,进一步加大资源勘查力度,特别是矿山外围的找矿工作,加强资源的保护性、整合性开发,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提高难选矿石利用率,加强共生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诸暨北部水泥原料开发基地(JD3)。由诸暨市西北部和东北部两片组成。进一步查清资源状况,统筹规划集中开发,提高低钙石灰石资源利用水平。  ——上虞岭南—嵊州北漳—新昌沙溪饰面石材开发基地(JD4)。包括上虞岭南、嵊州北漳和新昌沙溪一带。依托丰富的花岗岩资源,推进资源开发整合和企业整合,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开发利用的规模和水平,扩大市场覆盖面。  ——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地开石)开发利用基地(JD5)。以诸暨市枫桥为核心,依托当地的高岭土、地开石、伊利石等非金属矿原料,推进资源整合,提高矿山规模,开发新产品。  2、绍北地区石料供应基地:  ——越城区东南部石料、石材开发基地(JD6)。位于越城区皋埠镇一带,未来矿山开采矿石为下白垩统朝川组(J3d)浅灰、灰色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含角砾晶玻屑凝灰岩,矿产品以条石、块石、板石、柱石和雕刻工艺石材为主,预测普通建筑石料保有资源储量3500万吨。规划期区内保留原有1家石料矿山,新设1家矿山。  ——上虞北部石料开发基地(JD7)。位于上虞市长塘镇与东关镇交界的里湖斗—葫芦山—鸡山一带,该区出露岩石为白垩系下统朝川组流纹质玻屑凝灰岩、流纹质晶玻屑熔结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及少量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开采对象为凝灰岩,预测普通建筑石料保有资源储量8000万吨;规划期该区保留原有1家石料矿山,新建1家石料矿山。  ——上虞北西部石料开发基地(JD8)。位于上虞市小越镇南东面前山—老鹰山一带,该区出露岩石为侏罗系上统高坞组深灰色块状流纹(英安)质熔结凝灰岩、凝灰熔岩。石料开采对象为凝灰岩,预测普通建筑石料保有资源储量2亿吨。规划期区内新设置1家矿山。  ——绍兴县东南部石料开发基地(JD9)。位于绍兴县马鞍镇南部的马鞍山、驼峰山~凤凰山一带,该区出露岩石以侏罗系上统高坞组(J3g)英安质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为主。石料开采对象为凝灰岩,预测普通建筑石料保有资源储量520万吨。  通过上述基地建设,形成绍兴县以建筑石料、铁、铜金属矿产为主的开发格局;诸暨以建筑石料、石灰石、铜、铅锌、金、高岭土、萤石为主的开发格局;上虞、新昌、嵊州以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石材和特色非金属为主的开发格局。在微观布局上,形成和全市主导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各类保护区密切衔接的格局,矿产资源开采区的总面积进一步缩小,开发集聚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市级规划分区  1、市级规划分区原则  (1)市级规划分区原则  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分区开采制度是实现矿产资源科学合理布局与开发的基础。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法规,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地按照区域划分为开采区和禁采区两种类型,“两区”以外的区域由县(市、区)进行具体规划。对乙类矿产在本规划中不详细划出开采区,仅提出指导性意见,具体由各县(市、区)规划划定。  (2)县(市、区)规划分区的要求  1)县级规划一般划分为“禁采区、开采区和限采区”,实行“三区”全覆盖,不设“其他区”。  2)本规划所设矿产资源开发基地,必须置于县级规划开采区内;各县(市、区)的矿山原则上应置于开采区内,以求矿山在开采区高度集聚。  3)对本规划确定的开采区,各县(市、区)在规划分区时,要进行细化,具体确定矿山数、矿山规模、矿山位置和占用资源储量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划部署,并编制开采区相应大比例尺规划图件。  2、市级开采区  拥有中型及以上资源储量规模的甲类矿产地,能合理设置采矿权,开采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果好的地区。主要市级开采区如下:  (1)漓渚铁矿开采区(KC1)  现状:位于绍兴县漓渚镇、兰亭镇,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我省主要的铁矿生产基地。漓铁集团东西矿为全省第一大铁矿,其产量占全省近90%,产值占全省达62.9%,开采回采率78.18%,采矿贫化率29.62%,为国内开发低品位铁矿的一个典型矿山。采用湿式磁选法选矿,2009年实现采矿总产值1683.12万元,利税312万元。  规划安排:继续加强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工作,争取增加资源储量。利用外购富矿选前配矿,促进低品位矿回收。继续执行贫富、难易、厚薄、大小兼采的原则,有效控制采矿贫化率,确保铁矿采选业稳产;加快共(伴)生钼、镍、锌等金属矿的开发利用;利用废石尾砂,发展建筑石料、建筑用砂和水泥配料;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加强针对铀放射性影响的环境保护。  (2)平水铜矿开采区(KC2)  现状:位于绍兴县南部平水镇,面积约1平方公里,是全省最大铜矿开采地,主产铜精矿、锌精矿、硫精矿,综合回收金、银、重晶石。2009年度,实现年生产总值3889万元,其中包括伴生金银产值1251万元,保持了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较好的生产发展势头。  规划安排:在矿区深部及周边地区进一步加强勘查,挖掘深部潜力,鼓励矿山延伸(深)勘查,努力增加资源储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按照贫富、难易、厚薄、大小兼采原则,有效控制采矿贫化率,确保铜采选业稳产。加快伴生重晶石、硒的提选工作,进一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加强对污水矿泥的回收利用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3)诸暨璜山—七湾有色、贵金属矿开采区(KC3)  现状:位于诸暨市西南部,南西起桐树林、七湾一带,北东至马郦、铜岩山,北东向展布,面积约171平方公里。区内先后查明璜山等7个小型矿床,发现金矿化点数十处;查明小型铅锌矿(七湾)和多金属矿(铜岩山)各一处。该区已知的有色、贵金属小型矿床,虽然规模不大,但均具有埋藏浅、品位较富的特点,为开发利用提供有利条件。目前本区有在采矿山10家,其中铅锌矿2家,铁矿1家,金矿3家,多金属1家,大理岩(重质碳酸钙粉体材料用)矿山2家,萤石矿1家。  规划安排:在合理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同时,重点加强铜岩山多金属矿、青顶山铁矿的深部找矿工作和璜山金矿、庙下畈金矿、马郦金矿、七湾铅锌矿、璜山萃溪铅锌矿外围及深部的找矿,争取提供更多的资源储量,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提高金属回收率,加强绿色矿山建设,推进尾矿砂的资源化利用水平。  (4)诸暨应店街—次坞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4)  现状:位于诸暨市西北部的应店街、次坞两镇,面积约95平方公里。查明资源储量约3.66亿吨,但CaO含量较低,仅46~48%左右,远景储量较大。现有水泥用灰岩矿山企业10家,矿山年生产规模一般在12-48万吨,规模偏小。通过调用富阳等地的高钙灰岩,供应当地福利、上峰、双鹰、丰山等水泥生产企业生产水泥,是目前我省东部的大型水泥生产基地。  规划安排:按照适宜的矿山规模,合理划分矿区。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查明资源储量,以利资源管理和开发。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关闭一批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生产方式原始的矿山,走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引导小矿山通过股份合作等途径整合资源。  (5)诸暨浣东—枫桥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5)  现状:位于诸暨市中北部的浣东街道和枫桥镇接壤处,面积31平方公里。查明的资源储量约1.1亿吨,但CaO含量较低,仅46~48%左右,远景储量较大。现有水泥用灰岩矿山企业14家,多金属矿山1家。水泥用灰岩矿山年生产规模一般在12-48万吨,规模偏小,供应当地兆山、墨城、交通等水泥生产企业。寺坞岭(殷家)多金属矿开采矿种为锌矿,年生产规模1万吨。  规划安排:按照适宜的矿山规模,合理划分矿区。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进一步查明资源储量,以利资源管理和开发。加强矿产资源开发整合,进一步关闭一批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生产方式原始的矿山,走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引导小矿山通过股份合作等途径整合资源。  (6)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开采区(KC6)  现状:枫桥—赵家亚区位于诸暨市东北部,以枫桥镇中部为主体,向西南延伸到赵家镇,面积约15平方公里。查明大型矿床1个,中型矿床2个。到2009年底,有高岭土矿山1个,年生产规模5万吨。主要产品以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为主,近年来开发了红外线阻隔保温剂、增加剂等深加工产品。  规划安排: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查明资源储量。以新产品开发为主线,以采矿、加工、科研、贸易一条龙运作为依托,大力推进产品、企业和矿山规模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开发利用的组织基础和规模经济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实行优矿优用,重点开发高档电陶、化工耐磨蚀陶瓷、精密工业陶瓷和日用高档陶瓷、各类功能性优质填料,推进“超细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7)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开采区(KC7)  现状:位于诸暨市南部,包含了陈宅、岭北两个镇,面积约31平方公里。到2009年底,有高岭土矿山3个,年生产规模1.5~10万吨。  规划安排:进一步加强地质工作,查明资源储量。以新产品开发为主线,以采矿、加工、科研、贸易一条龙运作为依托,大力推进产品、企业和矿山规模的结构调整,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开发利用的组织基础和规模经济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实行优矿优用,重点开发高档电陶、化工耐磨蚀陶瓷、精密工业陶瓷和日用高档陶瓷、各类功能性优质填料,推进“超细化”技术的开发应用。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防止水土流失。  (8)上虞梁岙—排山叶蜡石规划开采区(KC8)  现状:位于丰惠镇西南梁岙山、排山一带,面积17平方公里。区内叶蜡石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09年底,梁岙矿区叶蜡石矿保有资源储量89.1万吨,其中耐材级41.1万吨,玻陶级31.0万吨,低铝级17.0万吨;上浦镇排山叶蜡石矿保有资源储量12.6万吨。本区内现有叶蜡石矿山企业2家,均为小型矿山,产品多以原矿,部分加工成矿粉外销到上海、北京、杭州等地的陶瓷、耐材企业。  规划安排:规划期保留现有的2家矿山继续生产。鼓励叶蜡石矿石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  (9)嵊州北漳—新昌沙溪花岗岩石材开采区(KC9)  现状:嵊州北漳—新昌沙溪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分布面积达52平方公里,是“嵊州红玉”、“嵊州樱花”和“沙溪江”品种的产地,资源丰富。  规划安排:开展石材勘查评价,摸清资源家底。通过整合扩大矿山生产规模。依靠规模化开发和加工,开发适宜的市场产品,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绍兴市地质灾害具有分布面广、局部集中、稳定性较差、危害程度较大等特点,其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环境条件关系密切,修路、建房、加载等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则是最直接的引发原因。  本《规划》结合《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对开采区中涉及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防治措施进行梳理,结果如下:&&&专栏3& 开采区涉及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统计表  开采区名称及编号  地质灾害易发区发布情况  类 型  位 置漓渚铁矿开采区(KC1)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无低易发区开采区内除北东侧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北东侧平水铜矿开采区(KC2)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无低易发区开采区内除东测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东侧绍兴县平水镇城镇及周边区域诸暨璜山—七湾有色、贵金属矿开采区(KC3)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除低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低易发区开采区北侧诸暨浬浦镇城镇及周边区域不易发区无诸暨应店街—次坞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4)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开采区中部区域低易发区除中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无诸暨浣东—枫桥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5)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除低易发区、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低易发区开采区南侧部分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北侧石家弄-祥头一带小部分区域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开采区(KC6)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无低易发区除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中部诸暨赵家镇城镇及周边区域诸暨岭北—陈宅高岭土开采区(KC7)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全部区域低易发区无不易发区无上虞梁岙—排山叶蜡石规划开采区(KC8)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无低易发区除东侧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东侧东溪村附近区域嵊州北漳—新昌沙溪花岗岩石材开采区(KC9)高易发区无中易发区开采区南侧龙皇堂村附近区域低易发区除中易发区、不易发区外所有区域不易发区开采区中部华堂村附近区域  针对开采区涉及的不同等级易发区特点,结合《绍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年)》,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重点防治区:主要位于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及部分低易发区。涉及的开采区有诸暨璜山—七湾有色、贵金属矿开采区(KC3)、诸暨应店街—次坞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4)及诸暨岭北—陈宅高岭土开采区(KC7)。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的预防和控制机制,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及应急处置和救援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特别是山区沟谷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和管理工作;区内地质灾害点采取勘查治理为主、搬迁避让为辅的防治措施。本区防护重点是重要工程建设区,村庄规划区、人口集聚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矿山采空区等,防止引发滑坡和崩塌地质灾害。  一般防治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外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点是: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的地质灾害风险准入管理,加强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防治监督;加强汛期丘陵山区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做好灾害点的监测预报预警;对必须勘查治理的灾害点进行勘查治理或搬迁避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市级禁采区  列入国家、省及市政府公布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小区)、森林公园、文物保护单位、地质公园及其他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区域;根据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及市有关政策禁止矿业活动的军事设施区域、水源保护地、生态公益林地、基本农田保护区、大中城市规划区等地(具体名单见附表8);铁路线路两侧1000米范围;曹娥江两岸,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交通干线两侧直观可视范围500米。  (二)采矿权控制指标  在上一轮规划大幅度压缩矿山数量基础上,重点关停各类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小型矿山,科学合理地调整矿山数量。到“十二五”期末,采矿权数量控制在265家以下,总量较2009年(基准年)的实际采矿权数量增加了57家,增加部分主要包含了3个部分:①规划期内新设砖瓦页岩矿、建筑用机制砂(取代砖瓦粘土、河道采砂);②规划期内“探矿权转采矿权”预留采矿权指标;③供应重点工程需要的工程性开采采矿权。  规划期内各县(市、区)采矿权控制指标见专栏4。  &专栏4& “十二五”时期各县(市、区)矿山数量控制指标  县(市、区)名称2009年采矿权数量(个)2015年采矿权控制指标(个)  上虞市  25  25  绍兴县  50  50  嵊州市  20  45  新昌县  16  40  越城区  6  10  诸暨市  91  95总计208265  普通建筑石料矿山:普通建筑石料是满足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性基础商品。按照矿山布局与生产力布局、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规模化集中开采与区域性有效供应相结合,资源储量与需求量相结合等原则,合理确定全市及各地石料矿山数量,满足规划期内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对建筑石料的需求。根据绍兴市各地实际,实行分类指导。  对于毗邻北部平原的石料输出区,通过资源整合和矿山整合,合理设置一批大型石料矿山,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  对于南部山区和盆地,按照运输半径、矿山规模,确定各地的矿山布局及其数量。  对于绍北地区石料的供应,选择资源储量比较丰富,开发利用水平较高的区域。以资源分布为主导,环境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石料供应基地。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石料矿山数量到期末控制在168家以内。  砖瓦用岩矿山:砖瓦用粘土开采逐步退出,贯彻“以石代土、一矿多厂”的开发思路,适量布局砖瓦用页岩采矿权。  金属矿山: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十二五”期末金属矿山数量大致在12家左右。  能源矿山:禁止石煤矿开采,规划期内关闭现有1家石煤矿。  非金属矿山:加强资源整合,推进规模开采。重点推进石灰石、高岭土、硅藻土、萤石、石材等矿种的资源整合开采。到“十二五”期末控制在51家左右。  (三)主要矿产规划安排     1、总体原则  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完善促进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全过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重点推进石灰石、铁、铜、萤石、普通建筑石料等矿产的综合利用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推广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2、重点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1)提高金属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依托技术进步,提升贫矿和难选矿石的利用率,加强对七湾铅锌、铜等矿产伴生组分的综合利用,提高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引进和研发新的采选冶技术应用于铁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资源二次开发。稳定现有矿山生产规模,延长漓渚铁矿、平水铜矿等老矿山服务年限,使市内铜、铁、铅、锌等金属矿产的生产规模继续保持稳定。  (2)控制普通建筑石料、砖瓦用页岩矿山、建筑用砂等矿产的开采总量,提高利用效率。按照“整体规划、分类引导、有序开发、有效供给”的原则,进一步控制普通建筑石料、建筑用砂的开采总量。加强普通建筑石料矿山开采的布局规划、开发监督,使矿产开发与矿地利用、景观修复衔接。严格实施自上而下分水平台阶式开采、中深爆破技术。鼓励和扶持建设大型机械化石料矿山,引导企业向产品精细化、生产无尾化发展。  进一步加大“以石代土”力度,发展以江河湖泥、泥(页)岩、尾矿、粉煤灰、冶金化工废渣、建筑渣土等为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节约保护土地。鼓励发展利用岩石碎屑、矿山尾砂生产建筑用砂的企业。  进一步提高石料矿山生产规模,促进集约化发展,除偏远山区生活自用以外,新建石料矿山最小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  (3)提高石灰石、高岭土、硅藻土、叶蜡石、萤石、石材等矿产的保护性、深度化开发。推进矿山整合,推广先进工艺,提高开发利用水平。硅藻土资源要加快开发助滤剂、功能性填料、涂料、保温材料及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等。萤石要积极开发利用低品位矿石,实现萤石资源的优矿优用、贫富兼采和应采尽采。石材开采改善工艺,提高荒料率,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石材产品,提高附加值;石灰石要继续提高低钙灰岩的利用率。叶蜡石继续研发改性叶蜡石粉、有机叶蜡石粉、超细叶蜡石粉、精细玻璃纤维等深加工产品;探索利用玄武岩制造高附加值管道等制品的途径。高岭土加强应用技术研究,研发节能型陶瓷原料。  (4)禁止石煤开发。因其发热量偏低、含硫量较高,利用过程中会造成污染环境,在规划近期内确定为限采矿种,现有在采矿山到期关闭,同时要保护好石煤资源,适时开展综合利用研究。  (四)采矿企业准入条件     严格执行《铅锌行业准入条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13号)》、《浙江省萤石行业准入标准》、《浙江省叶蜡石开采准入条件》和《浙江省普通建筑石料开采准入条件》。对国家、我省尚未制定矿山准入条件的矿种,本规划作如下规定:  资源条件。新建矿山占用资源储量必须经过地质勘查,必须经过具有资质的评审机构评审,并按要求备案。甲类矿产小型矿区(床)勘查程度达到详查,中大型矿区(床)达到勘探。乙类矿产按矿区实行整体勘查。拟建矿山规模与占用资源储量相匹配。  资质条件。矿山企业具备独立法人资质。必须有与所建矿山企业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技术、人员、装备的资质条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设置地质测量机构。  开采规模条件。矿山规模必须与矿区的资源储量相适应。  矿山布局条件。符合本规划分区要求。  资源利用效率条件。达到相关要求的矿山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指标应符合资源实际,对可利用的共伴生矿和尾矿有综合利用方案或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条件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保护和安全设施“三同时”手续,按规定编制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矿山安全生产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等,涉及使用林地及采伐(移植)林木,需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批;按规定缴纳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露天开采矿山必须按照自上而下台阶式开采,采用中深孔爆破。必须设有与矿山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废石堆放场所,不准占用基本农田;必须有科学合理的尾矿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场所;露天开采矿山作业中的粉尘、噪音污染防治措施必须符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六、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施矿山勘查、开发全过程的生态环境管理,积极创建“绿色矿山”,有序安排废弃矿山治理,确保不欠新帐,逐步还清老帐,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效益。  (一)加强生产矿山生态环境管理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针对矿山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和要求,实现全过程的综合管理。  新建矿山要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必须明确采矿权人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委托有资质的中介单位进行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开采方案与安全技术措施设计、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关停矿山要做好矿坑废水等的污染根治,加强采空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  (二)全面实施绿色矿山建设     通过实现矿产资源利用集约化、开采方式科学化、生产工艺环保化、企业管理规范化、闭坑矿区生态化来创建绿色矿山,实现规范开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服务于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到2015年,全市绿色矿山格局基本形成,大中型矿山基本达到绿色矿山标准,小型矿山企业按照绿色矿山条件严格规范管理,符合创建条件的矿山企业绿色矿山创建率达到70%。  探索和积累创建绿色矿山的有效措施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创建绿色矿山相关制度和绿色矿山考核指标,通过治理备用金分年度返还、复垦土地产生的收益分配制度、矿产资源补偿费减免等政策手段,加大对绿色矿山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建绿色矿山,建立奖励专项资金。  (三)进一步推进废弃矿山整治     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75号)》要求,优选整治方法,扎实做好废弃矿山整治扫尾工作,累计治理率达到100%。  积极启动新一轮废弃矿山治理任务。承接上一轮治理基础,继续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工作。围绕提高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质量和综合效益,因矿制宜,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分类治理,争取以较低整治成本实现新增土地、生态复绿、景观再造、地质灾害防治等综合效果。大力开展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研究,为保护与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把矿地整理作为废弃矿山整治的主要任务来抓,出台相关政策扶持矿地整理工作。  (四)完善和创新保护与治理机制     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地整理政府领导责任制。地方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负总责,每年根据省政府下达给绍兴市的治理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地方政府,并签订责任状,如期完成治理任务。  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资金筹集机制。对生产矿山,要进一步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备用金制度,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确保不欠新帐。对关闭矿山,要建立“政府为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废弃矿山整治工作机制。通过关闭矿山治理性开采收益、矿业权出让所得地方留成、土地出让金等途径筹措政府治理资金;按照“谁治理,谁得益”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矿地整理,逐步还清老帐。七、矿业权市场建设与管理  规范矿业权的设置、审批、出让、转让等程序,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进一步健全“公开、平等、竞争、开放、有序”的矿业权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完善矿业权市场监管体系,严把矿业权市场准入条件,培育矿业权市场主体和服务体系,切实加强政府调控矿业权市场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矿业权市场健康稳定运行和矿业权的高效配置。  (一)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     按照实现供需平衡,稳定矿产价格,提升开发水平,维护各方权益的原则,合理安排“十二五”期内全市主要矿种采矿权出让总量及阶段性采矿权出让进度,调控矿产开发总量。  加强采矿权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登记、统计工作和市场供求分析,合理投放采矿权。  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加强开采资质管理,严格市场准入标准。从企业布局、地质勘查程度、资源储量规模、生产规模、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矿山安全等方面,严把各类矿种采选企业的准入条件,规范开发秩序。严格依法审查开发利用方案。对于具备整合条件的相邻老矿山,可进行资源整合后整体出让。  进一步规范矿产勘查秩序,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鼓励各类资本和合格市场主体进入探矿权市场,提高运作效率。加强监督管理,依法查处以采代探、越界勘查、无证勘查、圈而不探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加强储量管理     要以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管为抓手,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为基础,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为平台,提高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水平为亮点,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工作新体制、新机制,提高掌控资源家底、支撑宏观决策、市场监管、社会化服务和依法行政等五大能力,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全面推进矿山储量动态监管。通过培育规范服务的矿山地质测量机构,建立公开、有序、规范的矿山储量监测市场,健全严格的矿山地质测量质量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矿山储量动态监管制度,实施矿山开采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八、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实现本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要依靠加快矿产资源领域的各项改革,完善政策法规,加强公共服务;依靠加快矿业对外开放和实施“科技兴地”战略。  (一)强化规划实施力度,健全工作责任制     本《规划》是绍兴市矿产资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和编制绍兴市矿产资源专项规划、各县(市、区)矿产资源规划以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各专项规划、县(市、区)规划要与本规划衔接,使总体规划目标任务通过各专项规划得到实施。  根据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年度实施计划,加以分步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定效力,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纳入国土资源部门的绩效考核。市、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建立严格的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二)明确分类指导,优化实施机制     本《规划》确定的发展矿业循环经济、提高开发利用水平、控制开采总量、优化规模结构、建设矿业基地、促进商业性地质勘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资源供应保障体系等任务,主要通过政府体制创新、政策调控、加大执法力度,引导并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加以实现。  本《规划》确定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勘查、开采分区管理、矿山数量调整、准入条件管理、绿色矿山建设、废弃矿山整治等任务,是政府的承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全力完成。  本《规划》确定的矿业权市场建设、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机制等矿产资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必须放在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及时加以推进,并把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用规章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  (三)强化综合管理,实行有效监督     按照统筹发展的要求,在市、县(市、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要全力协作,共同推进规划的实施。以“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统筹,加强矿产资源规划与地质环境、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森林保护、城乡建设、旅游开发、水资源开发、防汛抗洪等规划的协调。  进一步完善规划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保障全民参与规划实施的权利。实行矿业开发重大项目和事项的公示、听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接受社会舆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把科学技术置于矿产资源工作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全过程中大力实施“科技兴地”战略。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在矿产资源工作各个领域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矿山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中介服务比较完善的地矿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健全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力求在重点矿种、重点成矿区带的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查技术创新的研究上取得新成果,在低品位资源、难利用资源及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及引用上有新突破,在硅藻土、伊利石、地开石等深加工产品开发上有新进展。大力促进矿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加快地矿信息化建设。加快地质矿产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进程。建立集矿产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非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综合事务管理为一体,可对矿产资源进行有效监测、信息高速传输、处置反应迅速的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矿产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的高度共享。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矿产开发管理队伍建设,开展矿产资源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工作,着力提升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能力;加强矿山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市场拓展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队伍。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等途径解决急需人才和人才结构问题。改善用才环境,为稳定人才队伍创造良好环境。  (五)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随着绍兴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资源供求紧张将是长期性趋势。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供应保障是实现绍兴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积极实施资源走出去战略。加强绍兴市与资源富集地区的交流与合作。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联营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外省外矿产的勘查和开发,并返销市内。鼓励矿产资源耗用大户和经营企业与国外省外大型矿产资源供应商之间建立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长期有效合同落实矿产资源购买,努力提高矿产资源供应的可靠性。培育发展中介咨询机构,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咨询、矿业权交易等服务。  鼓励和支持到市外开发绍兴市短缺、需求量大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铁等矿产资源,通过投资开发,推动矿产资源供应由单纯贸易购买型向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向发展,直接控制源头资源,提高资源掌控能力。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营造良好实施环境     充分利用和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矿产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本《规划》内容,普及全民的地质矿产知识,增强矿产资源法制意识和矿情认识,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将保护和节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思想贯彻到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去;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关心和积极参与矿产资源工作,为绍兴市地质矿产工作的全面推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九、附则  本规划由文本、附表、附图组成。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规划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解释。附表1& 到2009年底绍兴市主要矿产保有资源储量一览表矿种资源储量单位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资源储量石煤矿石 千吨  0  0  427902  427902铁矿石 千吨0310272611457141铜铜&& 吨  87073  124391  170899295290铅铅&& 吨  0  0  12410  12410锌锌&& 吨  499  17796  8614  26410镍镍&& 吨0  016391639钼钼&& 吨  0  025262526金金 千克  160  45933084901砂金金 千克  0  0772772银银 千克00165165硒硒&& 吨00470470硫铁矿矿石 千吨00423423普通萤石CaF2千吨  651  163619813617叶蜡石矿石 千吨0248410633547水泥用灰岩矿石 万吨5790127604706959829玻璃用石英岩矿石 千吨003838硅藻土矿石 千吨24586273181553842856高岭土矿石 千吨927  28401412316963  &附表2& 2009年度绍兴市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表矿产分类  矿种名称矿山总数(个)年产矿石量(万吨)从业人员(人)工业总产值(万元)利润总额(万元)甲类矿产金属铁399.914081683.12312.00铜225.456184144.001173.00铅锌43.862103671.14785.80金31.80127225.0025.00小计12131.0213639723.262295.80非金属普通萤石113.00104725.9242.60高岭土417.0036795.00119.80叶蜡石22.2351129.814.1水泥用灰岩25661.0026610700.001787.10饰面用花岗岩54.8670408.656.00小计46688.0952712759.371969.60石煤111.0010110.0031.60矿泉水40.713163.704.80甲类矿产合计63830.82193122656.334301.80乙类矿产建筑用砂11.41525.000砖瓦用页岩24.00660.0021.10砖瓦用粘土2726.2247403.896.82水泥用凝灰岩13010300.0043.00水泥用页岩10000建筑用玄武岩485.24871624.240建筑石料52994.0271313594.041537.95乙类矿产合计911140.86107816007.081698.87总计1521971.68300938663.416000.67附表3& 2009年度绍兴市矿业构成统计表矿产分类矿山个数(个)年产矿石量(万吨)从业人员(人)工业总产值(万元)利润总额(万元)能源矿产111.0010110.0031.60金属矿产12131.0213639723.262295.80非金属矿产47688.0952712759.371969.60建筑用石、砂、土881140.86107816007.081698.87水气矿产40.713163.704.80总计1521971.68300938663.416000.67附表4& 2015年绍兴市主要矿产开采量预测汇总表矿产名称单位2009年(基准年)2015年砖瓦用页岩  矿石& 万吨460建筑用玄武岩  矿石& 万吨85.243800建筑石料  矿石& 万吨994.02水泥用灰岩  矿石& 万吨661450饰面用花岗岩  矿石& 万吨4.8610普通萤石  矿石& 万吨310高岭土  矿石& 万吨1720.5叶蜡石  矿石& 万吨2.234铜  矿石& 万吨23.4525铁  矿石& 万吨99.91300金  矿石& 万吨1.84铅锌  矿石& 万吨3.8610附表5&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市级矿产资源开发基地一览表  名称开采的主要矿产  绍兴漓渚—平水铁铜矿产开发基地(JD1)铁铜  诸暨多金属矿产开发基地(JD2)多金属  诸暨北部水泥原料开发利用基地(JD3)石灰石  上虞岭南——嵊州北漳—新昌沙溪饰面石材开发利用基地(JD4)饰面石材  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地开石)开发利用基地(JD5)高岭土(地开石)  越城区东南部石料、石材开发基地(JD6)石料  上虞北部石料开发基地(JD7)石料  上虞北西部石料开发基地(JD8)石料  绍兴县北部石料开发基地(JD9)石料   附表6&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主要矿产资源勘查区序号规划勘查区名称勘查区面积(km2)勘查区拐点坐标主要勘查内容1  平水-桃红勘查区94.12  1,8;  3,5;  铜、金、多金属2  漓诸铁矿及外围铁、铜、钼、多金属勘查区220.59  1,9;  3,2;  5,3;  7,1281;  铁、铜、钼、多金属3  赵家—芙蓉山—铜岩山金铀铜铅锌矿勘查区374.92  1,3;  3,3;  5,5;  7,3;  9,.34;  铀、铅锌、金、铜、银、萤石等4  安华—双桥勘查区154.71  1,4;  3,9;  5,9;  7,6;  9,2;  11,1;  萤石5  章镇勘查区87.13  1,1;  3,3;  铜、银6  浦义—砩水硅藻土、地热勘查区。74.76  1,9;  3,9;  硅藻土、地热&附表7&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主要市级矿产资源开采区序号规划开采区名称名称开采区面积(km2)开采区拐点坐标  开采矿种1  漓渚铁矿开采区(KC1)3  1,3;  3,7;  铁、钼2  平水铜矿开采区(KC2)1  1,1;  3,0;  铜3  诸暨璜山—七湾有色、贵金属矿开采区(KC3)171  1,3;  3,0;  铅、锌、铁、金、银4  诸暨应店街—次坞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4)95  1,4;  3,5;  水泥用灰岩5  诸暨浣东—枫桥水泥用灰岩开采区(KC5)31  1,0;  3,8;  水泥用灰岩6  诸暨枫桥—赵家高岭土开采区(KC6)15  1,4;  3,7;  5,9;  高岭土(地开石)7  诸暨岭北—陈宅高岭土开采区(KC7)31  1,3;  3,7;  5,3;  7,8148  高岭土(地开石)8  上虞梁岙—排山叶蜡石规划开采区(KC8)17  1,7;  3,4;  叶蜡石9  嵊州北漳—新昌沙溪花岗岩石材开采区(KC9)52  1,2;  3,,,4062;  花岗岩石材   附表8& “十二五”时期绍兴市市级矿产资源禁采区一览表序号名& 称禁采矿种禁采原因1新昌硅化木等处省、市级地质遗迹所有固体矿产地质遗迹2诸暨五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风景名胜区3新昌天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4新昌大佛寺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5新昌穿岩十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6嵊州南山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7上虞曹娥江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8绍兴鉴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9新昌沃洲湖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10绍兴吼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11越都城、兰亭、东白湖等21个市级风景名胜区所有固体矿产12绍兴会稽山、鉴湖—柯岩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所有固体矿产旅游度假区13全市文保单位197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46处、市县级147处(具体名称略)所有固体矿产文物保护14国家、省、市级森林公园19处(具体名称略)所有固体矿产森林资源保护15省、市、县级自然保护(小)区35处(具体名称略)所有固体矿产16高速公路、省道、铁路、航运干线等主要交通干线沿线两侧可视范围所有固体矿产景观与生态保护17市域内已建和在建大型水库(总库容量大于1亿立方米)和中型水库(总库容量0.1~1亿立方米)的大坝和水库蓄水区安全管理范围所有固体矿产18饮用水源保护区(汤浦水库、长诏水库、南山水库、陈蔡水库和石壁水库)所有固体矿产19城镇规划建设区(具体名称从略)所有固体矿产20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线路两侧正侧面500米和距离电力设施(指已建或在建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设施及附属设施)周围300米范围(指水平距离)所有固体矿产高压输电线路保护21军事用地所有固体矿产军事设施保护  附件:越城区矿产资源规划()  &  越城区为绍兴市辖区,位于浙东宁绍平原西部。地理坐标:东经120°30&03²~120°44&55²,北纬29°52&58²~30°05&08²。辖7镇(皋埠、东湖、灵芝、东浦、鉴湖、斗门、马山)、7街道(稽山、塔山、北海、蕺山、府山、城南、迪荡),总面积360.53平方公里,人口约59.92万。  区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低山丘陵,中部低丘平原,北部水网平原。秦望山为区内最高山,顶峰海拔544米。气候亚热带季风型,季风显著、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  经济区位处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南翼。萧甬铁路、杭甬高速公路和104 国道线横贯境内,并有内河航运舟楫之便。河网交织,公路纵横,构成了与生产力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络。  “十一五”期间,越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07.47亿元,年均增长9.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784元;财政总收入74.7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3.01亿元,年均增长均为10.4%。  一、矿产资源形势  (一)矿产资源特点  经地质勘查,已发现铜、金、多金属、石煤、泥炭、石英砂岩、普通建筑石料等8个矿种25处矿产地(详见附表1)。  矿产资源特点:除建筑石料及玻璃硅质原料——石英砂岩可供开发利用外,其他矿产资源一般不具工业价值。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为:普通建筑石料(碎石、条石、块石、板石),且开发历史悠久。  2009年区内建筑石料矿山5座,从业人员98人,年产矿石量122.81万吨,产值1235.54万元,利税119.09万元(详见附表2)。  矿产资源开发不仅满足了社会需求,同时,促进了乡镇经济发展。  矿产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化程度不高,资源综合效益欠佳;二是矿业科学有序管理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二、矿产资源市场供需和保证程度  本区规划期普通建筑石料需求主要为滨海新城、袍江工业园区及绍兴市区等,初步统计,“十二五”规划期内需普通建筑石料总量约5827万吨,年需普通建筑用石料约1165万吨。越城区需新设置1个大型石料矿山,保留1个石料矿山,预留采矿权8个,以满足“十二五”规划期内的石料需求。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调控方向  区内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适量开采本地资源,开发利用普通建筑石料,综合治理老采区地质环境,通过整体铲平在获得部分普通建筑石料的同时,实现矿地的综合利用。规划期普通建筑石料年开采量为180万吨,设置采矿权2个。  (二)规划分区  1、分区原则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分区制度是保障矿产资源得到合理、有序、有效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总原则指导下,分区的原则是:  ——突出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建设;  ——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和《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  ——与绍兴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越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并与环保、旅游、水利、交通等相关规划衔接;  ——依托矿产资源,适应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建设;  ——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资源集约利用和矿业可持续发展。  2、分区类别及其划定条件  (1)规划开采点:区内具有规划期内需要开采矿产的资源储量,能合理设置采矿权,开采所取得的经济社会效果好的矿产地,本轮规划设置为开采点,视作开采区。  (2)规划禁采区:矿业活动将对经济、社会、环境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省、市规划和相关行业规划要求矿业活动避让的地区。  (3)规划限采区:开采点、禁采区以外的区域为限采区。根据地质勘查情况或经济建设需要,矿石质量好,有市场容量,经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能达到治理要求的区域,可适度开发矿产资源。  3、规划分区  根据《浙江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和规划分区原则、划定条件,结合绍兴大城市发展战略纲要中确立的生态立市方针和越城区功能定位,以及强化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设规划开采点2个,规划禁采区1个,两区(点)之余为限采区。  (1)皋埠镇牌口普通建筑石料开采点(KCD1)  位于越城区东南部,开采点为上侏罗统大爽组(J3d)凝灰岩。岩石石质坚硬,能满足普通建筑石料质量要求,产品以普通建筑石料用碎石子和宕碴为主。  规划方案:新设矿山1家,拟定年开采160万吨/年,服务年限15年。  (2)皋埠镇富多普通建筑石料开采点(KCD2)  位于越城区翠湾一带为中生界下白垩统朝川组浅灰、灰色流纹质晶玻屑凝灰岩、含角砾晶玻屑凝灰岩,裂隙不发育,自然块度完整性好。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单轴抗压强度32Mpa,吸水率0.74%,具易采、易加工特点,历来作条石、块石、板石、柱石和雕刻工艺石材开采。  规划方案:原有生产矿山1家,采矿权人为绍兴市东湖建业石料有限公司,规划期保留,拟定年开采20万吨/年。  (3)规划禁采区(JC1)  规划禁采区面积302平方公里。区内无建筑石料矿山和砖瓦企业设置。规划期内禁止新建矿山企业。并对原有采矿遗址进行应地制宜的整治,还城区以优美环境。  (4)规划限采区(XC)  规划限采区面积58平方公里。目前区内无建筑石料矿山和砖瓦企业设置。规划期内,在满足矿山准入条件和矿山总数控制指标范围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采矿权。  四、抓好废弃矿山整治工作  在上一轮规划期间累计治理9家废弃矿山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关于切实加强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75号)》要求,优选整治方法,扎实做好废弃矿山整治扫尾工作,至2010年底完成剩余的2家废弃矿山治理工作,累计治理率达到100%。  规划期内做好3家关闭矿山的闭坑治理工作,综合利用矿山开采后形成的矿地,做到“谁治理、谁受益”。  废弃矿山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矿地资源,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矿山所在地经济发展,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鉴湖镇解南公路1#地块、鉴湖镇包家坞(解南公路2#地块)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工程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对废弃矿区进行土地平整综合治理,通过开采废弃矿区内矿石资源、回填积水坑和低洼地带,进行土地平整,使土地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形成建设用地。  &  附:绍兴市越城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5万)  &     附表1&& 越城区主要矿产地统计表(截止2009年底)序号产地及矿种名称地 理 坐 标规 模地  质  概  况勘查程度及资源量东经北纬1鉴湖镇洑坞铜矿120°35'04''29°53'30''矿化点  中低温热液型。产于石英闪长岩中。断裂控矿。踏勘2鉴湖镇胡家塔金矿120°34'50''29°54'12''矿点  变质热液型。含金石英脉产于双溪坞群变质岩中。北东向韧性剪切带控矿。普查3鉴湖镇大蕉岭多金属矿120°33'27''29°53'38''小型矿床  中低温热液型。产于石英闪长岩与上元古界骆家门组砂页岩接触带中。断裂控矿。Pb+Zn 3~3.5%普查资源量(333)Pb683吨;Zn& 576吨4鉴湖镇下伏山石英砂岩120°33'41''29°57'12''中型矿床  沉积型。矿层即中侏罗统马涧组下部石英砂砾岩。普查资源量(333)5000万吨5鉴湖镇马园里金矿120°34'57''29°53'26''矿点  变质热液型。含金石英脉产于双溪坞群变质岩中。北西向构造裂隙控矿。普查6鉴湖镇坡塘石煤矿120°33'28''29°56'03''小型矿床  沉积型。矿层即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底部的石煤层。普查断裂构造发育煤层破坏较剧7鉴湖镇岭下石煤矿120°32'07''29°54'30''小型矿床  沉积型。矿层即寒武系下统荷塘组底部的石煤层。普查资源量(333)190万吨8皋埠镇孟家葑泥炭矿120°42'40''29°59'44''矿点  湖泊沉积型。矿层即全新统沉积层中的泥炭层。初查资源量(333)1.3万吨9东湖镇同心建筑石料矿120°38'50''29°59'12''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层即下白垩统朝川组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29.4MPa, 天然容重2.44g/cm3, 吸水率0.79%。简测资源量(333)17.9万吨10东湖镇大西山(桐梧)建筑石料矿120°39'02''29°58'21''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层即下白垩统朝川组灰白、浅灰色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平均39MPa, 吸水率0.84%。简测资源量(333)19.2万吨11鉴湖镇上谢墅建筑石料矿120°34'59''29°55'28''小型矿床  滨海沉积型。矿层即震旦系下统休宁组凝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27.2MPa, 吸水率0.79%。简测资源量(333)119万吨12东湖镇岙底(大水塘)建筑石料矿120°38'48''29°58'27''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层即下白垩统小平田组厚层状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21.9MPa, 吸水率0.43%。简测资源量(333)13.5万吨13东湖镇翠湾建筑石料矿120°38'14''29°59'17''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层即下白垩统小平田组厚层状流纹质角砾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29.4MPa, 吸水率0.79%。简测资源量(333)12.6万吨14皋埠镇上蒋~杨梅山建筑石料矿120°40'13''29°58'51''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沉积型。矿层即下白垩统朝川组熔结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平均32.4MPa, 吸水率平均0.5%。简测资源量(333)116.3万吨15鉴湖镇芳泉建筑石料矿120°34'12''29°55'10''小型矿床  滨海沉积型。矿层即震旦系下统休宁组凝灰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21.65MPa, 吸水率0.53%。简测资源量(333)109.54万吨16东湖镇岙底(寺山)建筑石料矿120°38'26''29°58'17''小型矿床  火山岩型。矿体为上侏罗统次火山岩—英安玢岩。单轴抗压强度78.9~84.7MPa。简测资源量(333)13万吨17东湖镇中心(周家岙)建筑石料矿120°38'32''29°58'11''小型矿床  火山沉积型。矿层即白垩系下统朝川组沉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54MPa, 吸水率0.35%。简测资源量(333)74万吨18鉴湖镇瓜山建筑石料矿120°34'15''29°55'15''小型矿床  滨海沉积型。矿层即震旦系下统休宁组凝灰质粉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单轴抗压强度23.6MPa, 吸水率2.49%。简测资源量(333)120万吨19鉴湖镇施家桥建筑石料矿120°34'55''29°55'07''小型矿床  滨海沉积型。矿层即震旦系下统休宁组沉凝灰岩、硅质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29.4MPa, 吸水率0.61%。简测资源量(333)352万吨20鉴湖镇筠溪建筑石料矿120°34'11''29°54'40''小型矿床  滨海沉积型。矿层即上元古界骆家门组凝灰质粉砂岩夹硅质粉砂岩。单轴抗压强度99MPa, 吸水率0.52%。简测资源量(333)238万吨21斗门镇凤村建筑石料矿120°34'38''29°05'49''小型矿床  矿体为燕山晚期石英正长斑岩体。单轴抗压强度58.1MPa, 吸水率0.40%。简测资源量(333)588万吨22斗门镇璜山建筑石料矿120°34'37''29°07'03''小型矿床  次火山岩型。矿体为上侏罗统次火山岩—流纹斑岩。单轴抗压强度65.8MPa, 吸水率0.41%。简测资源量(333)2249万吨23斗门镇荷湖建筑石料矿120°35'46''29°07'30''小型矿床  火山喷发型。矿体为上侏罗统黄尖组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单轴抗压强度56MPa, 吸水率0.88%。简测资源量(333)236万吨24鉴湖镇盛坡砖瓦粘土矿120°34'01''29°55'17''矿点  风化残积型。矿层为震旦系下统休宁组凝灰质砂岩、粉砂质泥岩风化残积土。厚约5米。简测资源量(333)3.9万吨25皋埠镇上蒋砖瓦粘土矿120°40'26''29°58'16''矿点  风化残积型。矿层为中元古界双溪坞群中基性火山岩的风化残积土。厚一般2~2.5米。简测资源量(333)4.5万吨     &  &  &  &  &  &  &  &  &[全文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龙骑帝国15最强布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