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雄,金孚光做个诚信的好少年》

《建军大业》没有讲的故事
我的图书馆
《建军大业》没有讲的故事
本来,想好好梳理下南昌起义由来,但实在没工夫,而且估计会触及敏感点,就算了,稍微简单点来补充下影片没演而且教科书没讲的故事吧。下面大部分材料 来源于 党史上的两位叛徒 张国焘及龚楚,出自于 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的回忆》及龚楚回忆录《龚楚将军回忆录》,由于回忆录难免会有传主自身的主观因素,因此也不敢说他们的说法完全再现历史现实,但起码也是从另外一个层面的了解,让我们了解官方说法之外的史实。先说南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其实我们的教科书上讲的也差不多,出入并不大。基本上,就是北伐过程中,国军一边军事上势如破竹,节节胜利,一边政治上开始了分裂。形成了 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占据了南京为中心,及以国民 党左派为主的武汉中心,形成宁汉割据之势,这 党权、军权与政治权不统一。之前,国民政府以广州为首都,孙中山在世时,大家都聚拢在他的旗帜之下,相安无事,而孙中山去世之后,分裂的局面已经形成,并在北伐中正式呈现出来。当时国民 党时任 主席为谭延闿,以他为首的 党内大佬都在武汉,于1926年12月宣布迁都,形成了武汉政权。此时汪精卫尚在莫斯科,后于1927年4月回国。掌握军权的北伐总司令 蒋介石觉得当时的国民 党中央及国民 党政府在俄罗斯人鲍罗廷的策动下,已有迎汪压蒋之势,便在1927年的1月份致电武汉中央,主张国府暂设南昌,以便领导军事工作,以及将来建都南京。蒋还于1月初亲赴武汉,企图说服各要员移驻南昌,但当时各团体已提出迎汪复职的口号,蒋此行未有任何效果,于是回到南昌, 党权与军权之争正式拉开。蒋鉴于当前政治环境形势,国民 党左派与 中共合作越趋紧密,觉得形势对他不利,使他不得不决心先行 反共。就是说,原本是国民 党内部纷争,结果 中共躺枪,直接做了牺牲品。蒋于1927年的3月31日起,进行了一系列 反共行动。3月31日,枪决了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坚,3月16日解散了南昌左派市 党部,19日解散九江市 党部及总工会。对,就是这两地,促成了南昌起义的发生。蒋的全面 反共举措于4月12日发出,是为“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此时,原本在上海的 中共中央也支撑不下去,被迫搬到武汉。汪精卫原本打算利用 中共的号召力,再加上北方军阀冯玉祥的支持,共同反击 蒋介石,在回国后他发现 中共其实不可利用,于是也举起了 反共的旗帜。最终,宁汉合流, 中共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这其中,与 中共极左的胡闹也不分开。尤其是湖南,农民运动犹为过激。北伐前夕,湖南农协会员已有20多万人。到1927年2月时,会员更是增长到200万。当时据武汉国民政府农政部核计,湖南农协会员最高人数达451万。这些农协许多将之前民团的势力转移到了协会之中,拥有枪支,更有强大的梭镖队,形成非常强大的地方武装。当北伐军从湖南打到湖北之后,湖南的农协运动也达到了高潮。 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描绘的就是这种盛况。但他没有说的是农运过激的一面,这些农运,在中湖南 领导人夏曦、郭亮的主导下,不仅包括“减租减息”,“破除陋习”等,也包括“反对土豪劣绅”,而反对的手段就包括枪毙,像以旧学著称的湖南清末遗老叶德辉就被农运分子枪决。另外还包括当时 中共最高 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他的父亲也被当地农协当做土豪劣绅处决了,甚至被处决时老人还拿着儿子为其证明清白的信件。这种种行为,让许多北伐将领大为不满,因为许多北伐将士的家乡就在湖南,尤其是军官们,他们的家庭往往有钱有势,属于被农运打倒的对象。而且,在农运的高压之下,还有一些他们的亲属从乡间跑到军队中,来担任军中文职工作,他们的讲述,也使得军人的反感火上加油。军官们觉得老子在前方流血流汗,你们居然把老子的家给抄了,还把老子的老子给毙了,简直是无法无天,必须予以纠正。因此,来自军队的的反农运呼声,徒然高涨。最终,导致了“马日事件”的发生,驻长沙的军官许克祥发动了 屠杀 中共 党员及农运份子的活动。 中共的极左活动,使得国民 党右派直接弹压,连国民 党左派们也无法容忍,活动空间大为缩小。这边厢,汪精卫回国后与冯玉祥举行了会谈,汪精卫原指望冯支持他一起斗蒋,但冯却建议宁汉合流。北伐打到河南以后,从武汉出师的唐生智、张发奎部出力甚多,但从陕西进入河南,接应北伐军队的冯玉祥,却倒向了 蒋介石,加上山西的阎锡山宣布支持 蒋介石。蒋派实力大增,而汪派则因为战争中的损耗,实力反而衰减了,在宁汉斗争中已落于下风,起码军事上的胜算已经很小。汪精卫在政治上与军事上的优势以及消失殆尽。何况,河南一役,让武汉政府的军队大为不满,胜利果实被抢走,任谁也不满。其中在唐生智旗下的独立第15师在北伐中表现就比较为抢眼,师长贺龙原本是土匪出身的小军阀,在北伐中对阵战力孱弱的北方势力,表现比较抢眼,而且他的军中还有了 中共 党员周逸群做政治部主任,应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河南战役后,独立第15师被改编为了第20军,贺龙任军长。但由于宁汉斗争,这个20军也处于了被边缘化的地步,贺龙心中大为不满。加上这期间,驻守在宜昌的蒋派将领夏斗寅,发起了军变,武力进攻武汉。尽管夏斗寅的军队被北伐铁军叶挺部独立团击败,但汪已经看到自己坐大的希望不复存在,于是彻底断了心思,也开始 反共,甚至手段比蒋更甚。对了,叶挺用以阻击夏斗寅的部队,其实不是他之前在北伐中率领的独立团,(那个团已经交由他的部下周士第指挥,跟随张发奎率领的第四军开拔至河南前线。)叶挺此时已从独立团调离,升任为了第四军第24师师长,但这个师刚刚成立,3/4为新兵,装备未满,战斗力也较弱。不过,战斗还是以叶挺一方胜利了。但夏斗寅兵变与马日事件的发生,无疑加紧了汪精卫态度的变化。当汪精卫经态度明朗化之后, 中共几乎没有了太多选择的机会。就中央来说,他们当时的打算依然是尽可能拉拢国民 党内部的左派人士,另谋发展,这一主张以 中共中央 主席陈独秀为主。当时的计划是联合时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外交部长陈友仁以及宋庆龄等人,另组新左派。进而拉拢武汉政府方面的第五方面军朱培德,他一向对 中共不错,此时他正主政江西。 蒋介石先是委派朱培德为江西省政府 主席兼第五路军总指挥,然后又任命李烈钧为江西省政府 主席。这惹得朱培德非常不满,他一方面接受蒋的任命,一方面又仍听从于武汉政府,在宁汉争执中采取骑墙姿势。朱培德原本对 中共持友好态度,在他的麾下,活动着大量 中共 党员,像朱德就由他亲自指派担任其旗下教导团团长。但在当时国民 党 反共的大潮之下,他对 中共也要有所表示,他采取的是不杀,而是礼送出境,在南昌,他将 共产党人刘一峰、李松风、方志敏、王枕心等二十二名护送出境,还解除了朱德的职务。不过,汪精卫集团此时还没有完全死心,而是打算放手一搏,于日公开反蒋,进行东征,程潜、张发奎、朱培德、贺龙军分别向湖口、九江、南昌集中,准备分路攻安徽浙江。不过,这朱培德还是怀有私心,他深恐拥汪反蒋的唐生智乘机兼并江西,在外围布置重兵警戒,南昌城遂兵力空虚。而 中共的打算则是借机联合以张发奎为总指挥的第二方面军南下广东,然后举行新的北伐。在此过程中,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聂荣臻、叶挺等在九江具体组织这一行动,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他们发觉张发奎有可能在东征过程中对 中共 党员动手。于是,决定自己先动手,将军队集中到南昌,然后发动 暴动,自己掌握命运。此时, 中共尚处于四大组建的领导层之下,中央委员有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 张国焘、项英、瞿秋白、彭述之、谭平山、李维汉,候补委员有邓培、王荷波、罗章龙、张太雷、朱锦堂。在日,中央改组,陈独秀被取缔了领导工作,成立以 周恩来、李立三、李维汉、张太雷、 张国焘5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持中央工作,并由 张国焘临时主持中央工作,如上所说,此时的 中共中央在武汉。但当时在武汉中央工作的仅 张国焘、 周恩来两人。当李立三等人在九江决定要在南昌发起武装起义后,立即电报中央, 张国焘与 周恩来商讨之后,决定赞成起义,并以中央的名义派 周恩来即刻赶往九江南昌,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以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叶挺为委员。 张国焘则留下看守 中共中央。但是, 张国焘与 周恩来的此次决定非常仓促,并未获得共产国际的批准。要知道,那时候的 中共,仅仅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这种性质一直维持到了延安时期。千万不要以为 中共 共产党一直是一个独立的政 党,早期它一直是共产国际的一个分支,一切活动都得听从共产国际的指示。而要命之处在于共产国际并不支持南昌起义,他们判定起义成功的希望微茫,所以不仅没有经费支援,而且电令俄国顾问不得参加南昌起义。接替鲍罗廷新到任的共产国际顾问罗明纳兹遵莫斯科之旨下令阻止南昌起义。回到武汉的 中共中央负责人瞿秋白也赞成共产国际的意见,并委派 张国焘前往南昌传达贯彻中央新指示。 张国焘原本不愿意去,而是想让中央秘书处的王一飞去,但一时又找不到王一飞,而且瞿秋白与李维汉都要求 张国焘前往。这使得他非常尴尬,因为 张国焘是最初与 周恩来商定发动南昌起义的当事者,中央阻止南昌起义且派他前往传达贯彻中央指示使他陷入了出尔反尔的处境,也使他日后在正统官方 党史中背负了阻挠发动南昌起义的恶名。张国焘首先抵达九江,在那里见到了恽代英(前敌委员会委员)、廖乾五(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关向应(少共中央委员)等人,此时张刚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思,就引起了恽代英等人的强烈反弹,并怒斥国产国际与 中共中央,表示不理会国产国际与 中共中央,要按计划勇往直前,恽还表示如果 张国焘敢反对就打倒 张国焘。 张国焘此时感到 中共中央以及他的个人 威信都已丧失,但他也没有办法。随后, 张国焘与恽代英等一起抵达南昌,见到起义 领导人 周恩来、李立三、彭湃、谭平山、叶挺、周逸群等人,张再次遭到激烈反对和指责,并被告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成败不计,起义已经势在必行不可变更。 张国焘见已无转圜余地,遂决定由他承担违抗共产国际命令之责任,与众 领导人一起共同指挥了南昌起义。据 张国焘回忆,谈话时李立三告诉他说:贺龙这个土匪出身的军人,以往与 中共的关系不算很密切,现在追随 中共一块儿干,我们不能令他失望;我们与贺龙已经信誓旦旦,在形势上说彼此都已骑上虎背,在决心上说彼此都已表示破釜沉舟;任何改变都易引起严重的误解。李立三进而警告说:贺龙不得志,疑忌甚多;他不满张发奎(贺龙所部下属张发奎的二方面军),也自觉他这个土匪出身的人,在国民 革命军中无出头之日,迟早要被缴械的,现在如果我们改变计划,联络张发奎,那他可能认为是被出卖了;也可能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向张发奎告密,洗脱自己,反过来咬我们一口。 周恩来对此则有进一步的重要补充,他说:贺龙决心参加 暴动,并且秘密征得他部下各师长的一致同意,他们都认为这样做才有出头之日;整个 暴动计划和发动时间,他们都已经知道了;因此不好再改变了。谭平山是最先动员贺龙参加 暴动的,他也向 张国焘说明:贺龙内心有恐惧也有野心,企图取张发奎的地位而代之,我们正要利用他的这种野心,捧他做总指挥,而且任何联络张发奎的做法都易引起他的疑忌。李立三为拒绝中央联络张发奎的建议,最后还警告 张国焘说:即使张发奎真诚愿意与我们合作,一同回师广东,决心在那里重建国民 革命根据地,依现在的情势看也是没有指望了;因为张发奎到达南昌后知道了我们曾策划 暴动反对他,哪有不翻脸对付我们的道理。所以,这南昌起义已成为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且军事上的总指挥还是土匪出身的贺龙,那时候他并不是 中共 党员。多说一句,由贺龙出发,也可以看出南昌起义时 共产党与贺龙的合作并非以信仰或主义为基础——否则按照 共产党下级服从上级, 党叫干啥就干啥的纪律和原则,取消起义计划,也无需担心贺龙不满,更不可能导致其反水。与贺龙的合作更多的是一种相互利用: 共产党需要贺龙的部队以充实起义军实力,贺龙则需要寻找新的出路改变处境并实现个人的抱负或野心。彼此既需要对方,也都对对方有所防范和警惕。所以委任贺龙做总指挥与其说是信任不如说是一种笼络,是一种使其别无旁骛死心塌地与 共产党一同 暴动的手段。当然,起义后,贺龙参加了 共产党,并在 共产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之下,逐渐克服和改变了以往许多不符合 共产党要求的生活习性和行事风格,成为一个自觉的信仰共产主义的 共产党人。但那是后话了。回到起义上。李立三与 周恩来又告诉 张国焘,得知 暴动消息的人已经太多了,不仅有 中共干部,还包括张曙时等国民 党要人及贺龙部的重要将领,而且当时通信联络也相当广泛,时在抚州的第三军教导团团长朱德与在湖南平江的工农武装领袖余洒度,也已经得到通报,寻求同时起事。保密工作无法确保,协调行动也无法停止,因此必须要 暴动。而在这个过程中,起义的时间已经被两次推迟,最终决定在8月1日举行。现在,宣传南昌起义, 周恩来成为了不二 领导人。但其实,真正的 领导人士谭平山。上面也说, 周恩来不过是中央派去的前敌委员会书记,就是说起义在 周恩来去南昌之前就已经确定了。起义的第一召集人正是谭平山。谭作为早期同盟会会员,生于1886年,1920年即加入 中共,是 中共早期在广东地区组织的负责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谭平山是令人瞩目的风云人物。谭平山以 中共 党员身份加入国民 党后,1924年在中国国民 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 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长,1927年3月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兼农民部部长。更关键的是,谭平山掌握着国民 党内的实权,他以第一、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身份,领导和推动国民 党内左派和 民主人士,开展各种工农运动,培养农民运动干部,为促进以国共两 党合作为基础的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成,以及第一次国内 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南昌起义的发起,正是谭平山借用了国民 党中执委常委的名义发起的。因为当时起义,并不是打着“ 党指挥枪”的旗号进行的,而是以国民 革命的名气。而且,贺龙等人之所以能够被拉来参加起义,正是谭平山任农民部部长时与贺建立的私友谊,由谭直接游说贺龙来参加起义的。还因为贺龙拉来的是一个完整的军建制,其他像叶挺的部队,就只能是师,而且还不完整,于是连起义总指挥的名义都给了贺龙。但当起义发起时,起义对外宣称的名单上,总指挥是张发奎,前敌总指挥是黄琪翔,第九军军长是韦杵。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以谭平山的名义,打着国民 革命的旗号举行,意思是另立国民 党中央,摆脱蒋汪单干。以这些人不在位的国民高级指挥官当旗帜,一方面在于拉拢这些将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忽悠吃瓜群众。在8月1日起义当天,南昌打出的旗号就是以国民 党左派的名义成立了中国国民 党 革命委员会,成员包括:贺龙、经亨颐、何香凝、朱晖日、黄琪翔、张曙时、徐特立、宋庆龄、于右任、郭沫若、陈友仁、张发奎、邓演达、谭平山、恽代英、林祖涵、吴玉章、彭泽民、 张国焘、李立三、 周恩来、叶挺、澎湃、江浩、苏兆征。 革命委员会领导机构为 主席团, 主席团成员为邓演达、宋庆龄、张发奎、谭平山、恽代英、贺龙、郭沫若。 主席团 主席为谭平山,也即谭平山为南昌起义最高政治、军事 领导人。这其中,包括许多不在位者:经亨颐、何香凝、朱晖日、黄琪翔、宋庆龄、于右任、张发奎、邓演达,就是说未经他们许可,就把他们捆绑进入了这个委员会。真正在南昌的国民 党要人仅张曙时一人。所以,尽管打着国民 革命的旗号,组建的领导层包括了一批国民 党左派,但真正起主导作用的,还是 中共,所以把这次起义说成是 中共领导的起义,并被当成 中共建军的起点,也没什么错。话说,除了起义的最高政治机构,其下还有各分工机构及 领导人:农工委员会, 主席 张国焘;宣传委员会, 主席恽代英;财政委员会, 主席林祖涵; 党务委员会, 主席张曙时;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秘书长吴玉章;参谋团;总政治部,主任郭沫若(此时也不是 中共 党员)。具体分工领导军队工作的为参谋团和总政治部,军事由参谋团具体负责领导。参谋团委员有刘伯承、 周恩来、贺龙、叶挺、蔡廷锴(蔡廷锴率兵脱离后改为邓演达)。刘伯承为参谋团参谋长。政治部最高 领导人则为郭沫若。朱晖日因不在南昌而且是被拉来的幌子因此未安排职务。作战部队序列及将领:全部军队以国民 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为序列番号,总指挥张发奎,代理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黄琪翔,代理前敌总指挥叶挺。下辖: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第十一军,军长叶挺;第九军,军长韦杵。当然了,上面说了,这么说主要是忽悠,实质上的军方指挥人员包括: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前敌总指挥:叶挺第九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朱克靖第十一军军长:叶挺  党代表:聂荣臻第二十四师师长:董朗  党代表:颜昌颐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第  党代表:李硕勋第二十军军长:贺龙  党代表:廖乾吾第一师师长:贺锦斋  党代表:方维夏第二师师长:秦光远  党代表:陈 恭第三师师长:周逸群  党代表:徐特立(更详细的名单,列在最下面,供参考。)&这其中,周士第的第25师起义时并不在南昌,而是在率部驻扎在九江回马岭。在起义之前由聂荣臻前往召集,星夜奔向南昌,等抵达时正好是8月1日,但发生在凌晨的起义已经结束,但好歹也算赶上了。第九军的朱德,只是一个空架子,战前刚刚成立,人数不足一个团,主要由南昌的警察与消防队构成。此外,还有从广东赶过来的农工队大约500人,由龚楚率领。起义总人数约2万人,这其中,贺龙的20军,包括三个团,是完整建制。第一师师长贺锦斋是贺龙的堂弟,第二师师长秦光远是贺龙的拜把子兄弟,这两个师都下辖两个团,但因为贺龙属于边缘性的小军阀,加上刚刚在北伐中发生苦战,所以编织都不满,而且武器非常落后,对付北方的旧军阀还可以,但面对国民 党的精锐就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第三师师长周逸群是 中共 党员,毕业于黄埔二期,是个人才,他这个师战斗力较强,但实际编制只有一个团,缺员严重。叶挺旗下的第二十四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教导团,战斗力较强,但也如上所说,他的这个师在武汉刚成立不久,战斗力也算不上很强。而周士第率领的第二十五师,原师长是 蒋介石嫡系李汉魂,周从回马岭上拉回的实际上只有第73团一个团,加上75团的一个营,加一起有3000人,这是北伐中叶挺独立团的底子,战斗力强悍,这其中就包括73团3营7连连长 林彪。后来坚持到井冈山的也是这支部队。而蔡廷锴在起义当天并不在南昌,是听说起义后迅速赶来的。蔡与叶挺是老乡,叶挺很信任他,拉拢他参加 革命,并任命他担任南下任务的左翼指挥官。但在8月4日,左路军进入江西贤县时,看前后都无军队,就立谋叛逃了,他将旗下第30团团长范荩等 中共 党员礼送出列,然后就率军东转,进入福建,投靠了 蒋介石。蔡廷锴此举,使得起义南下计划严重挫折。因为起义中最具战斗力的就是叶挺的第24师,周士第的第25师,及蔡廷锴的第10师,至于贺龙的部队,基本上属于一战击溃,没有多少战斗力,看着人数最多,但最不扛打。蔡廷锴这一走,等于拉走了一支精锐部队,而且这支部队中多是广东人,他们的离开,对于余下的广东人来说,打击也颇大。之后,朱德的第九军也基本上全跑光了,因为这些人本身都是南昌附近的人,参加起义基本上基本上是被胁迫,大都不愿意南下,这些原来的警察与消防员们就星散了。后来,主力部队,在会昌与国军黄绍竑与钱大钧部发生激战,此次战役刘伯承显示出了超人一等的指挥,赢得了军中的赞誉。其中,叶挺的部队与钱大钧的部队进行战争时,尤其是会昌城下的肉搏战,交战双方的中下级干部,多是黄埔同学,他们不仅彼此认识,而且很多事童年好友,在黄埔时,或者是同队同班,或者是同营同连,肉搏时他们居然叫着彼此的小名或诨名对骂,这边骂“ 中共为什么要造反?”那边回“你们为什么要做反 革命的走狗?”一边像疯狗一样的厮杀,一边又忍不住掉眼泪。折让旁观者看到无不感到心酸。贺龙也是在会昌战役之后,正式加入了 中共,郭沫若入 党差不多是同一时间。之后,起义军进入广东揭阳汤坑一代,再次与黄绍竑部遭遇,并发送激战。这一次,叶挺部的营长欧震发动叛变,临阵倒戈,使得起义军眼看就要全歼国军薛岳部队指挥部时功亏一篑。汤坑战败之后,部队到了三坝河,结果主力部队决定由 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领直奔潮汕,打算转战广东一带,以求发展,结果在那里被彻底打散;而原本作为后卫营的周士第部与朱德部就成为留守的最大股的兵力,当时包括25师与第九军,但他们在承担了拦截追兵的任务后,人数只剩下不到2000人。当时他们也想去追赶主力部队,结果不就就遇到了溃败下来的二十军教导团参谋长周邦采率领的24师残存的二百余人,方知起义军主力已在潮汕地区失败,起义诸 领导人都已经分散隐蔽分头撤离了。他们这支队伍成为了起义仅有的力量。当时,剩下的人大都想就地散了算了,毕竟当时他们身处包围圈,几乎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这时朱德的决断占了上风,他坚持队伍不要解散,要坚持下去,并转移方向往湖南打。但毕竟朱德那时的威望并不高,队伍从师、团级主官开始,各级干部纷纷离队。时间到了1927年10月时,师以上军事领导干部走得只剩下朱德一人,政工领导干部则走得一个不剩。团级军事干部只剩下七十四团参谋长王尔琢,政工干部只剩下七十三团政治指导员陈毅。团以上干部全部加起来,仅剩他他们三人。领导干部如此,下面更难控制。营长、连长们结着伙走,还有的把自己的部队拉走,带一个排、一个连公开离队。剩下来的便要求分散活动。 林彪带着几个黄埔四期毕业的连长找陈毅,说:现在部队不行了,一碰就垮。与其等部队垮了当俘虏,不如现在穿便衣,到上海另外去搞。后来人们把这段话作为 林彪在关键时刻对 革命动摇、想当逃兵的证据,那是言之过重了。在当时那种局面下,地位比 林彪高且不打招呼就脱离队伍的人比比皆是。很多走掉的人都如 林彪所想,不是去上海便是去 香港“另外去搞”的。若说都对 革命前途悲观失望也许太重,但起码对这支形将溃散的武装能有多大作为不抱信心。周士第等人就是这个时间走掉的,围绕着朱德的最少时仅有500人,之后又收容了一些溃军,形成一股大约800人的军队,并接受了陈毅、王尔琢等人的加入。最早,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去井冈山,而是加入了国军驻守韶关的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的军队,进行了改编,成为了国军第16军47师140团,朱德改名为王楷,任团长(朱德别字玉楷),王尔琢为参谋长,陈毅为政治指导员,第一营营长周子昆,第二营营长袁崇全,第三营营长为何*, 林彪则是第一营第三连连长。但时间不久,范石生收留朱德等人的消息还是被主掌广东的李济深等人所知,并要求即刻驱赶这支部队。朱德他们不得不打着140团的名义,进入湖南,之后吸收了粤北及湘南南的农运份子,正式组建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的番号,140团改编为第28团,粤北湘南的农运份子组建成为了第29团,一位之前曾任国军团长的胡少海任团长,龚楚任 党代表,胡也是龚拉来的。之后,又陆续收留了部分参加南昌起义或被国民 党清 党扫出的 中共 党员担任营长,包括萧克、陈光、邓子恢等人。就此,第四军形成了朱德、陈毅、龚楚为首的指挥系统,在湖南经过一段时间与国军许克祥部的战斗及剿匪战斗,部队逐渐发展到了2000多人。他们的声誉,也终于被困守在井冈山上一筹莫展的 毛泽东知晓,并派人进行联络。秋收起义后的 毛泽东,上了井冈山,收编了王佐与袁文才两只土匪武装后才有600多人的队伍。之后,就是两军会师的事了。至此,他们又重新组建了第四军。红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 毛泽东28团团长王尔琢, 党代表陈毅29团团长胡少海, 党代表龚楚31团团长伍中豪, 党代表何挺颖其中,第28团是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也即周士第领导的那支,补充了部分自动加入的赤卫队,第29团是粤北及湘南的农运武装,并后继收编部分南昌起义的力量,融合了宜章独立营,而井冈山上王佐、袁文才的部队与秋收起义中的武汉警备团的力量一起则改编为了第31团。这个红四军,才正式成为 中共武装力量的首支部队。南昌起义,还真的只是火种而已,而且没有燃起来的火种。要知道,在当年年底召开的总结会上,对南昌起义的总结,定论就是失败。而且,还开除了起义 领导人谭平山的 党籍。再往后, 张国焘叛 党,南昌起义的面目也变得模糊起来,真要说咋来咋去,就成为了一件不可说的事,而且也说不清。 周恩来当时只是 领导人之一,后来成为了位列第一的领导。贺龙是军事上的排名第一的总指挥,在当时地位远在周之上,但后来也为了政治需要退居于后。而最具战斗力的周士第,论资格完全是元帅的样子,但最后只是一个上将,原因就在于起义后他很长时间内脱 党了,后来归队后也没打过什么像样的战争,最终能给一个上将,其实已经算是给面子了。南昌起义最大的受益者是朱德,原本是来拉来充门面的,给了一个空架子的第九军。但阴差阳错,别人都陆续被打散或者跑掉了,他倒成为了最有韧性的一个,率残部逐步壮大,并走上了井冈山,之后就摇身一变,成为了 中共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最后,来一下当时起义时的大名单:党中央前敌委员会:书记 & 周恩来委员 & 周恩来 李立三 彭 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 恽代英( 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组织部秘书长) 谭平山(后参加)参谋小组 聂荣臻 王一飞 颜昌颐中央代表 & 张国焘国民 党 革命委员会:(仍沿用国民 党左派称呼)委员二十五人: 周恩来 李立三 彭湃 恽代英 谭平山 & 张国焘 叶挺 苏兆征 林伯渠 吴玉章 江 浩(1931年病逝海参崴) 徐特立 贺 龙 郭沫若 宋庆龄(女)(未参加) 何香凝(女)(未参加) 陈友仁(未参加) 邓演达(未参加) 彭泽民 张曙时 经享颐 于右任(未参加) 张发奎(未参加) 黄琪翔(未参加) 朱晖日(未参加) (后十一人均非 共产党员) 朱 德(南下时补入,张发奎除名)潘锦城( 革命委员会经理处长)李尚镛(黄埔兵器教官,国民 党江西省 党部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七人:宋庆龄(女,未到) 谭平山 贺 龙 恽代英 郭沫若 邓演达 (未到) 张发奎 (未参加)主席 谭平山秘书厅:秘书长 吴玉章秘书 高语罕 (后变托派)许廷魂(红7军政治部主任,1931.11肃反错杀) 邹敬芳 丁晓先 肖炳章 陈居玺党务委员会: 主席 张曙时(西南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特立 韩麟符(黄埔政治教官, 中共内蒙特别支部书记,后开除 党籍,1934被刺身亡) 林 钧 陈日新 彭泽民(农工 党中央副 主席) 穆景周、林超白、朱蕴山 (1928脱 党,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 王积衡、孟湘鉴 邓鹤鸣、张馀生、王一德(黄埔四期)、张开运、李森参谋团:(即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刘伯承委员 & 周恩来 贺 龙 叶 挺 蔡廷锴(后改邓演达)朱德 聂荣臻 贺锦斋农工委员会: 主席 & 张国焘委员 李立三 彭 湃 陈荫林 (陈谭秋胞弟,南下瑞金病故) 郭 亮( 中共湘鄂赣特委书记,牺牲) 李小青宣传委员会: 主席 恽代英(黄埔教官, 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牺牲)委员 廖乾五 方维夏 黄日葵(国民 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1930上海病逝) 曹汉璋财务委员会: 主席 林伯渠委员 恽代英 姜济寰 黄太吉 罗石冰( 中共青岛市委书记,牺牲于龙华)沈寿桢、邹敬芳前委书记、参谋团主任: 周恩来 警卫员卢祥瑞 刘人奎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元帅)前敌总指挥:叶挺(新四军军长,1945飞机失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元帅)随从周国淦 温雪堂( 中共宁都县城支部书记,1929.10赣州就义)柯良材(黄埔武汉教官, 中共湖北省委军委秘书长,1928.3月牺牲)秘书黄震(谢冰莹男友,福建农学院教授)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代理主任 恽代英(黄埔教官,牺牲)副主任 章伯钧 (后脱 党,中国农工 民主 党 主席,交通部部长)秘书长阳翰笙(欧阳继修)宣传处长朱其华(黄埔政治部编纂委员,参加托派,中央军校第七分校(西安分校)少将政治总教官,1945牺牲)组织处长罗懋其政治保卫处处长:李立三&秘书肖保璜(龙华牺牲)孔原(参与 国家安全部的组建工作)谭天度(广东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南昌卫戍司令彭干臣(黄埔一期,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 中共满州省委军委书记、 中共顺直省委军委书记、红十军参谋处处长、赣东北彭杨红军学校校长,1935赣东北怀玉山战斗中牺牲)第十一军:军长 叶挺,党代表 聂荣臻(元帅) 徐宝珊(黄埔六期,鄂豫陕省委书记,病逝于陕西省龙驹寨)政治部主任 陈公培(黄埔二期,后脱 党)代主任罗髫渔(黄埔教官,人民大学教授)徐名鸿(国民 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部秘书长,1934牺牲)军需处副官长 李翰园(黄埔教官,马鸿逵第四军参谋处长)特务营 营长丘棣华(黄埔四期,闽西红军红六团团长,1931.5闽西白砂肃反遇难)第二十四师:师长古勋铭(黄埔教官,陆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议)后董朗党代表颜昌颐(中央军委委员,江苏省军委秘书,1929.8上海牺牲),副师长欧震,参谋长徐光英(黄埔五期,1929脱 党,军统局驻南宁办事处处长)后蔡申熙(黄埔一期,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军长,牺牲),参谋刘畴西(后营长、团参谋长,黄埔一期,红10军团军团长兼二十师师长,牺牲)政治部主任阳翰笙(欧阳继修)陈兴霖(陈子坚,第4集团军参谋长),政治部秘书长 雷克长,政治部宣传科长裘古怀(黄埔四期,省委特派员、团省委书记,牺牲),政治部组织科科长靖任秋(新五军副师长、 民主建国军第二军副军长、第二野战军纵队参谋长),军医处长伍善同(潮汕陆军医院院长)军医陈文贵(西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第七十团:团长区寿年(国军兵团司令)(离队)后董朗,团指导员梅电龙(龚彬, 浙江省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民革中央秘书长), 彭叔陶(汤坑东南的白石牺牲)副团长董朗(仲明)(黄埔一期,教导1师参谋长,1932.10肃反错杀),第七十一团:团长欧震(国军第三兵团司令官)(叛变)代团长刘煜祖(南下牺牲)后刘明夏,团指导员 黄云谷,参谋长刘明夏(黄埔一期,1929脱 党,第十四军第九十四师师长,被俘汪伪财政部税警总团副总团长,1951镇压),后邹 范(黄埔一期,抚州脱队,武汉市警察局中校大队长,1929阵亡)军需官吴芗生(黄埔四期, 中共武进县委常委兼军委书记,抗战获释遇难)一营长吕承文(抚州调任参谋处长)后魏豪(魏权),二连连长冯冠英,三连连长郑明英,二营长廖快虎(黄埔二期,汤坑战斗牺牲)后何刚(八连长),六连长陶铸(黄埔五期,团部副官,政治局常委)七连长毛存湖,八连指导员(后四连连长)肖克(上将,训练总监部部长)连指导员李亭林(逃跑)一排长郑逸二排长何凤鸣三营长江彩萍(会昌战斗负伤)后黄序周(英,七十二团参谋,新四军副官处长),九连长余涛第七十二团:团长孙树成(黄埔一期,下落不明)后史书元(黄埔一期,百色起义南宁警备第五大队副大队长,交通警察总队第四支队司令),团指导员李逸民(黄埔四期,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少将)后白鑫(黄埔四期,叛变处决),副团长廖运泽(骑兵第二军军长),参谋长宛旦平(黄埔二期,红军第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牺牲)少校参谋金孚光(黄埔四期,红十五军第一团团长兼政委,1931.1牺牲)教导队副总队长龚培元(黄埔四期,会昌牺牲),团部书记羊角,文书王志之医官陈华教导队副大队长申朝宗(黄埔三期,江苏省委军委负责人,1928年秋徐州牺牲)一营长黄克健(会昌战斗中牺牲),二营长李鸣珂(黄埔四期,前敌委员会警卫营营长,红六军军长,1930.4牺牲)队长陈守礼(起义牺牲)三营长袁也烈(黄埔教官,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少将)教导大队三队队长向浒(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连长刘楚杰(黄埔一期,广州起义工人赤卫队第一联队联队长后下落不明)连指导员王全芝(黄埔六期, 南下会昌作战牺牲)教导队学员:班长粟裕(大将),副班长谭家述(中将,空军副司令员兼军校部部长),吴高群(红5军团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牺牲),姜振海(红军师参谋长,1936.12在甘肃张掖战斗中牺牲),腾久忠(红军团长,牺牲),洪超( 红八军四师师长,1934.10牺牲),萧芳(黄埔一期,红四军第十二师副师长兼三十四团团长,1931.10肃反错杀),二十四师还有:徐成章(黄埔一期特别官佐,铁甲车队队长,潮汕时团长,琼崖工农 革命军东路总指挥,1928.2牺牲)团 党代表雷经天(黄埔教官,广西省人民政府副 主席)营长严子汉(黄埔四期, 中共荆钟特区书记,1928牺牲)营长赵世藩 (黄埔四期,南下广昌牺牲)连指导员李光中( 中共乐昌县委书记,1930.4牺牲)黄嘉谷( 中共玉林五属特委委员,玉林牺牲)周映渠(郧山支队任政治委员,1947年初牺牲)谭文炳(牺牲)唐震(黄埔一期,国民 革命军第六军第二十一师政治部主任,牺牲于广州红花岗)第二十五师:师长周士弟(黄埔一期,上将),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李硕勋( 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两广省委军委书记,牺牲, 李鹏总理的父亲) ,参谋长张云逸(大将),参谋处长游步仁(黄埔一期,三河坝战役中负伤牺牲),经理处处长符克振(黄埔三期,1930百色起义中牺牲)军需主任周廷恩(黄埔四期,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冬牺牲)政治部主任梁伯隆(黄埔教官,第十一军军部秘书,牺牲),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毛泽覃(黄埔教官,闽粤赣军区司令员,牺牲)李何林(昨非,鲁迅博物馆馆长)政治部任组织干事黄在璇(野萝)黄道( 中共中央东南局委员兼宣传部长,1939牺牲)徐先兆(参加起义的学生)黄鳌(黄埔一期, 湘鄂西红4军参谋长)第七十三团:团长黄浩声(黄埔教官,潜伏国民 党中统福建省 党部任特务室主任,1950年与潘汉年一样被打成特务,1968年病死于狱中)团指导员陈毅(元帅),团参谋长余增生(叛变,余乐醒,战犯)迫击炮连连长陈叶珍(叛逃)一营长符克振后肖泽禄,党代表蔡协民(农讲所五期,红四军政治部主任,1934.7,在福建漳州就义),一连长陈毅(与陈毅元帅同名),二连代连长排长彭明治(中将,黄埔二期,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三连长杨忠和二营长周子昆(新四军副参谋长,兼新四军教导总队总队长,1941年初皖南事变牺牲) ,五连长张子良(三河坝牺牲),六连长秦悦军后聂鹤亭(中将,第4野战军副参谋长) ,七连长 林彪(元帅)三营长蒙九龄(黄埔三期,工农 革命军第七师第三团团长, 1928.4,掩护大部队上井冈山时夫妻牺牲),十一连代连长许光达(大将) ,排长戈尚志(铁甲车队队员,三河坝笔枝山牺牲)排长江德贤(黄埔六期,闽西红军第七军十九师五十六团任团政治部主任,1930.4牺牲)看护王云霖(少将,华北军区空军后勤部第二副部长)战士向玉成第七十四团:团长:孙树成(黄埔一期生。江苏铜山人,起义后不详)参谋长王尔琢(黄埔一期,红4军参谋长兼28团团长,牺牲)1营3连政治指导员袁国平(新四军政治部主任)班长彭遨(红三军团三师师长,牺牲)覃苏(红三军八师师长,豫南苗店战斗牺牲)第七十五团:团长孙一中(德清(黄埔一期,湘鄂西 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3军参谋长,1932肃反错杀) ),警卫员覃光中(会昌负伤),团指导员阳心畲,副团长张堂坤(黄埔二期,三河坝笔枝山战斗牺牲),参谋长张启图(起义后朱德部在八面山与敌鏖战,张启图离队,后不详)参谋廖冠洲(运昌,少将),陈三俊机枪连长孟靖(黄埔四期,三河坝战斗牺牲)一营营长宛旦平(黄埔二期,红八军参谋长兼第二纵队司令员,牺牲)三营副营长蔡晴川(黄埔三期,三河坝战斗中牺牲)五连长许德华(光达,大将,黄埔六期,装甲兵司令员)卢营长连长张有余(黄埔四期,鄂豫皖红三十四师二团团长,1930.5牺牲)肖君玉(红四军三十二团副团长,牺牲)林 发(红一军团三十团副团长,1930牺牲)第二十五师还有:连长王平(三河坝战斗牺牲)排长慕 成(三河坝战斗中牺牲)班长梁济超(三河坝战斗牺牲)班长周 济(三河坝战斗中牺牲)班长罗心友(三河坝战斗牺牲)班长陈济(三河坝战斗牺牲)副班长鹿强成(三河坝战斗牺牲)排长何飞石(武平牺牲)班长、副排长梁鸿钧(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区纵队司令员,1945. 2月牺牲)肖 劲 (红四军二十八团三营营长)王展程(黄埔四期,红四军二十八团参谋长,1929.1牺牲)刘映轩(黄埔三期,红四军团长,1928莲花战斗中牺牲)刘海云(红一军团四军十一师团长和师长,1934牺牲)沈联雄(红 4 军第 10 师第28 团政治委员,江西宜黄草台岗战斗中牺牲)宣传员李井泉(江西临川县 党部执行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师:师长蔡廷锴(民革副 主席)、党代表顾炎、参谋处长李盛崇(国民 党陆军少将军衔,1949年5月在安徽起义)第二十八团:团长陈芝馨(国民 党中将,在广东三水马口河面沉船遇难),参谋长徐石林(黄埔一期,文史委员)、四连长于以振(上海南市区委书记,牺牲)团部书记朱紫恶第二十九团:团长张世德(第六十一师第九旅旅长,1930阵亡)政治指导员秦元邦第三十团:团长范荩(孟生,黄埔教员,国军第一九八师少将副师长,1938.9抗日牺牲)参谋长陈、三营长胡灿(天桀)(黄埔三期,红6 军参谋长,江西省肃反委员会主任,1932.6肃反错杀)二营长毛维寿(第七路军总指挥)营长胡豪(黄埔四期,第五十一师三○六团上校团长,南京水西门与日军作战时牺牲)营长彭士量(黄埔四期,73军暂编第五师师长,1943.11石门镇殉国)十一军还有:团长段炎华(黄埔三期,红三十三师参谋长,1931金寨县与敌作战牺牲)团长符节(黄埔三期,琼崖工农红军政治部主任,在澄迈牺牲))团长曹其灿(红三军团六师政治部主任,1934.4月底在广昌保卫战中牺牲)副团长杨溥泉(黄埔一期,潮州牺牲)补充团团长兼 党代表林铎(黄埔四期,,三河坝战斗牺牲)机关枪连连长黄日三工兵连长康明惠(黄埔四期,1931年赴江西苏区失踪)连长张源健(黄埔二期,赣北游击大队大队长,1928.6牺牲)程咏吾(黄埔六期,吉鸿昌部副官,新四军淮北三军分区参谋长,1943病故)傅克铭(南昌起义牺牲)炮兵上士班长侯中英(红三军团一师师长,1932被俘牺牲)罗正发(红三军八师二十三团政委,1932年夏肃反错杀),高远征(南下途中牺牲)张毅(军医,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张伯黄(黄埔一期,叶挺独立团三营长,会昌牺牲)胡长青(黄埔四期,叶挺独立团工兵连长,国军第六十九军军长,自杀)军医王肇勋邝鄘(《北伐军军歌》作者,黄埔二期,中国工农 革命军第四军三十四团团长,1928牺牲)第二十军:军长贺龙(元帅),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廖乾吾(黄埔教官,湖南省委军委书记,牺牲于长沙),郭亮(湖北省委书记)参谋长陈浴新(起义后离队,第25集团军参谋长兼延津警备区司令)代参谋长贺声洋(黄埔一期,闽西新红12军代理军长,1931肃反错杀)军需处军需长贺学定秘书科长魏亮生(黄埔四期,鄂西特委委员兼秘书,1928牺牲)特务营:营长贺佩卿(1928.11带头袭击湘鄂边特委,后被贺龙召回处决),黄振常(黄埔一期,南下潮汕时任第三师营长,1928秋牺牲)后刘力劳(黄埔四期,武汉工纠队大队长, 中共上海市兵委书记,1931.5牺牲),勤务兵汪洪(原二十四师教导队军士,南下牺牲)一连长刘力劳后黄霖(江西省副省长) 副连长唐天际(中将)后南觉昆,一连一排排长官 柱,二排长吴溉之(黄埔四期,武汉工纠队干部大队副大队长, 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第三连连副谢白浪(谢鑫,黄埔四期,新四军第七师参谋处长,病逝)三连勤务兵张树才(少将,红15军团第81师政治部主任,武汉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连指导员王刚(黄埔三期,会昌牺牲)连长李天柱(黄埔四期,红八军代军长,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935.6牺牲)战士: 徐其虚(红三十二师 党代表,1929.8河南商城牺牲)第一师:师长贺锦斋(工农 革命军第四军一师师长,牺牲),党代表方维夏( 毛泽东老师,苏维埃政府教育厅厅长兼裁判部部长,主力长征后,任 中共湘粤赣特委宣传部部长,1936.4牺牲),副师长欧学海(后叛变),副参谋长贺秦封政治部主任李明铨(房县独立团团长,1932洪湖肃反错杀)副官贺春轩(牺牲)警卫营:营长腾树云警卫连:连长贺学传第一团:团长刘达五,党代表伍文生(黄埔一期,会昌牺牲),三营副赵福生(叛变被处决),连指导员贺光洐,连长朱秉章第二团:团长欧百川(贵州省民委主任、副省长) 贺桂如(在转移至大槽岭时与围剿敌军遭遇中弹牺牲),副团长贺文慈第三团:团长余愿学第一营:营长罗统一(黄埔生,团长余愿学牺牲后,代任三团团长,红三军警卫师长,1932肃反错杀)第二营:营长葛振明第五营:营长刘玉仁副营长陈震华(汤坑战斗牺牲)第二师:师长秦光远(国区统战工作,新六军参谋长,第一旅少将旅长,1940.5牺牲) 后萧人鹄(潮州,黄埔二期, 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洛阳就义) ,党代表陈恭(黄埔二期,广州起义总指挥部副官长,湘东游击队司令员,牺牲)) ,副师长贺文选 (兼第四团团长)第四团:团长贺文选(兼,上杭牺牲)代团长吴俊生副团长黄 维新(叛变)党代表李勃第一营:营长张海涛一连指导员左纪 葛排长第二营:营长王炳南(红3军第9师参谋长,1933.6肃反错杀)六连长李亚民,指导员彭幼赤(汤坑战斗牺牲),一排长朱德清(汤坑战斗负重伤),七连长管昌忠,九连长胥桂林第五团:团长蔡申熙(红二十五军军长,黄埔一期,1932.10湖北黄安河口战斗中牺牲)杨白虎(汤坑战斗牺牲)团指导员欧阳健( 中共宜章县县委书记,1933.3韶关牺牲)第三师(起义军南下时新建):师长周逸群(黄埔一期,红二军团前委书记和军团政委,1931.5牺牲)代表徐特立,参谋长苏文钦(二十军招募处长),参谋处长袁仲贤(策夫)(黄埔一期,第八兵团政委),军需主任蒋作舟(会昌牺牲),经理处长郭德昭(黄埔一期,会昌县大柏山作战牺牲),政治部宣传部科长陈章圃,组织科科长戴沥本(衡山县县委委员,牺牲),少校秘书文强(特务连连长),机要秘书徐以新(外交部副部长),旗官吴国扬(会昌牺牲)第六团:团长傅维钰(黄埔一期,中央军委书记,牺牲)团副李奇中(黄埔一期,红四军团长,驻印度远征军新兵征补师管区司令),副团长兼三营营长谭新(庆南,黄埔四期,工农 革命军第三师参谋长,牺牲),第一营:营长陈赓(大将),营长江靖宇(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副官卢冬生(一二O师三五八旅旅长,解放军松江军区副司令员,哈尔滨牺牲)第二营:营长张浚(黄埔四期),副营长刘敏(黄埔四期),指导员龚楚(红7军军长,中央军区参谋长,1935.5叛变,广东省第2区(韶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中队长赖松柏(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三期,1928.4牺牲)赖德林(1945.5牺牲)谭甫仁(中将,昆明军区政治委员,殉职)周其鉴( 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委员,1928.1被捕牺牲)、梁文炯甄博五(会昌战斗牺牲)欧日章(营长,广东省委委员兼 中共曲江县委常委,1929.3牺牲)六连长杨至诚(黄埔六期,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上将)连指导员宋华传令兵邓松(会昌牺牲)朱云卿(黄埔三期,北江农军主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1931.5病逝)周福第三营:三营长、九连长唐 振(会昌牺牲)营指导员、七连指导员卓庆坚( 中共北江特委 领导人,会昌战斗牺牲)连指导员刘泰(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四团 党代表,1928.5牺牲)王永刚,李松波教导团:团长侯镜如(黄埔一期, 中共河南省委军委书记,第17兵团司令官,全国政协副 主席)后谢独开(黄埔六期, 中共四川省委军委行动大队长,1930年秋牺牲),政治指导员段德昌(临川加入35军1师政治部秘书,1932肃反错杀),副团长袁正平,参谋长周邦采(黄埔三期,中央长江局军事特派员,牺牲),副官吴东(黄埔四期)一总队长冷相佑(黄埔一期,潮汕牺牲),副总队长方复生(黄埔四期,三五八旅参谋长)第一、第二大队大队长傅杰(黄埔四期,1939.6牺牲),分队长涂国林(中央工农部秘书,二机部政治部宣传部长)二总队长王之宇(黄埔一期,一六六师师长),第八大队大队长赵輖(黄埔四期,红九军二十六师师长,1931年初在战斗中牺牲)三总队长刘希程(黄埔一期,第一六六师师长、第九十八军中将军长、 国防部第三快速纵队司令)后赵连发,排长、连长梅子乾(黄埔长沙学校炮科)连指导员周文在(黄埔,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少将)班长范长江(人民日报社长)战士:向河(大校,西南军区后勤部军法处处长)傅光夏(红三军八师政委和政治部主任,1932.8肃反错杀)黄剑峰柴水香(红十三军政治部主任,牺牲)唐子奇(农垦部林政司司长,林业部部长助理、副部长)赵尔陆(上将,国防工委副主任)戴绍鼎( 中共宜昌县委书记,1931年冬牺牲)江光栋(会昌牺牲)二十军还有:营长曹素民( 中共绍兴县委书记,牺牲)营长陈采夫(黄埔三期, 中共湖南省军委秘书,被捕脱 党,湖南省第4区(常德)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解放后湖南省水利厅副厅长,1957右派自杀)营长李腾芳(黄埔四期,永兴红军团肃委主任 1928牺牲)营教导员谭衷(黄埔四期,工农 革命军第一师政治科科长,牺牲于湘南)连长赵一凡赵天鹏(赵一凡连司务长,牺牲)上尉副连长蔡树鸿(黄埔四期,东北行辕政工处少将副处长)周小康( 中共湘鄂边(分)特委书记,1932肃反错杀) 周锡龄(黄埔长沙分校,南县特委委员兼团特委书记,牺牲)熊述之(红军连长,1930沙市战斗中牺牲)刘光烈(黄埔二期,组织“黄麻起义”,牺牲)陈昌(国民 革命军三十五军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牺牲)陈协平(湘鄂边区独立团(亦称红三军独立第一团)团政委兼 中共湘鄂边特委委员,1932肃反错杀)谷梅吾(红军团长,牺牲)贺八鏅(没有金字旁,红军连长,1930沙市战斗中牺牲)柳直荀(任红二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六军政治委员,1932肃反错杀)赵 刚(红军团长,1929战斗中牺牲)钟纬剑 (黄埔,第六军十七师五十五团团副,红三军团第五师参谋长,1935.2牺牲于遵义)钟化鹏(连 党代表)钟耀彩(炮兵见习官,南昌起义时牺牲)徐勋(连 党代表,湖南第一路游击副司令员)秦雨田(华容特派员, 1929.8牺牲)程俊魁(黄埔二期, 中共赣南特委军事委员。1928.4牺牲)巴尚珍(三五八旅营长,牺牲)郑富贵(红军连长,108岁病逝)杨驭奎(曾是贵州惯匪,起义失败被贵州国军枪毙)第九军:军长韦杵(未到职),副军长朱德(元帅),党代表朱克靖(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秘书长、联络部部长,1947.10牺牲),朱德警卫员刘刚,副官长卢泽民(被俘的第3军23团团长)特务营营长周淮川(1929年成都逝世) ,营委范卓军官教育团:团长朱德,党代表魏瑾钧(叛变),教育长陈奇涵(黄埔教官,解放军监察委员会委员,上将),参谋长刘介眉(离队),参谋处长冉国平(临川加入,8.18瑞金壬田村牺牲),参谋杨达(黄埔六期,1927.9牺牲于南昌)书记长赵镕(中将),,干事黎素(临川县长),徐明高(朱德秘书,三河坝牺牲),团部勤务班长杨先培,勤务班卫士莫荣廷,王荣坤,余世雄,陈玉昆一营长李正方,营指导员罗纲秩(黄埔三期),二营长郑松桥(临川自卫大队长),三营长黄步元(岗铁,彩德,黄埔四期,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东路办事处主任,1930冬肃反错杀)也说是万里浪,营指导员肖玉卓,连长耿凯(红四军十二师师长,1931.11牺牲)连指导员肖以佐(红20军政治部主任,1931.7肃反错杀)肖志戎章应昌(1928.9牺牲)曾天宇,鄢日新(黄埔一期,兴国红军独立师师长,1931ab团错杀)彭干臣(红十军参谋处长,彭杨陆军学校校长)周建屏(红军第10军军长,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副旅长,病逝)钟肇尧(农讲所学习,牺牲)钟德禹(南昌市公安局第五处上校处长,南下抚州临川县牺牲)周寿南( 中共临川县委书记,牺牲) 周士及(牺牲) 周介秋 周鲂(红四军三十一团一营营长,1929.1赣南牺牲) 周兴(刘 维新, 中共云南省委第一书记)洪申陈光烈金万邦(西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军事部部长,1931.3肃反错杀)王透(红9 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1936白区牺牲)何正聪(策动罗炳辉起义,1948牺牲)罗占云(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长,病逝)刘九峰 龚楷(黄埔六期,红十一军参谋长,1930牺牲)班长吴树隆(北京军区251医院院长)学员李宿庵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