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蒙遗迹地去汉拿山菜单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埋着南宋抗蒙指挥部_新浪重庆新闻_新浪重庆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遗址埋着南宋抗蒙指挥部
重庆商报评论
日,老鼓楼衙署遗址文物发掘现场。 记者 李化 摄
  重庆商报讯 渝中区巴县衙门老鼓楼衙署遗址为南宋、明、清、民国四个时期的衙署。昨日,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学会公布“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老鼓楼衙署遗址从600余项考古发掘项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市考古所介绍,截至目前,老鼓楼衙署遗址已清理出各类遗迹261个,出土文物9000余件,是重庆已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极大的历史建筑遗存。
  现场 遗址与外界隔离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巴县衙门片区,于2010年3月发现,被评为“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拟破格直升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下午,记者在巴县衙门片区看到,四面筑起的挡板已将老鼓楼衙署遗址与外界隔离。遗址内,考古人员将地面分隔出了若干小块,每块均注有标记。遗址中央,一座水井四周已被挖空。
  “如果今天不下雨,就会有人在里面考古发掘。”遗址附近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解放东路多为老房屋,居民们喊了几十年的“巴县衙门”,如今只剩下一座院子,房门紧锁,人们大多不知道里面有那么多文物。
 [1]    同为抗蒙名城 南川龙岩城为何鲜为人知?·重庆日报农村版
第013版:民间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
同为抗蒙名城 南川龙岩城为何鲜为人知?
文/本报记者 颜安 实习生 欧丽琴 南川城东南38公里的马嘴山上,有一座古城遗址。面积不大,约2400平米,但三面绝壁,仅有一条半米宽的小路通往山下,路上荆棘丛生,坡度极大。 这座名叫龙岩城的古城遗址,在700多年前曾抗击南下蒙军18年而不败,与击毙了蒙哥的合川钓鱼城一时瑜亮。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700多年后的今天,合川钓鱼城声名鹊起,游人如织,而南川龙岩城却鲜为人知,是历史有误传?或是开发受限制?还是有其他原因?带着种种疑问,记者一探究竟。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记者从重庆出发,沿渝湘高速至东胜下道,再往三泉镇方向行进,约半小时后抵达马嘴山脚。龙岩城就坐落在马嘴山上,据《明史·地理志》记载,马嘴山原名“马颈关”,山顶海拔1781米,四周悬崖绝壁,惟马颈关处有一独径通向城门,具有“一将守关,万人莫敌”之势,有着“南方第一屏障”的称号。 这条小路早已被荆棘覆盖,当地村民准备了两把斧头,沿途开路。约莫半小时后,一段石梯出现在眼里,顺着石梯拾级而上,便可看到龙岩城的城门。城门是用条石砌成的圆拱形门,城门门框高1.8米,宽1.26米。门楣上镶嵌长条石一块,上刻有“蟠龙砦”三字,字径约30厘米。门拱内顶也嵌有长条石,刻有双行小字:“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一十一年癸丑岁建”。整个城墙长约42米,高7米,以不规则条石垒砌而成。 城门外右侧约30米处绝壁上,有块抗蒙记功碑,碑高3.5米,宽4.2米,碑文257字,字径14厘米,正楷双钩,为南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所刻。 南川区委党史方志办的卢华丽告诉记者,1259年,蒙军同时北攻钓鱼城、南攻龙岩城,蒙军两次重兵攻城龙岩城,历时两个月久攻不下。一直在合川强攻钓鱼城的大汗蒙哥被流矢击中而亡,不得不退军。在他们准备灭宋的战事中,唯有南川龙岩城和合川钓鱼城没被攻破,为南宋王朝争得了颜面。此后18年,龙岩城一直拒蒙军于城外,直到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播州安抚史杨邦宪进言乞降玺书,才归顺元朝。 既然与钓鱼城同为抗蒙名城,为何命运迥异? 当年蒙古大汗蒙哥被飞矢射中,死于钓鱼城,这使得钓鱼城名声远扬,特别是在欧洲部分国家地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而龙岩城尽管为抗击蒙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缺少这画龙点睛的一笔,知名度也大打折扣 钓鱼城是三江汇流之地,当时有屯兵屯民,有一定的人文遗迹,长期以来的维护开发跟进及时。卢华丽说,龙岩城属南蛮荒凉之地,尽管以城命名,但更像是一个要塞,只驻军不屯民。因此,人文价值没有钓鱼城那样容易挖掘,开发也一直搁置。 再则,龙岩城位于金佛山东坡,属于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对开发建设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开发上一直颇受掣肘。“金佛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后,‘政策’会越来越严,开发要考虑的情况会更多,更谨慎。”三泉镇党委书记尤正平说。 此外,南川区旅游局相关人士称,不少投资商曾前往考察龙岩城,但都无疾而终:“因为龙岩城的地形决定了这里只有一条小路可以进入,单日游客量顶破天也就2000人次,巨大的投入难以收回成本,只好作罢。” 龙岩城的规划已做过多次,但目前看来依旧是“任重而道远”。龙岩城已纳入金佛山东坡的整体开发规划中,包括道路基础设施、索道修建、景区开发等,这动辄需要数十亿元投资,业主并不好找。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重庆南宋抗蒙遗址出土珍贵文物一千余件
作者:张琴
本文摘自:新华网,作者:张琴,原题:《重庆南宋抗蒙遗址出土珍贵文物一千余件》
重庆南宋抗蒙遗址&&余阶帅府考古发掘近日获得重要收获,出土珍贵文物一千余件。
南宋抗蒙遗址&&余阶帅府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巴县衙门片区,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的重要文物点。该遗址是重庆市已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最大的宋代建筑遗存。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期对遗址展开考古发掘,计划发掘面积9500平方米,目前正在发掘4000平方米,平均发掘深度为2.5米左右。各探方中的民国至清代遗存已清理完毕,目前正在发掘明代堆积,局部探方宋元遗存已显露。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遗址已发现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房址、道路、水井、灰坑等各类遗迹52处,出土了一批保存较好的陶、瓷、铜、石及木器等珍贵单体文物1000余件,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收获。其中,大型宋代夯土台基尤为重要,该台基坐北朝南,目前已揭露部分东西长42.2米、南北宽17.3米,仍在向东、西、北三个方向延伸,南部为宽3米左右的廊道。该遗迹的规模及形制表明,其上应为一处重要的高规格建筑,是宋代衙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另一处重要发现为两段明代围墙式建筑遗存,近南北向分布,平面近长条形,结构为内部夹石块层层夯筑,条石堆砌内外护坡墙体,层层收分。根据围墙的形制、布局推测,其与旁边发现的院落基址应为同一组建筑。该组建筑坐北朝南,整体南北长约80米、东西宽约28米,面积约2240平方米。初步推测,该组明代大型院落建筑基址应为明代的重庆衙署,这进一步印证了遗址的重要地位,填补了遗址文化连续性的空白,对研究遗址宋元以后的兴废沿革、历史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该遗址是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指挥中心&&余玠的帅府,即四川制置司衙署。抗蒙山城防御体系包括四川和重庆的城址70多处,依托两条山脉和六条江,对蒙古大军进行了45年的顽强抗争。防御体系以重庆方山、合川钓鱼城、奉节白帝城、云阳磐石城、万州天生城等为主,而指挥中心就是重庆市中心的四川制置司。因南宋军民凭借抗蒙山城防御体系多年的顽强抗争,以及大汗蒙哥丧命于合川钓鱼城,使横扫欧亚的蒙古西征军回到中国争夺汗位,南宋得以苟延残喘,世界历史也得以改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官君策]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您的位置: >> 正文
重庆十大主要抗蒙遗址 除了钓鱼城你还知道几个?
  渝中区老鼓楼衙署
  老鼓楼衙署遗址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巴县街门片区,2010年4月被发现,目前已发现宋代夯土包砖式高台建筑、明代院落基址及宋元至明清时期道路、水井、灰坑等各类遗迹。遗址在南宋时为四川制置司衙署所在,即当时抗蒙名将余玠帅府,是南宋时期川渝地区山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也是重庆已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建筑遗存。当时,大部分抗蒙山城体系各据点城寨守将的任命、作战任务的布置,都由这里下达。
  涪陵区三台城
  三台城遗址位于涪陵城西长江北岸的李渡街道玉屏村,本名三台砦,因西面小溪与长江交汇沿岸成三角阶地三迭,故名三台山。从长江南岸眺望,三台城如一只墩坐江边的硕大乌龟,因此又称龟陵城。三台城创筑于宋成淳二年春,其后南宋涪州将州县治所由长江乌江交汇处的涪州城(今涪陵城区)迁至此,以抗击元军进犯。因此,三台城也是南宋抗蒙山城防御体系中的重要据点。
  南川区龙岩城
  龙岩城又名马脑城,位于南川区东南38公里的马嘴山上,是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军而修建的作战防御城池。龙岩城的城门三面悬崖绝壁,只一独径可上,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入。因为地势险要,龙岩城直到最后也没被蒙军攻陷,因而被誉为不败之城、南方第一屏障。
  渝北区多功城
  多功城遗址位于渝北区翠云街道翠云山顶,呈椭圆形,于南宋咸淳年间所筑。城寨选址嘉陵江东岸,同时扼守当时钓鱼城通往重庆城的陆路要道,构成了南宋末年保卫重庆的近郊防线,在抗蒙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云阳县磐石城
  磐石城又名大石城、磨盘寨,位于云阳县新县城至高处,形如巨大磨盘故名。此处地势险要,扼长江与澎溪河,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南宋末年在此筑磐石城防御蒙古军队,与万州天生城、奉节白帝城等一起,成为扼守三峡的要冲,是川东峡江地带的重要抗元据点,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寨。
  巫山县天赐城
  天赐城遗址位于巫山龙溪镇天城村的天赐山,前依险峻地势,后靠U形山坳。南宋景定三年在此筑天赐城,成为战略要地。如今,天赐城尚存大石碑崖刻等三处遗迹。
  奉节县白帝城
  白帝城宋城遗址位于瞿塘峡口长江北岸(非现在的白帝岛),辖地涵盖今天三峡广大地区。宋城依山面江而建,地势险要,是南宋抗击蒙古军队的军事重镇,也是最后才被蒙古占领的城市之一,现存城墙等遗址。
  万州区天生城
  天生城位于万州城区西北一公里处,因山势雄奇、四面悬崖、自然成城而得名。南宋末年,天生城是南宋守将上宫夔抗元据点,与合川钓鱼城、忠县皇华城等一起是宋军的抗元据点。天生城为古万州八景之一。
  忠县皇华城
  皇华城遗址位于忠县县城城东浩翰长江之中,现为一座方圆1.4平方公里、海拔272米的孤岛。南宋末年蒙兵大举攻川,宋度宗下令在岛固山为垒,依江为池,据险筑城,并将咸淳府也迁于此岛。皇华古城为宋末抗蒙基地,是当时川东抗元名城,如今岛上犹存古城残墙,有晚清村落遗址及宋、元、明、清古墓群。
[] [] []
[责任编辑: 欧阳虹云]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重庆精彩
黄桷树下,讲述城市的故事,见证城市的变迁,记录城市的点滴…抗蒙大寨_百度百科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说起巴蜀抗蒙遗址,很多人都会说钓鱼城,而对江津鹤山坪大寨却知之甚少。
抗蒙大寨历史渊源
鹤山坪在江津城西约20余里的鹤山山脉上,呈东北西南走向,虽海拔不高,但在江边和平地凸起,自成一山。坪北陡峻的山崖下是波宽浪急的长江,南面崖下是笋溪河,东、西面是陡峭的山壁,在11处险峻的崖沿关口,筑有严实的寨门,形成山寨。据守坪上,千军难攻,形成一个独立而又险峻的军事要塞,所以又称鹤山坪大寨。
抗蒙大寨发展沿袭
旧《县志》说:“鹤山坪大寨,城西二十余里,为津城保障。发逆二次攻扑俱为枪石击退。寨之可恃如是。”,“鹤山坪,有寨,纵横三十余里,门十一,为县城保障。”
长江成一个“几”字将江津城东、北、西三面包围,城东南面又有綦江和笋溪河横贯,因而西南面成为县城外出的通道,通道上横亘着鹤山山脉,形成屏障。鹤山坪大寨是与合川钓鱼城同时期的巴蜀人民抗击蒙军的重要城堡之一。
南宋后期,蒙军屡次举兵南侵。1236年8月,成都失陷,蒙军分兵抄路,沿嘉陵江由北而南,进攻重庆等川东大片地区,江津受到严重威胁。制置副使兼重庆知府彭大雅主持扩修重庆城,以为抵抗蒙军和守城之计。重庆遂成为蒙军进攻的主要目标。江津为重庆上游第一县,要围攻重庆,须先解决江津,以解后顾之忧和腹背受敌险境。蒙军为攻下重庆城,曾五次经战江津。
1255年8月,占据云南和陕蜀的蒙军在金沙江上“败宋军二万后夺船二百”水陆并进,次年12月经战江津后,围重庆城。次年正月,蒙军撤围,又经战江津后退守云南。第二次1258年7月,蒙哥率军南征,成都的三支蒙军沿沱江南下,攻破叙州和沪州神臂城。蒙军截断南宋经过长江增援重庆的水路。蒙军从长江北面经战江津,直抵重庆。次年7月,蒙军在合川钓鱼城受重创,蒙哥战死,蒙军北撤。第三次是1275年秋,蒙军二万水陆大军继续东进,再次经战江津,与从南充而下的另一支蒙军汇合后围攻重庆。第四次1276年,南宋将领张珏等收复被蒙军占据的泸州神臂城,尽俘蒙军诸将的家属和养伤将士,围攻重庆的蒙军无心围城,急取道江津县回师泸州,沿途遭江津军民拦截,直到次年春才抵达泸州。第五次是1278年,元西川行院万余大军经乐山、宜宾、泸州、江津,边战边进,真抵重庆后屯驻佛图关。
是蒙军进攻重庆城必经的水路之一,在险隘之处修城筑寨抵御蒙军尤为重要。鹤山山脉四面陡壁、中为坪地,离江津县城很近,战时城中人口牲畜全可移居山坪。山坪的北坡和西坡下面正是长江,蒙军水师经过,坪上守军居高临下,凭据有利地势对蒙军实施阻击。鹤山坪东南陡坡下则是笋溪河,陡峭的山壁和湍急的河流是鹤山坪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鹤山坪大寨还可与长江北面的碑槽山溶洞群地下城堡形成对蒙军的抗击防御体系,南北相呼,水陆相应,形成掎角。
鹤山坪有寨门11道,全是修筑在地势险峻之处,是进出山坪的险关要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清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为占据重庆、夺取成都,曾三次攻打江津县城,意欲从江津渡过长江,均在鹤山坪大寨遭到当地民团阻击,只好退回綦江。“发逆二次攻扑俱为枪石击退”,可见这里工事之险固。
这11道寨门依次是井寨门、安定门(又名马骢嘴)、天平门一门(钻山洞)、双扇门、城门洞一门、通眼门、马家岩门、太平门二门、黄桷门、一人巷门、城门洞二门,此外还有内城福龙门等。
现保存比较完好的有太平一门、安定门、福龙门。这些寨门以后又多次进行补修,从寨门附近和一些山崖上残留的城墙条石风化程度看,城墙和寨门最初的修筑时间不下七八百年,这正是巴蜀抗蒙的重要时期。以后又经历多次战争,如元末明玉珍割据四川占据江津,明末奢崇明叛乱占据重庆和进攻江津,明末清初张献忠占据四川以及后来的石达开进攻江津等,使城墙特别是各个寨门均受到炮火创伤,可谓饱经沧桑。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拿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