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和官人官人不必忧在心勾结辩论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方式1:用手机看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皇帝微服私访,遇上官人和恶霸勾结,表明身份之后,官人吓死了!
方式2: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皇帝微服私访,遇上官人和恶霸勾结,表明身份之后,官人吓死了!
播放量数据:
1,425人已订阅
你可能还想订阅他们:
{{#needAdBadge}} 广告{{/needAdBadge}}
&正在加载...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公元前81年,二月,大概是春节前后,西汉首都长安迎来了全国各地六十余位文化、艺术、思想和知识界的代表。  长安的初春,乍暖还寒,六十多位代表意气风发地与西汉的的主要领导人共商国事,出席会议的领导人有御使大夫桑弘羊、臣相车千秋等,会议由车千秋主持。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场会议描述,当然,如果接着写下去,直写到团结、胜利乃至会议精神和欢欣鼓舞,就没有后来的历史了,更没有您即将看到的这篇文章,因为,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个代表劈头盖脸地就问责御使大夫和臣相,从政府垄断的盐铁行业开始,一直问责到历年的农业、工商业、军事、社会道德、文化建设、法制建设等等方面,言辞激烈,态度严肃,而以桑弘羊为首的政府代表也毫不示弱,对于代表们的指责理解予以猛烈还击,一一予以驳斥。  双方你来我往,吐沫横飞。一个省油的灯都没有。  会开完了,话还没说完,到了大会闭幕的时候,按照史书的记载,应该是民间代表和政府代表依然不服,道别完了,互相还揪着辩。  这场口水战是组织者始料未及的,本来就想说说生产销售盐和铁的两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事,结果,这六十多人把话题从盐、铁两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产业扩大到整个工商业、经济政策,乃至意识形态上来。  按照现存的史料看,会议应该是保密的。因为后人能够看到这场盛况的口水大战是会议之后二十多年(也有考证为三十多年后),一个参与了会议的政府官员完整的记录下当时的言论。经过整理编辑。起名《盐铁论》。  这个官员叫恒宽,恒宽老师写这本书并流传到社会上时,会议当时的主要负责人都已不在人世。在当时来看,应该算是解秘资料了。可以猜想到,如果会议内容不是过于敏感和尴尬的话,当时就可以编辑整理出来。何必要等二、三十年。  恒宽老师不知道,他的这本书,成了后世中国国学的一本重要著作,甚至,在两千多年后一场文化革命的时期,很多革命干部能将书倒背如流,熟读这本书是为了狠狠地批判这本书,批判书里的人和他们的言论。  首先,参加会议的六十多位全国代表都是些什么人呢?  第一类是贤良,贤良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标准是汉武帝定的,有三个标准,一明国家之大体,二通人事之终始,三通正言直谏者。  根据这个标准,各地选拔和举荐的时候,还增加了一个条件“天下豪富民”,就是有钱的民营企业家。一般有钱还不行,得是天下豪富民,《杂论篇》里为后人记下一个叫有茂陵唐生的大老板;《汉书》里记载了一个叫魏相的的大老板。  这些大老板可不是简单的大老板,其中魏相是学《易》的,而且水平极高,在整个的辩论会中,代表们辩急了眼,竟然将一个自己知道但绝不能说出来的天机给泄露了出来。竟然,当场悄悄给算了一卦,好在没有直说,其实就是说了一个预言,没有直说,暗示了一下,会议后的第二年就应验了。  第二类人是文学,文学这个词那时还有这样的讲法。所谓文学就是那些肯读书,会读书,真的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思想的人,不是人云亦云的那种人。孔子设的四科中,就有文学这一科,要按文凭算的话,怎么也是大本以上吧。  这六十多人中,确实个个是民间的高手,语言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非要拿现在的词套,“民意代表”勉强能套的上。  民意代表们的对手是以桑弘羊为代表的政府官员。  这些对手可不是吃素的,桑弘羊,十三岁就进宫做官,受汉武帝亲自调教,据说他从小心算能力就超强,强到什么程度呢,史上没有记载,但是,能让汉武帝器重并委以重任最终又在身后让他辅助昭帝的人物,绝非等闲之辈。  而且,汉武帝的功业与桑弘羊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是分不开的。  但是,这六十多人要批评的就是汉武帝的很多政策,而这些政策正是桑弘羊引以为骄傲的业绩。  大辩论开始了。  民意代表们绝不是善茬,他们开门见山,一点废话都没有,直接就从垄断下手,说:治理和发展国家,要以德治国,抑制追逐利益的社会风气,弘扬仁义,不让把上上下下都搞的一副利益熏心的样子,社会风气才能好转,现在各地盐啊、铁啊,酒啊,都被国营垄断了,私营企业沾都沾不上,只能搞点废品收购或者卖饲料之类的买卖,还口口声声要他们做大做强,这就是与民争利,把忠厚的社会风气给败坏了,让整个社会都充斥了贪婪之心,所以让广大人民群众老实本分的少了,都想着发横财,没心思种地,人心本末倒置,本分的人少了,花哨的人就多了,花哨的人和事多了,社会本质就开始败坏,人心就奢侈下劣,就会有发生饥寒灾祸的可能。只有本分人和诚实朴素的人就多了,农业就兴旺,财用就富足。所以,应该废除垄断,抑制工商业,促进农业发展。  官员们立刻把话接过来。从国家的角度,予以猛烈而严谨的还击。  在官员们接过话之前,还要说一下,这场始于垄断批判的大辩论的背后有一些特殊的历史背景,绝不是西汉昭帝和他的官员们一时心血来潮就下诏召开的。  根据历史记录和推断,这幕后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加上当政者各怀各的心思,出于不同的目的,最终促成了这场口水大战。在历史中激荡起的涟漪,一直影响到两千多年以后。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直播  
  楼主继续啊,坐等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2年-- liuganzu-- 操作时间: 13:34:43 --
  记号,坐等
  2、    事情还得先扯到汉昭帝的父亲汉武帝那儿,光说汉武帝还不行,还得再往上扯一下汉文帝。再往上到汉高祖。  简单说,就是汉武帝的老辈在秦灭后,拿下了江山,面对这么一个经过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大烂摊子。高祖这个刚从马背上下来的政治家对国家、社会做了极其深刻的思考,最终小心翼翼地开始上岗治国,  一系列政策出台了,这些政策包括:鼓励生育,减轻税赋,厉行节俭,积极创建节约型社会,开放一切资源,开放关禁,搞活流通。  开放关禁,就是一切都民众开放,制铁,煮盐这类关系国计民生乃至国家安全的重大行业也全部开放,完全自由市场经济。要知道在冷兵器时代,铁能私营就跟现在的军火私营是一样的,美国不禁枪在现在看来很难理解很牛,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也是不禁枪的。你想打把什么样的刀挂在身上,也没人拦你。你打一百把刀挂身上,只要你不砍人,就没人管你,你要是砍人,人家也有刀砍你,砍不过你,政府就派兵来砍你。  这还不算,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高租竟然开放了货币,这就意味着,那时你如果愿意的话就可以自己造钱,在市场上流通。  到了吕后上岗的时候,这位在历史上身背很多恶名的太后,接着高祖的惠民政策,有出台了“奖励孝悌力田”,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要敦行务本。  这样一来,国力开始逐渐恢复。  到了“文、景之治”时,汉之前的农业税惯例是十分之一,高祖给改成了十五分之一,到了文帝时,觉得老百姓过的还不够好,又给减了一半,就是三十分之一,其中,在位二十三年中,还有十二年全免。  这时国家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好到什么程度呢?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丁兴旺,家庭富足,各地的粮食储备库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还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意思是各地纷纷涌现出很多的大企业家,大资本家,市场空前繁荣,物资供应丰富。东郭咸阳“致生累千金”,南阳孔氏“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  老百姓有钱了,国家也有钱了,但领导人却节俭的要命,在历史上的抠门指数超高。  文帝十三年下诏发了个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第二年,他又禁止祠官为他祝福。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他屡次下诏禁止各地贡献奇珍异物。  而且,文帝管的住自己,也管的住媳妇,他所宠爱的慎夫人衣不曳地,好象是为了节约布,甚至,帷帐上连朵花都不绣。更别说出去开个公司干个什么买卖了。  文帝曾想建造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中人十家之产,嫌贵就算了。因为文帝提倡俭约,所以当时国家的财政开支自然就跟着节制和缩减,贵族官僚也不敢滥事搜括,奢侈无度的事情即便有也不敢张扬。  史家都确定,二千多年前,中国人确实是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其实,表面上看,是物质的极大的繁荣,但背后却有着社会道德标准高和人心忠厚的社会基础作为支撑,想一想,商人可以自己造货币,可以造铁,不仅没有出乱子,反而社会安定,人民富足。  至少应该有很完善和严厉的法制作为保障吧,但是,高祖却废除了秦时一系列苛刻的法律。代之更为宽容的法律。这大概人心道德和经济建设一起发展的道理,还有个词叫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一起抓,两手都很硬。  这么一个好家当,交到汉武帝手上。  汉武帝确实是雄才大略,手上有钱,家底殷实,特别是不甘心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当他确定和亲政策已经走到尽头时,决定动武。说干就干。  他十六岁即位,七十岁逝世,在位时,打了四十四年的仗,历史上有评价,共创建了这样几个第一:第一个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的皇帝;第一个创立太学培养人才的皇帝;第一个大力拓展中国疆土的皇帝;第一个开通西域的皇帝.第五;用皇帝年号来纪元的皇帝;第一个用罪己诏形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这位被史家挂了五块沉甸甸政治金牌的皇帝在晚年也干了很多荒唐事,比如求长生不老之类的。可是,他老人家确有过人的一面。  他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为自己的行为有过深深的反省,并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以“罪己诏”的形式告之天下。  相当于他还活着的时候在如今人民日报的头版或者新闻联播换金时间告诉全国人民。我作为国家领导人在位时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向人民道歉。  这位勇于认错的皇帝临死前除了对人民的愧疚和对自己武功,把领导国家的重担交给了他的小儿子刘弗陵,可是这为太子还小,才七岁,刚够义务教育入学的年龄,当然接不了这一大摊子,于是就让大臣霍光辅佐他作皇帝。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她。  这时,国家领导权实际上是在霍光和另外几个大臣的手上,这几个大臣,一个是桑弘羊,一个是上官桀、还有一个是田千秋。  霍光是已故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功勋累累,桑弘羊则是在经济上帮助汉武帝完成四十四年征战史的功臣,两人很快发生矛盾,形成霍光一派,桑弘羊和上官桀一派。这场政治斗争必然要分个胜负。  因此,有史家判断,在全国找六十多位代表来问责,一定是霍光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打击自己的政治对手。  当然,当时国内,因为连年征战,国家已经不堪承受,流民遍地,民怨极大。这也是六十多敢于直谏的贤良撸着袖子奔赴到长安责难政府官员的重要根源。  作为政府官员,不管有什么私利在心里,但治理好国家,让国家和人民富强的愿望都是一致的,从高祖到文帝再到武帝再到现在,这些身历了朝代更替的大臣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都很混乱,很迷茫,确实也需要听一听他人的建议。  事起由一个叫杜延年的人,他是霍光的亲信,在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向霍光建议, “现在年景不好,一些农民还流落在外乡,这些农民工在外边又找不到工作,回家种地又赚不到钱,日子不好过,还是应该恢复孝文帝时的政局,提倡节俭,对下宽和,争取百姓的支持。”  霍光接纳了这个建议,就让各地选人,集中到伟大首都长安开会,一方面了解民意,另一方面靠他们为国家献计献策,通过他们的参政议政,为国家的发展找到一条道路。  会议的主题很斯文,叫“问民间疾苦”。  现在大致能了解到一些汉宫殿的情况,只是不知道他们的这个会在哪里开的,中午吃饭是几菜一汤,晚上住的是几星级的宾馆,现场挂没挂“问民间疾苦”这样的标语。  总之,六十多人开个会,加上政府官员,旁听的,观摩的,端茶倒水的,做记录的,保安,物业还有见吵的太厉害在一边等着用武力劝架的卫兵,最多也就一百来人。  这一百来人,不用太大的殿就能坐的下。接待起来毫不费力。  一个县礼堂都绰绰有余。  这六十人多坐下后,就把矛头对向了桑弘羊,指责他出台并执行的行业垄断政策破坏了民风和社会道德。  史上,很多人知道三国时有舌战群儒的局面。  但,真正的舌战群儒还是在这里。久经战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严峻考验的桑弘羊毫不畏惧,面对劈头盖脸的责难,立即还以颜色。  按照《盐铁论》的记载,没有客套话,也没有喝口茶清清嗓子,开口直奔主题。    
  顶老蛋兄好文~~
  蛋子,好文啊,继续啊!
  冒泡顶一下
  占个位置先,静待楼主后文。
  好久没见如此妙文,希望不要虎头蛇尾阿  
  回楼上朋友,老蛋兄是天涯的资深老人,前杂谈斑竹,也是我们经济论坛的资深写手,做事为人都厚道,不会虎头蛇尾的:)
  此帖有mk的必要
    占位
  shuocang
  占个位置先,静待楼主后文。
  .  .  .        
  快点写
  期待.......
  留名!
  期待中。。。。。。
  第一次这么早的赶上直播  坐着慢慢看
  支持,不过楼主你这也yingshe得太阴晦了吧
  呵呵,我也来记录一下,对当今是一个写照啊
  胃口吊足,好文,楼主继续~
    搬来豪华沙发,前排就座。
  好文,等待
  顶死不偿命
  楼主没有更新啊  居然煮酒 论史版先更新  /publicforum/content/no05/1/134323.shtml
  顶楼主,算无声之呐喊.
  3、  政府官员说,匈奴跟我们的外交关系破裂了,多次侵扰我们的边境,防他们吧,边疆长期驻军,将士们辛苦不说,军属也很不容易,付出很多,不驻军战备吧,匈奴又频频骚扰,侵犯我们的国土和主权。  上一代领导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了不再让人民群众受苦,尤其是边境的人民群众被匈奴欺压迫害,所以在边境建造大量的军事设施,保家卫国,休整烽火台,屯田驻军,进行战略防御。可是,国防开支非常庞大,没有办法,才将盐、铁和酒类由国营专卖,采用了平准法和均输法,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用于国防现在你们想废除这个政策,一则会让国库空虚,二则会使边境防御资金短缺,让那些守卫边疆的将士们挨冻受饿。  你们说,你们这么吵吵,合适吗?  能废除这些政策吗?  盐、铁、酒专营,这个好理解,平准、均输法就不太好理解了。这事还得从桑弘羊那儿讲起,先帝刘彻让老百姓日子过的好的不得了,他自己连个家具都不舍得添,皇后的蚊帐上连个花都不绣,实在是有点过。这样一来,国家确实没什么钱可支配,都在老百姓那里。  到了汉武帝,要跟匈奴打仗,那就需要钱,需要钱就得想办法从老百姓手里拿,拿要拿的有道理,直接收税显得笨拙,那时候看起来老百姓的思想觉悟也不高,皇帝一号召保家卫国,居然也没有人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捐武器和粮食。  说明那时候国防教育做的不好。贯彻的不彻底。群众基础也不好,这时候再搞国防教育是来不及了,那就出台一个能快速地搞到钱的方法。  这方法叫均输法。  那时候,市场很繁荣,虽然交通物流比较落后,但是,很多类似温州商人这样的人看到了商机,不断地将此地的便宜货倒卖到贵的地方,获得了很大的利润,汉代征税是征实物,运输很成问题,又造成商机。但同时,对国家来说,这里有很大的利润。  于是,从小就脑筋超级好的桑弘羊创造性地发明了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为国家增加了收入。  平准就是官府负责京城和全国经济繁荣的各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  那些温州商人们以及全国靠贸易的商人们全都傻了眼,所有的商机都被政府端走了,他们没了获利的机会,只好回家,要么找个工作,要么做个小买卖,要么种地。  在汉武帝的直接关怀下,由桑弘羊的牵头挂帅,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平准和均输工作,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不理解,但是在汉武帝的亲切关怀下,桑弘羊等同志废寝忘食的积极推动下,扫除了一切障碍,使国库充实,各类投机倒把的嚣张气焰遭到了严厉的打击。  国防事业和与匈奴的战争得到了充分的经济保证。  而桑弘羊同志也因为在经济领域中的突出贡献受到了以汉武帝的表彰,成长为一个高级领导干部。  为国家的经济、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却遭到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也遭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尤其是那些思想觉悟不高的人民群众的敌视。  有一年大旱,很多被断了财路的群众散布谣言,说,只要把桑弘羊扔进锅里煮,灾情就能解除。  广大人民群众恨桑弘羊恨到这个地步,不仅仅是因为他发明了平准和均输法,他还干了一件超级雷人的事情。    
  前排插入
  哇,豪华文!
  睁大眼睛热泪盈眶地等……
  更新不够快啊
  ...&&&&&
          似乎现在喜欢解读历史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史为镜,可知兴亡,历史的发展确实是有很多重复的,原因在于“创造历史的是人民(屁民)”      历史可以研究,但当时的真实环境却不是现在的人几个字的就解读得了的。      感谢楼主提到<盐铁论>,让我有机会了解,但是,楼主戏谑的解读语气却是我很不能接受的,而且很怕楼主接下来会将这部巨著和当前的社会不良现象结合起来,误导读者:盐铁论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全国人民代表在讨论经济政策!      特此更正!      在此贴上百度来的一些资料。    《盐铁论非鞅》译文:    贾谊之后,儒生们继续散布法家导致秦国灭亡的历史谎言。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集的盐铁会议上,那些儒生们指出是“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他们当面质问桑弘羊:“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桑弘羊当时反驳说,是赵高亡秦,而非商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椎车之蝉攫,负子之教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盐铁论 ·非鞅第七》,译文: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因而富强,后来终于兼并六国而完成了帝王的统一事业。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由于奸臣独断专行,合理的法律制度得不到实行,旧贵族叛离,使得秦朝灭亡。正如《春秋》上说的:“不说这个了,因为祭仲已经死了。”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别人接续他的歌声,善于制作的人能使别人继承他的事业。原始的椎车变成有轮辋的车子,是相土的继续改良发展而成的。周朝的建国事业能完成,是周公出力的结果。虽然有裨谌为郑国起草政令,而没有子产来修改润色,虽然有周文王、周武王制定的规章制度,而没有周公和吕望的配合,他们的功业都是不能成功的。现在你们用赵高篡权而使秦国灭亡这件事来攻击商鞅,就好像用崇侯虎扰乱殷政这件事来指斥伊尹一样啊。)     客观地说,贾谊也看到了秦始皇时代严重的社会问题的,那就是财政政策的极度膨胀。司马迁也说秦始皇“轻民力”。贾谊“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的主张在汉初也得到了认真贯彻。汉家改变秦始皇过度膨胀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又恢复了法家——祖龙(秦始皇)是死了,但祖龙的治国理念一直延续到汉宣帝时代(公元前49年)。      
  大夫说:“从前商鞅作秦国宰相,在朝内建立法度,严格刑罚,严明政治,奸邪虚假的人无法立足。在朝外设置比从前好一百倍的制度,征收山川土地的赋税,国富民强,用具充足,积蓄的财力绰绰有余。凭借这些征讨敌国,占领土地扩大边境,不用向百姓征收赋税,军队就能自给自足了。所以资源用不完而百姓不知道,西河的土地虽然被挖空了而百姓没有受苦。发展盐、铁的好处,能够用来解决百姓的困苦,满足军队的费用,注重积蓄用以防被缺乏和用光,盐铁能补给的地方很多,多国家有利,对百姓无害。百姓有什么困苦,文学先生又有什么忧虑呢?”   文学先生说:“从前文帝的时候,没有发展盐、铁产业而百姓也富裕;如今发展了盐铁而百姓也有困乏的,没看到发展盐铁所得的利益有什么好处,反而看到了它的弊端。况且利益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从地下出的,全都是从百姓身上取来的,叫做“百倍”,这是错误的观点。这和愚昧的人反穿这皮衣背柴禾,爱惜衣服上的毛,却不知到皮快被磨光了。如果今年李子、梅子结的果实多,明年产量就会衰减;新谷熟了陈年的谷子就会降价。天地之气不能都满,何况人间的事情呢?所以对那方面有利的话对这方面一定有害,就像太阳和月亮不能同时照亮,白天和晚上有长有短。商鞅严酷的法律追求利益,秦国百姓民不聊生,都去向秦孝公哭诉。吴起(在楚国变法)发动战争,楚过百姓搔乱,都去向楚悼王哭诉。这之后楚国越来越危难,秦国越来越削弱。所以财力蓄积起来了民怨也蓄积起来了,地域拓广了而祸患出现了,怎们能说‘资源用不完百姓不知道,西河土地挖空百姓不困苦’呢?如今商鞅的方法又在朝内施行,吴起的兵法又在朝外发动,参军的人匆匆忙忙,没有参军的人缺乏用度,老母亲痛苦,妇女哀怨叹息;我就算不想忧虑,能达到吗?”   大夫说:“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因此富强,最终吞并了六国成就了皇帝基业。到了亲二世的时候,奸臣专权,公平的法律施行不了,诸侯叛乱,国家灭亡。《春秋》说:‘不必说,祭仲肯定会灭亡。’善于唱歌的人会让人延续他的歌声,善于技术的人会让人继承他的技术。“蝉攫”这种椎车,时相土发明的。周朝的建立,有周公的功劳。就算有裨谌的起草,没有子产的润色,就算有周文王、周武王定下的规矩,没有周公、吕尚的修正,就都成不了功业。现在是因为赵高灭亡的秦过而不是因为商鞅,就像是崇虎扰乱了商朝而不是伊尹扰乱的。”   文学先生说:“善与雕凿木材的人组合起再多的木材也拔不出来,善于打地基的人垒起再高的建筑也不会倒塌。伊尹用尧、舜的治国方法给商朝奠定基业,子孙传位,经过一百代都不灭亡。商鞅用酷刑苛政为秦国打下基础,所以到了秦二世就被夺去了政权。刑罚已经很严酷了,还要制定“相坐法(一人犯罪,株连多人)”,鼓励诽谤,增设肉刑,百姓胆战心惊,不知到手脚该放到哪里。征收的赋税已经很多了,还要禁止开垦山川沼泽,在国内发展盐铁这种百倍之利的产业,百姓却没有说话的地方。崇尚利益而忽略仁义,追求国力崇尚军功,虽然扩大了疆土,但是就像病人需要水,多给他水病却更加重了,你只知道商鞅为秦国开创了帝国基业,不知道他也给秦国铺下了灭亡的道路。狐刺大小的凿孔,就算鲁班也不能造出合适的榫子。一筐土的地基,就算再好的工匠也不能垒出高的建筑。就像秋天的莲蓬遭到霜打,遇到风就会凋落,就算有很多莲子,有什么用呢?所以扁鹊不能让白骨长出肉,微子、箕子不能挽救灭亡了的国家。”   大夫说:“说起来不难,做起来难。所以贤人脚踏实地而追求实际功效,并不是说空话。从前商鞅精通变法之术,凭借他的权力,为秦国谋得利益成就功业,凭借战争攻打诸侯,吞并邻近的国家,消灭远方的国家,兼并燕过、赵国,陵迫齐国、楚国,诸侯向秦国行礼,臣服西面的秦国。再后来,蒙恬征讨夷狄,扩张了千里的土地,度过黄河以北,就像摧枯拉朽一般。为什么呢?商鞅遗留下来的计谋,准备的充分。所以秦国的每次行动都能获得利益,建立功业。积累谋略,国家借此强大。所以把秦国的兴起和灭亡归根到百姓头上,没有看到长远的计谋指引的正确方向。”   
  文学先生说:“商鞅的变法,并不是没有实行;蒙恬打退夷狄使他们撤退了一千里地,并不是没有功劳;秦国威震天下,并不是不强大;诸侯向西边的秦国行礼,并不时不臣服秦国;然而这些都是秦国灭亡的原因。商鞅利用权力危害秦国,蒙恬用获得的一千里土地导致秦国灭亡:这两个人,只知道谋利而不知道避害,只知道前进而不知道退让,所以最终自己死了,国家灭亡。这就是此所谓贪图短浅的利益,是愚蠢的人的做法,有什么‘大道’在里边?所以说:‘小人先是聚集一起合谋然后分裂争斗,起初虽然能乘马车有气派,最终必然后悔得吐血。’就是说的这些事。”   大夫说:“长得好看的人,长得丑的人就会嫉妒;贤能的人,平庸的人就会厌恶。所以上官大夫在楚顷襄王面前陷害屈原,公伯寮在季孙面前说子路的坏话。商鞅以平民的身份,从魏国来到秦国,不到一年就当了宰相,改革变法严明政治,秦国非常昌盛。所以一发动战争敌人就会割地求和,停止战争国家就更加富强。秦孝公非常高兴,封给他于、商一带五百里的土地,他的功劳大如山,名传后世。后代的人达不到他的成就,因此嫉妒他并贬低他的功劳。”   文学先生说:“君子进取一定要遵守正道,退让也不回丧失道义,处在高位也不骄傲,被触犯也不回惩罚他,职位尊贵但是行为谦恭,功劳很大但是合情合理;所以平庸的人不嫉妒他的能力,世人不嫉妒他的功业。现在商鞅放弃了正道而利用权力,抛弃了道德而使用武力,法律苛刻刑法残酷,以暴虐百姓为风气,以欺凌祖国以功劳,处罚秦国的宗亲来树立威风,对百姓没有恩德,对诸侯没有信义,人人都怨恨他,家家都仇视他,虽然因为功劳获得了封赏,就像吃有毒的肉来充饥不止面临着灾难。苏秦合纵连横,统领六国,他的功业并不时不大;桀、纣和尧、舜同样出名,至今人人都知道,他们的名气并不时不大;但是错误的人得不到赞扬。所以做事不追求多,名字不追求能够留传。”   大夫说:“白布不能自己就能和黑布区分开,贤圣的人不能独自挽救乱世。所以箕子被囚禁,比干被处死。伍员作吴王阖闾的相国成就了霸业,吴王夫差无道,流放并杀了他。乐毅被燕昭王信任,却被燕惠王疑忌。作臣子的尽了自己的气节来留名史册,遭遇下一代君王却不能被任用。大夫文种辅佐越王,替他出谋划策,终于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占有了东夷地区,最终被赐自缢而死。骄纵的君主背弃恩德,听信流言,不考虑他的功劳,难道是臣子自己的原因?”   文学先生说:“比干被挖心,子胥改名鸱夷子皮逃难,不时轻微的触犯了君主导致杀身之祸,是因为强行权谏来博得名声。忧国忧民的忠心,在内心被触动,忘记了身外的祸患,只想到要辅佐国君救助百姓,所以就算死了也没有怨言。君子能够实行正确的但是不能防范错误的,虽然身遭杀害,不时他的罪过。所以比干死后而商朝百姓怨恨赏纣,子胥死后吴国百姓怨恨吴王。现在秦国百姓怨恨商鞅的政策,比私仇还要厉害,所以秦孝公死的那一天,全国都攻击商鞅,商鞅东西南北哪里都逃不走,仰天长叹说:‘啊,变法的弊端,到了这种地步!’最终被车裂而死,宗族全被处死,被天下嘲笑。这是他自找的,不是别人杀的他。”     ----------------------------------------------------      看看这些所谓的“文学和贤良们”对商秧的攻击吧,,难道这还可以称为“明国家大体,通人事终始,正言直谏的民营企业家,民意代表“???       <盐铁论>本就是一场政治斗争,而不是为民请命的,讨论经济政策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现在的人,竟然连抗美援朝的意义都否定了,以己度人,以己度史,历史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贴一篇文化大革命时关于<盐铁论>的文章和<盐铁论>原文地址。    <声明:本人同意其观对孔老二的观点>      <盐铁论>原文地址/zibu/zhajia/yantielun/ytlml.htm
  读《盐铁论》    ——西汉中期一场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的论战         《盐铁论》全书计六十篇,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81年)政府召开的一次盐铁会议的记录整理而成的。该书采用对话的形式,记述了当时儒法两家激烈论战的历史事实。    在汉朝初期,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一股反动的复辟势力,他们不仅垄断了煮盐、冶铁、铸币等工商业,操纵着封建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勾结分封在各地的诸侯王,积极从事分裂活动以颠覆地主阶级中央集权国家政权。北方匈奴的奴隶主贵族也不断地对西汉北部进行武装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地威胁着汉王朝的安全。杰出的法家人物桑弘羊,根据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入侵的政治路线,参与制订并贯彻执行了诸如盐铁官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盐铁官营政策的实施,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填补战争费用的消耗,更重要的是“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大大削弱了工商业奴隶主以及地方诸侯王等复辟势力的物质基础,从而出现了地主阶级上升时期“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的繁荣局面。在当时这是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的。    但是,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不甘心失败,总想伺机复辟。汉武帝死后,八岁的昭帝上台,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独揽大权,他们认为时机到了,网罗了一批孔老二的徒子徒孙——即所谓“文学高第”和“贤良方正”,策划了一次盐铁会议,拾起孔孟之道的破烂武器,向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代表的汉武帝政治路线的维护者发起突然袭击,从而挑起了儒法两家在改变还是坚持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路线问题上的一场大论战。         
  一    文学、贤良们站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立场上,叫嚷说,盐铁官营,违背古代“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原则。这样做,是“与民争利”,闹得国富民穷,是“民间”一大“疾苦”。同时,“末盛则本亏”,破坏了农业生产,伤了国家的元气,他们振振有辞,俨然一群忧国忧民的正人君子。他们说的“义”与“利”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当年孔老二就口口声声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其实他鼓吹的君子之“义”,就是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统治的反动精神,代表着一小撮没落奴隶主贵族最狭隘的私利;他拼命攻击小人之“利”,则是为了反对新兴势力的政治利益。这就是儒家“义”、“利”观的反动实质。文学、贤良们打着“义”的幌子来反对“利”,其目的是反对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妄图改变法家的政治路线。桑弘羊同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理直气壮地说盐铁官营“有益于国”,并举出大量的历史事实,热情赞扬法家的变法革新,指出商鞅“内立法度”、“外设百倍之利”,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终于统一了六国。而孔孟之流大谈仁义,“危不能安,乱不能治”,终究挽救不了奴隶制的灭亡。从而对文学、贤良们的“义”、“利”观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文学、贤良们果真是要“义”不要“利”吗?这是一个弥天大谎!对于那些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孔孟之徒从来是贪得无厌的。不是“有酒食,先生馔”(《论语.为政》)吗?孔老二在这方面,称得上是黑样板。在陈蔡被围、饿扁肚子的时候,学生弄来一点酒肉,他不容分说,抢过猪肉就啃,抓起酒杯就灌。虽然他反对搞商业,但周游列国的经费却仍然要靠当大商人的学生子贡掏腰包,而且是多多益善。他的徒子徒孙文学、贤良们,也正如桑弘羊所揭露的,是一帮“洁言污行”、“鸡廉狼吞”的巧伪人。汉代的那些儒生,没有一个不是削尖了脑袋想升官发财的。在暂时捞不到油水时,他们对别人眼红的要命,却装着不屑一顾。一旦有利可图,他们就象饿狼一样,张开血盆大口,恨不得把什么都吞下去。这就是文学、贤良们要“义”不要“利”的真相!      
  文学、贤良们还打着“为民请命”的幌子,攻击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大讲什么老百姓买不起铁器、吃不起盐,穿破衣的寒、吃粗糠的苦,似乎他们真的要为劳动人民谋利益了。其实,这是一个骗局。废除了盐铁官营,究竟对谁有好处呢?汉武帝的时候,私人可以铸钱、冶铁、煮盐,结果是吴王刘濞把持了海滨,大官邓通霸占了山西。这类人役使大批贫苦农民,使用大量奴隶劳动,大发横财,有的甚至“富埒天子”、“财过王者”(《汉书.食货志》)。他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私门成党”,“逆节之心作”,大搞分裂割据活动,一再发动和参与叛乱,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统一的祸根。显然,文学、贤良们为之争利的“民”,根本不是广大劳动人民,而是这些地方诸侯王、大工商奴隶主,是一小撮妄图分裂割据的反动势力。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正是为了同这些反动势力争利,在当时客观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桑弘羊痛斥文学、贤良们说:先生们,依了你们,得利的只能是横行霸道的地方势力,而国家就什么也干不成。你们的议论,专门是为了损害中央而为地方分裂势力服务的。这个批判,击中了文学、贤良们的要害。他们叫嚣的“罢盐铁,退权利”,就是要罢掉统一的封建国家的中央集权,退给他们分裂之权、割据之权。这些要求,不过是孔老二“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翻版。只是时代变了,随着斗争发展,地主阶级内一部分人满足于既得利益,变成了大地主阶级保守派,开始和奴隶主复辟势力勾结起来,狼狈为奸。桑弘羊同文学、贤良们进行的斗争,就是对奴隶主复辟势力残余和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斗争。他所捍卫的,是汉武帝时代加强中央集权制的法家路线,是历史的进步,国家的统一。历史上的反动势力在攻击进步势力的革新措施时,往往打着“为民请命”的旗号,这是他们的惯用手法。实质上他们和文学、贤良们一样,根本不代表劳动人民,而是代表被革命阶级打倒的一小撮反动复辟势力。    文学、贤良们本来是一些“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的寄生虫,但在盐铁会议上竟然哼哼唧唧,大讲起“养桑麻,尽地力”来,岂不是荒唐可笑!儒法两家谁真正重视农业生产,本是一清二楚的。商鞅奖励耕战,十分重视农业。秦始皇颁布“使黔首自实田”的法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汉武帝继承和发展了历史上法家的路线,在注重发展农业的同时,实行盐铁官营、打击工商奴隶主,解决了国家发展“用度不足”的问题:“佐助边费”,“赈困乏而备水旱之灾”。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坚持和发挥了法家“崇本抑末”的思想,批驳了文学、贤良们只有废除盐铁官营,才能“广利农业”的谬论,指出治理国家应该“开本末之途”,使农、工、商都得到发展。没有手工业,农业工具就会缺乏;没有商业,物资就不能流通。农业工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物资就不能流通,财政就会发生困难。所以,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垄断工商,掌握物价,这是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文学、贤良们企图利用“广利农业”的口号反对盐铁官营,目的是逼迫西汉政府放弃官营工商业阵地,让奴隶主重新把持盐铁业,更加猛烈地兼并土地,破坏农业,从经济上挖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墙脚。  
  盐铁会议上,儒法两家围绕着国内政策的争论,主要表现在统一和分裂上。从秦始皇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以来,这个争论一直存在。唐朝柳宗元作的《封建论》,就是对这个争论的一个出色总结。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的事业,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保证盐铁官营政策的顺利推行,对于地方豪强势力进行了坚决的镇压。当时的所谓“杨可告缗”,使中等以上的工商奴隶主大批破产。从他们那里没收的“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严重削弱了地方豪强进行叛乱的物质基础。新兴地主阶级从秦始皇开始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才基本上得到了巩固。在两千多年来的大部分时间内,我们国家保持了统一的局面。在这方面,汉武帝和桑弘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    历史上,凡是对内搞分裂、搞割据的反动势力,对外大都是投降主义者。在这次盐铁会议上,文学、贤良们也是这样。他们在汉武帝抗击匈奴的问题上大做文章,他们祭起孔老二的亡灵,打起“贵以德而贱用兵”的旗号,攻击抗击匈奴战争是“废道德而用兵革”,根本不应该打,全怪几个“好事之臣”在汉武帝面前无事生非,惹起了战祸。这是十足的投降主义谬论!    
对于任何战争,首先要分清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匈奴是北方的一个奴隶制军事政权。他经常发动突然袭击,对西汉北部进行武装掠夺,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构成了对西汉王朝的严重威胁。汉代对匈奴的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汉武帝坚持了抗战的立场,经过长期、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西汉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动员了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是赢得胜利的一项基本条件。特别是盐铁官营政策的实行,对于保证反侵略战争的国防费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儒家用“废道德”来责难和否定这场进步、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充分暴露了他们的“道德”,就是甘当汉奸的投降主义“道德”。桑弘羊反驳了文学、贤良们不区分战争性质的谬论,指出:抗匈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安全,并不是想扩大地盘而兴师动众,是“兴义兵以诛暴强”,打击侵略者。这就勇敢的捍卫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抗战路线。    
从西汉开国到盐铁会议的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国内的反动、分裂、割据势力经常同匈奴侵略者相勾结,以图颠覆中央集权制国家政权。汉初韩王信、代王陈欷、燕王卢绾,先后与匈奴勾结,充当可耻的汉奸。景帝时七国之乱,又有吴王、楚王、赵王和匈奴阴谋勾结。汉武帝抗击匈奴,地方豪强势力就“颇有异心”。汉武帝刚一去世,这伙反动势力的代表文学、贤良们就在盐铁会议上大打出手,猖狂进攻。它说明了抗战和投降的两条路线斗争并没有结束,还在激烈的进行着。这段历史清楚的告诉我们,凡是搞分裂倒退的人,由于不得人心和极端虚弱,总要寻找后台老板,借助侵略势力,破坏国家统一,充当汉奸走狗。    
  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坚持抗战的立场上,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文学、贤良们的投降主义路线。他正确总结了西汉历史上“和亲”政策不能制止匈奴侵略的教训,指出匈奴“贪侵”成性,“百约百叛”,一贯背信弃义,一有机会就发动侵略战争。对这样一个凶恶的敌人,决不可存在任何幻想,只能用反侵略战争打败它,不能用仁义道德感化它。桑弘羊阐明了反侵略的战备思想,说事先不作准备,临时就不可能应付突然事变。因此,必须坚持屯边政策。只要坚持进行这场正义战争,“以义伐不义”,就会象“秋霜而振落叶”那样,彻底打败侵略者。这就狠狠地回敬了那些妄图投降叛变、破坏国家统一的孔老二的徒子徒孙们。         三    盐铁会议上儒法两家的论战,反映了两种历史观的鲜明对立。这是宣扬历史倒退和倡导进步革新之间的两条思想路线的斗争。    文学、贤良们维护和复辟奴隶制的反动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们复古倒退的反动历史观。“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他们不可动摇的信条。他们鼓吹“百世不易之道”,主张“法三王”,就是要把夏、商、周的奴隶制度当作万古不变的社会模式。在他们眼里,人类不能发展,社会不能变化,历史永远停止在一点上,当国王只能当夏禹、商汤、周文王那样的国王。他们竭力鼓吹“周公之时,士无贤不肖,皆可与言至治”,拼命要求“复古往之道”。谁因循守旧,顽固不化,谁就是天老爷的骄子,人间的圣贤谁就能够“昌”。如果有谁要搞变革,那只会越变越坏,一代不如一代,就是“不通大道”,罪大恶极,就要“亡”。坚持这种反动的历史观,文学、贤良们就从吴起、韩非,一直骂到杜周、张汤,对法家进行了恶毒的污蔑和攻击。特别是对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政治家秦始皇和著名法家商鞅,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桑弘羊作为上升时期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尖锐地批判了这种反动历史观。他认为,“异时各有所施”,要想治理国家,必须面对现实,从形势需要出发。舜、禹和商汤、周文的兴盛,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政策造成的。因此,要“因时而行”,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实行变革。他高度评价了法家的历史功绩,认为商鞅“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功如山丘,名传后世”。他特别热情地赞颂了秦始皇焚书坑儒、坚决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和统一中国的伟绩,认为对于孔老二那一套反动思想及搞反革命复辟活动的孔孟之徒,“秦王燔去其术而不行,坑之渭中而不用”,是个巨大的进步。    
  颂古非今,鼓吹“今不如昔”,是历史上一切反动势力攻击革命和进步势力的一个共同特点。从思想根源上说,都出自主张倒退、反对变革的反动历史观。反动派污蔑现实,就要美化过去,伪造历史。文学、贤良们把汉武帝以来巩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的胜利局面,说得一塌糊涂。而把早已腐朽了的奴隶制描绘得尽善尽美,吹得天花乱坠、神乎其神:赋税么?微乎其微;劳役么?不过几百里,连衣服也不用换,就可以回家了;剥削、压榨么?奴隶主们是“上取有量”,从不乱来的。在这种制度下,“上不苛扰,下不烦劳”,据说,“为善于下,福应于天”,连气候都是风调雨顺。“三年耕而余一年之蓄”,“九年耕而有三年之蓄”,真是“国无夭伤,岁无荒年”,好一个极乐世界。在人类历史上,哪里有过这种奴隶制社会?把一小撮奴隶主的天堂,美化成“全民”的天堂,这不过是一切孔孟之徒为了复辟旧制度时惯用的手段罢了!他们伪造历史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强化地主阶级专政的内外政策。    这伙开历史倒车的孔孟之徒,还打出了“回到古代去”的破旗。他们滔滔不绝,说什么一切都应该象古代一样,穿衣服要穿粗麻布衣;做饭把粮食放在火上烤一烤就行,连稗子也吃;住房搭草棚、挖山洞能挡风雨就可以;欢乐时敲敲木头、打打石头就算音乐,等等,不一而足。    他们真是想回到古代去过这种生活吗?完全是欺人之谈!按照儒家的经典,“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衣食住行都有一套臭讲究,哪里肯过那种原始的简朴生活?桑弘羊指出,文学、贤良们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是一伙“内贪外矜”、“情貌不相符”的伪君子。在这个问题上桑弘羊的眼睛是很亮的,他揭露他们在思想品质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虚伪。    他还进一步指出,文学、贤良们的这一套反动历史观,不但虚伪已极,而且腐朽透顶,“不合于世务”。为了彻底把驳倒这些“祖述仲尼”,“诵死人之语”的孔孟之徒,桑弘羊把他们的老祖宗孔老二拉出来,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深刻的批判。他说:那么推崇的大圣人孔丘,在鲁国吃不开;在齐国被驱逐;卫国根本不用他;匡城的老百姓把他围起来,要杀他;困于陈蔡,断炊绝粮。这个家伙,“知时不用犹说,强也;知困而不能已,贪也;不知见欺而往,愚也;困辱不能死,耻也。”就是说,孔丘其人,明知行不通,还鼓吹开倒车,真是顽固反动;到处碰壁,还追名逐利,真是贪得无厌;不问情况,不看对象,还乱跑乱说,真是愚蠢可笑;四处挨骂,走投无路,还想苟活下去,真是卑鄙无耻。这“强”、“贪”、“愚”、“耻”四个字,活画出了儒家老祖宗孔老二的没落阶级本性和反动世界观。桑弘羊对孔老二的痛斥,是继杰出奴隶革命英雄柳下跖之后,新兴地主阶级对孔老二一次痛快淋漓的批判。今天读起来,仍能感到强烈的战斗气息。         摘自《红旗》一九七四年第五期    
  不要叽叽歪歪了, 到底谁赢了嘛?
  楼主,坚持你的风格,读起来很过瘾;  支持一下。。。
  这场论战,桑弘羊赢了。  桑弘羊出身于大商人之家,从小秉承其父的精明计算,他从十几岁起就身在宫庭,看到汉武帝经年穷兵渎武,国库空虚,所以,就给汉武帝奏本,通过“盐、铁、酒”之类的垄断经营,来扩充国库的银两来源,汉武帝出于无奈之下,接受了桑等人的提议,推行国有垄断性质的政策,当然引得满朝大臣的反对,因为在中国,历来王朝有一条规则:官不与争利,官只对市场实施监管,一旦参与牟利性质的经营,不仅扰乱市场,而且是道地的对民盘剥。  但当时的汉武帝也是迫于扩充国库钱源,只得摈弃众议,独采桑议。  从此后,汉武帝的国库是满盈了,任其挥霍,但中国的商人却失业了,百姓只能从垄断的官商处去购买垄断价格的盐、酒、铁之类,结果是:民财竭了,民不聊生,土地兼并、怨声载道。  
  4、    算缗和告缗。  这两个词对现代中国人是很陌生的,不过,如果在网络上一搜,通常会在一些税收论文上找到这两个词。  简单说,算缗就是财产税。  汉武帝要打仗,而且当时的上层社会不像先帝那样紧巴巴地过日子了,都不差那几个钱,一花就收不住,到处都需要钱,光靠垄断几个大行业,钱还是不够,怎么办。  好办,那就所有的有财产的人交税。把财产分一份上来给国家。  元狩四年,在侍中桑弘羊和御史大夫张汤的建议下,武帝颁布了打击富商大贾的“算缗令”和“告缗令”。 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征收财产税及打击偷逃财产税的办法的通知”。  没错,算缗其实就是打击偷逃柴产税的办法。    在《史记•平准书》白纸黑字地记着,两项法令基本上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凡属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囤积商等,不论有没有营业执照的(汉代商人的营执照跟户口挂钩另立户口册,叫做市籍),都要据实向政府报自己的财产,按比例上财产税。凡二缗(一缗为一千钱)抽取一算,即一百二十文(一说二百文)。而一般小手工业者,则每四缗抽取一算。“算缗”。 就是这么来的。    (二)除了政府官员,杰出青年、荣誉市民和北边骑士外,凡有轺车(即小马车)的,一乘抽取一算;贩运商的轺车,一乘抽取二算;船五丈以上的抽取一算。 就是说有车有船的,上税。    (三)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的人,罚他去边境开荒守边疆一年,并全部没收他们的财产。有敢于告发的人,政府赏给他没收财产的一半,“告缗”就是这么来的。   (四)禁止有营业执照的商人及其家属占有土地和雇佣工人,敢于违抗法令的,即没收其全部财产。   就这样,实际上是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收税运动,凡是有钱有物的,就要上税。  可是,汉代的人民群众实在是觉悟很差,一点爱国热情也没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一股偷逃财产税的人民运动。按照《史记》的记载,以前也收过这样的税,但只限于有营业执照的商人,这次,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只要有钱,有物,有车有船,就收。这次征收,是以前的五倍。  汉代的有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地隐瞒、藏匿、转移财产。  而一些资产比较雄厚的老板们开始利用自己的关系提出反对意见,“富豪皆争匿财”。  面对反对的压力,汉武帝和他的领导集体毫不手软,和藏匿财产的奸商们进行了坚决斗争。这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人。卜式。  卜式是在汉文帝的富民政策下富裕起来的新一代商人,从最初的只有一百多头羊,勤劳致富,十多年的努力,资产增加了十倍,广置田产,成为豪富。为了国家,他甘愿献出自己财产的一半。  汉武帝很诧异,派人去问,您是不是想当官啊?此人慷慨陈词,说,我从小放羊,不习惯当官,让当也不当。  来人又问,是不是家里有隐情或者冤屈,想通过这种方法引起社会注意啊?  卜式说,我跟别人没有什么过节,人缘很好,扶危济困的事常干,怎么会有隐情冤屈。  来人又问,那你图什么呢?  卜式说,国家要打击匈奴,我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死在边疆,有钱的出钱,这样的话,匈奴就能灭掉。  来人把情况跟武帝汇报之后,武帝也拿不准主意,就问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觉得卜式这个人动机有问题,有投机的嫌疑。  这事就搁置了。  过了几年以后,政府在征收财产税的过程中,遇到重重阻力,随着征税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但还是捉襟见肘,到处缺钱。卜式又一次性捐出二十万钱。  作为先进人物上报后,被武帝看到卜式的名字,又想起了上次的事情。  武帝很高兴,立刻下发“关于在全国上下开展向卜式学习的通知”,当然,学习不能白学习,在武帝的亲自关怀下,卜式平步青云,在作为模范被全国人民学习的七、八年里,一直进位御史大夫。  可是事与愿违。  全国人民不买帐,老百姓看的很清楚,收这么重的税,又让我们学习卜式,无非是让我们把钱都拿出来分给政府和政府官员。  武帝很生气。  后果确实很严重。  生气的武帝立刻在全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发有钱人的运动。  该工作由治理京师的官员义纵主持,相当于长安的市长,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义纵不光没有好好执行上级的方针政策,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史家猜测,要么是被商人收买了,要么就是他同情商人,觉得这样会把社会道德搞坏,搞乱,或者就是他犯糊涂了,总之,义纵不仅没有奖励那些告发者,反而将这些人当作乱民,予以严厉打击,并四处搜捕。  武帝发现后,极为恼怒,砍了义纵的脑袋。换了个叫杜式的干。  到了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桑弘羊全面主持经济工作的第二年,重申了告缗令,将告发有钱人的运动深入而扎实地开展了下去。  在桑弘羊的勤奋努力下,工作卓有成效。  告发活动开展了三年,中等以上的商家大多数都被告发了,没收了大量的财产,还有成千上万的奴婢、劳动力、佣工。没收的田地更多,大县几百顷,小县百余顷,中产阶级几乎全都倾家荡产。  而国库充实起来,政府的库房里放满了没收的财务,为了管理这些财务,还专门设了一个官职和部门来管理这些物品。  全国的有产者很快就都成了无产者了。满城尽是穷光蛋。  桑弘羊因此而屡获武帝的表彰,而广大人民群众却对桑弘羊恨的牙痒。    
  waiting,楼主加油!
  中间歪楼的搞什么呀?  老蛋同学纵横捭阖,深入浅出。针砭时弊有何不可?  政治斗争怎么了?还不是为利益服务的吗?  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怎么了?还不是经济形态吗?  而且“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党学官学腔……    不要乱吵了,我要听老蛋同学讲完。
  赶快排队!听故事啦!
  以史为鉴?中产都没有余钱了。
  老蛋写的挻好的,如果写成党八股味十足的“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阶级斗争,真没人要看。    
  留名。。。。
  等直播!
  作者:专为看暴君来的 回复日期: 08:42:21 
    中间歪楼的搞什么呀?    老蛋同学纵横捭阖,深入浅出。针砭时弊有何不可?    政治斗争怎么了?还不是为利益服务的吗?    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怎么了?还不是经济形态吗?    而且“奴隶制复辟与反复辟”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党学官学腔……  ----------------------------------------    赞同之,平头百姓要看要听的不是高高在上深讳难测的庙堂之音,而是这种通俗易懂戏谑诙谐的白话之文,大家愿意听并且听的懂的声音才是最需要的声音。
  。。。。。。。
  打酱油中路过
  老蛋同学
必须顶你.........
  做个记号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顶你个老蛋!
  老蛋辛苦!  看来还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5、    民意代表对政府实行的垄断、专营政策予以了批评,但政府官员代表立即予以了有理有据的解释并对民意代表的批评进行了反批评。  这不是一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大讨论,而是针锋相对的大辩论。  政府官员从国防的角度解释了垄断经营、加大税收额度和力度是为了增强国力,这样的社会制度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暗指你们这些民意代表站着说话不腰疼,不知道治理国家的艰辛,只会说,而且不爱国。  要知道民意代表中一部分是大企业家,一部分是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还有一些精研《易经》的隐士,还有社会贤良,这些人见过世面,智慧非同寻常。哪里会因为被扣了不爱国的帽子就会嘴软。  贤良们很聪明,先引经据典,引的是圣人孔子的话。  他们中有人站出来说:孔子说过,国家的执政者不用担心土地和资源少,而应该担心分配不均,不用担心财产少,而应该担心人人都不安分守己。  这一段的原文很著名,被后人反复引用,执政者一听就头疼,但没办法,道理还真的就是这个理,只是做起来太难,这句话是:“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引用了圣贤的话后,贤良们开始发挥,接着辩,所以啊,国家领导者不谈论财富的多和少,管理者不谈论利害得失,而是都去继续仁义去教化广大人民群众,“以德治国”,所以,离的近的都愿意亲近这样的政府而心甘情愿地执行各项政策,离的远的也会被这样的政府感化而心悦诚服。  真正的高手不必去打仗,不必排兵布阵。  和平,和平,和平。不战才是战争的最高境界。  只要政府在政治上开明温和,道德提升,执政能力提高,就可以让敌人不战而退,享有和平和尊严,哪里需要什么钱呢?    贤良们的话比较玄,理上是滴水不漏,但是,真正的执政者面临的却是具体而实际的问题。  官员回应,匈奴很狡猾也很凶悍,闲着没事就来犯,残酷杀害了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早就该收拾他们了,皇帝心好,即怜悯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艰辛,又不忍心将士们在边疆出生入死。多不容易啊。  你们这些人,自己没有投笔从戎、披铠甲、持枪去北方抗击匈奴报效国家的勇气,反而在这里吵吵废除国营企业制度,影响军费和补给供应,破坏国防事业,损害国家的战备。  你们怎么就不忧虑边境的安危呢?  你们想想,你们对吗?    
  楼主分析的深入浅出,我喜欢
  顶lz  
  楼主好文    树也会思考,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你说得不错,但也不用诋毁民间的代表。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觉得有一种历史现象,以国家民族为单位,凡是对开疆拓土的帝王人雄,(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努尔哈赤)其当代、和后其一两代人大多是贬,而其后十几代,或是现今大多是褒。    很简单,开疆拓土是需要成本的,再成功的战略战术,也只能减小成本。这个成本就是当代百姓的命或财。所以以贬为主。而后世不需付出成本,就能以国家民族为单位分享利益,所以以褒为主。    至于到底是马好还是资好,仁者见仁了。  但如果非要煽情的说人的生命、利益是至高无上的。那我的见解就是一万个至高无上和一个至高无上是相等的。
  请把原文翻译一下!
  中国总是从一个极端跑到另一个极端。法家,儒家包括xx主义是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我们是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并结合现在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  
方法的讨论最好不要加上自己的党派和宗教的喜恶,完全贬低否定一家,抬高一家。。。
  我们是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并结合现在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你这话,好像是个有能力者啊,那我问一下,你拿什么取长补短。怎么取,怎么补。
  好方,喜欢。留爪细看。
  共商国是
          哇,又见号文,mark                  
  加油!
  我每天看贴无数,基本上不回贴.后来发现这样很傻,很多比我注册晚的人分数都比我多,于是我就把这段文字保存在记事本里,每看一贴就复制粘贴一次.帮LZ把贴子顶上去。顺便挣点分。
   我们是要总结历史的经验并结合现在的具体情况取长补短。  -----------------------------------------------------  这句话说好听点叫理想主义者,不好听叫站着说话不腰疼。
  遇到通古晓今之人
  好文章费脑子,记号先  
  mark  
  *****小广告,删除并封杀2年-- jidongxuanlan19-- 操作时间: 10:07:40 --
  好!可以去出书,但不知能不能被批准。     楼主快些写吧,等得很辛苦!
  mark 武帝当时的时局和今下毫无可比性     并等待影响的结果的结论  
  你要是砍人,人家也有刀砍你,砍不过你,政府就派兵来砍你。    =======================================================    这句话好都哇 哈哈
喜欢楼主的用语
深入浅出的说   
  作者:心平而气和 回复日期: 12:30:37 
       -------------------------------------------------      一时的心血来潮,其实本人也是第一次看到<盐铁论>,很感兴趣,至今也只在百度上搜了辩论商秧的一小段,全文帖出来了,但我自己也没有去看。        对于商秧变法,虽然一些措施太过严厉,如犯罪“连坐”,但我觉得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的,矫枉必须过正。       而商秧在秦孝公死后就遭杀害,以历史的眼光看,就不是“文学”说的酷法使得全天下人民共反之,而是变法触动了很大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楼主解读这段历史,吸引大家注意的,也就是因为其中一些“国不与民争利”“民间企业家质问当局政策制定者”之类的观点吧。        但本人觉得现在的社会问题,远不是“国与民争利”这样简单的说法所能解释的。        现在的官商勾结也不能与<盐铁论>类比,现在人的想法和环境和古人的相差太多,不要误读了历史,过去已发生的,和当前正在发生的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人不可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