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准确的告诉你怎么走的地图有没有人告诉你吉他

我用两张图片和一个城市,直接告诉你2012年前房价怎么走(精确不模糊的大量数据)  
《两张图显示的深圳恐怖的房价趋势》    
下面两张图,都是我在深圳历年房交会上面收集的〈购房地图〉,第一张是2002年秋交会的, 第二张是2008年秋交会的。    
不用我说明, 对房子敏感的网友,一眼就可以看出问题,2002年,是大量的房地产供应,如果把其它区如南山的贴出来,更厉害,整个是一片大工地。在地图上注明的小区,均是当年的在售项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2004年还是有大量的供应的(我有一张图但烂了没拍上来),到了2005年就快速减少, 而到了2008年, 地图显示已经没有什么房产供应了。    
查询历史新房成交数据,也证了一点,     年
平均单价  2004
5976元  2005
7040元  2006
10090元  2007
13457元  2008
上面显示,07/08两年加起来, 也不如05年的成交。  市场经济上面说, 价格是信号, 价格大幅上涨, 按道理应该是跟随着大量供应的增加才正确啊! 这在房地产市场上面,变成了完全相反,随着价格的上涨,供应反而越来越少了。深圳已经发展到了1300万人口的大都市,每年几十万大学毕业生来深寻求发展机会,年出生15万宝宝, 加上快速的国际化进展和深港一体化,
年新增供应量五万套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何况套数中,包括了大量的单房,一房一厅,这种情况在家庭增加人口或者接来老人同住后是有很大的改善需求的。因应7090政策,有些豪宅也采取了二合一的打通并成一套的回避办法,这又在实际上减少了套数。    
为什么房地产商想搞多点项目赚多点钱, 政府想卖多点地赚多点钱, 购房者也有极其热切的现实需求,如果房价不高的话,也有有效需求。 供应量的增加是三赢的关系, 现在却变成了房地产商获得最大利润, 政府获得最高的单价卖地收益,而购房需求者:买了的,因高价承担了巨大的还贷压力, 没买的:望房价兴叹,到处骂娘。买方成为吃亏最大的团体。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没有任何其它办法, 只有一个:扩大城市。
我认为是中央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速度, 以深圳发展的速度来看, 深圳的规划远远跟不上城市实际的发展速度。 深圳应该以50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这个城市。应该大幅提高城市容积率。 想一想,全球大部分大城市都是在30公里X30公里的规模之内的,相当于900平方公里,住入大约800万到1500万的人口。 假如能按照60X60公里的规模来规划,即相当于3600平方公里了,再提高容积率到香港的程度, 在这60X60公里范围内,能容纳5000万人口,在城市中, 以地铁为主要交通工具。 如果全国规划20个5000万人口的超大都市,则全国可以有10亿人住入这20个超大都市,20个大都市之间使用高铁交通。 其它三四亿人,还超过美国人口,这三四亿人口空间分布上,可以类似现在美国的分布,也有七八百万,一二百万的城市。尽量减少农林牧渔业人口至5000万以下,美国才几百万。除了粮食,增加大量经济作物,才能提高生产率。    
中央发展新农村,发展中小城镇,建材下乡,完全是错误的政策。是逆经济发展规律的,城镇化,集中化,分工化,效率化, 是经济发展不可逆反的规律。 一个超大规模城市的经济弹性和产业弹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的繁华, 是一个产业单一的中小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看看国际,我们可以看到,韩国首尔人口占了全国的2/3,法国巴黎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2/3,泰国曼谷地区占了全国人口的44%,墨西哥首都附近聚集了全国1/3的人口,小小的东京湾产业和人口聚集也十分惊人。    
有时,我看到海南炒作豪宅房价,我觉得是一个十分正确的决策。正确的前提是,海南政府在三亚和海口附近,集中建立两个新城, 每个新城以至少50万-100万家庭的规模规划。 为愿意的人提供免费福利分房, 海南一共八百万人口,大约是二百万家庭。 其中有一百万家庭已经在城市有房了,另外一百万家庭,海南省政府只需要拿出一个方案,总金额为一千亿的资金,地价政府免费提供,建筑单价1000元,即可以建筑100平方米的房子100万套。 如果豪宅\海岸线住宅卖地收入超过了一千亿,而海南政府又切实能五年内提供100万套100平方的免费分房, 则海南计算过来,是合算的。 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 因为政府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出问题。一套房就有一个问题,一百万套房就会给海南制造一百万个问题。 这是无可耐何的事情。    
回到了开头, 你要问房价未来怎么走是吗? 对的, 我可以肯定告诉你, 一定是合理的房价。  
我在这里还有一些论证,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9629.shtml      这里跟贴里面有论述: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1461.shtml    图一(2002年深圳在售房地图)  图二(2008年深圳在售房地图)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两张图非常非常大, 可以打开看
      我去查了一下全国供给面的统计数字,很不乐观。        除非大萧条,或者中国货币危机, 否则房价难下。        也许这就是王石说未来三年房价涨的信心的来源。                供给面数据我放在这里: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7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6%;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 5.6%。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19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8.9%;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3006万平方米,下降19.9%。                供给+货币, 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房价。        我内心一直对资产泡沫破裂很有信心,        但是国家这样的小的土地供应和屯地处罚轻飘飘的表现,        也真是吓人。                        如果你还有疑问,可以访问: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72162.shtml     
  甚至,我个人应该海南应该放弃海口,迁省会于三亚。 集中全省人口和资源于三亚,建成一个五百万到八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现在三亚城市内差得很。 人口也是一个原因。
  前排留名。    供给减小了,需求呢?    高房价下有购买力的需求减小了。
  作者:silvon    是啊 , 惨。   大家跟银行的钱越借越多。    广州扩大城市做得稍为不错。但还远远不够。广州扩城有一个缺点,容积率太低, 配套跟上速度太慢。 但广州已经是国内一线城市做得排名第一了
  现在是买不起了,再多的供应也与我无关了!!悲哀啊!!我的居住权被什么人掠夺了!!
  去了无数个县城, 漂亮,广阔,无人。 除了大量的乡村, 很多县城也只有老人,小孩和一些妇女,年轻人全部出外了。如果你在县城见到壮劳力,那可能是官。 乡村漂亮的小楼,空荡荡的。一年住不了几天。
  图挂了
  图没挂, 我这里两张图都看得到.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18:10:56 
                            供给+货币, 基本上决定了中国房价。          我内心一直对资产泡沫破裂很有信心,          但是国家这样的小的土地供应和屯地处罚轻飘飘的表现,          也真是吓人。  =========================================================  如果有大的通胀,央行还会增加那么多的贷款吗?  房价如果再大涨,每年有那么多的新增无房人口达到首付标准码?  
  额...我是来支持的...
  作者:马丁杨克   ---    央行可能将会保持负利率.很不利于平民.    另通过压缩食品价格压低通胀率.    M2的增长即显示购买力的增长, 但财富分配不均罢了.
  事实上,通胀预期越大,政府越要把房价涨上去。    如果再通胀预期大的前提下,房地产突然崩溃,那就直接进入巨大通货膨胀,滞胀,最终引发全面的经济衰退。    上面的经济学家们心里都明镜似的,当然明白高房价资金蓄水池的作用,他们最愿意看到的是,房地产的缓慢下跌。房地产资金的匀速外泄。    这不光对政府,对全民都是有好处的。    如果再考虑美国热钱的回流,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等因素,2010年房价不会再涨上去了,会在稳定中缓慢下跌。
  房价上涨趋势无可阻挡,除非供求形势彻底扭转
  广告太多
  最近和几个人交流,他们觉得长沙现在就是几年前的深圳,有大量的供给,全市是个大工地,所以价格上不去,当供给降低,价格可能就要上涨了。  现在均价4000多,去年3000多,长沙人民真幸福。
  11月15日   星期四                  17――28℃晴              上午吃了早餐,莫昆陪我们去看一下“上下九”这里保存得算好,没有大动。下午在房间,晚上出去吃饭后回房间。阿芳来房间****,插了5次她回房间。  ==============  我的理想,就是一晚5次
  县城怎么可能没有人呢?乱说。县城的人口在增加
  长沙不错, 避开了地震带,附近有大量水源. 还有高铁,机场.      不会象深圳那样, 因为长沙可扩的地方大多了,据说岳阳个别县市会被长沙收入.
说类似广州,差不多.      长沙的确是不错的,但产业还需要再扩张.     另长常高速快到长沙时,现在已经经常堵车了.
  作者:瘦尽灯花大风  ----  很多县城如此.特别是山区县城.     个别发展起来了.    人口有可能是增加,但感觉真的是很冷清.
  可扩张的地方太多,是不是不适合房地产投资啊?  习惯了高房价的城市,现在看看长沙,觉得很诱人。
  我看广州都挺诱人的. 如有可能, 还是选择一线城市吧,     
二线城市中,长沙当然有可能是no.1的. 特别是高铁和机场之间的轨道物业.
  怎么反过来了, 应该是房地产业界人士来谈房地产,变成我在班门弄斧
  没考虑一线城市是不想投入太多在房产上。  我看了长沙省府板块,那边有地铁,城际铁路,购物中心、酒店、公园配套齐全,离高铁开车十几分钟的车距,高层4300左右,保利有个别墅一万出头。
  你比绝大多数的房地产业内人士都专业太多了。。。    要不请教下你更专业的,今天富邦在FT说未来五年要在福建新开200家分行,怎么看?
  那是不错的,   
长沙,成都都是我看好,  
但是最好是有事业,或者对象是当地人,纯粹投资不是很赞成.长沙二手房市场2008年才二万,09年三万.估计才能成规模市场. 如果没有十万套左右的市场,有价格,但想套现是很困难的.
一线城市都是五倍于此.不过我感觉这一波建设完成后, 的确有非常大非常大的可能是上涨. 很多县城,市,都是这个省会价格的2-4倍了.     但成都有个缺点就是地震带边上. 重庆我绝对不看好,
  富邦不错. 有可能是收购吧,自己开这么多?
福建看来要大发展了.      我在烟台看到,才一百万的城市,附近就有两个机场,还要在规划第三个机场. 烟台发展得也不错, 后来一看,它有一家本土的银行,叫恒丰银行啥的, 一千亿的规模,仅这个就比一些城市有资金优势.
  估计是要大发展了。  中新网2月20日电 澳门《新华澳报》日前刊出署名富权的文章说,中央领导人每年春节都分头到地方视察,去的地方和视察的内容往往是中央所重点关注的事情。今年春节胡锦涛到福建,考察项目几乎与台湾事务有关,折射中央当前所重点关注事务之一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和台湾政局走向,因而胡锦涛以实质的语言和明显的“肢体语言”,向台湾民众和台湾有关方面送去善意。
  你总是有很多新角度啊,学都学不玩^_^
  那个谁说的, 上海的二环,就是当时朱市长没有眼光,当时黄考察过国外,建议修双向四车道, 朱为了省钱, 修二车道, 这现在是上海最大的问题.      
深圳亦如此啊, 滨河路过了华润幸福里,就成了二车道, 天天都堵.都不知道浪费了几百亿的时间价值了.     
我看了温批复的湘潭规划,限制在一百万人口, 为啥呢? 相当不明白.
长湘株如果是五千万人口大都市的话, 湘至少也要八百一千的吧?
  更正: 当时黄考察过国外,建议修单向四车道      
老天保佑黄, 看了重庆,都不知道这种城市该如何规划.     
人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   
重庆最怪的就是几十公里的高速两边,全部都是新住宅大楼, 就这种规划啊? 雾也是大问题
  为什么不看好重庆?说来听听
  典型的大跃进思想!如果建超大型都市有那么多好处的话,发达国家早就建成了很多这样的超大城市了。  你说“韩国首尔人口占了全国的2/3”,给你一个更准确的数字--在以首尔为中心的首都圈,其面积只有全国的11.8%,却集中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人口和7成以上的经济力量。  首先所谓的首尔并不是指首尔城市,而是一个首都圈,面积比一个城市要大的多,其次其集中了全国1/3的人口而不是2/3。  即使实际情况比你说的面积更大人口更少,但事实是首尔的快速膨胀导致的城市病愈加严重!人口密集、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这些城市病几乎不堪重负。这些问题甚至导致了韩国人重塑一个新首都的计划,通过迁都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分散首尔的政治功能为其减负,并为其他地区施肥,进而缓解地区间和阶层间的矛盾和冲突。  如果韩国迁都成功实现(迁到中部地区的世宗市),数年之后,韩国将实现首尔、世宗、釜山三大城市分别带动北、中、南三个地区的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将使韩国的经济版图焕然一新。  当然,韩国迁都只是一个计划,甚至已经被李明博否定了,毕竟首都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国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但很多韩国人还在不懈努力,为的就是今后更加长治久安的发展!
  重庆从工业发展前景来看,是成都无法相比较的。
  从现阶段来看,重庆可能人居环境要差一些。
    作者:hesperus0722         只有中国走向发达国家之路,是这么多人口,所以城市也必须超大.
  城市超大不利于国际战略。有多个大城市组成国家会更安全。
  房屋无人睡
  城市不能刻意一厢情愿,城市的大小还是要依据市场规律办事,刻意规划只能造成更多的浪费。
  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大部分在首都的话,一旦战争开启那才是一个国家的灾难。
  5000千万的城市只能让原子弹的效率更高。
  作者:刘LIU_123   ====    规划就是适应市场规律啊.    大城市化就是市场规律, 个人观点.    现实就是如此啊.
  中国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官多干活的人少,在&基层&最明显,  大城市化后, 一个官对应的民就多了.    你知道不知道,一个深圳市南山区,GDP就已经超过了整个海南省,   南山区才多少官?整个海南省是多少官啊!如果南山区象海南省这么多官,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有个从汕头过来深圳搞房地产开发的老板在席间说到,   在汕头,无论是哪一个地方,搞一个最小最小的项目,也必须认识该领域的局长书记,到了深圳,不认识也没有关系了.
  作者:刘LIU_123 回      大城市的风险,有没有核电站的风险高?有没有三峡的风险高? 何况世界上类似的大城市多了, 东京区域就有3680万人.
  20个超大城市, 也足够多了
  城市化必然是工业化的归宿,房价一旦成为农民迁移无法承担的成本,我们这个社会说要发展也只是徒劳,社会不能发展就会有人找人出气。房价跌与不跌只是个十字路口,是选择。  跌不跌看着办。
     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全球贸易前景不确定、国内消费不足、就业不足、环境恶化、自然资源匮乏等。但如果中国能通过建立超大城市(Supercity)来提高生产效率和人口分布效率、改善居住条件,则上述挑战都可以得到缓解或解决。        挑战种种      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里,中国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过去的成功不能保证将来的成功,中国的增长前景还面临着许多障碍。      第一,中国的增长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一直在上升。2000年至2006年间,中国GDP每增加1美元,出口就增加51美分,这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过于依赖全球贸易环境。而未来几年西方国家经济增长将会放缓,或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全球贸易环境可能恶化。      第二,中国人口结构正变得不那么有利于经济增长。五年内,中国人口抚养比会达到最低值;之后,人口变化趋势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阻碍因素。未来20年内,中国老龄人口比例将达到1995年日本的水平,而正是在那时,日本失去了增长的动力。人口变化趋势也使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越发紧迫,中国必须在20年内实现工业化,否则将陷入低收入水平陷阱中。      第三,中国的生态环境已经被严重破坏,进一步破坏将引发巨大的经济成本。比如,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可能已经两倍于可持续发展所限定的水平。如果空气质量继续恶化,将出现严重的城市健康危机。水污染的情况与空气污染类似。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所有工厂必须安装相应的处理设备,这会增加生产成本,并减缓经济增长步伐。      第四,中国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由于政府拥有所有关键生产要素,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这些要素的价格就被压低。但没有合适的定价,这些资源将被滥用,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为了让资源消耗回到可持续路径上,中国可能需要把水、煤炭等自然资源的价格提高一倍到两倍。当然,经济增长的速度也会降低。      第五,巨大的贸易顺差使中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越来越多,这会导致对WTO体系规则的冲突,但WTO对中国出口导向的增长是非常关键的。而且,由于贸易盈余所带来的资本过剩,中国的城市化规模需要加倍。但房地产价格太高,减缓了城市化进程。        规模经济是关键     大城市的人均收入一般比中小城市更高。东京地区的人均收入比日本平均水平高60%,纽约和伦敦的情况也类似。而在发展中国家,像里约热内卢、孟买、上海这种大城市的平均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幅度要更为可观。这种现象的关键,在于规模经济。      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城市也应该更大。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相当,人口却4.3倍于美国;而且美国东西部都有海岸,中国西部却不适宜居住。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城市规模至少应该是美国的4.3倍。美国最大的城市是纽约和洛杉矶,人口超过1000万,那么,中国最大的城市应该有超过5000万人口,即超大城市。      城市越大,失业率越低。这一统计事实的背后,是规模经济上升所带来的效率。其中,最重要的效率来自人口分布。例如,一个有着 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可以让大型超市变得像便利店那样可行。高效率也让就业变得更容易。因为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大城市中每个工人的产量会更高,雇主也能雇用更多的工人。      巨大的人口会让公共交通变得有利可图。地铁在多数城市都是不赚钱的,香港和东京是极少数例外,因为它们的人口庞大而且集中。而中国的城市应该比它们更大。      公共基础设施通常都无法盈利;这种基础设施的融资可得性,经常成为城市发展速度的制约因素。而中国可以建设足够大的城市,让公共基础设施实现高额赢利,这就开启了通过发行债券来发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可能性。中国正在经历资本过剩,如果资金能够投向超大城市的建设并获得利润,那么国内需求将大大增加,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也会减少。      成百上千个城市同时追求快速增长,不会是有效的策略。中国应该挑选一些城市,赋予它们省级行政地位,并给它们发行债券来发展基础设施的权力。例如,除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大连、青岛、深圳、武汉也可以成为选择。        如何突破瓶颈      目前,有许多瓶颈因素威胁着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首当其冲的,是环境的恶化。      超大城市在防治污染方面,也可以产生很好的规模经济。例如,垃圾处理行业就有着上升的规模经济——市场越大,处理单位废弃物所需的投资成本就越低。再循环领域也是如此。      而且,汽车废气这一最明显的城市污染,也可以在超大城市中得到解决。因为如前所述,规模经济可以使地铁实现赢利,当地铁能够为大多数城市人口服务时,政府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开汽车的成本,例如在马路上实行电子化收费,从而达到减少车辆的目的。      在与生产相关的污染方面,超大城市也是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大多数污染都来自位于小城市的小型工业;出于紧迫的就业考虑,当地政府不愿意对其施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如果这些工业靠近大城市,它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扩张其规模,由此获得的效率将使其能够承担污染控制的成本。      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大瓶颈,是水资源匮乏。中国人均淡水拥有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更糟糕的是,中国有限的水资源已经严重污染,多数都不能饮用了。而且,北方许多地区的污染使得水资源无法支撑城市化进程。对此,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是“南水北调”。但更为可行的策略是:第一,减少水的人均消费量;第二,将人口迁移到有水的地方;第三,控制水污染。      我相信,中国大多数人口最终将居住在长江沿岸的超大城市中。沿海城市将使用脱盐技术获得其大多数水供给,长江沿岸城市则可以从江中取水。中国水供给的长期可得性,有赖于对江河与沿海水体污染的严厉控制。      水处理或脱盐产业也存在规模经济。它们需要很高的固定投资;在一个超大城市中,它们在商业上会更为可行。脱盐技术的能源可以来自核能,这也是一个高固定成本的行业。为了利用最新的技术,中国必须利用其人口数量来提高规模,从而减少每单位产出所对应的固定成本。      第三,就业不充分仍然是中国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除了非熟练劳动力以外,由于大学扩招速度远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受教育劳动力也已经进入了剩余阶段。虽然近来有工资上升的迹象,但我认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仍然处于过剩状态。近年来,中国出口的爆炸式增长导致了一些地方和特定行业劳动力的短缺。但我认为,局部性的劳动力短缺在中国是周期性而非结构性的。      超大城市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劳动分工,这是劳动力市场效率的核心。中国过去鼓励小城市发展,以减少向大城市的移民。但小城市未能产生足够的工作机会,收入水平远低于大城市。中国不应再强调发展小城市,而要集中资源发展超大城市,由此带来的规模经济将解决中国的就业难题。        房地产当行低价      过去三年,由于出口驱动的流动性扩张,中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已经超出了城市中产阶层的承受能力。虽然价格上涨吸引了投机性的买家,城市化一时有所加速,但房地产高价最终将减少需求,并让城市化放缓。而如果不能保持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国国内需求将积弱不起,迫使经济继续依赖出口。      在房地产上,中国必须回到低价格理念上。房地产建设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其实并不昂贵,高价反映的是高的土地价格,而这是由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的需要所导致的。除非地方政府有办法融资,否则土地将永远不会只是一种普通商品。      因此,中央政府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例如,省级直辖市可以享有此权力。同时,这种融资对于债券市场必须是透明的。这种发债权将导致资源集中于选定的城市。虽然这看似有些不公平,但在城市化中通过规模经济而获益,却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      即便地方政府不再从土地中获得财政收入,房地产对于从农村移民来说也仍然太贵。中国城市中的大多数移民工人都住在工厂宿舍,或者很多人挤在租来的小平房里。没有适当的居住条件,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将难以融入城市主流。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贫穷的移民工人也能承担房地产价格。      中央政府应该建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annie Mae)的全国性机构,来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担保。对于购买低价房地产的低收入家庭,这一机构可以向他们提供相当于房屋价格95%或更高的借款。由于中国的债券收益非常低,这对中央政府应该是赢利的。比方说,中央政府以3.5%的利率发行十年期债券,发行成本应该不会高于0.5%,再加上0.5%的潜在损失,这一机构可以按4.5%的利率向低收入家庭提供十年期借款。      在美国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在让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方面,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第一,它将许多人的信用风险集中在一起,从而降低了总体风险;第二,通过政府担保,它降低了融资成本。中国现在正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加速城市化。        “城市病”药方      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城市一定有“城市病”,比如交通堵塞和污染。但这是一个错觉,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城市都不是按照现有人口设计的。例如纽约规划人口只有100万,而伦敦是为马车运输设计的。     一个规划合理的大城市,可以避免通常的城市问题。东京是在“二战”后规划的,它的情况就好得多。如果中国从一开始就按照5000万人口的规模来规划超大城市,那么就可以避免多数城市病。      另外,城市里的污染并非更严重,只是更集中。即便人们离开大城市,他们还是会污染环境,只不过污染的是更大范围的环境。    对于中国来说,如果人口集中于超大城市,污染可以得到有效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低;如果巨大的人口扩散到无数小城市中,污染处理将变得过于昂贵。而且,如果中国人口的80%集中于20个超大城市中,其他地区将变得相对空旷,这对环境保护也是好事。人们可以时不时地去乡村游玩,享受自然。(Andy)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22:58:53 
    作者:刘LIU_123 回            大城市的风险,有没有核电站的风险高?有没有三峡的风险高? 何况世界上类似的大城市多了, 东京区域就有3680万人.        -------------------------------------------  我们是人口大国,也是土地大国,不能和这些比较。再说大与不大要看市场,看需求,只要国家政策做一些系统性的改革,然后顺其自然就行了。5000千万多吓人
  作者:刘LIU_123     ====        规划就是适应市场规律啊.  ------------------------------------  是谁在规划,闭门造车。哪里适合做什么产业,哪里交通方便,哪里谋方面的工业基础适合哪方面的发展?做生意的人自己心中有数,政府只要做好跟进就行了。
  嘿嘿,金岩石说了上海北京要建能容纳5亿人的城市,那时房价有望达到30万每平。  但是那样可能么?  像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产业结构式畸形,深圳还存在像富士康这样的低层次代工厂,里面95%的员工月工资不可能超过4000,低利润的代工工业仍然是深圳经济的重要组成,与相邻的香港根本是天壤之别。房价最重要的支撑是其产业结构,如果深圳房价保持2万每平以上的水平,自然而然会挤走这些所谓的白领阶层,因为这些月工资在5000左右的白领未来现金收入总和是根本无法支撑在深圳的生活。
  作者:刘LIU_123   ----    个人认为五千万不是吓人是必须,     如果要吓人, 13亿人要成为发达国家,已经很吓人了.    有什么办法, 我们比美国多十亿  
  作者:刘LIU_123     规划不是闭门造车。    现在的深圳就是1990年代的规划.       当时大家觉得过于夸张了, 住在罗湖的听说某朋友搬到什么香蜜湖,莲花北住,觉得好偏好偏啊.    当时的规划, 已经是香港城市规模的三倍, 即现在深圳城区和人口都是香港规模的三倍左右.   夸张吧?      现在一看, 规划过于保守了.
  ..留爪
  深圳是代工和外向型经济的产物,这种怪胎从未来国家经济发展来看,不管是继续走好或进入萧条它的最终归宿还是萎缩。一说经济向好,中国的出路是两条,一是产业升级,二是扩大内需;二说萧条,其实萧条论点事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说白了,深圳这种城市是因为方便出口、方便来料加工才发展起来的。  
  文化底蕴好、科研基础雄厚的城市内地比它强的多,只是不方便出口近些年来才滞后。说到产业升级,东北和内地做起来优势可能还多一些。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23:13:53   
    作者:刘LIU_123     ----        个人认为五千万不是吓人是必须,        如果要吓人, 13亿人要成为发达国家,已经很吓人了.        有什么办法, 我们比美国多十亿  ********************************************************   好好笑。
  啊? 你这样一讲我查了一下,你应该还年轻吧.    
深圳基金业全国第一,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优势,   
深圳是全国地产总部,最大的几家市场化地产企业从这里走出来  
深圳是全国零售业总部  
深圳是全国电讯制造业总部,  
深圳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  
深圳是电池业全球第一  
深圳眼镜业全球第一,  
深圳珠宝业全国第一  
你上面提到的港口/出口贸易/也是一个优势    
企业多不胜数, 我一时想不起来,   
外销内贸都有优势,第三产业也有特长.  
有多家外资企业的亚洲总部,或者全球采购中心.
  要转型、要升级、要内需,深圳将无一毫优势。深圳那些厂子里的破烂东西移植到哪里都合适。
  回复没有太多背景知识和基础知识的网友很累, 所以有人可以帮我回复的话就回复一下, 我自己不再回复了, 只顶
  不年轻,看来你还不懂经济。就问你了,基金业,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这些产业是为谁服务的?
  问你欧美是经济既强大的综合国力的基础来自哪里?
       貌似据说现在世界人口又有由城市往周边卫星城流动的趋势.    像北京都修到7环了,还能到10环20环末?     发展卫星城,以点带面才是王道.不然交通,国家安全,,等等问题很难解决.    
但发展卫星城也不是说都回到乡村,相对集中
  可能你会说美国强大是因为有了华尔街,如果是这个答案就错了。
  深圳能够生产多少种母机?告诉你一个也没有。
  我读过你很多贴子,有些还是不错的。
  理想还没回答问题。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23:38:29 
     啊? 你这样一讲我查了一下,你应该还年轻吧.         深圳基金业全国第一,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优势,      深圳是全国地产总部,最大的几家市场化地产企业从这里走出来     深圳是全国零售业总部     深圳是全国电讯制造业总部,     深圳有大量的高科技企业     深圳是电池业全球第一     深圳眼镜业全球第一,     深圳珠宝业全国第一     你上面提到的港口/出口贸易/也是一个优势         企业多不胜数, 我一时想不起来,      外销内贸都有优势,第三产业也有特长.     有多家外资企业的亚洲总部,或者全球采购中心.  --------------------------------------------  你说的这些东东我没一个不知。但要看它是在什么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如果要升级、要内需,它的很多优势还能不能继续。也就是说以后四川人买个打火机,是不是还要跑到深圳生产,然后回四川消费。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23:38:29 
     啊? 你这样一讲我查了一下,你应该还年轻吧.         深圳基金业全国第一,证券业,银行业,保险业优势,   ----------------------  经济的主体是生产不是这些副产品。
  华为,腾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深交所,比亚迪,招商地产, 盐田港集团, 华侨城地产,万科,金地集团,茂业集团,新一佳, 天虹, 人人乐,深圳航空,中信证券,招商证券, 国信证券, 博时基金, 招商基金, 华夏基金,华润万家, 中集,太太药业,康佳,大族激光, 漫步者,富安娜,安莉芳,百丽,太多,想不起来....
  作者:刘LIU_123    ----    
不懂不要乱说, 发达国家股市市值基本有三成是金融股.
  缺什么产业,你喜欢什么产业,你认为自己这个城市有什么优势竞争力产业, 可以往这个超大城市搬.缺啥补啥.
  再次查证了一下最新数据, 韩国首尔都市圈人口占了全国的2/3.     注意:这是市场的选择, 并不是特意而为.  大量问题出在城市规划没有跟上超大城市的发展速度.    搬迁首都的确.应该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开是很好的.      我有时翻开八九十年代的书,   看到一百万, 二百万人口的城市,    也在大谈&大城市病&,历史真好笑.    当时觉得超过500万就不得了了, 控制再控制......    广州如果不是这种扩城速度, 和相关领导的开明,不知道会如何.会否在经济领域上占有重要地位....
  首尔核心城市区 20公里X30公里范围内是一千万人口
  在气候条件上来说,海上口比三亚好多了。
  你这么想没有用 页猪集团会控制人口规模和流动性来维稳的。
  说着很容易,谁能做得到?胡某某也觉得不现实。现实是,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只知道自己吃饱饭,开好车,谈什么经济建设,左抱怨右抱怨,怎么的怎么的,落实的时候,自己的好处看不到,还要拿钱出来,头一个不愿意。天大地大,自私最大。
  供应量是减少了啊,真的还会涨?
  绝对能人,支持!
  看外部条件, 看美元
  楼主,请教利率问题——  有人这么讲:  朝廷不愿且不敢大幅度加息 2  投资这么大而坏账并不大,都是低利率所赐。如果大幅度加息,经济泡沫自然破裂,投资将会产生大量坏账,凡是在台上的谁敢一试?    现在的量化直接控制,就是试图在低利率下,用行政手段,降低货币乘数,即维持低币值(保出口保就业防热钱),又试图防止泡沫不大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是没办法的办法。    如果朝廷迫于压力不敢加息,但如果美国大幅度加息的话,又该怎么样?不也是一样玩完吗?朱民在达沃斯公开警告过这一点
  是的, 你分析得很对。
    那就是不能加息了么?    那如果美国大幅度加息,TG又该如何应对呢?用国债砸死他们么?
  作者:退思的猪     /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381854.shtml
  5000w人建一个超级大城市,13亿人约能建20几个,有点类似于诸侯割据呢。楼主,这样会不会削弱中央的统治?
  合理的房价大概是多少?
  作者:标准曲线      政治上我不懂, 但我们要相信中央的政治智慧。  例如,如果担心地方坐大, 可以取消地方书记的武警部队第一书记的兼职    看不出超大城市规划跟现在的地方权力分配有什么区别,  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原直辖市的地位相对下降,削弱了地方的势力。
  作者:无聊的路由器 回复日期: 07:31:57   
    在气候条件上来说,海上口比三亚好多了。      愿听其详。    我的原因,先讲:    因为前段时间很冷时,  我发现海口跟广东的气温差不多,也很冷,  而三亚仍然可以下水。
  洛杉矶式的大都市圈现在在全世界遭到摒弃,老美自己也吃不消了,不停扩展的SUBURB,公共配套就得跟着扩展,城市越来越大,污染,环境,医院,学校,垃圾处理,交通都是问题
  作者:pajero_ex 回复日期: 12:33:30   
    洛杉矶式的大都市圈现在在全世界遭到摒弃    不是吧, 全世界是朝这个方向进展的。     你说的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原来的城市规划,没有适应市场自动的调整,    而市场自动调整的方向, 就是越来越大的大都市。    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一个,人口从农村搬到城市的过程,从小城市搬到大城市的过程, 一些城市太小,甚至在这个过程中消失了    在其它国家也看到了这种情况。
        其实只要撤镇撤村,合并邻县,减一半公务员,甚至通过大都市策略暗减官民比。           现在交通如此之好完全没必要保留太多公务员和机构。           农民真正拥有自己的土地,           城市中的所有房产包括小产权,未登记的所有房产进行登记,补税后马上进入市场交易,自有土地可以自己做开发商,雇用建筑商。           公众基金有权直接买国有股而不是去市场上买。                               把小城市发展成中大城市,           中国选择20个超大城市进行发展,城市中交通使用地铁,城市间使用高铁。这20个,人口可达5000万规模进行规划。居住入10亿人口,还有三四亿,相当于美国人口数目的,居住在其它中大等城市,想办法减少农民数目到5000万以下, 美国农民数目才几百万。     
  楼主,看了你不少帖子,很有见地,知识面广    我是普通工薪阶层,有个问题请教:  普通人来说,怎么样在现在的宏观环境下保值或者赚一点?希望不被贬值,国家每年发行太多的钱,钱越来越毛了  另外,房产和股市有什么建议?    谢谢
  LZ 请教一个问题    对于普通老百姓,工薪阶层,深圳的  如何在现在的宏观环境下保值或者有什么机会能增值  现在压力太大,工资不加,钱越来越毛    诚心请教
     土地私有制的推出,在政治上也不会有问题,        当时突破公有制单一性时, 推出了一个名词叫&多层次所有制理论&    对国家经济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模仿一下,             可以叫做“以国有制为主体的多层次土地所有制”。其实森林,沙漠,草原,国家公园,大江大河大海,政府用地,教育医疗用地,体育用地,城市公园,道路,除了极小一部分外,在土地私有制之后,仍然会由国家拥有。 国家拥有的土地,仍然会占全国土地的七成到九成。 企业和私人拥有的土地,永远不会太多。 美国也是这样。
  作者:理想建行 回复日期: 12:21:30   
    作者:无聊的路由器 回复日期: 07:31:57           在气候条件上来说,海上口比三亚好多了。            愿听其详。        我的原因,先讲:        因为前段时间很冷时,    我发现海口跟广东的气温差不多,也很冷,    而三亚仍然可以下水。    =================  海口三亚两个城市我都去过,    海口还好,气候与深圳类似    三亚太阳太厉害了,而且湿度特别大,简直是无处可逃,作为旅客一两天呆在那里还好,长期呆在那里就是活受罪了。
  楼猪活着懂经济,但是政治几乎全不懂。    就像周小川那个帖子一样,还把中国人民银行的第五条拿出来发,我从来没有看过什么条理,但是依照我对体制的了解,利率,汇率等就完全都是政治局决定的。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没有人告诉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