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丁史蒂文玉是什么游戏里的道具

简?奥斯丁综合症 ―― 那些影像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人都在此_天涯社区
简?奥斯丁综合症 ―― 那些影像
简?奥斯丁综合症 ―― 那些影像
作者: 提交日期: 3:15:00
我有一个“怪癖”:自从初三那年首次“邂逅”奥斯丁,每年总有那么几天干什么都不起劲,非要重温手头的书或影碟,否则日子就过不下去似的,这个毛病间歇发作,无伤大雅可也无药可医,这么些年下来,也习惯了,我称之为“简?奥斯丁综合症”。据我所知,怪癖其实不怪,波及范围很广,重灾区是英美的影视圈,其中尤以英国BBC广播公司病况最重,每隔几年,总有奥斯丁的某部作品再次被改编的消息传来,接下来我们这些“病人”就等着一番饕餮,品头论足,温故知新。奥斯丁的六部小说,我最喜欢《傲慢与偏见》,搬上银幕次数最多的也是它。算下来,最著名的当属40电影版、80电视版、95电视版、和2005电影版。而我最喜欢的,是95电视版,百看不厌。80电视版是我久远回忆中的惊艳,初识《傲慢与偏见》的青葱岁月,就遇见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达西,可惜由于年代所限,制作的精良和演员的灵性方面,被95版后来居上。但我仍愿意在心中给80版和95版不分伯仲的并列排行。至于最新的05版,这个版说实话我很失望,看过一遍就不想重复了。关于简?奥斯丁为何历久弥新,倍受后世编剧们的亲睐,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前赴后继玩这个旧瓶装新酒的游戏,娜斯在《纽约明信片》中这样分析:她的作品有通俗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又有通俗故事所难具备的机智、犀利、洞察和复杂;她的时代有着今已不再的社交方式,却又有今天仍然存在的社会问题:阶级、贫富、女性生存……所以,从最通俗的观众到最严肃的批评家,奥斯丁都是个高明的话题。原来如此,原来我的所谓“怪癖”竟是个左右逢源、雅俗共赏、不会出错的话题。好平庸的我!好痛快的流俗!影视版的优劣,网上的相关评论很多,在这里就偷懒一回。还是用图说话,看我的“简?奥斯丁综合症”如何发作……&40电影版海报嘉逊和劳伦斯?奥利夫很著名的一张剧照这个版的丽萃和达西在一起。80版海报80版电视截图:丽萃和达西跳舞80版电视截图:当年达西这个微笑,多少少女为之沉醉!80版的丽萃80版的达西80版丽萃与好友夏绿蒂在一起80版丽萃和简在一起80版丽萃和咖苔琳夫人95版,还有什么话比这句更有名呢:“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95版班纳特一家95版班纳特夫妇95版班家五姐妹95版宾利先生95版达西先生195版达西先生295版达西先生395版达西先生495版达西小姐95版丽萃195版丽萃2(这个版的丽萃,使人想起达西的一句话:一个漂亮女人的美丽眼睛竟会给人这么大的快乐。)95版达西和丽萃95版的丽迪亚和韦翰95版本宾利先生的两位姐姐(宾利小姐丑化得太厉害,有脸谱化之嫌。)95版,越看越美的班家两位大小姐――丽萃和简(以现在的眼光看她们可能过于丰满,但那正符合奥斯丁时代的审美标准,这也是05电影版的丽萃最被垢病的一个原因:太苗条!)95版截图-达西1(放这么多达西先生的图是不是太“花痴”了?!)95版截图-达西2(没办法,这个版的达西在神韵上很有杀伤力,虽然外表不如80电视版那样符合原著描写。)95版截图-丽萃95版拍摄地――彭伯利195版拍摄地――彭伯利2傲慢与偏见95封面95版图集:这个达西形象,估计几年之内不会被超越了。95版图集:幸福的结局。95版图集:黑白达西95版图集:绿色达西傲慢与偏见05版海报05版班家五姐妹德比郡荒原上的丽萃05版傲慢与偏见拍摄地――彭伯利以下是其他一些简?奥斯丁作品改编的影视剧:这个电视电影版的《爱玛》还不错,爱玛热心活泼,但也不失温柔(爱玛由《珍珠港》的女演员主演)。自从《莎翁情史》得了奥斯卡,格温妮丝?帕特洛一个时期内迷上了说英式英语,她演的电影版《爱玛》也有可取之处,我喜欢它轻快的节奏。李安版《理智与情感》,正面温馨,精致古典。艾玛?汤普逊的剧本改编得很好,当年也是获奖无数。《曼斯菲尔德庄园》(电影拍得很中庸,不过不失。)《诺桑觉寺》(就这个版本还没看过)《劝导》(惭愧,因为原小说不是太喜欢,电影看过也印象不深了。)《BJ单身日记》――谁能说这部电影跟《傲慢与偏见》没关系!印度版――《爱斗气爱上你》(谁译的名字,真是“天才”!)印度版的班家五姐妹&
#日志日期: 星期四(Thursday) 多云
评论人: 评论日期: 3:24
今天放上的背景音乐是我“精心制作”的95版《傲慢与偏见》片头音乐。之所以说“精心制作”,是因为网上找不到现成的。我只好把手里的影碟先制作成rmvb文件,再用切割软件把片头部分截下来,最后用转换软件转成mp3格式,动用了我所有的那点可怜电脑知识,才得到这不到一分钟的音乐。看过95版的朋友一定对这段音乐印象深刻,随着一只手在象牙白的锦缎上织绣,音乐响起来,故事开始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3:28
[转贴]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骨灰级影评(上)
作者:frangyxu 来源:网易娱乐 本人大学期间攻读英美文学,主要方向是18-19世纪英国文学。认真研究过奥斯丁,也看过《傲慢与偏见》95/2005等各电影、电视版本,而且都不止一遍(本人甚至还看到过由史努比小狗扮演达西的版本以及2003年印度宝莱坞出品的印度版本)。现尽量站在客观角度,对这几个版本做以下评论,当然其中不免还是有个人偏好,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40版 优点是演员非常著名,达西英俊、伊丽莎白美丽,但是奥利夫是演莎翁话剧出身,由于剧种不同,话剧演员一般而言更具舞台效果,比普通电影演员要演得夸张,这也使得奥利夫在该电影中的表演为影评人所诟病。相比之下女主角演绎得比较好,但是似乎过于成熟完美,更象三十左右优雅贵妇而不是二十刚出头的少女。 电影总体而言不太符合原著精神,咖苔琳夫人成为了正面角色,在男女双方之间扮演了红娘的角色,起到了撮合作用;男女主角之间有刺探、不满、争论,但是好像是建立在早就相互衷情的基础上的,似乎在玩一场双方都知道答案的优雅游戏。影片有皆大欢喜的早期好莱坞风格。 总体评分:5分(总分10分) 80版 个人感觉,该版是所有版本中最符合原著本质精神情趣的。 该版的演员遴选值得赞赏,与《傲慢与偏见》最初版本书中的插图画非常接近,几乎是完全按照插画进行挑选的。尤其是达西、柯林斯、班内特太太、咖苔琳夫人、咖苔琳小姐(美丽、文雅但病态)的形象;班家姐妹也不错,夏绿蒂温柔理性,达到几乎说得上美丽的地步。卡苔琳夫人和达西这对姨甥在表情严厉的时候还真的很象。 该版中的伊丽莎白是最温柔娴淑的(她恨达西时,说的最尖刻的话是:“希望达西先生能娶咖苔琳小姐,这样咖苔琳夫人就能作他的丈母娘了!”),风趣幽默,含蓄内敛,但是外柔内刚,在温柔中又隐含了自尊和敏锐,思想深刻,经常进行自我反省;伊丽莎白第一次拒绝达西求婚、看了达西信后,有一段深刻的思考,看清了自己的爱慕虚荣,达到了“顿悟”,人物心灵得到升华,从那以后对达西的感情转变比较自然。 达西演出了傲慢、不近人情的特点,也演出了对伊丽莎白的关注,这种关注的确较令人费解,猜不透原因,不过试想,如果他稍稍表示出了好感,在《傲慢与偏见》描写的这群人精中,马上会被众人发现并且议论。 该版较好体现了班家5姐妹之间的姐妹之情,相比之下95版中伊丽莎白只爱姐姐一人,对其他姐妹比较尖刻。简虽然不是美若天仙,但是风度特别优雅美好,尤其是初次见面时与宾利先生之间的一见钟情,发乎情、止乎礼,刻画地细致入微。柯林斯的扮演非常到位,可笑之人,但是对伊丽莎白不记恨,还算一个绅士,夏绿蒂和柯林斯之间也有夫唱妇随,尽管是出于无奈。宾利小姐娇小玲珑,优美雅致,在不经意间显露尖刻势利,对达西先生一往情深,有时又相互嘲讽,俩人之间是有朋友感情的,如果不是伊丽莎白横插一杠,说不定后来会咋样。咖苔琳夫人是一个美丽但是非常厉害、令人生畏的贵妇人角色,因此伊丽莎白在与之抗争中表现出来的不卑不亢更显可贵,而95版中却是一个没啥大用的老太太,和伊丽莎白一阵唇枪舌剑之后马上败下阵来,没有鲜明反衬出伊丽莎白的有礼有节、不畏权势。 版本另一个特点是配乐非常清新简洁,尤其是片头、片尾曲,洋溢着宁静、优美、质朴、悠扬的英国乡村气息,现在我还经常欣赏。 这一版的缺点主要包括:1、室内场景比较狭窄,尤其是跳舞的时候,更显拥挤。2、电视剧改编功力不够,内心独白太多,有些对白甚至是照读原著人物心理活动。达西的那封信也是完全照读,拖沓而单调。小说与电视剧毕竟是不同的载体。这是此剧最大缺陷。3、达西的扮演比较僵硬,不够自然,过于木讷,傲慢严肃有余而深情不足,转变不够令人信服。这个缺陷也比较致命。4、这是全体人物最文雅的一版,只有文雅、更文雅、更更文雅之别,连轻佻的丽娣雅也比后来几个版本文雅美丽,如果达西、宾利一家对这个班内特家都不满的话,只能说当时的上流社会实在是太挑剔了。5、伊丽莎白有时候很美丽,但是五官稍嫌粗糙,某些角度不太经看,尤其是哭泣的时候。不过在我心目中她还是所有版本中最贴近伊丽莎白的形象的。达西也是如此,英俊,但是还是有缺陷(嘴唇稍薄,鼻子稍短)随角度不同你会感觉到尚未英俊到想象中程度。 总体评分:7分(总分10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3:28
[转贴] 关于《傲慢与偏见》的骨灰级影评(下) 95版 人物形象遴选方面,总体而言不如80版,尤其是宾利小姐,既不美丽,也不优雅,很难对伊丽莎白构成威胁,是最大的选角失败。选角不佳的还有韦翰先生,实在看不出怎么能打动少女情怀。咖苔琳夫人就一老太太,角色演绎得不够精明厉害;简优雅不够;柯林斯太矮,有时候言行中怀有幸灾乐祸的恶意(按照奥斯丁的趣旨,该书中除了韦翰,没有坏人,只有可笑之人和理智之人)。还有伊丽莎白:奥斯丁认为伊丽莎白身材玲珑、头发应该是金色的,经常穿嫩黄色的衣裙,佩戴朴素鲜亮的绿色首饰(奥斯丁在写给她姐姐的信中提到这些),这些都没有表达出来,相比之下,80版本都做到了。 但是最值得称道的是,该版主要人物表演方面是非常到位的。可以说,演员的演绎掩盖了外在形象的偏差。尤其是达西先生,如果说80版体现了其形,那么95版则神形兼具,或者说,其神完全弥补了其形的不足(如果有不足的话)。只能说,达西演绎的成功使得95版的《傲慢与偏见》达到了一个新高峰。伊丽莎白的演绎也比较恰到好处,不过角色定位尚嫌尖锐外露,温柔风趣不足,但是总体而言比较能迎合现代人的性格审美取向。这个演员最大的优点是经看,套用达西的话来说,初看“还可以”,越看越可以,笑起来特别生动美丽,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主角之间的眼神交流、信息传递到位,爱情发展得层层递进又不动声色,令人信服且沉醉,符合18、19世纪含蓄、理性的爱情观。 片子中室内场景宏伟、风景优美、连群众演员的举止眼神都比较注重,服装道具出色,整部片子的精良程度几乎可以媲美电影。改编功力深厚,达到了书本到电视剧的完美过渡。但是其结尾却是缺陷,达西求婚成功后与伊丽莎白的交流以及其前后情节的跌宕起伏完全删除,而教堂结婚、牧师作着总结性发言,落俗且画蛇添足。 总体评分:8.5分(总分10分) 2005版 这个版本比较特别。 与很多观众有同感,演员遴选方面比较失败,外表造型不佳。前几个版本体现的整体优雅感觉至此一并被摒弃。 根据书中记载,班内特家年收入2000英镑,这是啥标准,要知道,在晚几十年后的《简爱》书中,一个家庭教师(类似于当今小白领)的年收入是30英镑(按照现在小白领年收入3万元计算,班家每年的收入至少约为200万元);在其更晚的《福尔摩斯》时代,年收入700英镑就是一个很体面的乡绅家庭。按照英国历史、小说学家评论,班内特家属于绅士阶级,有祖产、庄园、马车,有管家、男佣、马夫、厨子和不少女仆,应该是上流社会中的下层,属于封建统治阶级,而绝非新兴中产阶级,只是上流社会也有上下之分、穷富之别,类似达西之流已经是寥寥可数、富可敌国的上流中、上层,而班家的财产又由他人继承,女儿无法拥有,才导致班内特夫妇一心要嫁女儿,也才导致了男女主角相对地位的不平等。但正是因为主要阶级地位的对等,伊丽莎白才会说他俩的结合是“旗鼓相当”,这点连德包尔夫人也没有否认。 但是2005版的电影中,班家看起来绝对称不上“上流”,言谈举止也很难用“高尚”形容,一家人整体印象给人比较“野”,班内特先生由一个老呆在书房里自得其乐、脾气略怪的世家乡绅转型为好脾气的开明富农。 谈谈主要缺陷吧:一是感觉塑造了一个最失败的宾利先生,其形象如同刚出校门、没看到过女生的男孩。二是伊丽莎白的形象问题,电影里伊丽莎白非常有个性,敢爱敢恨,富有激情,身材特瘦(这种身材在现在比较时髦),但无论其个性还是外表似乎都不太符合奥斯丁的审美情趣。而且,电影没有表现其丰富的内涵,经常傻笑,倒象个老是看爱情口袋书、情窦初开的傻妞,尤其值得商榷的是初到彭伯里时的那个傻笑,除了显得有点粗俗之外,几乎还让人怀疑其人格的势利,搞不懂这种表演还能入选奥斯卡女主角候选名单。达西没有了书里面刻意描写的傲慢和高高在上的外在感觉,不太象上流阶层,最多是一个有教养的普通绅士,而且是个对某美貌少女毫无理由就一见钟情的怀春男孩,沉稳不足,纯真有余。在这种情况下,两人之间的唇枪舌剑也略显幼稚。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这个电影不能说是失败,只能说融入了很多导演、制片、编剧的个人感觉,表现得有些“另类”,诠释得有些“古怪”,不能为部分观众接受。 首先,其服装、道具、人物外貌的粗陋感觉是特意造成的,因为80、95版本珠玉在前,要借鉴其实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 第二,电影开头跳舞的场面可谓壮观,人头济济,简直让人惊心动魄,简和伊丽莎白想在这芸芸众生中突显并为人所爱,实在是太难,太难了。这部电影的很多处理的确给人以不确定感和飘忽感。 第三,音乐太美了,尤其是达西和伊丽莎白独舞的那一段音乐,闪烁着古怪、孤独、特异、捉摸不定的气息,实在是非常特别。总之,音乐部分相当精彩。 第四,部分细节处理很动人,最让我动心的是当男女主角在彭伯里相遇,与乔治安娜谈论伊丽莎白弹钢琴是否相当好时,达西言语间有一个停顿,似乎看着伊丽莎白说话心动而入神,都忘了该说啥了,又马上自觉失态,那种眼神演绎是比较到位的。 第五,画面具有特别的质感,不过给人感觉更像呼啸山庄里面的风景,比较荒凉孤独悲伤,即使那闪烁的阳光也让人感到清晨的清冷。 最后,再次强调,这版《傲慢与偏见》是属于颠覆性的,包含了影片制作人的很多个人感觉感受和思索,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观众中可能会有两种极端意见,喜欢的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就很不喜欢。本人感觉是暇瑜互现,尊重但不太认同。 评分:6.5分(总分10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8:16
看谁和我抢沙发:)
评论人: 评论日期: 9:26
望月的搜索能力真是超强,以后有找不到的资料就找你啦!喜欢那个年代的服饰。突然发现,时尚真是三十年风水轮流转,看看现在的流行服饰,不还是回归到过去吗?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02
好音乐我就下载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09
难怪,我说怎么一听到这个背景音乐,就觉得与这部片子配合的天衣无缝。关于〈爱斗气爱上你〉, Arety 也曾写过一篇评论,转贴如下:这是一部美国文化和印度文化,好来坞和宝来坞模式杂糅出来的《傲慢与偏见》。影片的时间和场景由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转换到21世纪的印度英国和美国,美丽浪漫自然的英国乡村与庄园变成了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热闹的印度锡克教金庙圣城阿姆利则和现代化的伦敦和更加充满现代奢华气息的落杉矶,世俗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古典淑女和上层社会的彬彬绅士换成了同样世俗的印度中产家庭里现代与传统融合的绝色佳人和来自美国富商家庭的翩翩公子…… 不管这些因子如何变换,制造浪漫而俗气的模式化爱情故事的元素都是足够的了,一些些异域色彩、一些些不同文化背景生活观念的碰撞、一些些恋爱过程中的巧合误会与周折、一些些思想个性言语眼神的交锋,艳丽的服饰、华丽的背景、煽情的歌曲、沸腾的歌舞场景,加上美女帅哥,这部片子可算得是一场听觉与视觉的盛宴。至于简.奥斯汀,她想说什么已经不太重要,至少我在轻喜剧的总体气氛中大饱了眼福就已经很满足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1:04
“一个漂亮女人的美丽眼睛竟会给人这么大的快乐。”好音乐叫人想起些什么。谢谢分享。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1:11
中学时有段日子特别喜欢读外国经典小说,《简爱》、《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等都看得津津有味,可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愣是看不进去,觉得太婆婆妈妈了,不对胃口。望月,你说这是为什么?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1:28
楼上的:好音乐让人心情愉悦.:)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1:46
佩服,太厉害了。搜得这么齐整。简·奥斯丁的小说是读完了的。以上的《傲慢与偏见》的版本最记得是95版的。2005版的还没看。特别喜欢“德比郡荒原上的丽萃”那张图。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2:03
中学时是开始读世界名著的年代(也是乱读书的开始,想想真是:武侠言情,奇谭怪论,科幻童话,世界名著,全往上招呼)。那时也看过《傲慢与偏见》,没有望月那么迷,但也是非常喜欢。因为那时管名著都叫“大部头”。同读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他们不同,我是第一次遭遇那么容易亲近的世界名著,也是第一次读到那么俏皮的语言和明快的故事。那时和几个朋友一起讨论,把《傲慢与偏见》和《基督山恩仇录》定义为“名著中的通俗小说”,并为“发明”这个词很是激动了一阵子。还是娜斯的那个分析好:“从最通俗的观众到最严肃的批评家,奥斯丁都是个高明的话题。”转眼那么多年过去,小时看的名著都渐渐成了模糊的印象。从前两年开始我陆续买些老片子DVD来收藏,前不久正好也看了一部黑白片《傲慢与偏见》,又是熟悉,又是陌生,竟也有些白驹过隙的意思。看到望月这个介绍――敢情我看的是并非最优秀的“40版”,敢情印度宝来坞也拍过《傲慢与偏见》。也真是长了见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2:48
偶最喜欢的两部:爱玛,傲慢与偏见...太经典了 :)经典就是这样,不管时隔多久,永远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音乐很好听,望月姐姐真是好可爱的小蜜蜂噢................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3:07
终于有能插上话的了。终于有人在提简奥斯汀和《傲慢与偏见》了。和望月一样我也爱80和95版,尤其是后者的达西先生。初次读到可能也是11,12岁的年纪,那时我家大人推荐给读的,说这是女子的必修课,但不知为什么他们不赞成我读《飘》,让我觉得神秘了许多年。因为还是读了,却不知大人们的担心在哪儿。05版的风景和人物的衣饰有看头,人物塑造更接近现代,现代世界幻想的纯真年代。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8:09
有自己这么多的喜好相伴,日子真是很安逸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8:13
评论人:雨晓寒 评论日期: 11:11
中学时有段日子特别喜欢读外国经典小说,《简爱》、《茶花女》、《安娜.卡列尼娜》等都看得津津有味,可是简.奥斯汀的小说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愣是看不进去,觉得太婆婆妈妈了,不对胃口。望月,你说这是为什么? ------和雨晓寒的观点一致。望月评个《悲惨世界》怎么样?这个我很熟悉。:))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0:07
菊影:起这么早,是不是睡眠又不好了,多注意身体!喜欢健灵:是因为喜欢,才产生的动力哈哈!的确时尚就是风水轮流转,“过时”的总有一天又会变得“前卫”。风君:我还真不明白这博客音乐怎么下载呢,教教我?西娅:原来Arety早写过印度歌舞版《傲慢与偏见》啊!我曾在电视里看见过一些片段,印度人真牛,把什么都弄成了宝莱坞特色,载歌载舞,煞是热闹!光辉先生:看来你已经遇见了那样一双美丽的眼睛。雨晓寒:你这个问题问得我很惭愧。本来青春是无比固执无比挑剔的,可那时候的我却好象“捡到盘里都是菜”,沉重的喜欢,轻快的喜欢,深邃的喜欢,婆婆妈妈的也喜欢。我想,那个时候的你,之所以看不进去奥斯丁,大概就跟青春天然的理想主义和崇高向往有关吧,相比之下,奥斯丁的文字太“轻”了,通篇都是收入,舞会,东家长西家短,最大的事件无非就是一场婚礼了。可你现在试着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她讲述的,是怎样“老实”的人情世事。早在王朔他们诞生前几百年,奥斯丁就用她笔下的人物说明了这个道理:“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表面上看奥斯丁好象是反浪漫的实用主义,实际上无论她笔下的人,或者她本人,都不是金钱的奴隶。丽萃和简开玩笑时就说:“运气好的话,也许我还能再遇见一位柯林斯先生”,达西纵使有万贯家财,可如果她认为他在思想上傲慢,心智上的狭隘,正是她所反感的,也会毫不犹豫加以拒绝。奥斯丁本人也是一位没有财产的老姑娘,她不是没有结婚的机会,而且是有一位继承权的有钱人家的长子向她求婚,她先是答应了,可第二天又反悔了,因此还很遭了哥哥们的一番白眼,因为这意味着:他们的父亲死后,她就会成为兄长们的负担。那时的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开始,既有达西家这样的传统贵族,又有宾利这样靠做实业做买卖起家的新兴有钱人。奥斯丁出身在这样的时代,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她把有身份可没财产女性的困境,如实写了出来,她笔下的一场场舞会,闲聊,其实都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甚至连英法战争和英国北部工人暴动,都能从她看似不问世情的文字底下发现端倪:比如《傲慢与偏见》里军队的驻扎和调迁,直接关联到班纳特家的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外面的世界如何动荡。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其实我哪有本事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傲慢与偏见》一书的序言,由我国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学者朱虹撰写,就细致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也不用多嘴啦!格桑花:心情好就多听几遍!心岱:05电影版的镜头感当然是电视无法相比的,我也喜欢那张图。空游:按理说你们男生是不会喜欢《傲慢与偏见》的,《电邮情缘》那部电影里,梅格莱恩向汤姆汉克斯推荐此书,他就怎么也看不进去,他认为男人所需要的语言,全都能在《教父》三部曲中找到!文子:你也喜欢这两部,哈哈!枕蓝影:握手握手,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大人不许你看《飘》,可能觉得里面有某种不走“正道”的危险思想吧。我不是归人:这不跟你一样陷入周期性抑郁,所以才翻出自己的最爱来看。承玉:《傲慢与偏见》别说中学时候,我觉得这时候也不符合你的爱好哈哈,至于道理吗,见我前面给雨晓寒的回复。《悲惨世界》我可能比不上你熟悉,等着你来评吧!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1:20
“大概就跟青春天然的理想主义和崇高向往有关吧”,呵呵,有道理。我爸是个军人,他书柜里的书,大多跟军事有关,小时候很受了些影响。现在倒是喜欢这些细细描述人情事故的文字,只是啊,好像已经过了狂看小说的年龄了,更喜欢一些纪实的东西。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8:41
望月,怎么那么巧,我最近也在看这个片子呢。呵呵,还不是你上次在文化巷淘到的BBC版的让我着迷啦,记得吗?我们俩连着二天就看完啦。特喜欢里面的对白,正想恶补一下呢。嘿嘿,我前几天在家门口天堂鸟里买啦05版电影版的,正想看看对比一把呢。结果拿回家来放不了,换了二次碟都有问题,最终是相亲那天在文化巷里买了一张,正在看呢。:)确实很精典的片子。回头还是再恶补一下书。哈,又想起个片子啦,《荆棘鸟》,哈哈,我还记得片子看到后来被恶意掐到的重要段落把你气得够呛呢。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37
青青,被你这么一回忆,我们在一起还真没闲着,每天仿佛都过得很充实哈哈!没错,那个《荆棘鸟》也很经典,只可惜碟片怎会出这种问题!后来我在网上下了一个版,就是好的。看来就那一批质量有问题吧!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0:42
望月,又把你这张帖翻出来重温了一遍,呵呵,真是精典呀,特别是95版的达西眼神真是太迷人了。我也成他的花痴了。昨天下雨了,冷飕飕的,昨晚正带领着骆驼和火扶摇在家里看95版的呢,你若是在给我们讲解一番就更完美了。等你回来我们集体再看一遍吧。火扶摇也挺喜欢05丽萃,觉得越看越有味道,不断地问我这个演员拍过其它什么片子,可是我答不出来,这个问题就留给你吧。哈哈~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3:02
青青,你也买了95版啦!丽萃这个英国演员在大银幕上虽然“名气”不大,可也常出现的,举个最“近”的例子:你书架上那张《王尔德》里面就有她,演王尔德可怜的结发妻子。我记得还有一部讲述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段作家之间纠葛的电影,也有她,只是忘记名字了。片中简的扮演者,也在毕加索的一部传记片中扮演过一任妻子……总之,我感觉这两个演员接片的原则比较注重艺术品质而不是商业前途。当然,反过来说也因为她们的实力,成为艺术电影的爱用演员;也由于她们的名气不够,商业电影这种依赖于明星号召力的类型不容易找上门来。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8:12
太爱简 奥斯丁了最近打算把她作品的英文原版全部买齐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2:49
奥斯丁的文字很好读,把她的英文原版全买齐,是个好主意:)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5:50
在《读库0603》上看到顾文瑾的《哪一种的傲慢,哪一种的偏见? 》,对你此文中提到的五个版本做了简练但精到的解析,想着你可能对此有兴趣,故努力想搜出电子档的推荐给你,没想到找了半天居然没有。先提一下,有机会再留意留意。
评论人: 评论日期: 3:29
雨晓寒:《读库》每期我都买了,可惜因为重量限制,没能带过来,只好等回去再看了,不过我也能想象顾文瑾先生都写了些什么,关于版本问题的文字太多,大家差不多达成共识,快要理出一份“标准答案”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5:14
昨天在家看完小说《爱玛》,今天上网下载了96版电影,拿回去晚上看^_^喜欢简奥斯丁。奇怪,读书的时候一点不喜欢外国名著的,觉得文字很拗口,名字也难记,毕业在家这两年,买的最多的反而是外国名著,占藏书比例一半了。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3:13
看到这个贴,情不自禁地吹了声口哨,咻~~~~上学的时候简奥斯汀的所有作品看过,后来每部作品都至少看过一个版本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但是只是――――――大爱95版傲慢与偏见。因为没看过80版的;-(电脑里存的上百幅截图都是达西先生的各种眼神(真是标准的色女郎)。因此而对科林弗斯很花痴。演丽兹的演员年纪看上去稍嫌大了点,但是演得真好,有时候看丽兹丰富俏皮的眼神觉得这个演员简直就是在炫技。我和那个评论的观点一致,威肯先生的形象也实在是太不符合小说原著了。简有点闷,原著的宾利小姐可不是这么可恶的。班内特太太的台词尤其有意思,哦,我可怜的神经~~~~~曾经勾引得英文程度极低的我抬着英文原版的书,一字一句去对照。奥斯汀的英文原版书我买齐了,不是拿来读的,是摆着看的,唯一翻过的是傲慢与偏见,为了对照看人物的台词被改了多少。是企鹅出版社的,我对外文出版物没有概念,好像我买的是普及型的版本,书本比较厚但是分量很轻,是我喜欢的书本的感觉
评论人: 评论日期: 0:01
iamwingless21:看来光握手都不够,作为《傲慢与偏见》和简·奥斯丁的超级粉丝,得热烈拥抱一番了:)你比我烧得还厉害,英文版我也只买过《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你却全都买齐了!我估计你买的是企鹅版经典口袋书,纸质轻,开本小,便于携带:)去年买了一部索尼的电子书,里面预装了五本英文小说,其中一本就是《傲慢与偏见》,看来这本书已经成为“常识”性读物了。对了,你看到这篇只说影像,还有一篇专门说书:《简·奥斯丁综合症――那些书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2132&PostID=8969443&idWriter=0&Key=0假如你喜欢95版的《傲慢与偏见》,那你一定会喜欢《锦绣佳人》,也是BBC拍的,我曾写过一篇文字,后面附有居多图片:最好的年华――《锦绣佳人》 /blogger/post_show.asp?BlogID=32132&PostID=&idWriter=0&Key=0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9:53
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傲慢与偏见是在我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在电视看的,看完之后去书店买了书。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我看的是BBC95版的傲慢与偏见。前段时间偶然之间在电影台看到05版的,又把95版的翻出来看了看。然后接下来就一发不可收拾,天天挑灯夜战,看锦绣佳人,看南方与北方,看bbc的剧集,看bj单身日记
评论人: 评论日期: 19:53
喜欢啊,喜欢英伦剧中那种含蓄的情感表达,喜欢英式幽默,关于这点,我一直觉得遗憾,所有傲慢与偏见(除了80版没看过)的版本都没有班内特先生给侄子柯林斯的信.然后从豆瓣上锦绣佳人的影评追到了你的博客。真的感谢博客,让我看到了那么精彩的文字。
评论人: 评论日期: 22:49
adaya45:我曾想写一篇《跟BBC干上了》,追忆我看BBC经典剧集的历程,可惜跟许多良好愿望一样,都成了“烂尾楼”。看来,你也经《傲慢与偏见》激发,跟BBC干上了:)非常感谢你阅读我的文字,也谢谢网络让我们大家的喜爱有了共鸣:)
本文所属博客:
引用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uthorware7.0教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