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8°34'12''=____° (2)105°47'24''=____° (3)18

  1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1]。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2]。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3][4][5]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现代火葬程序
  检查确保尸体的所有装饰品已移除,这个程序不会在英国进行,详细请见下文火葬仪式一般在举行,那里包括一个或多个的火化炉或火化“Retort”。火化炉是一个工业用的火炉,它的温度可高达870-980°C(°F)确保能瓦解尸体。火葬场可以是的礼拜堂或的一部分,或坟场提供的独立设施或服务。   正在进行火化过程中现代火化炉的燃料包括天然气和丙烷。然而,煤和焦炭一直用到60年代早期。很多的火化炉都是可调校的控制系统,用来监测火化时火炉的情况。   火化炉每次只准火化一具尸体,这也是很多国家的法例,包括美国。   摆放尸体的地方称为“Retort”。它们以耐火砖来抗衡热。为了保持其抗热的能力,这些砖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换一次。现代的火化炉都由电脑控制以确保其正确和安全使用,例如火化炉的门直至火化炉抵达操作的温度方能开启,。灵柩要尽快推进Retort,以避免火炉的热经顶部打开的门流失。使用Charger(升高的手推车)能快速地把灵柩推进火炉,并能够倾斜地把灵柩推进火化炉。部分火葬场容许家属观看这个过程。这有时是因宗教仪式而进行,例如传统的印度教仪式[6]。   绝大部分的火化炉都有标准大小。但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会使用一些超大火化炉,这可处理重达200公斤的死者(441磅)。 但是不是所有过重者都能使用这方法,有些必须转为土葬方式。此外很多大型火葬场会另设一个小火化炉来处理年幼或夭折的儿童。   尸体容器   
  遗骸接需要仔细过滤,以确保都是细小一个准备火化的尸体,首先会放置在一个箱内,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纸板箱或木制灵柩。而多数的灵柩制造商都会提供一个专门用来火化的灵柩。另外,也可选择内置纸箱的木制外壳灵柩,它看起来和一般传统灵柩一样。葬礼后,内部的箱会从灵柩取出来火化,这样,灵柩外壳便可重复使用。此外,殡仪馆也有提供出租灵柩服务,他们会在丧礼上用传统的灵柩,然后移到另一个箱做火化。出租式的灵柩有时会被设计到有可拆卸床板和衬板,那么每次使用只要更换它们就可以了。   在英国,尸体是不会如上文所述从灵柩中移走,然后再放置在另一个箱内火化的。他们的尸体会与灵柩一起火化,所以所有的英国灵柩一定要用能燃烧的材料来制作。其火葬经营守则(Code Of Cremation Practice)说明,灵柩一旦抵达火葬场后便不能再打开,并规定火化仪式必须与丧礼仪式同一天进行。因此,如果在英国火葬,其尸体由丧礼至火化完成前都会放在同一个灵柩内。还有由于灵柩到了火葬场后不能再打开,灵柩封闭前,家属必须把死者身上的珠宝首饰全部取走。火化程序完成后,剩下程序是通过磁场来移除剩余的小量金属,这些金属埋稍后会被埋在火葬场附近的地下。   在澳大利亚,死者火化的灵柩由承办丧葬者提供。可重复使用的或纸板灵柩则不多。如果考虑成本问题,他们会提供在同业里称为“Chippie”的一种平的,粒片合板的灵柩。其把手位(如果适合)是塑料做的,也核准使用于火化炉内。灵柩可以因人而异用不同的粒片合板(有些会以天鹅绒柩衣盖上)去稳固木材。大多数为外饰的粒片合板。   火葬场的火化服务可以只是“Delivery-only”,而没有礼拜仪式服务(尽管教堂服务可能已举行)或先在火葬场的小礼拜堂举行仪式。“Delivery-only”使火葬场能如期进行火化服务,并最有效地利用火化炉,而未进行火化的将尸体会先放在冷藏室过夜。因此收费较低。“Delivery-only”可被称作行业术语,如“西方教堂服务”(west chapel service)。   火化和骨灰的处理   
  剩余的较大骨碎会放在称为“骨灰研磨机”的机器里,磨碎至更精细的骨碎片,有点类似于木灰,但密度更大。摆放尸体的箱会放在Retort,然后将其放在温度为760至1150°C(°F)的火化炉火化。在火化过程中,尸体的大部份(特别是器官)和其他软组织都会因排放系统释出的热力和气体而蒸发和氧化。整个过程通常需时约两个小时。   火化后所有剩下来的都是干骨头碎片(大多是钙磷酸盐及质)。这些物质相当于身体的原有质量的大约3.5%(儿童的则占2.5%,但比例会因身体结构不同而有所相差)。由于干骨头碎片的重量非常接近骨骼的重量,所以它们会因应不同人而有所不同。研究指出,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成人(介于2至8磅,即0.9到3.6千克)样本的平均重量为5.3磅(约2.4千克)。并是双模态地分布,男性(介于4至8磅,即1.8至3.6千克)的平均为6磅(2.7千克);女性(介于2至6磅,即0.9至2.7千克)的为4磅(1.8千克)。在这些样本里,总括所有成年骨灰样本,超过6磅(2.7千克)是来自男性,低于4磅(1.8千克)则来自女性[7]。   珠宝首饰,如手表和戒指,通常会在火化前拆下并退回家属。其他须拆除的非天然物件还有心脏起搏器,因为心脏起搏器可能会爆炸或损毁火化炉。在英国和其他国家,承办丧葬者须在运送尸体到火葬场前把起搏器拆除,并签署一份声明,指出已拆除所有心律调节器[8]。   火化完成后,骨头碎片会从Retore扫出来,然后由操作者使用粉碎机,即骨灰研磨机(Cremulator)[8](非正式名称为Crembola)把其磨至沙土状的骨灰(注意,骨灰的细密度会因骨灰研磨机的效率不同而有别,而骨碎里的识别芯片也可能在骨灰里,这取决于不同国家和设施)。骨灰研磨机通常会使用不同形式的旋转或磨削机械装置去以磨碎骨头,如重金属轴承对应于旧机型[9]。由于火化后的骨头碎片被磨成灰土状,因此也就称为“骨灰”。而英文中,一般称骨灰为“ashe”(有灰烬之意),但专门名称为“cremains”[10][11](是“cremated”(火化)和 “remains”(遗体)的混成词)。但在日本和台湾,除非家属事先请求,否则骨头不会被磨成粉末,并由家属自己去“收拾”火化后的骨灰。   接着,骨灰会被放置在一个容器里,它可以是一个简单的纸盒,或一个花式的骨灰瓮。火葬一个不可避免后果是,还有微小的残留骨碎仍会留在火化时的容器内,并可能和随后火化的骨灰混在一起。   并非所有火化后的剩余物的都是骨头,也可能始来自取漏的珠宝,本身的灵柩箱,死者的修补牙齿的材料,外科植入物,如髋关节代替物等熔化后金属硬块。大件物件,如钛髋关节代替物,通常在磨碎前拆除,因为它们可能会损害研磨机。经过研磨,较小的金属会被筛出,然后另外埋在远离坟场的地方。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火葬用的柴堆
  在有些文化中,如印度教,尸体是放在火葬用的柴堆上焚烧的。柴堆会包围着摆放死者尸体的地方。然后在柴堆点燃火,火便会焚烧了木材和其尸体。这种方法主要用在古代,例如伊利亚德(Iliad)。这种方法在使用火葬场火化炉的西方国家也不常见,因为有些国家法律都禁止。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骨灰保存或处置方法
  骨灰盒会照家属的意愿以塑胶衬垫包起,或放置在一个骨灰瓮并封起。火化后的骨灰会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再放进一个纸箱或丝绒袋内,又或骨灰瓮内(如果家属已经购买了的话),然后归还给死者近亲。除了骨灰,火葬场当局会准备一张火葬的官方证明书给家属,用来证明死者遗体已合法处置,证书必须与骨灰一同保留。   骨灰可以存放在一个骨灰瓮,或撒在一个特殊的地方,如山上,海中(),或埋在地下等。其它特别的例子有通过氦气球,烟花,猎枪子弹射出或从飞机上散落地面等。有服务更将骨灰送到太空[1],或用人造钻石制造机将骨灰造成钻石,由于骨灰的主要成份和钻石一样都是碳[12]。此外它们也可加入瓮与水泥等组成的人工渔礁,或者混入油漆制成死者的画像。在美国,骨灰在得到特别准许下可以撒在美国国家公园里。另外,也可以把骨灰撒在私人地方,如果该主人同意的话。部分骨灰可能会保留在一个设计特别的纪念品小盒内,俗称为“纪念吊坠”(Keepsake Pendant)。但最后怎么处置都是看死者生前遗愿或其宗教信仰。某些宗教允许骨灰被洒或放在家里。一些宗教,如罗马天主教,则坚持要把骨灰埋起。   印度教要求必须由死者的最亲男性家属,如儿子,父亲,丈夫等,把骨灰浸在神圣河流,最好是位于印度哈尔的圣城。此外该骨灰也可能埋在地下 。   在日本和台湾,火化后的骨头碎片会还给家属,并会在最后埋葬前的葬礼仪式中使用(详情见日本葬礼)。   据说一些身前是虔诚佛教徒的尸体,火化后会遗下舍利(),相传死后,有八国国王分取其舍利建塔供奉。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选择火葬的原因
  火葬可以节约很多墓地空间有些人选择火葬是基于个人原因。但对某些人来说,是因为他们不喜欢传统的土葬,长远考虑觉得其分解过程缓慢[13],有些人觉得他们比较喜欢火葬,因为其尸体能立即处理[14]。其他看法认为火葬能作为一种简化其葬礼仪式的方法。这些人认为传统丧葬会使葬礼的过程更繁复,因此选择火化,使其服务越简单越好。   此外,成本因素往往使火葬更具吸引力。一般来说,火葬费用低于传统的土葬服务[14],尤其是选择直接火葬,尸体只要依法尽快火化,而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服务。不过,火化服务的费用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主要基于死者或其家属希望如何进行火葬仪式。火葬可以在传统丧葬服务中进行,这样就增加了成本。灵柩的使用也影响成本。   骨灰可以撒在或埋在火葬地块或安置于龛堂等,通常成本会少过土葬形式埋于墓地或陵园下室,并需要更少的空间。不过,一些宗教,如罗马天主教,要求必须安葬或掩埋骨灰。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益处
  对某些人来说,选择火葬可能是基于环境原因。土葬是某些环境污染物的已知来源,是不争的事实。其中的防腐液里的汞,砷和甲醛都会污染地下水。而灵柩本身也是另一种已知污染来源[15]。其他污染问题还有,死亡或埋葬前(如放射治疗)进入人体的放射性同位素;这些尸体的腐烂都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污染。[16]   然而,另一种环境的关注是,传统的土葬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在传统的土葬,尸体会被放在一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灵柩中。在美国,灵柩在下葬前往往更会先放进一个混凝土制的箱或衬垫里。个别来看,可能用不到很多地方,但结合其他的墓穴来看,它可以造成严重的空间问题。许多坟场,尤其是在日本[17],欧洲以及较大的城市,现在开始出现空间不足的问题。在东京,举例来说,传统的墓穴是极为稀缺和昂贵[18],在伦敦,空间危机更使Harriet Harman提出重开旧式的“双层”的墓葬[19]。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害处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火化过程有一个显著对环境的影响。火葬场主要的排放物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颗粒物,汞,氟化氢(HF),氯化氢(HCl),非甲烷挥发性有机化合物(NMVOC),其他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都是对人体和自然有害的。   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对POP排放目录指南的报告[20]指出,火葬场排放物,虽然相对国际比例是小,但仍然是显著性差异。而火葬场排放的二恶英和呋喃也占了全球总排放量的0.2%。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宗教对火葬的意见
  提倡火葬的宗教     印度系统宗教     ,如和,都流行火葬的,这些宗教,把身体看作是一种用来让、神识攀附的工具。提到:“就像脱去旧衣服,然后穿上新的;死后灵魂离开身体,然后获得一个新的”。因此,死去的肉体并不神圣,因为神圣的灵魂已经离开了肉体。因此,火葬在此般宗教算是合乎道德。在,虽然文化上认为火葬较好,但也不禁止土葬。   印度教     根据印度教传统,认为火化尸体,能促使灵魂意识超脱至饱满、脱离现实世界,这将有助于去“另一个世界”(死亡的最终目的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由于终身苦行修行,其精神已经足够“超脱”)和儿童(精神生活的时间短,不足于附在这世界)允许使用土葬。印度教圣人是以盘腿打形坐式下葬的,不像其他宗教是水平形式,火葬被称为“antim-samskara”,从字面上来看,意思是“最后的仪式”(last rites)。当火葬或“最后的仪式”进行时,“礼拜”(Puja)也会同时进行。“礼拜”是一个印度教的祈祷仪式,以协助神识进入另一个世界。   佛教     佛教承袭思想也流行火葬。住世时,以火葬为正仪,后,举行火葬,信徒皆效法之,而僧众更是跟进。传至,开始,佛家亦多火葬;在道昭和尚提倡下,亦以火葬为主。佛教提倡火葬,乃重神识不重皮囊,若埋土中,唯恐死者执著于其形骸肌肤,以致不能解脱,故以火焚之,则不眷恋而知皆空。   俗人火化,多半在死者、之前开示,类此:“某某居士(女居士)!今日火化,且听我言。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享寿之时,以虚色身,且偿,且修福田;舍报之后,无用躯壳,当作灰烬,还归苍天。某某居士(女居士)!色身皮囊,俱烧以毁,真灵,仅存无坏,遍满虚空,充塞,无去无来,不生不灭!”   其他宗教的观点     基督教   主条目:en:Cremation in the Christian World   在基督教国家和文化中,一般都是劝阻用火葬的。因为他们相信身体会复活。但是经过多个世纪后,信徒也渐渐接受火葬。   罗马天主教   罗马天主教会反对火葬源于几个想法:第一,死者的身体就像一个接受圣物的工具,其本身就是庄严神圣的;[22] 第二,作为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23],它应该以光荣和敬畏的方法来处理,很多早期的此类处置尸体做法都被视作是异教徒行为,或侮辱尸体;[24]第三,模仿耶稣的埋葬,基督徒的身体的应该是埋葬的;第四,进行火葬等于否定了[25]。尽管如此,火葬没有完全被禁止,可能因为怕抵触了神去复活身体的能力,但是这已在早期米纽修斯·费里克斯(Minucius Felix)的对话录渥大维(Octavius)中被驳斥了[26]。   在中世纪欧洲,有时需要同时处理众多尸体,如经过战斗,瘟疫或饥荒后,尸体容易造成疾病蔓延,所以必须进行火葬。然而,早期的土葬或埋葬仍受法律管制,除非在特别情况下,为公众利益,才可以进行火葬。此外,在18世纪或以后,唯理主义者和古典派再次倡导火葬,并以此来否认复活和来世[27],虽然支持火葬的运动大半在他们的工作去解释和反驳神学对火葬的问题[28]。但天主教会内反对火葬的情绪,在联想到火葬是“神公然的敌人”时变得更加僵化[28]。并制定了规则来反对火葬,这直到1960年代才软化[25],虽然天主教仍偏爱于传统土葬或埋葬[29],但家属则可自由选择是否进行火葬,而不会被认为是拒绝相信尸体的复活[30]。   直到1997年,天主教礼仪规章要求追思弥撒后才可以火葬,因此如果可能的话,遗体须要出席于弥撒,遗体的出现作为一个象征,并会接受祝福和祷告。当弥撒完毕,尸体可以火化,第二个服务也可跟随在火葬场或公墓举行,稍后骨灰将如同身体埋葬一样的埋起。现在礼拜仪式规定,弥撒上可以有骨灰容器,但是必须得到当地主教的允许。此外,教会仍特别要求要恭敬地处置骨灰,一般骨灰被安葬或放在一个适当的容器中,例如骨灰盒(而不是散掉或保存在家里,虽然也有天主教徒这样做)。现在的天主教坟场也定期接待火化的遗体和很多都设有灵灰安置所。   新教   新教教会很欢迎使用火葬,并早于天主教教会;但教会内赞成火葬的意见并不一致[31]。首个在新教国家的火葬场建于1870年代。1908年,英国著名圣公会教堂之一西敏寺的司祭长和圣堂参事会,都要求火化,然后将其骨灰安葬在修道院周围的土地[32]。在许多新教教派,撒开或“铺盖”(骨灰)是可以接受的做法,一些教会更有自己的“纪念花园”,以供人撒骨灰。其他基督教团体也有支持火葬。包括耶和华见证人[33]。   东正教和其他相关反对火葬的宗教   另一方面,一些基督教的分支仍然反对火葬,其中包括一些少数的新教团体[34]。最值得注意的是东正教教会,他们是禁止火葬。例外的情况也会接受,就是无法避免的事(如国内当局要求,或因疫病),或是其他良好的原因,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原因而选择火葬,死者是不容许的在其教堂内进行葬礼的,也可能永久不能在其教堂礼仪祈祷。在东正教,火葬也是违反一般复活的教条,因此这被认为是严厉的[35][36]。   摩门教   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的领导人曾经宣称强烈劝阻使用火葬,这是基于LDS相信尸体是神圣的,并认为身体与灵魂最终会团聚。著名的LDS领导人麦康基布司(Bruce R. McConkie)[37]写道“只有在最不平凡和不寻常的情况下”火葬和LDS教诲才是一致的。   犹太教   犹太教历来不赞成火化(这是邻近的青铜时代文化的传统处置死者的方法)。传统上,也不赞成以香油防腐和做成木乃伊的保存死者方式[38][39],一种古埃及人的做法。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由于在许多欧洲城镇的犹太人墓地已很稠密和不够空间,火葬成为犹太教自由派处置尸体的核准方法。目前的自由运动像革新犹太教仍然支持火葬,虽然土葬仍是最好的选择   正统犹太教对于火葬保持了严格的规限,不赞成的原因是因为(犹太法律)禁止它。哈拉奇克(halakhic)关注的是,高举身体复活是“主流”犹太教的一个核心信仰,相对于古老的趋势,如否定复活的。此外,犹太人大屠杀事件的记忆──数百万犹太人被杀害,他们的尸体都是被丢弃在火葬场或焚烧炉焚烧的,这使正统犹太教,保守犹太教更加对火葬反感和反对。   教   传统上,琐罗亚斯德教是否定火葬和土葬,认为这类丧葬会引致火灾和。而他们传统处置尸体的方法,是通过祭祀把尸体放在“无声塔”,但是现在已经越来愈多人以土葬及火葬替代。一些当代信徒人物也选择了火葬,例如皇后乐队成员佛莱迪·摩克瑞在死后便用火化仪式进行。   主义(Neopaganism)   根据考古记录的女权主义的解释,火葬通常是指在父权宗教的尸体弃置,其上升的烟象征著死者的精神升到天上圣父的旁边。而母权宗教都是被认为较偏爱于土葬的,因为土葬形式就像一个人睡在母亲的胎里一样,墓穴代表子宫,因此死后用土葬就代表把身体交还给地球母亲。现代的,&Asatrú也偏爱火葬,就如塞尔特多神教。   其他准许火葬的宗教   &Asatrú、佛教、基督教(包括爱尔兰圣公会、威尔士圣公会、、路德教会、循道公会、摩拉维亚教会、救世军、和耶和华见证人)、基督教科学派、教会、印度教(不强制于苦行僧、阉人和五岁下的小孩)、耆那教、基督复临安息日会、锡克教、基督教公谊会(教友派)、和一神普救派全部准许火葬。   其他禁止火葬的宗教   伊斯兰教和琐罗亚斯德教都是禁止火葬。中国朱熹的程朱理学也强烈反对子女火化父母的尸体,认为这是不孝的行为。而埃及人则相信火葬会杀死“Ka”(法老的灵魂),但他们并不禁止火葬,在远古时代,火葬是一种用来处理罪犯的作法,从而令其得不到来世。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历史
  日本江户时代的火葬,出版于1867年‘日本的礼仪和习惯的草图’   古代   据考古记录,火葬始于至少2万6千年前的蒙戈湖(Mungo Lake)火葬。   替代的死亡礼仪强调处置遗体的方法,埋葬(土葬,火葬,和暴晒)经历历史的各偏好时期。   在中东和欧洲,土葬及火葬在新石器时代的考古记录里是很明显有的。文化种族也有其自己的偏爱和禁令。古埃及人发展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灵魂神学轮回,并禁止火葬,这也被闪语族广泛采用。巴比伦人则根据希罗多德来防腐其尸体。早期的波斯人实行火葬,但在琐罗亚斯德时期被禁止了。腓尼基人均实行火葬和土葬。古希腊人和罗马人一般会把将火葬与军事荣誉一同进行。   在欧洲,火葬的痕迹可追溯至青铜时代早期(约西元前2000年)的潘诺尼亚平原和沿中多瑙河一带。风俗在整个铜器时代的欧洲与瓮棺墓地文化(约西元前1300年)成为主导。在铁器时代,土葬再次盛行,而火葬持续至维兰诺瓦文化及其他地方。荷马所著的伊里亚德里的故事人物帕特罗克洛斯的葬礼曾叙述火葬,随后更埋葬在一个类似瓮形的坟墓,这被认为是最早描述的火葬仪式。但是火葬在那个时代并不盛行,因为在尼文明时代,土葬才是首选,荷马可能反映在写伊利亚德时代较为普遍使用的火葬。英国科学史家威廉·丹皮尔认为:“火葬只是后来才发现,而且大半见于欧洲中部,因为那里的森林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公元前九世纪,地中海人都实行土葬,但在荷马笔下的英雄都用火葬”[45]   批评安葬仪式也是宗教化争议里一种常见的中伤,一方会把火葬联想到拜火或人类祭品。   印度教是显著地不仅允许并公开指定进行火葬的宗教。火葬在印度首先表明于墓地H文化(Cemetery H culture,约西元前1900年)的,被认为是吠陀文明的形成阶段。梨俱吠陀包括了新兴做法的参考,在曼陀罗10.15.14,那里祖先“均进行火葬(agnidagdhá-)和不火葬(ánagnidagdha-)”。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火葬仍然有的,但就不普遍。据西塞罗,在罗马土葬被认为是较古老的仪式,而最尊贵的市民传统都是火葬的,尤其是上层阶级和帝国家庭的成员。   基督教反对火葬,其一是尊从犹太教的教义,其二是试图去废除希腊罗马异教(Graeco-Roman pagan)的礼仪。在5世纪前,火葬几乎在欧洲消失。   在中国远古时代,受儒家思想“入土为安”的影响,火葬并不盛行,因《周礼》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厚葬才是孝顺,反倒是边疆民族很早就有火葬,如《墨子·节丧下》:“秦之西有之国,其亲戚死,聚薪柴而焚之,熏上,谓之,然后成为孝子”,《荀子·大略》又说:“氏羌之虏也,不忧其也,而忧其不焚也。”中国兴起火葬的观念还在佛教传入之后。《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载述:“送终殡葬,其仪有三:一曰火葬,积薪;二曰,沉水漂散;三曰野葬,弃林饲兽。”   中世纪   在欧洲部分地区,火葬是被法律所禁止的,甚至可以因此判处死刑[46]。火葬有时会被当局当做惩罚异教徒的一部分,这不只包括在火刑柱上被烧死。举例来说,威克里夫的遗体在死后被火化后的几年后被挖出来,并将骨灰扔入河里[47],明确作为他否认罗马天主教教义的圣餐变体的死后惩罚[48]。惩罚性质的火葬持续到近代。举例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2名在纽伦堡审判被裁定反人道罪的男子,其尸体没有被送返其家庭,而是被火化,然后放置在一处秘密的地点,作为法律程序的一个特别部分去试图戒绝其后任何形式的纪念活动[49]。而在日本,有一座用来纪念许多被处决的战犯(已被火化)的建筑,并允许放置其遗骸在那里(详细请参见靖国神社) [50] 。   佛教在汉朝传入中国,中国开始出现有火葬,佛教称荼毗,寺院的焚尸炉又称为化身窑。教徒并流行把尸体摆成打坐的姿势后火葬。《高僧传》记载了许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以自焚圆寂,有的死后焚化火葬。建隆三年(962年),宋太祖赵匡胤曾诏回;“近代以来,遵用夷法,率多火葬。”[51],三月,下令禁止火葬:“近代以来,率多火葬,甚愆典礼,自今宜禁之。”[52]但火葬仍旧流行,朱熹在《朱子文集》卷一十四《跋向伯元》说:“自佛法入中国,上自朝廷,下达闾巷,治丧礼者,一用其法。”“火葬法”在宋代大为流行,例如《水浒》第25回中武大郎和51回中沧州知府的小儿子死后均在内火葬。南宋朝廷仍禁民间火葬,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监登闻范同上奏,说“方今火葬之惨,日益炽甚”,建议朝廷拨地令贫民葬亲。理学兴盛之后,火葬逐渐衰落。元朝规定土著汉人一律土葬[53]。   明清之际中国仍禁止火葬,但仍无法完全根除火葬的习俗,据明嘉靖《尤溪县志·地理卷·谣俗》记载,“普通民众去逝,尸体积柴而焚之”,吴县通济寺设焚化亭,供民间火葬[54]。清初允许火葬,满人入关前也是实行火葬,例如努尔哈赤去世后为火化,称为“宝宫”的骨灰坛葬在福陵,入关后的初期,顺治帝、其爱妃董鄂氏以及孝康章皇后也是火葬,但此后开始限制火葬而鼓励土葬。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清朝颁布丧葬条例[5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引《永康县志》说浙江永康县有八弊俗,其一就是火葬(详细请参见)。《大清律》后来规定:“其从尊长遗言,将尸体烧化或置水中,杖一百”;“若私自火葬或水葬父母,按杀人罪论死刑”;“旗人、蒙古丧葬,概不许火化”。但清朝的佛教僧尼,一部分信徒,以及寺庙收葬的流浪死者仍然在寺庙里火葬。另外,瘟疫流行、或者客死异乡者不便运灵柩回乡的情况下,火葬也是权宜之策。   近代   1873年,帕多瓦教授Brunetti在维也纳世界博览会举行了一个关于火葬的演讲。在英国,运动得到维多利亚女王外科医生亨利·汤普生先生的支持,他连同同事在1874年创立了英国火葬协会(Cremation Society of England)。欧洲首个火葬场建于在1878年,分别在英国沃金和德国哥达,而首个在北美洲的火葬场则于1876年由Francis Julius LeMoyne博士支持建于宾夕法尼亚州华盛顿。美国的第二火葬场被认为日由Charles F. Winslow在犹他州盐湖城建立的。英国的首个正式火葬仪式举行于日的沃金[56]。   火葬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立法,是始于一个威尔士医生William Price火化他的儿子,事件发生在1883年前不久的历史性城市兰特的一个异教徒仪式里[57]。医生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孤僻的人,其火葬仪式最初被家中和教会的人反对阻挡。警方其后归还已部分烧焦的儿子尸体给他,条件是既不需安葬也不能火葬。但次年,医生辈弃了承诺,并烧毁了他儿子的遗体。后来被逮捕,并于1884年在法院审判案件,结果,在同年2月修正合法化了火葬(这法例没有扩展到爱尔兰)。英国国会的法令,是为了使遗体火葬跟加有规则,并于1902年通过让葬礼当局建立火葬场[58]。部分不同的新教教会也跟随接受火葬,所持的基本理由是,“神能复活了一碗骨灰正如他能复活一碗尘土般容易”。1908年的天主教百科全书曾批评此,指他们为“险恶的运动”,并把他们与共济会联系一起,虽然他们说:“没有任何直接反对教会进行火葬的教条”[59]。1963年,教宗保禄六世对火葬解禁[25],并于1966年获准天主教神父主持火葬仪式。   澳大利亚也开始建立现代火葬运动和社团。澳大利亚首个为特定目的而建造的现代化火葬场及教堂,在1901年建于南澳大利亚州首都阿德莱德的West Terrace Cemetery。这个小建筑,类似于物在沃金的火葬场,自19世纪的风格大体保持不变,并完整运作直至1950年代末。经营历史最悠久的火葬场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鲁克伍德,开放于1925年。   在荷兰,选择性火葬协会(Association for Optional Cremation)[60] 1874年的成立带来一个火葬优点和缺点的长期争论。反对火葬的法律被质疑和废票处理,并在1915年无效(荷兰兴建的首个火葬场的两年后),直到1955年为止,火葬在荷兰没有得到正式的法律认可[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等原因,一贯倡导火葬。,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名高级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些官员去世后基本为火葬,其中周恩来和邓小平根据其遗愿也未保留骨灰;唯一的例外是毛泽东的遗体至今尚未火葬,而是被防腐保存。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62]。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推行火葬,并对不遵守该规定的国家职工实行处分。日发布的《》也有同样规定[63]。但是推行并不顺利,尤其于实农村地区。第一,“入土为安”是很多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尤其很多老年人都很反对火葬。此外,很多农村的人对火葬也不太理解,他们把火化后的骨灰如土葬般照样地放进棺木然后在土葬,结果一样不能节省土地。有些农民更是公开抵制,强行进行土葬,结果政府当局也强行挖开坟墓,进行火葬。此外,有些人为了坚持进行土葬,更有行贿官员,进行假火葬,制作假“火化证明”。[64]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近代关于火葬的负面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犹太人大屠杀期间,纳粹分子在其集中营和灭绝营大批兴建火葬场来处置每日死去或被杀的数以千犹太人、吉卜赛人和其他囚犯。除上述大规模的谋杀暴行,其余犹太人,因此深深冒犯了他们所信仰的正统犹太教,因为哈拉卡,犹太法律是禁止火葬,认为一个被火化的人的灵魂无法找到其最后安息所。自那时起,火葬对许多犹太人来说是一个负面事情。   三州火葬场事件   近年美国发生一单涉及“疏忽”火化的争议性事件,被称为“三州火葬场”事件[65][66]。事件发生在2002年初,美国佐治亚州名为“三州火葬场”的火葬场,334具以为早在几年前已火化的尸体,被发现被火葬场老板原封不动地弃置在火葬场附近的森林。许多尸体已无法辨认。在许多个案中,火葬场交回死者家属的并非死者的骨灰,而是他们自制的草木灰和泥土的混合物。   最后,当时的火葬场经营者Ray Brent Marsh(译名:马什),被控787条刑事罪名[67]。于日,马什承认了所有控罪,被判处两项自佐治亚州与田纳西州为期12年的监禁刑罚,并同时执行。随后他还需要缓刑75年。   民事诉讼除了起诉了马什一家外,也同时起诉了当时运送尸体到“三州”的殡仪馆。这些诉讼最终获得解决。马什一家的资产被售出,但所收集的8千万美元罚款仍令人怀疑[68]。受害者家属们都表达了渴望把前三州火葬场,恢复回自然,像公园的设置。   印度洋海啸   日,发生了矩震级9至9.3的印度洋大地震,并触发起一连串致命的海啸,导致接近30万人死亡。也使其成为有记载以来历史中最致命的海啸。海啸中丧生者的范围由紧邻地震的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的西北沿岸,至千多公里以外的孟加拉、印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更远的索马里、肯尼亚以及位于东非的坦桑尼亚。   对于处理大量的尸体,当局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有时数千具尸体必须同时进行火化。许多尸体在火化之前,都还没经家属辨认过。一个特别令人反对的作法是,当局主要把尸体分开西方人和亚洲人来处理,而当中的亚洲人死者大多是本地人。这意味着其他亚洲国家的游客死者,如日本和韩国,极大部分都被和本地亚洲人死者一起火化,而不是被送回其原籍国的作殡葬仪式。经过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后,尸体几乎都腐烂得不能识别,年龄、种族甚至性别的标志都难以分辨。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法律
  在美国加州,尽管法律容许把骨灰撒在大海,但是法律却禁止把死者骨灰撒于私人土地上。(Carl Djerassi)在其女儿帕米拉(Pamela)自杀后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在其自传《The Pill,
Chimps, and Degas' Horse》的其中一章“灰烬的撒播”说到他最后解决了问题,便是把帕米拉的骨灰撒在家附近的一条小河,那是San Francisquito Creek的一条支流,最终会运行到旧金山湾。
丧葬方法 - [编辑本段]谣传
  在前欧德堡,具体位于在加州Marina的蒙特雷湾加州州立大学,一个焚化炉竖立于刚刚建成的学生公寓的附近。然而,许多学生倾向于相信,它实际上可能是一个火葬场,特别是由于前欧德堡的监狱和该焚化炉只是一街相隔。   2崖葬(cliff burial)概说:   崖葬是在崖穴或崖壁上安葬人的遗体的一种葬俗,也是风葬即露天葬的一种。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古老的葬法,包括葬和崖洞葬。人们将棺材放在凿出的山崖平台上,或在峭壁上凿孔再打入木楔,木楔上放置棺材,或将棺材放入天然岩洞之中,岩壁上雕刻各种图案,铭文等等。   3塔葬是我国的葬仪之一,是藏族最高贵的一种葬式,又称葬。只有极少数大活佛死后才能实行这种葬礼。先把尸体脱水,再用各种药物和香料处理后藏入塔内,永久保存。在布达拉宫内有这类灵塔。禅宗名刹少林寺的塔林即是埋葬历代高僧遗迹。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尸塔式
  即将尸体用盐水抹擦,风干后,涂上香料等贵重药物,放在专制的金质或银质的塔内,长期保存起来,以供人膜拜。这种葬法一般百姓难以采用,只在达赖、班禅及少数有名望的大活佛、大土司和其他首领去世后使用。这种葬仪比较隆重,辖区的百姓必须参加自愿送礼。
  2. 灰塔式
  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殓入金质或银质的小塔内作长久纪念。这种葬法一般对德高望重的活佛、喇嘛使用。
  3. 土塔式
  即将尸体火化后的骨灰,盛入木匣和瓦罐中,埋在家中楼下或山顶、净地,上面堆土,墓成塔形。
  在进行塔葬时,有的还同进在塔里放上一些经典书籍、佛像、法器或金银财宝,以供生者纪念、膜拜。当地群众对这种塔一般称为灵塔或灵骨塔。   享受这种葬礼的仅限于达赖、班禅或其他大活佛。大活佛圆寂后,遗体用各种名贵药材及香料反复脱水,干后用绸麻包裹,装入灵塔内永久保存。灵塔分金、银、铜、木、泥几种,根据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达赖、班禅圆寂后要建金灵塔,而甘丹赤巴只能建银灵塔。灵塔存放在各寺院里。   4海葬的历史十分的久远,它最早起源于北欧海盗,并成为海上最古老而哀痛的仪式。海葬最初的仪式十分的简单,它以小船载尸,挂上风帆,乘着落日的余晖,驱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后来,在逐年的演化中,便为军队所用,早年,舰上人员死亡的时候,若尸体无法运回陆地安葬,他们则会在海上举行海葬仪式。 海葬典礼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举行,但根据战地特殊状况也可于夜间举行. 当举行海葬典礼的时候,全体舰员在后甲板列队,遗体包殓好并绑上重物放置于木板上,当告别仪式完毕后将木板稍倾斜,尸体随之滑入海中下沉。 此时舰艇汽笛长鸣, 军舰降半旗,舰上军乐队奏哀乐,并将日期、时间、经纬度加载航海日志。这就是他们最初传统的海葬仪式。
  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逝世后的方式,开辟我国海葬的先河。现在随着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的殡葬方式渐渐为民众所接受,上海自1991年首次海葬以来,已举行海葬100多次,上万位先人的骨灰撒入大海。海葬是彻底解决骨灰入土占地,节约殡葬支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今后骨灰处理的发展方向。   5 水葬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即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曾流行于大洋洲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大洋洲一些土著居民所行水葬大多将尸体置于独木舟中,任其漂流沉没。也有的民族唯等级低下的人实行水葬。在印度,所谓水葬只是将尸体焚化后的骨灰撒入恒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藏族、的部分人也实行水葬。西藏地区的藏族多实行,只有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四川甘孜及一些草原地区的藏族因缺乏燃料,除农奴主实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人均行水葬。水葬有固定的场所,多设在江河急流处。人死后,在家停放1~3日,点酥油灯,请喇嘛念经,然后将尸体运至水葬场,由司水葬者或将尸体屈肢捆扎,胸前缚石沉水,或以尸投水。归司水葬者,财产半数交地方政府,半数归寺院。在现代,多对航海中的遇难者在举行一定仪式后将其投海水葬。   6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念经择日送葬。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7现代树葬      树葬又称&风葬&、&天葬&、&挂葬&、&空葬&、&悬空葬&,也是一种古老的葬式类型。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不留坟头,不立墓碑,只占很少的土地。树葬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   古代树葬   树葬亦称“露天葬”。旧时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的丧葬方式。   树葬是古老的一种葬俗。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大将军的妾死了。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当地人们还传说,树葬之后,骨头从树上掉下来,不好处理,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业,或放之于树洞,有说放之于灵房,称为“”。   东北地区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赫哲族葬俗。其葬法是将死者尸体或殓放尸体的棺木置于深山或野外几棵树作桩搭成的平台上,使尸体自然腐烂。认为这样死者受到风吹雨打,日月照射,可以化为天上的星辰,为后人带来希望和光明。鄂伦春族树葬后对尸骨便不再过问,而赫哲族过二三年尸体腐化后,家属取骨,装入鹿皮袋,再行土葬。孩子死后,则用桦树皮包扎尸体,置于树叉上。他们认为孩子的灵魂小,埋在地下怕灵魂出不来,影响生育。   广西大瑶山地区瑶族葬俗。瑶家俗信婴儿死后,将回到花婆神(护童神)处二次投胎,尸体如不速朽,就无法转世,故用破布、树皮裹尸,置之筐中,挂于树上,进行树葬。   达斡尔族葬俗:多用树葬方式处理患天花、麻疹而夭折的婴儿。   汉族部分地区葬俗。常用以葬死婴,以席裹尸,挂于树上。
  8土葬,葬式之一。又称埋葬 。流行于世界各地。 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西欧,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时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家族)合葬的。墓室大多有不同质地的棺和殉葬品。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至有人殉。随着社会的发展,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中国的土葬形式主要有:(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瓮棺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木椁墓,始于商代,汉以后少见;,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   处理死人遗体的一种方法,一般是把尸体先装在棺材里,然后再把棺材埋在地里(区别于‘火葬、水葬’等)。(本人想采用)   9、草坪葬   和“树葬”一样,同样只能“平地深埋”,不留标志,禁止将骨灰装棺后建坟埋葬。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
参与编辑人数:
最近更新时间: 17:25:00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虾饺怎么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