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的正确的是贬义词大全月下地图上反映的事物越详细等等等�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②表明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坚强意志
③这部重要法律,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中国统一大业的发展、维护台海及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④海内外中华儿女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
⑤《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体现了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一贯立场
答:___________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3分)
①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
②我们都知道,门和窗有不同的作用。
③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幽会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
④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
⑤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4分)
①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
②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
③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
④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⑤《红楼梦》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答:&&&&&&&&&&&&&&&&&&&&&&&&&&&&&&&&&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①曹雪芹创造性地吸收和运用了中国古代诗歌、绘画等艺术手法,使小说充满了诗情画意。②这种抒情性不仅表现在它对中国古代小说传统的韵散结合手法的娴熟运用上,更表现在它对传统诗学理想的汲取。③用脂评的话说,就是“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④这既表现在宝黛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众多优美场景的构思中,也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⑤《红楼梦》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点击展开完整题目
【踩点热练】1、【答案】①③④ 【解析】上题①句“甲乙双方不得终止协议”语意不明,应改为“甲乙任何一方不得单独终止协议”。③句中“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也不明确,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还是“乙方在甲方货到全,付款”呢?这有明显分歧,容易产生纠纷。④句中“有效期”分明是4年,却写成3年;期满后协议能否生效,那是“后话”,可以不写;句中“如无其他特殊原因”句意含混。②⑤句表达准确。严密、无问题,所以正确答案是B。2、【答案】(1)在学生的心中,粉笔已经不是一支笔,而是一个象征,一个知识凝聚力的象征;黑板也不是一个普通的书写板,而是师生交流情感,交流知识的乐园!(2)在人们的思想里,阿Q已经不是一个文学形象,而是一个象征、愚昧、不觉悟的象征;阿Q也不是一个普通的词语,而是“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解析】这是选自课文中的一个句子,原句特点是先否定后肯定并列关系的复句,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它是一个开放型的题目,这类题近几年高考都考,分数还有加大趋势。我们认为这一类比做对几道选择题的难度要大,也最能看出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是个好题型。3、A(B项中“学生对任何功课都要严肃认真”偏离中心;C项中“做任何事业都是如此”偏离中心;D项中“珍惜时间应从今天做起”偏离中心)4、B(注意“欢笑”与“眼泪”,“掌声”与“喝彩”的对应即可)5、C(上句有“大气通道”,显然指的是下句的“大峡谷”。A、B、D三项的主语都是“暖湿气流”,与上下文不相承接)6、D(“使阅读化为自然而然的事情”正是所谓的习惯;A、C都是说重要性;B项内容联系不上)7、C(按“粗读”、“精读”、“研究”思路判断)8、(4分)错误改正第一处:顿生瞻仰、思念之情顿生敬仰、思念之情(或去掉“瞻仰”)第二处: 对于他的助手至于他的助手(或“对于”改为“而”,或去掉“对于”)【点拨】此题考查修改病句的能力。9、【答案】(1)“惠顾”改为“浏览”;(2)“你”改为“贵”;(3)“可”改为“请”;(4)“洽谈”改为“联系”【评分细则】改对1处1分【考点】动态考查语言的得体。【解析】语文生活化和鲜活化,集中体现在语言运用板块。求职信要委婉一些、诚恳一些,一些词语要注意使用场合和对象,可使用敬辞和谦辞来表达这个意思。如“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的感谢之词;“你”、“可”通称,改为敬辞“贵”、“请”;“洽谈”,接洽商谈,书面语,专用词,改为“联系”之类的通称。10、【参考答案】& (1)“两位”删去,或改为“二人”、“两人”、“两个”。& (2)“他”改为“杨先生”。& (3)“拜读”改为“看”。& (4)“大作”改为“作品”。【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笑傲考场】1、【评分标准】④、⑧不可删去;删去一处扣1分,删去两处本题不得分。①②③⑤⑥⑦每删去两处给1分。【参考答案】①②③⑤⑥⑦2、【评分标准】④、⑧不可删去;删去一处扣1分,删去两处本题不得分。①②③⑤⑥⑦每删去两处给1分。【参考答案】①②③⑤⑥⑦3.【答案】由于环境保护压力的增大,能源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作为“对环境友好”的能源,其地位不断提高。然而,由于体制的原因,重庆守着储量丰富的大气田,却始终“气不足”“气不顺”。【解析】文中的两处错误是“其地位冉冉升起”“始终‘气不足’、‘气不顾’”,找出错误,修改就不难了。4、(1)①⑤⑥⑦&
全答对给1分。(2)①今天大熊猫过生日(今天是大熊猫的生日)⑤我从懂事时起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或:从懂事时起,我就有两个最大的愿望)⑥大熊猫轻声回答道,⑦一个是能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或:一个是把我的黑眼圈儿治好)(只需修改三处。改对一处给1分,只填序号不给分)5.(4分)第一处错误是“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改为“拉开了短信文化的序幕”,或改为“开了短信文化的先河”。第二处错误是“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层出不穷”,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与日俱增”,或改为“使用短信的手机用户逐年增加”。第三处错误是“随着手机短信由多媒体形式到纯丈本形式的进化”,改为“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多媒体形式的进化”。6.【答案】(4分)(1)答“年轮”“纹路”“纹理”等。(2)不能互换。理由:①“凝聚”与“压缩”、“承载”与“记录”相互对应;②“压缩”与树木年轮的特征相符合,“承载”与“书本”、“文字”的特征相符合。7、(1)⑤&& ⑾&&&&& (2)③&& ④&& ⑥&& ⑦&&& ⑨&& ⑩解析:本题考察表达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语句不通顺等能力,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练习,还有锻炼语境的感觉能力。8【答案】①成年累月的战事,②动荡不安的政局,③不断衰退的经济,④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⑤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 【分析】24题反映的是修辞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短语内部的调整,一是短句之间的排序。其中又含有三个因素:1.各短语内部格式应该彼此一致;2.各短语之间的排序要考虑其内容方向的联系;3.短语的排序还应该考虑音节数。以上三个因素,1和3都更反映了汉语语言运用的特点,是我国历来重视的。 言语操作虽然有共同的基本要求,但其运用是灵活多变的。评分标准也考虑到这个问题。以本题为例,各短语全都组成以名词为中心词修饰语在前的样式是常见的,颠倒过来也未尝不可,但“战争的连年累月”不大符合汉语的习惯,顺畅程度要差一点,所以适当减分。如此处理,更能显示考生言语技能水平的差别。为了减少答案的多样性,便于阅卷,所以在题干上添加了不得增减字数的限制。 本题虽然反映了汉语运用的基本要求,但因为其涉及的因素多,经常写作的人有时也难免出现这样的疏漏,所以其难度要大于23题。 9【答案】在“校园宽带网”前加“新增了”、“还有”一类动词性词语,或在“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备”后加“也应有尽有”、“也一应俱全”一类充当谓语的词语。
【分析】23题的语病是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这类语病出现的原因,是在写作的思维流程中,写作者头脑中出现的往往是一些关键性的语言信息,缺少其间必要的语法填充性词语,形成了跳跃,也就是题干中所说的“前后脱节”。 纠正这类语病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有两种方法:一是填上一个核心动词,二是补充一个谓语。上面两各种方法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使句子完整。 考生答题,可以只凭语感。具备语法知识的学生,可以理性地判断语病之所在,比较自觉地纠正它。因此,也可以说,这道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学语法教学的作用。 这类语病虽然是学生习作中经常出现的,但把这种现象从上下文中割取出来,学生是不难发现和纠正的,因此它是一道比较容易的题目,反映了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10[答案]& ④②①③⑤[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语言连贯的题目。为了考试的需要,在所给的语句后面都用了句号,实际上,将这些语句组成一个语段时,一般不会每句话后面都是句号的。例如:吃完早饭,继续南下,就进入了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在北坡的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遮天蔽日的杉林下,马鹿、狍鹿、棕熊、雪豹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各种森林鸟类,鸣声不断。就这一段的标点使用来说,上面的例子只是标点符号使用的一种情况,还可以有其他情况。关键是每句话的前后顺序排列要恰当。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把④排在第一位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就进入了……草原带和森林带”是本段具有总括性的句子,也是下文叙述的方向。按照合理的顺序,下面的内容应该先叙述“草原带”,再叙述“森林带”。第②句是写草原上的情景,而①③⑤是写与森林有关的内容。于是,几个句子排列的顺序应为④②①③⑤,各个语句之间形成合理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连贯的语段。这种总――分的叙述方式是考生常见常用的。因此,本题的难度不大。本题难度0.570,区分度0.268。11.【答案】顺序:②④①③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说明】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语言运用的连贯。前文谈过犹不及,后文是成熟“过”的表现,这样句③应放在最后,与后文表现相接。句②与前文相接,句④句①为一小类,放在中间。12、②③①13、【答案】之所以;因为;所以;也;尽管;但是这道题是今年高考最有新意的一道题目,可是在当今初中日渐淡化学生语法学习的今天,考生想要得高分极不容易。文章一共分了四句话,要分割,分割开来之后可以得出各个分句的关系,第一句,因果倒装;第二句,因果;第三句,并列;第四句,转折。了解清楚了这些,关联词就很好填对。所以答这道题的关键就是分割,别被大句群吓倒。14、答案:b&&&&
a&&&& e&&&& d&&&&
c&&&& f [解析][这道题首先弄清整个文段的内容和结构:先是两组并列的句子介绍小城的特点。要善于找突破口,“枕着清澈的多瑙河水”是说小城的美,由此可以确定④⑤⑥句。] 15.(3分)④②⑥①⑤③【评分参考】排序错误不得分。本题可局部破解。根据⑤中“可以看到”和③中“还可以看到”基本确定⑤③大致的并列顺序。⑥开头说“山”,承接②中“景山”而来,②⑥位置大致明确。④在句首,“城壕”、“墙垣”承接“紫禁城”之名。考生问题多出在①的位置制定上,④①②⑥⑤③是最常见的错误。关键在于①中“顶”承接谁而来?紫禁城可能有顶么?有顶的应是城中的宫殿,因此前后并不搭配,①只能用以解说⑥中“亭台”之顶。经调整,答案即为④②⑥①⑤③。
16、【答案】 ① 而②虽然 ③ 但是 ④无论 ⑤无论 ⑥都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连贯及关联词的使用。解题关键一要理解句意,二要注意语境。17、④①⑤②③18、【答案】虽然……但是……而……因为……即使……就【解析】考查语言的连贯和关联词(虚词)。考生要理解文意,再根据关联词意义关系进行搭配组合。另外,材料取自汶川大地震,鲜活。10、【答案】②①③⑤④20、【答案】(4分)①(更)省事&&&& ②(或许)到了③(因为)即便&& ④(就)会“伸出手”【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和虚词的使用。【采分点】每个空1分。【解析】要注意据上下文文意和层次结构回答21. 【解析】本题考查的考点是“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这道题给出的语用场景是“神州五号”首次载人航天发射成功这一重大新闻事件,与第22题一样,在选材上,凸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要求学生假设分别以学生和教师的身份及接受记者对此事的采访,谈自己的感想。这道题答问的重点是谈对“神舟五号”圆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的感想,重在自己的主观感受,受社会的公共话语空间的制约,受访者的答语选择必然要趋向与公共话语空间的主流方向,那就是民族的自豪感、航天精神的价值等等。考生在回答时要注意角色的变换,以“中学教师”的身份答问,【答案】略。【说明】本题开放性较强,答案一定会异彩分呈22、称呼得体(如称刘伯父伯母),表达简明(如写明具体时间、地点、邀请缘由等),措辞文雅(如使用“家父”、“寿辰”、“恭请”、光临”等)23、①拜托&&&&& ②包涵&&&&& ③高寿24.【答案】:略25、[解析]写“一段赞美的话”应把握以下几个要点:①内容,要契合两位运动员的事迹和精神,②情感,要热情洋溢的赞美,③语言,要有文采,注意句式选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④人称,要注意用复指反对第二人称:你们,⑤字数,不超过60字。【答案】示例:你们以高难度的动作挑战自我,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国争光。今天的历练是为了明天的腾飞,未来的鲜花将为你们而绽放!你们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受挫而决不放弃的执著,是奥运精神的完美诠释。你们,是冰面上翩翩起舞的蝴蝶,世界因你们而美丽!26、& ①惊悉&&& 听说&& ② 阁下&& 您&& ③ 造访&& 看望 ④ 馈赠&& 送上解析:本题考察日常表达的技巧,语言要得体并要礼貌,语句通顺表达准确。27、(1)要意在劝阻,语言得体,符合对同龄人的口气,不超字数(2)要劝阻,语言得体,适合对年长者的语气,不超字数(答案言之成理即可)28、【答案】A【解析】该句是一个疑问句式,用的是询问的、商量的语气,很委婉。该题考查的是句式的选用,也可联系到语言运用中的“准确”。不同的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气和表达效果,人们常说“一句话让人跳,一句话让人笑”说的就是这种效果。该题难度不大,干扰较大的项是D项,该句虽然用了“恐怕”表示推测的语气,但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比较强烈的。29、【答案】(6分)【考点】考查语言的连贯和扩展语句。【采分点】紧扣主题3分,有文采3分【解析】主题鲜明这一点很重要,也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有文采,可使用修辞手法,选用句式,要注意上下文连贯。30、【答案】示例: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学习、工作等)也如此。解析:这是一个连贯、得体类题目。补写的内容要练习“上台阶”“摔倒”“诗歌创作”这三方面内容,语言得体,不过度贬斥自己,不能盲目抬高学生,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对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诗歌创作富有启发意义,能考查学生的机智。失误分析&&&【知识卡片】句子消除歧义的方法(1)停顿消除法短语或句子由于结构层次的停顿不同,会产生歧义。例:“这种糖五毛五十粒”。可理解为“五毛钱”能买“五十粒”,也可以理解为“五毛五”能买“十粒”。因此按意义合理的停顿是消除此类情况的方法。(2)重音消除法有些词语的不同重音会造成歧义。例:“好好,我想起来了。”句中“起来”重读,表示“我想起来了”;“起来”轻读,表示“我想到了”。(3)变换词语法(包括单音词变双音词)例: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为“以前”。“前往”)(4)调序消除法不同层次和结构关系会造成歧义句。例:两个朋友送的花瓶。可理解为:花瓶是两个朋友送的;也可理解为“朋友送了两个花瓶”。消除此类歧义的方法是调整语序。例句可变为:“朋友送的两个花瓶”,就可消除歧义。(5)语境消除法一些兼类词会构成歧义。如“劳动”既可做动词,又可做名词。例:我要热饭。可以理解为我要“做什么”,“热”为动词。还可以理解为我要什么东西,“热”为形容词。此类句子或短语消除歧义的方法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使句意明确。因此,要改句末停顿号为句中停顿号,同时补充一些限制语境的词语。①我要热饭(不去洗菜)。&&& ②我要热饭(不是冷饭)。有些句子或短语中,施事和受事代词会构成歧义。③船已启程二日即到。&&& ④我去开刀③句可这样改:“船已启程二号即到”,或“船已启程两天马上到”。④句可这样改:“我去(为别人)开刀。”或“我去(让医生)开刀。”因此,消除此类短语或句子歧义的方法是在句中增删或更换一些使歧义消除的词语。对语言运用简明的考查 主要以应用文语段改错形式考查,即删除赘余、纠缠的内容,如 2000年第 25题;也结合对虚词使用的考查,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如 2000年第 2题。主观性的删改题是今后的主要命题形式。 看下边这段话:& ①还有一种立体的社会活动的书,也很吸引人。它的插图都是立体的。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书里的人和动物马上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崔金泰 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有一种立体的书,能够活动;但是用的语言不够简明。“立体”的书和插图都是“立体的”,字面重复;“会活动”和“会站起来”,“吸引人”和“跃然纸上,栩栩如生”,意思重复;“当你把书打开的时候”,语言累赘。因此,在选入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时,作了如下改动:&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样,语言简洁,意思也很明确。要使语言简明,首先要围绕中心(全文的中心或一段的中心)不要旁生枝节。看下边这段话:& ②当然,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是由两名身强力壮的武士吃力地抬到宫庭里面去的。汉武帝把竹简一片一片地解下来看,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看完。(崔金泰 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笨重”“不方便”,有前三句就够了。最后一句顺着第三句说下来,但并不能表达全段的中心。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省去不必要的重复。例如:③……接到发票,低头一看,陈奂生便像给火钳烫着了手。他认识那几个字,却不肯相信。“多少?”他忍不住问,浑身燥热起来。“五元。”“一夜天?”他冒汗了。“是一夜五元。”陈奂生的心,忐忑忐忑大跳。“我的天!”他想,“我还怕困掉一顶帽子,谁知竟要两顶!”(高晓声《陈奂生上城》)陈奂生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上城卖油绳,不小心发高烧,被县委书记发现,送到了县委招待所。这是他第二天醒来后去结账时,与服务员小姐的一段对话。对话的语言非常简单,无论是陈奂生还是服务员,把凡是能省略的成分都省去了,只说出对方想知道的信息。下边这几例就有些罗嗦:④我记得喜鹊开始在腊树上安家时,我才读小学四年级。⑤接着是整个城被火山熔岩淹没,直到1709年才被一些考古学家将这个城市发掘出来。⑥卖点心和杂食的小贩,歇着担子,提高喉咙,或者敲起小铜鼓,招揽主顾去买他们的东西。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例⑤的后一个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例③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买他们的东西了”。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要滥用。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例如:& ⑦ “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不可想象”一般和不好的后果连接,这里用来说“美好景象”,不妥,可删去。后边的三个定语,意思大致相同,放在一起,给人一种造作、堆砌的感觉。至于多余的修饰成分,就更应当避免了。例如:⑧两只喜鹊用嘴从远处衔来小柴棒飞到腊树上。既是“衔”来,当然是“用嘴”,这个修饰语是多余的。最后,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有些描述性的话或者并列的词语,在语言中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说法或者可以用某个词语来代替,就要尽量选用那个现成的说法。例如:&&&&&&&&
⑨人类自从有历史以来,就同沙漠做斗争。⑩他们往返一次的飞机票或火车票费由聘方支付。例②“自从有历史以来”可以换成“有史以来”。例①“飞机票或火车票费”可以说成“旅费”,这样既全面,又简明。汉语是一种非常丰富的语言,它的许多表达形式就是从简明的原则出发而形成的,像成语、简称、紧缩复句、合说、列举分承等。我们在运用语言时,可以适当选用这些表达形式,使语言达到简明。例如:& 11 爸爸说,他打炮眼呀,打炮眼呀,一扭头就看见我了。(杜鹏程《夜走灵官峡》)& 12 他不能、不肯、也不看别人的苦处。(老舍《骆驼祥子》)例 11 用“―……就”的紧缩复句,例 12 采用合说的形式,都很简明。需要注意的是,简明与否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不能为了简明而影响语意的表达,甚至让人误解。例如:13 因为摔伤腿,我要和妈妈一块上医院治疗。14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鲁迅《藤野先生》原稿)例 13 是谁“摔伤了腿”,句中没有交代,这样简倒是简了,但别人怎么理解呢?例 14 最后一句定稿时改为“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原稿词语虽少,但没有“花下”,上一句“樱花”就无所依附;没有“成群结队”就无法显示人数之多。改句增加了字数,表意更加完备。怎样才能做到语言得体一、& 适合上下文;词语使用准确,句式选用恰当 1.正确使用谦敬词语 好些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果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有人把谦敬词语归纳为“家大合小令外人”一句话,即:对别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家叔、家兄等;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则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称别人家中的人,则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除“家”“舍”“令”外,谦词还有“小”(如小女,称自己的女儿)、“拙”(如拙见,称自己的见解)、“鄙’”(如鄙见,称自己的意见)、“寒”(如寒舍,称自己的家)、“愚”(如愚见,称自己的意见)等等。常见的敬词有“贵”(如贵庚,称别人年龄)、“大”(如大作,称对方作品)、“高”(如高见,称对方见解)、“贤”(如贤弟,称比自己小的男子)、“尊”(如尊姓,问对方的姓)、“光”(如光临,称别人的到来)、“拜”(如拜托,托人办事)、“赐”(如赐教,请求别人给予指教)、“雅”(如雅正,表示请对方指正)、“惠”(如惠顾,称对方到自己这里来)、“鼎”(鼎力,对对方的帮助表示感谢)等等。只要掌握了这些谦敬词语的含义及使用对象,高考中这类试题就会迎刃而解。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能准确严密地表达对事物的感情态度。要注意的是,襄义词和贬义词的褒贬感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语境中,也就是运用“反语”的修辞方法时,褒义可变成贬义,贬义可变成褒义,用这种说反语的方法起到讽刺作用。如:“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四百万元;但为革命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清贫》)句中的“伟人们”本是褒义词,这里不是指真正的伟人们,而是讽刺国民党那些贪官污吏,变成了贬义词。《语文天地》1996年第1期《冤哉,南郭先生》一文有这样的句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改革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僵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不但不寻贤让位,反而溜须拍马屁走后门,送礼请客拉关系,且凭这一手平步青云,官运亨通。”这句话用了“胸无城府”这一成语,可惜含义理解错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第二版)释“城府:城市和官府,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的谋算”。“胸无城府比喻襟怀坦白,没有什么隐藏”。由此可知,“胸无城府”是褒义词;而上面的句子是说,这部分人没有文化水平,没有本事,当属贬义。看来,若将其改为“胸无点墨”,句子的毛病就消除了。 语言,不论是基本的单位词,还是大一些的单位短语、句子,甚至是更大的单位句群。片段,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一定的上下文。上下文,可能是前后相关的词语,也可能是前后相关的句子,还有可能是前后相关的段落。一个词语使用是否准确,一个句式选用是否恰当,都与这上下文有密切联系。例如:&& ①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 花了。(阿累《一面》)& ②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 门,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鲁迅《故乡》)例①要表达“疲惫”“疲乏” 的意思,和下文的“一团棉花”配合,使用“困软”最合适。例②最后一个分句使用被动句式,是受上文影响,承上省略主语,使全句语意连贯,语气顺畅。& 二、明确目的,有的放矢 说话也好,写作也好,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或叙述事件,或说明事理,或描述现象,或抒发感情,等等。因此,在说话或写作之前,先要明确目的。语言的表达要适合表达目的的要求,是说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有的放矢。说“我们班全体同学要求自己都很严格,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和“我们班连×××同学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上个月没有一个人迟到”,基本事实可能完全一样,但效果完全不同。前者适用于表扬,后者则有指责味道。所以运用语言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然后根据目的需要,采用恰当说法。否则就不得体。又比如夏衍的《包身工》,主要是反映包身工被人压迫、牛马不如的悲惨生活,揭露帝国主义勾结中国的封建势力对工人进行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因此,选用了许多能达到这一目的的词语和句式。第一段就很典型:& 旧历四月中旬,清晨四点一刻,天还没亮,睡在拥挤的工房里的人们已经被人吆喝喝着起身了。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大声地呼喊:“拆铺啦!起来!”接着,又下命令似的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夏衍《包身工》)这一段一方面写包身工,他们“睡在拥挤的工房里”,“天还没亮”就“被”人像牛马一样“吆喝”着起床。被动句式及“吆喝”的选用,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包身工的悲惨遭遇;另一方面写带工老板,他们则是“大声地呼喊”,“下命令似的高叫”,而且喊叫的都是一些命令式的短句。词语和句式的选用,同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带工老板的凶残、狠毒。三、看准对象,讲究分寸 语言交际总是双向的,既有说或写的一方,也有听或读的一方。因此,说写者就不能一厢情愿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象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所谓“对什么人说什么话”。有个小朋友读过老作家冰心不少文章,很敬重她。有一次见到她,这个小朋友问:“冰心奶奶,您今年几岁了?”“几岁”是问小孩子的话,用问小孩子的话来询问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奶奶,不得体。如果说成“您多大年纪了”,就比较得体了。鲁迅写文章时很注意这个方面,他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转述别人的话时,就直接称“刘和珍”,自己叙述时则称“刘和珍君”,表现了对她的敬重。又如:④可是在这种工房里面,生病躺着休养的例子是不能开的。(夏衍《包身工》原稿)⑤他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紧急申请了经费,同时将这些情况告诉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章良和常务副院长周曾铨俩教授。例④“休养”是休息调养的意思,包身工生病躺着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暂时的休息,根本谈不上调养;因此,定稿时作者改成“休息”,适应叙述的对象,很得体。例⑤把情况反映给领导,说“告诉”是不得体的,应该是“汇报”。四、适应场合,巧妙用语 场合,即交际环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有关对象身份、职业、地位、教养、性格,以及对象之间(还有听读者与说写者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如果不注意交际的场合、对象、气氛等信口开河,往往达不到交际目的,甚至招致不良后果。反之,根据具体的场合、对象而选择的理智的、充满内涵和智慧的语言,往往能收到预期的良好效果。场合,既指一定的时间、地点构成的总体氛围,也指交际当时的自然情景和社会情景。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所谓"因境设辞”,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场合有种种不同,或悲痛,或欢乐;或正式,或随意;或紧张繁忙,或轻松愉快,等等。不同的场合,对语言运用有不同的要求。一般说来,在悲痛的场合,应该严肃、庄重,不能尽说些无关痛痒的笑话;在欢乐的场合,应该轻松、愉快,不能尽唠叨自己的苦恼、不满,如此等等。这是交际的总体氛围对说话内容的制约。如;有这样一件事,李工程师夫妇为他们的日本国好朋友举办家宴。席间,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李太太这样文雅,和我们日本女人一样,不像是中国人。”试想,听了日本太太“非常客气”地说了如此失体不当的话,李太太该怎样说才好呢?如果说成:“太太也很文雅,您的先生也很文雅,都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不像日本人。”如此你“酸”地来,我“辣”地去,这家宴还能办成?友好关系还能持续?或者来句“谦虚”的:“太太过奖了,我哪能比得上你们日本女人!”这就有失尊严了。所以李太太一愣后,说的是“太太说出了一个事实,中日的文明是同源的,中国的文明哺育了日本”。这句话说得含蓄得体,深富涵养,符合交际场合,使日本太太听了知道自己的谈吐有失妥当,歉然地一笑,但又不感到尴尬。 此外,还要利用特定的场合,学会“因境设辞”。曾经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年春天,他去拜访一位久未见面的老同学。那天,天气特别好,连绵的阴雨过后,艳阳高照,春光融融。老同学打开门,看见是他,高兴地说:“嗬,老朋友,你给我们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这句话借助时令天气,一语双关地表达了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欢迎之情,可谓恰到好处。又如: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周&
萍& 你是谁?&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曹禺《雷雨》)周萍是鲁侍萍的儿子,但是在那个场合母却不能认子,因此虽然情之所至她几次险些吐出真情,但都恰到好处地及时转到了别处。转折的成功,就是充分利用了她的另一个儿子被打的具体情境。五、把握语体,用语准确 语体,是适应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形成的不同的语文体式。分别起来,有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口头语体包括一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有几种主要的变体,如公文事务语体、文艺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等。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如果在口语性较强的文章里硬要使用一些书面语就会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又如:电影《林则徐》中写林则徐召见外商,申明中国政府关于严禁贩卖鸦片的命令,其中说到如有违令者,“船货交公,人即正法”。有外商问:“什么叫‘正法’?”中国官员答:“正法就是杀头。”这一段,林则徐说的是法令,所以用的是庄严典雅的“正法”,官员是口头对话,所以用了浅显易懂的“杀头”,和各自的语体都很协调。&& && &六、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当面陈述和请人转述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恰当运用。面陈,要根据双方的关系,把陈述的内容讲清就行,这种表达方式简单一些。请人代转,涉及第三人,不仅叙述角度变了,时间、地点、称代等因素也变了。这种表达方式复杂一些,必须考虑变化了的各因素的恰当表述。如:日《光明日报》2版简讯《韬奋书店在京开业》中的一句话在转述时称代失误:“据该店经理介绍,每日平均售书数千元左右,本店除零售外,还为读者提供代购、代邮、代送、批发等项业务,兼办作家签名售书业务,每逢节日书店将实行书价优惠。”据《现代汉语词典》:“该”作指示词讲时,“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本”则有“自己方面的”这一义项。因此,句中的“该店”是用简讯作者的口吻,“本店”则应是书店经理的口吻。又在为“经理介绍”后用的是逗号,且以后的话语没有引号标示,这就表明后面的话语应是简讯作者对经理的话的转述,该用简讯作者的口吻,即该用“该店”而不该用“本店”。如果不改动“本店”一词,就应该用引号把经理的话标示出来,而不用转述的口吻。但标号在口语中是难以“读”出来的,所以此句最好还是以转述的口吻,将“本店”改为“该店”,或者干脆删去“本店”二字。巧解语句衔接题的九把钥匙“语句衔接题”是高考对“语言连贯”的一种常见考法。下面,我们结合近年高考试题,帮助考生找到解答此类题目的九把钥匙,做起来就游刃有余了。一、句式一致:指在同一层次的表达中,根据其上句或下句的提示,利用结构上对称性,力求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结构(短语类型)一致。 例1: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①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②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04年起改为半月刊。 【分析】开头的“加快传播速度”与“增强时效性”都是动宾式,这样,接下来的几个句子的结构也该是动宾式,以保持前后句式的一致。因此,①可改为“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②可改为“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 二、对象一致:指陈述对象或叙述角度的一致,几个分句的叙述者必须互相兼顾,才能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即前后语句的陈述对象(主语、叙述角度)要保持同一。例2: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 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 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分析】答案D。①句的着眼点是“山顶上”,后半句又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②句的前后均以“宝塔”为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单从陈述对象上看,③句似乎更好,但若从语意的顺畅度或上下文的紧密与否上考虑,④句中的前半句的宾语作后半句的主语,紧扣“这些活”的话题,语意表达更为流畅。三、意境一致:指作者通过形象描写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或悲或喜,或褒或贬,或欢快或低沉等等,在同一段文字里应该保持一致,做到情境相融。例3: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___ ;岩面和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 A、厚厚的云在我们顶上罩着&&
B、层层的云在我们顶上浮着&&
C、薄薄的云在我们顶上压着&&
D、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分析】答案D。原句所写的是秋天薄阴的天气,但是所写的情感仍然是喜悦的,和谐的。A、B与原句“薄阴”语意相反,可排除。C虽然与“薄阴”相符,但是“压”给人一种压抑感,与原句的情感色彩不符,并且与“薄薄的”不相搭配,可排除。四、韵律一致指从音节和节奏上看,要前后和谐,即句式的对称和上下文的押韵。例4: (1)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2)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藏绿,松竹并茂。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分析】答案D。①②句的区别在于“俯瞰”是属上句还是属下句,而原文横线以后的句子均是“俯瞰”的宾语,选择②句即可形成都是整齐的四字句,音节和谐;④句的“绕”与原句中的“茂”两字都处于句末,同一韵部的字相押,读来上口。&五、逻辑一致:指几个短语或句子先说哪一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语句排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或以空间的变换为序,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或按事情发展和客观过程为序;或以事物性质的主次轻重为序;或按观察的角度高、低、俯、仰之分为序;或按景物的远、近、动、静等不同为序。这些规律表现为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因果式、转折式等。例5: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答案C。可从表述的先后顺序方面考虑。前两句中“不传达上级指示”这种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在前,“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在后;后面两句则有因果关系,正是因为“环保工作没人管”才最终导致了“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六、前后一致:指注意前后语句要注意照应和暗示。语句前后照应包括答句与问句的照应,总起与分承的照应,句子结构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照应等。例6:保护动物,已不是人们陌生的话题。人类的发展,也早已达到可以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运命的程度,但当&&& 、&&& 、&&& 、&&& 的时候,人类真正考虑过动物和人在生命意义上的平等吗?①老虎服服帖帖在舞台上表演②用于实验的动物为科学献身③兔子小鸡成为孩子们的玩物④耕作的动物在田间地头劳作A.④①②③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分析】答案B。原文中“把其他动物玩于掌中并主宰它们的命运的程度”,在语意上有提示作用,①③两句属动物被人类玩于掌中;②④句则属于动物被人类主宰运命;另外,先说④后说②还可以体现出语意上递进。七、主旨一致:指一个语段只能表达一个主旨,选项应能保持整个语段的主旨一致,以免出现文段的中心和重心不统一的情况。例7:自从五四以来,翻译介绍先进国家的文化成果就成了中国人民的迫切需要。&&&& 。A、这些翻译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B、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C、翻译作品日见其多,这些作品促进了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书面语言。D、这些翻译作品,提高了中国学术文化的素养,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分析】答案C。A、D以这些翻译作品开头,很突兀,原因是缺少过渡;B、C两项以翻译作品日见其多作为过渡句,与前文衔接就很紧密自然。B句关联词语位置不当,是病句,所以选C。八、结构一致:指句子的逻辑结构(如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短语、并列短语,近指和远指)要前后一致。例8:凡事过犹不及,___,或变成明哲保身,或变成圆滑世故,或变成是非不分。 ①超越了这个度 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 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 ④成熟也是有度的 【分析】答案为②④①③。“凡事过犹不及”是总说,接下来举例,分说真理和成熟。与“成熟”有关的句子有三个,且这三个句子排好后要与后面所说相关联。九、语气一致:指一组句子或句群,由于几个分句都是为表达同一个中心,要尽量保持语气一致,才能使句子衔接。例9:在这里,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还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再者,&&&&&&&&&&&&&。A如果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B不是内生活极其充满的人作为这里的主宰,就没有什么可值得怀念的。【分析】答案A。从语气看,前面是反问句;从句式看,前面是假设句式。因而,接句也应该是反问语气的假设句式。诊断歧义十看多年来,歧义一直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看一个句子有没有歧义,需要从多个切入点去诊断。这里介绍诊断的十个切入点,以求给大家以帮助。  1.看相关词语是否存在多义。如: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  (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1)句中“批评的人很多”,一种可以理解为指他在文章中批评了很多人,一种可以理解为指文章发表后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2)
句中“自己”,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老师”,一种可以理解为指句中的“我”。这里的“批评的人很多”、“自己”都存在多义,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  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  (3)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89年高考题)  (4)你为什么打他。(1989年高考题)  对(3)来说,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对(4)来说,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而该好好教育。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我”。看来,重音位置不同,同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因此,这两个句子都含有歧义。  3.看是否可以在不同位置停顿。如:  (5)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  (6)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2005年高考天津卷)  对(5)来说,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对(6)来说,在“来”之前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上上来的人喝;在“晚”后停顿,就是把水留给晚一步上来的人喝。  4.看同一成分是否能够修饰不同词语。如:  (7)身体瘦弱的水生的祖父已经七十多岁了。  (8)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对(7)来说,“身体瘦弱”可以修饰“水生”,也可以修饰“祖父”,这样,这个句子有歧义。对(8)来说,“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  5.看是否因为标点的关系产生歧义。如:  (9)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1991年高考题)  (10)会计未按经理的指示,将钱汇给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 对(9)来说,有三种理解:a.只要你单位同意,秘书组就负责解决报销食宿费、路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b.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秘书组就负责解决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c.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食宿费和路费、安排住处,秘书组就负责解决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对(10)来说,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会计将钱汇给了对方,一种是没将钱汇给对方。(9)将“路费”、“住处”后的逗号都改作顿号,(10)把“将”前的逗号去掉,歧义也就消除了。  6.看相关字眼在句子中是否存在多音现象。如:  (11)头发长得怪。  (12)张广祥好说话。  对(11)来说,如果“长”读“cháng”,是说这个人留了长发,稀奇古怪,不多见;如果“长”读“zhǎng”,则是说这个人长了怪发。对(12)来说,如果“好”读“hào”,句子的意思是张广祥喜欢说话;如果读“hǎo”,句子的意思则是张广祥的工作容易做,和其谈事情易谈成功。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相关字眼存在多音而造成歧义。  7.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如:  (13)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1998年高考题)&&&&& (14)四个饭店的厨师都来了。  对(13)来说,可以理解为领导是几个学校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学校的。对(14)来说,可以理解为厨师是四个饭店的,也可理解为是一个饭店的。这两个句子都是因为量词使用不当造成了句子歧义。如果这两个句子将量词“个”改作“位”,句子的歧义就自然消除了。如果不这样改,(13)可将“个”改做“所”,(14)可将“个”改作“家”,也行。  8.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如:  (15)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005年高考全国卷Ⅱ)  谁高兴?是祁爱群高兴,还是援藏干部高兴?让人搞不明白。  9.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如:  (16)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2003年高考全国卷)  “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10.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如:  (17)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贬义词褒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