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路况地图实况地图中,颜色怎样区分路况?

手机百度地图导航问题?为什么我的手机导航时地图的背景颜色和地图的颜色一样,正常下载完导航离线资源,_百度知道
应该是你的离线地图包出问题了 百度地图很容易丢包的 这种情况十有八九是数据包丢了 建议下载一个其他的三方导航软件攻籂缔既郫焕惦唯定沥用把 推荐一个把 腾讯地图
我出差经常用 挺不错的 出门在外找食宿啊 搜索下周边就OK了
而且定位很准 操作还方便 地图看一眼就知道怎么走了 在找不到话可以看看街景地图 有周围参照物建筑 也很容易找到目的地 公交的路线也很全 还有步行的路线也说得很详细
楼主试试看吧 亲测很不错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 望采纳 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5条回答
这个估计是下载过程中文件损坏了吧建议楼主试一试腾讯地图腾讯地图的地点查询功能通过快速灵活准确的定位能够帮助您在地图上找到所在的位置;腾讯地图的路线查询功能能够提供打车公交自驾多种路线查询,支持全国近200个城市的出租估价、210个城市的公交和近400个城市的自驾;通过腾讯地图的实时路况能够准确查询城市主要道路的实时路况信息,驾车导航避免拥堵,支持多达1攻籂缔既郫焕惦唯定沥8个城市;利用腾讯地图的周边查询可以告诉您周边离您最近的餐馆、酒店、加油站等,提供新鲜周全的吃喝玩乐地点信息。
应该是文件错误了不过最近出现这样问题的人好多哦换个软件试试吧腾讯地图个人觉得不错免费的软件,而且用起来很方便定位准确,快速。节省流量,支持下载离线地图,这样可以节省90%的流量哦。可以从地图中看到实时路况.卫星地图.3D地图提供专业的驾车语音导航、路口实景图以及实时路况,出行必备周边查询可以告诉您周边离您最近的餐馆、酒店、团购等信息希望可以帮助你哦
推荐使用高德导航,可以离线使用,精确度很高,而且是林志玲播报哦
我也不清楚为什么我下的也是辽宁省的
地图导航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各颜色表示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百度地图实时路况各颜色表示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嘿没关注高价路况指示牌比高峰段某路段严重拥堵红色级别橙色拥堵没注意呀图颜色类似铁颜色同望采纳哟
我看到有蓝色的,不知道啥意思,走过去就堵死了,一小时两公里的速度。难道蓝色表示此路完全不通?
其他类似问题
百度地图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继续咱们的旅途,上篇从社会、群体对个体的影响角度八了一下消费行为的成因,后面准备从个体角度,即一个人自身的因素探讨一下消费行为的内因。
来美国后阴差阳错地自己摸索着走上了网上小贩之路,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美国人民确实对消费行为做过非常彻底的研究。
为了让你更好的理解消费经济的实况,俺打算由浅如深地写,今天这篇先介绍美国人民的生活简介,想做外贸的同学也可以真正了解一下你的客户。
一、美国生活简介
美国的销售模式和中国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中国,大街小巷你都看到各种各样的小铺子,随便哪里摆个摊也能做小买卖。
但在美国就不行了,主要是地大物博,除了少数几个城市例如纽约等是高楼大厦外,大部分地方都是单门独院的木头房子一户连一户,大家可以看看下图感受一下,有兴趣多看看的可以利用或在全美上空到处逛逛:
上图是最普通的住宅区(house 类型,即单户形,也有小部分是两三层的集体单元),政府不允许你打开门做小买卖的(图上每家大房子后面都有个小屋顶,就是车库,美国IT文化有“车库”创业的传统,其实很多人家的孩子都把车库弄成和朋友聚会的小场所。)
由于住得分散,一般人家连买菜都要开车上路,上下班更是每天要开车来回1、2小时(其实和我们在中国上下班坐车耗费的时间差不多),所以美国的高速公路网非常发达:
(上图那些小点是高速路上的汽车,这里的高速路没有关卡,不用买路费)
于是所有人买东西都要去这类港湾式购物中心,华人购物中心一般由一个大型生活日用品菜市场为主体,四周无数餐厅、其他小商店等组成。
菜市场有、,还有一些折价商店,如、,其他生活消费品也是去类似的大型购物中心“”解决,如(沃尔玛)、、、、等等。
(特意为上面这些连锁店做了超链接,想做外贸的同学平时多上网站上看看美国流行趋势,这些网站大部分做得很完备,品种齐全,资料和店面上没有什么区别。)
这些大型购物中心都是以全国连锁店的形式,大集团商场系列错综复杂,导致那种“夫妻店”形式的小生意基本上在美国没有立足之地,因为消费者反正都开车,目的地肯定是某个大购物中心,这些人流量大的港湾式建筑物“一小格”都很大,根本没有数平方米那样的铺面出租,你想弄个小铺面慢慢做起来根本不可能。
大型全国连锁店的优势是品种齐全,但缺点是单项商品款式单一,因为他们只迎合绝大多数人的平均喜好,不可能卖一些比较特殊设计、只迎合少数人口味的商品。
这就给了小商家一个机会,他们利用直销方式这种“网上销售”的鼻祖,面向全国消费者。
下篇将介绍直销的学问,以及直销之中针对消费行为的促销理论。
未完待续,请看下篇。
同学对上篇有不同意见,大家不妨看看他的。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 爱搞搞 @ 9:17 am
为什么不继续分析消费行为的内外因?
不好意思,前几天太忙,没时间更新。
某同学看了上篇《》对我说:“与预想中的深度不一样,文中的观点,已经在很多商业推广中应用了。”然后举例说某些日用商品利用名人卖广告,产生“羊群效应”,取得很好的销量……
于是我上篇辛辛苦苦打了那么多字的羊群效应理论在他脑袋里就变成:
“羊群效应=利用名人推销商品=商业推广销售策略”
然后他还说:“感觉你很关心这些商业上的研究”
俺估计他意思是“羊群效应+钱学=商业方面的东西”
言下之意:“我是做IT的,做技术的,创业为了理想,和那些商业方面距离比较远,也比较难借鉴。”
该同学正在互联网行业自己创业,俺为他着急。
为什么那位同学会有这样的思路呢?
中国文化教育特色,是万恶的归纳法在他脑袋牢牢地盘踞!
以前我写过《》,假如这个窝有置顶功能,真希望能把这篇一直置顶,因为我们中国同学经常被“归纳法”所害,却不自知。
唉!这样下去我写啥都没用啦,所以,首先要把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说清楚。
一、借鉴一下股市里的创业者素质
最近学炒股时候看到某股市心理学家对一个成功“专业炒家”(Daytrader)的定义,他认为一个好的股票分析师,未必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专业炒家”。
(注:“专业炒家”有两类,,泛指那些在美国股市里面利用自己的钱买卖股票谋生的人,他们基本特征是每天清仓,不持股过夜,稍长一些即持股三两天的,俗称“Swing Trader”,美国证监会对此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Daytrader相当于“创业者”,他们每天面对市场做出独立判断,不断调整策略(Long or Short,买升或卖空),从一个股票跳到另一个股票(看市场反应择优转换),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成功的“Daytrader”应该具备的素质也可以套用在任何形式的创业者身上。
引用上面那个心理学家对成功专业炒家的定义:
However, being a good technician is only one aspect of being a good trader. In fact, being a good technician is really a minor aspect of being a good trader. Instead, what makes a good trader is someone who has a solid grasp of money management, methodical thinking, and his own emotions. (The latter, by the way, is what really separates the men from the boys. Or the chart readers from the guys who make money.)
译:作为一个好的分析师是成功炒家的一方面素质,事实上,一个好的(股市)分析师仅仅是成功炒家的其中占很小部分的因素。反而,成功炒家最主要的素质是具有一整套稳健的钱财管理方法、条理清晰的思维方法和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对后者,顺便说是分辨男人和男孩或区分图表阅读者和挣钱的家伙的最主要标志)。
他指出的这四点,我觉得放在创业者身上都很适用:
市场分析师,把握社会及行业大趋势;
钱财管理方法;
条理清晰的思维方法;
控制自己的情绪。
二、中国互联网的理科生
上面的第3点尤为重要,在当今资讯爆炸的年代,懂得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在创业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
以前俺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互联网上那么多成功人士都是理科生,现在觉得还真有道理,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恰恰摆脱了我们中国成长环境中样样被“归纳法”所占据的不足。
当接触一个问题时候,他们注重“为什么”和“怎么才能使用起来”。
例如关于搜狐老总张朝阳(他没贿赂过):
1993年,张朝阳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博士学位,接着作物理学博士后,这时他感到学了很多年的物理学并不太适合自己。“在物理实验中,我发现,我是个操作型的人,特别注重结果,不能容忍搞一套理论,而这套理论要在100年之后才能得到验证。”
关于千橡老总陈一舟的(他也没请过俺吃饭):
陈一舟则认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也是物理思维,“学习物理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想解释为什么会发生,比如我经常会想无线互联网和有线互联网怎么能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最适合哪些公司去做,它们糅在一起之后,最赢利的业务怎么去做。这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一种思维习惯使然!”
三、用简单的生活常识去套一下互联网创业
下面这段比喻是我回复那个同学时候写下的一段话,写完后自己也觉得很有趣,所以整理一下贴出来:
创业同学:“感觉你很关心这些商业上的研究”
:“这是什么话?商业和技术是分开的吗?”
比如你决定去旅游(挣钱),去哪里(怎么挣)是第一个考虑的;
假定选择北京(投身互联网,用网站形式);因为我很想看看长城(做音乐专项,做音乐分享网站,“我”认为是顾客细分、“长尾”);
别人都说这是中国骄傲(从众式决策依据);
我打算坐飞机到达北京机场(采用XX作为技术主体);
然后从机场搭大巴(采用XX作为辅助技术)去酒店;
先睡一个晚上恢复体力(推出网站,测试市场反映);
看第二天精神状况怎么样(采集用户反馈,统计网站流量趋势);结果发现反而更累(网站开通一段时间流量下跌);
检查原因(从各方面找原因);
原来枕头高度不合适(使用的服务器速度太慢,用户经常打不开);向酒店要求换一个枕头(换个快的服务器);
于是再睡了一个晚上(继续经营,用以前有效的方法提高网站流量及老顾客回头率);
但为此多了一晚的住宿钱,比计划超支了(速度快的服务器租金高了),我准备第二天吃旅馆提供的免费早餐,吃饱些,中午就光吃干粮,节省一点(接一些做小网站的散活补回损失);
第二天起床发现精神不错,在餐厅吃早餐碰上一个出租司机,他也准备去长城,所以愿意5折拉我去长城(网站名声越来越大了,还意外的通过短信取得了一点收入);
正想出发去登长城,谁知忽然刮风下雨(市场有变,,短信不行了);
我只好回到酒店房间(思考下一步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好在房间有上网服务,我用随身的手提电脑查了下(利用数据分析),还打电话问了一个北京的朋友(个人的人脉资源派上用场);
最后决定去故宫(网站改往开发网络游戏方向发展),那里景点都在室内(这个产业整体很有优势),虽然中间过道也有露天的(网游也有“”的政策风险),但现在小雨不怕(暂时“防沉迷”对网游产业影响不大),而且下雨游人少(这行业起点高,自主研发的公司还是比较少),可能更舒服(如果我们开发出来可能回报很高);
万一雨下大了(假如网游市场也不行),我就出来去旁边朋友推荐的一个大商场逛逛(想好后备方案),不行就回旅馆(重新调整);
最后我终于搭乘公共汽车(换了XX技术开发网络游戏)去了故宫,玩得很开心(游戏大受欢迎,俺挣了很多钱)。
上述简单分了18个步骤,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的旅游和创业哪止这么少环节呢?
假如换成“去旅游”,大部分同学都应该懂得随机应变,但一到了“创业”或其他工作学习中的问题,不少同学脑袋却不会转弯,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种言论:
“创业都是艰苦的,只要坚持就能胜利”
“我做了个XX网站,坚持运营了X年,但每月收入不够一包烟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它停了”
再回去上面看看那些步骤,其实一步走不通,你都可以退回上一步、上上步、上上上上步等,重新思考,重新走。
人的思维被自己固化了,就很容易陷在后面的步里面出不来,假如后面出了问题,仍然可以从最早的步骤想起,例如第2步,你甚至可以不选北京(投身互联网,用网站形式),江南春同学的分众传媒、手机设计、农业等不是互联网行业的也一样上纳斯达克。
更甚者,连第一步、第零步你都可以退回去好好想想。
创业与人生一样,每一步都存在多种选择,选错了,没啥了不起,重新选呀,但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明白对在哪里,错在哪里,自己走到哪步了。
就是一根擀面杖,偏要把你那被归纳法拧成一陀的脑袋碾平,咱们用演绎法来思考一下“羊群效应”的使用方法,出一堆题目考考你:
假设你刚刚进了一个新公司,和你一起招进来的新人有好几个,你怎么能利用“羊群效应”让老板第一时间升你做小组长?
你认为自己一个创新的想法很好,但顶头上司怕冒险,不同意,怎么利用“羊群效应”去让这个想法被通过?
报纸上看到“,被强迫成婚多年获救”,想想那些小学没毕业的人贩子怎么运用“羊群效应”做到的?
传销在美国是一种普通的推销商品方法,到了中国却变成一种邪恶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那些组织者是怎么运用“羊群效应”的?
思考时候注意过程,可以自己编“故事”。
假如你回答上述问题都只用一句话就解决了,同学,恭喜你,“归纳法”仍然控制你的脑袋,建议千万别创业,也不要当领导。
补脑丸(注意人家文章里的逻辑思路):
民主是什么(作者:niobe,原文据称出自,但总被转向,故提供转载) ()()()()()
延伸阅读: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 爱搞搞 @ 1:49 pm
某年某月某天,美国加洲洛杉矶海关迎来一位怪客,随身限量行李两个大皮箱,每个里面一大半都装满了书,换洗的衣服只有一点点。
因为这堆书是过去八年的精神粮食,她吃得饱饱的,结果是脑袋消化系统因此锻炼得很发达,任何狗屁信息胆敢入侵一概拿下,无所遁形。
某同学一再请求分享这份内功秘籍目录,今天周六特地整理了大部分我喜欢的: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疑难100问答古典篇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疑难100问答现代篇
时报出版公司
时报出版公司
明天他们将做什么
时报出版公司
时报出版公司
紫薇斗数八字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论求财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论事业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论婚姻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论田宅
时报出版公司
紫薇斗数看工商人
时报出版公司
紫薇斗数看钱财
时报出版公司
紫薇斗数看事业宫
时报出版公司
紫薇斗数看婚姻
时报出版公司
如何推算命运-紫薇斗数与四化星
星星出版社
斗数心理学
时报出版公司
斗数四化深入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紫薇斗数心得
快泽有限公司
紫薇斗数看赌运
香港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紫薇斗数精义
江柏逸/余雪鸿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
八字用神流年点断真诀
育林出版社
四柱八字话名人
勤+缘出版社
勤+缘出版社
八字捉用神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八字流年综合批断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八字实例探讨(续)
金刚出版有限公司
八字婚姻学
益群书店有限公司
士林出版社
多度空间的命运观
时报出版公司
天中杀命运学
王家出版有限公司
白话子平讲义
利成书业公司
八字风水学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风水八字考奇案
勤+缘出版社
家居风水小锦囊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家居风水20诀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家居旺财风水32局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图解风水100例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风水催吉抢旺原理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图解《雪心赋》(上下)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沈氏玄空学(上中下)
(清)沈竹礽著白鹤鸣加标点按语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聚贤馆文化有限公司
女相鉴定入门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痣相的研究
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八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
不要听信任何权威,同一个问题找不同的意见比对,然后自己判断谁说得对;
任何规律都有价值,只要出现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空间、范围,所以任何定论都有前题条件或称局限性;
敢于自己发现书本上没有说过、别人没有听过的正确的答案;
每个前人总有自己的一点精髓,向人学习要盯这些,其他东西不重要,他/她是否权威不重要,是好人坏人也不重要;
前辈只不过是比我先行一步的普通人,再难的学问只要方法正确,其实都很容易,我有自信能学会任何东西;
学到的秘籍马上使用在日常生活中,俺不是写史记的。
除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我基本不帮别人算,只收集别人的出生时间,却不把结果告诉他/她,在需要求证时候才问人:“喂,你某年某月是不是XXXX?”(哈哈,是,我可坏了,所以千万不要看了这篇要我帮你算,俺现在已经金盘洗手鸟)
学习方法很简单,自己逛书店,香港旺角的、田园书店是我最爱去的,挑拣、买书都是一个人。
晚上枕头两边放满了不同的书,左翻翻,右看看,拿着自己和家人朋友的“出生时间”出来对,有一点点心得就激动得心情澎湃,钱财不重要,现实不再真实,仿佛只是一段段可供解剖的命理个案。
或许,醉心研究的科学家就是这种状态吧?
对这方面研究的心得可在这几篇里略窥一二: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 爱搞搞 @ 10:55 am
上篇《》说到,现代经济是由消费驱动的,消费者是人,所以我们研究有关消费的成因时候,要从人这种动物受先天及后天影响这两方面探讨。
先天方面的因素我们要从人类心理学着手,后天因素从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探讨。
今天这篇讨论先天方面,即人类心理学。
“”、“”想必不少同学都听过,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行为都很容易受身边的人群影响,我们的独立个体位于人群之中,就像一只羊立于羊群,羊群总是听从领头羊的指挥,所以有些地方牧羊人用牧羊犬管理羊群,一只“”怎么能对付一群羊呢?
很简单,它不必管每只羊,只要对着“领头羊”装凶作式,把“羊领导”给制住,一旦这家伙听它指挥,它一只小小“狗腿子”就能统领一大群羊。
“羊群效应”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为什么其他羊都追随“领头羊”?
因为“从众心理”。
曾经在准备托福考试时候看过不少英文文章,这些阅读题目听说都是真的科学论文,记得其中有一篇说美国某大学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去探讨人的“从众”心理,记得大致意思如下:
实验里面让看三根平行线,其中一根明显比另外两根短一些;
找三个同学,两个是“媒”,一个是“被实验对象”;
让那个“被实验对象”看那三根线,判断长度是否一样。
让那个“被实验对象”的同学自己一个人先看;
然后故意让两个“媒”跑出来,说这三根是一样长的;
再问那个“被实验对象”看到什么。实验结果
“被实验对象”自己一个人时候,基本上都能看出其中一根比较短,(证明眼睛没问题,脑袋也没问题);
但当有两个“别人”也加进来表示相反意见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改口跟着说:“这是一样长的。”(所以叛徒总比烈士多),只有极个别同学坚持己见(象这类茅坑石头);
两个“别人”表示反对意见方式越强烈、越坚决,“被实验对象”改口越快,有的人甚至过后被告知真实答案时候,仍坚称那三根线一样长(谎言重复千遍就是真理呀)。
为什么大部分人宁愿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眼见为实”呢?
科学家说因为一个人处在人群之中,就像一只柔弱无力的小绵羊,如果要作出和整群羊不同的决定时候,会变得焦虑,尤其别的羊群起而攻时候,害怕寡不敌众,从而导致了宁愿“从众”,这样安全。
当身边“别羊”越大砣,“羊群”密度越大,对人心理压力也越大。
对这点俺深有体会,93年第一次踏出国门去香港,感觉怎么街上那些香港人总和广州人不一样?而且人家一下子就看出我是“大陆人”,我可是和他们说一样的广州话呀,虽然用词有点不同,但有时候去买东西大老远还没有开口人家就用普通话招呼我。
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亲戚告诉我,你看你自己身上穿的衣服颜色!
噢,真的呀,我喜欢红色,但香港人老喜欢黑黑沉沉的东西,刚好那年流行色也是灰黑类的,于是满大街上“乌鸦鸦”,只有我一点红,你说人家能不知道俺是外地人吗?
有机会去香港玩的同学可以留意一下大街上的人群,一片人海之中你能看到的除了一种“流行色”(今年是浅蓝色?)外,就是黑、白、灰。
反而我们祖国内地到处“百花齐放”一些,原因?
香港人口密度大呀,和日本一样,这里的商业模式就是每年一种“流行”,一旦流行起来,满街都是,假如你做设计的,顺水推舟时候,就能挣大钱,但如果你的设计和今年流行搭不上,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很多同学想做外贸销往欧美,总想和我探讨这方面,俺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
你觉得什么特点的东西在美国会最好销?
所有同学给我的回答(几乎成了标准答案)是:“具有民族(或中国)特色的。”
唉,有时候媒体真能害人,我知道那些同学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我们天天看电视上面那些新闻节目解说员总爱朗朗上口:“XXX公司今年外贸出口翻X翻,产品具有民族特色,畅销海内外……”
大家是不是想象着这样一个情景:满街美国人民穿着中国唐装到处走?
中国哪个大城市出现过这样的奇观?
假如中国都出现不了,为什么寄望美国老百姓去实现呢?
交学费通知
既然大家都喜欢写这个“钱”系列,俺要向大家收学费,这学费不是钱,是一个行动。
昨天看医学电视节目,介绍有一种很简单的方法,能让盲人也能“看”到东西,俺要你把这个方法告诉3个人,希望通过大家一传十、十传百让更多的人知道,这消息对于你可能毫无用处,但对于一个盲人或家里有盲人的同学来说也许会为他们带来一些改变。
电视中介绍了两个盲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同一般盲人,走路不需要竹子,上学时间在人潮里穿插也不会撞上别人,其中一个小孩还表演街头滑板,能躲避人群,能在人行道和行车道分隔的地方跳起,然后稳稳落地,他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他用了蝙蝠或海豚类似的“声纳”原理,通过口中不断发出小小的、连续的哒哒声,当声波被前面障碍物挡住时候,他就能判断出这个东西的高度、宽窄、密度等等。
练习的方法是用一块两手掌大的类似玻璃或塑料片之类的透明东西,放在头前面,然后口中发出“哒哒声”,头向不同的方向转动,让声波向四周扫射,感觉障碍物的位置及密度。
俺练了一会儿,没感觉,看来耳朵不好使(见下面更正)。
当然,假如你想用这个方法来“创业”我也不反对,例如你可以自己不断练习,终有一天就可以表演“天眼通”成为“气功大师”;或是在天桥底下摆个场表演“蒙眼绕开障碍物”;又或者开个盲人学校,既能帮别人,又能创业挣钱等等。这可是最好的无本生利白手起家的方法呀。
(更正:原来不是靠耳朵,是用回声在大脑皮层形成图象,类似红外线图象?有个非牟利组织专门教盲人这种Echolocation(回声定位)技术)
David 同学真是勤奋好学的好同学,我写这个最新的盲人用声波“看”的片断想找电视台的节目表没有找到,却被他找到了,这里有文字稿《》还有《》:
“Fourteen-year-old Ben Underwood of Sacramento, Calif., is one of the few people known to use echolocation as a primary means of navigating the world on land. There’s not even a hint of light reaching his brain. His eyes are artificial, but his brain has adapted to allow him to appraise his environment. He makes a “clicking” sound to communicate with objects and people around him. Scientists have discovered that in the brains of the blind, the visual cortex has not become useless, as they once believed. When blind people use another sense — touch or hearing, for example — to substitute for sight, the brain’s visual cortex becomes active, even though no images reach it from the optic nerve. Echolocation creates its own images. “I can hear that wall behind you over there. I can hear right there — the radio, and the fan,” Ben says. ”
这种技术叫Echolocation(回声定位),盲人能通过学习掌握,这里还有个非牟利组织专门盲人的,掌握后盲人也能象正常人那样骑自行车、投篮、野外登山等等。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 爱搞搞 @ 10:11 am
需要重申一下
很多同学想让我写更多炒股秘籍;更多IT行业的同学认为我转写股市了,不挨踢了、不创业了,认为不关自己事,没兴趣看,对于你们所有意见,我都尊重,但俺坚持死不改悔,因为最近觉得自己进步很大,我试图把人生、经济周期、企业兴衰、全球经济互动、中美差异等等的关系写出来,方方面面拼起来是一只完整的“大象”,等你都见识了大象的每个部分,理解了就能“未扑先知”,不论是经济大潮、行业走向、人生规划等等,所以,别要求我只写大象的鼻子或大象的耳朵,俺做批发,不做零售。
写了那么多增长率,是不是闻到一股铜臭味,咱们今天聊一下现代经济里面什么东西是最根本的驱动器。
某次看凤凰卫视节目采访一个台湾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注:戏剧也称话剧,是电影、电视表演的鼻祖,风魔全国的小品就是戏剧表演的练习方式。),他多年活跃在中国的戏剧舞台,节目中他说起曾经问自己已经患了老人痴呆症的父亲:“你觉得人生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意识模糊的父亲竟忽然清晰地回答:“穿衣吃饭。”
豁然明了,是呀,除了穿衣吃饭,其他东西都是多余的,记得以前有句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以前的人成家过日子多简单,买齐全这7种东西,身上穿上能够御寒的衣物就可以过一辈子了。
但现代生活怎么会那么多行业?那么多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东西?
来美国后感触最深的是商场卖的商品,古灵精怪,有一次大减价(美国人的生活日用品购买高峰总是围绕着“大减价”,三天两头商场就用这种伎俩带动老百姓消费),我跑到一个全国连锁的廉价商场()血拼,但站在那些堆积如山的大甩卖货品里面,我忽然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这里所有卖的东西都是和那开门七件事无关的呀!”
感觉上美国日用商品里面百分之九十五都写着“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我们中国这个“世界大工厂”挣了不少美国老百姓的钱,他们很笨,是败家子,不断用钱去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把钱送给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因此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中国老百姓收入越来越高,中国人很聪明,我们量入为出,把节省下来的钱存起来,慢慢地整个社会存起来的钱不断增长,我们中国人就越来越有钱,终有一天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
这个思路你赞成吗?
假如你认为这种想法非常正确,同学,恭喜你,你将成为咱们中国人里面占98%的大多数中的一员,建议你只“打工”,千万不要创业当老板。
别灰心,俺以前也是这样想的,直到某天碰上一位朋友的朋友,上海女同学,她给我上了一课。
上海女人都喜欢打扮,她一身讲究,从头到脚都是名牌(看上去,俺不懂分辨真假),时间过的很慢,闷死了,俺为了找话题,假情假义地夸奖她说:“你真了不起,能记住那么多名牌,我一个都不认识。”
她骄傲地回答:“当然啦,所有世界名牌的东西你就算不给我看牌子,我都能一眼认出来”“我每个季度都要把衣橱里面的衣服全部换掉。”
俺略带讽刺地说:“你的钱真好挣,我现在整天呆在家里,一年都未必买一套衣服。”
“那当然,我才是对这个社会有贡献的,我用我的行动去推动经济的发展。”她咄咄逼人。
看俺瞪大了眼,她继续打击:“你想,我们这种人挣了钱,马上就去买东西,服装厂、鞋厂、首饰厂都因为我们这种人的频频购买而不断提升生产量,他们的企业就能不断壮大,工人有了钱,生活消费也多了,各行各业互相作用下都兴旺,整个社会经济越来越好。”
“而你们这种人挣了钱也不花,一年买不上一套衣服,人家服装厂怎么办?个个都象你那样,工厂都要倒闭了,商店也关门了,大家没有钱,你也没有办法挣别人钱了,你的收入也少了,你的钱也越来越少了。”
唉,想想她说得还真有道理,俺一直以来还为自己能保持中国人的好传统,不虚荣不贪图享乐而自豪,却没想到原来自己这种做法是在拖社会经济后腿,那些吃喝玩乐疯狂花钱的人才是对社会经济有推动作用的人,他们才最应该被社会尊重。
还记得《》里面说过的吗?咱们现代社会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吃闲饭的,我们要对得住给我们饭吃的人,就要通过不断干活为社会制造各种各样有形无形、实体或虚拟的咚咚,通过提交我们每个人的“成果”,得到“大红花”——钱,然后我们也积极地把这些大红花通过日常消费送给别人,一旦“大红花”的流通速度改变了,就导致了整个经济的热胀冷缩。
为什么大红花的流通速度会变慢呢?
因为信心动摇。
当消费者信心大增,他们用力花钱,社会经济就往上走;
当消费者信心下降,他们节衣缩食,社会经济就走下坡。
原来现代经济是由消费推动的,而那帮爱花钱的“消费者”才是我们的上帝。
“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前经常听到,美国是一个数据王国,所有人的消费行为、企业的原材料购买、生产订单、销售数据等等都一一被统计归纳,他们的数据准确程度很高,这和他们的信用机制、税收制度等等分不开,政府定期公布每种数据的最新结果,企业可以作为依据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而社会经济周期是有迹可寻的,能推断的,在周期里每个阶段热门或冷缩的行业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能就是顺势调整经济周期的平稳过渡,既要防止消费者太疯狂,又要在过冷时候适度引导刺激经济。
是不是想问:这些关我什么事?
同学,你的创业梦想能否实现;你的公司未来生意好不好,会不会裁员或给你涨工资;别人挖你,你现在应不应该跳槽;你现在买房子一年后是挣钱还是亏钱等等问题都和这个有关,假如你在错误的时期,做了“正确”的决定,到头来一样是瞎折腾。
另一方面说,比如你一颗雄心准备创业,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概念”、“模式”会不会成功呢?
别说:“我坚持”、“我有信心”之类,前面说过,钱宝宝要的是增长率,它对你有没有信心能坚持多长时间没有兴趣,它关心的是和你结婚能多快生孩子。
所以,关心消费者动向,留意政府政策及有关规定对消费经济的影响,观察社会经济轻微转变都能帮你脱胎换骨、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既然“消费”能刺激经济,“生意”就是制造一个借口,把别人手中的大红花骗到我们自己口袋里面;“努力”代表不断尝试、改变方法甚至借口去骗;“成功”意味着骗术高明。
那什么因素能导致一个人“消费”呢?假如懂得了关键的因素,是不是就能利用它来挣钱呢?
后面的章节会从人类心理学、经济周期、市场营销、中美文化差异等等方面去探索这个答案,敬请留意。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 爱搞搞 @ 6:05 am
今天要写的题目本来是《亏钱的生意也值钱?》,但考虑到流量,所以用了《微软是这样对付Google的》,2个题目都对,因为2个问题都是本篇重点,但“微软”和“Google”这两个热门“”出现在题目容易被搜索引擎或订阅目录收录,所以用了这题目,选题技巧属于网上推广范畴,和做人厚道与否无关。
说到那个同学因为“搏”百度这次Q2(2006年第二季度,Q是英文quarter的缩写)业绩好,在公布前用92元价格买了百度股票,希望象上次Q1公布那样,因为公布的业绩好,百度股票一夜之间升37%,但结果这次Q2的结局却是跌21%。
所以说在挣钱的征途中,充满荆棘险阻,我们要让手中的钱宝宝队伍壮大,不但要学怎么挣钱,更重要的是学会怎么避免风险(关于风险管理这个话题我以后会专门写,别急)。
今天要先拿自己开刀检讨一下,其实这次Q2业绩公布期间,俺也“搏猛”(广州话,瞎赌意思)两回(恩,俺业余友情客串做“保姆”,帮人看管一点点钱宝宝)。
第一“搏”的是,俺在它业绩公布前故意买它股票,期望它Q2业绩好,令股价大涨。
发现这个股票很偶然,源于俺在某中国概念股上栽了个大跟斗(改天再写那一撇),于是检查原因时候发现其中大股东有“臭名昭著”的,俺琢磨着是不是能发现这个基金的操盘手一些习惯伎俩,用数据挖掘的方式(IT技术及对IT技术的灵活运用这时候就大派用场了,同学,知识就是财富呀),假如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模式,俺就能追着他/她屁股后面挣点小钱。
于是用Google搜时候,发现了这个。
这是一个今年2月才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股票(股票代码:),从IPO认购价12美金一股跌到Q2发布前的4块多(恩,和招股时候比市值蒸发了60%以上),它让我着迷的原因是因为在中看到几个大公司在今年不断和它签订合作协议:
,日公布;
里面的地图及实时交通由提供技术,日公布
GPS 行业领头Garmin International公司选择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日公布;
AOL和它签订多年合作协议,为AOL网站提供交通数据解决方案,日公布。
这些“情报”让俺产生了几个联想:
一、邪恶与创新
<上市后市值缩水60%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它的业务有可能被Google冲击,因为Google据说准备在加上。
Google一向被人推崇为“不作恶”,但它样样技术挖人进来自己开发,利用手上占有超过50%欧美网络流量的优势,随时推出免费应用,等于任何原有的行业竞争对手都有可能因此而被一朝摧毁。
我想在的创始人和主要技术人员眼里,Google是一个邪恶的敌人,因为人家一帮创业者辛辛苦苦开拓实时交通这个技术领域,从至今寂寞坚持了差不多8年时间,总算盼到实时交通终于热门起来,成为一种受市场欢迎的应用,而股票也终于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正是摘取果实的时候,却横杀出来个也说提供类似服务的巨无霸对手,而且对方说:一切免费!
你的主力技术骨干可能因此被Google“吸引”走;你的收费来源可能不再存在;你的8年坚持可能毁于一旦。
假如你是这个小公司的成员或投资人,心中是什么滋味呢?
好在关键时候杀出来个老大哥微软英雄救美。
二、微软对付Google的布局
在以前的《》里面分析过,未来的IT霸业将会从“占领用户桌面”向“占领用户手掌”转移,构成“手掌站场”有两个关键:通路和终点。
通路的代表有手上那块东西,苹果是其中佼佼者,它在欧美已经《》几乎形成了一个“苹果教”,上至90岁下至9岁都翘首以盼苹果下次推出的新掌上咚咚。在这方面微软有XBox小试牛刀,还据说。
通路的另一个代表是网络连接,新一代的连接往往采用“没有线”方式,无论是什么3G、WI-FI等等,微软第一期通路工程是和上网服务提供商Qwest合作,为他们的客户提供live“门户”服务。
终点就是各种网民因自身需求而喜欢访问的各种应用,比如已经证实的“搜索”、Blog、视频(这应用不适合中国,政策风险,改天详述)等,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应用是Google,欧美这边一半网民使用它,所以微软要重金打造它的“四全象”集合体,在这个“终点”可以看出几乎是Google主要应用的翻版,其中当然少不了的是Google暂时做不到的“实时交通”信息,所以微软和这个领域的权威签订“排他协议”。
其实从大局看,似乎苹果和Google结合起来最有可能成为真正的未来霸主。
三、为什么交通信息忽然重要起来
这有两个条件:
一个是人越来越多,公路的设计时候总参照一个流量假设,所以到了一定年限总会碰到瓶颈,因为人口是不断增长的,人多、车多,大家都想避开塞车的地方(中国用户也有需求呀,见张锐同学写的《》);
由于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崛起,今年全球油价疯狂上涨,美国这边大部分人都靠自己开车解决交通问题,绝大多数人每天花在高速公路上的时间起码1小时以上,堵车导致生活费用立马上升,所以出门前查好塞车路段,见势不好用手机查询路况,以便随时在错综复杂的高速公路网上找出最佳路线,减少塞车时间,节省油费。
最后,不理黑猫白猫,总之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哪怕一生只抓一只老鼠,哪怕吸引不了几个用户上来查交通,微软为了未来不致于被“手掌游戏”甩出局,拼死也会买各种各样的应用塞在live里面的,反正微软手头大把现金呀。
四、有可能走Google的老路发家致富
记得以前听刘韧采访马云录音,马大侠说当初Google为雅虎提供搜索技术服务时候,不是雅虎自己搜索技术不行,是Google数据库里面存的数据最多。
当初“搜索”被认为是骨头没肉吃的时候,很多公司都付年费给Google让它提供后台技术,Google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这里不是说会是另外一个Google,从规模上“看看塞不塞车”需求一定小于“搜索任何”需求,但对于一个小公司来说,小小新的收入来源就能救活一条命呀。
而上面那些大公司都来和它合作,就解决了一直以来增长率不足和亏损的问题。
有同学是不是想问:怎么亏钱的公司你都敢买呀?
俺有两个理由:
亏钱不可怕,只要它营业额加速增长,证明有生意呀,CEO随时能让一个亏钱公司变成盈利,我们后面讨论公司管理时候再慢慢道来。
假如最终Google免费服务把它打败了,在它破产前微软一定会把它收购的,小公司破产不要紧,微软live不能倒呀。
微软日第一次和它签订合作协议,而第一季度没有显示有从微软那里得到的收入,所以俺估计微软给它的服务费肯定在Q2显示,有了这笔新的收入来源,它今年第二季度的营业额增幅一定比以往大,因为它到目前为止仍是亏损状态,营业额增幅加速能让它早日扭亏为盈,只要有希望,市场上相摇钱树的家伙就会认为它是好苗子,股价就会上涨。
果然,业绩公布后第2天收盘5.08元和前一天4.6元比上涨10%。
第二“搏”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它让俺亏了4%,你一定想这肯定是个不好的公司吧?
错了,它是大名鼎鼎的Google。
Google股票在Q2业绩公布后也跌了,原因和百度一样(见《》):增长率放慢。
虽然Google这次增长率放慢的脚步没有百度那么戏剧性,许多美国同学,尤其是小股民都还没意味到这点,但俺那天收市后一听公布,心中就暗暗叫苦呀,因为假如这个增幅到年尾,按照增长率对市盈率的调整,Google的股价400美金就相当于苹果的80,所以Google必定下调,而苹果会上升。
最后2个股票套现后,根据百分比Google亏4%,挣8%。
2者相减本来是应该赢4%,但由于我买Google的钱多,买的钱少(因为以为前者风险最小,后者最大),但实际上只赢了总投入的1%,于是俺这次冒险的结果就成了:
一个亏钱的公司让俺赢钱;一个挣钱的公司让俺亏钱。
荒谬吧?!
非也,这是咱们开篇至今一直强调的增长率从中“捣鬼”的另一个明证,钱宝宝的特性就是要繁殖,谁让它越快生得越多孩子,它就和谁成亲(假如男人女人也用这一标准来挑“另一半”,世间情爱婚姻家庭矛盾是不是就会减少很多呢?),所以无论你是做导弹的还是腌咸菜的,无论是高尚的Web2.0热血青年还是猥琐的流氓软件作者,在钱宝宝眼里均一视同仁,你向它提亲的资格就是增长率,你或你企业的增长率越高,在它眼里就越发高大威猛英俊潇洒楚楚动人婀娜多姿性感迷人!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8212; 爱搞搞 @ 6:53 pm
《》这篇大家的疑问比较多,想想还是统一解释一下。
上篇总结这定论有同学对它不大理解:
不同的股票会拥有不同的市盈率:
越高市盈率,证明大多数人认定这公司未来盈利的增长率将会越高;
越低市盈率,表明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潭死水”,甚至“走向死亡”。
这个总结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在同一个股市、同一个时刻的比较。
例如美国股市、中国股市印度股市或是香港股市就不能摆在一块儿比,因为不同国家在同一个时间GDP()发展水平不同,中国和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最近每年都有超过10%的增长率,而美国这经济强国5%就已经到达经济周期的顶峰了,而股票代表了一个公司,股市里面各行各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缩影(当然中国股市不能反映咱们国家的经济变化,原因后面我会专门写),由于GDP增长率不同,而增长率是能调节“回收成本的时间”,即市盈率,所以发展中国家的股市总体市盈率平均水平必定“应该”比经济强国高。
假设同一个股票即使业绩增长恒等,但在不同的时期市盈率也会不同。
因为假如现在这股票所在股市是“牛市”,所有平均市盈率都偏高,该股票被股民能接受的市盈率相应也会高,即大家都愿意用高价来买这股票;假如是“熊市”,整个市场平均市盈率都低,你这棵摇钱树也不能鹤立鸡群呀。
有同学以为我上面那2句写反了,大家都想快些收回成本,即喜欢“低市盈率”,怎么热门股票反而是拥有最高市盈率的,比如百度72.62元相当于市盈率403呀?
这个问题简直不是问题,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好嘢自然受欢迎!”,买股票不同买大白菜,这颗白菜成本1元,你用2元买它,它主人挣1元,假如这是买“结果”,思路正确;但问题买股票是买“未来”,你不知道“未来”是怎么样的,好比现在你用10块钱买了一股,你想的是啥时候才能收回这10块钱,卖给你的那个人曾经挣钱还是亏钱不关你的事,你要着急的是自己这10块钱啥时候能收回来。
所以在买之前,大家都热切地在“果园”里面“相”摇钱树,有潜质的相当于某树的简介写着“上季度”产量多少,去年产量多少,假如增长率稳步向上,你就会想:假如按以前的增长速度,今年就有XX,一棵连年都持续产量增长的摇钱树大家都希望拥有,于是都下“定金”,但这树只有一棵呀,只能价高者得,所以这棵摇钱树的“定金”(股价)就被炒高了,相应的“市盈率”就高。
关于季度、年度增长率看哪一个
股市里面那么多股票,要相互比较哪个更好,肯定要有统一标准,本来应该用年度增长,即今年比去年、去年比前年,但这就导致投资者一年后才知道自己投了个会生蛋的母鸡还是公鸡,所以为了照顾股民利益,股市规定提交公司季度报表,每年4次,到年底再加上年度报表,本来应该到年底才“把酒论英雄”,但股民会等那么久吗?俺们不能一棵树上吊死呀,所以不但宣布业绩会影响股价,每天经济消息对改行业的影响、政府政策的调整、股市流出流入的钱的变化等等,都随时影响市场上每个股票。
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公司的会计年度有可能不一样,虽然大部分用1月1日-3月31日(第一季度)、4月1日-6月30日(第二季度)&#8230;&#8230;但有的公司是按照自己公司成立那个月选择作为第一个会计月,所以导致了有的公司可能第一季度的完结是在4月30日等。
世界上真有人相信百度能连续2年每年增长1309%?
俺觉得美国人民还未至于那么异想天开,只因为上次2006年第一季度的最好成绩,大家心目中对它评价比较高,假如这个季度能有接近的水平,比如800%吧,这样全年4个季度平均下来,说不好就有个比较高的年度增长率,也即年度盈利,令百度403的市盈率跌到100以下,不过俺觉得美国股市上对中国概念股普遍期望过高,因为很多美国人连中国、亚洲都没来过,在他们心中真以为中国是个“还没学会穿鞋子的非洲国家,只要每个人都买穿一双,销量不得了”。
所以,百度大跌不是个别现象,今天日仍从前天的72元跌至70.71 $68.7(看错了,70.71是昨天的)收市(见),俺估计它在第三季度业绩公布之前还会继续下调。
中国概念股8月内会陆续公布第二季度业绩,谁的增长率放慢了、达不到分析师(就是专门东家长西家短嘀咕每棵摇钱树今年预计产量如何如何的家伙)预期的都会大跌,因为美国经济周期已经确认进入衰退期,这时候整个市场都普遍下调,那些拥有高市盈率的中国概念股首当其冲跌幅会比别人更大,所以有买卖美国股票的同学要注意风险呀(但美国股市跌市中都可以挣钱的,这个改天咱们继续论述。)。
钱的道理一理通百理明,想想VC会投资什么创业项目呢?他们是专门帮助让摇钱树种子发芽长大的家伙,最终这树苗能否长成摇钱树要经得住股民的“践踏”,否则第一道关IPO就过不了,所以懂股市不单是为炒股,它能为你提供一个参考,权衡自己的中长期个人奋斗目标是否最佳。
假如连复式增长这个最基础的道理都想不明白,却去从事任何与钱有关的事情,风险都是很大的。例如俺昨天看到一个美国股民的Blog,他在百度宣布业绩前用92块价格买了百度股票,亏了大钱,但可惜他亏完都不知道自己亏在什么地方,明明百度业绩“很好呀”,俺在想是不是应该把这个“钱系列”翻译成英文教教他。
怕有同学访问不了国外服务器,把他那篇百度亏钱博文转贴过来(原文),看看美国股民怎么被咱们百度给“搞”了一回,哈哈。
It Can Always Get Worse. I have never made as many mistakes, I have never traded so poorly, I have never lost so much money, I have never felt this bad, I have never wanted to stop sharing my crap trades more than now. I will not give up, I will not stop trading, I will learn to stop F&#8217;up and I will learn to trade well, I just don&#8217;t know when.
I gave up on my way of trading today and tried everything and anything today and I did so-so, it was messy though, a bunch of trades and I was even, only I went long BIDU 100 shares @ 92ish into earnings. I was also holding 100 long in my swing port. Earnings were good and the stock tanked, that makes sense, if I was short it would have rocketed. I sold at the bottom for a -$16 loss and still holding in my swing port. Thing is I know it is risky to hold into earnings, I guess I just wanted to win for once. I doubt my account has much money left, I am in the I can&#8217;t look mode. Each day I think I will be able to get out of this mess and I end up just digging a deeper hole. If sucking badly, making dumb mistakes time and again, blowing your account is all part of the learning curve then the curve is worse than I thought it would ever be, perhaps it&#8217;s just me, I doubt anyone F&#8217;s up as much as I do. I&#8217;ll post my trades later. Hope your day was swell.
本篇文章使用 Blog软件发布,
&#8212; 爱搞搞 @ 7:32 am
如希望留言被看到或得到回复,请挪玉步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度路况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