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存的元代最大喇嘛塔是白马寺吗

下图是江苏宜兴市大觉寺佛教广场的阿育王石柱,阿育王柱的建造在江苏宜兴大觉寺佛教广场的照壁两侧,设3根圆石柱,柱身由国内罕见的山东五莲红色的石料雕刻而成,不易风化,更避免了其他天然石材可能存在的放射性污染。其中4根“释迩摩尼柱”上,刻有反映佛祖释迩牟尼出生、修行、布道及涅梁过程的精美图案。

}

正好想总结一下我这四年的寺庙之旅。

罔极寺的名头太响,我真的怕你们不知道哇。。。

罔极寺地处西安市东关炮坊街内,创始于唐神龙元年(705),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镇国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寺名取自《诗经》“欲报以德,昊天罔极”之句,以表达子女对父母无限的孝思。盛唐时居于大明宫与兴庆宫之间,在唐皇城内供皇室宫廷朝礼之用。

唐代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圆寂后在此寺停葬。寺在明初重修,寺址从原长安城大宁坊东南隅,南移于唐安兴坊内。现为尼寺,古建筑有大雄宝殿、金刚殿、钟鼓楼、山门。

唐开元八年,玄宗命拆兴庆宫和大明宫别殿,对罔极寺进行扩建,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唐玄宗改罔极寺为"兴唐寺".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唐王朝与吐番立碑修盟,即历史上著名的"长庆会盟",其结盟仪式即在罔极寺内举行(时名兴唐寺).现长庆会盟碑仍完好地保留在拉萨大昭寺内,凸显了罔极寺唐皇家寺院的地位.

镇国太平公主你觉得够不够?

《诗经》你觉得够不够?

(百科:僧一行,(公元673年—727年),本名张遂,汉族,唐朝邢州巨鹿人(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魏州昌乐人(今河南省南乐县)人,唐代杰出天文学家,在世界上首次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了《大衍历》。佛教密宗的领袖,著有密宗权威著作《大日经疏》。唐朝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张公瑾之曾孙,生于唐高宗弘道元年,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

长庆会盟你觉得够不够?

对唐朝文成、金城公主先后嫁到吐蕃,唐蕃间长期和战不定的形势作了回顾;对极力主张与唐和盟的赤祖德赞作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盟在客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吐蕃的经济、文化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对唐蕃双方人民而言,会盟反映了他们想望结束战争的共同愿望,符合他们的共同利益。自706年至822年的100多年间,吐蕃与唐朝共会盟8次,此次会盟是第8次,即最后一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

大兴善寺是我来西安去的第一座寺庙,也是我坚持了四年寺庙之旅的源头。

大兴善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城南约2.5公里的小寨兴善寺西街。

始建于晋武帝司马炎泰始至泰康年间(公元265—公元289年),距今1700余年,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隋文帝开皇年间扩建西安城为大兴城,寺占城内靖善坊一坊之地,取城名“大兴”二字,取坊名“善”字,赐名大兴善寺至今。

隋唐时代,长安佛教盛行,由印度来长安传教及留学的僧侣,曾在寺内翻译佛经和传授密宗。大兴善寺因此成为当时长安翻译佛经的三大译场之一,成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发源地,也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

什么是历史感,当你看完这些介绍,再踏进大兴善寺的大门,想象着近两千年前的大兴善寺,想象着经历过这么多风风雨雨,而今,大兴善寺还能存在着,还能被后人们欣赏,还能为后人们祈福,这不就是历史感吗?

大兴善寺里有许多老树,斑驳的碑石,走在香烟缭绕的下午,踩在青砖上,或许,就能感受到这近两千年的历史感。

题主,虽然这段话可能会跑题,但是我还是要说。真正让我开启寺庙之旅并坚持下去的,并不仅仅是追寻历史,追寻一份探索古今的情怀,而是源自这样一件事:如果你来过西安,应该就会明白小寨是一个非常繁华的街区,但是,往西街走大约100米,就会立刻从人声鼎沸的俗世,进入安静祥和庄严肃穆的避世所,而当我还来不及好好品味这份肃穆时,我看到了一位僧侣从自己的褡裢里拿出钱来分给在寺庙门口乞讨的乞丐。许多寺庙门口都有乞讨者,但在我去过的这么多寺庙里,只有大兴善寺的僧人是这么做的。

八仙宫前面有一个八仙宫古玩市场,如果题主对文物感兴趣的话,不妨一试,但是友情提醒一下,文物市场上99.9999%都不会是真的,随意买着玩还是可以的,想着捡漏什么的,就得看您的眼力了。

八仙庵又称“八仙宫”,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建筑,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内,也是西安最大的道教宫观。创建于宋朝(960-1279年),后来的历代朝廷都曾经不断维修和扩建,而现存建筑基本上都是清朝(年)时期修建的。

万寿八仙宫,为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又名八仙庵,是西安最大、最著名的道教观院,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始建于宋,系唐兴庆宫局部故址。八仙宫以其美丽动人的“八仙”传说而享誉海内外,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据八仙宫石碑记载,原先这里有座雷神庙,八仙流浪来这里,他们手捉飞来蟑螂食之,去后留下遍地栗壳,被视为游戏人间,遂建八仙宫庙祭祀。

八仙宫是西安市现存最完整的一座道观。是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看到了这些,你觉得有没有历史感呢?而且,个人觉得里面的道士们都很飘逸,如果有兴趣、有时间的话,不妨听一听跟他们聊一聊,听一听他们对这片土地不同的见解。

草堂寺是中国佛教三论宗祖庭,是佛教的著名古刹,古代最早、规模最宏大的国立译经场之一,佛教中国化的起点,在佛教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距西安约50公里的草堂寺位于陕西省户县圭峰山北麓,东临沣水,南对终南山圭峰、观音、紫阁、大顶诸峰,景色秀丽,是国务院确立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该寺约创建于距今1500多年的东晋末年。还是名闻关中的古迹胜境。因其以草苫为寺中一堂屋顶,故名。北周时毁,唐宋以后多次重建。今有大殿三间及鸠摩罗什舍利塔等。

现存草堂寺,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国逍遥园内的一部分。后秦国王姚兴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请龟兹高僧鸠摩罗什来长安,住逍遥园西明阁翻译佛典,后在园内建草堂寺,供罗什居住。由于鸠摩罗什译经场以草苫盖顶,故得名为“草堂寺”。鸠摩罗什既通梵语,又娴汉文,佛学造诣极深,翻译经律论传94部、425卷,是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师之一。罗什首次将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类经典全部完整地译出,对后来的中国佛学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鸠摩罗什译出的《中论》、《百论》、《十二门》三部论典为依据。创立了三论宗,尊鸠摩罗什为始祖。草堂寺作为鸠摩罗什的译经道场,因而成为三论宗祖庭。

研究或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不能缺失佛教这一块的,研究魏晋南北朝的佛教史,就不得不提到鸠摩罗什和他的译著。

鸠摩罗什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阿弥陀经》、《金刚经》等经和《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成实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译经总数《出三藏记集》作35部294卷,《开元释教录》作74部384卷。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大慈恩寺,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也是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迄今已历1350余年。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玄奘),曾在这里主持寺务,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法相宗)。寺内的大雁塔又是他亲自督造的。所以大慈恩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一直受到国内外的重视。

大慈恩寺内的大雁塔在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李治、文德皇后、玄奘、大雁塔,满满的都是历史的代名词有木有?!!!

但是我对大慈恩寺印象一般,可能是因为气息太浓重的原因吧。

PS,大雁塔广场的玄奘雕像很有意思。

楼观台,本名楼观,中国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因其说经台犹如竹海松林中浮起的方舟,常称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中部周至县境内,东距西安7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15公里,是著名的圣迹游览地。

楼观创始于西周,鼎盛于唐,衰落于宋金,毁于宋末,振兴于今。说经台,传说老子在此讲授过道德五千言。有宫观30余座,其中中国书法名碑1通,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古树7种20余株,翠竹环拥,林木葱郁。

如果单从历史感来说,我个人感觉比不得上面那些。

青龙寺(错过它,你一定会后悔终身的。)

原谅这一张图吧!那天是青龙寺樱花节,我。。。乱花渐欲迷人眼,你懂得。。。

青龙寺,又名石佛寺,中国佛教密宗祖庭之一。位于陕西西安市城东南铁炉庙村北的乐游原上。1996年,青龙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时为长安城延兴门内新昌坊。该寺前身是灵感寺,建于隋文帝杨坚开皇二年(582),原名“灵感寺”。唐武德四年(621)寺废。据传,龙朔二年(662)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乐游原上,极盛于唐代中期。当时有不少外国僧人在此学习,尤其是日本僧侣,著名的“入唐八大家”中的六家:日本的空海、圆行、圆仁、惠远、圆珍、宗睿就受法于此。尤其是空海(号弘法大师)拜密宗大师惠果为师,学习密宗真谛。后回日本创立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因此青龙寺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圣寺,是日本佛教真言宗的祖庭。

关于历史感,我只说一句,李贺《乐游原》的乐游原,就在这里。

1937年,连战的祖母沈太夫人随儿子连震东一家来到西安,四年后因病去世葬于清凉寺外。

题主,你要历史感,其实,这也是一份历史感。

关键词:1937年,西安,四年后1941年,后来的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

卧龙寺位於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於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一千八百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着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年间(860年)和僖宗乾符年间(874年),先後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时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

元朝时,卧龙寺得到重修。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再次重修。当前寺内保存下来的元、明、清石碑多通,记述了这段历史。如明洪武十年(1377年)曾立石碑,现碑仍存大雄宝殿东边,“碑石显文如花朵,故人称开花碑”。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重修殿宇。清朝对卧龙寺也屡加修聋。清咸丰二年(1852年),重兴为十方丛林,立碑记之。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殿堂,立“卧龙历史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避难西安,给卧龙寺带来新的繁荣。慈禧太后施银千两重修庙宇,并建立石碑坊一座,宏大精美。慈禧还亲书“慈云悲日”、“三乘迭耀”匾额赐寺,并为山门书额“敕建十方卧龙禅林”。当时西藏、蒙古的喇嘛、王公们千里迢迢送来各类贡品、佛像,其中佛像均沼令送卧龙寺供养。所以寺内小型佛像甚多。

卧龙寺号称西北第一禅林!!!

而且百科所载的石碑,基本上都可以在卧龙寺找到,历史感什么的,读一下碑文就知道了。。。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之母笃信佛教,每年数次前往终南山南五台朝拜,往返百余里,旅途劳顿。李世民为母尽孝,特仿照南五台在宫城广运门以西,太极宫城南墙上,沿起伏地势,筑起五座高台,台上建有佛殿,供其母朝拜。因系仿照南五台修建,又与终南山南五台遥相呼应,故称西五台。又因该寺上空常见祥云环绕久聚不散,如菩萨显圣,故又称云居寺。

据《西安府志》记载“其台基於唐,创于宋,屡葺於明。”现残存的西五台殿宇系采用宋代“硬山式”建筑形式建造。由於年代久远,战火频繁,屡毁屡建,究系何代建造,众说不一。

单从历史感来说,个人感觉不如以上几个,当然,也是因为我去了他们在重修,so,我没进门。。。

香积寺(就是王维的《过香积寺》)

看到这个断了一截的善导塔,你什么感受?

香积寺是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一祖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约十七公里的神禾原,南临滈水,西傍潏水。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之一,也是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圆寂,弟子怀恽为纪念善导功德,修建了香积寺和善导大师供养塔,使香积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正式创立后的第一个道场。[1]

香积寺的善导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经千年风雨的香积古寺,古塔巍峨,寺院清幽,雕梁画栋,流丹溢彩,法像庄严,引得国内外的游人、居士、高僧大德的顶礼膜拜。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全真道观。传说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故居。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南门里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

还有荐福寺、宝庆寺、海莲寺等等等等。。。

还有书院门,这是灰常好玩的一个地方。这条街有四个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一个是西安师范附属小学,创建于1908年!!!可惜不对外开放。题主如果你能溜进去的话,请带上我!!!一个是于右任故居,不知道的请百度!!!一个是关中书院,又是不对外开放!!!题主如果你能溜进去的话,请继续带上我!!!不知道的请百度!!!还有一个知名度就大得多了——西安碑林博物院!!!门票好贵的说。。。(PS:卧龙寺就在这附近。)

钟楼(钟楼对面有一个古玩市场你去了吗?回民街你去了吗?大清真寺你去了吗?你知道那个清真寺多有名吗?百度完了,你会感谢我的。。。哦,顺别说一下,那个西北饭店历史也挺久的,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百度一下。)

大明宫遗址公园(里面有一个博物馆,表示公园的雕塑不错!)、兴庆宫公园、莲湖公园(都是以前的皇宫。。。)

隋唐城墙遗址公园(有实物,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城墙遗址)

城墙你应该去过,可是城墙下面环绕一周的公园你去过吗?我告诉你,里面有吉备真备纪念碑,如果不知道吉备真备是谁,请百度,你知道唐代的国子监遗址在哪吗?哦,也在那!!!

那天想起来再补充!!!

累成狗了还不点赞吗?!!!

对于问这个问题的人来说,“历史感”是个飘渺的概念。钟楼、兵马俑在他/她看来没有历史感是因为他/她去过了。但显而易见,一个地方是否具有历史感显然不已他/她的阅历为判断标准。在不了解问这个问题的人背景的情况下,我们就来找一些他/她可能没有去过的地方。

卧龙寺是西安、甚至是陕西最早的佛教寺庙,始建于东汉,只比洛阳的白马寺晚一百多年,距今约一千八百余年历史。隋朝时称“福应禅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更寺名为“卧龙寺”。

庚子西狩时,慈溪的居所离此地不远,花费重金修缮。文革时,卧龙寺遭受红卫兵破坏,时任方丈的朗照法师及众僧侣被迫服毒自杀。后卧龙禅寺于1992年重修。

寺庙深处闹市,而且紧邻著名的『碑林博物院』,但却是难得的清净场所。在我探访寺庙期间,还听见有信众的颂经声,感觉颇佳。但就香火而言,比起那些知名寺庙是有些差距的,或许我去的不是时候吧。

如果不算唐朝时期景教的发展的话,位于西安市城墙内的糖坊街天主堂可以说是西安最早的基督教堂了。据资料,该教堂最早由明朝官员王徵投资兴建,当时取名为『崇一堂』。自此,天主教在西安有了稳固的立足点。

教堂的建立一方面是因为西安是明朝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欧洲传教士如果从陆路进入中国需要经过此处;另一方面就是因为上文中提到的明朝官员王徵。王徵乃陕西泾阳县人,与彼时来华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交往甚密,并接受洗礼。为了传教士们在陕西能够有一个落脚点,所以兴建了此教堂。

教堂历经多次磨难,亦数次重建,包括雍正年间的损毁与文革时期破坏,如果西安有义和团的话还要再焚毁一次。现在的教堂已经找不到明朝的痕迹,只剩下清代的一块石碑和一片残墙。现在的教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但面积比起当初已大幅萎缩。

值得注意的是,德籍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亦在此生活和战斗过。汤若望曾翻译过伽利略的著作和文章,并将近代科学带到中国,尤其是以其历法的精准而在明、清两朝中谋得职位,受到重用。但也曾被判处凌迟,所幸被孝庄特赦。

护国兴教寺因玄奘法师的舍利而出名,而寺庙本身就是因为玄奘的舍利置于此处而建。玄奘法师是在铜川的玉华宫病逝,根据玄奘的遗愿:

吾来玉华,本缘《般若》,今经事既终,吾生涯亦尽,若无常后,汝等遣吾,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根据其遗愿,最早葬于被葬于白鹿原上,后迁到少陵原上,据说距离长安城太近,总是惹的皇帝大臣悲伤,最后又被迁到樊川北原,也就是今天的位置。然后兴建『大唐护国兴教寺』,算是看护设立,该寺也成为樊川八大寺之首。

这就是玄奘法师的舍利塔,不过可惜的是当时在寺庙和舍利塔在修缮,没能从更多角度瞻仰这座塔。旁边还有两座他徒弟的舍利塔,角度不佳,就不放照片了。

所谓城隍,也称城隍爷,是冥界的地方官,职权相当于阳界的市长。“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城隍庙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只有县治以上层级的城市才设有城隍庙。虽古已有之,但乃因朱元璋降生于土地庙,而城隍正是因其是土地神的上司而备受尊敬,所以全国城隍庙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都城隍庙属于道教的系统,可能是因为处于市中心的缘故,香火旺盛。而牌楼背书的“你来了麽”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四个字据说是道家的警语,告诫大家做事要拷问自己的良心。“你来了么”的潜台词就是:在这里什么事都隐藏不住,经常检点自己是必做的功课,你来做功课了么?你的所作所为敢不敢面对城隍的评判?真正坦荡的人,在拜过城隍后,面对这一喝问,可以坦然地说:“我来过了!”。

广仁寺是陕西省内唯一的喇嘛寺,建于康熙年间,主要用于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僧侣进京的中转站。位于西安市西北角。作为藏传佛教的寺庙,内供奉的神仙菩萨塑像明显不同于中原地区的。

这个比较有名,但唐代的清真寺总该还是有些历史感的吧。

重阳宫,全真教祖庭。这个也是金庸笔下的重阳宫,而且就在终南山下,另外旁边确实有个活死人墓。“中神通”王重阳的墓就在重阳宫内,里面还有王重阳的手植柏。

云居寺也被称为西五台,是李世民为体恤母亲去终南山南五台朝拜辛苦而在太极宫外修建的寺院,从洒金桥即可进入,现在是一尼姑庵。

另外,云居寺里面有一段残留的唐太极宫宫墙遗址。其实旁边的莲湖公园就是在承天门遗址旁,可惜现在什么也看不到了。

草堂寺在户县,是三论宗的祖庭。鼎鼎大名的鸠摩罗什曾在此译经,上图是鸠摩罗什舍利塔。另外,关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烟雾”也在草堂寺,似乎在冬天可以看的更清楚一些。

2.1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唐朝的权力中心。

当年唐朝皇帝所处的位置及视野,大明宫位于龙首原上,本身地势就高。当年俯视的长安城已经成了西安市。如果天气好些能看到秦岭吧。

《诗经》里面就说:『夜如何其?夜未央。』西安市北郊就被命名为未央区,这可是大明宫、阿房宫(以前有阿房区)没有的待遇。作为汉代在长安修的第一个宫殿,萧何又想让其修的后世无以复加,未央宫自然是气势不凡。

西安天坛遗址是国内不多的天坛,当然不同于北京天坛的富丽堂皇,西安天坛只是以遗址的形式存在,一个大土包。好在这里也要修成遗址公园了。

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长里村,没什么好说的,近几十年来人类与兽人乃至世界大战的根源。

据说最早建于隋代,现在造字台位于西安市公安局警犬基地内,当然,也是不允许进入,我只能在门口拍拍照片,没机会走上台子,感受一下创造汉字的感觉。

2.6阿房宫前殿台遗址

在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里面,据说是规划了遗址公园。但在我2015年2月去的时候就是像上面照片那样破败,遗址上种满了树。“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只能在想象中了。不过前殿遗址体积之大,以及夯土之高,仍然让我震惊。

如果对唐朝有特殊情节的话一定要来昭陵,李世民堪称所有帝王中的翘楚了。而且昭陵可以一路爬到顶,会有一种把唐太宗踩在脚下的奇怪感觉。

昭陵博物馆在徐茂公的墓里面,也是值得一去,里面的石碑很棒,可以看到程咬金的碑以及尉迟敬德的墓志。另外,如果要看昭陵六骏的话需要到碑林(或者去宾大也可以看到两个)去看,昭陵底下的复制品实在是差的太远。

汉武帝刘彻的陵,也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皇帝。旁边就是卫青墓和霍去病墓,里面收藏的石刻是顶级国宝,比如“马踏匈奴”石刻。顺便一提,所谓五陵就是指茂陵及其周边四个陵,所谓“五陵年少”,这里在汉代属于富人区。

汉阳陵是汉景帝的墓。汉景帝也是历史课本里面的“红人”,最值得一提的是汉阳陵博物馆,建在地下,可以直接看到汉代帝王陵陪葬品是如何摆放的,应该是国内最被低估的博物馆之一。

朱樉的墓。据《剑桥倚天屠龙史》考证,赵敏的原型就随葬这里。

胡亥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亡国之君”了,这个陵就在曲江附近。参观胡亥陵本身不要钱,旁边的博物馆需要收费。

在长安区郭杜的恭张村附近。这个土堆虽然被冠以“周穆王陵”,但实际上是在清朝时候才认定的,所以周穆王肯定不是葬在这里。周穆王就是那个据说和西王母有过“不正当关系”的天子。顺便一提,我在这里被狗追过……

董仲舒墓在下马陵路(对应著名的“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蛤蟆陵下住”),紧邻城墙,从和平门进城左拐就到。这里我也去了不止一次,在街面上只能看到上图中的碑,其实还有些古建筑应该军队招待所中,第一次去的时候还可以进去看下,后来几次门口的保安就不让我进去了,建筑似乎也被用于老年活动中心。

其实真正董仲舒的墓并不在这里,应该在茂陵附近,有兴趣可以参考一下维基百科中董仲舒墓的条目,那个条目也是我写的。

碑林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仅是国内一流的博物馆,碑林本身就是文物(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在唐末这里就开始搜集长安城内的石碑,到宋代这里建立专门陈列石碑的场所,到清初这里被称为碑林。而在建成以前,碑林就是陕西省博物馆。

在碑林,一定不要错过:景云钟、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以及“昭陵六骏”。

碑林是顶尖的石质艺术博物馆,石碑、石像的拥趸在这里一定不会失望。在刘慈欣的“三体”中提到,把信息刻在石头上是把文字保存上万年的唯一方法,无论是数字形式还是把文字写在纸上都无法把信息保存如此之久,我想这也是石头的魅力吧。

对了,碑林距离书院门、卧龙寺、秦豫肉夹馍都很近,可以放到一起游览。

西安的近代史遗迹少的可怜,主要是“西安事变”的相关遗址,不过这个新城黄楼还是可以拿出来说一下。位于陕西省人民政府的新城大院内,趁着省政府开放日的机会去参观了一次,这里是当年“西安事变”的指挥部,并且是关押蒋介石的地方。

参观省政府的活动:公民走进省政府

含光门遗址就在西安城墙内,这里有机会看到唐代皇城的城墙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曾经和你有同样的问题,

西安给我的感觉和其他的现代化城市并没有区别。

作为一个异乡人,我感觉如果我不能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也许直到我离开都不会真正感受到这个城市的深层的氛围。

当我从小南门城墙下一家青旅走出来的时候。

清晨的阳光从城墙上照下来,

洒在每一个穿过城门的人身上。

从城门洞望出城去,是晨练的人和穿行的车流。

城门下的的早点摊,早市上是附近出来买菜的街坊,耳边是市井的嘈杂声

一个沉默的城墙立在旁边,整个画面显得特别和谐。

那一刻我觉得我也变成了一个正宗的西安人。真的触碰到了西安生活的气氛。

一种生活在历史中的感觉。

————————————————————

文笔不好描述不出当时感觉的万一。

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城墙最有历史韵味

我想说西安不是一个只存在在历史中的城市,

不要用符号化的眼光来看西安,十三朝古都,大雁塔,兵马俑,这些都只是西安头上的标签。

关键在于,如果真的想要感受西安的古味,你要融入这个城市,像这里的人们一样和历史共存。

在存在了几百年的城墙下买菜。

在北广场的快餐馆里看着大雁塔。

然后你会觉得,西安确实有真味。

这个问题真是太棒了,作为西安深度脑残粉,只好用我这二十多年的西安生活经验好好回答一下。

首先,什么是历史感。根据题目描述和个人理解,我觉得,大概就是“当你站在某个地点时,恍惚间回到了某个历史点”。

楼上叶雨的回答我很喜欢,

拿西安举例子问是否有地方有历史感,就像站在上海外滩往陆家嘴望,问除了上海中心、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之外,还有什么建筑能体现国际化都市气质一样。

西安真的到处都是历史感,常说地上随便捡块砖可能都是历史文物,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城市越来越趋同,西安真正能让我们会想起过去,感受到历史的地方可能也确实要专门找找一下了。

其次,要有历史感,你肯定要和历史相联系,没有历史的支撑,没有动人的小故事,那只是个景点而已,真的真的不会让你有穿越的感觉,所以这些地方一定要结合历史来看。

正式开答,首先我觉得西安,最有历史感的一定是地名。其实什么地方都一样,每个地方的地名起名都是有原因的,起码在过去几十年里,明确的告诉你这里是干什么的。每次看见西安里的那些路牌,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无数的场景,活灵活现。

下面就列举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地名:

相传西安有条龙脉,头向北,饮渭河之水,尾朝南,吸天地之灵气,从秦岭里冲出,龙头就是今天的龙首村附近。又说钟楼就是用来镇压这条龙脉而建造的。

今天的龙首村那边属于商业街,和市区没有太大区别,还专门去看过,也没什么可以看出龙脉的地方。

另外,曾经听个老司机说因为西安地下有条龙嘛,历代皇帝年轻时候都是靠着自身的火气压住龙,不让老龙动弹,等皇帝老了,火气不够了,老龙就开始报复了,所以很多皇帝老了结局都很悲惨。

那是原来八仙之一韩湘子修炼成仙的地方。传说原来韩湘子在洒金桥碰见铁拐李和吕洞宾受到点化之后就来到湘子庙这修炼。后来就在这里得道了。之后他修行的这个地方就被后人盖了一座庙叫湘子庙。

第一个说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粮食一条街。据说街道上撒满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有一个小故事,一个磨面老板雇用了一个短工,此人为了不被炒掉,每次赶驴之前给驴抽烟,后来老板将其解聘,问题是此人走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驴也不走了,老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召回,估计老板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二种说法是粉巷是以卖胭脂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品一条街,离的很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胭脂味道。

最后一种是说粉巷是当初皇上选妃子的街道,因为西安是当年的国都,每年都粉巷住满了进城等待被选的妃子,她们的身上有好闻的胭脂粉味道。最后一种说法是说粉巷以前的确是选妃子的地方,到后来演变成各式青楼。

另外,粉巷里面有条德福巷,现在是著名的酒吧街。

为东西横街,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为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买卖竹器最具规模,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这里现在也有很多竹具再卖,环境很幽静,正对着鼓楼,南面就是粉巷。

为东西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汇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因为明代秦藩王宫和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地方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挖掘不深的沟道,冬季凿冰储入,周围铺垫锯木等隔热物质,以备夏季取冰消暑。

五星街那里有个天主教堂。就在冰窖巷旁边。

因此地拥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小时候大差市十字西北角还有个邮局,估计可能是历史遗留。

有个笑话,说有人从火车站打车去大差市,司机带他绕城转了一圈,乘客问怎么这么远,司机说,你想想,西安市到大差市,两个市的距离啊!

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建立了秦王府,并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萧墙,萧墙内称王城,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城门叫端履门,北面正对秦王府南门端礼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候传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检点之意。今为花市一条街。

在今西安城内和平门处,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于此地。汉武帝时,所有文武百官每经过此处都要下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目礼以示对这位大儒的尊敬。

因有韩森冢并为近郊最大的坟冢。相传明代在冢旁驻军而得名韩森寨。水经注图。浐水篇曰,冢为悼皇帝冢和史良悌墓。汉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历史上罕有的冤狱治巫蛊狱。武帝梦见被木人围打,以为有人在咒他。便派江冲之治巫蛊狱。由于江冲与太子刘据平日有隙,欲诬陷太子,在搜宫时太子被迫杀死江冲,起兵据守长安,血战五日,后兵败逃于湖县而死。

武帝孙刘进,即刘据之子也死于乱军。武帝临终前真相大白,此案平反,对死者起冢追葬。

史称刘进为皇孙,冢称皇孙冢。公元前74年刘进之子刘病已继位,是为宣帝,追封其父为悼皇帝,母为悼皇后。皇孙冢能见宣帝杜陵便是。

小时候老爬,只知道叫大冢,却并不知道冢的意思,小孩都盛传说是秦始皇他爸的墓。

等驾坡在一土坡之上,相传当年秦王李世民登基后一日出外游玩突然一只猛虎出现,秦王马匹受惊慌不择路,秦王马快百官追不上,于是派出快马四处寻找,百官在一高坡之上四处了望等候圣驾。

3日后快马才寻的圣主归来而百官3日来不曾离坡,次后这个地方就叫等驾坡。

爻乃八卦之中的一卦古人对八卦很迷信长安八水各代表一卦为长安城外八卦,而三爻村就是内八卦的一个,内八卦具体在那没有考察过。

又一说,唐代修建长安城的时候,此地有六道”原“,酷似周易中乾卦(≡)。因此缔造者就严格按照地理位置建造,皇室处在九五位置上,臣子处在九二位置。因此三爻村的位置当在九三位置上。

位于东县门北侧,西北至菊花园。唐时位于唐长安皇城东城外侧护城河。此段城河留下的地名还

有菜市东坑,新城南壕等。唐护城河称漕河,是多功能城建设施,与城墙组成多功能防御工事,南通子午曹村的漕渠,北通清渠。后因京兆驿马匹在此饮水故名饮马池。

呵呵这个简单,看名字就知道了。那以前是一个大型飞禽交易市场。

这里补充一下,这里以前有个土坡,大路到了这里就向北拐了,所以称为鸡市拐,这个土坡直到解放以后才被夷平。同时,西安有南稍门、西稍门、北稍门,就是没有东稍门,据我考证(这四个字说着真爽),“稍”通“哨”,主要是城外进行放哨查看敌情的所在(从位置都为出城门一站左右可以看出),而在东郊这边,这个本该是哨门的位置被土坡占了,所以就没有东稍门了。

这些地方其实还是要脑补,真要去了那里,可能反而没有那么玄妙的感觉,我也就不放图了。下面列举的地方则主要以景色为主,故事为辅,请看:

这个问题下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的答案,MVP非你莫属,我说点不一样的小知识。

现在西安的城墙主要是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而明清时期的城墙则是以唐代的皇城为基础向东向北扩建而成的,所以只有西安城墙的西南城脚是圆弧形的,可以去看看。同时因为这次扩建,原本钟鼓楼之间的朱雀大街才是西安城的中轴线,而现在则导致钟楼所在的长安路成为了新的中轴线。

西安现在城墙有18个城门,

东面:朝阳门、中山门、长乐门;

南面:建国门、和平门、文昌门、永宁门、朱雀门、勿幕门、含光门;

西面:安定门、玉祥门;

北面:尚武门、安远门、尚德门、解放门、尚俭门、尚勤门。

著名的东西南北四个城门:长乐门、永宁门、安定门、安远门,可以拼成一句话,长安永定。

这里真的是最有历史感的地方无误,城墙外有护城河和环城公园,城内有顺城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路,走在上面总能联想些什么。我曾经在建国门的门洞地下听一群老人唱秦腔,看着来来回回的车辆,我觉得,真是太好了。

白天的城墙,能看出是哪里吗?

曲(一声)江,你不觉得这个名字很美吗?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传说汉光武帝刘秀有次外出打猎,在城外看见一条溪流,他一时兴起驾马溯流而上,这水一路弯弯曲曲一直延伸进了终南山,刘秀一直跑到了山脚底下,发现这里有一块大石头,上书“曲江”二字。

曲江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园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说的就是曲江。每年到了三月初三的时候,皇帝就会带上妃子来到水边戏耍与民同乐,记得有人跟我说,那会儿因为皇帝要保持神秘感,所以不能轻易露面,所以在城里修了一条“天路”,可以驾着马车从宫城一路来到曲江湖,相当于快速干道一样,那时候平民百姓就会看见皇帝驾着马车从天上一路驶过。

同时,清代朱集义写的《关中八景》就有曲江流饮这一项、

常年的曲江池两岸楼台起伏、宫殿林立绿树环绕水色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曲江赐宴。新科进士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盘随水转,轻漂漫泛转至谁前。谁就执杯畅饮遂成一时盛事“曲江流饮”由此得名。

现在的曲江也属于政府大力扶持的景区吧,有大唐芙蓉园,有南湖公园,离大雁塔也近,吃玩也有大唐不夜城,也算得上是一处非常好的旅游景区了。

PS:南湖附近有修轻轨,我想坐在上面大概真的是皇帝般的感觉吧,不过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坐就是了。。。

小雁塔也是关中八景之一,名为“雁塔晨钟”。

小雁塔内有一口金代铸成的大铁钟,钟声清脆悦耳,10公里之外都听得清楚,人称“神钟”。钟高4.5米,重10吨,上面刻有“皇帝万岁,臣佐千秋,国泰民 安,法轮长转”16字吉祥语。据说如果有人思念远方的亲人,只要把亲人的名字和去处写在一张黄笺上,钟声就会把思念之情传到千里之外的亲人耳中.因此“雁塔晨钟"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

不过这口钟并不是荐福寺原有的,在哪年哪月,有个农妇在河边洗衣,结果棒子敲衣服的时候会有嗡嗡的声音,然后发现泥里有口大钟,然后赶紧叫人挖了出来,原来这是河上游某个寺庙被水冲垮,钟一路漂到这里来的。

小雁塔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原来这里属于唐代皇家寺庙荐福寺,现在改成了一个博物院。许多人知道省博的大名,但是我不得不说,其实小雁塔博物院还是很不错的。里面展厅所有展出的都是真品,而且很多东西也是独家的,院子里不只有小雁塔,有雁塔晨钟,有西安市的“市树”(年岁极大),还有武则天亲手写的“敕赐荐福寺”,每年的大年初二小雁塔还会有庙会,结果是庙会比博物院出名了。强烈推荐来看一下。

利益相关:曾经当过义务讲解员=。=

再讲几个小知识,雁塔这个名词是从印度传来的,以前佛教分为大乘和小乘,区别只在于大乘不吃肉,小乘吃肉。有一天,几个小乘佛教的教徒很多天没吃肉了,就像佛祖祷告,佛祖啊,我们这么多天没吃上肉了,你赏赐我们一些肉吃吧。话音刚落,天上的一只大雁就掉在了他们面前,然后这些教徒有感于心,受到了感化,将大雁就地埋下,盖起一座浮屠,并以后也不再吃肉了,后来这种风格的浮屠就叫做雁塔了。

小雁塔历史上有过神奇的“三分三合”,因为小雁塔底部是个半球形的,所以像不倒翁一样,非常的稳,因此在关中几次历史上的大地震时,小雁塔裂开了三次,又神奇的复合了三次,人们都认为是佛祖显灵。

第一张图上有很多石桩,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拴马桩,一般上面都雕刻的猴子,因为穿说猴子可以保护马不得马瘟,所以“弼马温”这个官职就是这么来的。

“灞柳风雪”也是关中八景之一。古时候人们常常在灞桥边送别,《三辅黄图》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灞桥两边多植柳树,春天的时候风一吹,柳絮就像雪花一样飞扬,是为“灞柳风雪”。所以不要真的以为是雪花飞舞,那可太丢脸了。

现在的灞桥主要是离世园会比较近,生态环境非常好,还有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好去处,在湿地公园的小路上,也许可以找到当年灞桥送别的感觉?

PS:常说的八水绕长安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知道你们不爱百度,我帮你们查了。

兴庆宫是唐长安城三大宫殿群(三大内: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一,称为“南内”。兴庆宫是唐玄宗做藩王时期的府邸,唐玄宗登基后大规模扩建,成为长安城三大内之一;是唐玄宗开元、天宝时代的中国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与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

《长恨歌》里的,“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两句写的就是这里。因为这里后来也是李隆基的冷宫。

现在的兴庆宫是作为公园开放的,作为唐代三大宫现在仅存的独苗苗(大明宫是重建的,太极宫已经没了),还是很不错的。小时候老跑进里面玩,那会儿不太注重治理,水沟臭烘烘的,不过近几年改造的不错,水质好很多,晚上还安了很多霓虹灯,美轮美奂的。兴庆宫公园里面唐代建筑也不少,各种飞檐、木柱,走在这里真的会有梦回大唐的感觉吧。

从整体布局来看,兴庆宫公园中间有一座东西向的隔墙,把兴庆宫公园分为两半,而以南半部的园林风光为最美。这里有龙堂、长庆殿、沉香亭、花萼相辉楼和亲政务本楼等高大建筑物,环绕龙池。相传龙池中曾大量种植荷花、菱角和各种藻类的隐华植物,池南岸还重有可解酒性的醒醉草。兴庆宫北半部有宫殿巍峨,南雄殿、长兴殿、大同殿。

兴庆宫公园每年会引进荷兰的郁金香苗,4、5月份兴庆宫是最热闹的,各种花反正很好看啦,看过就知道!

小贴士:南门出去就是交大。风景也很好。

小贴士2:据我考证(他妈的其实就只想说这四个字!),太极宫应该是现在市内的革命公园到莲湖公园那里,因为一方面是皇帝居住地,一定是风景秀丽,一方面是洒金桥那里有个南五台,里面是尼姑庵,忘了哪个皇帝了,他妈妈信佛,但是腿脚不好,于是就近修了这座尼姑庵,让他母亲方便拜佛。这里也是太极宫的范围内,所以!上次有个学城规的朋友还!和!我!说!莲湖公园不属于太!极!宫!就是要打!脸!以上。另外就是西华门我估计也是太极宫的某个城门,未经考证(我草我真TM严谨!)就不胡说了。

虽然开元商场已经在陕西开了好几家分店,但我们所说的是位于钟楼东南角的创始店,凭什么市中心这个商场就能自称“开元”这盛世之名?

既然题目说了是久远历史,那便要由近到远仔细讲起。

早在1996年,开元商城钟楼店的一期工程建成营业,整体工程直到2001年才全面竣工开张,这里至今都是西安市中心钟楼商圈最核心的商场之一。

如果对开元商城稍微做一点深入了解,就会发现,这个商场是由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和经营。如此政治正确的名字,揭示了其国企背景的本质。这一点,老一辈西安人应该也记忆犹新,因为开元商城钟楼店建设之前,这里便是曾经全国知名的百货商场——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城。

第二条?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前身是“西安市解放百货商场”。1986年12月4日,西安市第一商业局根据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市一商集字(86)398?号”文件批准解放商场改制为股份制试点企业,1986年12月19日成立“西安市解放百货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10月14日经西安市体改委“市体改字(1989)024号”文件同意公司继续进行股份制试点。1992年国家体改委以“体改生(1992)89?号文件批复,同意公司继续进行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试点。1996年12月,公司对照《公司法》进行了规范,并依法履行了重新登记手续。同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以市政(1996)61号文件批准,以本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成立“西安解放企业集团”。经股东大会决议,并经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准,将公司名称改为现名。

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西安解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章程 

根据《上市公司章程指引》修订 

(1997年度股东大会通过)

果然“开元”之霸气绝非一般民企所能驾驭。

解放百货商城建成于1956年,而它的前身是西安解放市场,全名叫做“西安市解放百货合作商店”。这里最早是于1952年由西安市政府出资,在此地建设了一个商业大棚,将聚集在这里的商贩组织到一起,合并成解放市场,并进行了公私合营改造。

政府出资建设商店,商店发展成商场……似乎是历史课本上常见的流水账,然而是时候再深挖一铲子了,比如为什么这里商贩聚集?

时间轴继续往解放前推,在旧社会,城镇中的集市商贩时常孕育在交通枢纽、市镇中心、或者宗庙集会等条件下,而解放市场这个位置,恰恰位于陕西府城交通汇集的正中心——钟楼的旁边,同时这儿曾经还有一座寺庙,叫做开元寺。这里占齐了商业聚集的各种区位优势,商圈的历史简直可以使用“自古以来”这个压倒性的定义……

说起这座寺庙,也蛮可惜,政府之所以狠心拿掉这座市中心的大庙,除了其本身的衰落、商贩密集,还因为民国时期,这里以集聚大量娼妓而远近闻名,我们不叫红灯区,而是叫花街柳巷。这一产业能如此稳定,大概也是因为开元寺曾经还驻扎过当时的警察局吧。无论如何,依靠开元寺形成巨大反差的风俗业着实对市中心形象有着绝对的影响,整顿项目势在必行。

道观寺院这些宗庙场所,经常能带动起文玩产业的发展,再往前一二十年,上世纪20年代左右,开元寺周围其实还是个古玩市场。据说寺里曾经存有唐琼公道行碑、元代华严世界海图、汉楚二体陀罗尼经幢等。后殿还有唐玄宗的画像及藏经阁……然而,这些遗迹也随着开元寺灰飞烟灭了。但想必曾经浓重的文化气息,对此处的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某一版本《华藏庄严世界海图》

开元商场源自开元寺,一切似乎已经顺理成章。不过,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有些朋友们可能会发现,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开元寺,并且保存至今,西安的这个算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

?百度百科“开元寺”词条中的列表

这一问题在西安碑林可以找到一丝线索。碑林内有一座《大开元寺兴致碑》,刻于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所记内容是: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正月二十八日,玄宗皇帝和胜光法师在大开元寺延庆殿金刚道场辩论佛的恩德,辩论采取问答的形式。在玄宗皇帝提出质疑后,胜光法师宣扬了佛的无边恩德,指出:“佛……盖则四生普 ,载则六道俱搬,明则照耀乾坤,朗则光辉三有,神则众圣中尊,慈则捞笼苦海,悲则拔济幽冥,存亡普盖,贵贱同遵,以理推之,佛恩实大。”于是,玄宗皇帝起立,虔恭谓法师曰:“佛恩实大,非法师宣说,朕岂知耶!自今以后,誓为佛之弟子,可于天下州府各置开元寺一所,表朕归佛之本意。”

在碑文的后边,还有一段小记,是说明上述历史故事的。金宣宗贞祐四年(公元1216年),有一位高僧名叫澄润,首次把这段传闻写在开元皇帝祠堂的墙壁上。为了防止“岁月凌久,渐致泯灭”,所以在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镌刻于石,碑文还补充说明玄宗皇帝与胜光法师论佛恩德的故事“必然有所据,未暇探讨”。

虽然碑铭上对于这段往事“未暇探讨”,但翻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开元寺资料可以发现,它们基本都兴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或是原有寺庙在这一时期更名为“开元寺”,可见必然确有此事。这样一来,“开元寺”之名便绝非巧合,而是见证开元盛世之下,大唐王朝全面弘扬佛教的一个缩影,也算是古代中国少有的全国连锁品牌……曾经坐落于都城长安的开元寺,估计也算是当年的“旗舰寺”了吧……

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此才算是彻底摸清了。也许开元商城对自己的名字并没有想太多,但还是要对他们留住了在此沿用千年的名字表扬一下,让我们追溯历史的过程中尚能有迹可循。

毕竟我古都大西安,这里所谓的历史感并没有仅仅藏在景点和博物馆中,像从“开元寺”到“开元商城”这样的继承与延续还有很多,回头再多给大家介绍些,希望能给相关行业有所启发~

不去读书览史,是永远无法体会真正的“历史感”的。排名最高票的两个答案都是讲城墙,那我就从城墙的一个角讲起。

西安人,或者在西安呆过一段的人,大多都知道西安城墙的西南城角和其他三个都有所不同,它的角台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

为什么西南城角与众不同呢。众所周知,现在的西安城墙是明朝初年修筑的。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改元奉元路为西安府。《洪武实录》记载,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他的次子朱木爽为秦王,封于西安,同时开始作创立王府官职、经费、礼仪,西安城的修筑也是准备工作之一。洪武六年(1373年)长兴侯耿炳文、陕西行省参政杨思义等上奏开拓西安东大城、北大城,朱元璋批示“俟来年农隙修筑”,可证现在的西安城墙修筑在洪武七年(1374年)。 

那为什么洪武年间修筑的明城墙只有西南城角是圆形的呢?前述提到,耿炳文等人的奏章提到开拓东、北大城。也就是说明城墙并不是重新修筑的,而是在元奉元城的基础上保留原有西、南两面城墙,向东向北扩大修筑而成。根据清光绪十九年舆地馆实测,“城周四千三百九十丈,为二十四里三分零;东西距一千三百七十丈零,为七里六分零;南北距八百二十五丈,为四里五分零”,在元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大了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西南城角是保留了,元代的原貌。

我们可以看到安西王忙哥剌的斡珥垛城的四个角都是圆形的。斡珥垛城建在奉元城之后,形制很可能是模仿奉元城的。这也是明西安城西南段城墙是保留着奉元城旧貌的佐证。

那么这种圆形城角的形制是元代奉元城开始的吗?

让我们回顾一下元代奉元城的来历。黄巢起义以后,晚唐已经是军阀林立,元祐元年(904年),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为了把政治中心挪到他的势力范围内,逼昭宗迁都洛阳,并对长安城进行了毁灭性的的破坏。《旧唐书 昭宗本纪》"全忠率师屯河中,遣牙将寇彦卿奉表请车驾迁都洛阳。全忠令长安居人按籍迁居,撤屋木,自渭浮河而下,连甍号哭,月余不息"。朱温不仅拆毁了城里的建筑也逼散、迁走了城里的百姓。这使得长安城很难再恢复其原来的规模。为了便于防守,有必要将城区缩小。

元代李好文《长安志图》说:“新城天佑元年(904年)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筑。时朱全忠迁昭宗于洛,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庐舍,长安遂墟。建遂去宫城,又去外郭城,重修子城,南闭朱雀门,又闭延禧、安福门,北开玄武门,是为新城。“

佑国军节度使韩建放弃了唐长安城的外城和宫城,只把皇城加以改修,封闭了朱雀、安福、延禧三门。此后,历经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宋元两代,城桓规模都未改变,直到明洪武年间。

这座城五代称新城,宋代称永兴军城,元代是奉元城。可以看到从唐末到明初,这座城内部结构发生着改变,但城桓形制一直延续下来。也就是说这座圆形的西南城角,竟是盛唐长安皇城的形貌。

1983年4月,在大规模的西安城墙整修中,在明城墙的中间,隋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被发现。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三门洞遗址、门洞石门栏遗物和门柱遗迹。

考古人员从这些夯土断面,从其结构、土质、土色进行了划分,将这一段面从早到晚分为五个层次,即隋唐期(公元581-907),唐末五代期(公元907-960),宋元期(公元960-1368),明清期(公元1368-1911),近现代期(公元1911-)。

一段城墙,一座城角跨越的是千年的历史。见证着长安盛唐盛极而衰,残破凋敝,再到从五代、宋、金、元、明、清的逐步发展。

所以还是那句话,不去读书览史,是永远无法体会真正的“历史感”的。

一座城池的历史,在于城隍庙。西安的城隍庙,叫做都城隍庙,一个“都”字,说你了很多。

西安天坛,好像不开放,但是还是可以走近看看的。

西仓,西安人互通有无之地。

城里小巷子多走走,配合百度百科,你会看见历史的。

上高中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大雁塔,这就是历史感吧

所以有人说:西安这地方,是呆的越久才越能摸到它的脊骨,体会到它的味道。

其实是因为,你在这个沉积了无数历史的土壤上行走生活,呆的越久,耳濡目染,对中国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多,才发现,已经耳熟能详的站牌原来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点;每天上下班走过的路原来是历来大臣上朝的路线;原来你随意逛逛的某个公园,是在你倾慕已久的历史人物的故居地址上而建造。

原来你才发现,你每走过的一个地方,都重叠了无数或波澜壮阔或浪漫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不是异想天开的传说,不是天马行空的创作,而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史实,就在你脚下,就在你摸的这块石头上。成百上千年的时间经过,奇异而鲜活的史诗一直在你脚下,越叠越厚,越酿越香。

而所有这些,只是因为你不懂历史,你不知道而已。

说一个特别的,真的不考虑陵墓么?

西安的土地上埋着多少王侯将相,历史名人。站在他们的墓前,想着他们过去的丰功伟绩,到如今不过是过往云烟。而如今,他们就静静躺在你面前,那么近,鲜活的历史故事仿佛历历在目。

去西安吧,为自己崇拜过的王侯将相祭上一杯甘泉,添置一抔新土,也算是了却一桩情怀了。

相比与博物馆和城墙,去陵墓的游客真心很少,甚至茂陵和昭陵都没有开通旅游专线,我们当时过去是乘坐去县城的大巴车,中途下车徒步过去的。但是拜访王侯将相之陵墓,也是蛮有意义的。

这是茂陵,汉武帝之墓,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的茂陵博物馆,位于附近的还有几十座汉武帝手下将军臣子之陪葬墓,颇具规格,比较有名的有卫青墓,霍去病墓。

将军们的墓都蛮荒凉的,墓碑是清朝人设立,汉墓是没有碑的。附近有个茂陵博物馆,里面藏品还不错。游客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自驾游过来的,回程需要坐中巴去县城再坐大巴。也是蛮折腾。

接下来是昭陵,唐太宗李世民之墓,喜欢李世民的亲们一定不能错过。但是昭陵比茂陵更不好走,因为李世民是听了长孙皇后的话,依靠九嵕山而建的陵墓,因此昭陵在九嵕山顶,没有直达车,当时是雇车上去的,山路十八弯呀。但是山上视野非常好,很有王者气势。想来二凤和长孙长眠于此,必定也十分恩爱圆满。

这个是从山上俯瞰的照片,这九嵕山绵延数十公里,遍布唐朝皇帝和臣子们的陵墓,非常具有考古价值。山脚下有个昭陵博物馆,是依着徐茂公的坟墓建的,颇有藏品,收藏了很多墓碑。话说这个镇子名字叫烟霞镇,非常好听。。虽然镇子本身。。蛮破旧的。

最后当然是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啦!这个网上到处都有资料,就不过多介绍了。兵马俑坑真心很震撼!据说皇陵里面的世界更加精彩,但是没有挖掘,目测有生之年也不可能挖掘,只能留下无尽遐想了。

当然还有比较有名的武则天之乾陵,有著名的无字碑,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过去,否则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去西安市西北郊,看西汉时的城墙,你就会明白什么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北郊的大明宫从前也是如此,如今修了公园,怕是旧景难见了。

1.顺城巷,城墙下晒太阳下象棋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

2.环城公园早晨拉二胡吼秦腔的自乐社

3.新城广场边唐城墙的断垣

4.湘子庙街口的牌坊和湘子庙里红木的神像

5.青龙寺、卧龙寺、兴善寺、西五台、八仙庵、对了还有黄教的广仁寺和大清真寺(这个要钱)

6.都到回民街了那就顺便看看高家大院吧(也要钱)

7.陕师大老校区(能不能顺利混进去就靠你自己了)

8.革命公园现在免费了,里面的两个大土堆是当年土匪围城“二虎守长安”时候的“万人坑”,是这座城市关于战争的记忆

9.拉到近代了就提一下常宁宫吧,蒋介石的行宫,远是远了点,不过真的通公交

10.火车站附近有个叫“八办”的地方,不过好像只能从外面看看,题主可以猜猜是干什么的

11吃货表示凉皮、肉夹馍、泡馍、臊子面、葫芦头、定家小酥肉、沙家烧鸡、黄桂稠酒是西安舌尖上的历史,建议题主好好感受

“所谓学之大者…”算了,我不会文艺。作为一名在西安上了几年大学的我来说,回答这个问题简直没有什么问题了,像玄奘上表高宗建的大慈恩寺中大雁塔,太宗讨喜小公主建的小雁塔,威武雄浑的钟楼鼓楼,连绵不断的古城墙,历经沧桑的护城河,和忆古之年的秦始皇陵与他随葬的兵马俑,如骏马奔腾不息的骊山之上,看关中八大景之一的“骊山晚照”,观戏虐诸侯的烽火台,忆西安事变的兵谏亭,和传说中女娲补天的老母殿。往北游唐各大帝王游幸的华清池,尝一口养育各方的渭水河。去王宝钏守候薛平贵十八载的曲江寒窑,游一游释迦摩尼舍利藏身处法门寺,高宗武皇合葬的乾陵,和周边一些无关紧要的陵墓。站在丝绸之路起点“大唐西市”,眺望明朝三大城隍庙-“都城隍庙”,爬华山太白山,最后去回民街感受异族风情。这些我都没去过,你可以去看看,其实主要隆重推出的是我们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211”“985”工程,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副部级高校。是由杨虎城选址,于右任担任第一任校长,有时间来看看。

个人觉得,在西安,历史已经融入生活了,不需要那么多所谓的历史标志。

还有题主说的大明宫,也是后来重新盖的吧,真正的还在那片地底下呢,怎么能有历史感被你感觉到

个人更喜欢小雁塔,南小巷这类游人很少,比较幽静比较有感觉的地方。 强推小雁塔。

另外的话,觉得大唐芙蓉园也很不错,不过后期色彩比较重,但是很有“长安”的味道。

城墙也很赞,不管是在城墙上还是在城墙下走。

总之需要题主好好感受了,个人有个人的感觉。

2013年5月末,与同学踏上了凌晨的飞机,去到了遥远陌生的西安。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省外,这都让我对这次旅行有非常高的期待,我也非常傻地安排了非常密集的景点:陕西历史博物馆,古城墙,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回民街,兵马俑,华山......一路下来或多或少都有些许失望,看着文物被镶嵌在干净光鲜的博物馆里,看着静默的城墙上亮起不属于它的灯光时,更尤其是看着游人如织,导游一路吆喝之时,都禁不住深深地在心里无奈又叹息,历史在哪里?历史可能早已仙逝,只是它的肉体遗留在这不锈钢林丛罢。

进入正题,这趟西安行也并不全然这样令人失望,题主说的“真正有历史感的地方”,我遇到了,在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情况下。华山的门票其实还包含另一景点——西岳庙,很多人都没留意到,或没预留时间给这个地方,但就是这个地方给了我最深的感受,它本身其实并没有异常出彩的地方,兵马俑的神奇,城墙的浩大,它都没有,但它没有人声鼎沸,没有喧闹街市,它最多只有几个守门人,无人打扰,悄然无声,静默地安坐在华山脚下。

当我进入这个不怎么大的“庙”,我完全惊诧了,第一印象是少人,偌大的城墙包围着的这个地方,全程走下来遇到不超过10人。第二印象是古旧,里面的建筑看起来没有被翻新,没有加建,最多添置了少许基础设施——售票处和厕所,其余感觉上基本维持原貌,我说的维持原貌并不是说跟它“当年”的风貌一致,而是它保留了时间遗留在它身上的痕迹,最显然的是褪色。凡是有红漆的地方都褪成浅浅的猪肝红,木质的门和柱更是绽开大大小小的裂痕,还有一棵参天的大榕树,树干根本找不到一处光滑,里面到处有虫蚁安居,到处有垂坠下来的绿藤,这个画面其实相当震撼,就像看到一些非常有生气的东西布满在一个老态龙钟的老者身上一样,矛盾着,触目惊心着。

西岳庙里面当然不止这些,还有更多未明的碑石、凉亭、院落,我都看不懂,时间过去太长了,它们仍鲜活之时的人事已经慢慢远去,消失,剩下它们坚守,可能哪怕你只要静静在它们旁边站一站,你就不由自主地要走开,它们身上油然而散发出的一阵肃然之气,真能让人产生一种无端的畏惧。所以当我最初的亢奋散退后,当我不再狂热地到处拍照的时候,我忽然觉得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如今想来,我蛮确信这就是历史的厚重感,厚重的霸气,时间在它们身上下了苦功,你我都轻易破不了它。

在把里面的庙楼与亭子院落都走了一遍后,我从一个角楼走上了城墙,方方正正的城墙一览无余,仿佛属于了我们一样,往下看,有一大片黄色的麦田,往前看,顶高的华山就在眼前,没有来来去去的游客,没有音乐,没有手机,我忽然感到一丝幸福感,还有一丝恐惧感。这是在西安其他地方我都未曾感受过的,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没有过多的犹豫,我匆匆走完四分之一的城墙,就离开了这个地方,如果问我愿不愿意再去一次这个地方,可能我只能说,不知道呢。

关于西岳庙的历史,我全然不知,就在刚才,我尝试百度查看一下,但发现自己全然无兴致去了解这些,我发现自己更多地沉湎在想象中,当我跨过那个磨得破烂的门槛时,我脑海里忽然想到了世世代代的人都在这个门槛上抬起脚,又落下脚的画面,女孩挽起裙脚跨过去的样子,男孩蹦蹦跳跳跨过去的样子,甚至皇帝昂首挺胸跨过去的样子......我不了解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哪个妃子也没关系,我就是能感知到这个门槛上曾经鲜活过千万人,而我,也将随时间成为那千万人中的下一个。

可能所谓的历史厚重感,都是时间的隔阂之下,作为同类的我们隔着时空也能心意相通的错位感。

换一个地方,还你一个旁无二人的古城墙,兵马俑,大雁塔,你绝对都能感受得到,或者,你足够强大,屏蔽掉这人烟,这整个21世纪,你可能听到这些好不容易遗留下来的文物在沉默着什么。

我可能神经足够纤细,哪怕只要想想历史中的人们的举手投足,也能彻底震颤自己,何况帝王将相,成王败寇的斑斑血迹和千里孤坟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马寺齐云塔绕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