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觉得这些人放在水浒传武力排行里面武力智力给多少

三国里的刘备、水浒里的宋江,论武力和智谋都不及他们的一些手下,为何却能成为最高领导人?-刘备在三国里武力和智谋排第几 _星空五金网
你的位置:&&&文章正文……
刘备在三国里武力和智谋排第几
三国里的刘备、水浒里的宋江,论武力和智谋都不及他们的一些手下,为何却能成为最高领导人?
三国里的刘备、水浒里的宋江,论武力和智谋都不及他们的一些手下,为何却能成为最高领导人?
地位也只曾经是个官府的押司,宋江的一百单八将除去一些文弱的都比他勇猛,智谋如吴用高于宋江,论财富卢俊义,统帅诸多文武之才,难道这就是领袖的魅力、柴进多于他,他们为何都能凌驾于众多仁人志士之上刘备的五虎将武力及勇猛胜于刘备,诸葛亮、法正、庞统等智谋高于刘备
如果在游戏里,那叫“魅力”。所以说这和武力智力没有太大关系,前有铁牛陪宋江喝毒酒,后有关云长寻兄长千里走单骑,都是老大的人格魅力发挥着作用,坐了梁上的第一把交椅其一,在宋朝时代,“仗义”两个字还是在人们心中占据很大位置的,宋江号称及时雨,总能在关键时刻助人一把,关键他帮助的还都是一些能人其二,上面说了他帮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晁盖、吴用等人,后来宋江题反诗下大狱,晁盖尽起众兄弟去营救,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江的人格魅力其实,不管是宋江还是刘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得了人心,也没有什么刻章画符吹箫等专业技能,但他却做了众人的老大首先来讲刘备和宋江还是有区别的,但也有很多地方相像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有皇家血统,这是做老大条件之一其次,刘备以仁义著称,深的人心,论智谋人脉财力武力等不及手下很多人,此为其二其三,刘备可忍辱负重,常年寄他人篱下,作为老大要忍受多少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要是自恃清高的关羽或者脾气暴躁的张飞完全做不到刘备那样再说宋江,的确,你要是玩儿三国
如果在游戏里,那叫“魅力”。所以说这和武力智力没有太大关系,前有铁牛陪宋江喝毒酒,后有关云长寻兄长千里走单骑,都是老大的人格魅力发挥着作用,坐了梁上的第一把交椅其一,在宋朝时代,“仗义”两个字还是在人们心中占据很大位置的,宋江号称及时雨,总能在关键时刻助人一把,关键他帮助的还都是一些能人其二,上面说了他帮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晁盖、吴用等人,后来宋江题反诗下大狱,晁盖尽起众兄弟去营救,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江的人格魅力其实,不管是宋江还是刘备,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得了人心,也没有什么刻章画符吹箫等专业技能,但他却做了众人的老大首先来讲刘备和宋江还是有区别的,但也有很多地方相像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有皇家血统,这是做老大条件之一其次,刘备以仁义著称,深的人心,论智谋人脉财力武力等不及手下很多人,此为其二其三,刘备可忍辱负重,常年寄他人篱下,作为老大要忍受多少压力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要是自恃清高的关羽或者脾气暴躁的张飞完全做不到刘备那样再说宋江,的确,你要是玩儿三国
备,不论多少英雄豪杰都能让其为我所用,而且大家都很佩服。而且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气场,有足够的胸怀包容万物,宋江等人,都是领导的人的佼佼者,这些人的眼光往往很长远,首先就是能识别人才,但是刘备在死之前已经交代过此人不堪大用,比如挥泪斩马谡,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来,诸葛亮就木有识别出来马谡的才能,为人处世能力那可是一把手。还有就是团队的未来道路和目标筹划
大家在《三国演义》里看到的刘备是个很窝囊的人,但大家要注意,这是演义,是小说,不可信。它夸大了诸葛亮,贬低了其他所有的英雄豪杰(包括曹操,周瑜,以及我们的刘大耳同学等等)。首先,刘备武功不错:这在正史中没有详细记载,但是他前半生是个侠客,武功应该很好,而且要关羽张飞佩服你,没两把刷子肯定是不行的,另外,刘备一生都喜欢亲自带兵打仗,也可能是这个原因。第二,刘备会用兵:这在正史中记载的比较多,单就说破黄巾,火烧博望坡,击败刘璋军的冷苞、邓贤、张任等人(这跟诸葛亮毫无关系),就很值得赞赏。在汉中之战时,夏侯渊已死,“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先主遥策之曰:“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及曹公至,先主敛众拒险,终不交锋,积月不拔,亡者日多。夏,曹公果引军还,先主遂有汉中。”战争一直在刘备预谋下进行,这也可以看出刘备的军事能力。至于刘备为什么后来会输给陆逊这么惨,有很多解释:1 陆逊装孙子的本事太牛 2 刘备连失两员大将(或兄弟),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3 刘备的能力确实还是不错,但是陆逊毕竟比夏侯渊高一个档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刘备输给高手并不丢脸,况且刘备联营的对错与否现在还有争议。 第三,刘备的豪气: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太窝囊了,简直一无是处,到处寄人篱下,吃软饭,甚至被吕布说成“反复难养”的小人。打仗也是靠诸葛亮,凡是只要问诸葛亮“军师为之奈何”,顺便掉两滴“善良的眼泪”便可。其实刘备一点都不窝囊,而且是个性格豪爽之人,《华阳国志》:先主谓曰:“吾势虽不便,汝等百万来,未如吾何。曹孟德单车来,吾自去。”杨等必战,为先主所杀。 这是刘备南连刘表时,曹操派蔡阳去截击,刘备对蔡阳说的话,其中不难看出刘备草莽英雄的气息。1.《典略》曰: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这件事一方面显示了刘备的武勇,但更多的是刘备的急中生智和临危不惧,想想看,若是刘备只是一介武夫,十分勇敢的与贼兵拼命,或是慌张被杀,还会有日后的昭烈皇帝吗?2.《三国志》: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魏书》曰:刘平结客刺备,备不知而待客甚厚,客以状语之而去。是时人民饥馑,屯聚钞暴。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这不仅仅是刘备礼贤下士的真实写照,也说明了刘备的个人修养和超凡的人格魅力。3.《九州春秋》曰:备住荆州数年,尝於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因生肉而感概,千古英雄,几人有如此气概?4.《汉魏春秋》曰:刘琮乞降,不敢告备。备亦不知,久之乃觉,遣所亲问琮。琮令宋忠诣备宣旨。是时曹公在宛,备乃大惊骇,谓忠曰:“卿诸人作事如此,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引刀向忠曰:“今断卿头,不足以解忿,亦耻大丈夫临别复杀卿辈!”遣忠去,乃呼部曲议。刘备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仍然能保持镇静,不怒气冲冲,可见此时的刘备经过了岁月的洗练,不再是当年怒鞭督邮的年轻人了。5.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势危而不肯退,由此可见,刘备不仅不是窝囊废,而且十分勇敢好战,而法正......纠正一个问题,没有五虎上将,赵云不受刘备特别信任。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刘备和宋江都有共同特点就是&义“。他们都讲义气,所以很多人看好他,与此同时由于讲义气所以能被他们”义“所折服而跟着他的大多都不是出生名门也就是说大多都是”草根“。还有就是刘备是皇室(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有关。
刘与宋声望、仁义高(平时的点滴积累),知人善用,团结队伍。
他们都有威望和领导力,懂政治,跟现在好些局长、部长有什么区别呢,论才能什么的都不及下属,但照样是一把手!
《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红楼梦》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水浒传》宋江三打祝家庄,《西游记》孙悟空三打...……
吴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新版《三国演义》演员表 蜀:刘备--秦汉 诸葛亮--陈道明 关羽--胡军 张飞--赵小锐(李逵) 马...……
首先来讲刘备和宋江还是有区别的,但也有很多地方相像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有皇家血统,这是做老大条件...……
刘备骑的马是的卢,宋江不是战将,骑在马上就是装点一下门面,再说《水浒传》里不讲究马这种东西。所以他骑...……
水浒 鲁智深 大闹五台山 红楼 王熙凤 抄检大观园 林黛玉 焚稿断痴情 三国 诸葛亮 舌战群儒 徐庶...……
当然不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东汉末年。水浒传里的故事发生在宋代,而且三国里的领头人是刘备,...……
不是。 新版《水浒传》的扮演者是张涵予 百度百科里面有他的介绍:http://baike.baidu...……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羽——五关斩六将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张飞——大闹长坂坡……
博大精深是对的,但是说是捧这个就不太正确,西游记并没有捧佛教,只是在讲述佛教东传的现状,以及对现实的...
五金者,指金、银、铜、铁、锡五项金属材料之称,五金材料之产品,通常只分为大五金及小五金两大类。大五金指钢板、钢筋,扁铁、万能角钢、槽铁、工字铁及各类型之钢铁材料,小五金则为建筑五金、白铁皮、锁类铁钉、铁丝、钢铁丝网、钢丝剪、家庭五金、各种工具等等。就五金之性质与用途,应分钢铁材料、非铁金属材料、机械机件、传动器材、辅助工具、工作工具、建筑五金、家庭五金等八大类
Copyright & 2017
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对其真实性准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保证,有事情请发邮件到xkynjf#(把#换成@)[切换城市]
1共2页2) ? 2 :
location='read.php?tid=3114010&page='+page+'';}">2) ? 2 :
location='read.php?tid=3114010&page='+page+'';">Go
[08-31] 被忽略的真相——隐埋在《水浒传》中的几条暗线存档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一      说起《水浒传》中的正面人物,人们肯定首先会想到宋卢吴公等主角,以及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一干龙套。那么反面人物呢?最大的反派是谁呢?通常第一想到的会是高俅。那么如果非要找出个第二大反派呢?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想到蔡京?      其实高蔡两人堪称整部《水浒传》最大的两个反派,甚至可以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水浒传》的开篇就是从高俅开始的,正是由于他逼走了王教头,于是才接下来引出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等一干人物的故事。不过这段剧情的推动,基本上还是以人物命运推动故事剧情发展,在同一时间内成为主角的大多只有一个人。      那么到了什么时候,梁山英雄呈现出群体性出现的格局呢?应该是从“智劫生辰纲”开始的,随着这一事件的紧张,晁盖、吴用、宋江等真正的主角逐渐出现,并且将剧情发展引向了梁山这个地点。      可以说在《水浒传》剧情发展的过程中,“生辰纲”是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事件。那么“生辰纲”是怎么出现的呢?根源也就是梁中书要给老丈人蔡京送礼。      也就是说,整部《水浒传》由高俅而前戏、由蔡京而高潮,可见两人在书中的特殊地位。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高俅与蔡京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二      以往看《水浒传》,人们很容易存在一个思想误区,认为既然蔡京、高俅以及童贯等人既然都是奸臣,那么肯定会同流合污,相互间形成联盟关系对付忠义英雄。可问题是,如果他们“合污不同流”呢?为什么在奸臣之间就不会出现相互敌对、相互斗争的情况呢?      其实在忠臣之间很容易达成联盟,因为大家追求的都是正义感的实现,而正义感这种东西,并不会因为分享人数的增加而有所稀释。相比之下,奸臣们要追求的则是利益,这种东西你多了一点我就会少一点,所以奸臣之间从根本上使存在着利益冲突的,即使达成暂时的联盟,其内部也绝对不是铁板一块。在中国历史上,奸臣们相互之间的斗争,往往比忠奸之间的对抗更丰富也更精彩。      如果明白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结论,蔡京与高俅之间未必是联盟关系。事实上,通过我接下来的推论,你们会发现他们两人之间在暗地里是针锋相对的两大势力,而且正是他们之间的斗争推动了整部《水浒传》的发展。      那么在探寻蔡京与高俅真实关系的过程中,突破口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智劫生辰纲”这个段落。      我这人有个观点:这世界上绝大多数事情都应该是符合逻辑的,如果出现了一些不符合逻辑的情况,那么十有八九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一些被隐藏在背后的事实。如果加上了这些事实,那么原先的不符合逻辑也就会变成符合逻辑。      根据这一思路来看“智劫生辰纲”,会发现其中有几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暗线二      三      第一个不合逻辑的地方:生辰纲的秘密是被怎么泄露出去的?      在《水浒传》第十三回中,梁中书与蔡夫人在端阳节谈起生辰纲的话题,然后接下来在第十四回,刘唐就向晁盖通报了有关生辰纲的消息。那么刘唐的消息是从哪里来的?当然,对于这个问题也许存在着一个解释,那就是梁中书在四处搜买财宝的过程中走漏了风声,被刘唐这个局外人知道了。      但这样一种理由,又怎么解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呢?接下来梁中书一开始要求公开运送生辰纲,而杨志献策改扮普通运输队。问题是,晁盖、吴用他们通常情况下应该只能料到梁中书的计划,又怎么能够算到杨志的主意呢?如果不能准确确定对象的话,也不能精确地推算出时间以及运送人数。他们又怎么会向杨志他们下手呢?难不成他们在那里对每一拨路过的客商都下蒙汗药?这显然不可能。由此可见,晁盖他们对于生辰纲的信息了解,绝对不会仅仅来自于街头巷尾的外围传说,而是有非常确定的内幕消息。那么,这个内幕消息来自于哪里呢?      第二个不合逻辑的地方:晁盖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杀人灭口?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晁盖他们当时将杨志一干人等全部斩尽杀绝,那么他们的翻案手法也就无人知晓,安全系数可以增加不少。至于留下活口的做法,不仅留下了犯案手法的重要线索,同时他们几个的外貌也都被看到,具有很大的风险。比如之后白胜被捕,就建立在官府知道劫犯改扮贩枣客商的基础上。如果当时杀人灭口的话,这个问题根本就不会存在。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晁盖他们是不忍心杀人。但是翻遍《水浒传》,这些人哪有在杀人时产生抵触情绪的时候。或许还有人会说,抢劫罪和杀人罪的量刑不同,所以晁盖他们不愿意犯重罪。但是别忘了,他们抢劫的可是梁中书送给蔡京的礼物,要是真的被捕,那么几乎肯定也是死罪,基本不存在为了减轻罪责而不杀人的理由。      也就是说,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晁盖他们当时都应该杀掉杨志他们,但结果这一幕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第三个不合逻辑的地方:白胜到底分到了多少钱?      我们都知道,生辰纲总价值在十万贯左右。参与抢劫的总共有八个人,如果绝对平均分配,那么每人应该一万两千五百贯。当然,也许老大晁盖需要多分点,那么即便如此,马仔也有可能分到1万贯左右。或者再打个对折,五千贯应该是最低限度了。尤其白胜是在本土犯罪,犯罪过程中又扮演了最耗费体力的挑酒夫角色,没有任何道理使他到手的钱不到五千贯。      五千贯是个什么概念呢?据说北宋时铜钱与白银的兑换比例存在着不小的争议,那么不妨暂且采取一贯等于一两白银的说法,也就是说,白胜手里至少有了五千两白银。      在当时的话,拥有五千两白银至少也算是个小财主了。列位不妨假设一下,如果你拥有了这五千两,当时会干啥?去京城探望李师师姐姐?或者买个金翠莲当小妾?要不然也该搬离原址,去别处买地置业,从而确保安全系数。      可现实中白胜是怎么做的?居然是躺在家里睡大觉,似乎不像是一个拥有五千两白银的人的正常反应啊?就算是白胜为人低调、谨慎、不愿意乱花钱,那么再看看接下来的情况。就在白胜被捕的同时,官府从他家搜出了“一包金银”。怎么,本该拥有五千两的白胜,在还没有来得及寻欢作乐之前,怎么就只剩下“一包金银”了?      也许有人会说,“一包”毕竟是个虚词,也许是很大的一个包呢?但是在我看来,施耐庵在写作时其实是很慎重的,对于“一包金银”,还是存在着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的。不妨回到第十回,当时陆虞侯为了买通管营和差拨,送上的就是“一包金银”。参考此前陆虞侯买通董超薛霸时的气派,这包金银的价值估计也就是在十两到二十两黄金之间。之后在第六十九回,史进打算收买李瑞兰的也是“一包金银”。如果参考之后宋江见李师师也不过支付了一百两黄金,那么以李瑞兰的身价而言,估计“一包金银”最多也不过是一二十两黄金的价值。根据北宋黄金与白银的比率,大概是1比10左右。也就是说,在《水浒传》中的“一包金银”,大概也就是一二百两白银的数量(算起来也有十来斤,这一包也算沉甸甸了)。      怎么,闹了半天,白胜辛辛苦苦协助晁盖他们弄到了十万贯,结果自己只剩下了这区区“一包金银”?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四      以上这三个不合逻辑的地方,如果仅仅出现一个,那么还可以归咎为偶然因素。但是当它们同时出现时,就意味着背后还没有还隐藏着一个没有被公开的秘密。      而在探寻秘密的过程中,我们不妨先关注一个有趣的小细节:是否有人注意到杨志与刘唐的关系?从表面上看,两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关注一下绰号,难道不觉得“青面兽”与“赤发鬼”之间对仗得那么工整。当然,我的意思并非他们两人早就相识,但是绰号上的相似之处,让我们联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会不会他们两人是同一个人的属下?同样归属于一个对于“有色”人群存在偏好的上司呢?      这个可能性一提出,整个局面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了起来。根据这一思路,刘唐的上司和杨志一样,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是梁中书的手下。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解释以上提到的前两个疑点:      一,生辰纲的秘密是被怎么泄露出去的?   回答:是梁中书派刘唐通知晁盖(之后可能还有持续的情报传递),所以晁盖他们才能对杨志的行动了如指掌。      二、晁盖他们当时为什么不杀人灭口?   回答:大家本来就是自己人,又怎么会干出灭口的事情。      当然,这个大胆推论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梁中书为什么要让晁盖劫走生辰纲?毕竟在北宋时,似乎还不存在类似于保险公司之类的机构,因此也就不存在故意骗保的情况。梁中书这么做,到底图的是什么呢?      其实严格地说,这一主意并非来自于梁中书,而是他老丈人蔡京的主意。因为,晁盖集团根本就是一股由蔡京控制的江湖势力。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五      像蔡京这种位高权重的老太师,居然会和江湖人物扯上关系?看似不合理,但这其实是一种能够被理解的现实。作为身居高位者,蔡京有很多事情不方便利用白道势力出面,那么动用黑道力量往往会产生很直接也很隐蔽的效果。因此正如蔡京会在京城培植六分半堂一样,他在各地也都拥有各种黑道势力,晁盖集团正是其中的一股。      接下来或许有人会说,好吧,就算我们接受了晁盖从属于蔡京这样一个从来没听到过也没想过的结论,那么又为什么一定要安排晁盖来劫取生辰纲呢?      仔细分析一下,会发现“智取生辰纲”会给蔡京的势力带来如下好处:      其一,黑道势力之所以肯为蔡京卖命,自然还是受到利益驱动,蔡京必须拨发一定的款项,来换取黑道的效忠,并且维持当地黑道势力的正常运营,以及获得发展壮大的机会。那么根据原先的流程,梁中书的礼金安排专人押送前往京师,另一方面,蔡京又需要派人将活动经费秘密送交给晁盖,这一来一回的运费成本并不低。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让梁中书把钱交给晁盖,省去了繁琐的其它环节,效果却和原先完全一样。当然,像梁中书这样的朝廷官员,自然不可能公开送钱给黑道头子,所以“被劫”就成为了一个可以满天过海的途径。      其实《水浒传》中对此也有暗示,强调了前一年的生辰纲被其他强人劫走。据此推测,可能十万贯相当于一股黑道势力三到五年内的活动经费,因此前一年安排被其他隶属于蔡京势力的黑道劫走,这一年则轮到了晁盖获得拨款。      其二,无论晁盖还是蔡京,都希望这股黑道势力能够变得更强,从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可问题是,黑道势力怎么能够变强呢?财政补贴只是途径之一,但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黑道来说,更关键的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人手,二是组织。如果没有一批能打敢杀的亡命徒,那么黑道也就不称之为黑道;如果没有足以制约属下的威严,那么老大也就不称之为老大。      那么怎么才能在人手和组织上有所发展呢?以“智取生辰纲”为幌子的行动计划就是一种办法。通过这样一个契机,晁盖招募了包括阮氏三雄在内的一批新成员,并且检验了整个组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等能力。用黎叔的话来说,这次出来主要还是为了锻炼队伍。      其三,梁中书为什么派杨志来押送这批注定会被劫走的货物?因为他希望借此机会将对方驱逐出自己的阵营。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在此前的比武过程中,杨志先是伤了周谨,而后又与索超连番恶斗,一下子得罪了梁中书原来的那些老部下。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在这种情况下,杨志已经成为了梁中书的一个麻烦。要是直接赶他走,似乎自己会落下一个不尊重人才的恶名。可要是一直留着他,那么天晓得未来又会导致索超、周谨他们产生多少情绪。于是当“智取生辰纲”的计划产生之后,梁中书立即想到杨志是最合适的原因。在事件发生之后,杨志显然没脸继续回到大名府,就算回来,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治罪,以安抚索超等人所代表的元老派势力。      顺便说一句,前面提到了“青面兽”与“赤发鬼”之间的对仗关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刘唐应该是一个仅仅与梁中书单线联系的地下情报员,所以他和杨志在黄泥岗上还是陌路人。      其四、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借着“智取生辰纲”事件,可以乘势在官场打击那些蔡京的敌对势力。不妨看看在案发之后,济州府尹受到了怎样的威胁:“若十日不获得这件公事时,怕不先来请相公去沙门岛走一遭。”      可以断定的是,济州府尹应该不属于蔡京的门下,而且很可能是他敌对势力中的成员。按照正常情况,这样的案子怎么可能在十天内就成功侦破?那么到时候,蔡京就可以名正言顺了清除案发地点附近的所有敌对势力,完全该地区的一次官场势力大洗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取生辰纲”基本上属于“国会纵火案”的性质,成为一次出于政治目的而制造的事件。      蔡京集团的上述计划不可谓不出色,但很多时候,历史会因为几个小人物的介入而发生巨变。在《水浒传》中,何清的偶然出现,使得晁盖等人一下子就被彻底暴露。假如晁盖他们因此被抓的话,那么非但他们个人将被治罪,而且很可能在整个朝野引起一番大动荡。      好在这一幕并没有发生,因为《水浒传》表面上的第一男主角宋江及时通风报信给晁盖他们。那么,这个宋江到底又是何许人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关于宋江,我们先引用一段《水浒传》中对他的描述:      “那押司姓宋,名江,表字公明,排行第三,祖居郓城县宋家村人氏。为他面黑身矮,人都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上有父亲在堂,母亲早丧,下有一个兄弟,唤做铁扇子宋清,自和他父亲宋太公在村中务农,守些田园过活。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      关于这段描述,诸位发现什么问题没有?细看之下,会发现宋江在江湖上的地位,主要建立在“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的基础上。可问题是,宋江家里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他这么做吗?从“守些田园过活。”来看,宋家最多也只能算是一个当地的中等富裕户,似乎很难支撑他普济天下英雄的行为。要知道,宋江的名气遍布山东、河北两省,给人感觉几乎堪与柴进的江湖地位相比,但宋家却并不具备柴家那样的雄厚财力。所以宋家的财产来源存在着很大疑问。      另外撇开江湖地位不谈,宋江在官场也具有非同一般的影响力。之后在阎婆向官府告发宋江之后,知县百般维护他门下的这个小吏,想方设法为一个杀人嫌疑犯开脱,似乎并不是一个仅仅用江湖地位就能解释的现象。甚至之后当柴进初见宋江时,现场的情况居然是“柴大官人见了宋江,拜在地下”。这哪里像是庇护逃犯应有的反应,简直就像是下属觐见上司。      对于这一系列现象,存在着一个很合理的解释:宋江,他上面有人。      之前在通过论述蔡京与晁盖的关系,证明官场会有人尝试利用江湖势力,作为回报,有可能向江湖人物提供财政援助。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么就能解释在宋江身上出现的那两个疑问:      一,宋江为什么那么舍得花钱?   回答:因为背后有政治势力为他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      二,知县为什么不敢惹宋江?   因为宋江背后有庞大的政治势力作为靠山,小小知县自然不敢招惹。就连地位特殊的柴进,也不得不敬畏宋江背后的势力,因此摆出了一幅低姿态。      如果我们接受了“宋江上面有人”这样一个结论,那么势必出现下一个问题:上面的这个人是谁?      通常情况下,此类揭秘类文章总会不断地卖关子吊读者胃口,但我在这里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本系列论述拥有一个很明确的标题:“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所以论述到现在,喜欢动脑子的人肯定已经想到,宋江属于是高俅势力扶植的江湖势力。既然大家都不难猜到,那我又何必卖关子,所以直接在这里提前宣布,宋江上面的人正是高俅。      当然,提前宣布结论并不代表我不需要对高俅与宋江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关于证明这一点的论证,将在之后的章节中出现,我在这里就首先公布“大胆假设”的结果,稍候再介绍“小心论证”的过程。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宋江是高俅的人。那么接下来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作为高俅的人,他为什么要通知属于蔡京势力范围的晁盖等人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七      在论述宋江为什么要给晁盖他们送信之前,先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我在做出“宋江上面有人”的判断时,没有认为他其实是蔡京势力的人马。即使没有后面专门论述宋江从属于高俅的大前提,这种假设应该也并不存在。因为如果他是蔡京的人,那么整个“智取生辰纲”的计划本该要求宋江参与,至少可以主动搜索官府的信息,而不只是被动等待变化,但这一幕并没有实际发生,可见宋江与晁盖并不从属于一个集团。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宋江报信这个问题上。我们知道了宋江是高俅的人,通过本系列的开篇部分,又知道了蔡京与高俅之间可能存在着敌对关系(这一点也将在之后章节中逐步揭示,这里先把结论亮在前面,以便于说明问题),那么宋江怎么会去帮助敌对势力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需要面对另一个问题:如果晁盖他们当时落入法网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如果你是高俅的话,会不会希望以此为突破口,用“勾结江湖人物”这个理由一举扳倒蔡京呢?      如果你真的这么想,那只能证明你的政治斗争经验根本就及不上高俅。要知道,对于历朝历代的皇帝来说,臣下最犯禁的事情肯定不是结交江湖实力或者贪污受贿什么的,只要不危害到自己的皇权,有时候皇帝乐于看到自己的部下有些小污点,从而使自己在面对他们时不必拥有道德自卑感。所以对于蔡京这类位高权重的大臣来说,除非罪名是“谋反”或者“ L后宫”之类的级别,否则根本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他在宋徽宗心目中的地位。诸如自导自演抢劫案之类的案由,肯定不会被宋徽宗放在心上。      更何况,如果蔡京足够高明的话,甚至反而可以利用晁盖集团落网的机会,暗地指使他们自认是接受他人的指使,反过来诬陷高俅等人。所以逮捕晁盖对于高俅来说,是一件收益小、风险大的事情。但当时捕头们通过逮捕白胜,已经基本确证了晁盖等人就是案犯,即便是高俅以及party羽,也不可能堂而皇之地否决这一判断,而是必须面对官府即将出面逮捕晁盖等人的情况。一旦这批人全数落网,那么随着审判的进行,极可能导致蔡高两家的势力不得不发生直接碰撞的结果,其结果恐怕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正是在这种两难局面下,宋江出面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从表面上看,他是出于朋友义气向晁盖通风报信,可实际上,他是以高俅集团代言人的身份向蔡京集团的晁盖等人进行摊牌,表示已经知道了蔡京集团内部玩的那点小花样,警告晁盖必须带着他的人马离开原先的势力范围,这么一来,宋江也就可以代表高俅的势力,完成对于当地黑道的全面接管。这就好像香港黑帮片中常见的情况那样,一派老大抓住另一派得罪警方的把柄,将对方逼走,从而实现抢地盘的目的。至于影片中的“油麻地”、“旺角”,在《水浒传》中就变成了郓城县。也就是说,虽然高俅集团没能利用“智取生辰纲”事件一举扳倒蔡京集团,但至少实现了一点削弱对手、增强自身的目的。      对于晁盖来说,由于有把柄在对方处,也就只能接受被逼走的结果。要命的是,由于不能轻易暴露自己听命于蔡京的真相,因此这一事件在江湖上流传的说法,就是“及时雨”甘冒风险救了晁盖等人,成为了他们的大恩人,这也成为宋江乃至高俅集团在本次事件中的一大收获。      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晁盖不得不带着他的部下以及生辰纲,离开了经营多年的势力范围。这里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此前在谈起“智取生辰纲”三大疑点时,最后一个疑点是白胜为什么只分到了“一包金银”。现在可以对这个问题给出答案:因为生辰纲根本就是晁盖集团所获得的活动经费,自然就不可能被随便分给属下。白胜分到的“一包金银”,基本上属于工资、奖金的性质。至于这笔钱的大头,也就是书中描写晁盖他们离开时所带走的“五六担”,则被作为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当时各处存在着大量山寨的情况下,晁盖他们为什么会选择梁山呢?这个决定又和蔡京与高俅之间的斗争存在着什么关系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暗线二:梁山话事人到底姓蔡还是姓高?      八      如果你是晁盖的话,当时在选择逃亡去向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路程远近?安全系数?发展前景?或许这些因素都重要吧,但有一点可能比这些都重要,那就是在未来的新去处,晁盖必须要能当老大。以他蔡京集团驻郓城县情报站站长的身份,以他手下吴公刘阮这些手下的强悍程度,再加上生辰纲所带来的雄厚财力,如果投奔桃花山、在李忠、周通之流手下当个马仔,各位觉得有可能发生吗?所以说,晁盖要去的地方,肯定是一个他有把握当上老大的地方。      从结果来看,晁盖的确在梁山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实现目标的基础是什么呢?因为王伦太弱?恐怕这只是一个次要因素,真正的关键,在于林冲玩了一把无间道,出手干掉了王伦,并且奉晁盖为山寨老大。假如当时林冲没有出手,又或者林冲在出手之后非要自己当老大,那么晁盖的计划都有可能无法实现。      那么,林冲当时的表现只是出于偶然吗?当然不是,我之前已经说了,晁盖要去的地方,是他有把握当上老大的地方,所以像林冲的无间行为肯定是早在晁盖的计算之中,而不是偶然因素所导致的结果。问题是,晁盖凭什么认定林冲会帮自己?答案很简单,因为林冲也是蔡京的人。      林冲之所以由八十万禁军教头变成了一个逃犯,根源在于他与高俅之间的矛盾,可以说是被高俅害得家破人亡。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像这样一个与高俅结下不共戴天之仇的对象,自然很容易被蔡京的势力所拉拢。甚至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林冲根本一开始就是蔡京安排在军队内部的人,正因为如此,高俅才会想方设法陷害他,至于所谓高衙内觊觎林妻美色不过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借口。      林冲与高俅势同水火,从属于蔡京势力的晁盖等人却选择投奔林冲,这也是证明高蔡之间存在着严重矛盾的证据之一。最后在林冲的协助之下,晁盖果然坐上了梁山老大的位置。那么为什么老大不是林冲呢?估计蔡京集团内部还是存在着一些等级制度,比如晁盖一开始在担任郓城县情报站站长时可能获得了少将头衔,吴用和公孙胜这两个副站长可能是上校头衔,林冲也许只是中校,所以必须排在他们三人之后。但林冲这个中校同时可能还有诸如情报处处长、行动组组长或者机要室主任之类的职务,所以就要比同样是中校但没有实职的刘唐高出一点。      好了,先不纠缠梁山上的头衔问题,在稳定局面之后,晁盖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答案是该收拾一下宋江了。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不过要想收拾宋江可并不容易,前面已经提到过,由于晁盖、宋江都没有在江湖上公开自己的政治背景,因此在普通人看来,宋江还是晁盖他们的救命恩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动用黑道力量去暗杀宋江,那么势必导致晁盖集团被认为“恩将仇报”,显然不利于这个情报站的未来发展。所以在《水浒传》第二十回中段,虽然晁盖提出要报答“宋押司、朱都头两个”,但吴用却表示暂时不急,而且只提到了宋江一个人,却没有接朱仝的话头。      《水浒传》中的原话是这样的      晁盖再与吴用道:“俺们弟兄七人的性命,皆出于宋押司、朱都头两个。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今日富贵安乐,从何而来?早晚将些金银,可使人亲到郓城县走一遭,此是第一件要紧的事务。再有白胜陷在济州大牢里,我们必须要去救他出来。”吴用道:“兄长不必忧心,小生自有谋划。宋押司是个仁义之人,紧地不望我们酬谢。然虽如此,礼不可缺,早晚待山寨粗安,必用一个兄弟自去。白胜的事,可教蓦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好脱身。我等且商量屯粮,造船,制办军器,安排寨栅、城垣,添造房屋,整顿衣袍、铠甲,打造枪、刀、弓、箭,防备迎敌官军。”晁盖道:“既然如此,全仗军师妙策指教。”吴用当下调拨众头领,分派去办,不在话下。      这段对话如果概括地对其真实意图进行解读,内容其实是这样的:      晁盖:老吴啊,你说咱们几个怎么会沦落到现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的?还不是宋江和朱仝他们两个给逼的?此仇不报,非为人也。早晚找人去郓城县干掉他们,这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吴用:盖哥,这个事情可不能着急,我有自己的打算。宋江这个人背景很深,轻易可动不了他,至于朱仝不过是一个小角色,也没必要理睬他。当然,我们不是不行动,而是等这里站稳了脚跟,再把白胜从条子那里搞出来,到时候再搞点ammo,然后等待下手的时机。      晁盖:既然这样,那么这件事情就全交给你去办了。         由此可见,要想动宋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有趣的是,《水浒传》在结束了上述描写之后,突然插播了一段广告,用不少篇幅描述了济州府尹被新太守取代的内容。如果只是从传统的阅读角度来看,这段描写似乎有点多余,除了能为施耐庵(或许还有罗贯中)多骗一点稿费之外,对于剧情没有任何推动作用。      但如果从蔡京和高俅两大势力进行对抗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这段描写其实很重要。还记得我之前论述“智取生辰纲”对于蔡京集团的好处吗?其中第四点就是借这次事件,完成案发地区官场的一次大洗牌,铲除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势力。结果这一推测,在最新章节中果然得到了验证,随着济州府尹的下台,意味着蔡京集团在白道争斗中还是达到了部分目的,所以作者也必须交代一下这次官场变动。      截至目前为止,蔡京与高俅在“智取生辰纲”事件中基本打了一个平手。其中蔡京在白道取胜,用自己的人出任济州府尹。但高俅也在黑道扳回一城,铲除了对手经营多年的郓城县情报站,并且由宋江的人马取而代之。      问题是,宋江在这个位置上又能坐多久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晁盖很快就出手了,而且手段很毒辣,基本上就是“借刀杀人”。在《水浒传》原文中,晁盖派出刘唐送一封书信和一百两黄金给宋江,在常人看来,这是一次很够义气的报恩行为。可仔细想来,这里面存在着一个严重的漏洞,晁盖为什么要写信呢?      或许有人会说,写封感谢信能算什么漏洞呢?但别忘记,这封信的内容,可是涉及到了宋江包庇晁盖等人的行为,一旦被人发现,对于已经在梁山上的晁盖自然不会有丝毫影响。可对于宋江来说,就肯定无法继续维持其好形象了。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是不得不采取写信的方式。比如晁盖要是派出一个小喽罗去送信,而宋江根本不认识这个小喽罗,或者小喽罗并不清楚整件事情,那么还是有必要写一封信来证明身份和来意。可事实上,晁盖派出的是小喽罗吗?他派出的刘唐,根本就经历了宋江通风报信的那一幕。而且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刘唐找到宋江时,还没等他出示信件,两人就已经接上了头,由此可见书信实在并非重要之物。如果要表示感谢,让刘唐亲口表达一下也就行了,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可能被用来指证宋江的书面证据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晁盖根本就想提供一份指证宋的证据,通过曝光对方的犯罪行为,来让官府来收拾他,而且自己还不至于落下一个坏名声。顺着这一逻辑,我们不难想到,宋与阎婆惜之间的相识根本就不是巧合,而是晁盖专门派出的美女特工,确切地说,这是吴用“小生自有谋划”的核心内容。      吴用的整个计划是这样的:一、派出阎婆惜、阎婆、王婆等得力女特工,通过美人计,安排阎婆惜牺牲色相混到宋身边;二、派出晁盖以前在情报战的手下、依然潜伏在当地的张文远,与阎婆惜取得联系,为了在联系过程中掩人耳目,两人假扮夫妇,实际上两人之间可能只是革命战友关系、张文远每晚坚持摇床而已;三、派出刘唐送信给宋,信中内容明确确认宋的犯罪事实;四、安排阎婆将宋拉至阎婆惜处,而后者偷走书信;五、安排阎婆惜出面告发宋,一方面由于她已经取得了宋情妇的身份,告发起来更有可信度,另一方面张文远会在衙门里面予以配合,最后达到将宋治罪的目的。      以上这个计划可以说十分周密,或许观看《水浒传》特别仔细的人会找点小漏洞,那就是根据原文,宋原本打算将书信烧掉(证明他具有很高的革命警惕性,预感到这里面可能存在着阴谋)。原文如此:“我本欲在酒楼上刘唐前烧毁了,他回去说时,只道我不把他来为念。正要将到下处来烧,却被这阎婆缠将我去。昨晚要就灯下烧时,恐怕露在贱人眼里,因此不曾烧得。”      那么假如宋江的动作快了一步,在阎婆找到他之前就烧掉了,吴用的计划岂不是要落空?事实证明,这种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吴用早就准备了第二套行动方案。不妨再看一下原文中的以下内容:      刘唐道:“哥哥大恩,无可报答,特令小弟送些人情来与押司,微表孝顺之心。保正哥哥今做头领,学究军师号令非比旧日,小弟怎敢将回去?到山寨中必然受责。”宋江道:“既是号令严明,我便写一封回书,与你将去便了。”      看到了吗?吴用根本就做好了充分准备,除了给宋江写了一封信之外,还安排刘唐死缠烂打地要到了一封回信。即便宋江烧掉了信,或者阎婆惜没能拿到信,那么吴用也会安排刘唐在不经意间将回信遗落在容易被官府发现的地方,或者就是直接交给张文远,同样可以起到法办宋江的效果。如果不是这种解释,就很难理解书中为什么还要浪费篇幅,描述宋江写回信的情况。      好了,我们已经充分地了解了吴用的计划,看上去似乎应该无懈可击。但问题是,吴用毕竟不是宋江,他虽然在智商上超过了对手,但却很难体会到作为一个领袖应该具备的那种狠劲,结果计划的最后一步出现了问题:宋江在及时发现了这一阴谋之后,直接出手干掉了阎婆惜。      那么这和原先的计划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在于,根据原计划,宋江在被告发之后应该被关入大牢,也就是活动能力受到了限制,不可能再影响到晁盖集团的利益,后者也有机会重新在郓城县建立情报站。然而根据实际情况,宋江虽然多了一条杀人的罪名,但却获得了自由行动的权力。至于他接下来的一系列行动,则让晁盖他们尝到了大苦头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当然,在让晁盖尝到苦头之前,宋江首先需要摆脱目前的困境。在案发之后,他之所以能够成功脱身,主要得益于朱仝的帮助,由此可见,朱仝应该同属于高俅的势力范围,而且基本上算是宋江的下属,可能有个情报站副站长之类的职务。当然,在此前段落中,朱仝也曾“帮助”晁盖他们逃脱,但考虑到当初本来就是高俅集团要逼走晁盖等人,所以朱仝的所谓“帮助”,归根结底还是出于宋江的指使。      顺便说一句,从现在开始,在阅读本文或者直接阅读《水浒传》的过程中,希望大家都能具有一个意识,那就是看到一个新入伙的英雄好汉时,首先想一下,到底他从属于哪个派别。蔡系?高系?还是中间派?未来在108将齐聚梁山之后,我还会专门对于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在得到朱仝帮助、获得离开郓城县的机会时,宋江关于未来去处存在着三个选择。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小可寻思有三个安身之处:一是沧州横海郡小旋风柴进庄上,二乃是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三者是白虎山孔太公庄上。”      分析一下这三个去处,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首先,这三个人的特点完全不同,柴进是没落贵族,花荣是现任官员,孔太公则是当地土豪,各自承担风险的能力完全不同,将他们相提并论在一起是件很奇怪的事情。另外,从之后的章节来看,宋江此前从来没见过柴进,和花荣也已经有好几年未曾想见,又凭什么认为他们一定会收留自己这个重案犯呢?      然后再从接下来的实际情况来看,宋江一开始先去投奔柴进,呆了一段时间以后又去找孔太公,然后又隔了一段时间后去找花荣,这样一种到处旅游的方式,与他作为逃犯的身份相符吗?      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上述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首先,柴、孔、花都属于是高俅集团驻扎在各地的情报站,因此无论对方公开身份如何,都会全力以赴地保护宋江这个同志。其次,宋江虽然丢掉了郓城县情报站站长的职位,但考虑到他之前在对付晁盖集团时的出色表现,估计又被高俅集团委以诸如少将特派员之类的职务。因此定期前往柴、孔、花等情报战的举动,主要目的不是为了避难,而是一次代表总部进行的巡查行为。      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柴大官人见了宋江,拜在地下”的情况。根据这种表现,估计柴进存在着一些把柄,比如可能贪污了高俅集团拨给他的活动经费,或者接连几次行动宣告失败,因此很担心总部对其怪罪,自然就会在宋江面前表现得格外谦卑。      在《水浒传》的原文中,宋江在柴进处遇到了武松,接下来的章节开始描述武松的遭遇,直到在孔家庄再次遇到宋江。考虑到武松的段落与蔡高争斗这条主线暂时没多少关系,所以在这里不作论述,还是继续围绕着宋江的巡视路线。在离开了孔家庄之后,宋江前往清风寨“投奔”花荣。但这一次,他的任务却不仅仅是巡视那么简单。先让我们来看看,宋江到底为什么会离开白虎山投奔清风寨呢?根据书中的原文,宋江是这样解释的:“我家近日有书来,说道清风寨知寨小李广花荣,他知道我杀了阎婆惜,每每寄书来与我,千万教我去寨里住几时。”      通过这样一段文字,我们知道是花荣死缠烂打地非要宋江去他那里。那么普通人会产生怎样的印象呢?第一,花荣跟宋江的交情实在不浅,明知对方是被通缉的杀人犯,仍然非常主动地要求接纳;第二,花荣在清风寨应该有能力搞定一切,所以虽然宋江有官司在身,虽然清风寨属于go-vern-ment机构,但他还是有绝对把握保护好宋江。      但只要接着往下看,就会发现这两点印象都不是真相。首先从交情来看,后面花荣在见到宋江时表示“自从别了兄长之后,屈指又早五六年矣”。倘若真是过命的交情,又怎么可能那么多年都没有见面?其次,从结果来看,花荣在清风寨只是一个副职,位列刘高之下,根本不是当地的一把手,同时还有可能受到青州府黄信等人的牵制。      也就是说,仅以对于宋江的保护而言,花荣的能力肯定不如柴进,至少对方还有一份可以装装样子的丹书铁券。与孔明、孔亮相比,将宋江安置在清风寨则意味着更多暴露在官府面前,隐蔽性也有所不及。由此可见,在宋江可能选择的这几个去处里面,清风寨差不多是安全系数最差的一个。但就在这种情况下,花荣还连番写信邀请宋江,大家不觉得奇怪吗?      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花荣写的其实不是邀请信,而是求助信。从清风寨的形势来看,花荣原本是这里的老大,也就是为高俅集团争取到了一块势力范围。但用他的话来说,“近日除将这个穷酸饿醋来做个正知寨”,也就是朝廷派了一个文官来作为花荣的上司,这样一来,高俅的势力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遏制。      而且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出任正知寨的刘高,应该是从属于蔡京的势力。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花荣与刘高之间的矛盾,核心在于武将与文官的地位高低,明明前者更具有战斗力,却偏偏要受到后者的节制。那么我们不妨看看高俅和蔡京的职位。前者是太尉,地位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或者参谋总长,也就是大多数武将的领导。至于出任太师的蔡京,显然就是文官们的领袖。因此在清风寨用文官制约武将的想法,很有可能就来自于蔡京,而且一旦这一模式在清风寨试点成功,甚至有可能在全国各个据点掀起一个“军事学大寨”的浪潮。      所以无论花荣还是高俅集团,都希望能够破坏蔡京集团的计划,在清风寨铲除掉刘高。而在这样一个需要与晁盖集团作斗争的关键时刻,人们首先想到了宋江的名字,毕竟他此前在郓城县曾经有过成功驱逐晁盖等人的成功经验,之后又在对方的暗算之下全身而退,正在成为高俅集团内的一张王牌。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花荣一再写信求援,希望特派员能到清风寨指导工作。      事实上,宋特派员的确很快就表现出明显高出花荣等人的斗争经验。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当然,宋特派员不可能只靠自己一个人来对付刘高,在前往清风寨之前,他首先召集了高俅集团散落在各处的零星势力,也就是燕顺、王英、郑天寿这些人。而在获得了帮手之后,宋江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刘高的行动计划。      在这些计划中,关键并不是除掉刘高这个人本身,因为这场斗争牵扯的并不只是刘高与花荣这两个人之间的恩怨,而是两种运营模式的斗争。对于宋江来说,必须从根本上粉碎蔡京集团这种在地方军事据点安排文官来领导武将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确保高俅集团还能维持在各个军事据点的势力范围。      所以在对付刘高时,宋江并没有直接了当地安排花荣或者燕顺干掉对方,而是接连以一系列行动彰显出文官在军事斗争中的无能。让我们来看看宋江的步骤:      第一步,安排王英将刘高的妻子挟持上山,众所周知,王英是个好色之徒,而刘高妻子又颇有几分姿色。因此当刘高妻子被抢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会认定刘高已经戴了绿帽子。即使刘高妻子回来之后编了一个自己怒斥盗贼得以脱身的谎言,但肯定无法获得任何人的信任。在第一步结束之后,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笔杆子保护不了老婆。”      第二步,宋江故意以暴露自己的方式,使得自己遭到刘高的逮捕,然后使得花荣有理由动用武力来抢人。在抢人过程中,花荣依靠自己的神箭术威震全场,让刘高的部下望风而逃,刘高却无法拿出应对措施,最后只能将宋江放走。在第二步结束之后,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笔杆子保护不了部下。”      第三步,宋江背地里又串通同属高俅势力的黄信,安排他来到清风寨。从表面上看,黄信似乎是帮助刘高擒下了花荣,可实际上,正是在黄信的撺掇之下,刘高才会放弃相对坚固的军事据点开始远行。不妨看下原文中的这一段:      花荣便对黄信说道:“都监赚我来,虽然捉了我,便到朝廷,和他还有分辩。可看我和都监一般武职官面,休去我衣服,容我坐在囚车里。”黄信道:“这一件容易,便依着你。就叫刘知寨一同去州里折辩明白,休要枉害人性命。”      请注意这段话里面隐含的几个信息:第一,“可看我和都监一般武职官面”,明明就在暗示两人同属于高俅的武将集团;“休去我衣服”,显然是为了之后迅速投入战斗;“就叫刘知寨一同去州里折辩明白”并非花荣的要求,黄信却主动接过话来,分明就是为了实现将刘高骗出清风寨的目的。毕竟在清风寨干掉刘高会遇到的阻力更大,一旦出现在野外,刘高也就失去了所有的保护。      可怜的刘高,在宋江这一系列计划中只能任人摆布,由于轻信了黄信,结果他随同对方一起押运宋江和花荣,结果在途中遭到了燕顺、王英、郑天寿等人的伏击。其中还有这样一段描写:“花荣已把自己的囚车掀开了,便跳出来,将这缚索都挣断了”在正常情况下,囚车和绳索的双重禁锢怎么会这么容易被突破?分明是黄信当初做了手脚,确保花荣在关键时刻可以轻松脱身。最后的结果,就是黄信假意败走,将刘高留给了宋江等人来处置。在第三步结束之后,人们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笔杆子保护不了自己。”      作为一个军事据点的文官领导,刘高既保护不了老婆,也保护不了部下,最后连自己都没能保护到,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耻辱,而是意味着“笔指挥枪”运作体系的崩溃,使得其它地方难以继续推行这一模式。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斗争中,宋江完成了一次对于高俅集团至关重要的胜利。      在那之后,经历了一些波折之后,秦明、黄信乃至吕方、郭盛等人也纷纷投奔宋江,聪明人不难想到,这些都是高俅分布在各地的部下,现在统一交给宋江指挥而已。而在拥有了这些本钱之后,宋江开始将目标指向了梁山。 对于宋江他们来说,在干掉了刘高夫妇之后,原本似乎可以继续留在清风山,但他们结果却是放弃了清风山转而投奔梁山。关于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书中原文是这样写的:      小喽罗探得事情,上山来报道:“打听得青州慕容知府申将文书,去中书省奏说,反了花荣、秦明、黄信,要起大军来征剿,扫荡清风山。”众好汉听罢,商量道:“此间小寨,不是久恋之地。倘或大军到来,四面围住,如何迎敌?”      这样一段描述,看似合情合理,但如果和之后的情况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存在着明显的漏洞。书中曾经写明,青州府范围内主要有三处山寨,除了清风山之外,还有二龙山和桃花山。以宋江等人未到之前的实力而言,二龙山应该是实力最强的,至于拥有三位寨主的清风山,实力方面至少不弱于周通、李忠所在的桃花山。而在秦明、花荣还有黄信加入之后,应该说清风山的实力已经凌驾于三山之首。      如果说清风山畏惧官府征剿的话,那么桃花山、二龙山岂不也该闻风而逃,尤其是实力最弱的桃花山。要是慕容知府从官府借调的大军在清风山找不到攻击目标,那么顺手灭掉桃花山似乎顺理成章。但是从后文来看,在清风山发生重大事件之后,无论二龙山还是桃花山都没有因此撤离,而且也没有受到打击,可见他们并不惧怕官府的围剿,或者就是慕容知府那里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大军。既然连桃花山都不怕,清风山有什么可怕的?要知道,青州府战斗力最强的秦明、黄信,此时都已经在清风山上,应该只有青州府怕清风山的道理,而不是相反。      另外,此后当呼延灼沦落到青州时,他也曾率军攻击桃花山,结果二龙山稍一援助就足以确保桃花山无虞。甚至为了救出孔明,二龙山敢于点起人马来攻打青州府。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当时清风山都没有因为惧怕官府而逃遁的道理。      所以说,宋江之所以要率领清风山的一干人等上梁山,并非迫于无奈的被动选择,而是一次主动的战略出击,目标就是从原先被蔡京集团牢牢控制的梁山据点那里,为高俅集团争取到一块根据地。因为当时从全国形势来看,如果任由晁盖等人在梁山做大,那么势必导致蔡京在黑道的势力不断膨胀,所以宋江希望在这种膨胀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抢先占领这个召集天下黑道势力的制高点。      对于宋江来说,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那就是当初在郓城县逼走晁盖等人时,对外公开的说法是“救”了对方,所以他在舆论上是晁盖等人的恩公。除非对方愿意公开自己实际上听命于蔡京的黑幕,否则就必须在表面上对宋江感恩戴德。所以在手下拥有秦明、花荣等一干好手之后,宋江就可以凭借自己的面子,将他们送上梁山。      更何况,即使没有这层因素,晁盖他们也未必能够将秦明、花荣拒之门外。别忘记,当初林冲干掉王伦的理由是什么?正是找了他不愿意接纳天下英雄这个借口。所以当秦明、花荣带着宋江的推荐投奔梁山时,即使晁盖明知这其实是来抢地盘的一伙人,但至少在表面上还得装出欢迎的态度,否则就会在舆论上失分,从而影响到梁山未来对于人才的吸引力。      但是在率队前往梁山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意外事件:宋江由于从石勇那里收到了号称是宋清寄来的一封家信,听说父亲病故,因此不得不撇下大队人马回家奔丧。可当他回家时,却发现父亲根本没有死。那么在这封家书背后,到底又隐藏了怎么样的真相呢?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说到这封家书的真相,不知道是否有人会有如下猜测:家书来自于晁盖集团的伪造,目的是为了让宋江和大队人马分离,将他骗回郓城县然后加以谋害,宋江接下来的被捕也是计划的一部分。这种猜测具有可能性吗?      根本不可能!      不妨让我们再看一下书中的原文,就在石勇将报丧信交给宋江之前,两人之间存在着这样一段对话:      宋江见说,心中疑惑,便问道:“你到我庄上住了几日?曾见我父亲么?”石勇道:“小人在彼只住的一夜,便来了,不曾得见太公。”      大家看出问题了吗?假如宋太公此时真的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宋清不打算戴孝三年,至少也该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内披麻戴孝。从时间来看,宋江在清风寨被捕的时间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正月十五,之后经历的一系列变故,在时间上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天。至于宋太公去世的时间,在书信上写的是“于今年正月初头因病身故”,而石勇前往宋家的时间,自然会早于他与宋江相遇的时间。也就是说,当石勇抵达宋家时,时间肯定还在“断七”之内,宋家上下应该当初都是办丧事的场面,宋清也该以披麻戴孝的形象示人。在这种情况下,石勇没有任何理由不知道宋太公去世的消息,而不是仅仅回答一句“不曾得见太公”。      所以说,无论石勇真的来自于宋清那里还是受到晁盖集团的派遣,这样一个天大漏洞的存在,都应该引起宋江的怀疑,至少也该多问石勇几句,打听一下家里的丧事场面。但宋江却根本没有追究这个疑点,而是马上赶回家中。对于这种现象,只存在着唯一的一种解释:这封家书根本就是宋江找人伪造的。所以他才不会针对疑点提出问题,至于回到郓城县之后,他和家人聚首之后编造出了宋太公要求宋清写信催宋江回来的谎言,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宋江为什么要伪造这样一封家书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想上梁山!      在分析宋江为什么不想上梁山的原因之下,不妨先让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当时宋江率领一干人等齐上梁山之后,那么晁盖集团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      如果我是吴用的话,会用以下手段来对付宋江等人:      一、以盛大仪式欢迎宋江,摆出一幅热烈欢迎恩公的姿态,以争取到舆论的支持;      二、在山寨内部秘密宣布,由于宋江等新成员的加入,原先头领、喽罗的待遇被迫有所削减,从而以“僧多粥少”的情况,激起山寨原成员对于外来势力的不满;      三、在表现出对于宋江高度敬重态度的同时,暗地里指示山寨头领与新上山的头领发生点摩擦,比如林冲找秦明比武、或者阮氏兄弟把花荣推到河里等等;      四、在通过以上措施达到在山寨内部形成族群对立的效果之后,正式开始行动:首先,利用王英好色的特点,故意为他制造调戏晁盖家女眷的机会,要是王英不上钩,那么索性直接栽赃给他,无非就是撕烂几件衣服、弄脏一条床单的事情;其次,随着王英有可能受到严惩,与他同样来自于清风山的头领自然不能袖手旁观,这样就可以把郑天寿和燕顺也拖下水;其三,对于同行者在梁山遭遇愿望的情况,“霹雳火”怎么可能视若无睹,而只要秦明也介入其中,那么黄信和花荣也就势必卷入到争斗之中,最后形成新成员与老成员之间的一场大火并。      五、在这样一场大火并中,晁盖方面具有绝对性的优势。首先从山寨头领的人数上,他们稍稍多于包括宋江在内的这些新头领。至于军队的人数,根据书中的记载是“三五千”对“三五百”,旧势力具有10倍的优势。所以只要火并发生,那么获胜的肯定是晁盖一方。      六、作为新头领们之中的领袖,宋江本人或许并没有太多把柄可以被抓到。但是在一场混战中,“或许”就会有些冷箭、毒镖什么的击中“倒霉”的宋江。在那之后,晁盖、吴用等人无非也就是哭上几嗓子、大办丧事以表示对于恩公的哀悼而已。      当然,如果上述这些情况真的出现,外界或许也会对这次火并以及宋江之死提出些质疑。可对于晁盖来说,毕竟此举一举将宋江的势力彻底歼灭,就算付出一点名声上的损失也值得;更何况,只要把几个关键人物尽数干掉,外界又怎么可能知道火并的真相?到时候完全可以由晁盖、吴用他们自由解释。      正是由于看到了这些危险的存在,考虑到目前上山的势力还不足以在梁山上压倒晁盖,所以宋江才决定暂时不上梁山,并且故意伪造了一封可以让自己脱身的家书。但是,难道只要宋江不上山,刚才假设的那场大火并就不会发生吗?      是的,只要宋江不在,来自清风山的这些头领们就是安全的。在行军打仗时,总是要强调两军互为犄角之势、强调奇正结合。那么宋江与大队人马分开,也就形成了一种互相呼应的效果。当然,晁盖他们还是可以在山上对这些新头领下手,可问题是,由于宋江还流落于外,即使晁盖干掉了这一批成员,宋江仍然有能力招募其他的新成员,从而无法像宋江上山时那样形成“斩草除根”的效果。而且由于宋江在外,一旦获悉花荣等人遭到全歼,那么就可以跳出来以晁盖等人恩公的身份,痛斥对方不讲江湖道义,甚至号召更多绿林同道讨伐梁山。      另一方面,由于花荣等人已经上山,晁盖、吴用等人的行为自然也就受到了牵制,使得他们无法公开地、大规模地对宋江采取行动。由此可见,宋江与大队人马分离的结果,造成了双方之间形成了犄角之势,从而同时确保双方都是安全的,这正是宋江考虑深远的地方。当然,宋江当时恐怕还漏算了一个上山的风险,关于这一点会在后面的段落中予以说明。      根据宋江的原计划,在回到郓城县之后,应该稍作停顿之后就会重新出发,继续前往各地吸收高俅势力的各地的人马,然后在数量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上梁山,届时可以在山上形成压倒晁盖势力的优势,自然也就不怕对方再玩什么大火并之类的诡计。      但接下来出现的情况,显然超出了宋江原先的计划,他在郓城县居然被捕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因为,在前往梁山的那批新头领中,其实有晁盖派来的卧底!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宋江之所以敢于在被通缉的情况下回到老家,显然是相信该地区仍然在高俅势力范围的控制下,尤其只要朱仝还在,那么即使官府采取抓捕动作,宋江也有机会事先获悉、并且顺利脱身。但是当他回到家里时,却听说了朱仝还有雷横这两个熟人都被派遣出差的消息,同时县里面换了两个姓赵的新都头。而且就在他到家不久之后,两位赵都头就尾随而至,成功将其逮捕。这些情况的出现,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晁盖集团或者说蔡京势力事先知道了宋江即将回家的消息,所以提前一步进行布置,利用官场势力将朱仝和雷横支开,换上了听命于蔡京势力的两位赵都头。而当宋江到家时,蔡京势力也事先获悉了他回来的准确时间表,所以赵都头们才会来得那么及时。      可问题是,晁盖他们怎么会知道宋江的计划和行程呢?根据书中的描述,宋江在收到信之后马上回家,然后燕顺和花荣等人拿了宋江的推荐信继续前往梁山,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晁盖他们最早也要到收到信时才会知道宋江回家的消息。      宋江回到家的时候是“申牌”,被捕是一更,之间相距只有三四个时辰。考虑到花荣等大队人马的行进速度应该比宋江单人回家慢,再考虑到梁山与县城之间的路程差距,即使晁盖在获悉之后马上派出信使,恐怕也很难在宋江回家仅仅三四个时辰之后就及时通知赵都头们动手,更不要说在宋江回家几天前就安排好将朱仝和雷横支开的计划了。      所以说,晁盖知道宋江回家计划的时候,绝对不是在收到那封推荐信时,而是早在几天前就已经知道。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在随同宋江从清风山前往梁山的那些头领中,根本就有蔡京势力的人。      可以想象的是,在宋江假装遇到石勇、收到报丧信之前,他可能已经与山寨中的部分头领进行过交流,透露了自己将不会马上前往梁山的消息。如果其中有卧底的话,那么此时就可以及时通知晁盖,或者直接向县城那里其他属于蔡京势力的人员下达指令,完成将朱仝和雷横支走的部署。      而在宋江“巧遇”石勇、单人回家之后,这个卧底更是在没有通报晁盖的情况下,直接派人赶往县城通知赵都头们。由于比宋江稍晚出发、写密信过程中可能还会耽误一点时间,假设双方的行进速度都差不多,所以派出去的人比他稍晚一两个时辰到县城很正常(针对这个问题,建议小学里面可以出道数学题),再加上寻找赵都头、召集捕快的时间,在时间上就和“三四个时辰”非常吻合了。      通过卧底可以知道宋江安排假书信的计划、以及他可以直接派人通知赵都头们而非首先汇报给晁盖的情况来看,此人的身份绝对不是小喽罗,而是具有一定身份的头领。说得更直接一点,这是一个未来会出现在108将名册上的人物。      那么,这个卧底是谁呢? 宋江的被捕,对于高俅集团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要知道,在此前的斗争中,宋江屡屡在与蔡京集团的较量中占据上风,他的地位也从原先县城级别的情报站站长,上升到了整个集团内部的王牌情报员。因此可以想象,围绕着营救宋江的目标,高俅集团肯定也在背地里付出了不少努力。      等等,好像有人在问问题?对了,上一个章节结束的时候,不是在说卧底的事情吗?怎么到了这个新章节,就根本不提了呢?恩,这个问题的确还是应该说一下。      关于这个卧底吧……      他的名字呢……      暂时还不能说!      估计看到这里,已经有不少读者恨不得杀了故弄玄虚、装腔作势的作者了!尤其是那些在前一天章节结束之后努力猜测卧底人选的读者,估计更加会对作者恨之入骨,兴许还会高喊“退票”或者“下课”之类的口号。      其实我也并不是存心要卖关子,而是在说明这个卧底身份的过程中,势必要引用之后章节里面的内容,这样一来,整个叙事进度全都要被打乱。与其这样,那么还不如把卧底这个悬念暂时放在这里,等到有关情节推进到了后面的内容时,再顺便揭晓卧底的真相。至于时间,按照最近进度越写越慢的趋势,估计大概还有15个章节左右吧。也就是说,至少在2009年一季度,这个卧底的身份还是保密的。      好了,大家也别怨天尤人了,还是先接受目前的现实,回到宋江的问题上吧。对他来说,最后被刺配江州的结果似乎很理想,首先是保住了命,而后前往的地点也是风景优美,从表面上来看,似乎高俅集团为宋江争取到了一个最理想的局面。可问题是,蔡京集团在成功逮捕宋江之后,难道就不再施展任何手段,而是任由对方轻松脱身?      当然不是,首先,请注意书中的这样一段原文:“县里迭成文案,待六十日限满,结解上济州听断。本州府尹看了申解情由,赦前恩宥之事,已成减罪,把宋江脊杖二十,刺配江州牢城。”      由此看来,对于宋江前途作出宣判的是济州府尹。那么记性好的读者一定还记得,当初借助于“生辰纲事件”的影响,蔡京集团已经在济州成功驱逐了属于高俅集团的前任府尹,而是换上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新府尹。由此看来,将宋江发配江州,根本就是一个由蔡京集团做出的决定。      为什么会这样决定呢?首先,将宋江继续留在郓城县不是一个聪明选择,毕竟他在这里根深叶茂,要想整倒他绝对不轻松。其次,为什么目的地是江州呢?其实稍微动一下脑筋就能知道答案。      江州知府是谁?蔡得章(蔡九)。那么蔡得章又是谁?蔡京第九个儿子!明白了吧?之所以将宋江发配到江州,因为那里是蔡京势力完全可以掌控局面的地方,宋江在那里能有好果子吃?      接下来在发配江州的过程中,晁盖等人还故意装出一副要接宋江上山的姿态。聪慧如宋江者,自然不会上这个当。如果此时上梁山,那么由于己方势力在山上处于劣势,之前曾担心发生的那场大火并仍然有可能突然爆发,所以宋江宁可继续前往江州。      顺便再说一句,此前曾经提过,宋江在前一次衡量是否上梁山的问题时,其实还漏算了一个风险,那就是卧底的存在(又提到这个导致作者招人骂的卧底了……)。由于晁盖集团有卧底在对方处,因此无论是煽风点火、还是背地里打黑枪,都有可能起到十分关键的因素。所以幸好宋江没有上山,否则也许会死得很难看。      而且在前往江州的过程中,宋江并没有把精力放在游山玩水上面,而是继续联络高俅势力在各地的战斗人员。启动了评书中常有的“沿路收将”模式。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江本次吸收成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大了对于水战人才的重视程度,接连与李俊、童氏兄弟以及张横等人取得联系。      不难看出,这其实是在为日后上梁山做准备。以目前梁山上的格局而论,晁盖集团最擅长马上功夫的是林冲,但宋江集团这里有秦明、花荣还有黄信足以应付;诸如刘唐之类的人物,清风山三大头领也足以形成牵制;唯独阮氏三雄的水上功夫,在宋江集团内部无人可以抗衡。所以在这次外出吸收人才的过程中,宋江就特别注意水战人才,可见其用心良苦。      对于宋江沿途的种种经历,我这里就不做过多阐述了,还是直接看看他到了江州之后的情况。戴宗是吴用推荐给宋江的,可见应该也是蔡京集团的人物。好在宋江艺高人胆大,还是完全有能力与之周旋。因此在初到江州的那段日子里,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是风平浪静。直到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了那首反诗,才导致整个局面变得风云突变。      那么,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写的真是一首反诗吗?或者,那其实是一段高深莫测的密码?
UID:38033
在线时间900小时
小鱼币1166经验值8257魅力值5人气值0
小说而已。。。。。
在红尘中要有独处的心,在独处时要有红尘的怀抱!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在解读宋江“反诗”这段密码之前,不妨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水浒传》原文中所写明的另一段密码。黄文炳在向蔡九通报反诗内容时,恰逢对方从京城收到了蔡京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了如下传言:“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结果黄文炳迅速反应过来,指出“耗国因家木”对应的是“宋”,“刀兵点水工”对应的是“江”,合起来就是宋江要率众造反的意思。      那么对于这段文字呢,首先我们可以理解为蔡京故意用捏造流言的方式,来给蔡九下达在当地干掉宋江的指令,这和之前济州府尹遵照蔡京集团指令将宋江发配到江州的计划是一脉相承的。与此同时,这种用每一句诗对应一个字的传递密码方式,未免也让人产生了另外一个念头:宋江的那四句反诗会不会也隐藏着类似的密码呢?      好吧,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段“反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其实这样四句话,对应的是四个字。如果您对此类解密也颇有兴趣,或是具有安在天、黄依依之类的天赋,那么不妨暂且停看本文,自己也来推测一番。当然,您要是不愿意费这些事情,直接就看下面的解答也行,解密开始……Loading……(以下有限制级内容,未成年人及无知少女请勿进)      第一句“心在山东身在吴”很容易解,一个人的身体在江浙一带,心脏却位于山东,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这是一个身材高大到不可思议的超级巨人,所对应的就是一个“高”字;      第二句“飘蓬江海谩嗟吁”有点费解,所谓的“飘蓬江海”,就是说水面上漂着一样东西,像蓬一样覆盖着江海,“谩嗟吁”则代表了一种看得见摸不着、即使付出努力也无法如愿的状态,那么这里所指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水面上的月光,这句诗对应的也就是一个“月”字;      第三句“他时若遂凌云志”最为简单,这句强调的是个人追求,那么将“人”与“求”合在一起,对应的就是一个“俅”字;      第四句“敢笑黄巢不丈夫”的解法最有趣,首先,“黄巢”是什么呢?也就是“黄”这个字的“巢”,所指的是“黄”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由”。然后,什么叫“敢笑XX不丈夫”呢?就是对这个XX做一个使其“不丈夫”的手术。那么针对“由”字的手术怎么做呢?就是“去掉”这个字中间那个高耸出来的笔画,也就是去掉一竖,那么剩下来的就是一个“日”字。      好了,在分别解密成功之后,再让我们来看看这段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高) 飘蓬江海谩嗟吁(月)   他时若遂凌云志(俅) 敢笑黄巢不丈夫(日)      如果按照逆时针方向阅读括号内的字,那么四个字连起来就是“高俅日月”,也就是密语的内容。      这句密语代表了什么意思呢?一、这可能是高俅集团用来联络各地部属的暗号,宋江在浔阳楼题写这段诗,就是为了召集高俅集团在江州的其他秘密情报员。同时,这也进一步向人们证明了宋江从属于高俅集团的事实(还记得吗,我之前介绍这一事实本身时,并没有充分对此进行论证,表示会在后面逐步加以证明,而目前这段就是论证内容之一);二、“高俅日月”这四个字本身,则反映出该集团希望夺取天下、掌控乾坤的志向;三、如果进一步进行解密,那么还可以将“日月”理解为“明”,也就说明高俅这个组织与明教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从而进一步可以推出他与明教教主方腊之间的关系。继续联想下去,考虑到当时正值徽宗年间,甚至有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高俅是杀掉黄裳全家的幕后指使人。当然,由于这方面的推测已经超越了《水浒传》的范畴,我这里就不再展开了,如果有人愿意就这条线索写下去,我也很希望有机会能够拜读。      说实话,这段密码不可谓不复杂,普通人肯定无法破译。可问题是,就在宋江题写“反诗”之后不久,他就遭到了逮捕。原因显然并不是因为“反诗”本身,而是蔡京集团察觉了他在眼皮底下的这些联络行动,意识到必须尽快除掉宋江,否则有可能导致当地势力被高俅集团所蚕食。但问题是,如此复杂的密码,蔡京集团又是怎么获悉其背后的含义呢?      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来自无为军的黄文炳。戴宗的秘密,就是他根本没有所谓的“神行术”。      在《水浒传》中,戴宗是一个有点神神道道的人,当他施展“神行术”时,又是脚上绑甲马,又是不能吃荤腥,感觉上充满了神秘感。但是从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这些东西自然都属于封建迷信,不可能真有“神行术”的存在。至于戴宗,最多也不过是比其他人跑得快一点而已,但这种快的程度,肯定没达到“神”的层次。      那么假如戴宗只是在长跑方面具有些许优势,又怎么会赢得“神行太保”这样的绰号。这里面存在着很多可能性,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戴宗在赢得称号过程中存在着作假行为。      不妨假设一下,戴宗可能成名于官府举办的某次长跑比赛,由于在这次比赛中用常人难以想象的速度跑完了全程(比如半个时辰就跑了100里),所以就被外界认定为具有“神行术”。但实际上,这其中存在着很多作假的机会。比如在奥运会的历史上,曾有选手在马拉松比赛中途坐汽车前往目的地,那么戴宗有没有可能在中途换快马抄近道呢?毕竟那时候不具备全程监控的设备。又比如说,戴宗会不会存在着一个双胞胎哥哥戴祖,一早就埋伏在终点附近,届时假冒戴宗前往终点领奖呢?      在对戴宗进行分析之后,再让我们回到主剧情上。当初吴用的计划,建立在戴宗奔跑速度远超常人的基础上。比如戴宗可能只要两天就回到了江州,而梁山的大队人马要十天才能全体抵达,那么在中间这八天的“时间差”里面,蔡九和黄文炳有足够时间将宋江处决。可吴用没想到,戴宗居然是一个假冒的“神行太保”,所以尽管他想法设法让梁山人马在路上磨磨蹭蹭,可到了江州之后,却发现戴宗也不过遭到了两三天,根本就还没有处决宋江。此时在身边具有多名高派头领的情况下,吴用已经势同骑虎,不得不假戏真做地救出宋江。      看到这里,肯定有不少读者在想:这个作者现在写东西是越来越牵强了。以上的情节推定,必须建立在戴宗没有“神行术”的前提上。可大家凭什么相信这一点?难道随便扯几句奥运会或者双胞胎的话题,就能推翻“神行太保”的绰号?      事实上,对于戴宗的推断一点也不牵强,我们可以在《水浒传》原文中找出他的破绽。关键就是两个问题:一、戴宗在哪一天出发送信?二、戴宗在哪一天返回江州?      对于这两个问题,《水浒传》虽然没有直接予以说明,但还是留下了可供推测的依据。首先看看离开的时间,蔡九之所以派遣戴宗前往京师,除了汇报宋江的情况之外,还要求他将父亲生日的贺礼送上。当时蔡九对戴宗说的是:      “我有这般礼物,一封家书,要送上东京太师府里去,庆贺我父亲六月十五日生辰。日期将近,只有你能干去得。你休辞辛苦,可与我星夜去走一遭,讨了回书便转来,我自重重的赏你。你的程途,都在我心上。我已料着你神行的日期,专等你回报。切不可沿途耽搁,有误事情。”      在此之前,蔡九在向黄文炳介绍戴宗的“神行术”时,又说了这样一段话:      “本州自有个两院节级,唤做戴宗,会使神行法,一日能行八百里路程,只来早便差此人径往京师,只消旬日,可以往回。”      将这样两段话结合到一起,可以得出如下信息:      一、 根据“日期将近”,推断戴宗离开的日期肯定在六月十五之前;   二、 根据“只消旬日,可以往回”,证明如果有“神行术”的存在,那么只需要十天就可以从东京回到江州,差不多也就是五天左右可以抵达东京;   三、 一般情况下,送贺礼总是希望在生日到达之前交给对方,那么考虑到六月十五和五天路程这两个因素,戴宗出发的日子应该早于六月初十。即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那么他也是在六月十四开始出发的。      好了,在对出发日期作出了初步结论之后,接下来让我们再看看戴宗会在什么时候回到江州。关于这一点,书中原文写道“且说戴宗扣着日期,回到江州,当厅下了回书。蔡九知府见了戴宗如期回来,好生欢喜”。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其中既然写明了“如期”,说明戴宗是准时回来的。那么如果根据此前蔡九针对“神行术”的介绍,戴宗应该在出发十天后就回到了江州。正常情况下,这一天应该早于六月二十。即使在六月十四出发,那么回到江州应该也在六月二十四附近。或者我们在极端假设基础上再假设一种更极端的情况,将“只消旬日,可以往回”中的“旬日”理解为“十几天”,那么在往返需要十九天、六月十四出发的情况下,此时也不过是七月初四左右。      由此可见,如果蔡九此前对于戴宗的“神行术”符合事实,那么后者应该在六月二十左右回到江州,最晚不超过七月上旬。可问题是,这与《水浒传》接下来的描述出现了明显矛盾。      根据原文内容,在戴宗将假书信交给蔡九之后,“过得一二日”,黄文炳登门拜访蔡九,识破了书信中的破绽,于是蔡九派人去找戴宗;后面又提到,戴宗一回到江州就去看宋江,“次日”,在喝酒过程中听到了蔡九的召唤,结果就被识破下狱。由此证明,戴宗被捕发生在他回到江州的第二天,最晚不超过第三天。再然后,蔡九又在逮捕戴宗的“次日”下令要求将宋江和戴宗处决,那么请问,宣判这天应该是什么时候呢?      根据之前的推断,正常情况下,戴宗回到江州应该是六月二十左右,再又过了两到三天之后,日期应该是六月二十二、二十三左右;而在六月十四出发的极端情况下,那么日期也应该是六月二十六、二十七左右;假如在“旬日”被理解为十九天的超极端情况下,那么日期也不过是七月初六、初七左右。      但是,接下来原文是怎么写的呢?当蔡九要求在宣判第二天就实施处决时,他听到的回答是:“明日是个国家忌日,后日又是七月十五日中元之节,皆不可行刑。”看到了吗?这段文字很明确地说明,宣判这天其实是七月十三,跟之前推断的任何一个日期都有巨大差距。      对于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就是戴宗根本没有“神行术”,蔡九只不过出于炫耀的目的,在黄文炳面前提到了这一点,可实际上他心里也清楚戴宗的实际行走能力。所以当戴宗以正常人的速度回到江州时,他仍然给与了奖励而不是追究没有在“旬日”实现往返的责任。      建立在这一前提下,我们不妨重新来看一下戴宗的出发时间。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他回到江州的时间是在七月十一左右,那么假如蔡九要求贺礼在六月十五之前送到,也就是说,戴宗跑完单程就要差不多将近一个月,考虑到往返因素,他差不多要在五月十五左右离开江州。当然,由于戴宗实际上没有往返于江州与东京之间,在路上似乎不必耗费那么多时间,但根据“且说戴宗扣着日期”,可见他还是故意在从梁山回江州的路上拖延时间,按照往返东京的时间回到江州。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戴宗离开和回来的时间,那么再来看看吴用他们出发的时间。由于戴宗在离开不久之后就来到了梁山,而吴用在召集两个造假专家的过程中耗费了几天时间,并且在送走戴宗之后立即号称自己犯下了低级错误,那么即使按照最宽裕的算法,梁山大队人马也可以在五月底、六月初就出发,而行刑日是在七月十八左右。也就是说,就算吴用在路上一再拖延时间,但梁山人马毕竟有长达一个半月的行进时间,所以最后还是“及时”赶到救出了宋江。      随着宋江的得救,梁山的斗争形势将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UID:127735
在线时间1142小时
小鱼币960经验值1088魅力值-3人气值2
关于这个黄文炳,《水浒传》在他出场的时候这样写道:“城中有个在闲通判,姓黄,双名文炳。这人虽读经书,却是阿谀谄佞之徒,心地匾窄,只要嫉贤妒能,胜如己者害之,不如己者弄之,专在乡里害人。”      至于他的结局,则是:“便把尖刀先从腿上割起,拣好的,就当面炭火上炙来下酒。割一块,炙一块,无片时,割了黄文炳,李逵方才把刀割开胸膛,取出心肝,把来与众头领做醒酒汤。”      看上去,黄文炳的遭遇似乎算是“恶有恶报”。可仔细看来,仅以《水浒传》中的记载来看,黄文炳其实并没有什么恶行可言。无非就是看到了反动言论及时向go-vern-ment举报,然后接二连三地识破了诡计与欺骗,从一个go-vern-ment公务员的角度来说,他不过是完成了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并不涉及道德问题,和之前刘高妻子那种恩将仇报的举动有本质区别。      可对于这样一名克尽职守的公务员,宋江却表现出非要除之而后快的态度,先是坚持打下无为军,而后又对黄文炳施以酷刑致死,感觉上似乎超出了正常范围。      如果撇开道德与正义的话题,仅以黄文炳的表现而言,他几乎是《水浒传》中智商最高的一个反派,接连成功解密,而且在与宋江、吴用等人的斗智过程中完全占据上风。最后之所以被擒,并非智不如人,而是力不如人的结果。那么对于这样一名人才,宋江为什么没有考虑收为己用呢?      这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黄文炳显然是蔡京集团内部的一个重要智囊。从他接连成功解密以及驻地拥有“无为军”这个怪名字的情况来看,我们甚至有理由相信,黄文炳在蔡京集团内部是专门负责信息战的技术型人才,所谓的“无为”。所指的也就是看似无用、实际上却异常重要的信息战。      正是由于拥有这样的专业信息人才,所以蔡九那里才会轻松解读出宋江的密码。更何况,由于卧底的存在,高俅集团内部的密码本可能早已经被泄露,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黄文炳对其破译的机会。至于宋江最后以那么残酷的方式干掉黄文炳,关键就是要除掉蔡京集团内部的王牌破译员,同时起到“杀鸡给猴看”的效果。      好了,让我们暂时结束黄文炳的话题,还是回到主要剧情上。在逮捕宋江之后,蔡九派遣戴宗前往京师,询问处理宋江的意见。可接下来发生的情况,却是戴宗在梁山外吃了蒙汗药,导致自己被送上山,从而使得晁盖、吴用等人获悉宋江被捕的消息。问题是,戴宗的上山只是出于偶然吗?      当然不是,一个拥有“神行太保”绰号的人,怎么会那么不注意自己的行走路线,不知道自己已经到了梁山附近,结果偏偏投奔了那样一家店呢?这件事情的真相,其实是蔡九专门派戴宗前往梁山,请示晁盖、吴用等人对于宋江的处理意见。由此可见,虽然蔡九是蔡京的儿子,但是在集团内部的地位却未必高于晁盖,证明整个集团还是表现出唯才是举的氛围。      那么晁盖和吴用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呢?让我们先来看看原著中的写法,根据《水浒传》的内容,吴用否决了强攻的计划,而是制定了伪造蔡京指示文件的计划,要求蔡九将宋江和黄文炳送到京城,然后梁山争取在半路上劫道。但就在戴宗带着信件离开之后不久,吴用突然意识到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浒传108将武力排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